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f6d4370722192e4536f6f7.png)
消极成分,与豪壮情调不合,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答 :
栏 目 链 接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意,这里主要是指作者建功立业的愿望。“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 究 与 点 拨
(3)有人说,《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结尾抒情含有
栏 目 链 接
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探 究 与 点 拨
(2)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 他的感慨主要是因 周瑜而发。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 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虚景则是火烧曹营,二者 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
栏 目 链 接
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心仪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均是作者壮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酬而产生的苍凉情感。因此,可以说这首词豪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盾。
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苏轼词两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8c789e561252d381eb6e5f.png)
研读全词
1、全班思考讨论:从 章法上说,词的上片侧重写 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本词的上片中,你认为作者 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所见 大江、赤壁、 乱石、惊涛 所想 淘尽风流人物
涌现多少豪杰
2、思考: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 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上片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 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眼前的大 好河山描绘得宏伟、 壮阔、气势磅礴。
研读诗词
提问: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 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穿
高峭
豪
惊 拍
汹涌 水石相击
声
迈
比拟
奔
放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赤壁壮美如画
小结:
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
陡立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 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 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先解 释内容,再分析评价)这是何等壮观的奇 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 动魄的奇险境界。这几句描写融入了作者 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 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 动魄的古战场。
5、作者从几个方面将 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作 者在词的下片赞颂周瑜非 凡的胆略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
人物
外貌
际遇
基调
周瑜 苏轼
英俊儒雅 幸福美满 功成名就 奋进 早生华发 屡遭不幸 功业未成 感伤
借怀古来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周郎 三十四岁 春风得意 刚柔相济 文武双全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苏轼词两首》课件
![《苏轼词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b8d92a6edb6f1aff001fc7.png)
读感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小序 了解背景
思考: 小序交代了
哪些信息?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上阕:
所见: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小乔初嫁_______ 年青得意
所怀
雄姿英发_______ 人才出众 儒 羽扇纶巾_______ 风流潇洒 将
谈 笑 间 _______ 自信乐观 周
樯橹灰飞烟灭______从容破敌 瑜
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题词)。弟苏辙合称“三苏”。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 芾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 坚、张耒、晁补之
写作背景
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 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 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此 职位实为虚职,因此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 ,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 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
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 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 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ppt
![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1601058bd63186bdebbc96.png)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首词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当我们
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
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
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
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
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
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返回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课 堂
小 结
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人生再多 的风雨,经过东坡的 过滤,都变成一片晴 空了。苏轼为我们撑 起了一把伞,撑出了 一片晴朗的天空,愿 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 亮,一样豁达。
二、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请用 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壮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三国演义》卷首词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当我们
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
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
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
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
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
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返回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课 堂
小 结
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人生再多 的风雨,经过东坡的 过滤,都变成一片晴 空了。苏轼为我们撑 起了一把伞,撑出了 一片晴朗的天空,愿 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 亮,一样豁达。
二、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请用 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壮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词两首》课件
![《苏轼词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059f156edb6f1aff001f3b.png)
缘故
闭户塞向 窗户 . 向向不为斯役 过去,往昔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刚才 .
