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

合集下载

婴幼儿狂躁症早期迹象和干预措施

婴幼儿狂躁症早期迹象和干预措施

婴幼儿狂躁症早期迹象和干预措施婴幼儿狂躁症,又称为婴幼儿情绪调节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行为问题。

它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动、难以自我安抚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环境。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狂躁症的早期迹象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婴幼儿狂躁症的早期迹象1. 强烈情绪反应:狂躁症婴幼儿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大声哭叫、躁动不安、打滚等。

他们往往在小事上就能激动起来,并难以平静下来。

2. 情绪不稳定:婴幼儿狂躁症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由喜悦转为愤怒或悲伤,甚至没有明显原因也会突然爆发情绪。

3. 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孩子很难专注于一个任务或玩具,容易转移注意力。

他们可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很快就会失去兴趣。

4. 睡眠问题:狂躁症婴幼儿的睡眠常常受到干扰,他们难以安静入睡,夜间醒来频繁,这会导致他们更加易激动和疲劳。

5. 社交困难:这些孩子在社交互动中可能表现出困难,他们可能缺乏交流技巧、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甚至对社交环境感到厌烦或不适。

二、婴幼儿狂躁症的干预措施1.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为孩子建立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和规律的日常活动,例如定时吃饭、睡觉、玩耍等,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安全感和稳定情绪。

2. 提供适当的刺激: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刺激和玩具,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调节情绪。

避免过度刺激和嘈杂的环境,以减少情绪激动。

3. 学习情绪调节技能:帮助孩子学会逐渐控制情绪,比如通过深呼吸、数数或使用安抚物品等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激动。

4. 提供安全感和支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并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

细心聆听孩子的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安慰,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婴幼儿狂躁症的症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发展,建议家长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

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医生可以给出更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结语婴幼儿狂躁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对婴幼儿和家庭都带来不小的困扰。

狂躁症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响应

狂躁症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响应

狂躁症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响应狂躁症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状和治疗响应狂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其特征为情绪波动剧烈,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易激惹。

然而,研究发现狂躁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存在着性别差异。

本文将就男性和女性狂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以及对治疗的响应进行探讨。

1. 症状表现男性狂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通常比女性更为明显和严重。

他们往往表现出极度的兴奋和冲动,以及易激惹和易煽动暴力行为的倾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高度亢奋和冲动,过度活跃、失眠、直言不讳等。

此外,男性患者也更常表现出妄想和幻觉等症状。

相比之下,女性狂躁症患者的症状可能更为内化,不太容易被察觉。

她们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和自责等内心痛苦,而不是过度亢奋和冲动。

同时,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可能会症状加重,这与激素的波动有关。

2. 治疗响应尽管男性和女性狂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但根据研究,两者对治疗的响应没有明显差异。

药物治疗是控制狂躁症状的主要方式。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和锂盐。

这些药物能够平衡神经递质的水平,减轻症状。

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都能够获得类似的改善效果。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狂躁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认知行为疗法、社交节律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减轻症状。

尽管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但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以适用于两性患者,达到类似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狂躁症患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个人情况和治疗反应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与患者的家人和亲友进行治疗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总结起来,狂躁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存在着症状表现的性别差异。

男性患者常表现出明显的兴奋和冲动,而女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内化症状。

然而,两性患者对治疗的响应没有明显差异。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两性患者皆能获得类似的效果。

躁狂症的护理-ppt参考课件

躁狂症的护理-ppt参考课件

自我评价过高
• 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 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 一目十行。往往过高评价自己的才智、地位、自 命不凡,可出现夸大观念。
意志行为增强/精神运动性兴奋
• 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 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 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 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 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 力显得异常旺盛。 部分病人可产生夸大妄想,自 觉聪明绝顶或是某名门的后裔。绝大多数病人睡 眠时间减少,但他们依然精力充沛。有的病人有 性欲亢进,他们常常会主动地接近和挑逗异性, 甚至发生“出格”行为。此外,少数病人会出现 幻觉、冲动行为等。
•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 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 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 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 奋。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 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临床相虽有兴奋 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 行为也多具冲动性。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 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 随病程而长。
奋时还会发生脱水,因而饮食量一般要比平时多, 注意鼓励多饮水。
• 在个人卫生方面,如协助洗漱、洗澡、洗头等, 督促更洗衣服,保持床铺干净,女病人月经期应 协助护理。
• 5、娱乐活动
• 对一般兴奋性较高的病人,不必 限制其活动,如搞清洁卫生、整理内 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 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 并在药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 另外,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引导做 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书法、 唱歌。

