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人生经历

合集下载

简析陆游的人生悲情

简析陆游的人生悲情

简析陆游的人生悲情包贻文 九江职业大学摘 要:作为南宋四大家之一,陆游因诗词为后人称道,纵观陆游一生,除了诗名远洋,陆游悲情色彩更足。

陆游一生屡遭坎坷,科举失败、仕途贬谪、婚姻不如意等等,给人带来无限悲叹。

封建时代背景下,家长制度为人们无法提供正常婚姻时间,即是俊彦陆游也无法幸免,情感上的悲剧增加了陆游的人生悲情。

关键词:陆游;人生;悲情作者简介:包贻文,出生于1966年8月,江苏句容人,本科,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59-02一、前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一生创作非常多作品,目前存诗九千多首,是中国历史上存诗最多诗人。

在品读陆游诗,不仅能够品味山水美景,还能够品味读者悲壮情怀,这是一种人生坎坷和理想破裂所造成的失意。

陆游一生经历非常多坎坷与坚信,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遭受了非常多挫折。

陆游政治失意困顿,情感失落困苦,其悲壮悲情使得后人无限唏嘘。

二、事业上的悲情1、科举失败陆游年少成才,在12岁就可能做出诗文,受到家世的荫补成为登仕郎。

在绍兴十年,陆游凭借着登仕郎的身份参加吏部组织的出官考试,当时陆游16岁,这是陆游第一次失败。

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科举中更是连连打击。

在绍兴十三年,陆游参加了绍兴府组织进士科考试,本次考试主要是词赋,陆游虽然入了闱,但是在接下来礼部考试中又一次失败,陆游受到非常大打击,非常失意。

“既不免求禄,则从事于科举,亦未为可憾。

”中透露出陆游科举失败的心酸与无奈,令人无限感概。

绍兴二十三年,29岁的陆游仍然执着科考,陆游虽然此次上榜,但是由于礼部的放官考试时,秦桧从中作梗,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除榜外,最终功败垂成。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陆游获得进士,这时陆游已经38岁。

对于希望能够在仕途大展拳脚的陆游来说,这时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陆游的故事读后感

陆游的故事读后感

陆游的故事读后感陆游,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读完陆游的故事,我深受启发,感慨良多。

陆游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不平,他曾经历过流亡、囚禁、家破人亡等种种不幸,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

在困境中,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用才华来抵御生活的苦难。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陆游的诗歌中,我还感受到了他的深情和豪气。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思念和对民族复兴的期盼,他的文字中流露出了对社会风云变幻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爱国情怀,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文学家,应该有责任和使命,用自己的才华和文字去关注社会、关爱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陆游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对文学和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一生告诉我,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一种力量。

文学家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坚定信念,应该有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热爱,应该用自己的文字去传递正能量,去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同时,文学家也应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作品,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读陆游的故事,我对文学和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会继承陆游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用自己的文字去关怀社会、关爱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会继承陆游的坚韧不拔的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陆游的人生故事

陆游的人生故事

陆游的人生故事嘿,咱今儿就来聊聊陆游这号人物!陆游啊,那可是南宋时期响当当的大诗人呐!他的一生,那真叫一个精彩,就像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对文学那可是痴迷得很呐!就好比咱现在对手机似的,一天不碰就浑身不得劲。

年轻时候的陆游,那也是满腔热血,一心想着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他呀,就像一只斗志昂扬的雄鹰,时刻准备着冲向蓝天,搏击长空。

他参加科举,本想着能一举成名,可谁能想到,命运就爱和他开玩笑。

因为秦桧那老贼,他硬是被挡在了仕途之外。

这就好像你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吃一顿大餐,结果到了地方发现人家关门了,你说气不气人!但陆游可没被打倒,他继续写诗,用他的笔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他的诗啊,有的豪情万丈,有的柔情似水。

就像那多变的天气,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又细雨绵绵。

后来,他终于有了机会为国效力,去了前线。

那时候的他,别提多兴奋了,感觉自己就像个即将出征的将军。

可现实哪有那么容易啊,朝廷的那些官员们勾心斗角,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陆游就像是在黑暗中独自前行的人,找不到方向。

