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234526 分 析 了 () 篇 有 关 产 权 与 权 益 的 经 济 文 献 后 发
现, 企业效益主要与市场结构有关, 即与市场竞争程度有 关 。 英 国 经 济 学 家 马 丁 和 帕 克 -7840/29:84;146 对 英 国 各 类 企业私有化后的经营成效 作 了 综 合 广 泛 的 比 较 后 发 现 : 在 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 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显著 提高; 在垄断市场上, 企业 私 有 化 后 的 效 益 改 善 并 不 明 显 。
.0
!"#$%&#$ ’(")*$+
Biblioteka Baidu
,--./-.
他们得出结论, 企业的效 益 与 产 权 归 属 的 变 化 没 有 必 然 关 系。
件。
三、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二、 超产权理论的兴起
为了克服产权理论的不足,超产权理论就应运而生 超产权理论认为, 竞争是企业治理机制有效的先决条 件, 面对长期的市场竞争的进化结局, 讨论如何改善企业 治理机制应该比讨论产权的归属更具有现实与长远的意 义。进行产权改革的目的 仅 仅 是 为 了 改 善 企 业 治 理 机 制 , 但如果产权改革前后企业 治 理 机 制 没 有 发 生 变 化 , 那么产 权私有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将不显著。 我国从 &" 年代开始 对 国 有 企 业 进 行 改 革 , 采 取 了 拍 卖与实施股份制改造双管齐下的措施。 但是由于没有建立 有效的竞争机制, 国有企 业 的 治 理 结 构 形 式 上 与 国 外 企 业 一致, 而实际上相差很远 。 产 权 的 变 化 并 没 有 带 来 企 业 治 理机制的实质变化, 企业 业 绩 自 然 不 可 能 得 到 改 善 。 眼 下 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时期: 首先, 上市公司的整体 业绩并不理想; 其次, 上市公司中庞大的国有股不可能在 短期内减持。也就是说, 在短期通过产权私有化来改善公 司治理结构可能性不大。 依据超产权理论, 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 必须 创造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 产 权 的 归 属 并 不 是 最 重 要 的 。 所以, 目前国企改革必须 实 行 企 业 营 运 商 业 化 。 所 谓 商 业 化是指企业目标利润化、 企业行为规范化、 激励机制市场 化、 经理聘选竞争化与资 产 管 理 商 业 化 。 为 此 国 有 企 业 的 改革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尽管国有股减持受到私人购买力的限制, 但政 府仍应从股份制公司中退出来。 因为政府作为裁判员和运 动员的身份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 政府作为第一大股东 不应介入公司的运作,可 以 让 第 二 大 法 人 股 东 管 理 公 司 , 也可以让民营企业托管改造低效益的国有企业。 第二,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由此对企业经营者形 成竞争压力, 使之为了自 身 的 控 制 权 收 益 而 努 力 为 企 业 工 作。 第三, 经理人员的任命要引入竞争机制, 为此必须建 立相应的经理人市场。政 府 不 应 直 接 任 命 经 理 人 员 , 避免 人事任命中的 “同志化” 。 第四, 实行董事长与 总 裁 分 离 。 因 为 个 人 权 力 过 于 集 中不利于企业内人事竞争 机 制 的 形 成 , 会导致公司治理机 制无效率。 那种认为企业成败在于个人魅力的说法具有片 面性。 第五, 重视发挥独立 董 事 的 作 用 。 因 为 经 营 者 认 知 模 式会影响整个企业的信息 偏 好 , 削 弱 竞 争 机 制 的 有 效 性 。 聘请不在公司任职, 且与 其 他 公 司 没 有 瓜 葛 的 人 士 进 入 董 事会, 能克服这一弊端。
参考文献: 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 , ’#( 梁 能 主 编《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年版。 蔡方、 李周: 《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 上海 ’$( 林 毅 夫 、 人民出版社 )!!* 年版。
