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特点

具有对象有生命、区域性、复杂性、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共存等特点。

(一)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技术是在不易控制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实现的。

(二)农业标准化的区域性。农产品因地区不同,其品质差异很大,同一技术在不同区域效果不同。

(三)农业标准化的复杂性。表现在制(修)定标准的周期长,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较多。

(四)文字标准和实物标准共存。文字标准来源于实践,是客观实物的文字表达。但是,文字标准较抽象,由于人们的理解能力或认识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大致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普及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和进入20世纪末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置了标准化管理机构,农业标准化工作主要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发布农业国家标准15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近2000项,各省市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7000项,覆盖了粮食、棉花、油料、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林业、烤烟等各类产品,贯穿产前、前中、产后的全过程,涉及农业基础管理、农业产品质量和安全、动植物保护、检疫和检验、农林机械与设备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配套,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

(二)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

(三)农业质量监督体系从无到有。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加强了农业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10多个,部级质检中心180多个,各省、市、县都建有检测机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检验检测体系。

(四)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农业的特点,制订了法规和部门规章。

(五)产品质量认证开始起步。参照国际上质量认证的通行作法,组建了

中国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农机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六)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大大加强,农业标准化受到社会重视。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先期第一批117个国家级示范区已通过了验收,大大提高了政府和群众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少地方政府拨专项经费支持农业标准化工作,出台了法规性文件来规范农业标准化工作,标准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我国标准化发展存在问题

总的看来,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和起步发展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当前制约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一)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推广、实施力度不大。

(二)二是缺乏统一规划。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标准尚未与国际接轨,特别是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缺乏公正、客观、科学的依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标准轻实施的现象。

(四)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监测机构和法规体系不完善,认证不规范,执行不严格。

(五)农业标准化重复交叉现象突出。

(六)监测手段落后,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的监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判阶段,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农业标准技术队伍薄弱。

四、我国农业标准化对策

(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又一次革命,只有强化领导,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搞好农业生产的改革,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必须把涉及农业标准化的有关部门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三)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标准推广和实施,才能变为现实的效益和成果,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重标准制定、轻推广实施的倾向,着力抓好农业标准的实施。

(四)健全农业监测体系。当前要充实、完善现有国家级、部级质检机构,加强地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以满足各地农业生产需要。重点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有关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手段,以保证人身安全健康。择优利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实验室的检测设备和能力,填补少量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项目,但要避免重复建设。

(五)完善各项农业标准化政策。一是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投入政策。二是认真落实充分调动农业标准化人员积极性。三是加强法制化管理。四是建立标准

化工作督查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五、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纵观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农产品品牌发展仍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品牌相对量少,发展速度缓慢,科技含量低,地域分布不平均等。从农产品的相对量看,目前我国年注册农副产品商标量,约占我国商标注册总数的20%;从发展速度看,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统计,1991年在国际分类第三十类商品(主要为农产品)上申请的国内商标是1098件,到2005年增至19850件,年均递增率为91%,而同期我国商标总数由67406件增加到2099035件,年均增长率为198%,农产品增长速度仅为商标总数增长速度的45%,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商标整体发展速度;从科技含量方面看,我国加工农产品品牌多,初级农产品品牌少,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较短,大多扮演原材料的角色,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产品只在当地或某一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影响力,走出该区域,消费者对该品牌一无所知。虽然也有一些较出名的品牌,但无论数量与产值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很多特色农产品因品牌知名度较小,标准化建设滞后,特色农产品品种老化,安全质量不达标,新型科技难以推广等,制约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品牌农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标准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利益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农产品产业化组织、农民、消费者。在食源性疾病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频频曝光的严峻形势下,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入WTO后,国外农产品品牌在国内中高端市场攻城掠地,国内农产品品牌因为规模、技术、资金、品牌管理等原因难以抗衡。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农村市场要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是前提。在农产品需求、国外农产品竞争、农民增收的三重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坚持产品市场化和经营产业化原则,引导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品牌农产品优化配置,由粗放式低效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农业转型。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在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政府规划与引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品牌管理策略,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的活动。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纽带来规范分散农户的生产活动,保证农产品品质统一。

六、创建农产品品牌对策

一要“引”。供销合作社等涉农部门应加大品牌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增强农产品品牌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消费品牌农产品的良好氛围。建立品牌产品激励保护机制,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为追求品质优化,大力发展名、优、新、特、稀农产品,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随意性、趋同性,走市场化、现代化大农业之路;充分挖掘农产品的文化内涵,根据农业产业文化资源特点与消费者需求趋势,在农产品品牌的设计和培育中,强化浓厚的人文、地域、风土气息,塑造农产品品牌的个性特色。鼓励和扶持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注册农产品商标;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安全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带动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农民走农产品品牌化道路。

二要“统”。胡锦涛提出“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深刻阐明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农业标准化、农业质量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