他的爱情故事也让人唏嘘不已。

和唐婉的那段感情,那真是刻骨铭心。

他们俩就像是两颗相互吸引的星星,却被命运无情地分开。

这就好像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却被别人抢走了,心里那个难受啊!不过,陆游可没有一直沉浸在悲伤里。

他还是继续写诗,继续为国家操心。

他这一辈子,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全部抱负,但他留下的那些诗,却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后人的路。

你说,陆游是不是很了不起?他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咱现在读他的诗,还能感受到他当年的豪情壮志和无奈悲伤呢!他的人生虽然有遗憾,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加让人敬佩。

他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人生。

咱是不是也应该像陆游一样,有自己的追求和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呢?所以啊,咱可得好好向陆游学习,学习他的坚韧不拔,学习他的爱国情怀。

虽然咱不能像他那样成为大诗人,但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拼搏。

陆游最悲戚的十首诗

陆游最悲戚的十首诗

陆游最悲戚的十首诗一、诗人陆游的生平悲戚经历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宋朝著名诗人。

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亲历了北宋灭亡、金朝统治以及南宋建立的历程。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苦短的悲叹,因此被誉为“骚人之冠”。

以下将介绍陆游生平中最悲戚的十首诗。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陆游晚年时创作的,诗中写到:“若今问我行何事?病起新诗落落无”。

这句诗语带深沉的自嘲之情,反映了陆游晚年病痛缠身,身心俱疲的心境。

他深感自己无能为力,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更没有力气去创作更多的诗歌,因此感到悲戚。

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表达了对乱世困境的愤慨和无奈之情。

陆游通过描写裙钗美人的深宫困身、帝王朝廷的昏庸无能、百姓的困苦与哀叹,以及诗人自身的忧愁无奈,传达了他对时代悲戚的感受。

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陆游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以及秋夜的寂静和凄凉,表达了人生短暂的触动和悲戚。

他通过诗中的对比和意象,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易逝的思考和忧虑。

以下是陆游最悲戚的十首诗: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若今问我行何事?•点破新诗落落无。

2. 《南乡子·重九酒病起作》•人事北朝满庭花,散入天心五月斜。

•五更头白不胜霜,笑对当时竞破车。

3. 《古战场观雉》•战场旧国衰颓在,荟萃栖雉更凄悲。

4. 《秋夕》•剪云螭角寺门杂,墨黛尽成纸。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鸳帏锁海楼,卷箔云天。

•屏前月菊露,透雾车轩。

6. 《秋夕》•黯然销魂者,唯有楚江秋。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长记平生书浅幽,闲愁万点欲纷九。

8. 《秋夕》•东篱菊败人初老,南邻莎衰我已休。

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海泉石虎何肥矣!吾有暗涧幽波。

1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由来戏制多结怨,露泣残红冷个个。

这些诗歌无不流露出陆游内心最深处的悲戚之情。

陆游的一生

陆游的一生

陆游的一生在众多的爱国诗人中,我独爱陆游。

他少年时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长大后金戈铁马,收复失地。

可惜好景不长,自己年仅四十便遭贬被罢官,在苦闷、无奈中老死于山阴故乡。

对于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悲剧英雄,后人给予他太多的评价。

南宋诗人张维曾说:“论诗以杜子美为宗,有故事、议论、气魄,则李太白、苏东坡,纵横上下古今,莫不奔放。

陆游也为之与三苏争衡,为之羽翼杜甫。

”我最早知道陆游是从小学课本里的一首《示儿》开始的。

诗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感动了多少人,激励着多少人啊!尤其是这最后两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这样一位悲愤慷慨的诗人,他的心情和爱国热情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我对陆游那段充满坎坷和屈辱的人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考证,才发现这段历史并非像许多史书上所说的那样,陆游原来还是个书法家,而且造诣颇深,《钗头凤》就是他的作品。

这时候,我突然明白了那些曾诋毁他人格的人的脸红和羞愧,我为能和这样一位名人相识而倍感荣幸。

有很多人会问:既然爱国的陆游曾经是这么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军事家,那他为什么没能像岳飞、戚继光等一样,战死沙场,名垂青史呢?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身体差。

