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合集下载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靶症状的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靶症状的对照研究

中 出现 的症 状 量 表 ( T E S S ) 为标准 分别在 治疗 前及治 疗第 2 、 4 、 6 、 8 周 末 对 两组 患 者 各 评 定 1次 , P AN S S减 分 率 < 2 5 为 无效 , >2 5 且 <5 O %为进步 , >5 O 且 <7 5 %为显著 进 步. ≥7 5 为 痊 愈 。同 时 对 患 者 的 脉 搏 、 血压、 体重 , 尿、 血 常规 ,
d o i : 1 0 . 3 9 6 9/J . i s s n .1 0 0 4 - 4 3 3 7 . 2 01 5. 0 5 . 0 4 0
据统计 , 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 中以精神分裂症 首位 , 约占 7 0 . 8 u , 这 类 病 人 的 靶 症 状 中阳 性 症 状 主 要 是 病 态 思 维 , 幻
西 酮 和 利 培 酮 都 对 治疗 流 浪精 神 分 裂 症 靶 症 状 疗效 显著且 相 当 。齐 拉 西 酮 的 不 良反 应 比利 培酮 更 少 , 尤其 在 阴性 症 状 的 改 善 方 面 疗
效显著 , 对 长期 的 流 浪 有 阴性 症 状 严 重 的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在 临床 应 用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关键词 : 齐拉西酮; 利培 酮; 流浪精神分裂症 ; 靶症状 ; 不 良反 应 ; 临 床 疗 效
合 人组 标 准 的 流 浪 精 神 分 裂症 患 者 , 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 培酮组 . 每 组各 5 O例 , 8周 为 一 个疗 程 。用 阳 性 t i 阴 性
症状量表 ( P ANS s ) 、 治 疗 中 出现 的 症 状 量 表 ( T E S S ) 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 C GI ) 评定 不 良反 应 和 临 床 疗 效 。结 果 : 一 个疗 程 后 , 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评价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评价

・用药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黄继忠,张明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 200030)中图分类号 R97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24(2005)02-0075-06摘 要 目的:系统论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进展,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互联网查阅Medline、Pubmed、Ovid、Science Direct、Proquest及国内外相关专业杂志所公开发表的研究报道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结果与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近10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迅速,除氯氮平外,大多数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及阿立哌唑等已成为精神分裂症各种症状维度、不同病期和复发预防的一线临床选择,特别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克服了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氯氮平的诸多严重缺点,同时,各种临床研究结果已被多项应用循证医学方法的系统研究所证实。

关键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临床试验;临床评价;循证精神病学;锥体外系症状Clinical Evaluation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T 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HUANGJizhong,ZHANG Mingyuan(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200030)ABSTRACT OB J ECTI VE:T 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aspects of clinical usag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SP)and evaluat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METH ODS:T o search medical literatures in resent years at Medline,Pubmed,Ovid,Science Direct and Proquest by internet and s ome reports published on medical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 an analysis.RES U LTS&C ONC LUSI ON:Clinical use and research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have been well-performed and the advancements have been swift.M ost of new type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s,such as risperidone,olanzapine,quetiapine,ziprasidone and aripiprazole,have already become the first line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different level,different stage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except for clozapine.In particular,they have obviously minimized side effects caused by classic antipsychotics and clozapine.Various clinical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con firmed by many clinically systematic researches taking the method of evidence-based psychiatry.KE Y WOR DS atypical antipsychotics;classic antipsychotics;schizophrenia;clinical trial;clinical evaluation; evidence-based psychiatry;extrapyramidal sym ptoms(EPSs)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严重的精神疾病,因症状持续、起病于青壮年而导致较高的患病率和严重的功能损害,常危及家庭和社会。

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

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分析发表时间:2014-01-13T15:45:33.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作者:吴宇杰李晨虎饶顺曾[导读] 虽然相对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不良反应较轻,但仍存在。

