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15篇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摘要: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从而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预测、引导甚至控制或改变个体或群体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加快组织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课程论文课程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略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摘要:阐明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新的理念及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建设综合型教学资源。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它通过系统分析、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探索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各级管理者预测、引导员工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笔者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对该类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确立教学新理念、新目标教学理念是实施教学的前提。
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点,其教学的新理念是研究、融合、实用:既要将研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又要使组织行为学各种知识融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这就要通过对学生思考、研究、探索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能力。
实施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必须确立这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并将“研究、融合、实用”教学理念全面落实到课程教学要素中,并在设计教与学的全过程贯彻始终。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组织行为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个性方面达到有机统一,特别强调提高学习、应用和研究能力,具体包括:获得亲身探索研究行为体验的能力、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或工作中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论文3篇完美版
《组织行为学论文》组织行为学论文(一):试论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教学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双语教学组织行为学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双语教学与跨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情境和语境,教师应熟悉西方文化知识,学生要进行多渠道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需要超多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适应这一需要,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7年又明确指出: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潜力。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用心开办双语课程,培育双语人才,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便应运而生。
组织行为学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开创了全新的教与学的思路,学生透过对原版教材的提前预习及仔细阅读,再透过授课教师的英文授课,学生能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思考国外的原著学科,能更好地跟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保证组织行为学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
同时,也有利于传达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增强对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及其思想的了解,把握学术精髓。
然而,在取得种种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在实际教学中碰到了许多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严重阻碍了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明显制约了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教学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对策推荐,期望有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双语教学与跨文化的关系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学习母语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一样而存在差异。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员工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学科。
它涉及了许多方面,包括领导、团队动力、决策制定、员工激励等等。
组织行为学对于了解和优化组织内部运转至关重要,因此在管理学和企业管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就组织行为学的相关话题进行三篇论文的探讨。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领导力和员工绩效的研究。
领导力一直被认为是影响组织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各种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来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探讨出对于不同类型组织而言,哪种领导风格更适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组织领导者提供一些实践建议,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篇论文将探讨团队动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团队合作已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团队的默契及动力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研究团队动力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调查分析团队动力的来源以及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一些促进团队动力的管理实践建议。
第三篇论文将聚焦于组织文化对员工激励和忠诚度的影响。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集合,它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对员工的激励和忠诚度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以激励员工创新和提高员工忠诚度。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得出一些对于组织管理者实用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通过这三篇论文的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关键议题,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管理实践建议。
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提高组织绩效。
