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知识点总结-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13、外力作用概况(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主要实施者:风、流水、冰川、生物、波浪等。
(3)主要方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前四种方式为主要的形式。
(4)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1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1)风化作用与风化地貌①概念: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并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和化学风化(2)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①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②侵蚀地貌a.水蚀地貌:流水破坏地表岩及其风化物,形成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等;或者流水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b.风蚀地貌: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c.冰蚀地貌: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d.海蚀地貌: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①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它本身不形成地貌,但为堆积地貌的形成、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②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a.流水搬运:泥石流b.风力搬运:沙丘移动,严重时形成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c.冰川搬运:物质迁移d.海浪搬运:物质迁移(4)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①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②堆积地貌a.流水堆积地貌:地势起伏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缓,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三角洲b.风积地貌: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弱,形成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c.冰碛地貌:冰川融化后,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形成冰绩地貌,如冰碛湖等d.海积地貌:波浪遇到倾斜海岸,速度减缓,形成海积地貌,如沙滩、潟湖15、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③高山、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形成高山峡谷,中游搬运河道变宽,下游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域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堆积地貌等1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各种天然事物和人文事物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地理学中,外力作用与地貌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外力作用是指外界诸多因素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和改变,地貌则是这些影响造成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外力作用与地貌知识点。
一、风的作用与地貌变化风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风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地表会出现各种特征和地貌。
比如,在沙漠地区,风吹沙以及风成地貌是非常常见的景象。
此外,风还会影响植被的分布以及沙丘的形成与演变,是沙漠化过程中的重要外力因素。
二、水的作用与地貌变化水是地表最常见的外力因素之一,它通过河流、湖泊、海洋和降水等形式影响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
降水量、河流水位的变化、海洋潮汐等,都对地貌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河流冲刷和侵蚀作用将山地冲刷成河谷,同时也会造成峡谷的形成。
海洋浪蚀则能形成壮观的海岸崖和海蚀洞。
三、冰的作用与地貌变化冰川冰雪覆盖的地区,冰的作用是冰川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冰川运动会造成地表的冲刷、磨蚀和堆积。
地表上的冰川遗迹、冰碛以及冰川形成的山谷等都是冰的作用与地貌变化的结果。
同时,冰川的融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造成深远影响。
四、地壳运动与地貌变化地壳作为地球上最外层的热固体岩石外壳,地壳运动是地貌变化的最主要的外力因素之一。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板块运动等。
地震和火山活动不仅会改变地表形态,还会造成山脉的抬升、地壳断层和地形的改变。
板块运动则会导致大陆的漂移、山脉的抬升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总结:在地理学中,外力作用与地貌是紧密联系的。
风、水、冰以及地壳运动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形状、地貌和地理特征得以形成和改变。
了解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预测和应对自然灾害,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地貌例子内外力共同作用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给出几个地貌形成的例子,涵盖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
例如,地震活动会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断层和盆地等地貌特征。
这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典型例子,地震引起的断层活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 风蚀地貌,风力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沉积。
例如,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将沙粒吹起并堆积成丘状。
而当风力减弱或改变方向时,沙丘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3. 水蚀地貌,水力是地表最常见的外力之一,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例如,河流侵蚀地表形成的峡谷、河谷和河床平原等地貌特征,是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决定了侵蚀的程度和速度。
4. 冰蚀地貌,冰川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冰的切削和磨蚀作用,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如冰川谷、冰碛丘和冰川湖等。
冰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重力和冰的物理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5.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对地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采矿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都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貌变化是内力和外力的复杂相互作用结果。
总结起来,地貌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震、风力、水力、冰力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这些例子展示了地球表面地貌形成中内外力的重要作用。
外力对地貌过程的作用方式
外力对地貌过程的作用方式
一、风力作用
1.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2.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二、流水作用
1.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2.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3.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三、冰川作用
1.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
2.堆积:冰碛丘。
四、海浪作用
1.侵蚀: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
2.堆积:海滩,如,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练习1】某山区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野外调 查,发现某山南北两翼的山麓地带沉积岩质地较疏松,而山顶同类 沉积岩则较硬,但时间上山麓岩石早于山顶;山脚下土壤色泽黄 红,ph值在5左右;在山麓地带沿河谷底底部采集沉积岩样本,发 现从东南向西北,沉积物依次以粉砂、砂、砾石为主。回答:
