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温庭筠作品专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写景诗鉴赏(共2课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写景诗鉴赏(共2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写景诗歌的写作特点和常见考点;(第一课时)2、学习常用写景技巧和情景关系;(第一课时)3、在训练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学习写景的表现手法,辨析情景关系。

【学习内容】第1课时一、诗歌中的情与景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诗人们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只写景但融情于景,或边写景边抒情情景交融。

比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列举几首你熟悉的写景诗二、写景方式(写景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写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常见的写景手法有:1、正与侧的结合2、动与静的结合3、声与色的结合4、虚与实的结合5、点与面的结合6、远与近的结合7、白描手法8、细节描写应用:把以上手法对应到以下几首诗中,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八 诗歌鉴赏(新教材新高考)诗歌讲练测练习(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柳中庸①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诗人的族侄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南方。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写听筝的感受,“听”是此诗的关键,所写内容都是围绕“听”字铺开。

B.首联“悲怨”二字概括了听筝的总体感受,并为全诗奠定了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诗人展开想象,用“谁家”“何处”连连发问,孤独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情感非常丰富,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

2.古人描摹音乐颇有心得,请比较一下本诗颔联与《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在描摹音乐的不同之处。

【答案】1.D 2.两个诗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柳诗以形写声,通过描摹柳条伴着春风絮絮话别,啼鸟绕着落花声声鸣啼的场景,以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筝声中的悲怨之情;白诗则直接以声写声,以银瓶突破、水浆四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的声音比喻琵琶声的清越雄壮,使人感觉到琵琶声的铿锵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颔联借景抒情,借想象的景象来表达悲怨之情,是间接抒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颔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以形写声。

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白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2025届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材点与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2025届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材点与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2025届高考补充篇目《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材点与理解性默写、练习考点:1.原文、译文与赏析2.经典诗句赏析3.挖空训练4.理解性默写5.阅读题【考点解读】一、原文、译文与赏析文学常识 1.花间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花间词以“绮罗香泽”为主。

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

2.温庭筠,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3.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绹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绹,致终生不被重用。

原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

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

在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

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

一解认为指屏风山的小山。

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

则全句意为: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温庭筠(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温庭筠(解析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温庭筠(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10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参考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1.解题的关键在第二句的“天涯”,由此可知,诗中主人公内怀离思,感情怅惘凄伤。

2.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之一是通过意象分析。

意象“月”承前表达离思,“不知心里事”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处境和凄凉心情。

意象“水”和“花”,表现了自叹自怜的心境。

3.此句的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或答成情景交融。

两种景物分别表现不同的情怀。

“摇曳树”象征起伏不定的阵阵思念;“碧云斜”表现了低沉、伤感的心情。

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过陈琳①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②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

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

②石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

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对陈琳充满仰慕又饱含诗人的感慨,说自己昔日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B.颔联中“识”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又有人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异代同心。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课时跟踪练21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法曲献仙音①·秋晚红白莲吴文英风拍波惊,露零秋觉,断绿衰红江上。

艳拂潮妆,澹②凝冰靥,别翻翠池花浪。

过数点斜阳雨,啼绡粉痕冷。

宛相向。

指汀洲、素云飞过,清麝③洗、玉井晓霞佩响。

寸藕折长丝④,笑何郎⑤、心似春荡。

半掬微凉,听娇蝉、声度菱唱⑥。

伴鸳鸯秋梦,酒醒月斜轻帐。

【注】①法曲献仙音:词牌名,又名“越女镜心”“献仙音”。

②澹:安静、安稳的样子。

③清麝:清冽的麝香气息。

④寸藕折长丝:折断寸藕可见长丝。

⑤何郎:三国时的何逊,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

⑥菱唱:采菱人所唱之歌。

本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词运用的修辞手法较多。

起首两句“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对仗工整,后面“艳拂潮妆”与“澹凝冰靥”也是如此,读来极具节奏感,富有音韵美。

“断绿衰红江上”以“绿”代指叶,以“红”代指花,用语精练,这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将红白莲比作美人,写它们“宛相向。

