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溶解度的含义: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其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溶液的浓度1. 质量分数(w%)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通常使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w% = (溶质质量 / 溶液总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v%)体积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同样使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v% = (溶质体积 / 溶液总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C)摩尔浓度是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单位通常为mol/L。
计算公式:C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液的体积4. 常用浓度单位换算常用浓度单位包括mol/L、g/L、g/mL等,需要根据具体计算要求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将摩尔浓度转化为质量分数时,需要知道溶质的摩尔质量。
二、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 溶解度(S)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使用单位质量溶剂中的溶质质量表示。
计算公式:S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2. 饱和溶解度(S0)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
计算方法:将溶质不断溶解于溶剂中,直到无法继续溶解为止。
此时溶液即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3. 溶解度曲线某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绘制溶解度-温度曲线来研究其溶解度规律。
在溶液饱和度较低时,通常可以使用摩尔溶解度代替质量溶解度。
4. 饱和溶液的保存与制备当溶质的溶解度较低时,可以通过加热溶剂或者搅拌提高溶质的溶解度。
对于一些不稳定的饱和溶液,可以通过降低温度或者蒸发溶剂等方式进行保存。
总结起来,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中的基础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基本概念与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基本概念与溶解度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概念,指的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
本文将归纳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基本概念以及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一种混合物,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溶剂指的是起主导作用的物质,能够溶解其他物质,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而溶质则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在溶液中,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质不再继续溶解,这时溶液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3.1 温度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溶解过程通常是吸热的,温度升高可以提供更多的热能,促进溶解。
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是因为气体在液体中溶解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3.2 压力对于气体溶于液体的情况,压强的增加可以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从而提高溶解度。
而对于固体溶于液体或液体溶于液体的情况,压强的变化对溶解度影响较小。
3.3 溶剂性质不同溶剂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
有些物质只能溶于特定的溶剂,而不能溶于其他溶剂。
这是因为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4.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达到平衡的溶液。
当继续往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时,溶质会无法溶解,产生沉淀或结晶。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所能溶解的溶质量超过了饱和溶液的溶质量。
过饱和溶液的生成通常需要一些特殊处理或条件。
5. 浓度与稀释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质量浓度或溶质的摩尔浓度表示。
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浓度 = 溶质质量(或摩尔数)/ 溶液体积稀释是指通过加入溶剂来降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根据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初始浓度 ×初始体积 = 最终浓度 ×最终体积6.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一、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比例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1. 质量浓度(C)的计算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C = m/V = 10g/100mL = 0.1g/mL2. 体积浓度(C)的计算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C为体积浓度,V1为溶质的体积,V2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20mL的乙醇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C = V1/V2 = 20mL/100mL = 0.23. 摩尔浓度(C)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0.5mol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C = n/V = 0.5mol/0.5L = 1mol/L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物质如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影响较小,但对气体溶质有较大影响。
-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差异。
- 其他:如溶质的结构、溶液的饱和度等。
三、浓溶液的稀释计算浓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使其达到所需浓度的过程。
1. 稀释计算的公式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个概念,它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浓度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的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指溶质(能够溶解的物质)在溶剂(溶解物质的介质)中均匀分布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通常是液体。
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过程。
二、溶解度1. 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来表示。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随着温度升高,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增加,但部分固体如氯化氢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溶剂性质: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可能有较大差异。
(3)压强:气体的压强对溶解度有一定影响,通常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数量和溶剂的质量或数量之比,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 质量分数:指的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体积分数:指的是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3. 摩尔浓度:指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单位通常为mol/L。
4. 易懂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克盐,那么盐的质量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50毫升酒精,那么酒精的体积分数就是5%。
如果有1升水中溶解了1摩尔NaCl,那么NaCl的摩尔浓度就是1mol/L。
四、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1. 溶解热: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溶解热的现象。
若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则称为“放热反应”,反之则称为“吸热反应”。
通常情况下,溶解固体会放热,而溶解气体则吸热。
2. 热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解热的大小和符号会影响溶解度。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降低;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升高。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溶液与溶解度(化学知识点)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状态,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化学反应和研究中,溶液的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溶液和溶解度的相关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均匀体系,其中溶解物质称为溶质,溶解介质称为溶剂。