4.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 . 东:往东) 灰:像灰一样;烟:像烟
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 . 一样) 5.特殊句式 倒装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 我多情,华发早生。)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重提携后人, 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为其门下。 7.了解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 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 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这首词就是游黄州的赤鼻矶所作。
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
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4)这首词在哪些方面表现了豪放风格?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 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 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 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 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 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 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 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 “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 现实针对性的: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 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 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 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 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 推敲得来。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34张PPT)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67a8f47fd5360cbb1adb4e.png)
思想感情
• 这首词通过描写壮丽江山、英 雄业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 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 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 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意 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 宽阔胸襟。
大江 去
上 阕
下 阕
景 乱石 穿
物 惊涛 拍
巨浪 卷
豪 杰
多
周 瑜
雄姿英发 儒雅从容
功业早成
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作品集有《东坡乐府》与 《东坡七集》。散文有《前赤 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
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散文—— “ 唐宋八大家 ”
才 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 华 轼、苏 辙、曾 巩、王安石。 横 诗—— “苏 黄” 溢 与黄庭坚都是宋诗的代表性诗人。 的 词—— “苏 辛” 苏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的代表词人。 轼 书画—— “宋四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 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苏轼于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居 黄州定惠院,作此词。)
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课件(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6a8578676eeaeaad1f330af.png)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江千山古“ 是如风小侧画流乔面人”初描物承嫁写上””。总,括再为,赞“美一周时郎多蓄少势豪杰,” 自然呼过应 渡到下阕。
A.“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
26
定风波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苏 元 丰 五 年 ( 1082 年 ) , 苏东轼因 “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 (坡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 基调?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 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 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 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 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 基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 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 为什么?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 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 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 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 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 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 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 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9974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7.png)
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
01
苏轼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景物、刻画人物,使词作具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平易近人
02
苏轼的词作语言平易近人,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朴实自
然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幽默诙谐
03
在苏轼的词作中,也不乏幽默诙谐的语言,这些语言使得他的
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创作手法
1 2 3
词的内容解析
开篇描绘
开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描绘了雨中行路的场 景,表现出苏轼的豁达和从容。
情感表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烟 雨任平生”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
感慨和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
结尾寓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表现了苏轼对人生 的深刻理解,表达出超然物外、
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
主题概括
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苏轼面对人生风雨的从容和豁达,表现 出一种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思想内涵
苏轼通过描绘雨中行路的场景和人生的感慨,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 思考和理解,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思想影响
苏轼的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THANKS
谢谢
语言运用
柳永善于运用俚语、俗语,苏轼则更 注重文雅和书卷气。
与李清照的比较
时代背景
苏轼与李清照分别代表了北宋和南宋两 个时代,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各自时代 的风貌和变迁。
VS
个人经历
李清照的词多反映个人生活和情感,苏轼 的词则更多地反映了他的豁达和超脱。
06
CHAPTER
课堂互动与思考
苏轼词两首实用PPT.
![苏轼词两首实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40f66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e.png)
第六,了解客户真实的购买动机、付款能力、采购时间等等。 写回绝信:不能给未被录取的应聘者尽快寄回绝信,会让人感觉到你的公司没有礼貌,管理混乱。 从心理学角度讲,客户进门之前本来是比较愉快的,因为他要购买的商品一定是他所需要的。一旦进了门,发现销售人员迎过来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开始紧张。紧张的因素有很多 ,这种心理状态是很微妙的。各位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去进行一笔大宗交易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销售人员不应让客户的紧张情绪维持,如果客户一直保持着紧张 的情绪,对销售是不利的,会加大对你的不信任感。所以说销售人员要尽快把信息传递给他,说“欢迎光临,这是我的名片,您先看车,如果有需要的话,招呼我一下就行,我就在 附近”。说完之后你就赶快离开这位客户。客户从紧张到放松,这是一个过程。刚刚看到你走过来的时候,他紧张了,然后你给他一张名片,这个时候他在紧张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缓 冲,你在几秒钟之内把话说完了,他感觉到自己的威胁已经消失了,这时他的心理状态又回到了进店门之前的那种舒适的状态,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在那看车了。 2、通过对交通安全应急常识知识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学会自救、互救,以及应对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下阙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 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2、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3、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 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下阙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 形象有什么用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2、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3、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 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
苏轼词两首 PPT课件
![苏轼词两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f2176650e2524de4187eac.png)
整体感知
词的上片描写的赤壁之景具有什么特点? 请找出你认为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试 着赏析。
词的下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我们展示了 一个怎样的周瑜形象?
主旨探讨
1、赤壁之战人物众多,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 周瑜来写?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 了苏轼思想中的消极的方面,你是否同意 这种看法?
写景
——三国赤壁古战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作者使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呢?