领 导力与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领导力和组织行为学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领导力不仅关乎领导者个人的魅力和能力,更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架构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一、领导力的内涵与重要性领导力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影响他人、引导团队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能力。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还能够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团队成员,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领导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
首先,他们是决策者,需要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迅速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领导者是榜样,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会对团队成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者,领导者是沟通者,需要与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和理解。
强大的领导力能够为组织带来诸多好处。
它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使成员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优秀的领导者还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推动组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领导力的风格与特点领导力风格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独裁型、民主型、放任型等。
独裁型领导者倾向于独自做出决策,并严格控制团队的工作进程。
这种风格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可能有效,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抑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民主型领导者则注重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共同讨论来做出决策。
这种风格能够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放任型领导者给予员工极大的自主权,几乎不进行直接的指导和控制。
这种风格适用于高度自律和成熟的团队,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导致工作的混乱和无序。
不同的领导力风格各有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领导者需要根据组织的特点、任务的性质以及团队成员的素质等因素来灵活选择和运用。
三、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的行为。
在个体层面,研究包括员工的个性、价值观、动机、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第一篇:团队领导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团队领导被认为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任何组织中,团队领导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团队在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并不奇怪。
团队领导者的作用是指导团队达到目标并给予他们所需的资源。
有效的团队领导者可以增加生产力、增加士气以及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他们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信息并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通过与团队成员进行定期交流和讨论,有效的团队领导者可以了解组织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反应。
这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有效地管理问题,并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它们。
团队领导者还需要能够建立一个开放、友好和互相支持的工作环境。
通过扮演引导员和调解员的角色,团队领导者可以有效地增强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帮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合作,减少矛盾和冲突,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此外,团队领导者还应该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
在今天的组织中,有些团队领导者可能需要比其他领导者更多的挑战。
例如,当团队成员分别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时,或者当团队成员不在同一时间工作时,组织中的其他领导者可能会面临比团队领导者更难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团队领导者应该以一种既定的方式建立团队,并为团队成员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完成任务并实现目标。
在任何组织中,团队领导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能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团队实现目标。
因此,组织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出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以确保他们的团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第二篇:有效的团队管理在组织行为学中,团队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概念。
组织必须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以确保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这可以通过使用正确的管理技巧、建立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和设定清晰的目标来实现。
首先,团队管理者应该能够建立一个支持性工作环境。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杨爽41016025)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高效团队的建设学生姓名:杨爽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 41016025 成绩:2012年12月11日摘要: (1)关键词: (1)一、团队的基本概念 (1)(一)什么是团队 (1)(二)团队的类型 (1)二、高效团队的特征 (1)(一)明确的目标 (1)(二)关系和沟通 (1)(三)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 (1)(四)认可和赞美 (1)(五)自我管理与授权 (2)三、如何建设高效团队 (3)(一)确立清晰明确的愿景和目标 (3)(二)培养良好的团队氛围 (3)(三)建立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4)(四)注重培训 (4)(五)提高团队领导的领导力 (5)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日新月异。
面对新生的挑战,要求人们团结协作,以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于是,如何建立高效团队的问题就越加突显出来了。
本文通过查阅书籍及网上资料,浅谈了什么是高效团队,高效团队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建立高效团队三个主要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企业建立高效团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效团队特征建设一、团队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团队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也就是说,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