了。 如上所述, 传统的产权理论认为, 经营者索取剩余权力 越大, 激励越强。 超产权理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认为 产权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激励 作用。也就是说, 超产权 理 论 不 认 为 产 权 激 励 与 经 营 者 投 入之间有必然的正向关系。 超产权理论把竞争作 为 激 励 的 一 个 基 本 因 素 , 其逻辑 依据是上个世纪 !" 年代 发 展 起 来 的 竞 争 理 论 。 竞 争 理 论 的具体内容有四部分: 竞争 激 励 论 、 竞争发展论、 竞争激发 论与竞争信息完善论。 竞争激励论指的是竞争能产生一种非合同式的隐含 激励。这种隐含激励主 要 来 自 三 个 方 面 : ( # )信 息 的 比 较 动力。 竞争可以使经营者的能力与努力的信息更加充分公 开, 从而可以更有效地 监 督 与 激 励 经 营 者 。( $ )生 存 的 动 力。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 企业不进则退, 经营者面临控制 信誉动力。 经营者 权的竞争, 所以他不得不努力工作。 ( %) 的能力只有在竞争中才能 体 现 得 出 来 , 在竞争的甄别机制 面前, 经营者不得不努力工作, 以增加自身的价值。 竞争理论的第二个方 面 是 竞 争 发 展 论 , 该理论的第一 个观点是生存竞争筛选论。竞争把高效率的企业筛选出 来, 把低效率的企业筛选出去。 第二个观点是企业发展论。 竞争加强了效益对企业发 展 的 直 接 影 响 , 使得高效益企业 不断发展市场, 扩大规模。 如果没有竞争, 高效益企业将不 会发展, 低效率企业也将不会被淘汰。 竞争理论的第三个方面是竞争激发论。 该理论认为决 定企业竞争的基本因素 有 三 个 : ( # )企 业 的 目 标 利 益 是 否 具有对抗性, 对抗性是 保 证 激 发 竞 争 的 必 要 条 件 。( $ )短 期违约利益与长期合作利 益 的 比 较 , 前者大于后者有利于 企业之间非对称性。 竞争力高的企业愿意竞争, 竞争。 ( %) 竞争力低的则愿意合作。 这个理论否定了在市场中只有私 有企业占主导的时候才能 发 展 竞 争 的 观 点 , 即创造市场竞 争与企业产权归属无关。 竞争理论的最后一方面是竞争信息完善论。 该理论表 明,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竞争有利于信息完善。 这些竞争理论不仅为超产权理论发展竞争激励提供 了理论基础, 同时还为把 企 业 治 理 机 制 从 产 权 中 分 离 出 来 提供了逻辑依据。 超产权理论对产权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 产权理论阐明了产权或利润激励与企业效益之 间的关系, 但超产权理论不仅概括了这一关系, 同时还发 展了竞争激励和企业治理机制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 产 权理论只是证明了产权私 有 对 经 营 者 的 激 励 最 有 力 , 不能 解释一些国有企业所取得的成功。 而超产权理论既能解释 私营企业的成功, 也能 解 释 国 有 企 业 的 成 功 。( % )超 产 权 理论阐明了竞争的作用: 激励、 完善信息、 企业发展和市场 进化。竞争是企业机制改 善 、 效益提高的最根本的保证条
产权私有化曾被认为是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 困境的有效措施。但是, 俄罗斯的全盘私有化没有带来经 济的快速增长。在我国, 中小企业的拍卖没有使中小企业 走出困境,国有大企业的 产 权 改 革 对 业 绩 没 有 明 显 影 响 , 反而使股市成了企业 “圈钱” 的场所。 同时, 在西方发达国 家, 人们对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反思: 产权与企业 业绩可能并不具有必然的 联 系 , 因为在现代企业中产权已 经分离。正是基于这样一 些 明 显 的 经 济 事 实 , 导致了对传 统产权理论的反思, 超产权理论悄然兴起。
