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a5aaa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
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
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1fd4aed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4.png)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器,发现数学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器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发现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2. 探索数学规律:通过计算器进行有规律的数列、图形等操作,发现数学规律。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发现数学规律,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操作技能。
3. 活动一: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有规律的数列操作,发现数学规律。
4. 活动二: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图形操作,发现数学规律。
5. 活动三: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板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列、图形等操作,发现数学规律,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者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找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1aa4885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3.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为探索数学规律奠定了良好的操作基础。然而,在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计算过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时,部分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抽象的概念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数学规律,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在小组合作中缺乏主动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探索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探索数学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数学规律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计算器探索规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计算器探索奇偶数运算规律,演示计算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Leabharlann 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选自五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数学思考”。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并记录结果;2.通过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如奇偶数的运算规律、数的倍数的运算规律等;3.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这些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计算中,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4.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820a1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8.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计算器寻找更多的规律。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器探索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规律。
2.示范法:教师先用计算器演示探索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准备相关例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让学生计算1+2+3+…+100的和,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如,计算12+22+32+…+1002的和,以及13+23+33+…+1003的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4篇)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b2f0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c.png)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4篇)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篇1 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27a65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0.png)
教案标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
2. 通过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探索数的规律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数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除等。
(3)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
3. 探索数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数列的规律,如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比值等。
(3)总结数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4. 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这些问题,并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的规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计算器和数的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否熟练?3. 学生在探索数的规律方面有何收获?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何提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掌握数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数的规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通过计算器的辅助,让学生观察、发现并验证数学中的各种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c517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f.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字变化的规律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数字变化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字变化规律的示例等。
3.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数字变化规律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他数字变化规律,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92f28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1.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用计算器探索数字的规律,学习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数字的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台计算器,以及一些数字卡片。
学生需要准备自己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我会引导学生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他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以此来熟悉计算器的操作。
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字的规律。
比如,我会让他们计算1+2+3++10的结果,并观察这个结果是否等于100。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这个规律。
在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用计算器解决。
比如,我会让他们计算一家商店一天的收入,然后根据这个收入计算出一个月和一年的总收入。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规律的练习题,另一部分是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否能够用计算器探索数字的规律。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用计算器探索更复杂的数字规律,或者用计算器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将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理解和运用。
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包括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于键、清除键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4210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6.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73d6bc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5.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2. 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发现并验证数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计算器3.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同时,讲解计算器的功能,如加减乘除、科学计算等。
3. 探索数学规律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观察计算结果。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并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4. 验证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计算结果后,需要将结果与发现的规律进行对比,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5.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和结果。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数学规律”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过程。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e7c0c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c.png)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如开/关机、加/减/乘/除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究数列的规律。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方法•数列的规律探究2.2. 教学难点•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熟悉•数列规律的探究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3. 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准备•准备好使用的计算器;•提前准备好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相关性;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首先,老师为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开根号等。
然后,老师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计算器来探究数列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提出答案。
最后,老师用简单的实例来展示计算器探索数列规律的操作过程。
第二步: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列,然后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探究规律的方法。
第三步:分组交流每个小组就探究到的规律,进行小组内讨论,再就探究到的规律,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
3.3. 教学总结最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规律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
同时,课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教师采取了分组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灵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81b9cca856a561252d36f5a.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设计第三单元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
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
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9a98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8.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2. 探索数的规律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探索数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计算器2.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会用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计算器。
2. 学习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清屏、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等。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练习。
3. 探索数的规律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列,如1、2、3、4、5、6、7、8、9、10,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每个数的平方、立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数的规律。
4.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人数、计算购物总价等,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检验计算结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使用计算器的感受和收获。
六、课后作业1. 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数列的平方和立方:2、4、6、8、103、6、9、12、152. 使用计算器解决以下实际问题:a. 计算1千克苹果和2千克香蕉的总价,已知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
b. 计算25名学生平均身高,已知男生平均身高1.6米,女生平均身高1.5米。
七、板书设计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2. 探索数的规律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及时反馈,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bee0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a.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发现规律吗?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新课学习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89d1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9.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例1以及第108页的练习。
通过使用计算器,学生将探索数字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1:1、2、3、4、5、6、7、8、9、10。
提问: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用计算器找出数字的规律。
3. 分享交流: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练习1:1、3、5、7、9的规律是什么?练习2:2、4、6、8、10的规律是什么?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强调数字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数字规律探索七、作业设计题目:2、4、6、8、10的规律是什么?答案:这组数字是偶数,两两之间相差2。
题目:1、3、5、7、9的规律是什么?答案:这组数字是奇数,两两之间相差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数字1到10作为学生的探索对象。
这是因为这些数字是基础的,同时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通过观察这些数字,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自主探究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使用计算器找出数字的规律。
第5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第5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ab33d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a.png)
第5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学会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商里面存在的规律。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商里面存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
三、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口算】0.26×0.03=2.96÷0.2=0.56÷0.8=9÷30=2.5×0.04=7.8÷0.6=17.2÷17.2=8÷160=【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妈妈买2.5千克水果糖用了18.9元,每千克水果糖多少钱?(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学习例10:(1)出示例10(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把空白地方填上去吗?(3)2、【小结】观察数字特点与算式的特点,这样可以找到规律,不用计算,能写出其它相应算式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书P29做一做2、书P31第7题3、书P31第8题【提高练习】4、书P31第9题【拓展练习】5、在循环小数0.ABC中(ABC循环),小数部分前90位上的数字和是180,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A、B、C)为3个不同的自然数)(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不用计算,应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教学反思:1、练习五第7题计算1234.5679×9,部分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八个数字,所以结果为11111.111,其实这题的积应该是四位小数,正确结果为11111.1111。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4512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8.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请大家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给每组不同的数字)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明确最后答案都是6174。
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小组交流,探索规律1.探索规律出示例题:1÷11 2÷11 3÷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尝试应用规律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4÷11=0.3636……5÷11=0.4545……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e4a17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8.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
教学过程: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辅助作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计算器在探索数学规律方面有什么优势?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
4.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数学规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适时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习兴趣和动机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求知欲。
-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计算器探索活动中。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探索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课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编写者:王正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写得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将把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法准备:
谜语开题,激趣导入;小组合作,充分思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2、学法准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3、学具准备:
师:计算器、多媒体;生:计算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四大环节进行,即:激趣引入→合作探究→归纳反思→达标测评
(一)激趣引入
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从‘1——9’这九个数字中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想在心里,别说出来。
比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一连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大家信不信?
师: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了吗?玩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数学规律,大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例9.用计数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2÷11=0.1818…
3÷11=4÷11=
5÷11=
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将结果填在书上对应的横线上。
教师订正答案:
1÷11=0.0909…2÷11=0.1818…
3÷11=0.2727…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 7÷11=
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过程性、探索性等原则的新理念。
(三)归纳反思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易错点:
(3)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
(四)达标测评
1、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试着写出后3题的商。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2、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4.2
6.6×6.7=44.22
6.66×66.7=
(猜猜6.66 ×66.7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6.666×666.7=
(想一想6.666 ×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3.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
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4.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1234.5679×9=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36=
1234.5679×45=
1234.5679×54=
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就有4个几。
5. 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1, 1.1, 1.3, 1.6, (), (),3.1, ().
(2)0.81, 0.64, 0.49, 0.36, (), (), ().
(3)1.5, 0.75, 0.375,(), ().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七、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0.0909…计算
2÷11=0.1818…
3÷11=
4÷11=发现规律
5÷11=
6÷11=
7÷11=利用规律
8÷11=
9÷1l=
……续写算式
八、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