(二)团队的类型在现代企业组织中,团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团队的组织形态也各不相同,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类型:1.项目团队项目团队通常是基于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建的,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限。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美好安财大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校园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规范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无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们才更应该注重加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出更加美好的安徽财经大学,使我校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入手,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我校树立起完整的全新的文化形象。
1、我校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实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提供良好的校园硬件设施,建立具有特色教育价值观的物质实体。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有助于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塑造师生员工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师生员工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又为师生员工开展师生互动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并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我校的物质文化大体上比较完善,但是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我校不少教室的椅子都出现了问题,上课前不得不为了找个椅子而忙活半天;不少教室的投影仪安装位置不合理,一旦开电风扇,电风扇就会打到投影仪;草坪上的小路设计不合理,走一步太小,走两步太大;学校的许多地方会把灯从晚上开到天亮,白白浪费了许多电力资源;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经常出现故障,常常会有老师因为多媒体出现故障而换教室,而且故障处理很不及时,经常会影响到教学。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为我师生员工提供完善的校园设施,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
组织行为学[五篇范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福特公司借助于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走向全球化全球化战略引导着福特公司走向2l世纪。
福特公司汽车业务集团的总经理雅克•纳塞尔(Jacques Nasser)领导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国际化管理团队,它的目标就是要促进福特公司的全球化运营,同时开发新车型。
而且开发费用要降至原来的一半,开发周期也要缩短。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实施起来非常困难。
纳塞尔在黎巴嫩出生,在澳大利亚长大。
他进入福特公司已有30多年,但进人底特律总部只有6年时间。
纳塞尔拥有国际商务的学位,也拥有国际工作的经验。
他在福特公司担任过许多职务,曾经在泰国、菲律宾、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地工作过。
纳塞尔对汽车非常着迷,“Ka”就是他引以为豪的一项开发成果。
这款三开门跑车诞生于欧洲的一个实验室,虽然它没有达到美国的安全标准(二次设计的费用十分庞大),但在欧洲却成了抢手货。
而且通过这款车的开发,纳塞尔证明了福特公司可以在短短的24个月内推出新车型。
福特公司的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样生产福特雅仕,但使用的零部件却不相同。
现在,各个市场所用的零部件规格已经统一,由此也节约了大量成本。
另外,福特公司在巴西与大众汽车公司的合资公司破产时,公司由于准备不足,且财务控制不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亿美元。
但随后公司开始重视,市场也正在恢复。
在北美和欧洲部门的支持下,巴西的销量增长了70%。
福特公司全球化的前景看好。
170家工厂构成的全球生产系统运转正常,产量也在增加,尤其在亚太和南美地区,增加幅度更为可观。
位于孟买、马德拉斯、泰国和越南的工厂正在兴建,位于中国的五家零部件合资企业已开始运转。
目前,福特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仍然来自于欧洲、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但从长远看,亚太市场将超过欧洲和北美。
福特公司在全球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将继续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一转眼,总课时为十六周的《组织行为学》即将接近尾声。
我不免有一丝遗憾—未能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现一下自己。
并不是我缺乏勇气,而是因为自己在选课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自己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按时来听赵老师的课。
尽管《组织行为学》只是作为了一门选修,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能把这门课学好了,我们将受益终生。
尽管我为你未能听全赵老师的授课,但对《组织行为学》兴趣学习愈加浓厚了!个人认为《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仅仅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是根本行不通的,学以致用才是这一学科的精髓。
通过本学期学习,让我对《组织行为学》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学说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学说原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说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论文题目:谈谈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收获这学期,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由赵老师来给我们讲解,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泼的教学方式,我受益匪浅。
组织行为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以便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它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规律,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行为科学,建立在多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
一、个体行为基础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一个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反之,就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在工作交往中,总是对人或事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这种对客观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肯定的或消极、否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一旦变得比较持久稳定,就会成为态度。
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会影响认知与判断影响行为效果,影响忍耐力,影响相容性。
知觉:知觉是指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发生的行为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也就是说,行为改变时学习的结果。
当行为已改变,学习即完成,我们看到的是行为改变,而无法看到学习本身。
二、激励理论激励:激励是去做某事的意愿,并以行为能力满足个人的某些需求为条件。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组织行为学论文,以供大家参考!组织行为学论文1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意在将理论和实践更为紧密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提高了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以项目为明线,实现教学内容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考核为检验,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及其理论依据项目化教学是由美国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共同开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指导与辅导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化改革,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与专业对应的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改革。
