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有哪些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人们学习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一:政治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思考【摘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监控和管理不力问题,以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为主线,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适应性改革研究,探索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多媒体技术;教学改革;课程教学1前言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要求:“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1]。

为此,全国各高校都在过去推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并同时开展一些提升多媒体教学水平的相关研究,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科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等[2-5]。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政治经济学》课程对于促进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管理需求迅速增加的趋势,许多相关联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都需要《政治经济学》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6]。

2《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文献[7]认为《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应该坚持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的统一,既需要《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材内容的新颖性,也需要教师能灵活讲授《政治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应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该把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自学方法。

文献[8]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从引入情境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方案,结合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考核,对学习情况实时进行评价反思,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创新实践能力。

最新-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 精品

最新-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 精品

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摘要在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是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

在国外,高校和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一系列创业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提升其日后创业技能。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校课堂中的创新创业课程零碎而又散乱,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为主,缺乏相应的系统课程。

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经管类人才不仅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通晓经济运行规律,更应具有放眼国内外的开阔视野、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问题和机遇的高度敏锐、敢于创业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而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西方国家较早开始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案例教学也被证明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 教育改革论文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篇一《我国高校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摘要:新时期,面对社会对人才更高的要求,经济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建立健全符合我国特色的经济学教育体系、怎样在教育的第一线改革教学方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学教育;改革;思考知识经济的到来,势必会引发我国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转变。

结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符合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基本要求。

现在,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有必要将经济学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中。

相对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经济学教育明显显得滞后,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只有克服对经济学教育急功近利的倾向,才能建立高质量、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一、经济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的深化,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尽管西方国家在经济学教育方面拥有完备的体系,但我国根本不可能也不允许完全照搬过来。

于是,建立一个怎样的经济学体系,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经济学体系,也就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

同时,经济学教育要反映时代和实践的要求,要把经济学与社会实际联系到一起,例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等。

经济学教育教学必须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从历史发展来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动往往会引起经济理论的革命。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散,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使得知识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吸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经济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一:运输经济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摘要:运输经济学作为一门涉及领域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不能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还需要开设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运输经济学;教学一、实验目的、步骤项目在建设前通常会提出多个备选方案,需要对多方案进行比选来确定最佳方案,属于只能选其一的互斥型工程项目方案。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多方案比选的基本方法,熟练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第一步,查看各方案的使用年限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采用最小公倍数12年作为计算周期。

第二步,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第三步,确认各方案是否满足NPV>0和IRR>折现率I的可行条件,放弃不满足条件的方案。

第四步,比较各方案的NPV和IRR,当两项指标同时最优时,该方案肯定最优;若不满足上述情况,则需要按投资额由大到小的顺序两两比较,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当△IRR>I时,选取投资大的方案,否则应放弃投资大的方案第五步,对所有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

二、实验案例某公路有A、B、C三种路面加固方案可供选择,各方案情况,无残值,社会折现率I=8%,要求确定最佳方案,并将所形成的表格和结论写入实验报告。

由于各方案使用年限不一致,采用最小公倍数12年作为计算周期,计算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根据计算表明,三个方案均满足NPV>0和IRR>I的可行条件。

其中,方案C的NPV最大,方案A的IRR最大,没有一个方案的NPV和IRR同时最优,无法确定最佳方案。

因此,需要按投资额由大到小的顺序两两比较,计算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IRR。

经济学教学改革策略实践研究本科论文(共5篇)

经济学教学改革策略实践研究本科论文(共5篇)

经济学教学改革策略实践研究本科论文(共5篇)第1篇:基于任务驱动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治经济学逐渐被列为了高校教学的必修科目之一。

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架构主要由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两大模块组成,其在揭示经济关系的本质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高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陈旧性和单一性,极大地限制了政治经济学内涵要义的广泛传播和运用。

具体表现为:第一,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并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和理论运用能力的发展,第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被动化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习疲劳。

因此,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迫切需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改革,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首先,政治经济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内容抽象难懂,齐鲁师范学院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模式依然沿用了传统的讲授灌输模式,虽然课程体系设计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但是高校教师却在理论与实际的有效衔接上出现了纰漏,由此导致学生对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到位,从而衍生为学习倦怠、课堂气氛压抑以及出现学生旷课等情况。

其次,教师对政治经济学实践性的忽视,会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缺乏体系化,即使在堂课教学中积极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但是学生仍然在理解上不够透彻、深入,从而造成学生在学期考试中,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完结这门课程。

最后,由于教学计划制定不科学,教学课时有限,因此,齐鲁师范教师只能够利用有限的课时将理论知识快速讲解一遍,难以再抽出一定的课时进行活动拓展,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学科思维模式的特殊性,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时,要充分运用哲学的对立观点和思维方法来进行理解。