溶液可以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等多种类型。
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中的分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二、溶解度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摩尔浓度等方式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质和溶剂的分子运动加快,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但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在升温过程中会出现异常变化,例如碳酸钠在25℃时溶解度最大,超过该温度后溶解度反而下降。
2.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来说,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而对于气体溶质来说,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的影响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对溶解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互作用力较强的溶质和溶剂能够更好地相互吸引,从而有利于溶解。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往往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则偏好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
三、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当溶剂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是恒定的,并且在一定温度下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相反,如果溶液中含有超过饱和度的溶质,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常常需要某种条件,例如快速冷却或加入适量的其他物质。
四、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积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溶质在单位体积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变化的曲线。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
溶解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溶解度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压强和溶剂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大多数固体在增加温度下其溶解度增大,但对有些固体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2)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呈直接比例关系。
(3)溶剂种类:不同溶剂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3.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情况下,溶解度用溶质在100g水或g溶剂中的溶解量表示,单位是g/100g水或g/100g溶剂。
4.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量随溶剂中溶质溶解比例的关系曲线。
二、溶液的稀释1. 稀释液的定义在化学中,稀释是指将一个浓度较高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减小的过程。
2. 稀释的原理添加溶剂到溶液中时,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从而使溶质分子的浓度减小。
3. 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稀释后的溶液浓度:c1v1=c2v2。
三、溶解的过程1. 溶解的过程溶解是指溶质和溶剂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2. 溶解的热效应(1)溶解吸热:当溶解的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吸热的过程。
(2)溶解放热:当溶解过程中释放了热量,溶解过程即是放热的过程。
四、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1. 离子的电解当离子型物质溶于水时,其分子将分解为离子,这个过程被称为电解。
2. 电解实验通过电解实验可以发现,在电解质的溶液中,会在电极上产生气体和发生化学反应。
3. 离子浓度变化(1)阳离子的浓度增加: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
(2)阴离子的浓度增加:阳极处发生氧化反应。
五、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浓度定义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
2. 溶液的浓度计算(1)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体积分数: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1:定义:(1)固体物质的能容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称为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2:影响因素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3: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特征:(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A溶解度是80g。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初中化学溶解度考点和知识点4: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的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的实验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本文将对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实验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1. 溶解度实验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而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
实验一:观察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实验步骤:1) 准备3个试管,分别加入相同溶剂。
2) 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食盐,摇匀。
3) 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小苏打,摇匀。
4) 在第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砂糖,摇匀。
5) 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中溶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得出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存在差异,食盐的溶解度最大,小苏打次之,砂糖的溶解度最小。
实验二:观察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相同溶剂和相同溶质。
2) 将一个试管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放入热水中,并保持一段时间。
3) 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中溶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可知,提高温度会增加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温度则会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
2. 溶液浓度实验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量。
实验三:测定质量浓度实验目的:测定溶液的质量浓度。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
2) 摇匀后,取适量溶液,称取质量。
3) 计算质量浓度,即溶质质量除以溶剂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测定的结果可得出溶液的质量浓度。
实验四:测定体积浓度实验目的:测定溶液的体积浓度。
实验步骤:1) 将一定体积的溶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溶剂中。
2) 用容量管或容量瓶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3) 计算体积浓度,即溶质溶液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溶液的体积浓度,可以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的观察和测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酸碱溶液的溶解度与离子平衡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酸碱溶液的溶解度和离子平衡进行归纳总结和详细解析。
一、酸碱溶液的溶解度酸碱溶液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压强等因素密切相关。
1. 酸的溶解度酸的溶解度与其酸性强弱有关。
强酸在水中能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H+离子,溶解度较高。
而弱酸在水中只部分离解生成H+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盐酸(HCl)是一种强酸,其溶解度很高;而乙酸(CH3COOH)是一种弱酸,其溶解度较低。
2. 碱的溶解度碱的溶解度与其碱性强弱有关。
强碱在水中能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OH-离子,溶解度较高。
