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攻略专题2-1 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带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一)

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初中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大全初中物理计算题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提高计算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物理计算题。
1. 利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物理计算题中,一般会给出相关的物理公式。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值,利用物理公式批量快速计算。
下面以常见的运动题为例:题目:小明以2m/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20s后的位移是多少?解题步骤: 1. 根据已知条件,速度v = 2m/s,时间t = 20s。
2. 利用位移公式s = vt,代入已知值,得到s = 2 × 20 = 40m。
3. 所以,20s后小明的位移是40m。
2. 建立运动图解法有些物理计算题给出的条件较为复杂,使用物理公式计算可能稍显困难。
这时可以采用建立运动图解法,即通过绘制物体的运动图来解决问题。
题目:小李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向前匀加速运动,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10m/s,求在此过程中小李的平均加速度。
解题步骤: 1. 建立运动图,将时间作为横轴,速度作为纵轴。
2. 根据已知条件,在t = 0时刻速度为0,t = 5时刻速度为10m/s,绘制相应的点A(0,0)和B(5,10)。
3. 连接两点,得到直线AB。
4. 利用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求出斜率k = (10-0)/(5-0) = 2m/s²。
5. 所以,小李在此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2m/s²。
3. 利用图表解题有些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可以通过图表来解答。
下面以温度变化问题为例:题目:某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求物体从60s到120s 的平均温度。
温度变化图温度变化图解题步骤: 1. 根据图表,选择60s到120s的时间区间,在此区间内,物体的温度变化从30℃逐渐上升到70℃。
2. 将该区间内温度的总和除以时间区间的长度,得到平均温度(30+70)/2 = 50℃。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力学综合计算题

专题2.7 力学综合计算题一、解决力学体系内综合计算题需要用到的公式 1.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s t = 2.重力的计算公式:G =m 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 /k 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 /k 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压强公式S F p =, 导出公式 pS F =和PFS = 5.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6.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8.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 G- F 拉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9.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n11.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 的乘积。
功的公式:W =F s ;单位:W →焦(J);F →牛顿(N);s →米(m)。
(1焦=1牛·米). 12.功率(P):单位时间(t )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知识回顾计算公式:tWP =。
单位:P →瓦特(w);W →焦(J);t →秒(s)。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中考力热综合计算题

专题4.3 初中力热综合计算题知识回顾解决力热综合计算题一般涉及到的物理公式包括速度公式、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压强公式、浮力公式、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公式、物体吸热公式、放热公式、热值公式、热效率公式等;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规律、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以及热平衡方程等。
典例突破【例题1】(2019河南)在2018上海国际新能源汽车展上,各款车型争奇斗艳。
参展的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为电动汽车,其动力主要来源于电动机,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电动汽车,请你根据下面的数据进行计算:(1)若汽车质量为960kg,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强多大(g=l0N/kg)(2)该电动汽车内部的电池电压为75V,额定电流为100A,电动机工作时可以把80%的电能转化为动能,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当速度为36km/h时,所受平均阻力是多少?(3)普通汽车把汽车燃烧能量转化为动能的效率为25%.如果电动汽车以36km/h的速度在额定功率下匀速行驶100km,与普通汽车相比大约可以节省多少汽油?(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5Pa;(2)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当速度为36km/h时,所受平均阻力是600N;(3)与普通汽车相比大约可以节省5.2kg的汽油。
【解析】(1)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F=G=mg=960kg×10N/kg=9600N,受力面积:S=200cm2×4=800cm2=8×10﹣2m2,对地面的压强:p===1.2×105Pa;(2)电动机工作时的功率:P电=UI=75V×100A=7500W,由η=×100%可得,牵引力的功率:P机械=80%P电=80%×7500W=6000W,汽车行驶的速度:v=36km/h=10m/s,因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由P===Fv可得,所受平均阻力:f=F′===600N;(3)在额定功率下匀速行驶100km牵引力做的功:W=F′s=600N×100×103m=6×107J,由η=×100%可得,需要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Q放===2.4×108J,由Q放=mq可得,节省汽油的质量:m′==≈5.2kg。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专题:2.2 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原卷版)