陆游常年受疾病折磨,身体很虚弱。

而当时南宋朝廷上下腐败,内忧外患,政局极不稳定,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即使没有敌军,也有奸臣在捣鬼,并不能轻易出兵。

二、陆游只是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更别提上阵杀敌了。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陆游追求功名的决心,他依旧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诗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是个真正的爱国者。

他从不写反对帝王的诗词,每次有大臣要议论国事时,他都在旁边默默的听着,因为他知道,帝王如果沉迷于酒色之中,便无法成就伟业。

他一生都在关注国家大事,总想为国效力。

每次写下诗词时,总想用一种强烈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金错刀行》、《诉衷情》等。

陆游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陆游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陆游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陆游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最重要的词人之一。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一阶段:壮年时期(1089年-1110年)
陆游在这个阶段展示了他的青春活力和对爱情的热情。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钗头凤·红酥手》。

这首词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情厚意,形容了一个美丽而忠诚的女性形象。

第二阶段:颠沛流离(1111年-1129年)
在这个阶段,陆游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国家的动荡。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词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遭遇的感叹,展现了他的忧国情怀。

第三阶段:光辉时刻(1130年-1150年)
陆游在这个阶段成为高官,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书愤五首·其四》。

这首词表达了他对官场腐败的愤怒和对人民利益的关注,展现了他的正直和责任感。

第四阶段:晚年岁月(1151年-1163年)
在晚年,陆游沉浸在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隐忧之中。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词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他的哲思和豁达。

陆游人生的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词人的丰富创作力和多样的情感世界。

不论是年少时的热情与激情,亦或是后来的忧国忧民,他的作品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并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一笔。

陆游的人生经历作文

陆游的人生经历作文

陆游的人生经历作文陆游,这名字一提起,就仿佛让人穿越回了那个金戈铁马、诗意盎然的时代。

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南宋的风雨飘摇之中。

陆游打小就聪慧过人,那脑袋瓜里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

年少时的陆游,家庭氛围那可是相当浓厚的文化气息。

他老爹陆宰,那可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主儿,家里的书房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陆游就像一只掉进米缸的小老鼠,整天在书堆里钻来钻去,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随着年岁渐长,陆游那颗炽热的心开始为国家的命运而跳动。

当时的南宋,那叫一个憋屈,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着,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陆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下了宏伟的志向,要为收复失地、重振大宋雄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陆游那是刻苦攻读,准备科举考试。

他日夜埋头苦读,眼睛都熬红了,笔杆子都快被他磨秃了。

终于,他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

可这命运啊,有时候就爱跟人开玩笑。

陆游才华横溢,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精彩,本来妥妥能拿个好名次。

谁知道,却因为得罪了秦桧那老家伙,被硬生生地刷了下来。

这可把陆游气坏了,他心里那个憋屈啊,“我陆游一身才华,难道就因为这奸臣当道,就没个出头之日?”不过,陆游可不是那种轻易被打倒的人。

虽然科举之路受挫,但他的报国之心丝毫未减。

后来,秦桧挂了,陆游终于迎来了机会,踏入了仕途。

他满心欢喜地以为可以一展抱负,为国家大干一场。

可现实又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南宋朝廷里,那些个当官的,大多都是些只想着自己享乐,根本不把国家安危放在心上的家伙。

陆游一腔热血,提出了一堆改革的建议和主张,结果却被那些人当成了耳旁风。

不仅如此,还因为他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权贵,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一遭,陆游算是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可他不甘心啊,他心里始终牵挂着国家和百姓。

于是,他干脆回到了家乡,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

在家乡的日子里,陆游也没闲着。

他每天不是跑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们唠唠嗑,了解民生疾苦;就是坐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写下一篇篇忧国忧民的诗词。

陆游的人生旅程与文学成就

陆游的人生旅程与文学成就

陆游的人生旅程与文学成就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文学成就和生活经历成为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

他的诗词和散文,赋予了中国文学以新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从陆游的人生旅程出发,来阐述他的成就和贡献。

一、早年经历陆游生于南宋淳熙年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他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经史文籍,擅长诗词歌赋。