利用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既不能利用实验来证明,也不能够借助显微镜来观察,所以,学生要在全面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特点,然后将经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恰当的叙述表达出来,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经济文写作能力、积极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首先重新设定和优化课程目标,使之更贴近时代需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与行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和前瞻性;最后建立评估体系,为教学质量提供量化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探索,能够提高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教学, 创新探索,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技术手段, 与行业合作, 课程设计, 评估体系, 引言, 结论1. 引言1.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从重新设定课程目标、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技术手段、与行业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以及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创新探索,可以使经济学课程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学生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本文中,将会详细介绍上述方面的内容,并探讨其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也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以进一步说明这些创新探索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结束。

2. 正文2.1 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与优化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与优化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课程目标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界定经济学课程的目标,确保它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符合学生的需要。

我们需要考虑经济学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经济学对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提高社会福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课程目标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的优化还应该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下, 结合 课程特 点, 在教 学 目标 、 教学 内容 、 教 性。
二、 财经类院校学生 的基本特点
学 方法 、 教学手段 、 考试 制度等 方面进行 系统
3 、 研究对象及内容具有普遍性。 如何利用
1 、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
耗 项 目的 支 持 , 增加预 算投入 , 逐 步 建 立 保 、 节能、 资源 再 利 用 等 项 目。
真谛。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 改革; 探讨
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对西方经济学各 很强的开放性 ,其讨论 的问题也 极富挑 战性, 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要有分析、 有鉴别地加以学 这种理论体系上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为当代大
习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 8 6 4 文献标识码: A 原标题: 适应新形势 深奥、 难懂,
S — L N模型等。 在基本理论和论述中多将语言 学生理解、 消化存在一定的困难。西方经济学 随着新一代“ 9 O后” 学生的成长 , 接受新 I 知识、 新观念能力的不断增强, 给西方经济学 逻辑分析与数学分析相结合, 既有抽象的概念 的概念、 原理、 公式、 图形等对于学生都比较抽 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大量运用, 对于 的教 学带 来 了巨大 的冲 击和 严 峻 的挑战 , 因 又有形 象的 图形 ;既有 定性分析 又有 定量分 象和难懂, 特别是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是常用的 很多数学基础较差的文科类学生而言更是难 此,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 析,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可借鉴 以理解 和掌握 。 的需要, 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 分析方法,
较抽象、 深奥、 难懂, 学生理解、 消化存在一定 位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的困难。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一般是按

基于 OBE 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基于 OBE 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许 莉,生于1977年,经济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及运用。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基于OBE理念的ISEC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基于OBE 理念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许莉,任琪,缪啸天摘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前进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就很符合教育现代化的主题,它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方式。

本文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核心特点,同时提出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微观经济学应用过程中的原则和实施要点,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点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达到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OBE理念;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230-0002一、引言《微观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它也是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最后只能通过纯记忆的方式来应付最后的考试,但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不能进行解释。

因此,我们需要改进《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

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到:“为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改革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OBE 理念的基本概念及核心特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其英文全称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又可以称之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需求导向教育,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非常明确,老师会在特定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并且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1.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师灌输式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校,都存在这种现象。

如此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被动式的学习基本上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上课满堂灌输,课后死记硬背,然后考试靠“贝多芬(背多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的学好经济学。

[2]而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较多,分析方法有些抽象难懂,造成了学生的理解上的困难。

教师如果一味的只顾自己讲课,忽略学生的听课感受,那么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探索欲会大大削弱。

这不但伤害了教育的本质,更不利于对未来国家经济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改革经济学教学方法,首先就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

教学内容与考试方法呆板单调在部分高校经济学课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不断的重复一本书中的内容,照本宣科,然后告诉学生什么是重点,只要记本文由收集整理住重点,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短期内对经济学知识的记忆,大部分人考试也都可以通过。

然而,教学方法的陈旧,考试手段的单一,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学科情况,又没有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考察。

这样的教学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对学生的不公平,是一种僵硬的教学方法。

长久下去,学生习惯于被灌输的知识,没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习上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学习主动性消失。

理论与实际脱节,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高校,很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来培养,而只是一味的以“教”代“学”的包办,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让学生除了理解记忆老师的讲课内容之外,就是记录、整理、背诵笔记。

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堂上不主动学习,课外也不会花精力去研究相关知识。

学生普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变弱。

从现在经济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缺乏与教师的交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也缺少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新时期背景下,经济类课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适应这一背景下的教学需要,需要对经济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经济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改革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调整。

例如,需要增加新兴产业的教学内容,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教学,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集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传统的经济类课程教学主要以听讲为主,当今社会青年注重自主学习,因此经济类教学需要采用更具互动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

另外,在教学内容深入理论的同时,加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成效。

三、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企业和社会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习资源。

例如,与企业合作推出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课程。

四、教师知识和素质的提升经济类课程需要知识面广泛的教师,并拥有卓越的教学能力。

提高教师的知识和素质是推进经济类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定期评估和学习交流等方式,培养教师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经济类课程教学改革是必要的,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不断变化。

