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就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与措施,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1)财政收入(主要就是税收)
税收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就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与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与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就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与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与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与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瞧,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就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特别就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与“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国债就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就是实现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就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与投资的作用。
二就是货币效应。这就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就是利率效应。这就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就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就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与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就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财政贷款(周转金)就是财政按照信用原则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形式上瞧,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内容上瞧,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③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其特征就是对总需求的调节就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与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④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就是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与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其特征就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就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相机抉择的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与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规定等。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率、贴现率与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率就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就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就是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就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与外汇交易,常见的就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
①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干预与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就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就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与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她银行只就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与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②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其优点有三:一就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就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与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