躁狂症状的护理

躁狂症状的护理
4.治疗不合作、不安心住院:不承认自己有病,对输液、 服药不配合,要求打电话、回家等,也提示暴力行为的可能 发生。
冲动行为的预防
1.合理安置,环境安静、宽敞、明亮,避免不良刺激 2.注意观察病情,掌握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及时发现与处理。 3.减少诱因:态度和蔼,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治疗及护理前, 充分地告知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尊重患者,不与其发生争执;避免患者 参与一些竞争性的工娱活动,如下棋、打蓝球等。
快乐没商量!
快乐来自内心!
医生的努力! 患者的配合! 家人的支持! 社会的包容!
THE END
护理目标
1.护理诊断为“有 潜在暴力行为的危险:
目标:病人学会控制和疏导自己的高涨或焦虑心境, 不发生因行为不当造成的躯体或物品损害。病人表 现出对他人无潜在威胁。
对自己或他人”的护
理目标
2.护理诊断为“不 合作”的护理目标
目标:病人能认识自己的鲁莽、激越行为是病 态的,并配合治疗。病人能认识和分析自己的 病态行为,恰当表达个人的需要,有适宜的应 对方式。
能带节奏
欣快
患者也会出现幸福愉快体验,但其
面部 表情且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
觉,不能引起共鸣。(器质性)
自得其乐
情绪反应也可能出现不稳定、易 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 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 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躁狂期也 可出现短暂心情不佳。
思维奔逸
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患者言语增多、高谈论 阔、滔滔不绝、感到说 话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 想。有时出现音联意联, 随境转移。
很 久
细节。


一、护理诊断 二、护理目标 三、护理措施
护理
护理诊断
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2.不合作 :与自知力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及体力过度消耗 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 与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5.个人应对无效 与思维过程改变有关 6.社会功能障碍 与思维过程改变有关

躁狂症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躁狂症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躁狂症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快节奏的生活让一些人受不了,时间久了就会患上躁狂症。

现如今社会压力大,人们总是生活在重压之下,难免不会发生些什么事情,比如失业,失恋,家庭不幸福等,这些都是躁狂症的直接原因。

那么躁狂症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阅读下面文章。

狂病日久,热势渐减,多见于四五十岁的人与多次发作后,一般病情较轻,思维联想奔逸,语言动作不一不定增多,但情绪多呈欣快或悠然自得,有的伴有精神症状,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形瘦面红,脉细数或滑数,舌质红或暗紫,苔薄白或少苔无苔。

兴奋话多,自感精力充肺,洋洋得意,眉开眼笑,才华横溢,反应敏感,脑子里想的和嘴里的话在赛跑,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谈有时出现困难,观念飘忽,随境转移,可有音联意联,或高傲自大或盛气凌人,或载歌载舞,性欲亢进,食欲增强,两便结涩,面红耳赤。

舌质红,苔黄白厚或厚腻。

有时由急性躁狂发展而来,也可突然起病,常极度兴奋躁动,
由于话多而言语零乱。

声音高,常可导致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声音嘶哑,被动注意力增强,甚至表现类似症状性精神病的‘谵妄状态’,有时显的意识障碍;并可产生错觉,幻觉,妄想及冲动或伤害行为,生活不能自理,壮热口渴。

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苔黄厚腻或褐厚腻。

看了上面文章对躁狂症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之后,我们了解到躁狂症是日积月累造成的,一般除此防病比较轻,但是久拖不治会频繁发病,更有严重者会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此病也常见于遗传史,家长患病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患病几率大很多,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引言躁狂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超常的精力、冲动和高度活跃的情绪。

这种状态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及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躁狂状态的护理措施。

1. 营造安静环境在躁狂状态下,患者常常充满过度活跃的能量,难以平静下来。

为了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具体方法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的独立房间中,避免干扰和刺激;•控制噪音,关闭电视、音响等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调整照明,保持房间的柔和光线,避免刺眼的强光;•使用安静、柔和的语调与患者交流,避免过度刺激。

2. 提供安全保障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调整室内环境,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尖锐的器具、易燃物品等;•观察患者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确保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适当的疏导和引导,避免患者因冲动行为带来安全风险。

3. 规律生活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失去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进一步加重了病情。

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一份详细的日常时间表,包括起床、就餐、休息等活动时间;•敦促患者按时进行作息活动,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以消耗过度的能量和促进情绪的稳定。

4. 心理支持和疏导躁狂状态下的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剧烈,情绪难以稳定。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躁狂状态。

以下措施可供参考:•倾听患者的倾诉,表达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寻找合适的应对方式;•引导患者参与一些放松和减压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温水浴等;•教育患者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释放、调整和转移等。

躁狂症的表现

躁狂症的表现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

躁狂症临床表现为:1、核心症状,情感高涨,易激惹患者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行为。

2、思维奔逸躁狂症患者表现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逐步。

3、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病人兴趣广,喜热闹,交往多,主动与人亲近,与不相识的人也一见如故,与人逗乐,爱管闲事,打抱不平,凡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致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甚至声嘶力竭,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总的来说,躁狂症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与以下三种有关:第一,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则患病率越高;第二,可能和大脑中的某种神经化学物质有关;第三,和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即某些生活事件可能会诱发躁狂症的发生。

