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姜夔《扬州慢》教学设计方案一:借助《扬州慢》指导读词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1. 因为喜欢一座城,所以为她写下一首歌,于是盐城有《盐城》,成都有《成都》,上海有《上海滩》,北京有《北京北京》,大理有《去大理》,大丰有《大丰》,扬州有《扬州慢》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扬州,那么扬州城在南宋词人姜夔的眼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今天我们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扬州慢》。

二、方法指引《扬州慢》是一首词,我们拿到一首词,该如何读它呢?1.读准字音2.读出意思3.读出情感4.读出问题三、按上述四个“读”理解和分析词作。

(一)读准字音1.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词作,了解内容。

2.提人朗读,其他同学注意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3.集体朗读,教者注意听其中不合拍的读音,结束后进行纠正和强调。

(二)读出意思1.根据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圈出不懂的地方。

2.质疑讨论。

3.根据内容探讨下面的问题。

(1)小序中交待了词作的()()()和千岩老人的()。

(2)词人进入扬州成,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三)读出情感和学生探讨如何读出方法:理解内容把握词作情感利用停顿、节奏、重读、轻读、语气语调等方法表达出来学生试读,师生评论,教者点拨。

听音频朗读,评价朗读者的处理方法。

(四)读出问题1.读了这首词,你有怎样的疑问?(学生质疑,师生探讨解答)2.老师的问题:(1)诗歌的本质是抒情。

这首词作者抒发的是“黍离之悲”,那么他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呢?(2)有人说,这首词里写了两个人的两座城。

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结论。

(3)想象是创作和鉴赏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这首词中作者只是设想一下杜牧“重到须惊”的心理,现在我们再往前一步,来一次穿越,如果南宋的姜夔在扬州城里遇见唐朝的杜牧,他们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呢?请大家两人一小组,一个是“姜夔”,一个是“杜牧”,模拟一下。

四、拓展延伸问题:是谁令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如此残破?人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城市废墟?预设:(1)是金人的野蛮入侵,更是南宋王朝懦弱投降的结果(2)在姜夔所处的南宋时期,宋金局势相对“承平”,小朝廷偏安一隅,文恬武嬉,对金人铁蹄践踏下的扬州等地区不闻不问,抗战派呼声渐趋微弱,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和她的诗歌作品。

2.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意义。

3.研究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扬州慢》原文。

2.诗歌欣赏的相关资料和评论。

3.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

4.扬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激发学生对《扬州慢》的兴趣和好奇心。

2.研究诗歌背景- 给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和她的诗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生平和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 分享《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研究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扬州慢》的诗歌韵律和格律特点,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形式和规律。

-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他们理解诗意的表达和感染力。

4.诗歌欣赏和表达- 合作或个人阅读《扬州慢》的原文,并理解诗歌的表达和情感。

- 小组或全班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编,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总结与反思- 回顾学生在欣赏和表达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研究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反思诗歌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诗歌对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歌表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收集学生课后创作或反思的作品,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欣赏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和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他们对诗歌的视野和欣赏能力。

以上为《扬州慢》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姜夔《扬州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姜夔《扬州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姜夔《扬州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姜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扬州慢》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20分钟)分段阐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分析诗歌的句式、修辞手法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欣赏和朗读(15分钟)请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文学鉴赏(2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创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诗歌。

四、学生作业1. 完成创作练习,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2. 阅读并理解姜夔其他诗歌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姜夔的《扬州慢》展开,通过分析诗歌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的作业反馈,帮助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提升。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2、研究虚实结合、化用诗词、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点拔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1、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研究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3、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李白有首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作者送友人至扬州,今天我们也将前往姜夔笔下的扬州,一起研究《扬州慢》。

那么,大家对姜夔这位词人了解多少呢?二、知人论世: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一生穿着布衣,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常为达官贵人演唱,是一位耿介清高的雅士。

他擅长书法、音乐,能够自己谱曲。

他的诗词都很出色,特别是词更是享有盛名。

他的词作多写游历、描写物象、感叹人生苦难,也有表达忧国忧民的作品。

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性词人,他的词作承袭了周邦彦的风格,同时也开创了吴文英、张炎等一派的词风。

他的作品集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三、解题:姜夔作词时,常常自己谱曲,不使用现成曲调,因此他的词牌和词题是统一的。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后来,这个词调只被用作词谱,与词的内容已经没有关系了。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2024最新-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

2024最新-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

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

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

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讨论明确:(结构示意)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4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4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4篇)《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风光图片一组。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晚唐诗人杜牧非常喜爱扬州这个地方,写下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几百年后。