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及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从真实事件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主动而自然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的适当“情境”。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论文一:企业员工的动机与激励措施研究摘要:动机与激励措施是企业员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动机和激励的概念,继而着重探讨了动机和激励措施对企业员工的作用,进而分析了如何制定出适合企业员工的激励措施,最后从实际案例出发,说明了激励措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动机、激励、员工管理一、概念介绍动机是指人们在实现某种目标时所具有的积极性、愿望和热情,同时也是心理需求的表现。
激励是指企业给予员工的特殊回报,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使员工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目标。
动机和激励措施对企业员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保障员工工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制定适合员工的激励措施制定适合员工的激励措施是企业员工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选用合适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具体措施如下:1、通过金钱或折扣等方式给予员工物质上的回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2、建立员工的奖励制度,可以让员工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有动力在工作中表现出色;3、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度,打破传统的管理方法,通过鼓励和信任,赋予员工更加广泛的职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实际案例以某电子企业为例,该企业为员工实行分享式员工持股计划,允许员工持股,且员工每年均从公司拆分后的利润中获得奖金。
通过实施分享式员工持股计划,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大幅提升,公司员工流失率也大幅下降。
论文二:领导力的影响及对组织的意义摘要:领导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本文着重阐述了领导力的概念,探讨了领导力在组织中的作用,分析了领导力对组织的意义。
最后,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得到领导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意义领导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它是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特质的总体。
领导力不是天生具备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发展得到的。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5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论文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摘要:大学是青年学生跨入社会的“学前班”阶段,本文是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现状的某些方面,运用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原理来讨论青春、理想、现实与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认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通过合理规划,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权衡,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青春理想现实规划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及其原理1.1 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1.2 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的培养1.2.1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方面,运用此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从而形成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相应的报酬,强化自己行为。
适当而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
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还处在大学校园里的我们来说,适当的对自己采取“激励机制”,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引导我们充分发挥自己对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从而使个人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拉近与理想的距离。
通过对在校园生活时间的合理安排,规划出长短期目标,并针对性的制定可行的实施措施。
期间,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阶段里的各个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再根据此评价,对后期的规划作出相应适宜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1.2.2 竞争意识古语有云:“居安思危”。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论文一: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力研究
摘要:领导力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过去十年来有关领导力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本文认为,有效的领导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能够激励员工、促进创新与变革,提高组织绩效。
未来研究可以从领导风格、领导力开发和领导与员工关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拓展领导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行为学、组织绩效、领导风格、领导力开发、领导与员工关系
论文二: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组织承诺等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如创新型文化能够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而传统型文化则更注重员工的遵守规范行为。
在实践中,组织应该注重打造积极的组织文化,以促进员工的积极行为和绩效提升。
关键词:组织文化、员工行为、工作满意度、工作动机、组织承诺、创新行为、规范行为
关键词:员工参与、组织绩效、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领导力、员工关系、激励机制。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第一篇: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组织的发展和变革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企业组织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管理者会不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因为管理者如果极力维护组织的稳定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僵化,如果积极推进组织的变革,又有可能造成组织不稳定和人心涣散。
管理者盲目地推行变革也同样会使组织消亡,甚至会使组织消亡得更快。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要非常谨慎,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变革已经是非常必要的,才能展开变革的进程。
在组织的变革中,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组织进行变革。