躁狂症的危害1、性格偏离。

患者性格伴随思维异常活跃,话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高、异想天开、不符合实际等精神异常问题,行为也变得轻率、做事不计后果;然而患者过分兴奋缺少睡眠引发失眠后,也不曾感到疲乏困倦,性格严重偏离自我本性。

2、并发哮喘。

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数倍。

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患病率也高于普通人群。

3、诱发其他疾病。

躁狂症可引发失眠、神经紧张、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欲亢进及肾衰等疾病,有的导致严重型脑血管神经、心律不齐等症状,更为严重者其诱发疾病陷入恶性循环,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困扰。

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躁狂症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高昂、思维奔逸等躁狂症特征。

躁狂症护理

躁狂症护理

躁狂症护理一、护理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患者的精力是否异常充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故整日忙碌不停且毫无疲倦之感。

评估患者做事是否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胜任一件完整的工作。

评估患者是否有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且项后果或具有冒险性,如夸大奇装异服、好接近异性。

评估患者有无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

评估患者是否招引众人注意并当众表演,好开玩笑或说俏皮话,且富有一定感染力。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修饰。

评估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重度兴奋状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表现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甚至伴有攻击行为。

2.认知过程评估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夸大及冲动、挥霍以致造成家庭经济损失,而迫使家属将其送往医院看病。

评估患者的自知为,在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患者表现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评估患者是否有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随境转移。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都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

评估患者由于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出现音联和意联。

评估患者由于思维内容发生障碍,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内容多与现实接近,一般维持时间不长。

3.生态过程评估自我照顾能力改变的患者,必然持家能力也有很大的缺损,患者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4.情绪过程评估患者的情绪是不稳定且易激惹,常以敌意和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通常维持时间短暂,患者又转怒为喜。

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情绪高涨且不稳定又易激惹;常会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或有攻击行为,以致社交能力受损。

兴奋、激动、狂躁护理

兴奋、激动、狂躁护理

兴奋、激动、狂躁护理按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1.接触兴奋、激动(躁动)患者时,针对不同对象要正面耐心劝导,安定情绪。

生硬和粗暴会使患者更加兴奋不满而发生冲动意外。

2.对言语增多,激惹性增高,但尚能接受劝告的患者可根据其特点或爱好,鼓励参加适当的工疗或户外活动,使其旺盛的精力集中于正常活动,稳定其兴奋激动情绪。

3.对有伤人毁物行为的患者,应安置于单人隔离室内,避免一切激惹因素。

对冲动患者,工作人员切勿将自己单独和患者同锁一室,须由2人以上协同工作,以免受到患者伤害。

若患者手持凶器时,应一面劝说,一面出其不意,从患者身后夹住其双手,在他人配合下夺去其手中凶器。

方法灵活,要保护患者,又要避免自身被伤害。

4.对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安置于重病室内予以约束带保护。

患者出现口干唇裂。

喉音嘶哑、发热或经中度脱水等情况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设法使患者多饮水,给足量饮食。

必要时按医嘱行静脉补液。

附:约束带应用的护理常规1.约束和非约束患者不可同置一室(特殊情况,一定要在工作人员视野内)。

2.约束时,要为患者脱去外衣,并铺橡皮单(尽可能先解清大小便)。

3.约柬位置应舒适(例如不能使上肢翻至头部方向)。

4.约束的固定结要适度,以伸一指为宜,不过紧、过松,以免局部压迫受损或肢体滑脱。

5.约束固定于床上的结头要隐蔽,以不能使患者看到、摸到为宜。

6.肩部保护时,腋下要填棉垫或衣裤,必须打固定结,勿使松动,以免臂丛神经损伤。

7.做好约束登记,包括原因、时间、约束带数、操作者,做好交接班。

8.经常巡视,注意约束局部的松紧情况,防血管、神经受压,发生意外,防患者解下约束当做自缢的工具。

9.随时关心患者的冷暖,做好大小便等生活护理(防褥疮)。

10.患者入睡后,视病情可予以解除约束。

11.长时间约束者,注意肢体位置的变换。

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应对策略

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应对策略

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应对策略狂躁症,也被称为躁狂症或者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被列为情感性障碍之一。

患者往往经历情绪极度高涨、活动过度以及异常多动等症状,严重影响睡眠、社交关系和日常生活。

了解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以及合理应对策略,对于提早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以及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狂躁症的早期预警信号1. 明显情绪波动:狂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的极端波动,包括情绪高涨、易怒、焦虑等。

他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兴奋的状态转变为极度沮丧或愤怒的状态。

2. 多动和不安:狂躁症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多动和不安,不能静下心来或停止行动。

