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_王海龙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旅游、休憩和户外活动的消费上升,而滨水区具有濒临水面、视野开阔的优势,是旅游、体育锻炼和其他户外活动的好场所。

另外城市总是不断的寻求发展机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城市也可以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因此进行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规划原则;设计特点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历史和文脉的载体,它是由流动的水环境和相对固定的陆地环境形成的特殊城市空间,是一种相对的“混沌”空间。

静与动在此变得模糊。

滨水地区高品质景观的稀缺性导致其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往往成为各利益团体争夺的焦点;其次,滨湖地区有巨大的生态价值,该地区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生态要素,是城市重要的绿核;再次,滨湖地区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亲水是人类先天的本能需求,滨湖地区是人类活动和交往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城市滨水区逐渐没落。

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甚至引发城市水域的生态问题。

如何使城市滨水区复兴,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焦点。

针对一些具备一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文脉的衰落的城市滨水区,用优良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将其改造更新,重新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唤醒它们的生命力,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滨水区的规划原则2.1 整体规划原则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它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因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和城市的规划设计相呼应。

通常的做法是把滨水区建立在靠近市中心的地区,以滨水区建设这个新的项目来补充和提升城市建设项目。

这是因为,一个滨水区的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滨水区的建设放在市中心,可以让公众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滨水项目,有更多的期待,可以提升滨水区的人气。

待滨水区建设完成后,同样也可以带动城市的项目建设。

同时,要突出本地滨水地区的特色,就应该在整个滨水地段层面做文章,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

城市滨水区域设计需注重整体性与历史性来源:景观设计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滨水区域设计的表现方式和追求目标不尽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通过不同层面的城市设计,对滨水区域整体环境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创造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国外不少滨水区域的设计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如伦敦码头区的改造、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开发、日本横滨大阪滨水区域的开发等。

总结这些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域设计策略,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域的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突出滨水区域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城市滨水区域开发通常就是把滨水区域打造成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它一般有三种常见做法:其一,在滨水区域设置休闲、娱乐、观光、餐饮、购物等多种设施,以便产生一种有吸引力的城市氛围。

其二,创造多样化的开发空间,以滨水区域为活动舞台,举办公共性的节庆活动。

其三,利用水资源环境的优势,建造滨水生态住宅。

以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岛的开发为例,该项目的总体设想是建设一个“城市村落”,即把格兰威尔岛从单纯的传统工业中心转变成现代商业、文化、旅游、娱乐、居住和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并根据该岛滨水的特性将公共娱乐活动定位于休闲、漫步、购物和餐饮。

这种混合的设计策略使该区域产生一种持久的活力,不像许多现代城市那样,白天人群熙攘,夜晚则成为“死城”。

此外,开发项目还设置了多种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供民众交流聚集,每年在这些公共场所举办的艺术表演、节日狂欢、划船比赛等大型活动不下数十次。

开发后的格兰威尔岛不仅吸引着当地居民,也吸引了外来的旅游者,每年接待游客逾800万人次,已经成为大温哥华区域的公共活动中心。

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水景对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无论是开阔的水域还是精巧的喷泉,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视觉享受。

滨水区域亲水空间的营造可以把人群与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都市水文化得以发展。

美国巴尔的摩港的开发规划,就突出了以水为主题的设计概念,为人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看水、近水、玩水的设施与条件,规划以环绕水面的“U”字型宽大的滨水游步道为纽带,将内港的各项活动场所联系起来,使滨水环境成为市民大众共有的空间。

浅论内陆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

浅论内陆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

浅论内陆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摘要:以滨水空间为纽带,沿线适当地布置一些公园绿地、林荫步道、步行街,并对适当的地点进行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或环境小品将与主要水道相交的河涌沿线进行改造,形成景观网,这样可大大改善城市景观,增加其通透性和观赏性,形成都市文化风情廊道。

关键词:滨水空间:地方特色;空间形态:景观网水孕育了城市和城市的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江河湖海附近就是人们首选的居住地,也正因为此,世界各地的许多滨水地区都是知名城市的所在地。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重要。

滨水,一般指同江、河、湖、海等水域滨临陆地的边缘地带。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内陆沿江沿河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水系发达,许多城市都有主要水道穿过,该区域的建设,对展现城市文化,形成城市特色,树立城市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质量的开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所潜在的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滨水区由于其所在的特殊空间地段,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的作用,因此,一项成功的滨水开发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沿岸的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生活品质,而且往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