这三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吴宇杰李晨虎饶顺曾 (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 200232)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1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阿立哌唑组38例,奥氮平组42例,利培酮组37例,观察疗效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三组治疗2周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疗8周三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显示三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效果。

三种药物均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还集中体现在兴奋激越、失眠等处。

奥氮平体现在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处。

利培酮体现在月经紊乱、体重增加等处。

结论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 其中奥氮平起效较快, 三种药物不良反应总体较轻。

【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中图分类号】R749.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12-02 近年来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2A和D2受体有阻断作用,与传统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有椎外系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与阿立哌唑(商品名博思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2.6-2013.12)。

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n i i f c a n t d i f e r e n c e i nt w o g r o u p s o f P A N S S s c o r e b e f o r et r e a t m e n t [ ( 7 1 . 6±1 7 . 4 9 ) p o i n t s , ( 6 6 . 0 2±1 4 . 1 2 ) p o i n t s )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 ( 4 1 . 2 6±9 . 3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0 2— 0 1 7— 0 3
The i n f l u e nc e o f t y p i c a l a n t i p s y c ho t i c s a nd a t y pi c a l
( T h e T h i r d P e o p l e  ̄H o s p i t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 , K a i y u a n 1 1 2 3 0 0,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 T o c o m p a r e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o f t y p i c a l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a n d a t y p i c a l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s o n s c h i z o p h r e n i a p a t i e n t s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

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效果及代谢问题

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效果及代谢问题

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效果及代谢问题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情感迟钝等症状。

目前,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则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效果以及与代谢相关的问题。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在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这类药物包括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它们主要通过调节多巴胺、5-羟色胺和其他神经递质的信号传导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问题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效果上有优势,但一些代谢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

2.1 体重增加许多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后会引起患者的体重增加,尤其是奥氮平。

体重增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心理健康。

2.2 血脂异常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

这可能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及时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2.3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集合,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肥胖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代谢综合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如何解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问题针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3.1 与医生密切合作患者在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应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告知相关症状和身体变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3.2 维持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减少代谢问题都非常重要。

加强体育锻炼,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应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诊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选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区别(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身体质量指数≥24发生率及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具有确切疗效,基本不会对机体代谢功能产生任何影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临床评价【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33-0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多以青年人群为主。

目前对于该疾病病因还没有完全掌握。

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较大差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患者的感觉、知觉以及情感等方面伴有明明显障碍,精神活动不相协调,联想能力丰富但缺乏逻辑性,容易产生荒诞离奇的想法或者怪异行为。

本文以我院60例精神分裂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非典型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

患者中男42例,女18例,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4±1.4)岁,平均病程(15.6±2.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哌啶醇(国药准字H32020055 精华制药生产)进行治疗,初始用药剂量设置为2mg/d,两周后将剂量增加至10~20mg/d,随后根据患者病情适量加减。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流浪被救助精神患者的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流浪被救助精神患者的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流浪被救助精神患者的对照研究作者:关泽滨何俊鹏赵成清等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5期(沈阳市安宁医院,辽宁沈阳110164)摘要:目的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救助精神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讨论两类药物在治疗救助精神患者中体现的社会及经济价值。

方法将先后入院的救助精神患者分别穿插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住院时间超过2w的患者35例,观察到出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w使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进行评定,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一般表现进行观察;治疗前后通过血常规、肝功、血糖、尿常规、心电图等理化检查对疗效及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自动转付费患者数量进行统计。

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治疗效果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t=2.3 P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救助精神患者;社会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家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监管救助力度逐步加大,尤其对流浪的精神患者更加重视,更是加大救助力度与救助投入。

而各省市对流浪精神患者的救助经济投入不同,有的省市是对流浪精神患者定点医院收治流浪精神患者实报实销;有的省市则对流浪精神患者定点医院收治流浪精神患者定人定次定额,这就使得流浪精神患者定点医院对流浪精神患者用药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做法。

对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好,还是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优点多,说法不一。