他们可能会有频繁改变活动、无法坐稳、大声喧哗、手舞足蹈等行为。

3. 失眠或睡眠障碍:患者可能会经历失眠或睡眠不稳定的情况。

他们难以入睡,也常常醒来后无法回到睡眠状态。

同时,他们可能体验到睡眠时间减少但精力充沛的情况。

4. 注意力不集中:狂躁症的患者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他们可能会困难地集中思考、阅读或进行其他需要专注力的活动。

5. 言语冲动和说话快:患者可能会出现过度言语冲动,说话速度快,甚至口齿不清。

他们的话语可能变得冲动、闪电般的快,很难与他们进行正常的沟通。

二、应对策略1. 提前察觉并认识到症状变化:家人、朋友以及患者自己应该进行症状的监测和观察,特别关注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

当发现症状变化时,要及时认识到可能是狂躁症的征兆,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2. 寻求专业帮助:一旦狂躁症的症状出现,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

专业的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给予正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3. 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治疗狂躁症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行为疗法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常常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稳定剂等。

4. 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对于狂躁症患者至关重要。

躁狂护理常规

躁狂护理常规

一、躁狂症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情绪变化及行为举止,有无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2.观察有无易激惹、冲动、暴力行为等。

3.观察有无暴饮暴食或进食少等。

4.观察有无彻夜不眠、入睡困难、早醒等。

5.观察服药依从性及药物疗效,观察常用抗躁狂药物碳酸锂的副作用。

(二)护理措施
1.按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日做好安全检查,给患者提供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

3.合理安置患者,发现患者出现如情绪激动、辱骂性语言、急躁不安等,设法稳定患者情
绪,当患者有暴力行为征兆时,应立刻执行暴力行为护理常规。

4.保证抗躁狂药物治疗的顺利实施,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加强基础护理,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分摄入,安排好患者的活动,使患者得到适当的休
息和睡眠,鼓励患者自行完成个人卫生料理。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和蔼、耐心,切忌用语言刺激患者,避免消极的批评和约束
等,让患者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引导患者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分散或转移注意力,消耗体能和精力。

7.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如躲避刺激法、释放法等;
讲解药物治疗对控制病情及预防复发的意义。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措施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使得精神疾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升高。

躁狂症其实就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属于心境即情感障碍性疾病,以前临床称之为“躁狂发作”,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主要表现是抑郁和狂躁障碍,不少患者不仅存在躁狂症状,还会出现抑郁症状,这也是双相情感障碍。

通常情况下,这种疾病的发生离不开遗传、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一般在发病后会出现情感高涨或者易激惹、语言活动增加、精力旺盛等症状,常常发生在刺激后,如果病情相对严重,患者亦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症,病情可以反反复复发作,病程较长,持续发作一段时间后,患者精神症状可缓慢恢复至正常,但是部分患者的一些行为具有攻击性,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损伤自己和身边人员,危害性较高[1]。

所以啊,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但是在躁狂症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护理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明躁狂症患者护理中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首先,我们先来说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当前临床首选的躁狂症治疗药物是碳酸锂,一般用药量控制在250mg/次,每天2~3次,然后逐渐增加用药量至750~1500mg,必要情况下亦可增加药量至2000mg/d,但是由于这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接近中毒剂量,肾脏和钠离子被机体共同吸收,一旦肾脏疾病患者或者缺少钠离子的患者长时间积蓄锂,便会诱发中毒反应,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

(2)社会安定问题:发病患者正值病态思维支配阶段,自控能力差,言语增加且夸大,性情冲动,很容易管闲事,一旦不满足自身,便可引起情绪冲动,毁坏财物、攻击他人,大大危害他人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安定。

(3)心理问题:躁狂症患者的病情反反复复,患病时间长,患者行为很容易冲动,情绪高涨,对家人和社会带来不良行为的影响,使患者家属丧失对患者的爱心,增加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机率,如失望、孤独、害怕等[3]。

狂躁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如何识别

狂躁症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如何识别

思维奔逸
思维跳跃:从一 个话题迅速跳到 另一个话题,思
维跳跃性大
言语增多:说话 速度快,言语量
明显增加
思维散漫:思维 缺乏逻辑性和连 贯性,容易分散
注意力
自我感觉良好: 过度自信,夸大 自己的能力和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力不集中
患者在阅读、写作或进行 其他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 动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患者在完成任务时容易分 心,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
患者在谈话中容易跑题, 难以保持话题的连贯性
患者在思考问题时容易跳 跃,难以深入思考一个问

意志力减弱
难以集中注意力: 患者在狂躁期可 能难以集中注意 力,容易分心。
冲动行为:患者 在狂躁期可能表 现出冲动行为, 如购物、性行为
等。
缺乏自制力:患 者在狂躁期可能 缺乏自制力,容 易沉迷于某些事
留意睡眠状况
睡眠质量下降:即使睡眠时间 足够,狂躁症患者也可能感到 睡眠质量下降,容易醒来。
睡眠时间减少:狂躁症患者可 能表现出睡眠时间减少,甚至 不需要睡眠。
睡眠模式改变:狂躁症患者可 能会在晚上保持清醒,而在白
天睡觉。
异常行为:狂躁症患者在睡眠 不足时可能会表现出异常行为, 如冲动、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等。
注意自我感觉和精力状况
情绪波动:情绪高涨,容易激动,容易生气 精力充沛:精力旺盛,不易疲劳,睡眠需求减少 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言语增多 行为冲动:行为冲动,容易冒险,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THANK YOU
汇报人:
物。
睡眠需求减少: 患者在狂躁期可 能睡眠需求减少, 即使睡眠不足也 能保持精力充沛。