1 滨水地区的空间形态滨水空间具有线性特征和边界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一方面通过内部组织,达到空间的通透性,保证与水域的良好的视觉走廊;另一方面。

滨水区为展示城市群体景观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这也是一般城市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形成的最佳地段。

因此,在进行滨水地区规划设计时,应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1)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在堤岸边,通过林荫步道、植被及景观小品、城市雕塑等将滨水区域联系起来;2)以滨水空间为纽带,沿线适当地布置一些公园绿地、林荫步道、步行街,并对适当的地点进行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或园林小品(见图1);3)将与主要水道相交的河涌沿线进行改造,形成景观网,这样可大大减少开发密度,改善城市景观,增加其通透性和观赏性(见图2);4)将这些广场、公园、步行街、景观廊点线面结合起来,使整个滨水空间向城市扩散、渗透,形成一个有趣的疏密有致的空间系统,使整个滨水景观也得到渗透贯穿,这样使滨水地区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景观、商业和文化的枢纽,成为都市的文化风情廊道(见图3)。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策略一、引言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滨水区的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核心。

应根据滨水区的特点,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创造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滨水区。

同时,应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通达性,利用地形、建筑和景观等元素进行空间组织和引导。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关键。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生态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应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生态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点之一。

应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滨水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同时,应注重交通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亮点。

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结合空间布局和生态保护,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景观。

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和活动空间。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滨水区的形象和魅力。

六、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根据滨水区的功能需求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咖啡厅、卫生间等。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满足市民的需求。

完善的公共设施可以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七、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历史文脉。

在设计中应融入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小品、建筑风格和活动策划等方式展示滨水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文化价值,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八、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的压力和城市洪涝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开始借鉴自然界中的海绵功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

在这种城市中,通过有效地积水、渗水和蓄水,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与水相交融的特殊地带,它不仅展示了城市的魅力,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空间。

因此,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滨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

可以通过建立湿地、绿地和水生态系统,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可以利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建造具有低碳排放和高能效的建筑物。

其次,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人文关怀。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人们的舒适感和亲水体验。

可以设置休闲广场、游泳池、水上活动设施等,为居民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还可以设置观景台和步行道等设施,方便人们欣赏滨水美景,提供一个良好的健身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滨水区域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代表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雕塑和艺术装饰等,以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同时,还可以设置文化公园、博物馆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场所。

最后,在滨水区域的建筑设计中要注重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

滨水区域往往容易受到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灾害的防范和应急的准备。

可以采用抗洪设施、防浪堤等措施,保护滨水区域的安全。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难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海绵城市下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中,生态功能、人文关怀、历史文化和灾害防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浅析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

浅析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

浅析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摘要】:优秀的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水利、防洪的功能要求,而且可以创造出亲切宜人的环境。

滨水空间的设计是城市开发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亲水空间营造、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的展现等几个方面,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做了一些初步分析。

【关键词】: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亲水滨水空间是城市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地带,尤指都市靠近海、海港、湖等地带的滨水区。

与城市的其他地段相比,滨水空间是城市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外来观光旅游者参观旅游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一个城市设计中滨水空间的开发成功将会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创造就业机会、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可见,独具特色的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它开发的重要价值,滨水空间的开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由以上目标出发,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对策做了一些分析。

一、设计要突出滨水空间的亲水特性滨水空间的设计目标就是要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心理和行为上的需求,而人在滨水空间中的漫步正是要满足自己亲水的情感要求。

而人对环境的心理感受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途径实现的,因此在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空间特性美能够”可视”、”可触”、”可达”。

想把人们吸引到水边,就要在城市空间和滨水空间之间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要求,以保障人们能够方便的进入滨水空间。

如为了充分的利用空间,同时要为旅客提供方便,可设计地下停车场;为了使人们能够全心的享受滨水空间的风景,可设置滨水步道,减少机动车辆的干扰。

二、突出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公共生活的作用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广泛地吸引城市中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群体,成为展现都市生活韵味的公共舞台。

在具体的建造设计中可运用如下手段:在滨水空间区域内需设置相应的休闲、娱乐、餐饮等各种服务设施,为人们的休闲活动营造氛围;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户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可经常举办一些公众性的节庆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共同参与。