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亲人相继逝世,身处历史的特殊时期,陆游也难免经历种种磨难。

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成为他后来文学成就的重要来源。

二、文学成就1.诗词成就陆游的诗词,情真意切,自然流畅,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

他的诗词多表达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民的爱怜。

其中,最能代表他文学水平的莫过于《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阴。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人情冷漠的深刻感悟,感伤人生质朴本真的一面。

正是这种质朴的力量,让陆游的诗词经久不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散文成就陆游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散文家。

他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散文,其中以《老学庵笔记》、《游山西村》等最富盛名。

其中,《老学庵笔记》是陆游思想和文学特点的完美体现。

他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了自己学习的心得,陈述了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见解。

笔者在读这部作品时,深感其情感的深切和文字的精妙,不禁对陆游的才华赞叹不已。

三、成就的背后但是,我们如果将陆游的成就仅仅归功于他的天赋和才智,那么就有些浅薄了。

从他的人生旅程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取得今日的成就和地位,正是因为他对待文学的认真态度、兢兢业业和以人民为本的态度。

在其一生中,他多次感慨自己的身处困境,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人民的疾苦和梦想。

正是这种关注和反思,造就了他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文学价值。

结语陆游的人生旅程和文学成就,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绚烂的篇章之一。

他的作品不但经久不衰,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内涵。

从他的成就,我们获得启示,认识到文学的真正价值,以及一个伟大作家对于历史、社会和人民的的重要贡献。

关于陆游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陆游的研究报告作文

关于陆游的研究报告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和文学家,作品广泛流传,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陆游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思想进行研究。

一、陆游的生平陆游出生于南宋宣和年间,其家世显赫,祖上多为文人。

他自小聪慧过人,勤学好问,熟读经史,尤擅长诗词。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陆游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担任了多个政府职务,如担任过太子家令。

然而,由于个人才华与政治抱负的矛盾,陆游多次辞官归隐,并写下许多反映人生苦痛和政治哲思的著名作品。

二、陆游的主要作品陆游的诗词作品数量庞大,题材广泛,但大多数作品都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和个人境遇的忧虑和不满。

其中,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钗头凤·世情薄》和《示儿》等。

这些作品以其清新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使人们深受触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写于南徐州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深秋夜晚。

诗中透露出孤寂和失意的情感,反映了陆游对时代的失望和对人生的痛苦的思考。

《钗头凤·世情薄》是陆游为了揭露世道虚伪而写的一首词。

陆游以悲愤的心情写了长达七十二句的抒情词,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失望和对正直品德的埋怨。

《示儿》是陆游的儿子陆文圭早逝后,陆游悲痛欲绝写的一首挽联。

诗中表达了父爱的深沉和对儿子的无限思念。

这些作品不仅是陆游才华的体现,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三、陆游的思想陆游的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影响。

他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

他常常批评时政,呼吁政治改革,提出了许多理念和观点。

陆游主张以人为本,强调道德规范和正直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尽自己的义务,对社会负责,并坚守自己的原则。

他批评那些虚伪的人,并反对权贵阶层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陆游对自然也抱有深厚的感情,他与自然相融合,将自然美与宣泄情感的诗意结合,使其作品更加富有诗意。

陆游 (生平)

陆游 (生平)
《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爱国诗词的代表作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 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 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人生的第二个时期
二十九岁至四十六岁(1153~1170)应试与为官初期: 二十九岁(1153),陆游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列进士第一),
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陆游参加礼部考 试,力主抗金,结果被秦桧除名。 三十四岁(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起用主战派老将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 陆游,陆游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孝宗称他“力学有闻、言论剀 切”,赐其进士出身,任镇江府通判。但是张俊北伐失利,宋朝再度向 金求和,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免职还乡。
后人对陆游爱国诗词的评价
朱自清《爱国诗》一文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 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 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 诗人”。
梁启超《读陆放翁诗》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 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的爱情诗词(与唐婉)
陆游年轻时经历过一段不幸的 爱情生活。他的前妻唐氏不得 翁姑的喜欢,两人被迫分开, 不久唐氏抑郁而死。在以后的 50年间,陆游一直把悲痛深藏 心底,偶尔也形诸篇咏。