现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流浪被救助精神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沈阳市安宁医院住院的流浪的被救助的精神患者。

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1]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60岁;③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评分≥60分;④住院时间≥2周。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65期109投稿邮箱:sjzxyx88@·药物与临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刘丹丹(大庆市第三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0 引言研究表明,目前临床首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但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繁多,实际临床工作中如何取舍仍具有一定争议[1]。

本文将选择我院90例于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价值,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2-71岁、平均(42.13±0.47)岁,病程1-13年、平均(5.16±0.29)年。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0例入选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分组,即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例数、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奥氮平治内将每日用药量逐渐增加至10-20 mg ,具体以患者耐受性、病情决定维持用药量,连续给药8周。

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氯氮平治疗,氯氮平[由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44021425)]初始给药剂量为25-50 mg ,之后于2周内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度逐渐增加给药剂量,应注意每日最终用药量不应超过500 mg ,连续治疗8周。

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价]。

1.2.2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评分变化情况判断其疗效:①痊愈:经治疗后PANSS 量表评分较之前减少幅度在75%以上;②显效:治疗后PANSS 量表评分较之前减少50%-74%;③有效:治疗后PANSS 量表评分较之前减少49%-25%;④无效:治疗后PANSS 量表评分较之前减少幅度未超过25%甚至增加。

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估

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估

临床应用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和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评估不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一、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减少过度激活的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然而,这些药物常常会引起副作用,如锥体外系症状、抗胆碱能效应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利培酮、奥氮平等。

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新型药物具有更低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和更好的耐受性。

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调节。

临床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辅助治疗药物除了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助治疗药物来管理其症状和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抗焦虑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其情绪的稳定。

而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抑郁和消极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这些辅助治疗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治疗精神分裂症。

四、个体化治疗方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程可能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病史以及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的治疗选择,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

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指导下,患者还可以接受辅助治疗药物的帮助,提升其整体的治疗效果。

然而,临床医生在药物治疗中仍需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和随访,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比较分析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分析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分析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抽选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诊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培酮组治疗,50例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氯氮平或者利培酮治疗,均能影响心电图,但利培酮改善心电图异常效果更好,预防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氮平;心电图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较多,但治疗难度比较大,该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中,患者在思维、感知、情感等方面会出现严重的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精神残疾[1]。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发病则需要长期服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家庭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存在较多的副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长时间用药会诱发药物性心肌炎,严重者会使心脏骤停。

有研究发现,长时间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会不同程度的使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快,最易使ST-T发生变化,还易诱发窦房传导阻滞等不良事件。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在2019年2月-2021年3月诊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2组,各为50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1.64±8.57)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0:2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7岁,平均年龄(32.18±8.89)岁。

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符合对比研究标准(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五版》中相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确诊[2];(2)最近2月没有服用过心血管类、精神类药物;(3)有固定照顾者;(4)知情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参与者。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费用分析
1 . 3 评 价 指 标
用 药选择提供参考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选 取 自2 0 1 3年 3月 至 2 0 1 4年 5月 在
1 . 3 . 1 临 床 疗 效 在 治 疗 前 、 治 疗 第 4周 和 治 疗 第 8周分别 采用 阳性 与阴性 症状 量表 ( P A N S S ) 对两 组 患者进行评分 。痊愈 : P A N S S减分率 1 >7 5 %; 显著 进步 :
两组 患者 临床 疗效 比较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治疗 前 与 治疗后 4周 、 治疗 后 8周 , 两组 患者 阳性 症 状 、 阴性症 状 、
精 神病 性症 状和 总分比较 差异 均 无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传 统 药组 患者嗜 睡、 鼻塞 、 体 重增加 、 肝 功 能异 常 比例 显著 高于
新 型 药组 患者 ( P<0 . 0 5或 0 . 0 1 ) 。新型 药组 患者 治疗成 本 显 著低 于传 统 药组 ( P<0 . 0 1 ) , 成本 一效 益 显著 优 于 传统 药组 ( P< 0 . O 1 ) 。结论 新 型抗精 神 病 药的疗 效与 传 统抗 精神 病 药 比较 差异 不 大 , 使 用新 型 药物 治疗 精 神 分 裂症 患者 成 本 更
DO I : 1 0 . 1 6 1 2 1 / j . e n k i . e n 4 5 — 1 3 4 7 / r . 2 0 1 7 . 0 3 . 2 7
精 神分裂症患 者 临床 主要表 现 为认 知 、 情感、 意 志 行为等 多方 面的障碍 以及精神 活动的不协调 , 且多发 于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对比