到了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

《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六、思考:词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渲染“空城”的?
七、小结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杜郎俊赏,难赋深情
拟想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教学后记:
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千岩老人评价有《黍离》之悲
五、我们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时,特别提到一种表现手法叫用典,大家看这首词里有没有用典这种手法?
化用前人诗句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
1、使用这些典故,说明了什么?昔日的扬州富丽繁华
三、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
四、思考:你认为这段序言讲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内容
备注
课题:扬州慢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音乐家。少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一生从未做官。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 《扬州慢(淮左名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2扬州慢(淮左名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3、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

难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新课导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镲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写作背景】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

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

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

少时随父宦游汉阳(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父死,流寓湘、鄂间。

诗人萧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随萧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

往来于苏、杭一带,与当时著名诗人词客交游,生活闲雅。

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

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

其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

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而意境则浅。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扬州慢》这首词的背景、作者以及词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2 教案内容《扬州慢》词牌的由来和特点姜夔的生平简介《扬州慢》的词意和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欣赏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作者及背景介绍2.1 姜夔的生平简介介绍姜夔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词坛上的地位。

2.2 《扬州慢》的创作背景讲解扬州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词中所描绘的扬州景象。

第三章:词牌特点解析3.1 《扬州慢》词牌的由来讲解词牌的起源、发展及其与《扬州慢》的关联。

3.2 词牌特点分析《扬州慢》的音韵、结构、用词等方面的特点。

第四章:词意解析4.1 词意概述讲解词的整体意境和主题。

4.2 词句解析分析词中的关键字、意象以及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

第五章:艺术特色赏析5.1 艺术手法讲解词中的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艺术效果。

5.2 情感表达分析词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以及其内涵和价值。

5.3 审美鉴赏引导学生从词的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本教案设计以系统、深入的方式讲解《扬州慢》这首词,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词的背景、作者、词牌特点、词意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六章:互动讨论与实践6.1 词句朗读与感悟学生分组朗读词句,分享对词句的感受和理解。

6.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彼此的见解。

6.3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扬州慢》的词牌特点,尝试创作自己的词作品,培养创作能力。

第七章:词的传承与影响7.1 词的发展历程介绍词的发展历程,以及《扬州慢》在词坛上的影响。

7.2 后世评价讲解后世对《扬州慢》的评价和影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7.3 词的传承与创新探讨如何在现代传承和发展词这一文学形式,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和热爱。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扬州慢》。

(2)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词牌特点。

(3)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扬州慢》。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扬州慢》的字词解释和词牌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扬州慢》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扬州慢》的文本、注释、词牌特点、创作背景等。

2. 学生准备《扬州慢》的文本,提前熟悉诗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扬州慢》,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扬州慢》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5. 欣赏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词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扬州慢》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扬州慢》的理解、分析和赏析能力的体现。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贡献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选择《扬州慢》或其他古诗词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感悟。

扬州慢/姜夔_教学设计_教案(共5则范文)

扬州慢/姜夔_教学设计_教案(共5则范文)

扬州慢/姜夔_教学设计_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扬州慢/姜夔_教学设计_教案(共)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本文的抒情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的抒情方式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阅读所发材料2.阅读课文,把握音节的停顿及语气等,并根据课文注释了解词作的大意。

一.诵读这是习词的第一步,通过直觉的感应去体验词的内涵。

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指名朗读〔注意两个层面:字正句顺;语感(语气、语速、节奏)〕[补充] 诵读的要领:平仄和押韵服从乐律的需要。

词牌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

①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

如“犹/厌言兵”、“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节奏②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

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语气③《扬州慢》的韵脚依次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这些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2.学生再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我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景(色)、声4.提问:如果用词作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此时所见的扬州城,它应该是?(指名或集体回答)——空城(废池)5.这两个词哪一个更形象?——(略)(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青青荠麦废池乔木景——二十四桥空城无声冷月-眼前之景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5.提问:诗人为何“解鞍少驻初程”?他心目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用词中词句回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6.扬州城自古以繁华富庶而闻名,你能从词中找出杜牧盛赞扬州的句子吗?——(出示摘录的杜牧及历代文人盛赞扬州的句子)“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杜牧《赠别》)“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姜夔及其词风,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比较阅读,与辛弃疾《永遇乐》比较。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赏析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

二、新课推进(一)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2、背景简介:(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明确:色、声(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青青荠麦废池乔木景——二十四桥——眼前之景无声冷月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三)小序的分析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离”的来源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

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1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扬州慢的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感性理解扬州慢的节奏、节拍和音乐特点3.学习演唱扬州慢,并了解扬州慢唱法和技巧二、教学准备:1.扬州慢的音乐资料和视频2.录音设备和音响设备3.纸笔和黑板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扬州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展示扬州慢的音乐资料和视频,让学生听到扬州慢的节奏、节拍和音乐特点。

第二步:感性体验让学生闭目静心听放扬州慢音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由地摇摆身体,感受扬州慢的节奏和节拍。