专题 2.2 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1.灵活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ρ= m V ρ= V=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质量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2)体积单位换算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3)密度单位换算1g/cm 3=1×103kg/m 33.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首先,对于单一物体而言,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说明或题中表格,情景图找出这个单一物体对应的三个量:密度ρ、质量m 、体积V ,各量单位均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根据mV ρ=建立方程,待求的量一定在该方程中。
有的问题让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用①比较密度法;②比较体积法;③比较质量法。
举例说明一下:如用比较密度法:先根据题中已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应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这时物体的物质密度ρ;然后再和密度表中该物质实际密度ρ真比较,相等说明实心,不相等说明是空心。
其次,在多数应用题中,会出现两种物质存在的情况。
处理办法就是阅读题干后找出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1、m 1、V 1,立即给出联系ρ1=m 1/V 1;再找出另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2、m 2、V 2,各量的单位统一后,立即用密度公式联系ρ2=m 2/V 2。
建立两个方程后,知识回顾再审题、读题、观察表格、图象,找出两个物体在质量上存在什么联系,或找出两个物体在体积上存在什么联系。
即m1=am2或V1=aV2,用这个联系就把上述建立的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方程,待求的量就含在(或隐含在)这个方程之中,解之即可!最后,就是在应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①各量要体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②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③解题书写过程要规范化,思路清晰。
类型1. 利用密度公式求解相应的物理量【例题1】(2018•枣庄)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cm3,则盐水的密度是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含答案)

专题2.1 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1.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s v t = s v t = s t v=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1min=60s (2)长度、路程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速度单位换算1km/h=5/18m/s 1m/s=3.6km/h 3.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可由公式s v t = s v t = s t v=分别求解解速度,路程,时间。
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 用米/秒(m/s )、S 用米(m )、时间用秒(s)。
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 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 1,s 1,t 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 1=s 1/t 1;v 2,s 2,t 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 2=s 2/t 2。
决不能相互混淆。
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 1+S 2=a ,或者S 1-S 2=b ,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类型1.利用速度公式求解【例题1】(2018•青岛)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 ,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类型与典例突破知识回顾A.1080m B.108m C.18km D.0.3km【答案】A【解析】根据速度公式解决问题,重点看公式中两个物理量能知道,或者间接知道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攻略专题2-2 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含答案解析)

专题2.2 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1.灵活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式ρ= m V ρ= V=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质量单位换算1t=103kg 1kg=103g(2)体积单位换算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3)密度单位换算1g/cm 3=1×103kg/m 33.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首先,对于单一物体而言,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说明或题中表格,情景图找出这个单一物体对应的三个量:密度ρ、质量m 、体积V ,各量单位均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根据m Vρ= 建立方程,待求的量一定在该方程中。
有的问题让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用①比较密度法;②比较体积法;③比较质量法。
举例说明一下:如用比较密度法:先根据题中已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应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这时物体的物质密度ρ;然后再和密度表中该物质实际密度ρ真比较,相等说明实心,不相等说明是空心。
其次,在多数应用题中,会出现两种物质存在的情况。
处理办法就是阅读题干后找出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1、m 1、V 1,立即给出联系ρ1=m 1/V 1;再找出另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2、m 2、V 2,各量的单位统一后,立即用密度公式联系ρ2=m 2/V 2。
建立两个方程后,再审题、读题、观察表格、图象,找出两个物体在质量上存在什么联系,或找出两个物体在体积上存在什么联系。
即m 1=am 2或V 1=aV 2,用这个联系就把上述建立的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方程,待求的量就含在(或隐含在)这个方程之中,解之即可!最后,就是在应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①各量要体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②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知识回顾③解题书写过程要规范化,思路清晰。
类型1. 利用密度公式求解相应的物理量【例题1】(2018•枣庄)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63g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cm3,则盐水的密度是g/cm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计算题专题《速度的计算》(解析版)

