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法宝
![财政政策三大法宝](https://img.taocdn.com/s3/m/267a5b3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c.png)
财政政策三大法宝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经济学上的术语叫通货紧缩,即需求不足,供给大于需求,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
应对通货紧缩局面,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现的情况,可以说是通货紧缩,所以在1998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经济学上的术语叫通货膨胀,即总供给比总需求小,供不应求,表现为物价上涨。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通货膨胀,最近的一次是1993年到1996年这段时期。
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赤字、减少发债、压缩政府开支、控制货币总投放量等。
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发展不均衡。
我国从2022年下半年到现在基本上处于这么一种状况,但具体来讲,有些产品供大于求,有些产品供小于求。
应对这种局面采取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政策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22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有人认为宏观调控就是紧缩,就是要控制发展速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其实,宏观调控针对的是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问题,市场解决不了,必须用政府宏观调控这一只看得见的手加以解决,包括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后达到比较稳定、持续、协调的发展。
因此,无论是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还是稳健(中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只要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符合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都是积极和协调的,都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
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2eac883310661ed9ad51f38d.png)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
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
财政政策的种类及工具
![财政政策的种类及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28be6f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d.png)
财政政策的种类及工具
财政政策的种类:1.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
3.中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和税收保持平衡,不会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工具:1.政府支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2.税收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降低税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
3.债务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发展。
4.货币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方式来影响经济活动。
5.财政补贴:政府可以通过向特定行业或企业提供财政补贴来促进经济发展。
6.财政监管:政府可以通过监管金融市场、加强财政纪律等方式来维护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6fca0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7.png)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重要的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减少政府支出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政府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
2. 税收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降低税收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收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3.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情况。
在一定范围内,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帮助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但过大的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经济不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4.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向特定行业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方式。
通过给予补贴,政府可以促进特定行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财政补贴的对象包括农业、科技、环保等领域。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1. 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拉动需求,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降低税收可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和投资活力。
适度的财政政策可以帮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 就业促进财政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政府支出方面。
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等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用工需求,促进就业。
3. 通货膨胀控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ef9179d927284b73f3425059.png)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就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得各种财政手段与措施,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得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得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财政政策三大工具(1)财政收入(主要就是税收)税收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得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得方式即就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与税目,形成合理得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得范围与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得数量界限,这就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得核心。
3)规定必要得税收减免与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与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得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得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与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得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得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瞧,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就是必不可少得社会公益性事业得开支,政府得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得调整与经济得发展起着关键性得作用。
转移性支出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特别就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得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与“润滑剂”得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3)国债国债就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得原则筹集财政资金得一种形式,同时也就是实现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得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得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就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得发行,使民间部门得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与投资得作用。
二就是货币效应。
这就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得货币供求变动。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9a0726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0.png)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等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在短期内反应经济波动,还能够在长期内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因此,了解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对于经济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工具来实施:1.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税种进行调整,政府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行为及投资决策。
主要包括:增值税:国家对商品和服务增值部分征收的一种间接税,调节其税率可以影响商品价格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所得税:对个人及企业收入征收的税,变动所得税率会直接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支出。
消费税:针对特定商品或服务征收的税种,重点用于调节某些行业的发展及引导消费者行为。
通过适当的减少或增加税收,政府能够促进消费、刺激投资,从而推进经济增长。
2.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另一重要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如养老金、失业救助等)。
政府支出的结构和规模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机器的运行状态。
其作用体现在:刺激内需: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能快速拉动整体需求,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推动就业:通过公共项目的资金投入,创造岗位机会,从而降低失业率。
改善基础设施:投入到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可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整体生产力。
3.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再分配给低收入群体或特定地区,以增强其消费能力。
这类措施包括社会保障、补贴、救助等。
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帮助缓解贫困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让更多家庭享有更好的基本生活条件。
同时,通过提高弱势群体的消费能力,也能够有效激发内需。
4. 债务管理通过适度地发行国债,政府不仅可以筹集资金来支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控制市场流动性。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bba1dc5603d8ce2f00662379.png)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以下是财政政策及其工具的相关资料,为您分享。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940ba4b6d15abe23482f4dfc.png)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以下是整理分享的关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1) 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 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
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c71f0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a.png)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措施与政策。