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
——《出塞曲》(宋军北伐阵势描写)
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融州寄松纹剑》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逆胡未灭心不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2. 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概括和提炼,多方面多角度 反映现实,体现沉郁悲壮之气,明显拥有杜诗之风,故人称 “前身少陵”,其诗亦被称为“诗史”。但与杜甫相比,陆 游极少长篇叙事之作,对生活细节也很少详细铺叙和细致描 绘,更多用高度凝练之语言,概括展现带有普遍性的现实, 情感跨度大,跳跃性强。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七十五岁作
四、陆游诗歌的总体艺术风貌
1.想象丰富瑰丽,夸张大胆奇特。 诗人心中充满壮志 豪情,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生活中普通的 事物和景象,根本不足以表现其复杂思想和情感,于是常借 助幻境、梦境和夸张想象之景来加以表现,使情感的抒发突 破现实带来的压抑感和沉郁感,显得慷慨激昂、豪迈壮阔而 又热情奔放,充满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因诗风神似李白,故 有“小李白”之称。
A 今昔对比(早岁气如山,如今则长城空自许;过去 有轰轰烈烈的抗金战斗,如今则赋闲)。
B 先贤诸葛亮与当时投降派对比,表达自己对投降派 的强烈不满。
C 自己与诸葛亮对比,以之激励自己,表达为国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2. 感情起伏变化,有一唱三叹之势。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沉 沉
不诏
战下山
二垂望传古征壮今催弓 岁泪恢子亦人士白落断
按 歌

关于陆游的爱国故事

关于陆游的爱国故事

关于陆游的爱国故事陆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爱国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本文将介绍陆游的爱国故事,展现他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宋理宗宝祐元年(1121年),卒于宋宁宗宝祐四年(1204年)。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陆游的父亲是一位儒学大师,对他的教育影响深远。

陆游自幼聪明好学,文采斐然,很早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陆游的爱国情怀最早体现在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上。

当时,北方的辽金入侵南宋,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陆游深感国家的危机,他写下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他在诗中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陆游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诗作大多描绘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他的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都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的真实写照。

除了诗歌,陆游还以他的文章和著作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他的文章大多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命运,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国家的困境。

他的著作《冷斋夜话》、《岳阳楼记》等,都是他对社会现象和国家命运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的体现。

陆游的爱国情怀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他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

他曾多次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忠言逆耳之意。

他在政治上坚持原则,不畏权贵,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他还曾参与抵抗辽金入侵的战斗,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陆游的爱国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他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他的诗歌和著作被广泛传播,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的人生经历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更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博学多识,所以陆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他极大的文学天赋。

陆游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十分坎坷,当时爆发战乱,金兵攻战遭受国难。

这些残酷无情的场面在当时小小的陆游心里留下影子,也为后来陆游所写爱国诗歌打下基础。

(一)年少家境由于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所以被朝廷任命官职。

后来到了考试的时间,他便进京赶考,考试结果出来得了第一名,本该是开心的事情,却因这次考试里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名次却输给陆游,导致秦桧心中恼怒,他便视陆游为仇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仕途上给陆游使绊子。

后来秦桧死后,他的仕途才有所前进,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奉官家诏书入朝,当时走水路会快点,便选择了水路进京。

不料在淮河的船上生下了陆游,因为生于船舟,取名陆游。

那年冬天,金兵南下,北宋却节节败退。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陆宰带着全家逃回老家山阴。

侥幸逃跑的皇族赵构,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朝廷。

金兵知道后渡过长江继续攻打,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率群臣南逃,陆宰也带领着全家投奔东阳,后来岳飞击败了金兵,朝廷得到暂时的安稳,陆游一家也在东阳安定下来,那年陆游四岁。

出生于南北宋朝的时代更迭,其他民族入侵,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仕途经历后来,陆游才能进入仕途,在福州宁德县当主簿。

没多久,便调入京师,按照敕令册封的官职任职。

陆游进入朝中后,当时南宋初建,官家急于拉拢人心,想要加封很多人为王爷,陆游进言官家说,不是皇亲国戚,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要随意加封。