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以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以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

2020-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工艺建筑滨水居住区规划模式的探索———以南川区凤嘴江北部区域隆化大道东侧沿江地段城市设计为例刘婧(重庆工程学院,重庆400000)摘要:城市滨水居住区,是城市风貌的重要展示窗口,也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场所之一。

滨水住区的规划建设必须重视生态保护,同时与城市文化、市民生活相结合。

“生态”、“文化”“活力”是滨水住区的三大核心命题。

关键词:滨水住区;生态;文化;活力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194-01一、项目背景本次规划区位于南川区未来新城中心隆化片区的西北部,总用地面积约38.9公顷。

地处花山、永隆山之间,凤嘴江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地块,形成天然水系。

场地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有东汉尹子祠、白塔、龙济桥、金佛山、永隆山公园、花山公园;有笙歌苗舞、板凳龙舞、大观香宝舞等民俗;还有楹联文化等。

周边配套设施完备:南川政务中心、道南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川附属中学、南川区中医院、会展艺术中心、商会大厦等。

根据上位规划,其定位为:以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生态环境优良、地域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片区。

二、设计构思在对场地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沿着作为场地高差分水岭的内部道路作一条线,南接尹子祠、北贯白塔,将场地一分为二,作为我们设计的开始。

首先,为了解决生态问题,结合场地标高,我们将凤嘴江的水从南到北贯通规划区,分级设置过滤阀和人工橡胶坝,结合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的自洽系统;接着,以水为魂打造长637米的“千水街”,暗合南川于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独立设县,街中规划楹联文化博物馆、非遗文化工作坊等文化休闲功能,打造南川都市旅游文化新名片;最后,我们垂直水街打通5条通江廊道,结合城市慢行系统丰富活力网络,以80-120M的微街区模块,将规划用地再次划分,构成近百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坊”(居住、文化、休闲、创意产业等),增加土地溢值。

华北某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华北某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华北某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工作,它能够充分利用城市水域资源,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区。

在华北某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水体保护与利用:应重视滨水地区的水体保护工作,确保水质清洁、生态良好。

同时,利用水体资源,打造人工湖、运河等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和湿地环境。

2. 公共空间设计:充分利用滨水地区的公共空间,打造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可以设计散步、健身、游玩的公园、广场等,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

3. 交通规划:考虑滨水地区的交通问题,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保证市民出行便捷。

可以规划步行和自行车道,便于市民步行或骑行到达滨水地区,减少汽车使用。

4. 建筑规划:在滨水地区,可以规划高层建筑,提高城市的垂直发展能力。

同时,建筑设计要注重与水体的和谐融合,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减少对水体和环境的影响。

5. 商业发展:滨水地区可以规划商业街区,引进各类商务、娱乐等设施,提升滨水地区的经济价值。

同时,注重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打造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物。

总之,华北某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公共空间、交通规划、建筑规划和商业发展等因素,注重与水体的和谐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区。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滨水城市设计》课件

《滨水城市设计》课件
滨水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 共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06
结论
总结滨水城市设计的要点与经验
滨水城市设计要点 保护和恢复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
优化滨水区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品质。
总结滨水城市设计的要点与经验
完善滨水区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可达性。 挖掘滨水区的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态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
提高城市品质与人居环境的机遇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滨水城市可以借助其滨水的地理优势,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 市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滨水地区可以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如滨江公园、广场等,提供 市民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
促进社区参与
《滨水城市设计》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滨水城市设计原则 • 滨水城市设计要素 • 滨水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 未来滨水城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 结论
01
引言
滨水城市的概念与特点
滨水城市
指城市紧邻江、河、湖、海等水 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 自然景观。
特点
滨水地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理、 生态和景观优势,是城市的重要 资源,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空 间。
05
未来滨水城市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挑战
1 2 3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滨水城市面临着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等挑战,需要采取适应性措施来 降低风险。
防洪排涝
滨水城市易受水患影响,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 和防洪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 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针对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需要采取生态 修复和保护措施,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性。

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首先,保护环境是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

作为滨水区,保护湿地、水质净化、防止水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
设立水质监测点,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合肥巢湖滨水区可以
采用生态景观设计,增加湿地绿地和湖泊景观,打造生态公园和生态廊道,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其次,提升文化氛围是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可以在滨水区设置文化广场、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此外,可以设置纪念性建筑物或雕塑,展示合肥巢湖滨水区的历史和
文化底蕴。