首发 精神 分 裂症 进 行 对 照研 究 , 价 新 型 的非 典 型 用 苯海 索 。 评 1 3 评 定 方 法 采 用 P N S 不 良 反 应 量 表 . A S、
( E S 评 定 临床 疗 效 和不 良反 应 。于 治 疗 前 及 TS)
治疗 2 4、 末 各评 定 1次 。按 P N S减 分 率 评 、 8周 A S
的首发精神分 裂疗 患者 , 均符 合 C MD一 C 3精神分 裂症 的诊断标准 , 其中齐拉两酮组 1 3例 , 奎硫平组 2 4例 , 阿立哌唑组 2 7例 , 培酮组 5 利 O例 ,
于治疗 前及 治疗第 2 4 8 、 、 周末采 片 阳性 与阴性症 状量表评定 临床疗 效 , 良反应量表 评定不 良反应 。结 果 : j 不 四组 之间疗效差 异均无 显著性 , 但利培 酮组 体重增加 、 血清催乳素水 升高 、 月经紊乱方面高于其他组 。结 论 : 阿立 哌唑 、 李硫平 、 西酮 、 齐拉 利培酮均能有效治疗精 神分裂症
的各 种 症状 , 效 无 显 著 差 异 。 疗
【 关键词 】 阿立哌唑; 奎硫平; 齐拉西酮; 利培酮; 首发精神分裂症
di 1. 99 ji n 17 o: 0 3 6 /.s .6 2—06 .0 2 0 . 1 s 3 9 2 1 .5 0 9
中 图 分 类 号 : R 4 . 793
日2次服 , 2周 内加 至 4 0~ 5 g d 0 7 0 m / 。利 培 酮起 始
也 是一 种 新 型非 典 型 抗 精 神 病 药 物 , 药 物 作 用 的 剂量 0 5 m / , 量 范 围 2~ g d 其 . g d 剂 6 m / 。不 合 用 其 他 受体 较多 , 理 学 比较 复 杂 J 药 。奎 硫 平 是 一 种 苯 二 抗精 神病 药 。失 眠者 可 使 用 阿普 唑 仑 或 氯 硝 西 泮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05-31T15:28:38.3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杨湘玲[导读]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杨湘玲(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湖南湘西 416000)摘要:目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氯丙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

结论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以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发于青年群体。

临床上表现各有不同,主要是患者感觉、知觉、情感与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联想丰富且不符合逻辑,思维想法荒诞以及怪异举止等症状。

给患者日常生活、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院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氯丙嗪以及利培酮进行治疗,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我院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4/20,年龄上限以及下限分别为34岁、20岁,平均年龄为(25.31±1.54)岁,病程0.2~3.8年;观察组患者44例,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5/19,年龄上限以及下限分别为35岁、21岁,平均年龄为(31.31±7.54)岁,病程0.3~3.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王邦雷【摘要】目的: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丙嗪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采取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相当,对机体代谢影响较氯丙嗪小.【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7(029)019【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丙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临床效果【作者】王邦雷【作者单位】济源市中医院,河南济源 45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自身安全、家庭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均带来严重威胁[1]。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为阻滞中枢多巴胺D2受体,然而由于其疗效谱的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的突出性,患者对其难以接受。