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便不好收拾。

官家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金宋议和,国家处于相对安稳的时间,高宗和他的父亲不同,他迷上了古玩珍奇,陆游认为国家处于国土沦丧,受人欺凌,天子应该勤于国事,甚至讲出来了天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应该是国富民强,收复失地。

几年后,陆游又认为杨存中掌握禁军时间太久,权威日盛,长此以往禁军会只知道杨存中,不知道天子,因此向官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觉得有道理,降了杨存中的官。

陆游人生经历概括与爱国精神

陆游人生经历概括与爱国精神

陆游人生经历概括与爱国精神陆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学者,其经历概括如下:1. 早年求学:陆游出生于南宋末年的福建省闽县,他自小好学,先后就读于泉州府城黄巢书院和福州府城福洲书院。

他在学院期间广泛涉猎经史文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抵御金兵:陆游后来任职于南宋政府,担任过桂林军官一职。

他在金兵入侵的战乱中,积极参与对抗金兵的战斗,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热爱。

3. 流寓崖山:南宋灭亡后,陆游流寓于海南岛的崖山。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他扎根岛上,努力农耕,同时继续研究学问并作诗,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关切。

4. 爱国诗作:陆游以其爱国诗作而闻名。

他用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国家衰败和人民苦难的忧愤之情,同时展现了对国家复兴和民众幸福的向往和坚定信念。

他的作品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为代表,感染了很多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爱国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愿望:陆游眼见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国家遭受外敌侵略,他深感国家未来的危机,心系百姓的疾苦,希望能为国家的兴盛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2. 立志报国:陆游在金兵入侵时积极参与战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

即使在困境中,他仍然努力不懈地表达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并鼓励他人积极奋斗。

3. 文学创作的爱国情怀:陆游的诗作奇思妙想,语言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他通过诗歌抒发对国家的思念和关切,批判时弊,激励人们团结一心追求国家的繁荣和国民的幸福。

陆游的爱国精神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人生经历及作品对后世的爱国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

但却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她认为陆游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而且两人婚后三年始终未能生养。

于是陆母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

虽然两个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但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虽然万般无奈,最终陆游还是遂了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给越中名士赵士程,纵然百般恩爱,终落得劳燕分飞的地步。

转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园对外开放,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却意外地遇见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两人中间隔着十年的光阴悠悠,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他们情感世界的最深处,正当陆游打算黯然离去的时候,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

陆游触景伤情,怅然在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唐婉见之,感慨万千,一病不起,终因愁怨难解,郁郁而终!病中,唐婉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厥: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陆游63岁时,有人送来菊花缝制的枕囊,触物伤怀,老人想起自己二十岁时与唐婉新婚燕尔,两人采集宫墙怨柳菊花晒干作为枕芯,缝制了一对“菊枕”。

为此陆游写了一首“菊枕诗”,作为他们夫妻新婚定情之作。

这在他的《剑南诗稿》中有记录:“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

2021高三语文备考:陆游(个人生平及诗歌鉴赏、作文素材)

2021高三语文备考:陆游(个人生平及诗歌鉴赏、作文素材)

2021高三语文备考:陆游(个人生平及诗歌鉴赏、作文素材)【个人生平】【家世背景】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陆游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不久,调入京师。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后被罢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经历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经历

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经历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经历在我华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优秀杰出的诗人,陆游就是其中一个,看看下面的爱国诗人陆游生平经历吧!陆游简介这个出生在战乱年间的诗人,从小就在国家割裂,民族矛盾,甚至家庭的流离失散中成长,却并没有因战乱而磨灭了自我的光辉。

十二岁就能作诗的他依靠祖上的恩荫而当上了登仕郎。

后来因为自身光芒过剩盖过了当权者秦桧的孙子,而仕途不畅。

后来又因为主持北伐得罪了主和派而被贬为建康府通判。

在公元1165年因被诬陷被罢免官职。

政途不顺的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亲临前线一展宏图的机会是在给王炎当幕僚的时候,那时他有幸在大散关生活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王炎被调回京城,北伐计划宣告破产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当然政途坎坷的他,在文学方面却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其中最为人所道就是他的诗作,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进入蜀地生活以前的偏于文字形式的;在蜀地生活至罢官东归时期,这个时候他的诗风由早年的追求词藻的华丽变为追求狂放豪迈,这也是他诗作的成熟时期;晚年的他生活在山阴,经历了人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他的诗走向平稳,散发着对于生活的悲凉感叹!陆游的资料陆游的诗就他自己所说是“六十年间万首诗”,当然这个现在是无从考证了,不过就他显存的九千多首作品来看,无疑是高产的。