同时,合肥巢湖滨水区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

可以建设滨海度假村、水上乐园等旅游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
如观鸟、垂钓、划船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可以修建观景平台
和步行道,方便游客欣赏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最后,合肥巢湖滨水区的城市设计还应该注重拓展城市功能。

滨水区
可以设置商业街区、休闲广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增加城市的商业活力和
消费场所。

此外,合肥巢湖滨水区可以发展相关产业,如水上运动产业、
水产养殖业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总之,合肥巢湖滨水区的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保护环境、提升文化
氛围、发展旅游业和拓展城市功能等方面,以打造一个美丽、繁荣、生态
的城市滨水区。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合肥巢湖滨水区可以成为合
肥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提高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质量。

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

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
$ !, ’&
种思想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水复兴运动中已获得广 泛的认同, 尽管有些项目是出于旅游的目的。 悉尼岩石区改造在这方面较为典型,其开发计 划确立了文化、 社会和历史价值优先的原则, 并将该 区内重要的历史建筑完整地保留下来,同时对整个 历史地段进行系统的保护、 修复、 更新与改造, 加强 其面向旅游业的功能, 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纽约 南街巷滨水区开发中, 也将 “ 历史保护与复兴” 作为 开发的主题, 对遗留下来的码头、 旧建筑、 桥梁、 灯塔 等加以修缮或进行审慎地改造,以图创造一种具有 历史感的场所。纽约甘特里公园甚至将遗弃的工业 构筑物略做修饰, 作为公园的标志。
$ #, %&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城市滨水区的更新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所表 现的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 但比较一致的是, 都对滨水区的环境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不 同层面的城市设计, 从宏观到微观, 对滨水区的形体 环境的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创造充满活力的城 市空间。
!* & (" ! 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 % , 城市滨水地区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过去
略: 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营造亲水空间, 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 【 关键词】 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0$$- 1 $%.$$!".$* 问题一样,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基本原则是 “ 整体 性” 和“ 特色” 两者的平衡。 若以常用的“ 点、 线、 面” 的 关系来比喻, 则可理解为: 一个景 “ 点” 的设计, 必须 放在整条 “ 景观带” 的层次来考虑; 一条 “ 景观带” 的 设计必须放在整个城市的 “ 面” 的层次来考虑。也就 是 “ 每个城市设计项目都应该放在比该项目高一层 次的空间背景中去审视” 。 / =369544, 0$$$ 1 如果没有 一个全地段的大的构思,听凭开发者在自己的一小 块土地上任意建设, 则极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通 过城市设计大纲来规范开发、 指导、 培育本地特色, !" ! 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水地带的共 享性 # ! $ 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 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 因此, 确保滨水地区的共享 性尤为重要。在城市设计中,利用连续的公共空间 / 如林荫带、步行街、广场群和绮楼等 1 沿整个滨水 地带布置是保证滨水地区共享性的好办法。所有成 功的滨水地区开发项目,无一例外地将直接沿着水 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道,而让滨水的建设项目后退 岸线。由于建设项目都是高层或多层建筑,后退岸 线并不影响使用者登高远望水景,同时也让出了岸 线吸引更多人来滨水区活动。 !" % 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力求把握在全地段层面上 的风格特色,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城市设 计

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王海龙

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王海龙

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王海龙发布时间:2021-09-01T09:25:18.65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5期作者:王海龙[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城市建设逐步进入科学城市化时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吸引相关投资,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和开始加强城市整体形象建设,因此,有必要尽可能开展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为此,要能够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运用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王海龙桦川县公用事业发展中心黑龙江 1543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城市建设逐步进入科学城市化时期,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吸引相关投资,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和开始加强城市整体形象建设,因此,有必要尽可能开展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为此,要能够对城市规划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合理运用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城市设计视角;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维;策略1概述精细化管理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通过城市规划可以进一步延伸经济计划,落实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保障城市建设运行的稳定性,不仅可以合理安排城市内部空间和土地,同时可以科学的分配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稳定性。

落实前期规划工作和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全面掌控所有的工作细节,提高城市管理机制的规范化,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提升整体管理效率。