《速度的计算和应用》一、计算题1.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想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査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计算爷孙俩能赶上哪一车次并说明理由,(2)求出G1348次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ℎ?车次南昌西开到上海虹桥运行距离G134609:4313:18780kmG138610:0513:59780kmG134810:2613:41780km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一辆长10米的大货车,以36km/ℎ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秒,求隧道长为多少?4.一列火车向着远处的山崖以72km/ℎ的速度匀速行驶,列车经过某处时鸣了一声汽笛,约1.5s后司机听到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那么:(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2)该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6.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直线DB到B处。
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ℎ,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初中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总结计划全攻略:力学综合计算题

2020中考物理压轴计算题冲刺训练(共7大专题)专题一、力学综共计算题知识回首一、解决力学系统内综共计算题需要用到的公式1.根vs可求行程svt和时间tt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N/kg,在大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二力均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向来线上。
4.压强公式p F,导出公式F pS和SFSP5.液体压强计算:p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6.浮力产生的原由: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遇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遇到的重力。
(淹没在气体里的物体遇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遇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液gV排8.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浮=G-F拉(G是物体遇到重力,F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 G 排液gV 排(4)均衡法:F 浮=G 物(合适飘荡、悬浮)9.杠杆均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这个均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滑轮组用 几段绳索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n11.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 距离(s)的乘积。
功的公式:W=Fs ;单位:W →焦(J);F →牛顿(N);s →米(m)。
(1焦=1牛·米).12.功率(P):单位时间(t)里达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
单位:P →瓦特(w);W →焦(J);t →秒(s)。
13.机械效率:(1)实用功:对人们有益用价值的功,记作 W 实用用滑轮组提高时:W 实用=Gh ; 用滑轮组平拉物体时: W 总功=fs(2)总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记作 W 总;W 总=Fs(3)额外功:对人们无用又不得不做的功,记作 W 额外。
中考物理计算题备考策略

中考物理计算题备考策略一、中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1)仔细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并分析题目的物理过程。
2)分析要求的量是什么,题目中已知哪些量,并需要特别注意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及需要哪些要求记忆的物理常量。
3)明确与题目内容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以及公式。
确定选择适当公式。
二、中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1)综合法。
对于简单题目,直接从已知量入手,层层推到结果,直到求出最后结论。
2)分析法。
即确认要求的物理量,并根据公式分析明确要求出这个量需要知道哪些量,这些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如果是未知的,在运用这种分析法直到需要的量都是已知量为止,将分析过程倒过来即可逐步求出各未知量,并最终求出要求的物理量。
3)列方程法。
即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并根据以上分析书写解题过程。
三、中考物理及计算题的解答注意事项:1)忌乱套用公式。
物理计算题不是简单地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是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运用物理公式的熟练程度。
然而在解答计算题时,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物理感到困难的学生,由于对物理规律认识不够,理解不深,总容易犯乱套公式的错误。
例如:一容器重4.2N,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边长为5cm 的正方体,下部是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
若向容器内注满水(g=10N/kg),求容器底部所受到的水的压强和压力是多少?解答此题时有一部分同学就乱套用公式P=F/S=4.2N/(0.1m×0.1m)=420 pa,或F/=G=ρg V=1.0 × 103 kg/m3 × 10N/ kg × (0.1m×0.1m×0.1m)=10N2)忌审题不清。
正确解答计算题的第一步是细心读题,审清题意,在此基础上再寻找解题依据。
然而,在解答计算题时,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心情浮躁、粗心,未能审清题意,忽略了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导致思路不清,误入圈套,从而做错了题,丢了分数。
例如:有一电源电压20 伏恒定不变,把一个“24V 6W”的灯泡接入此电源电路中,求该灯泡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做错此题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用I= P/U=6W/24V=0.25A,而没有看清楚或忽略了灯泡的工作电压是20V,而不是24V。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中考声学计算题(含答案)