第三步:学习歌曲教师教授一首扬州慢歌曲,让学生跟唱,同时注意扬州慢唱法和技巧。

第四步:合唱演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唱一首扬州慢歌曲,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第五步:加强评价教师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估和互相鼓励的意识。

第六步:总结回顾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重点提醒学生扬州慢的唱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1.扬州慢的节奏、节拍和音乐特点2.扬州慢唱法和技巧五、教学难点:1.扬州慢的音乐感受和演绎2.学习扬州慢唱法和技巧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演唱表现打分,并提供具体建议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相对简单,还可以有更多的扩展和拓展。

2.在扬州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在课后学生自主听放扬州慢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扬州慢的了解和对音乐的感性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扬州慢的节奏、节拍和音乐特点,并学习了扬州慢的唱法和技巧。

同时,在体验、合唱和评价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通过课后的自主听放,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扬州慢的了解和对音乐的感性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身心素质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2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扬州慢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内涵;2.认识扬州慢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3.提高美术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解析诗歌创作背景介绍诗歌主题思想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探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分析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第二章:诗歌原文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诗歌逐句解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内容和手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默写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3.2 教学内容诗人朱敦儒的生活背景介绍诗歌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文化意象和内涵解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创作背景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第四章:诗歌主题思想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思想的概述和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度探讨和批判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主题演讲第五章:诗歌情感表达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扬州慢》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诗歌情感色彩的解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变化的分析和解读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和特点探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情感表达练习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结合体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分析《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6.2 教学内容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形式介绍《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的实践体验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及音乐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第七章: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审美观念7.2 教学内容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介绍《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分析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社会生活的主题创作第八章:诗歌鉴赏与批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分析《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8.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讲解《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分析诗歌鉴赏与批评的实践练习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的练习第九章:诗歌创作工作坊9.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扬州慢》诗歌的理解和感悟9.2 教学内容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讲解诗歌创作的实践指导学生诗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展示评价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和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成长与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反思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计划制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原文解析: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词牌的特点和音乐性。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深入体验《扬州慢》的意境。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扬州慢》与其他词作的差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扬州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扬州慢》的词牌特点和音乐性。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扬州慢》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扬州的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扬州的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扬州吗?你们对扬州有什么印象?”3.2 课堂讲解:讲解《扬州慢》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分析词牌的特点和音乐性。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扬州慢》的理解和感受。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读和演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的质量和深度。

4.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扬州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鼓励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材:《扬州慢》词牌教材。

5.2 辅助材料:扬州相关图片、诗词资料、多媒体课件。

5.3 其他资源:音乐播放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室环境: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适合上课。

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音响。

6.2 教学材料:准备《扬州慢》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准备扬州的相关图片和历史资料。

6.3 个人准备:对《扬州慢》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准备好讲解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流畅。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6篇)《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雨霖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展和《扬州慢》今昔对比、抒发感慨的手法。

二、教法设计雨霖铃1、简介作者(略)。

2、诵读欣赏:默读、朗读、范读。

3、评析理解:学生参考注释,逐句评析,教师点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

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都隐透离情。

景中见情,绘出凄凉环境,定下全词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由景及人,写出情人河边话别场面。

“无绪”表其心中悲苦,“催发”言其时间紧迫,“执手”状其难舍难分,“凝噎”见其离情郁结。

几句话形象地写出离别时之苦。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一笔点出痛苦原因:今后行程遥远,云水苍茫,难期再会。

把眼前之悲,引向未来之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离别”为全词之眼,上结别时情景,下启离后情怀,点明主旨,统摄全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后如何?从近处说,今宵酒醒时,晓风拂柳,残月照人,将更为凄苦。

此句情中带景,进一层渲染离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往远处说,则漫长岁月,流落江南,虽有“良辰好景”,不能成欢;虽有“千种风情”,无人可诉。

又进一层渲染离情。

全词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顺序,上阕写离别时,下阕写离别后,层层深入,尽情铺展;景句中有情字,情景中有景字,情景兼融,缠绵悱恻,正是柳词特色。

4.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扬州慢1、简介作者(看注释)。

2、解释小序:学生阅读、口译,并加订正。

重点了解“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二句。

3、诵读欣赏(同前首)。

4、评析理解:“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不先写停留,却先写扬州曾是“名都”、“佳处”。

颂繁华,正是为写荒凉作好铺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姜夔--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姜夔--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完整版)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扬州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掌握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与扬州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扬州的兴趣和好奇心。

欣赏阅读 (10分钟)- 给学生发放诗歌《扬州慢》的复印件,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梳理出诗歌的基本内容。

背景介绍 (10分钟)- 解释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扬州的思念和情感;- 简要介绍扬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分析解读 (20分钟)- 分段对诗歌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诗歌解读。