而弱碱在水中只部分离解生成OH-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其溶解度很高;而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弱碱,其溶解度较低。
3. 盐的溶解度盐的溶解度与其晶体结构和离子性质有关。
有些盐可以完全离解,形成单个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溶解度较高;而有些盐只能部分离解,生成聚合离子,溶解度较低。
例如,氯化钠(NaCl)是一种完全离解的盐,溶解度很高;而磷酸钙(Ca3(PO4)2)是一种部分离解的盐,溶解度较低。
二、离子平衡离子平衡是指在酸碱溶液中,溶质的离子在离子间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离子平衡对于酸碱溶液的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1. 酸碱中的离子平衡在酸溶液中,H+离子和溶质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离子平衡。
例如,HCl溶解在水中时,会与水反应生成H3O+离子和Cl-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Cl + H2O → H3O+ + Cl-。
在强酸溶液中,离子平衡倾向于向右移动。
在碱溶液中,OH-离子和溶质之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达到离子平衡。
例如,NaOH溶解在水中时,会与水反应生成Na+离子和OH-离子,离子方程式为:NaOH + H2O → Na+ + OH-。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是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化学反应中与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相关的主要知识点。
一、溶解度和饱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物质的量。
通常以溶质物质的质量(g)或摩尔数(mol)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种类、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溶质物质的量。
当溶质物质的添加超过饱和溶解度时,会出现剩余物质无法溶解的情况。
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质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关系曲线。
通常以图像的形式表示。
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在溶解度曲线中,饱和溶解度点可以确定溶质物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
曲线的斜率可以反映溶质物质的溶解度随溶质质量或摩尔数的变化速率。
三、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总结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动能增加,使得溶质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而更容易分散在溶剂中。
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例如,某些溶解反应是伴随着释放热量(放热),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某些溶解反应是吸收热量(吸热),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四、溶解度和压力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无关。
但是,一些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压力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亨利定律。
亨利定律表示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压力成正比。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C = kP,其中C表示溶质气体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k为亨利常数,P为溶质气体的分压。
五、溶液浓度的表示方式溶液浓度是指单位容积或质量的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式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溶解度等。
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知识点总结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知识点总结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以及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
正确理解和计算溶解度和溶液浓度对于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的溶解质量。
其计量单位可以是克/升(g/L),摩尔/升(mol/L)等。
溶解度与溶质的溶性和温度相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溶质来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 溶解度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实验中,取一定量的溶剂,逐渐加入溶质,直到观察到溶质无法再溶解为止。
记录此时溶质的质量,并按照溶剂的体积计算溶解度。
2. 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溶解度。
例如,钙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利用下式计算:溶解度 = [Ca2+] × V其中[Ca2+]表示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V表示溶剂的体积。
二、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来计算。
常见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1. 质量浓度(或称质量百分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一般为升)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质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体积) × 100%2. 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摩尔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剂的体积3. 体积分数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总体积) × 100%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溶解度曲线:表达了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使用溶解度曲线可以预测随温度变化时的溶解度情况。
2.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过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过程在化学当中,溶解是指物质在溶液中弥散分散的过程。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物质的溶解度1.1 溶解度的概念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最大量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通常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1.2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1.2.1 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通常会使溶解度增大,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溶液的分子能量增大,分子活动性增强,势能垒降低,使得溶质能够更好地溶解入溶剂中。
1.2.2 压力的影响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气体溶解度而言。
当压力升高时,溶解度也会增大,这是因为气体溶解在溶液中是一个逆向的自由化学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产物增多,从而使溶解度升高。
1.2.3 溶质与溶剂的性质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大,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比较大。
1.3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变化关系曲线。
对于大部分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溶解度曲线为正斜率曲线,而对于部分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溶解度曲线为负斜率曲线。
二、溶解过程2.1 溶解的定义及特点溶解是物质在溶液中实现离子间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散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通过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扩散均匀分布在溶剂中的溶液。
2.2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溶解过程中存在着热效应,通常分为溶解热和溶解热量变。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的溶解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通常是焓变/摩尔。
溶解热量变是指单位溶质物质的溶解引起的液体溶液温度的变化。
2.3 溶解过程的速度溶解过程的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溶质粒子的大小、溶剂的搅拌和温度等。
一般情况下,溶解速度会随着溶质粒子的大小的增加而增加,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而温度的升高也会促进溶解过程的进行。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它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溶质则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处于分散态,溶剂则构成连续相。
2.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形成了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中相应溶质的溶解度密切相关。