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的变革获得成功,才能使组织得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会使组织倒退或消亡。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组织建立起来,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当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也需要通过变革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有小到大,有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既事物的内因。
所以组织发展的概念是“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
它是组织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
在人力资源方面,它能通过参与,增加成员的激励水平,提高士气和满意度。
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特征(一)组织发展思路与方法的演变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演变而来,一是对工业组织运用了实验室训练方法;二是用调查反馈方法了解并改进企业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实验室训练方法。
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代开始运用,采用群体讨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行为。
例如,举办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班,逐步发展成了“群体训练实验室”,从事群体训练。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
组织行为学小论文组织行为学小论文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它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编收集了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一些小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回顾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我曾在工商管理硕士阶段学习过这门课程,由于当时我的工作经历以及环境和现在大不一样,同时也由于当初和此时学习的动力不太一样,所以对于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学以致用是我参加博士班学习的主要目的。
目前我在管理一家年销售超过5亿人民币的制造型企业。
该公司目前在大力推广卓越制造理念。
该理念除了在组织的各个层面实施类似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工具以外,其核心在于推广全员参与的持续改进的文化。
而在组织中对目前的文化加以改造,很多方面都可以考虑利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理论。
组织行为学在上个世纪得到长足的发展,得益于心理学在工商业的应用以满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
而我公司目前推广卓越制造的目的是通过精益之道创造客户价值。
其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员工满意度等都是我们远期目标——卓越运营所覆盖的。
本学习小结主要总结了我所学到的《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在公司变革中加以运用的打算。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组织的行为,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使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涉及到的主要学科有:管理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学,组织管理学)、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
课程中提到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两个问题是:一,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二,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这两个核心问题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探讨和解决的价值。
另外,组织行为学也提出了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常见指标: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等。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农民组织行为研究—以周村为个案企业管理:郭盛勇学号:M200602047一、村庄概况周村地处淮北平原,位于固镇县中南部,淮河支流淮洪新河之畔,是固镇县连城站镇的一个普通行政村。
距蚌埠市区40公里、固镇县城15公里、京沪铁路2公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线预计从村子东部经过。
东面与本镇强村以1958年修建的地上渠为界;西面、北面分别以陈沟、新干渠为界与周村相邻;南面和新马桥镇桥村隔淮洪新河相望。
有一砂石路与纵贯安徽北部的省道连接。
每天早晚各有一班过路公共汽车通往蚌埠市区和固镇县城,交通还算方便。
该地区全年无霜期243天,降雨量平均1650毫米,以黑土为主。
地势东北高、西南洼。
一般春季易早、夏秋季易涝,除北部外,收成受气候影响较大。
主要种植冬小麦、水稻、玉米、花生、大豆和山芋。
全村可耕地总面积1731亩,纳税耕地面积1612亩,人均耕地仅1亩左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徐村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
在农业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村里分别将土地和小型农具承包、分配到农户,实行双田经营。
1963年,徐村小麦总产量约为14万公斤,亩产100公斤。
1996年,全村小麦总产量己达75万公斤,亩产己达500公斤以上。
近年来,村办企业虽不发达,但也有所发展。
2000年,全村有集体企业1个,私营企业1家。
另有个体工商户18家,养鸡专业户4家,蔬菜专业户9家,水产品养殖专业户3家,运输专业户3家,农民业余建筑队7个。
按上报数字,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28万元。
依据行业划分,农业收入为181万元,其中农作物种植收入136万元,其他农业收入45万元;林业收入5万元;牧业收入85万元;工业收入74万元;建筑业收入17万元;运输业收入72万元;商业收入40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人554万元。
目前村里有330户,1583人。
以男18一60岁,女18一55岁做为劳动力的计算标准,全村劳动力共813人。
除600余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外,不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在农闲季节兼做工商业。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转眼在东南大学度过了三个年头,即将面临的是进入软件企业实习,这对我来说究竟是一种机遇或是一种考验,下面我将借着组织行为学这一期末论文来谈谈自己理想的公司、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行为能力的差别,并阐述根据上面各方面将做出何种计划与行动。
由于现在一直在跟爱立信公司做项目(一种辅助测试的工具),也去过几次南京的爱立信公司,虽然公司不大,但是进入公司办公处便感觉到一种和谐的气氛、体会到那里软件开发人员的用心与仔细、管理各方面的严谨,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外企公司参观的大学生。
回到学校后上网仔细查看了下爱立信公司的介绍和主营业务,得知爱立信公司是一家发源于瑞典的公司,主营的业务有通信网络系统,专业电信服务,技术授权,企业系统和移动终端业务(拥有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50%的股份)。
记得家人买的第一部手机就是爱立信的,当时我小学的时候还把玩了几天,那是我第一次对爱立信公司有了印象,得知那是一家早起生产移动通讯设备的公司。
从现在手机市场份额来看,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三家手机厂商几乎瓜分了整块蛋糕,从网上还了解到,爱立信公司竟然也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军火公司,它为瑞典军队提供了许多电子战系统,是瑞典军队最重要的供货商,伴上了军火生产,看来这家公司的底气很足,技术方面十分多元化。
对于公司文化方面,爱立信企业的立业精神是专业进取、尊爱至诚、锲而不舍。
它提倡在一个开放、鼓励个人成长和具有工作满足感的气氛中表达对彼此的关注;并创造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工作中鼓励多方面发展。
激励公司职员在团队中有效地工作,有信心地合作,适当地给予其真诚的赞美、建设性的批语和公正的嘉奖,在国际化组织中表现出对每个人的尊重。