狂躁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狂躁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狂躁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狂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行为冲动、思维混乱等症状。

对于狂躁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狂躁患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观察与评估、环境管理、情绪疏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1. 观察与评估。

对于狂躁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评估。

首先要观察患者的情绪表现,包括情绪波动、激动不安等症状。

同时要评估患者的行为表现,包括冲动行为、自伤行为等。

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思维状况,是否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

通过全面的观察与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2. 环境管理。

对于狂躁患者的护理工作,环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人员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性的因素。

同时要确保环境的安全性,防止患者因冲动行为而受伤。

在环境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康复的环境。

3. 情绪疏导。

狂躁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有效的情绪疏导工作。

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避免与患者产生冲突。

同时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扰。

在情绪疏导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情绪。

4. 药物治疗。

狂躁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辅助,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在给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和用药技能,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5. 安全防范。

狂躁患者常常存在冲动行为,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因冲动行为而受伤。

同时要保护他人的安全,避免患者对他人造成伤害。

在安全防范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共同确保患者和他人的安全。

6. 家属支持。

狂躁患者的家属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躁狂症临床表

躁狂症临床表

躁狂症临床表
躁狂症临床表: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
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l.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重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殊灵活,或身体格外健康,或精力非常
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高兴;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10.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症状。

在疾病急发期,患者的情
绪可显现无原因的剧烈
变化,这是由幻觉、妄想引起的强烈反应。

兴奋、激动、紧张、恐惊、焦急、忧虑。

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大发雷霆等等。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什么是躁狂症?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之一。

躁狂症的特点是患者会经历情绪极度高涨的躁狂期和情绪低落的抑郁期。

在躁狂期,患者表现出高度兴奋、多动、冲动和过度自信等行为特征。

这种行为特征会对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社交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躁狂症发作的护理措施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可能很难自我控制情绪和行为。

因此,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对于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发作期非常重要。

以下是在躁狂症发作时可以采取的护理措施:1.确保安全: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危险性行为。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这包括移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锋利的器具或有害药物。

2.提供支持和理解:在躁狂症发作期间,患者可能感到极度的情绪不稳定和困惑。

护理人员应提供支持和理解,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被关心。

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争执,以免加剧症状。

3.保持结构化的环境:躁狂症患者在发作期间常常充满身体活动和冲动行为。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维持结构化的环境,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安排有秩序的活动。

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冲动。

4.提供情绪管理技巧:躁狂症发作时,患者往往无法自我控制情绪。

护理人员可以教授患者一些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运动和专注于呼吸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并恢复平静。

5.饮食和休息的规律:躁狂症患者有时会出现晚上较少睡眠、食欲减退以及对饮食规律的破坏。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时间,以提供基本的生理支持。

6.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躁狂症的治疗通常需要药物干预。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并及时记录其药物剂量和反应。

此外,定期随访对于监测症状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7.与家属沟通:躁狂症不仅对患者本人产生影响,也对其家庭成员带来困扰。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理解躁狂症以及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发作。

总结躁狂症发作是一种情绪升高和行为冲动的精神疾病。

躁狂症

躁狂症

一、躁狂症概述躁狂症临床上又称为躁狂状态, 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

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躁狂症的发病通常急骤起病,病程短,而且预后良好,基本都能恢复到原先的正常状态。

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戒指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

二、躁狂症的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所谓的“三高”症状是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

1.心境高涨: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喜悦与兴奋。

患者终日沉浸在欢乐的心境之中,表现为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洋洋自得,表情活跃而傲慢。

2.思维奔逸:思维联想过程丰富而迅速,新的概念接踵而至(可出现音联或意联),内容丰富,语量多、语音高、语速快。

3.思维内容障碍:在心境高涨的基础上,患者可有自我评价过高,甚至出现夸大妄想。

4.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精力旺盛,不知疲倦。

爱管闲事,挑剔他人,好打抱不平。

办事缺乏深思熟虑,整天忙忙碌碌,动作活动多而快,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

5.躯体症状: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很少躯体症状和主诉。

因话多而口渴多饮,食欲旺盛容易饥饿,但由于动作、行为增多,忙碌不能安静,无暇用餐,患者的体重一般减轻。

睡眠明显不足,需求减少,性欲亢进。

6.其他:部分躁狂急性发作时,可伴有一定的意识障碍,患者在此基础上伴有大量的幻觉、错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呈重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活动紊乱,并伴有冲动、攻击行为,临床上称之为谵妄性躁狂。