专题1.1 中考声学计算题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1)声速的计算公式是s v t= (2)声速的单位是m/s2.回声: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 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1)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2vt s =3.物体振动的周期与频率(1)周期:物体完成1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周期。
(2)频率:物体在1s 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用T 表示物体振动的周期、f 表示频率,则 1T f= 其中频率单位是Hz ,周期单位是s类型1:声与光的问题这类计算,关键是抓住声与光运动的路程s 相同,所用的时间t 不同,但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且日常问题涉及的路程不长。
因此,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常可忽略不计,故声传播所用时间近似等于看到光后与听到声音的时间间隔即 Lt v∆=(V 是声音传播速度)。
【例题1】(2019安徽省)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 ,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 ,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 。
类型与典例突破知识回顾【答案】 1500【解析】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 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 用的时间为t =10s ,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sv t==15000m/10s =1500m/s 。
【例题2】(2017河北)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 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_______m 。
2020年中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方法全攻略:力学综合计算题

中考物理 专题2.7 力学综合计算题一、解决力学体系内综合计算题需要用到的公式 1.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s t = 2.重力的计算公式:G =m g ,(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 /k 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 /k 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压强公式S F p =, 导出公式 pS F =和PFS = 5.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9.8 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6.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7.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8.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 G- F 拉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拉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 (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9.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10.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 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 =G /n11.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s) 的乘积。
功的公式:W =F s ;单位:W →焦(J);F →牛顿(N);s →米(m)。
(1焦=1牛·米).知识回顾12.功率(P):单位时间(t )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tWP =。
单位:P →瓦特(w);W →焦(J);t →秒(s)。
中考物理十二个常考点专题-专题二 速度问题考法与解法的策略