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需要把握细节,在城市设计角度出发,使城市规划水平因此提高,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获取科学的规划编制成果,推动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 念与实践
目录
• 引言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 未来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趋势与展

01
引言
滨水地区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紧邻江、河、湖、海等水体的区域。 这些水体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同时也是 城市交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生态保护
保护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景观设计
将自然景观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创造优美的滨水 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
现。
地域特色
挖掘和利用滨水地区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彰显地域特色。
注重滨水地区的整体 性和统一性,保持城 市风貌的协调和一致。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 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传承城市文脉。
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和
吸引力。
03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追求单一的风格和形式,而现代的城 市设计则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背景,强调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从静态到动态
过去的城市设计往往注重空间的静态布局和形式,而现代 的城市设计则更加注重空间的动态变化和使用,强调可持 续发展和适应性。
02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 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 求。
加强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 让居民参与到滨水地区城 市设计的过程中。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城市生产、繁荣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与其他区域相比,滨水区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防水能力由于水的侵蚀能力,建筑的防水能力是滨水区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物外部表面和屋面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应的密封技术,必须具备防水的能力。

2. 建筑的适应性在滨水区,建筑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水位的变化、洪水、暴雨、风暴及海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设计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的建筑。

这一方面包括建筑的高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墙体厚度、电子线路等。

3. 建筑的可持续性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保、可再生和可持续性因素。

优先选择可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并考虑屋顶绿化、太阳能板、防风护栏等使用,降低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

二、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特点1. 绿化设计滨水区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化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设计可以使滨水区环境更加美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城市污染。

2.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设计旨在把水作为一种自然元素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提供观赏水景的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城市的自然循环系统。

水景设计包括河流、湖泊、喷泉等。

3. 交通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交通系统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交通点以及船舶停靠点等设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便捷和舒适,使居民对城市滨水区的感官体验更为完美。

三、滨水区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的互动在滨水区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中,建筑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融入景观中,让人们感受到河流、码头、河岸、绿化等元素的和谐和统一。

同时,让景观成为建筑的人文背景,承载每个人在那里的良好回忆和情感。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

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的探讨的论文1、场地调研2014年5月26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彼得贝伦斯建筑学院34位师生莅临重庆大学,中德Joint-studio联合设计就此开启。

此次选择的场地为原重庆华隆特钢厂区旧址,其南接著名瓷器口古镇,东临嘉陵江,西边为市政干道,北面为特钢厂家属区。

项目选定的旧厂区巨大且荒芜,但直接濒江,拥有绝佳景观视野,其相邻区域也极富活力和历史感,且交通便捷,这无疑使得该场地蕴藏巨大的开发潜力。

回望重庆的城市发展史,与长江息息相关,因此滨水地区通常拥有许多历史性的要素,如老城墙,旧码头,老工厂、旧车间等。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这些老旧构筑物虽然都已废弃,但它们构成了人们认识历史的强有力的媒介。

所以如何体现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建构历史、今天、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城市环境,将成为贯穿整个设计的问题。

2、总体规划首先是交通网络规划。

为保证人们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岸,重新建立起人与水亲密对话的滨水文化,我们倾向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确保步行者的权益。

同时路网等级从西向东依次降低,即靠近城市干道的路网最宽,以快速消化涌入场地的车流;而越靠近江边的路网就越窄越多。

其次是建筑量的空间分布。

对于重庆这种高密度山地城市,一片视野开阔且可达的公共空间是极为宝贵的。

纵观场地整体环境,在保证容积率大于2.0的前提下,我们控制建筑高度由城市干道一侧向滨江一侧逐渐递减。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开发量和城市天际线形象,还可以在滨江地带提供可达且人性化的公共共享空间。

最后是城市空间的营造。

场地内设计三条由西向东的视线通廊,其中的城市空间由大至小,由整变碎。

最后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绿带轴来加强场地南北之间的.连续性,并在绿轴上衍生小广场、街角公园等等趣味空间。

经过反复推敲形成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场地内从大马路向步行街道空间的自然过渡,增加了人与人相遇相识的机会,可发生更多偶然,拉近人之间的距离。