本文观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

研究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36.1±1.6)岁;患病时长1~5年,平均(2.8±1.1)年;具有家族遗传史者8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9~56岁,平均(35.7±1.9)岁;患病时长1~4年,平均(2.4±1.7)年;具有家族遗传史者10例。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病房管理满意度比较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病房管理满意度比较

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病房管理满意度比较目的比较传统与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病房管理满意程度。

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6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精神病评定量表及护理观察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相当,医务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新型药物组患者社会能力、兴趣等显著高于传统药物组。

新型药物组认知功能损害少,社会康复程度高,医生护士需要改变病房传统管理模式。

标签:精神分裂症;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病房管理;满意度Efficacy of traditional and new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the comparison of ward management satisfactionLI?Ning??WAN?Zhengyan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Wuhan Youfu Hospital, Wuhan 43002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and new antipsychotics in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ward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Methods 7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nd new antipsychotics respect ively for 6 weeks,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scored by us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and nurse observation scale. Results There were similar efficacy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atisfaction of medical staff(P<0.05). Conclusion The social competence and interest of patients in new antipsychotic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atients in traditional antipsychotics group, and the new antipsychotics group has less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higher degree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The medical staff nee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of wards.[Key words] Schizophrenia; Traditional antipsychotics; New antipsychotics; Ward management; Satisfaction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减少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6-14T16:30:51.9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2期作者:张鑫滕亮[导读]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实施推广。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对照组,给予实施氯丙嗪治疗方法;将同期我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选为研究对象,将其列入研究组,给予实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抑郁评分、简明精神病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实施推广。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2-0115-01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幻觉、妄想、感情淡漠、思维贫乏、行为障碍、意志减退等等,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

对于该疾病,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盐酸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是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有着一定的疗效,但是会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着显著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为了进一步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为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实施氯丙嗪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并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对研究所取的成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17年1月—2019年1月;选取例数: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方式:共分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选取标准为: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小于75岁、知情并同意治疗、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内分泌系统异常、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等。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王勇健;高海龙;张蕴玑【摘要】目的:研究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精分症)患者对照情况,为治疗精分症提供方案支持。

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浪精分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齐拉西酮组46例,利培酮组46例,分别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 症状群的评分以及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PANSS症状群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齐拉西酮组的椎体外系反应和体重增加,以及月经改变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相比,治疗流浪精分症患者的疗效基本相当,但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57-159,160)【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流浪精分症;对照研究【作者】王勇健;高海龙;张蕴玑【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 510430;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东广州510430【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流浪人群中含有的严重精神类疾病主要表现在精分症方面,此类患者并发的躯体疾病亦较普通患者更多[1]。

加之流浪精分症患者长期居无定所,饮食和睡眠等相应的基本生活亦无保障,对其进行治疗的依从性较差[2]。

鉴于临床上齐拉西酮及利培酮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通过对比二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寻找更适合治疗流浪精分症患者的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浪精分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性分类中的精分症诊断标准[3]。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朱丞;王奕權;曹阳光;陈致宇【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3(000)023【摘要】目的:比较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归的影响。

方法选择255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其出院后1个月且病情稳定时服用的治疗药物,分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经典组)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非经典组),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