指汀洲、素云飞过”,仿佛在对着彼此说话,惹人怜爱。

还有比方的修辞手法,“伴鸳鸯秋梦”写红白莲花像鸳鸯双栖在水上,而自己形单影只,反衬与爱人不能相见的孤独孤寂。

另外还有双关,“寸藕折长丝”既是说藕断丝连,也是指相恋的两人虽然远隔两地,但仍旧长相思。

【答案】①对偶。

“风拍波惊”与“露零秋觉”相对,“艳拂潮妆”与“澹凝冰靥”相对,读来朗朗上口,有音韵之美。

②拟人。

将水波、晚秋当作人来写,富于情味;将红白莲当作冷艳沉静、相对玉立的美人来写,表现出对荷花的怜爱。

③借代。

以“绿”“红”分别代借叶、花,用语简洁,凸显了叶、花的特点。

④比方。

“伴鸳鸯”两句,写红白莲像鸳鸯般双宿水上,而自己形单影只,表现出与爱人远离不能相见的怅惘。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温庭筠作品专练 附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温庭筠作品专练  附答案

温庭筠作品专练经五丈原温庭筠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①无言语,从此谯周②是老臣。

【注】①象床宝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②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马”“云雕”“柳营”写出蜀军飞速北进、直逼长安、威震中原的气势。

B.“天清杀气”,既点出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C.“妖星照渭滨”暗写诸葛亮去世。

相传诸葛亮死时,有大星坠落渭水之南。

D.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

15.本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14.【答案】D【解析】“诸葛亮之死让昏庸的后主醒悟过来,但北伐中原的大业依然没有取得成功”理解错误。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蕴含着无穷感慨,诸葛亮的忠诚,唤不醒昏庸的蜀后主,“不由人”包含着对蜀国灭亡的无奈与遗憾。

15.①诸葛亮祠庙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

②诸葛亮逝后,谯周却成为重臣,表达对统治者的讽刺。

③谯周的卑劣、后主的昏庸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形成对比,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追怀。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

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

“象床宝帐无言语”意思为“诸葛亮祠庙里的摆设默默无语”,表达了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

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表达对诸葛亮死去的痛惜。

“从此谯周是老臣”意思为“诸葛亮逝后,谯周成为重臣”,“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

诗人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精选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第六章+专题一+诗体二+Word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精选提分专练:第六练+古诗鉴赏+第六章+专题一+诗体二+Word含答案.docx

诗体二词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蓑草,望断归来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在“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

从事:从政。

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古诗文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含解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金明灭,()云欲度香()雪。

懒起画()眉,弄()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绣罗(),双双金()()。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叠鬓腮蛾妆帖襦鹧鸪(二)情境默写1.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将眉喻为山,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刻画了一位容貌美丽的宫中妇女的形象。

2.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对宫中女子梳妆打扮的描写,写出了女子体态的娇柔和行动的慵懒。

3.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写出了宫中女子服饰的华贵,同时也对前文写女子山眉深蹙、梦起迟妆作的原因作了交代。

4.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两句描写宫中女子照镜贴花的细节,再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写出了女子容颜之美。

【参考答案】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3.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如果为这首词拟一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句中的“懒”“弄”“迟”几字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和揭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D2.“画蛾眉”应是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之荣”的心态,但“懒”字把她怅惘若失的情态传达出来,女主人公的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

“弄”反复摆弄欣赏的意思,它把女主人公千回百转,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表现出来了。

“迟”又呼应了前面的“懒”字,又进而渲染了女主人公无情无绪的神态。

专题05 “思妇闺怨”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专题05  “思妇闺怨”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思妇闺怨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②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反旆勒燕然?[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秦城:泛指中原之地。

秦城一作“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流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陚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精炼复习题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原卷版+解析)

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原卷版+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过关检测(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2题。

过分水岭温庭钧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反复D.夸张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写溪水与诗人一路同行,相依相伴。

B.三、四两句写溪水与诗人岭头惜别,依依难舍。

C.该诗写景状物,化无情为有情,别有一番情趣。

D.全诗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现实的憎恶。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诗人行踪,从楚地沿江而行,越过荆门,去往蜀地游览。