而经改造后重新利用的老构筑物也能在无形中突出历史文化内涵和唤起城市集体记忆。

滨水度假区规划设计策略浅议_以奉化阳光海湾度假区城市设计为例

滨水度假区规划设计策略浅议_以奉化阳光海湾度假区城市设计为例
海洋文化:基地内现状存在丰富的海洋文 化、渔业捕捞养殖资源,在旅游项目设置、环境 景观方面充分保护利用渔家符号,体现地域特 色,突出地区的独特魅力。
长寿文化:基地具有空气质量高、环境优 美、海产品丰富等有利的生态条件,被誉为是 康复疗养、长寿养生的天堂。这些资源有利于
发展康体养生产业。
1.2 建立在生态保护基础上的开发框架 重视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的保护,体现
53 | 规划实践
区的自然特征,从维护生态、提升地区开发品 质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设计理念。
1.1 选择保护对象, 挖掘旅游价值 通过对基地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
分析,形成生态保护框架,有利于对地区的理 解和对开发的引导(图3)。
山体:基地内众多的山体及海岛有利于创 造一个山水呼应、丰富多彩的山地海岛旅游景 观。山体的植被可通过改造提升旅游价值。
阳光海湾度假区基地项目位于宁波市象 山港腹地,属宁波奉化市管辖,是宁波东南部 重要的滨海生态经济旅游区,总用地面积为 21.7平方公里(图1)。宁波市政府已将象山港 区域定位为“生态经济型港湾”,也是宁波市 “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面 对如此重要的度假区设计项目,怎样调和产业 与生态间的矛盾,体现可持续,是城市设计师
Abstract The element of nature is the base and origin of the tourism resort development, therefore, natural ecology must be protected significantly in order to keep the core value of region. As the Soft Environment of resorts, social value reflects the principle “People Oriented, Service Society, Reward Society”. Tourism industry orientation not only represents its development power, but also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and win-wi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the symbol of landscape which is treated as resort original natural landscape and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creation under the natural guid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the synthesis brand of human and nature, the hard environment of promoting landscape attractions, as well as a feast for eyes.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滨水地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滨等水域与城市相交的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也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

因此,在滨水地区进行城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介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首先,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保护。

滨水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城市设计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以通过保留自然湿地、建设水生态公园等方式,保护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同时,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也应注重人们的需求,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景观赏析空间等,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其次,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应注重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滨水地区常常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特色,融入传统建筑风格、文化活动等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滨水城市形象。

可以通过建设文化广场、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滨水地区的居民和游客感受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再次,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还要为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注重资源利用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滨水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实践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和风险评估,充分了解滨水地区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包括政府部门、开发商、市民等的参与,共同推动城市设计的实施和改进。