分别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SQOL)、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与基线期相比,经典组与非经典组患者在随访2年时PANSS评分及SQOL评分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PANSS及SQOL评分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基线期相比,在随访2年时,经典组患者PSP评分与基线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经典组患者PSP评分较基线期均有显著性提高;且两组之间PSP评分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非经典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经典组。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疗效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当,并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 maintenance treatment on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255 inpatients included from June 2009 to September 2011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ypical antipsychotics group(Typical Group) and theatypical antipsychotics group(Atypic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rugs they took a month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nd in stable condition. Symptoms, quality of life, social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a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PANSS), the Self- report quality of life scale (SQOL),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 (PSP), and th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 at baseline, half a year, one and two years after.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fol ow up, the atypical group's total PSP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ypical group;the total PANSS score and the total SQOL score of atypic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ypica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adverse reactions, only weight ga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typical group than in typical group. Conclusion The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re not only as effective as 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main-tance therapy of schizophrenic, but also has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function,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ypical an-tipsychotic.【总页数】4页(P2083-2086)【作者】朱丞;王奕權;曹阳光;陈致宇【作者单位】310013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10013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10013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310013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浅谈进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J], 肖伟霞2.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体质量的影响 [J], 张胜佳;高镇松;马晓强;郑闻华3.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J], 万兴松;杜远;朱道民;王安珍4.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儿血清Hcy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赵绍锋5.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J], 孔思瑾;刘金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精神病药在不同年代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比分析

抗精神病药在不同年代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比分析

抗精神病药在不同年代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比分析
唐素芳;杨德源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年(卷),期】1997(010)004
【摘要】抗精神病药在不同年代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比分析四川省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637000)唐素芳杨德源杨德淑1988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曾举行精神疾病的合理用药问题专题讨论会。

现我们对我院1989、1995二年108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用...
【总页数】2页(P252-253)
【作者】唐素芳;杨德源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省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05
【相关文献】
1.心理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汤甫琴;王海
2.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J], 何君萍;何斌;胡武昌
3.利培酮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何军飞
4.不同年代首次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演变 [J], 黄瑛;周新芳;刘小林;刘杰
5.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典型抗精神病药换用利培酮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及关键要素探究 [J], 孙洪波;匡世瑶;薛欣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甄庆伟 孙佳文副反应量表【摘要】 目的 探讨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救治的324例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2例,研究组使用各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照组使用各型经典抗精神病药。

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剂量用药。

疗程12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 AN SS)和副反应量表(T ESS)于治疗初,治疗2,4,6,8,12周对临床疗效及各种副反应情况进行评定。

观察过程中因其它情况致脱落病例按随机原则补充新病例。

结果 治疗初两组P A NSS无显著差异,均表现出严重精神症状,研究组自2周时开始改善(t=6.78,P<0.01),持续改善至疗程结束(t=26.59,P<0.01)。

对照组自6周时出现改善(t=6.89,P<0.01),各周分值改善程度均明显差于研究组(t=6.96, 13.53,14.55,21.76,24.24;P<0.01)。

研究组T ESS于观察各周明显优于观察组(t=7.10,15.56,10.52,18.54,20.23;P< 0.01)。

结论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明显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

【关键词】 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临床疗效Contrast of Cl inical Ef f icacy to Vagra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by Ty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Zhen Qing-wei,Sun J iaw en.T he P arap legia Sanator ium of T angshan City,T ang shan063000,P.R.China【Abstract】 Obj ective T o ex plo re clinical ef ficacy and safety in v agra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 enia by ty pical and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Methods A total of324vag ra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 er e div ided randomly into st udy and contr ol gr oup,t ypical ant ipsychotic dr ug s w ere used in co ntr ol g roup and aty pical antipsy cho tic dr ug s wer e used in study g roup.T he dr ug s w er e used accor ding to conventional therapeutic do se in both gr oups for12w eeks.A nd w e evaluated clinical efficacy and side reac-tion by PA N SS and T ESS befor e treatment and at the time of2,4,6,8,12weeks.T o add new cases r andomly in research pr ocess to replace shedding cases.Results T he difference o f P AN SS v alue w as no significant in two g roups befo re tr eatment(t=0.57,P> 0.05).T he value beg an to improv e at2weeks in study g roup(t=6.78,P<0.01)and continued to the end o f tr eat ment(t=26.59, P<0.01).T he value beg an t o improve at6weeks(t=6.89,P<0.01)in contro l gr oup and was sig nificant differ ence co mpared to study gr oup in each week(t=6.96,13.53,14.55,21.76,24.24;P<0.01).T he value of T ESS in study g roup w 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 ol gr oup in each week(t=7.10,15.56,10.52,18.54,20.23;P<0.01).Conclusion At ypical antipsy chotic dr ug s wer e sig-nificantly super ior to ty pical antipsy chotic drugs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in vag ra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Key words】 V agrant patients w ith schizophrenia;T ypical antipsy chotic drugs;A ty pical antipsy chotic drugs;Clinical efficacy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做为一类特殊的救助对象,既不同于一般救助对象,又区别于普通精神病人。