爱立信之所以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这是跟它的企业文化无法分离的。
与爱立信公司合作进行项目设计期间,了解到公司主要职位(等级从高到低)有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技术总监、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当然软件工程师又分为项目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文档工程师和系统方案工程师等,部门经理又分为项目经理、研发中心经理、客户经理和销售经理等,主管有计划主管、调配主管、产品质量主管等,当然对于一个成熟的公司来说还有其他的后勤部门和人事部门等。
组织行为学期末论文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工业工程 101学号:XXX姓名:XXX简述组织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一、组织和组织文化的涵义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
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组织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组织不仅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基本单元,而且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组织文化在企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在现行的企业中,诸多的较好的企业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
二、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一)、组织文化的激励功能组织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组织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通过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与潜在的作用,它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具体来说,组织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
组织文化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其原因主要是:首先,优良的组织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组织环境。
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良好的组织文化,那么它内部人际环境就比较和谐。
员工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各种纠纷比较少,工作绩效自然提高.其次。
优良的组织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认为,只有从人的内部进行激励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恰当的精神激励比许多物质激励更有效、更持久。
组织文化能够综合发挥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的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企业内部各部门和所有员工的积极性。
(二)、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组织文化是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粘合剂,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关于群体与绩效的综述摘要:本文从组织行为学中关于群体与绩效的一般问题切入主题,通过了解群体与绩效的主要研究范畴来深入认识其原理,进而探讨该类知识在商业等领域的运用,最后了解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国内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群体与绩效、组织行为学1.群体与绩效的一般问题【1】群体是指有同一目标和行为规范并协同活动的人群结合体。
即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第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相互影响;第二,需要个体间具有稳定的结构;第三,所有的个体具有共同的目标;第四,就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意识到彼此属于同一群体。
其中命令型、任务型、团队型群体属于正是群体;利益型、友谊型群体属于非正式群体。
群体的发展途径: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有群体规模,群体成员的构成,角色地位,规范,目标,凝聚力,士气,领导,人际关系,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群体成员的素质,外部环境等。
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是动态变化的。
首先,群体规模指的是组成群体的人数多少。
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和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模与凝聚力:小群体(7人以下)比起大群体往往凝聚力更强,更倾向于寻求一致性。
这主要是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相互联系多,沟通多,感情更融洽,也容易寻求和保持一致性。
而大群体则不具有这样的优势。
规模越大,直接联系越少,矛盾冲突越多,越难保持一致性,且容易形成小宗派,这势必影响群体成员间的吸引力。
第二,规模与参与:首先,当群体规模扩大时,每一名成员所得到的参与时间减少。
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规模越大,成员参与的时间越少;而实际情况下,由于存在着“禁止一般成员参与决策”以及存在着“谁应该在什么时候参与什么”的非正式规范,成员的参与时间或参与行为更少了。
其次,当群体规模扩大时,对许多成员来说增加了参与方面的限制,这主要是由社会顾虑倾向在起作用。
第三,规模与绩效:这两者的关系是最受人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同组织的大量决策密切相关。
如果群体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努力和能力,那么,群体规模越大,其潜在绩效越大,即潜在绩效随群体的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但是,当群体变大时,群体的绩效总是受到过程损失的影响,而群体的规模越大,群体的过程损失越大。
群体的实际绩效等于潜在绩效减去过程损失,群体的规模越大,群体的潜在绩效越高,过程损失也越多。
当实际的生产率达到一个稳定时期,群体的规模越大,每一个群体成员所贡献的追加绩效越小。
群体的过程损失主要来源:①激励损失:如果在群体里奖酬是依赖于群体的绩效而不是个体的绩效来评定的,那么个体的奖赏和自己的绩效间的关系就弱化了,群体的规模越大,这两者的关系越弱,因此积极性的损失就越大。
②协调损失:群体越大,群体成员间需要的协调越多,而协调则越困难,从而损失的生产时间越多。
协调包括必要的分工、决策和沟通。
③职责分散:群体规模越大,而对共同的职责,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感大大降低。
成员们可能觉得自己不太突出,责任不大,因此他们可能会袖手旁观或产生“让别人去干更好”的想法,只是群体的一些共同职责无人负责,或互相推诿,从而是群体的绩效下降。
第二我们要说明的是群体的构成: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在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及个人力量是群体的基本投入,这些投入的异同将影响群体的过程和群体绩效。
换言之,群体的行为和绩效是构成群体的个体功能反映。
如果群体内个体的需要,动机,能力,性格,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很相似,我们把这种群体称为同质群体;如果内个体的需要,动机,能力,性格,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我们就把这类群体称为异质群体。
研究表明,同质群体在完成简单的,需要密切配合的,常规的工作时非常有效。
因为在同质群体中,群体成员高度一致,高度协调,沟通容易,极少产生矛盾,决策迅速,这种和谐的环境为完成简单的常规的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异质群体在处理复杂的,需要很多创造力才能解决的工作时是非常有效的。
异质群体的成员个性不同,知识水平,经历等都不同,容易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与容易向其他人的方案提出挑战,这有助于创造性方法的产生。
但异质群体的缺点也不少,如:观点分歧很大导致冲突增多,使群体在某些问题上无法取得一致性或取得一致性要花费相当常的时间。
对于行政组织而言,既需要异质群体也需要同质群体,因为工作既有常规性又有非常规性的。
在解决常规性的问题时,同质群体有效,在解决非常规性问题时,异质群体更有效一些。
但在配置领导班子时,应该考虑成员的异质性,因为领导班子都承担着大量的复杂的,需要创造力的工作,要对组织群体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因此,领导班子必须是异质群体,必须在年龄上,能力上,性格上,知识上,专业上互不相同和能够互补。