讨论互动 (10分钟)-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创作写作 (20分钟)- 提供一些与扬州相关的写作素材,如图片、词语等,让学生自由创作一篇与扬州慢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总结 (5分钟)- 点评学生的作文,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简要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的参与情况;- 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和深入。

教学延伸- 给学生推荐其他扬州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一.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二.赏析词文: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2.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3.的想象与现时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昔盛今衰4.昔盛今衰的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虚实相济。

5.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A.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

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

B.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C.但他的追昔,主要怀念的是扬州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这多少削弱了严肃的爱国主义的主题。

6.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7.“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词情跌荡浓烈,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问得陡峭,问得奇特,无理而有情。

《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二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白居易《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白居易《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白居易《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完整版)白居易《扬州慢》教学设计 - 公开课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扬州慢》,理解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引导他们写一首自己的扬州慢。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幻灯片,包含诗歌全文、注释和相关图片。

- 课堂笔记本和笔。

- 扬州慢的中文和英文版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唐代文学的背景,提到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2. 给学生播放一段扬州的风景视频,引发他们对扬州的好奇心。

第二步:欣赏诗歌1. 分发《扬州慢》的中文和英文版给学生,让他们跟读或静默阅读。

2. 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含义和情感。

第三步:讨论和解读1.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提问学生,关于白居易为什么选择扬州慢这个题材?诗中有哪些细节或词句让你感受到白居易的情感?3.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对于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学生创作1. 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扬州慢》。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论述扬州慢的文章,或是创作一首与扬州慢相关的诗歌。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评价1. 学生的书面作品评分,包括论述和诗歌创作的内容、表达和创意。

2. 学生的诗歌朗读和表达评分,看他们是否能够恰当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3. 使用学生的作品和观点作为评价标准,回顾和总结教学成效。

教学扩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导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风格和主题。

3.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扬州的历史文化,增加他们的背景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特点?

扬州慢

姜夔

上阕:所见,所闻—— 昔盛今衰

黍离之悲
下阕:所思,所见—— 物是人非

虚实结合(对比)
教 学 反 思
学生规范 答题,展 示答案。
答题技 巧:手法 +内容+ 情感
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 分)
(3)表达了作者(人民)对残酷战争的痛恨(或:
对人民的同情)。(2 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延伸
教 学
六、当堂检测 (一)赏析诗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题: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北宋以前
——《旧唐书·地理志》
学生说出 的扬州是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以前学过 繁华富丽
的关于扬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州的诗词

——唐•徐凝《忆扬州》

讲授新课:

一、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背景及课下注释,体会诗词抒发的情 学生齐读

感。
目标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重点
(二)高考题型:《扬州慢》情境式默写 (三)检查背诵
学生自主 赏析分享 答案。
答题技巧: 虚写表现+ 实写表现+
解题思路 记在笔记 本上。
描述诗句内 容+虚实结 合作用、情

七、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教师补充。
比较阅读:《扬州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
生结合 课下注
释。
慢词是依 据曲调舒 缓的慢曲 填写的 词。《扬州 慢》既是 词调(词 牌)又是 题目。
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 年后,词人来到这里,
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四、自主学习 (一)初读诗词
感情基调:伤感、悲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再读小序
赏析小序:小序交代的内容 1.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2.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 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人的评价: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 也。 (三)理解《黍离》之悲。 答: 五、合作探究
结合背景
“自胡马窥江”
和课下注 释学生找

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下,扬州遭严重破坏。本 出原因。
词写作时间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十五年,但作者经过
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
“感慨今昔”。

(四)“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1)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 (2)连“废池乔木”都厌恶说到战争,可见战争给
今昔对比 昔盛今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延伸

(二)下阙通过写什么来表达黍离之悲的?
所 思 杜牧

重到须惊
豆蔻辞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圈点批 注词中 相应诗 句、明确
特点
杜朗俊赏 运用典故
所 见 二十四桥

桥边红药
二十四桥
仍在

波心汤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结合注释 分析

(三)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
掌握虚实结合的手法。
3.理解诗词并试着背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延伸

二、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 词人。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 方面艺术才能。 三、背景介绍
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 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 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
(一)找出上阕今昔对比的诗句及景物特点?
昔——名都 对比 今——空城
所 见 (繁华热闹)
(荒凉萧条)
学生自主 分析
小组探 究的形 式概括
分析
《黍离》 之悲:国 家沦亡之 痛 ,《 诗 经·王凤》 中的篇 名,是周 人缅怀故 都之作, 后借指故 国之思。
所闻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虚实 结合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抒发的“黍离之悲”。
学习巴金先生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读诗词,重点掌握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导入新课: 诗词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延伸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章节 课题 授课类型
选修 扬州慢
公开课
课时数 第几课时 教学方法
1 课时
1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具
布仁 4 月 16 日 幻灯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2、圈点批注诗词,提高诗歌赏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