风化作用
岩石崩解
风化作用
温度变化引起岩石膨胀收缩崩解
植物根部破坏岩石
球状风化壳
水的冻融
球状风化壳
花
岗
岩
地
区
最
为
典
型
风化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
A. 温差作用 ⑴物理风化 B. 冻融风化 ⑵化学风化 根劈作用 ⑶生物风化
机械风化示意 图
当岩石中含 铁物质被风化后, 就带上了富有特 征的红褐色。
3、风力作用与地貌
1)风的侵蚀作用: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雅丹等地貌
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河漫滩平原 分布: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 是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 的滩地,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特点: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 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侵蚀作用
出海口——河口三角洲 河流出山口 河流上游 ——冲积扇
思考: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以侵蚀为主,哪个地 方以堆积为主? 在河流的弯道处,水流集中于河流的凹岸,水流速度较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地表基本格局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势能2、外力作用动力因素: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①风力②流水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地区③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等寒冷有冰川的地区④海浪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外力作用动力因素:⑤生物在主要分布在生物活动频繁的地区风化作用因素温度、水、生物。
作用使地表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侵蚀作用水、冰川、风等。
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因素作用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3、主要类型搬运作用因素水、冰川、风等作用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因素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3、主要类型4、外力作用主要形式:①风化概念:在温度、水或生物作用下,岩石由大变小的过程。
4、外力作用主要形式:①风化花岗岩球状风化(物理风化)风化坑(化学风化)植被根劈作用(生物风化)一组题讲透(1)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D(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小积累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影响风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水和生物因素,在题目中未出现有关说明时,通常只考虑气温的变化对风化作用强弱的影响。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越大的地区风化作用越强,如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风化作用强。
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影响:使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从而形成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 ”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漠化”“石漠化”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风力侵蚀流水侵蚀侵蚀溶蚀风蚀城堡峡谷石林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形成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等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形成的角峰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柱和海蚀崖海浪侵蚀一、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一、风力侵蚀地貌②风蚀柱一、风力侵蚀地貌③风蚀城堡风蚀城堡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的形成地貌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
蚀
作
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
侵
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外力作用与地貌
27 27 of 22
冲积平原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 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 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 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 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 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三角洲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 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 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 加上海潮顶托作用,形成 三角洲。
形成海蚀洞、海蚀崖、海 海浪侵蚀 蚀柱、海蚀平台等
图示
பைடு நூலகம்冰川侵蚀形成 的角峰
海浪侵蚀形成 的海蚀柱和海 蚀崖
6 6 of 22
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堆积地貌
堆积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 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 积
图示
风力堆积形成 的沙丘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出 山口)、三角洲(河口)、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 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 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图示
风力侵蚀形成 的风蚀城堡
流水侵蚀形成 的峡谷
流水溶蚀形 成的石林
5 5 of 22
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形成冰斗、角峰、“U”型 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 兰)等
2.河流侵蚀地貌 (1)侵蚀形式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蚀:加深作用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 走,使河谷加深
溯源侵蚀:加长作用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后退,河谷的长度增加
侧蚀:加宽作用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展宽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一、课标呈现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外力)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概念: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影响: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意义:①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侵蚀和搬运(1)流水侵蚀和搬运(2)风力侵蚀和搬运: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明显。
(3)冰川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4)波浪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滨海地带。
3.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搬运能力下降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2)规律: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知识点2:常见的外力地貌1.喀斯特地貌2.风成地貌3.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易错点2: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
外力作用与地貌
基础考点(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及示意图判读 [全面理主干]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归纳基础知识。
1.岩石的分类 图中A为 侵入型 岩浆岩,B为喷出型 _沉__积__岩___,D为 变质岩 。
岩浆岩,C为