这样的领导班子才是有效的。
第三个方面为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建立的行为准则,群体规范可以是正式的、明文规定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但大部分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是群体成员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质上,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这些不成文的规范。
不成文的规范虽然很少被群体成员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群体成员对此仅有模模糊糊的意识,但强有力地调节着群体成员的行为,即使正式的成文的组织规则也不一定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在各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娶你规范,如服装规范、忠诚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荣誉、参与及合作规范、同事关系规范、诚实与安全规范、报酬分配规范等。
群体规范的功能:一般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群体支柱的功能:任何一个群体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保证某种行为的一致性。
群体规范使群体具备了这种一致性,因此,群体规范成了一切群体得以存在下去的支柱。
第二,评价标准的功能: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建立的行为准则,是对其他人行为的预期,因此可以根据规范来评价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是否恰当。
第三,约束和矫正的功能:群体规范既然是群体成员所普遍认同的,是评价行为的准绳,因此对人具有约束作用,使人的行为不偏离规范所允许的范围。
而当人的行为偏离了范围,就会感受到群体舆论的压力,迫使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与其他成员相一致,因此,群体规范具有矫正功能。
最后就是群体压力:大多数群体成员在大多情况下都会遵守群体规范,但是群体中还是有一些拒绝接受群体规范的人。
群体中不遵守群体规范的人往往让同事及领导感觉到不舒服,管理者和同事就会对这些偏离了群体规范的人施加压力,使其行为回到群体规范所允许的方式上来,这时群体压力就产生了。
群体压力是一种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压抑,压迫感。
一般来讲,心理压力被认为是一种情感反应,如沮丧,焦虑,不安,烦恼等。
群体压力是无形的,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
莱维特认为,群体压力的产生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合理辩论阶段。
这一阶段,群体成员对某一问题进行理智探讨,自由地发表意见,大家的意见渐渐分为两派:多数派和少数派。
第二阶段是怂恿劝诱阶段。
对于坚持少数意见者,大家好言相劝,开玩笑,“和稀泥”,力图表明他与大家并无原则分歧,从而接受大家赞同的意见。
这样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第三阶段是攻击阶段。
当持不同意见者仍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群体就开始实行铁腕政策,攻击其“执迷不悟”,破坏合作以及对群体不够忠心等。
第四阶段是心理隔离阶段。
经过大家的攻击谴责后,如果持不同意见者仍不放弃己见,那么群体便会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使他完全孤立。
个体在这几个阶段里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是逐级加大的。
个体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会导致内心的冲突,是抗拒群体压力,还是屈从于群体压力,个体必须对此做出选择。
大多数的选择结果是屈从于群体压力而采取从众行为。
1.1 群体压力的作用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变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有助于达成群体的目标和维护群体的存在;消极作用:压制了创新精神,使群体失去了新观念、新思想,这对群体来说是个很大的损失,组织也常会为此付出代价。
1.2 影响群体行为与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1.3两种作用的条件作业性质和个人的熟练程度有关。
简单工作且个人技能熟练有社会助长作用,否则有社会抑制作用。
1.4群体结构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1.4.1同质群体和异质群体群体成员在年龄、能力、知识、专业、性格、信念等方面的特点相似的是同质群体,不同的则是异质群体。
1.4.2同质群体可以达到最高效率的条件:(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2)当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大家密切配合时;(3)连锁性的工作。
1.4.3异质群体可以达到最高效率的条件:(1)完成复杂的工作;(2)做出决策太快时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3)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2.主要研究范畴【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与绩效首先就是为了探索有效的团队建设途径。
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个性化绩效管理方式,对于提高群体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由对员工的认识决定的。
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能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绩效管理方式。
1.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下认识的区别(1)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表现均采取同样的评价方法,依据的都是按照劳动付出的不同进行分配的做法。
(2)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随着知识密集型劳动者的增加以及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中知识含量的提高,工作的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知识等非物化劳动形式对价值的贡献越来越大。
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应当以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员工,以新的视角对企业中的人才进行开发。
因此,企业所建立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兼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作方式,能针对工作性质不同的员工提供不同的绩效管理形式。
2.按员工在企业中所承担责任的划分首先是关于职层的划分标准:公司高层:根据环境的变化,把握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把握企业战略目标或某一业务发展目标的制定。
控制规划设计和业务系统的改进,组织进行如:业领域、产品领域、服务领域、市场等创新工作。
养继任者和适合公司需要的中坚力量;公司中层:参与公司的整体规划或某一领域的设计规划? 正确理解公司的战略,并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站在战略的高度和业务系统的角度建立起业务系统的标准和作业规范。
将企业和部门的目标落实到每个员工,并应监督、指导下属的业务工作。
为提高部门及业务系统的工作效率,不断进行业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推进工作方法和技术的创。
指导下属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下属的核心技能;公司基层:严格地执行已有的业务标准,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工作方法,能独立完成符合标准的工作任务。
可能地对工作方式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及任务完成的及时性,生产各环节的服务质量承担责任。
类型绩效考核特征绩效评价方式评价周期高层管理者基于经营绩效达成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关键业绩指标述职报告一年;中层管理者以任职资格为基础,基于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关键业绩指标述职报告半年;中基层员工关键业绩指标考核以及基于关键业绩指标落实的关键行为考核,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及行为考核;每季度作业类员工部门关键业绩指标分解及关键业绩指标实现的关键行为的每日评价,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及行为考核每日记录月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