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用以调节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公众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对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效果进行详细探讨。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工具主要分为两类:税收工具和支出工具。
无论是通过修改税收结构还是调整政府支出,这些工具都旨在影响经济活动。
1. 税收工具税收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整税率、修改税种、改变征税方式,政府能够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以及投资决策。
(1) 税率调整税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个人与企业的可支配收入。
如果政府选择降低个人所得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可能会增强消费欲望,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提高相关税率,尤其是在经济低迷时期,可能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2) 税种改革税种改革指的是对现有税种的修改或者新增税种。
例如,为了刺激绿色经济,一些国家开始推行碳税,以限制碳排放,鼓励清洁能源使用。
这不仅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也引导了企业和公众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2. 支出工具政府支出包括公共设施建设、教育投资、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放缓时,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以推动经济复苏。
(1) 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是财政政策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当政府增加道路、桥梁、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时,可以直接创造就业机会,并间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还会促进后续投资,从而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2) 社会支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社会保障开支以保护最脆弱的人群。
加大对失业保险、医疗保健及养老金等领域的投入,会在短期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从侧面促进了消费,对整个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总需求的变化、就业水平的提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情况的改善以及长期经济结构转型。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597cd1c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b.png)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工具是什么?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
货币政策有: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取向受关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各界比较关注的是明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取向。
从今年开始,经济增速目标由之前的“点目标”调整为“区间目标”,区间调控目标的设立为宏观调控赢得了回旋余地。
考虑到需求端调控政策空间有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明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有必要适度增加弹性。
设定经济增速目标,首先要考虑“能不能”的问题。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已经到了增速换挡的阶段。
潜在增长能力回落可以用要素回报率来解释。
有学者研究发现,货币信贷扩张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逐渐减弱,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单位GDP需要的资本投入量已大幅上升。
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
![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51d3a397fe4733687f21aaa0.png)
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等。
4.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
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5.公债政策。
公债发行是财政部门的重要事项,但发行公债要对金融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重大的冲击。
常规性工具①存款准备金制度②再贴现政策③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时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选择性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个别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也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①消费者信用控制;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⑤特种存款补充性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包括: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②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宏观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宏观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c0313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f.png)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宏观效果财政政策是国家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收入,以及运用其他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改善就业等宏观经济目标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宏观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2. 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减免税收等方式,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为实施其他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3.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是财政政策的调节工具。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需要通过借款等方式弥补。
财政赤字可以用于刺激经济增长,但也需要注意控制风险。
财政盈余则是指政府税收收入超过支出,可以用于还债、储备等用途。
4. 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是财政政策的补充工具。
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补贴或减免税收,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二、财政政策的宏观效果1. 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可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2. 就业改善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刺激效应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就业改善。
3. 物价稳定财政政策对物价稳定的影响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赤字控制实现。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控制物价上涨的预期和预期通胀预期,维护价格稳定。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e4b0fb10a6f524ccbf85f7.png)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存款准备率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是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常见的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
财政政策一般包含政府支出和税收两个部分政府支出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购买,比如军用物资、修路建桥、希望、教师工资等。
二是政府转移支付,比如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公平程度。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税收与政府支出之间的差额就是财政赤字与盈余。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①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1179a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0.png)
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财政政策的手段工具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1.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
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
(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
(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
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
(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政府来说是不确定因素。
2.预算政策预算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预算工作和处理各种预算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现代预算政策是在预算制度正式建立后,商品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3.国债政策国债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
是政府在公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等方面实行的政策的总称。
政府在公债的发行、消化、流通和偿还等方面实行的政策的总和。
4.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是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
这类公共支出形成的货币流,直接对市场提出购买要求,形成相应的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
5.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构成
![财政政策的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07ce6d7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b.png)
财政政策的构成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的构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财政政策的构成财政政策要素主要包括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工具三大要素。
1.财政政策目标通常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首先,这个期望值受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其次,这个期望值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要求;再次,政策目标作为一种期望值,它的取值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并且取决于民众的偏好与政府的行为。
2.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主体指的是财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3.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政策主体通过控制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的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财政政策的类型1 、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这种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按照财政政策的早期理论,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①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特点如下:a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景气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政策。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2dffed2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e.png)