B.颔联描绘了看到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长江奔腾直泻,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C.颈联描绘了夜晚月亮倒映在水中,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天云彩变化,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D.尾联借故乡之水恋恋不舍送我远行,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歌。

C.颔联写景生动逼真,有如一幅长轴山水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D.这首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题。

浣溪沙•武林送李似表张元幹燕掠风樯款款飞。

艳桃秾李闹长堤。

骑鲸人去晓莺啼。

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

三春不是别离时。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用燕子翻飞、桃李争美、晓莺轻啼等美好之景烘托离别之情,是以乐景衬哀情。

B.“艳桃秾李闹长堤”中“艳”“秾”“长”均是形容词,凸显意象特征,形象生动。

C.“闹”字运用比拟手法,将其比喻成喧闹的孩童,让桃李的艳丽如在眼前,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春景的美好。

D.“骑鲸”一词本指隐遁或者成仙,词人在此用“骑鲸人”代指词作中远去的朋友。

四川省合江县高考语文一轮专题:第十四讲 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合江县高考语文一轮专题:第十四讲 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合江县高考语文一轮专题:第十四讲古代诗歌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15题;共129分)1. (10分)(2018·惠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②。

【注释】此词是王安石二次罢相后隐居金陵的作品。

①欹眠:斜着身子睡觉。

②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 词的前两句描绘了山间清幽美丽的图景,“柔蓝”极言水色清碧,“萦花草”烘托了烂漫春光。

B . 上阙“茅屋数间窗窈窕”交代了词人住所环境,“茅屋”“窗窈窕”暗示了词人晚年生活的窘迫潦倒。

C . “欹眠似听朝鸡”写诗人由“鸟语”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听到的“鸡鸣”,不禁悲从中生,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无奈之情。

D . “忽忆故人今总老”一句表面上感慨故人已老,实际上是伤己,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E .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 (10分)(2016·嘉兴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远唐杜甫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①肃肃,花落的声音。

②菲菲,花落的样子。

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________,三件典型事例寄托深切的________。

(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

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场(指超出众人)”。

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

高考语文 古代诗词鉴赏一、二两套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古代诗词鉴赏一、二两套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一、二两套专题练习新人教版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雁顾文昱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 ①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②霜翰: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

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

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①春残黄鸟稀,辛夷②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①谷口:指蓝田县辋川谷口,钱起筑别墅于此,名之曰“故山草堂”。

②辛夷:木兰树的花。

(1)前两句写出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答:(2)简要分析“幽竹”这一形象在本诗中的作用。

答: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

“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

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

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

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

(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

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宋]晁补之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解析:这首词是词人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这两句无一字虚下, 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 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江城”点明信州, “无屋买”是夸大之词, 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 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

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 “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 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参考答案: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 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 “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 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

解析: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两句, 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

“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 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

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 ,而且愈啼愈悲。

“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 时间既晚, 则啼叫之久可知。

“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

仔细品味词意,这里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参考答案:幽禽(杜鹃)。

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尽管无限美好, 但杜鹃仍啼道: “不如归去! ”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温州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

温州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唐)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唐•五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__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新著雨、花待放(2)①本诗写莫愁的懒是表现她临窗欣赏海棠入迷,所以忘记梳妆,从侧面表现出海棠的娇艳美丽,用女子来衬托海棠,能更加突出海棠的形象特征。

②温诗中的“懒”是一种慵懒,表现女子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的孤寂,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首先圈出颔联,即“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即海棠花最秾丽是在刚刚著雨之时,最妖娆在要开的时候,由此可见,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2)首先看郑诗,“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尽得风流。

此处写美人、梁广其实是为了侧面衬托海棠的特点。

然后再看温词,“懒起画蛾眉”,意思是“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此处的“懒”是“慵懒”,这是直接描写美人的情态,从词中来看,美人美貌如花却无人相伴、无人赏识,故“起”是“慵懒”,“画蛾眉”也是慵懒,这是正面描写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作品专练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④【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帐幕。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逝川: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魂销”一词与“茫然”呼应,极言苏武出使时的伤感无奈、茫然失意。