一、 产权理论的局限性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 产权的归属决定企业的业绩。产 权私有化最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高。主要论点有三个: 第一, 资产所有权理 论 。 该 理 论 认 为 资 产 被 私 人 拥 有 后, 资产便有了排他性, 这种排他性保证了所有者的资产 以及使用资产带来的收益 不 被 他 人 侵 占 , 从而激励所有者 关切资产。 相反, 资产一旦被公共占有, 那么所有权收益便 置于公共领域, 人人都会寻 租 , 导致资产的过渡使用, 从而 无法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 。 但 是 , 这一推断依赖于完全信 息条件, 一旦考虑到信息不对称性, 个人并不会注重资产 的保值增值, 反而会利用 信 息 优 势 以 及 对 资 产 的 所 有 权 进 行损坏他人利益的活动。 比 如 , 个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保 险后, 反而会疏忽对自己财产的管理。 因此,只要资产使用者的收益是与资产关切程度挂 钩, 或使这个人收益损失与资产的损失挂钩, 不管资产使 用者使用谁的资产,它都会激励使用者对资产的关切程 度。更进一步讲, 尽管资 产 归 属 对 影 响 资 产 的 关 切 行 为 很 重要, 但它并不能绝对保证资产会被关切好。 相反, 只有资 产关切的激励机制才是决定关切行为的根本条件。 第二, 剩余索取权理论。 该理论认为, 对剩余索取权的 占有, 会使经济个体有很 强 的 动 机 追 求 效 益 。 如 果 产 权 共 有, 剩余索取权不明晰, 则不能激励经济个体努力工作, 所 以产权私有是有效率的。 事实上, 在股份制公司中, 所有权
经济
超 产 权 理 论 与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詹
麒 朱永红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与经济学院 武汉
*&%%,*)
摘要: 传统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归属是有效 的 激 励 手 段 , 本文剖析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超产权理论认为, 竞 争是公司治理有效的先决条件, 在这一条件下 ,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的, 而产权归属并不重要。本 文结合超产权理论, 探讨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 产权; 超产权; 国企改革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与控制权实行了分离。按 剩 余 索 取 权 理 论 , 这种分离导致 企业的激励机制永远不会 完 善 。 如 果 是 这 样 的 话 , 现代企 业制度的效率就一定低下 。 这 样 一 来 , 剩余索取权理论无 法解释为什么有些股份制公司运作的效率非常高。 实际上,现代企业经 营 者 不 但 受 利 润 收 益 的 激 励 , 同 时还要受控制权收益的激 励 , 控制权收益是指经营者控制 企业得到的效用。控制权 收 益 越 高 , 经营者就越珍惜它的 控制权。存在市场竞争的 时 候 , 控制权的稳定就会受到威 胁。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控 制 权 , 管理者不得不努力工作。 市场竞争越激烈, 经营者 的 投 入 也 越 多 。 所 以 当 产 权 用 剩 余索取权来解释经营者的 努 力 投 入 程 度 时 , 本质上是用市 场竞争与控制权收益来解释的, 与剩余索取权不相关。 第三, 私有化理论。 产权理论认为, 国有企业通常存在 企业目标多 元 化 , 企业要承担社会福利、 就 如下问题: ( ") 业等社会义务, 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 #) 对经理激励不足, 由于企业目标多元化, 企业业绩无法考察, 难以衡量经理 努力程度。 (&) 财务软约束。因此, 私有化理论认为, 国有 企业私有化能够起到如下作用: 强化企业利润激励, 赋予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引入财务硬约束。 诚然,企业私有化理 论 给 企 业 改 革 指 出 了 一 条 捷 径 : 通过变换产权的方式改变 企 业 治 理 机 制 。 但 是 , 在忽略竞 争因素的前提下去考察产 权 归 属 对 提 高 效 率 的 优 越 性 , 很 显然会产生一些带有偏见或局限性的论点。 上面对产权理论的主 要 论 点 进 行 了 评 述 , 认为产权归 属作用于企业绩效必须具 备 竞 争 条 件 。 换 一 个 角 度 , 从理 论上来讲, 由于产权是状态依存的, 所以产权永远不可能 明晰;从实证角度来看,澳大利亚经济学教授泰腾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