专题二速度问题考法与解法的策略课程标准要求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要求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需要理解速度的测量(要会测量),用刻度尺和表分别测出运动物体通过一段路程需要的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求出其平均速度。
中考试题会出现填空题、选择题、探究实验题以及计算题。
全国各地每年在中考试卷里都会出现考查速度知识点的问题。
一、求解物体运动速度考法根据题意找到时间和对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根据公式v=s/t直接求解速度。
在解答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例题1】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B间滑行的距离为cm,滑行的平均速度为cm/s.分析:读出木块左边缘在A处和B处时的刻度值,二者之差即为总路程,再读出两处秒表的示数,二者之差即为总时间,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解析:木块左边缘在A点的刻度为:1.00cm,在B点的刻度为5.30cm,AB段总路程为:s=5.30cm﹣1.00cm=4.30cm,木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5min18s,在B点时的时刻为:5min20s,AB段总时间为:t=5min20s﹣5min18s=2s,AB段的平均速度为:v===2.15cm/s.故答案为:4.30;2.15.点评:根据公式求速度,只要知道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另一个。
注意单位统一。
二、求解物体运动的路程考法根据题意找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注意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根据公式v=s/t变形s=vt求解路程。
【例题2】蒙内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今年5月31日正式通车运行。
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h后到达内罗毕,铁路全程约 km,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1 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的策略1.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s v t = s vt = s t v=2.掌握物理量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1min=60s (2)长度、路程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速度单位换算1km/h=5/18m/s 1m/s=3.6km/h 3.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可由公式s v t = s vt = s t v=分别求解解速度,路程,时间。
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国际单位,v 用米/秒(m/s )、S 用米(m )、时间用秒(s)。
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求出相应物理量;(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v=s/t 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 1,s 1,t 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 1=s 1/t 1;v 2,s 2,t 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 2=s 2/t 2。
决不能相互混淆。
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 1+S 2=a ,或者S 1-S 2=b ,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类型1.利用速度公式求解【例题1】(2018•青岛)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 ,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知识回顾类型与典例突破A.1080m B.108m C.18km D.0.3km【答案】A【解析】根据速度公式解决问题,重点看公式中两个物理量能知道,或者间接知道就可以求出第三个物理量。
根据v=求出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
速度v=1.2m/s,时间t=15min=900s,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由v=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s=vt=1.2m/s×900s=1080m。
类型2. 根据图像反映的信息结合速度公式求解【例题2】(2018•潍坊)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第4s时两者相距16m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C.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D.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答案】D【解析】(1)首先会根据图象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从图象中得出第4s时两者相距的路程;(2)根据二力平衡得出甲乙所受到的拉力大小;(3)根据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以甲为参照物乙的运动状态。
A.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时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4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所以第4s时两者相距12m﹣4m=8m。
故A错误;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甲受到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的拉力。
故B错误;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v甲===3m/s,乙的速度v乙===1m/s;v甲>v乙,所以甲做速度为3m/s的匀速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
故C错误、D正确。
类型3.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速度公式进行的求解【例题3】(2018•济宁)下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101次列车时刻表。
G10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km;G10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km/h。
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里程/km北京南06:43 06:43 0济南西08:37 08:41 406曲阜东09:13 09:15 535【答案】129;214。
【解析】根据列车时刻表获取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s1;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s2,时间t2,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v2。
由题知: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s1=535km﹣406km=129km;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路程为s2=535km,t2=09:13﹣06:43=2h30min=2.5h;由v=得:v2===214km/h。
类型4.利用等量关系列方程,结合速度公式求解【例题4】(2018湖南岳阳)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解析】涉及速度的综合计算类问题,对研究对象用速度公式一一对应的分析,然后通过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分析。
小明父亲追上小明所走的路程等于小明走的路程,由速度公式v=s/t可得;出发5min,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明经过的路程,再利用相对速度求出时间,用总路程减去小明父亲的路程就是相遇时离学校的路程.(1)由v=s/t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由①②可得,v1(t0+t)=v2t,5×(5×1/60+t)=10t,解得:t=1/12h=5min(2)由v=s/t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设为t′ ,则v2t′+ v1t′=v1t010 t′+ 5t′=5×5/60 t′=1/36h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1/36h=5/18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一、填空题1.(2019湖南怀化)雪峰山隧道总长约7000m,小汽车在隧道内限速80 km/h.某辆小汽车经过雪峰山隧道用时350s,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该小汽车是否超速?答:(选填“是”或“否”)。
【答案】20;否。
【解析】小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350s,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由v=得:v===214km/h。
由v==7000350ms=20m/s=20×3.6km/h=72km/h<80km/h,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
2.(2018•威海)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
若某时刻如图所示,地面测控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它们之间是利用通讯的,测控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鹊桥”到达月球背面,大约需要s。
【答案】电磁波;1.75。
【解析】“鹊桥”与月球背通信是利用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来进行通信的;测控中心发出的指令通过“鹊桥”到达月球背面,已知地面制控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根据公式t=求出时间。
(1)“鹊桥”与月球背面是通过电磁波传送的,即光波,因为太空是真空,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地面制控中心与“鹊桥”相距约46万公里,“鹊桥”与月球背面相距约6.5万公里,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传播速度为3×105km/s,由v=可得传播时间:中考达标训练题t===1.75s。
3.(2018•烟台)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5s时两车相距,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答案】0.2m/s;0.5m;西。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速度和运动时间,得到运动的路程,进一步得到两车距离。
首先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1)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则甲的速度: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v甲>v乙;经过5s,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甲′=v甲t′=0.2m/s×5s=1m,s乙′=v乙t′=0.1m/s×5s=0.5m,此时两车相距:△s=1m﹣0.5m=0.5m。
(2)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同一时刻甲在乙的前面向东运动,如果以甲为参照物,则乙向西运动。
4.(2019安徽省)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500【解析】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 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 用的时间为t =10s ,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010s m v t s===1500m/s 。
5.(2017四川成都)小军用刻度尺和数字钟(时:分:秒)测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木块滑动的位置与时间如图所示,则木块在A 、B 间滑行的距离为______cm ,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 .【答案】4.30;2.15.【解析】根据题意找到时间和对应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根据公式v=s/t 直接求解速度。
在解答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读出木块左边缘在A 处和B 处时的刻度值,二者之差即为总路程,再读出两处秒表的示数,二者之差即为总时间,最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木块左边缘在A 点的刻度为:1.00cm ,在B 点的刻度为5.30cm ,AB 段总路程为: s=5.30cm ﹣1.00cm=4.30cm ,木块在A 点时的时刻为:5min18s ,在B 点时的时刻为:5min20s ,AB 段总时间为: t=5min20s ﹣5min18s=2s ,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2.15cm/s .根据题意找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注意物理量单位的统一,根据公式v=s/t 变形s=vt 求解路程。
二、选择题6.(2019广东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 s - t 图象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