大江东去(浩浩长江,滚滚东流,气势磅礴) 乱(险怪)/穿(高峭)/惊(汹涌)/拍(水 石相击)/卷(狂澜奔腾)/雪(水色纯白)
——《临江仙》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水调歌头》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 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准亲。且陶陶, 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问题探究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波、楚天(实景)
大江、故垒、乱石、 惊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虚景)
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人 物 行
帐饮、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
动
语凝噎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无绪、留恋、多情自 情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感 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借自然的风雨来表明应坦然乐 观面对人生的坎坷。
思考: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 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探究
下片: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 意吹醒,我感到微微的寒冷。 抬头看时,山头的斜阳却殷 殷相迎。回头望望方才风吹 雨落的地方,我信步归去, 既没有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 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 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 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 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 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 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 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这句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景色,勾勒了 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 形象,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 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 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
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 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阴晴可以等同, 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 灭……
返回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 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 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 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
所见:
大江、故垒、乱石、惊 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诵读感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思考: 小序交代了
哪些信息?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古迹
借
古
古人
赤壁 (景-壮丽) (古战场)
周瑜
英雄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仰慕英雄
渴望建功立业 抒 年岁已老, 怀
壮志未酬
讨论
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 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描绘壮丽之景。 刻画豪迈之人。 抒发壮志豪情。
课文结构
咏赤壁
念奴娇 怀周瑜 赤壁怀古
感人生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写景
卷起千堆雪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抒怀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江山如画 人生如梦
写景
怀古 咏史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
抒情
壮志未酬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定风波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
苏 元 丰 五 年 ( 1082 年 ) , 苏东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坡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
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 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 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
新课导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诵读课文,积累感悟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
“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 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 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心有东坡词,人生
无难题。人生再多的
课 风雨,经过东坡的过
滤,都变成一片晴空
堂 了。苏轼为我们撑起
小
了一把伞,撑出了一 片晴朗的天空,愿我
结
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赏 烟清 雨风 任明 凭月 生,
听 大 江 东 去 ,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 娇.赤壁怀古》
词牌
“念奴娇”,词牌名,又叫词调名。相传念 奴是唐天宝年间的一个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 悦耳,于是取为调名。这首词又名为《大江东 去》、《大江东》、《酹江月》等,这是取苏轼 这首词中的句子为调名。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 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1)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而作者的反应怎样?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从这一心中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作者虽然不在意风雨,但雨过天晴后,本应欣 喜,但作者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 态度?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4、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
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 人生大哲理。)
返回
课 堂
小 结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
返回
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垒 公瑾 纶(ɡuān)巾 雄资英发
B. 神游 华发 樯橹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 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 的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 伏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 国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 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 什么?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 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 人物、事件。
赏析探究
上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 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 一边缓步而行。竹杖和芒鞋 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 怕!只要披一件蓑衣,任凭 一生风雨,我也不在意。
“赤壁怀古”是题目,是词要咏怀的内容。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怀着抑郁的心情游 览黄冈城西的“赤壁矶”后所作。一般认为三国 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地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号
东坡
评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
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多了桀几骜分不逊
; 隐忍平和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慷慨激昂 , 多了几分 淡定从容 。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 悟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 生真谛,他决心从此“归去”, 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 抵抗纷扰的世界。你怎么看待苏 轼的这种人生思想?
面对人生的风雨,你会怎么 做?
返回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怎样面 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怎样面对人生的种 种不幸?当我们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 心、诉诸文字。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 大抵心安即是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 则无物不可观,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 是他寄托于内心,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 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 点,我们便了解了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人生
自然风雨 (穿林打叶)
“莫听” “ 吟啸” “何妨” “徐行”
态度
超然物外 泰然自若 潇洒安闲
人生风雨
旷达
“谁怕” “任平生”
搏击风雨、笑傲人 生、泰然处之、无 所畏惧、潇洒从容
洒脱 乐观 晴
“回首” - “归 心中
去”
无晴雨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宠辱偕忘 超然物外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
助 (dan)州。
思想复杂
读
外儒内道 儒家的积
平
旷 达
极入世; 道家的超
的
台苏
脱出世; 佛家的四
轼
大皆空。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