综上所述,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需要注重生态保护、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可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 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营造亲水空间, 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 【 关键词】 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0$$- 1 $%.$$!".$* 问题一样,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基本原则是 “ 整体 性” 和“ 特色” 两者的平衡。 若以常用的“ 点、 线、 面” 的 关系来比喻, 则可理解为: 一个景 “ 点” 的设计, 必须 放在整条 “ 景观带” 的层次来考虑; 一条 “ 景观带” 的 设计必须放在整个城市的 “ 面” 的层次来考虑。也就 是 “ 每个城市设计项目都应该放在比该项目高一层 次的空间背景中去审视” 。 / =369544, 0$$$ 1 如果没有 一个全地段的大的构思,听凭开发者在自己的一小 块土地上任意建设, 则极易出现杂乱无章的局面。 通 过城市设计大纲来规范开发、 指导、 培育本地特色, !" ! 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水地带的共 享性 # ! $ 滨水地区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 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 因此, 确保滨水地区的共享 性尤为重要。在城市设计中,利用连续的公共空间 / 如林荫带、步行街、广场群和绮楼等 1 沿整个滨水 地带布置是保证滨水地区共享性的好办法。所有成 功的滨水地区开发项目,无一例外地将直接沿着水 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道,而让滨水的建设项目后退 岸线。由于建设项目都是高层或多层建筑,后退岸 线并不影响使用者登高远望水景,同时也让出了岸 线吸引更多人来滨水区活动。 !" % 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力求把握在全地段层面上 的风格特色,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城市设 计
$ !, ’&
种思想在近几十年的城市滨水复兴运动中已获得广 泛的认同, 尽管有些项目是出于旅游的目的。 悉尼岩石区改造在这方面较为典型,其开发计 划确立了文化、 社会和历史价值优先的原则, 并将该 区内重要的历史建筑完整地保留下来,同时对整个 历史地段进行系统的保护、 修复、 更新与改造, 加强 其面向旅游业的功能, 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纽约 南街巷滨水区开发中, 也将 “ 历史保护与复兴” 作为 开发的主题, 对遗留下来的码头、 旧建筑、 桥梁、 灯塔 等加以修缮或进行审慎地改造,以图创造一种具有 历史感的场所。纽约甘特里公园甚至将遗弃的工业 构筑物略做修饰, 作为公园的标志。
# &, ’$
“ 滨水地区” / 2345676894 1 尤指都市靠近海、海 港、 湖等的滨水区、 海边、 江边、 湖滨等, 是城市中一 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它既是城市居民基本的公共空 间, 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 也是外来旅游者开 展观光活动的主要场所
:" ; %<
。由于其在城市中的特
殊地理位置, 因此, 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形象塑 造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国的圣安东尼奥被著名旅游杂志 “ 柯尼旅行 家” 誉为 “ 全美第二位, 全球第九位最受喜爱的游泳 城市” 。 这里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址,圣安东尼奥河 串连着历史保护建筑。迄今留下数百座西班牙人在 () 世纪建立的大宅院,成为吸引游人的景点。在圣 安东尼奥, 西班牙文化的遗址随处可见, 而墨西哥的 民族色彩又时时引人注目,加上美国印地安人的传 统文化, 使这个城市充满了异国情调的文化氛围。 * +,-,.,(/0&,12 3 与“ 保护” 概念相对应的“ 再开发” 是指对滨水地区进行保护的同时,把其中部分设施 赋以新的功能加以再利用,使滨水地区作为重要的 生活场所重新复活。这是实践中数量最多,难度最 大的开发类型。 综观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特点,可以看出滨水 地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 其“ 量” 与“ 质” 都 是衡量一个城市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国许多城 市依水而立, 傍水而生, 水滨资源十分丰富。 )$ 年代 后, 部分城市开始了有计划、 有目的的滨水地区开发 建设活动。%#)’ 年, 合肥市率先利用护城河进行了 大规模环城公园建设, 继而又有沈阳、 西安、 济南、 成 都等城市的护城河公园建设, 北京什刹海、 南京秦淮 河、 苏州城市水网的规划保护。 让城市公共空间发挥最大效益 !" ’ 注重夜景工程, 夜景工程完善亮丽, 不仅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也给辛勤一天的人们晚上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使 人们摆脱烦恼、 彻底放松、 充分享受宁静的夜空。它 还可以把整个城市的文化、 历史勾画出来, 它与白天 有着不同的景观效果,尤其是夜间高科技的灯光使 深邃的夜空增添了梦幻般神秘, 从而提升了旅游、 商 业、 娱乐的价值。如: 南京的夫子庙, 厦门的鼓浪屿 等的夜景工程很成功,在城市的形象设计中发挥较
$ #, %城市滨水区的更新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所表 现的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不尽相同, 但比较一致的是, 都对滨水区的环境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通过不 同层面的城市设计, 从宏观到微观, 对滨水区的形体 环境的建设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创造充满活力的城 市空间。