他的诗歌大多跟自己的生活时代相关,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有发表政治主张,坚持抗金的;有抒发生活感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的;也有抒发爱情的和描写日常生活的。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人。

在史学方面,陆游的主要贡献是他撰写了《南唐书》,将南唐的历史按照本纪、列传编写,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学意见。

书法方面,陆游擅长正、行、草三种字体,他的作品不仅有自己研磨的历代名作的风格,同时有将其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融合,加之自我感觉的变化,使得整个作品有着别具一格的风格,皆属上乘之作!当然说到陆游,就不得不提他跟唐婉的爱情故事了,流传至今被人们称颂的要求他与唐婉所做的两首《钗头凤》,将爱情与现实的差距恰到好处的揭示了出来。

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50字

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50字

《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陆游的故事。

陆游出生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

他从小就很聪明,特别喜欢读书。

长大以后,陆游想为国家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那时候,国家不太安宁,经常有敌人来欺负。

陆游就想着要去打仗,把敌人都赶走。

他参加了考试,本来考得很好,可是有人不喜欢他,不让他当官。

陆游心里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放弃。

后来,他终于有机会去当官了,就努力为老百姓做事。

他告诉大家要团结起来,一起对抗敌人。

可是,有些人不听他的话,国家还是有很多麻烦。

陆游很着急,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表达他的心情。

他一直盼着国家能变得强大,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陆游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

小朋友们,陆游是不是很了不起呀?《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陆游。

陆游啊,从小就立下了大志向。

他努力学习,想着长大了能为国家出一份力。

有一回,他去参加考试,成绩很棒,但是坏人捣乱,不让他有好的结果。

不过,陆游可坚强啦,他没有灰心。

后来,他有机会为国家做事,特别认真负责。

他看到国家被敌人欺负,心里特别生气,一直想着怎么把敌人打败。

他还常常去看望老百姓,关心他们过得好不好。

陆游写了好多好多的诗,这些诗里有他的希望,有他的愤怒,也有他的无奈。

就算遇到了很多挫折,陆游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们,咱们要向陆游学习哟!《陆游的人生经历概括》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陆游。

陆游出生的时候,国家不太太平。

他从小就知道要努力,要让国家变好。

他读书可认真啦,脑子里装了好多好多的知识。

长大了,他想为国家打仗,赶走那些坏敌人。

可是啊,事情没有那么顺利,有人给他使绊子。

但陆游不害怕,一直坚持着。

他当官的时候,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总是想着国家的未来,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国家的爱。

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可陆游从来没有放弃过。

小朋友们,陆游是不是很勇敢很厉害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的人生经历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更是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陆佃,父亲陆宰都博学多识,所以陆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他极大的文学天赋。

陆游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十分坎坷,当时爆发战乱,金兵攻战遭受国难。

这些残酷无情的场面在当时小小的陆游心里留下影子,也为后来陆游所写爱国诗歌打下基础。

(一)年少家境
由于祖父和父亲的缘故,所以被朝廷任命官职。

后来到了考试的时间,他便进京赶考,考试结果出来得了第一名,本该是开心的事情,却因这次考试里秦桧的孙子也参加了,名次却输给陆游,导致秦桧心中恼怒,他便视陆游为仇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在仕途上给陆游使绊子。

后来秦桧死后,他的仕途才有所前进,却因看不惯官场腐败,直言进谏而被贬官。

宣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奉官家诏书入朝,当时走水路会快点,便选择了水路进京。

不料在淮河的船上生下了陆游,因为生于船舟,取名陆游。

那年冬天,金兵南下,北宋却节节败退。

靖康二年金人攻破汴京,陆宰带着全家逃回老家山阴。

侥幸逃跑的皇族赵构,跑到南边建立了南宋朝廷。

金兵知道后渡过长江继续攻打,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率群臣南逃,陆宰也带领着全家投奔东阳,后来岳飞击败了金兵,朝廷得到暂时的安稳,陆游一家也在东阳安定下来,那年陆游四岁。