2.主要的地质作用 图中①代表 上升冷却凝固 作用,②代表 固结成岩作用, ③代表 变质 作用,④代表 重熔再生 作用。 3.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 岩浆 到 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 岩浆 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 的物质循环过程。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 图回答4~5题。
4.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_外__力__作用 下形成岩石
层__理__构造、 含有化石
石灰岩、 砂岩、页
岩等
变质岩
岩石在_变__质__作用下形 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 板岩等
[深度解重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 来区分。
(1)三进一出→岩浆。 (2)一进三出→岩浆岩。 (3)二进二出→变质岩和沉积岩。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考点十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于地貌一、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湖、千湖之国芬兰)等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海浪堆积形成沙滩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外力作用的差异(1)流水作用的差异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中上游,以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A、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2)冰川作用的差异①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②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的差异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典型例题】图A示意新疆北部及其周边区域,图B为甲城市气候资料,图C示意甲城市附近某地典型地貌景观。
从气候的角度简析甲城市附近该典型地貌的形成条件。
(8分)【参考答案】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风化作用显著(4分) 大风日数多、风力大、风沙侵蚀作用强。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5-6题。
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6、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外力作用与地貌
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例1.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Array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回答(1)~(2)题。
(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例2.(2010·江苏启东中学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地貌(2) B 图是____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___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 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 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请举例说明)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 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高考一轮复习知识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一、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还有地月之间引力形成的潮汐能。
二、外力作用表现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虽说带了一个风字但与风力无关,一般包括物理风化(温度变化导致的膨胀收缩,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这种像是一块长方体的砖变成u 型)、化学风化(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反应)、生物风化(蚯蚓松土、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地貌类型都会有风化作用存在。
2、侵蚀、搬运:外力作用比较强烈使得原本的一个整体分崩离析(包括风化产物)并且离开原地被带到其它地方。
3、堆积:正好就是上述被搬运的物质所受外力作用减弱被迫停留在某一个地方比如我们的黄土高原。
4、固结成岩:堆积的物体一层层越来越高,底部物质受持续的不断增加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具有层状结构的岩层。
三、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流水地貌 丹霞地貌、卡斯特地貌曲流 凸岸 凹岸 凹岸凸岸 凸岸一侧河流流速慢,堆积作用强烈。
凹岸一侧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河流较深 河漫滩与河流阶地 三级阶地 二级阶地 河漫滩 一级阶地 可以根据河流阶地中颗粒物的厚度判断河流在此阶段平静期时间长度;还可以根据颗粒粒径大小判断河流流速快慢。
在河流阶地中还可能是一侧侵蚀另一侧沉积,这需要通过图层判断。
如上图 搬运 侵蚀 磨蚀:机械作用 溶蚀:化学作用(喀斯特地貌) 运性粒的小山前冲积洪积山前冲积入湖入海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流速下降、泥沙大量沉积还会受到海水湖水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小冲积扇经常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经常降水造成不断冲击;洪积扇则是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域一次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风力堆积:堆积地貌(黄土高原)、沙丘风力搬运也是具有分选性,沉积时也是先大颗粒堆积再是小颗粒堆积。
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 峡湾地貌(西欧地区、南美洲南部一些地区)U 型谷、羊背石、冰蚀湖(冰川侵蚀凹陷积水形成高山高纬地区) 冰斗(三面是峭壁一面是洼地通向山脚)、角峰 冰碛地貌(冰碛物堆积地貌)、冰碛湖大陆地区 无分选性(大的小的一起向下搬运)堆积(沉积)搬运 侵蚀 缓坡为迎风向 风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纲: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3.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风化作用: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到多种因素的破坏作用,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如颗粒变细、矿物成分改变等,称为风化作用。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温度、水、大气、生物等。
2.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雅丹地貌流水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
河流“V”型谷、沟壑纵横
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广东
丹霞山)
流水的溶蚀: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溶洞、石林、峰林、地下暗河
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侵蚀:冰川分布的高纬度和高山地区
冰斗、角峰、“U”型谷、峡湾
如挪威西侧的峡湾
海浪的侵蚀:滨海地带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
4.堆积作用
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黄土堆积
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堆积:冰碛地貌
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一、各河段的地貌类型
1.河流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深而窄,呈“V”字形,常形成峡谷地貌。
2.河流中游:下切侵蚀作用减弱,加上流量增加,河谷变浅增宽。
3.河流下游:以沉积中游为主,河谷浅而宽,呈“U”字形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山前冲积扇(图甲)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缓,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堆积时具有分选性,颗粒大、质量大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沉积。
2、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3、三角洲(图乙)
①丰富的泥沙来源
(1)河口三角洲
的形成条件②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被波浪和
洋流带走
③河口外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2)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河口地区地势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