财政政策三⼤⼯具财政政策三⼤⼯具财政政策⼯具也称财政政策⼿段,是指国家为实现⼀定财政政策⽬标⽽采取的各种财政⼿段和措施,以下是店铺精⼼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三⼤⼯具(1)财政收⼊(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标实现的⽅式即是灵活运⽤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段发挥导向作⽤的核⼼。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收⼊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出财政⽀出是政府为满⾜公共需要的⼀般性⽀出(或称经常项⽬⽀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出,这两类⽀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出从最终⽤途看,⾏政管理⽀出、国防⽀出、⽂教科卫等财政⽀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政府的投资能⼒和投资⽅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
转移性⽀出是政府进⾏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具。
例如,社会保障⽀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的⼀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个重要⼿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减少,从⽽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
⼆是货币效应。
这是指国债发⾏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它⼀⽅⾯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购买国债⽽增加货币的投放。
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经济师考试(中级人力):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3f0166bfb84ae45c3b358ce2.png)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1.预算政策--------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①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用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扩大社会总需求②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用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③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基本平和。
2.税收政策:(1)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①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通过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等途径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发展;②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实行更多税收优惠等途径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途径,起到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3.公债政策:(1)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
期限越短,流动性越高;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
(2)通过国债发行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
4.公共支出政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1)狭义的购买性支出:政府进行日常事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劳务支出,即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政府投资政策(1)通过调整财政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
(2)通过调整财政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
①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财政可以通过降低投资支出水平,抑制社会总需求;②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财政可以通过提高投资支出水平,扩大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e633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1.png)
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公债,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社会总供给相均衡,从而使社会与经济既不发生经济萧条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有三种类型:扩张型、紧缩型、平衡型。
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上缴到央行的那部分,占该笔存款的比例2、再贴现率:即持票人将一张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请求变现,称为贴现;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率;商业银行将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央行请求变现,称为再贴现,所支付给他们的利息称为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即央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这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如何使用才能实现刺激需求的目标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与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
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例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这种盲目、自发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
又如,市场机制还会造成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垄断、企业内部行为经济性与其外部行为不经济的对立等现象,同时在社会领域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
所有这些,都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而无法避免的缺陷,都会破坏市场作用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就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与措施,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1)财政收入(主要就是税收)
税收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就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与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与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就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与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与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与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就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与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瞧,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就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就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特别就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与“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国债就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就是实现宏观调控与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就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与投资的作用。
二就是货币效应。
这就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
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就是利率效应。
这就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就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就是它们的藕合点。
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
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与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
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就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财政贷款(周转金)就是财政按照信用原则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
形式上瞧,财政贷款属于信用范畴,内容上瞧,财政贷款不同于一般的银行贷款。
③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
其特征就是对总需求的调节就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与采取措施,它可以自行发挥作用,减轻需求水平的波动,进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累进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有明确条件规定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④相机抉择的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就是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与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采取的财政措施。
其特征就是不能自动地发挥作用,而就是靠人们对客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相机决定所要采取的相应财政措施。
相机抉择的稳定器主要包括调整政府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与减免税规定;调整转移支付条件;调整加速折旧政策规定等。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率、贴现率与公开市场操作。
存款准备率就是说商业银行根据吸收的存款数量要放到中央银行一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避免发生支付风险;贴现率就是说企业拿着手中的未到期票据可到商业银行兑换现金,同时支付一定的利息,这个比率就就是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就就是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与外汇交易,常见的就就是买卖国债,通过这三种工具达到调控流通中货币量的作用。
①再贴现政策。
商业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干预与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有二:一就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她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二就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与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她银行只就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
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与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②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其优点有三:一就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二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就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与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其缺点也主要就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与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
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③公开市场政策。
所谓公开市场政策就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