B.颔联诗人想象苏武望雁南归、荒塞归牧的情景展现了苏武牧羊的孤寂生活。

C.尾联运用借代、化用等手法,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汉武帝的追悼思念之情。

D.本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抚今追昔,虚实结合,意蕴丰厚。

2.本诗颈联和李商隐《马嵬》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

解答感情类试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解答】(1)A.“极言苏武出使时的伤感无奈、茫然失意”错误,诗歌首联“魂销”表现了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2)《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中第一句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第二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

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慨。

这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也说明了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马嵬》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表现了诗人对玄宗荒淫误国致使国家陷入动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批判余极端的讽刺之情。

答案:(1)A(2)①《苏武庙》颈联将苏武归国时,楼台依旧“甲帐”不存,与出使时戴冠佩剑、正当盛年形成对比。

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历尽艰苦、白头归来的爱国志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苏武的崇敬和赞美。

(或者表达了对人事迥异,世事沧桑的叹惋之情。

)②《马嵬》颈联将唐玄宗与杨贵妃曾经“七夕笑牵牛”的恩爱与如今的“六军同驻马”的狼狈落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致使国家陷入动荡、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讽刺和批判。

译文: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

《苏武庙》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

此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苏武所怀的敬意,热情地赞扬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全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

艺术方面,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其二,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耐人寻味;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

【点评】诗词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词,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句子,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词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地推断出选项内容。

回中①作温庭筠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②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注]①回中:回中道。

汉武帝巡幸郡国,为行路方便,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

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

3.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写无一“愁”字,却都围绕“愁”来表情达意。

B. 颔联借典抒怀,诗人通过对“燕客悲歌”这一悲情场面的描写,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

C. 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诗的意蕴留给读者自己遐想体味。

D. 较之于温庭筠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花间”词作,此诗语言清新爽利,意境含蓄深远。

4. 《唐诗评选》评本诗为“纯净可诵”,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3. C,“全诗寓情于景,诗人有意识地只把边塞景物呈现出来”说法错误,三四句,写“燕客”回忆身在江南与亲友相别的悲情场面,抒发自己难以排解的愁绪,除此二句之外,其余六句均极力渲染边塞景物。

故选C。

4.①颈联,选取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关山”“烽火”“朔云”,描绘出了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②尾联“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描写了“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宣泄出诗人的内心凄苦与悲凉。

③全诗语言清新爽利,对回中道一带边塞景色的描写,颇能显现西北边境的苍莽辽阔与悲壮苍凉的情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的使用。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阅读古诗词中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

本题要求“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从情景角度对其“纯净”加以赏析”,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纯净”的意思,由温庭筠“花间派”辞藻华丽、浓艳精致的艺术风格,不难推断,“纯净”,一是指的选取的意象相对单一,没有华丽的陈设,二是语言清新爽利,据此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颈联,“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通过边塞诗常见的意象“关山”“烽火”“朔云”,写出了千里边塞山河辽阔暮色苍茫,山顶燃起如明星似的烽火更显得秋之萧索;尾联“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描写了“重霜”“西风”“陇水冻不流”,宣泄出诗人的内心凄苦与悲凉。

定西番温庭筠汉使①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①汉使:指张骞。

《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

”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之。

5. 词的上下两阕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析,并简要概括作者寄寓的思想情感。

(5分)_________________6. 请简要赏析“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6分)_________________答案:5. 上阕写过去张骞离开西域时民众的不舍和思念,下阕写现在再也没有张骞这样的人出使西域。

(1分)对张骞平定西域功绩的赞美;(2分)对国家衰弱无力经营西域的失望。

(2分)6. ①拟人:赋予月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月影的情态;②视觉、听觉、心理感受相结合:“羌笛一声”写听觉,“月徘徊”写视觉,“愁绝”是心理感受;③借景抒情:通过羌笛悠悠、月影徘徊表达了词人的感伤之情(答“以景结情”亦可)。

(每点2分)赠蜀府将①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解析B项,“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错误,应是“蜀府将”。

答案 B8.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6分)答: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