三、躁狂症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个人成长发育史、既往史、生活方式、特殊嗜好、家族史、过敏史等。

2.心理社会功能方面:包括病前个性特征、病前生活事件、患者应付挫折与压力的心理行为方式及效果、对住院治疗的态度、社会支持系统等。

3.精神状况:可借助于心理评定量表作为辅助检查工具。

如 Hamilton抑郁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等。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兴奋消耗过多、进食无规律有关。

躁狂症护理查房PPT

躁狂症护理查房PPT
躁狂症护理查房
汇报人:
护理人员
躁狂症概述
躁狂症的护理 原则
躁狂症护理查 房流程
躁狂症护理查 房的重点内容 Nhomakorabea躁狂症护理查 房的注意事项
躁狂症护理查 房的效果评价
护理人员:XX医院-XX 科室-XX
躁狂症概述
躁狂症的定义
躁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易怒、冲动等 躁狂症的症状包括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等 躁狂症的发病率较高,需要及时治疗和护理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调整等
躁狂症的症状
情绪高涨:患者情绪高涨,兴奋、激动、易怒 思维奔逸:患者思维奔逸,言语流畅,说话速度快,难以打断 活动增多:患者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睡眠减少 冲动行为:患者冲动行为,容易冲动消费、冲动决策,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躁狂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躁狂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在躁狂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可能导致躁狂症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躁狂症 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躁狂症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关注患者睡眠质量,调整睡眠时间 监测患者饮食情况,调整饮食结构 观察患者药物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加强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协作
及时分享患者 的病情和治疗
进展
共同制定护理 计划和治疗方

定期召开护理 查房会议,讨 论护理问题和
解决方案
患者心理状态评估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愤怒等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 评估患者的社交功能,如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 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卫生等

躁狂症的症状与治疗掌握情绪的节奏

躁狂症的症状与治疗掌握情绪的节奏

躁狂症的症状与治疗掌握情绪的节奏躁狂症,又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情绪波动的明显变化为特征。

患者在躁狂发作期间表现出极度兴奋、冲动和飞扬的情绪,而在抑郁发作期间则情绪低落、沮丧、悲观消极。

这种情绪的极端变化给患者本人及他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本文将重点讨论躁狂症的症状以及治疗这一精神疾病的方法,帮助患者掌握情绪的节奏。

一、躁狂症的症状躁狂症的发作可以分为两个极端相反的阶段: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在躁狂发作期间,患者会经历以下症状:1. 情绪高涨:患者情绪异常极度兴奋,感觉充满能量,自信心极为强大,常常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冲动的行为。

2. 高度活跃:患者常兴奋不已,变得多动,需要较少睡眠,言语和行动快速而杂乱,难以静下心来。

3. 大言不惭:躁狂发作的患者常常过度自我夸大、自鸣得意,以致于不顾他人感受,高谈阔论、吹嘘自己的优点。

而在抑郁发作期间,患者则会出现以下症状:1. 情绪低落:患者情绪极度低落,感到沮丧、悲伤、无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兴趣。

2. 自我否定:患者会对自己过度苛责、否定自己的价值,产生自卑感,并可能引发自杀念头。

3. 睡眠障碍: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和睡眠质量差,导致昼夜颠倒。

以上是躁狂症的主要症状,但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症状程度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二、躁狂症的治疗对于躁狂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锂盐是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控制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发作期间的症状,而抗精神病药物则用于控制严重的症状和行为。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应对能力和稳定情绪。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生物反馈疗法和家庭治疗等。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

躁狂症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护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躁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

结果:躁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药物不良发应、心理问题、睡眠和营养问题。

通过使用抗躁狂药物治疗后,有34例患者得到痊愈,2例无效。

结论:对于躁狂症患者而言,不仅要注重日常护理,而且必要时需使用抗躁狂药物,通过药物、心理、饮食及作息等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躁狂症;护理问题;对策前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人们在工作及日常生活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对人们精神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躁狂症是一种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放及精神动作性兴奋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的功能性损伤,表现为兴奋易怒、易受刺激、常可致幻,甚至出现破坏及对他人进行攻击等行为,对自己、旁人和社会安定均有威胁。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是利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进行治疗躁狂症患者,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要依靠药物治疗,还要充分发挥护理的作用。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躁狂症患者的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躁狂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1-48岁,平均(31.2±5.6)岁。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有诊断标准》,疾病分类:轻性躁狂症20例,复发性躁狂症8例。

纳人标准:(l)符合症状标准即严重程度标准。

(2)持续发作>1W。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躁狂症,人院后行药物治疗与护理。

本研究已征得所有患者的同意,并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

1.2方法对36例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其实施日常护理的护理人员协助下找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