调查显示,此患者群中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增加不安定社会因素,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并呈显著增长趋势。

其中又以精神分裂症为最高,病情严重而复杂[1],因此在民政机构对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要特殊重视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目前临床对此类患者应用的抗精神病药(A PD)分为经典与非经典类,为观察两类药物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本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安全、有效、快速地促进患者精神康复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救治的520例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按国际疾病分类I 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进行严格诊断,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共3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2例,研究组年龄28~65岁,男性137例,女性25例,入组时P AN SS评分(69.3±13.6);对照组年龄25~64岁,男性140例,女性22例,入组时PA N SS评分(70.1±11.8),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要求在各种躯体疾病得到控制基础上开始临床用药观察。

1.2 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组使用不同类型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各类型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初始剂量按每种药物说明标注的最低初始剂量的1/2~1/4剂量或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耐受情况而定,按病情及病人用药情况常规升量,4~6周内除特殊情况外升至治疗量,维持至12周。

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或减量并对症处理,对一般性不良反应采取常规处理即可,对不能耐受某药物的患者停止观察后按上述原则补充新病例,及时记录观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程度。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 N SS)[2]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药物副反应量表(T ESS)[3]评定患者用药副反应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类型及例数。

1.3 统计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2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两组精神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初两组PA N SS评分无显著差异,均表现出严重精神症状,研究组总分值自2周时开始改善(t= 6.78,P<0.01)持续改善至疗程结束(t= 26.59,P<0.01);对照组自6周时出现改善(t= 6.89,P< 0.01),疗程各周分值改善程度均明显差于研究组(见表1)。

表1 两组各周P AN SS比较(x-±s)时间(周)研究组(n=162)对照组(n=162)t治疗初69.3±13.670.1±11.80.57 260.4±9.7▲68.3±10.7 6.96*454.6±7.5▲67.8±9.913.53*649.5±8.2▲62.44±7.8▲14.55*843.4±6.7▲59.6±6.7▲21.76*1239.1±4.9▲54.3±6.3▲24.24* 注:两组间各周比较*P<0.01;两组内各周与治疗初比较▲P<0.01,下同2.2 两组用药T ESS评定对比 研究组用药2周后分值轻度升高,持续至6周时开始下降,主要副反应为静坐不能(16例),体重增加(18例),抗胆碱能作用(9例),肝酶变化(11例),低血压(6例),窦性心动过速(21例),均属于程度较轻,对症处理后易消失的副反应;对照组用药2周后分值明显升高,持续升高至第8周维持在高水平,至疗程结束未见明显缓解,对照组各周与研究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见表2),副反应种类多而严重,主要副反应为急性肌张力障碍(18例),N M S(2例),催乳素升高(12例),Q T延长(25例),粒细胞减少(1例),抽搐(2例),低血压(32例),窦性心动过速(45例),过度镇静(35例),抗胆碱能作用(54例),肝酶变化(39例),程度均较重,随用药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趋势。

表2 两组用药T ESS评定对比(x-±s)时间(周)研究组(n=162)对照组(n=162)t2 4.5±2.0 6.7±3.47.10*4 5.1±1.88.8±4.115.56*6 4.2±1.211.4±3.910.52*8 3.7±0.810.5±4.618.54*12 3.4±0.511.7±5.220.23*3 结 论 国内救助机构用药调查显示[4-9],目前救助机构对流浪乞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用药方面大多停留在单一的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的康复及治疗安全性极为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