3. 浓度和稀释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量与溶剂的质量或量之比,可以用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不同方式来表示。
稀释计算是指根据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问题。
通过浓度和稀释计算,我们可以控制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适应不同实际需求。
4. 溶液的溶解过程溶液的溶解过程可以通过溶解、溶质离子化和溶质溶解等步骤来描述。
当溶质进入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取代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样溶质分子便能够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5.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盐等。
电解质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不产生离子,如蔗糖、乙醇等。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6. 酸碱溶液酸溶液具有酸味、酸性反应和导电性等特点。
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H+),其浓度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碱溶液具有碱味、碱性反应和导电性等特点。
碱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OH-),其浓度也可以通过pH值来表示。
7. 中性溶液中性溶液是指其pH值在7左右的溶液。
在中性溶液中,酸性和碱性呈平衡状态,溶液既不偏酸也不偏碱,比如纯水。
8. 溶液的颜色和溶致变色现象某些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存在会导致其呈现特定的颜色。
溶致变色是指由于特定物质的存在,使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解度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最大质量。
它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物理量。
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等。
下面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1.溶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溶解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溶解度较大的化合物通常是带有极性基团的物质,例如氢键的形成能增加极性物质的溶解度。
另外,一些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较大,因为它们会形成带电的离子在溶液中移动。
2.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通常来说,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极性相似,溶解度会较大。
此外,溶解度还受到溶剂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一些溶质在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会减小。
3.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一些物质在升高温度后溶解度会减小。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一般只影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实验方法有过饱和溶液制备、饱和溶液制备和质量法测定等。
在实际应用中,溶解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妆品、冶金等领域。
例如,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药物溶解度的研究对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溶解度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条件等。
深入了解溶解度的规律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溶解度积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溶解度积溶液的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浓度相对于溶液总体积或溶剂的浓度。
溶解度积是指溶液中某种物质悬浮在溶液中所形成的溶質的生成物的浓度乘积。
下面我将就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积这两个知识点分别进行归纳。
一、溶液的浓度1.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一般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g/mL或g/L。
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20g盐溶解在200mL溶剂中,则其质量浓度为:C = 20g/200mL = 0.1g/mL1.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一般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mol/L。
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量(单位为mol),V为溶液的体积。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0.1mol的NaCl溶解在1L溶剂中,则其摩尔浓度为:C = 0.1mol/1L = 0.1mol/L1.3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
一般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mL/mL或L/L。
计算公式为:C = V溶质/V溶液,其中V溶质为溶质的体积,V溶液为溶液的总体积。
例如,某溶液中含有20mL乙醇溶解在100mL溶剂中,则其体积浓度为:C = 20mL/100mL = 0.2mL/mL二、溶液的溶解度积2.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一般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g/mL或mol/L。
例如,某溶液的溶解度为0.1mol/L,表示在该温度下,最多能溶解0.1mol的溶质在1L的溶剂中。
2.2 溶解度积溶解度积是指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溶质与产物之间的浓度乘积。
一般用符号Ksp表示,单位为mol/L。
对于物质AxBy,其溶解度积计算公式为:Ksp = [A+]^x * [B-]^y,其中[A+]和[B-]分别表示溶质A离子和溶质B离子的浓度。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1.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在其中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并逐渐稀释。
2. 溶液具有均匀、透明、稳定、具有电导性等特点。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2.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规律1. 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分散、扩散的过程。
2. 溶解度规律包括三种类型:固体溶解度、气体溶解度和晶体生长规律。
四、溶液的浓度和计量单位1.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量的度量。
2. 常用的溶液浓度的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百分浓度、以及摩尔分率等。
五、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会伴随热效应,当溶解过程吸热时,为热吸收过程,反之则为放热过程。
2. 溶解热是指单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所需要或所释放的热量。
六、溶液的电导性1. 强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电导率较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2. 非电解质溶液不具有电导性。
七、共晶现象和挥发性1. 多组分溶液中会发生共晶现象,此时溶液的温度会低于混合物各组分的熔点。
2.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蒸气压,取决于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八、溶液的物理性质1. 溶液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结晶点、密度、黏度等。
2. 溶质溶解后会引起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沸点升高、结晶点降低等。
九、溶质溶解性和溶解度变化1. 溶质的溶解度受溶剂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
十、凝固点和固液平衡1. 溶液在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凝固点降和凝固点升是指溶液相对于溶剂的冰点降低或升高。
十一、溶液的分离和提纯1. 溶质可以通过蒸馏、结晶、结晶析出、离心、吸附、析出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 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挥发性差异可以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
十二、溶液的作用和应用1. 溶解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溶解度曲线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学科,而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溶解度曲线则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一种工具。
本文将以九年级的学生为主体,对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一般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来表示。
例如,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2g,溶剂质量为10g,则溶解度为0.2。