1.3疗效判定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满意情况、住院时间、服药天数及住院费用;利用Bech一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临床治疗,痊愈:BRMS减分率≥75%,显效:BRMS减分率≥50%,好转:BRMS减分率≥25%,无效:BRMS减分率<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一、躁狂症的临床表现躁狂症基本临床表现是以“三高”症状为主,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

①情感高涨。

病人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用其自己的描述是“感觉好极了”,“不能再好了”。

谈话之中喜形于色,生活仿佛全然无所忧虑。

当然,不同的病人可以表现不同。

特别是儿童,情绪的改变可以是特殊的易激惹状态。

易激惹表现为对轻微的刺激回应强烈的情绪反映。

可以是发脾气,或狂笑,或大哭,等等。

但往往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病人也并不在意或计较。

②过分自诩和夸大观念。

病人往往对自己能力作出夸大评价,认为自己肩负着极为重大的使命,具有特殊的才能。

自己受到重用:将要担任什么组织的领导,正准备着就任总统,主席或国家高级职位;甚至掌管世界商务贸易,等。

躁狂病人的夸大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

他们会给自己冠以其他各种自己认为值得称道的特长或名目。

③病人言语增多或者感觉必须得说话。

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时应答机变,妙语连珠,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时疾言厉色,义愤填膺,博得阵阵掌声。

他们常常是唇干舌燥,仍然无休无止。

加上行为动作增多,经常是载歌载舞,表现为言语运动性兴奋的状态。

在大庭广众之中,病人非常乐意表现一番,有求必应不说,经常自告奋勇为众人献艺或发表议论,成为令人瞩目的中心人物。

④思绪奔逸。

病人思维速度增快,联想丰富。

其思维奔逸的主体验被有的病人描述为“想得太快了”“脑筋转得跟抹了油一样”“嘴巴都跟不上脑袋想的速度”。

客观观察可以发现病人说话速度比其正常时快很多,遣词用字变得比平常更灵活多样,显得颇具文采。

病人思维速度过快时,口头来不及表达,外在表现可以呈“思维不连续”,漫无主题。

但仔细分析,也许能发现词句间的联系线索。

⑤注意易于分散。

病人的活动很容易被旁边发生的事情打断,谈话中主题也会不断转移。

他们难于集中注意完成正在从事的任务,办事虎头蛇尾,不断发现新的目标,投入新的活动或计划。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而少眠。

病人表现明显的睡眠减少,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但并不感到疲倦。

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

病人“太忙了”,没有时间睡觉。

目的性活动明显增多,病人整日都在打电话,定约会,到处奔波。

去完成其伟大计划或使命。

⑦病人可能无节制地取乐而不计后果,行为冲动。

可以表现在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追逐性乐无所顾忌;可以表现在购买行为上:上街回来抱了一堆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可以表现于盲目的商业投资:到处投资签约,到头来血本无归。

还可以表现为酗酒,滥用药物,甚或导致吸毒,卖淫,触犯法律。

处于躁狂症发作中的病人当时并不觉察自己的行为活动有什么不恰当。

发病之中,他们自己多不会主动就医。

往往是发展到了严重的地步,才被家人或朋友送往医院。

或者更糟糕,因为越轨行为,或违约而遇到法律方面的麻烦,因而被发现得到治疗者当属万幸。

所以及早发现,诊断异常的行为不容忽视。

知识和警觉可以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或更多人的生活,财产,健康甚至生命。

二、躁狂发作分类采用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分为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其他或待分类的躁狂。

三、躁狂症的症状鉴别诊断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临床常见的是将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被误诊为躁狂症,相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可有循环病程,临床表现也可有运动性兴奋。

但精神分裂症经过几次发病后,循环病程渐不明显,而呈慢性进行性病程。

临床相虽有兴奋躁动,但情感不是轻松、愉快,而是喜怒无常,行为也多具冲动性。

临床上确有一些躁抑症病人具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特征,但历时短暂,随病程而长。

2、中毒性精神病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异烟肼、阿的平等中毒可引起躁狂状态。

根据用药史,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病关系,停药或减药后渐趋好转可资鉴别。

中毒性精神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脑器质性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可出现躁狂状态,但往往有智能障碍,情感并非高涨,而是以欣快为主。

详细的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有助鉴别。

4、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轻躁狂状态,但情感并非真正高涨,而以焦虑、情绪不稳为主。

伴有原发躯体病症状和体征。

四、躁狂症护理一、护理评估1.活动过程评估患者的精力是否异常充沛,活动明显增多且忍耐不住,故整日忙碌不停且毫无疲倦之感。

评估患者做事是否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能持续胜任一件完整的工作。

评估患者是否有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且项后果或具有冒险性,如夸大。

奇装异服、好接近异性。

评估患者有无好管闲事和打抱不平。

评估患者是否招引众人注意并当众表演,好开玩笑或说俏皮话,且富有一定感染力。

评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忽视个人卫生和修饰。

评估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重度兴奋状态,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表现活动紊乱而毫无目的或指向性,甚至伴有攻击行为。