!* & (" ! 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 () % , 城市滨水地区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过去
第!期
王海龙: 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
・!"・
美国巴尔摩内港的开发规划中,突出了以水为 主题的设计概念,为人们最大限度地提供了看水、 字 近水、 玩水的设施与条件, 规划以环绕水面的 “ #” 型宽大的滨水游步道为纽带,将内港的各项活动场 所联系起来,使滨水环境成为市民大众共有的空 间。德国杜伊斯堡内港改造, 通过内港大坝的建设, 将内港的水面提升,从而拓展了水域面积,使得莱 茵河的水上旅游更加繁荣。格兰威尔岛再开发同样 大做滨水环境的文章, 设置了水上旅馆、 水上住宅、 水上公园等项目,将水作为环境设计的主题贯穿全 岛。 一些临水布置的建筑和公园更是注重人们对水 环境的体验。$%&’()* 美术馆位于日本大阪湾南部的 天保山海港村,整栋建筑被置于一个抬高的平台 上。建筑与大海之间的护岸处理成渐次展开的台阶 广场,使通常将人与海隔开的堤防变成亲水性的公 共空间,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波涛的声 响、 夕阳的沉落, 仿佛是一座海的剧场。美国匹兹堡 阿勒格尼公园原是一块极其狭长的河边交通用地, 经过改造沿河建立起一条悬臂结构的景观步道,让 人领略到近水漫步的乐趣 + %& !" # 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 ! , 滨水空间的活力与其可达性密切相关,即人们 从城市其它地方到达滨水地带的机会越多,就越能 引起人们对滨水环境的共鸣。当交通干道穿越滨水 地区时, 往往形成许多支离破碎的空间, 并阻隔其与 城区的联系。为了保证游人安全、便捷地抵达滨水 空间环境, 目前倾向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 尤其对 于规模较大的滨水区域, 需要有快速交通的支持时, 更应确保步行者的权益。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改造 充分体现了这种 “ 以人为本” 的理念, 整个港区完全 考虑成步行区, 并进行了详尽的环境设计, 而穿越该 区的城市干道与轻轨作高架处理。相似的,挪威奥 斯陆的滨水区开发项目中则将交通干道置于地下, 地面作为步行者使用, 沿途设有一系列公共空间。 !" ’ 保护与再开发滨水历史地段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与城市滨水
%& !" ( 强调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 ! ,
滨水地区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 具有城市 “ 门 户” 和“ 窗口” 的作用, 其环境质量需要从整体上来把 握。滨水项目由于规模庞大、 涉及面广, 往往需分几 个阶段, 花费多年时间方能完成, 各个地块、 不同时 期的建筑之间的协调变得十分重要。早期的滨水项 目在整体环境的连续性上存在不足,即使像巴尔的 摩内港这样较成功的开发也因缺少整体设计,新区 没有保持和延续原有城市肌理,各地块与建筑之间 非常孤立, 缺乏有机联系。 以后的滨水开发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整体性和连 续性问题。 悉尼达令港项目采用整体开发的策略, 使 新区与邻近的中国城、 娱乐中心、 动力科学馆等组成 一个和谐的整体。一些项目还通过环境设计来加强 整体的气氛, 例如, 用统一设计和制作的环境小品来 划分公共空间与半公共空间。格兰威尔岛开发项目 中, 利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建筑不同的功能, 从而在 视觉上将整个岛区整合于一体。
凡是滨水地区, 其设计特点均离不开水, 但要突 出本地滨水地区的特色,就应在整个滨水地段层面 做文章,创造自己的风格特点。犹如一切城市设计
收稿日期: !""# $"% $!! 作者简介: 王海龙 ( &’#( $
) , 男, 讲师, 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 园艺植物栽培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的工业、仓储和交通用地转化为一种富有活力的公 共活动场所, 能够广泛吸引城市中不同年龄、 不同职 业和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即成为展现都市生活意 义的舞台。具体的手段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 设 置休闲、 娱乐、 观光、 餐饮、 购物等多种设施, 以便产 生一种有吸引力的都市氛围; 其二, 创造多样化的开 放空间, 为不同的户外活动构筑背景; 其三, 举办公 共性的节庆活动, 吸引更多市民的参与。 以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岛再开发为例,该项 目的总体设想是建设一个 “ 城市村落 ” * 45671 .8(9 (7:, 3 ,即将格兰威尔岛从传统工业中心转变成集现 代商业、 文化、 旅游、 娱乐和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社区 中心, 并有针对性地将公共娱乐活动定位于休闲、 漫 步、 购物和餐饮等。 这种混合的策略使格兰威尔岛产 生一种持久的活力,不像许多西方的城市中心区那 样, 白天人群熙攘, 夜晚则成为“ 死城” 。 此外,开发项目中还安排了多种公共空间和半 公共空间, 供人们交流聚集、 庆贺活动, 每年在这些 公共场所举办的艺术表演、 节日狂欢、 划船比赛以及 各种慈善捐助活动等不下数十次。再开发后的格兰 威尔岛不仅吸引着当地居民,也吸引了外来的旅游 者, 每年接待游客逾 )$$ 万人次, 已成为温哥华地区 的公共活动中心口。 (" ( 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 $ () % & 水景对人类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无论是开阔的 水域还是精巧的喷泉,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视觉享 受。 滨水地区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但过去由于滨水 大多布置着工业、 仓储和交通用地, 市民与自然水体 之间的联系被割断了。亲水空间的营造就是要重建 人与环境的亲密关系,使都市生活中的水文化得以 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