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二、饱和溶液当溶质溶解度达到最大限度而无法再溶解时,这样的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加热、搅拌或增加溶质来形成。
三、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曲线是反映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其特点如下:1. 曲线的上升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 曲线的平台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保持不变,溶解度达到最大值,形成饱和溶液。
3. 曲线的下降段: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溶质逐渐析出。
四、溶解度曲线的影响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列举了几个重要因素:1. 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溶质的热运动能力,使溶解度增加。
因此,溶解度曲线上升段的斜率较大。
2. 压力:对固体和液体而言,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
但对于气体而言,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也会增加。
3. 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不同的溶质和溶剂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不同形状的溶解度曲线。
4. 溶剂的酸碱性:溶剂的酸碱性会影响其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变溶质的溶解度。
五、实际应用溶解度曲线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制冰:通过控制溶解度曲线,可以制定制冰浓度的标准,确保冰的质量。
2. 药物制剂:研究药物的溶解度曲线有助于制定合适的药物配方和剂量。
3. 工业制程:掌握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合适的反应工艺和设备。
4. 环境监测:了解水中溶解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助于环境监测和保护。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和溶液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物质的溶解和溶液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揭示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
本文将对物质溶解的概念、溶解过程、溶解度以及溶液的性质和分类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溶解概念物质的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溶剂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或离子散布在溶剂中形成稳定且均匀分布的体系。
在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但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二、溶解过程物质溶解的过程包括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的溶解以及溶解速率等。
1.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溶解过程的进行。
有三种主要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及氢键作用力。
2. 离子的溶解当溶质是离子的情况时,离子在溶解过程中要克服电子吸引力,脱离晶格结构,并与溶剂分子进行水合。
3. 溶解速率溶解速率受到溶质粒子大小、搅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溶质粒子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搅拌能够提高溶解速率;温度升高会使溶解速率增大。
三、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或溶质的最大摩尔浓度。
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到达一定程度,再继续溶解会导致溶液浓度不再变化,此时称为饱和溶液。
当继续加入溶质使溶液浓度超过饱和溶度时,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溶解度特点。
四、溶液的性质和分类溶液的性质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包括颜色、味道、电导性等。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物理状态,溶液可分为固液溶液、液液溶液和气液溶液。
1. 固液溶液固液溶液是指溶質是固体,溶剂是液体的溶液。
其典型例子是盐溶液、糖水等。
2. 液液溶液液液溶液是指溶质和溶剂都是液体的溶液。
例如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
3. 气液溶液气液溶液是指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液体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
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习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特点,注意去理解概念的内涵,要注意对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学习,如对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对比去理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为气体时,还需在一定压强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人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
但是,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4、溶解度的含义: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压强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压强: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
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温度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下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上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常见考法
通常进行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对影响溶解度因素的分析和认识的考查,对于溶解度曲线的认识与利用能力以及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
要把握住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意义,知道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需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理解曲线的陡、缓反映的是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误区提醒
1、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的伸展方向),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
3、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4、四点理解溶解度概念:
①一定温度。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②100g溶剂。
此处100 g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③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④单位:g[严格地说应该是g/100g(溶剂)]。
5、二角度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水中溶解31.6 g KNO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必须明确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可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加以比较。
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典型例题
例析:
1、右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A.降低温度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D.倒出一部分溶液
解析:
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具体而定,而加溶质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变得饱和。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不同,因此改变温度一定不能同时使A、B变为饱和;加入溶剂只能使溶液更不饱和;加入溶质可以使A、B都变得饱和;倒出溶液,溶液的不饱和状态不会改变。
故选C。
答案:C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一定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因此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25g,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的75g。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因此降温时析出晶体最多,t2℃时C的溶解度最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降温到t1℃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
答案:
(1)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g(2)75(3)cba(4)a,c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