2.认知过程评估情绪高昂、活动量过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加之患者夸大及冲动、挥霍以致造成家庭经济损失,而迫使家属将其送往医院看病。

评估患者的自知为,在发病初期即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极少数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异常。

评估患者是否联想加快,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快速,患者表现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高谈阔论,滔滔不绝,给人以信口开河之感。

评估患者是否有思维活动受周围环境影响而随境转移。

评估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力都有所增强,但不能持久。

评估患者由于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和想象力极为丰富而出现音联和意联。

评估患者由于思维内容发生障碍,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患者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妄想,内容多与现实接近,一般维持时间不长。

3.生态过程评估自我照顾能力改变的患者,必然持家能力也有很大的缺损,患者几乎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安全与清洁。

4.情绪过程评估患者的情绪是不稳定且易激惹,常以敌意和暴怒对待别人的干涉和反对,但易激惹情绪通常维持时间短暂,患者又转怒为喜。

5.人际互动过程评估患者情绪高涨且不稳定又易激惹;常会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或有攻击行为,以致社交能力受损。

评估患者由于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提意见、挑毛病、甚至给别人起绰号、把反复指出的缺点当一件大事,而遭众人的指责。

评估当患者情绪高昂时,谈话内容多为快乐而幽默的,同时也有很多与性有关的双关语。

6生理过程评估患者因自我感觉良好故忽视躯体不适,患者常处于面色红润、心率加快、瞳孔轻度扩大和便秘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造成体力过度消耗而致体重减轻,睡眠需要减少。

评估患者由于极度兴奋,活动量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而无法专心进餐饮水,而致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及二便异常。

7·价值判断过程评估患者虽然情绪高昂,活动过度,表现自己是能干的,实际患者内心有无力感,认为很多事情无力完成。

评估患者的言行举止偶有反社会倾向,实际患者的价值观与正常时的价值观是相冲突的。

家属深感患者变了一个人。

二、护理诊断每一位患者是独特的个体,因此虽然他们可能有相同的医学诊断,但却会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与优先次序。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躁动;②无法或拒绝静坐进食;③情绪高涨伴精力旺盛,活动过多,整日忙碌不停超过能量的摄取;④持续兴奋不顾饮食。

2.睡眠型态紊乱相关因素:①由于持久兴奋对睡眠毫无要求;②伴有交感神经亢进可有睡眠困难或早醒;③极度的活动过多。

3.思维过程改变相关因素:①重度的躁狂兴奋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不连贯、幻觉等;②思维过程随周围环境而改变;③严重时可达妄想程度,但不荒谬,并不十分坚持。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自己或他人。

相关因素:①情绪的不稳定,易激惹,③失去正常的社会控制能力;③意识障碍所致指妄和错乱。

5.二个人应对无效相关因素:①自知力不同程度受到损害;②情绪的不稳、易激惹;③爱管闲事,做事有头无尾。

6.社交障碍相关因素:①极度兴奋;②管闲事,易激惹;③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三、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而拟定,通常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及预期结果。

为了能更有效地帮助病人,护理计划应有高度个体性,以下讨论的仅是一般性的指引,它必须适合病人的需求方能考虑使用。

(一)护理目标减少过度活动及体力消耗。

患者住院期间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建立和维持营养、水分、排泄、休息和睡眠等方面的适当生理功能。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患者计划其能完成的活动。

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预防复发。

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及定期血液检查。

(二)护理措施及教育计划1.提供安全和安静和环境患者很易受到环境方面的影响,而更加躁动不安。

提供一个较宽大的空间,室内物品要求简化以避免患者兴奋毁物。

同时注意室内的物品颜色淡雅。

整洁,常具有镇静作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和情绪稳定。

.协助患者参与建设性活动,以发泄过剩的精力。

患者往往自觉精力旺盛,加之急躁不安、自控力差、易激惹、容易使精力发泄变成破坏性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应正面引导患者做不需要专心,又无竞争性的活动,如参加工娱治疗、打球、跑步、拔河比赛、擦地板等活动并加以鼓励和肯定。

如转移患者注意力仍无法避免患者破坏性行为时,可在医护人员取得一致并将计划与患者说明的前题下进行保护性约束和隔离,让患者明确是协助他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4.协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同时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患者常以否认的态度,避而不谈真正的想法,因此,如何让患者实际去体验和描述内心的想法,而愿与工作人员讨论,是护理人员治疗性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应用上的一课题。

5.协助患者维持用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无法持续用药的困难,针对个体进行帮助分析并设法解决。

其次,如何早期发现和协助患者看到病情严重所造成的后果:对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则必须与其共同商量将吃药与日常活动配合在一起的方法;对担心长青春痘的女患者,则必须教导饮食及清洁皮肤的方式等。

护理人员必须很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协助患者维持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