出生于南北宋朝的时代更迭,其他民族入侵,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仕途经历
后来,陆游才能进入仕途,在福州宁德县当主簿。

没多久,便调入京师,按照敕令册封的官职任职。

陆游进入朝中后,当时南宋初建,官家急于拉拢人心,想要加封很多人为王爷,陆游进言官家说,不是皇亲国戚,就算功劳再大,也不要随意加封。

这个口子一开,以后便不好收拾。

官家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金宋议和,国家处于相对安稳的时间,高宗和他的父亲不同,他迷上了古玩珍奇,陆游认为国家处于国土沦丧,受人欺凌,天子应该勤于国事,甚至讲出来了天子没有什么爱好,唯一的爱好应该是国富民强,收复失地。

几年后,陆游又认为杨存中掌握禁军时间太久,权威日盛,长此以往禁军会只知道杨存中,不知道天子,因此向官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觉得有道理,降了杨存中的官。

又过了几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当时,南宋在频频抵抗中,已经有了一些可以用的将才。

陆游上书,说现在有了一些可以领兵的将军,敢用命的士兵,我们应该整顿军务,培养人才,为收复失地做准备。

孝宗却没有重视,陆游就让告诉了大臣张焘。

张焘是个急性子,刚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气冲冲的跑进宫里,一时间气愤难平,当场质问官家为何不听陆游的建议,言语激烈,孝宗被顶撞的十分难堪,听后就下旨贬陆游为镇江府的通判。

隆兴元年,才人辈出,以武将为佳。

当时金人也开始不满足侵占的土地,想进一步扩张。

宋孝宗多次考虑以后,任用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

陆游知道后写信给张浚,建议他早点想出一个长久的计策,不要轻易出兵。

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

后来因为李、邵不和,宋军大败,金军趁势扑压,从此主张求和派的声音越来越多。

张浚因为兵败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过了几年,官家越来越宠信龙大渊、曾觌,他们两个人又是铁杆主和派,陆游主张出兵攻打收复失地,政见不和,朝堂也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

陆游想除掉他俩,和张焘一起上书朝廷,孝宗看到信后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并回
信让他好自为之。

这件事情之后,主战派的人越来越少,朝堂上下好像都是主和派的声音。

一些武将敢怒不敢言,一些言官要么改口主张议和,要么明哲保身。

数年后,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

有人向皇帝诬告,说陆游大量结交谏官、专门颠掉黑白,积极劝说张浚出兵,官家听后,没有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从此陆游在没有任何上书,直到临死的时候,嘱咐自己的儿子,北定中原,在我的坟前告诉我。

从此陆游带着对家国未收复的遗憾离去。

(三)晚年生活
我们认识陆游,可能最广为人知的是他那首《示儿》,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豪情侠义,忧国忧民之人,却看不到他在感情中惆怅失落的一面。

陆游的感情也是比较的曲折伤心。

在陆游19岁的时候,迎娶自己的表妹唐婉为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算是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在与陆游结婚后,两人生活十分幸福和睦,羡煞旁人。

可是陆游的母亲却十分讨厌唐婉,自从两人结婚以后,他的母亲觉得儿子整日与唐婉在一起缠绵欢乐,整日不务正事,却忘却了自己的前途。

于是陆游的母亲以唐婉多年无所出为由极力主张让我儿子休妻。

在古代,陆游作为孝子,最终抵不过母命难违,给唐婉留下一纸休书,结束二人夫妻关系,令人叹惋。

后来唐婉抑郁而终,带着对这份感情的遗憾离去人世,但在陆游心中无法舍去的还是这段感情。

陆游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他一生所写诗歌多以爱国主义为题材,洋溢着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诗中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对敌人的仇恨和抗战胜利的热情,风格雄浑悲壮,其所创诗作在现代看来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