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经济学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迈入经济学领域的第一道大门,奠定了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根底。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应当首先令学生明白经济学的整体架构,帮助学生建立经济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下,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理念,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经济学理论,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因此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学生根底的不同,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应当与本科院校经济学教学有所区分,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另外,应当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进而表达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但从我国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目前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经济学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自然是从根本概念出发,讲解各类经济理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低,社会阅历缺乏,对“经济”尚未有清晰的概念,因此,对刚刚接触经济学的他们来说,还难以理解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承受难度较大。

其次,经济学课程与高等数学息息相关,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学习经济学的一大难关,而教师在进展课程讲授时一味灌输理论,学生也只能进展机械式记忆。

另外,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两大局部,从教学课时的分配来看,单是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所以教师自然放弃了实验模拟教学。

1.2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比拟抽象,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根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级学生之间以及同级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差距,教师在进展经济理论讲解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一把抓”,导致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逐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但这只是教学手段的转变,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变成“幻灯片+黑板+粉笔”的模式,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政治经济学课教学改革的原因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育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是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

当今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片面强调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滔滔不绝讲解;另一方面,学生紧张记录。

形成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二,片面强调教材的作用。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材,而教材内容通常具有滞后性,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理论最新动态。

第三,片面强调校内课堂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是在学校课堂中进行,学生所学知识未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应变能力较差。

1.2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为科学抽象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定性分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忽视三大基本方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有机结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准确认识,不利于其将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政治经济学课教改的实施途径2.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教学。

2.1.1 课堂教学采用三段法,知识传授由浅入深。

第一段:教师对前次内容简单回顾,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并与新课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由此导入新课,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

第二段新知识点讲解。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完成。

第一层次,运用科学抽象法对基本知识点进行分析叙述;第二层次,选择典型实例进一步分析。

正是充分运用这一方法,使学生对枯燥的教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理解。

第三层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总结归纳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2)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2)

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2)经济学教育改革论文篇二《经济学教育的“三个结合”》【摘要】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经济学教育水平加以提高,就要在教学时间中,做好“三个结合”的相关教学工作,所谓三个结合,值得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研究与教学向结合。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在经济学教育如何实现“三个结合”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经济学,“三个结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相关教育专家对高等院校的经济类学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要想在根本上将经济学课程加以提高,高校教师就要遵循:“三个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将经济学教育的水平加以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一、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不光是在经济学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任何学科中都强调理论与实际向结合的重要性。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际向结合,要满足以下几点内容:1、学科理论要有一定的说服力。

古人云:“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传承文明,传授知识,解释问题。

在经济学中,也面对着很多现实问题。

面对现实为题就要有一定的说服力。

经济学既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解透彻,还要将现实问题加以关注。

将各种新的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注重调查的重要性。

社会的经济现象是复杂的,经济学的教学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在社会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性探究。

我国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发展是空前的发展,不管是西方经济学或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们都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对上述两种理论加以验证与修正,并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做好调查工作,实现对两个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只有在根本上进行实践,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要想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将经济学学好,只靠实践和理论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课题研究论文: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课题研究论文: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144792 学科教育论文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其教学改革与创新,除了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改革外,还可从课程内容的细节入手,进行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探索。

笔者在十几年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探索实践,针对课程不同的具体内容,探索出相应的方法,对课程原有内容及阐述方式进行补充、扩展,增加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掌握及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1抽象原理举例法在经济学课程中,有许多原理都是进行纯理论的抽象阐述,学生往往反映其大概意思是懂了,但有些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特别希望老师联系实际一一对应予以讲解。

对此类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有的因教学时间关系不允许采取案例教学,有的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合适案例。

对此,可采用举例法,针对性地单独举例说明,即通过举出单一事项及相关数据来进一步讲解原理。

如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关于价格效应原理,几乎所有教材都是通过几何图示对这一内容进行定性的阐述。

一般都是这样的:如图1所示,X商品价格下降后,设Y商品购买量不变,则X商品量可增购,新预算线为MN’;(1)无差异曲线U1、原预算线MN,得均衡点E1,X 消费量为X1;(2)由于商品降价,消费者收入提高,预算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MN’(图是X商品降价,Y不降价),故Y商品量不变;(3)先假定消费者真实收入未变,即效用水平不变,相当于画一条与新预算线平行的预算线与原无差异线相切于E2。

此时X商品消费量从0X1增至0X2,X1X2为替代效应;(4)由X商品价格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真实收入上升,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可上升至U2,与新预算线MN’相切于E3,商品X的消费量从0X2增至0X3,则X2X3为收入效应。

对于这一只是通过图示进行了抽象阐述的原理,我们可采用表格式补充举例如下:假设有两种商品,杨梅y和荔枝x,均为正常商品,杨梅价格为Py,需求数量为Qy,荔枝价格为Px,需求量为Qx,消费者收入为I,效用水平为U。

经济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案改革与探索

经济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案改革与探索

经济学教育中的教学方案改革与探索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教学方案的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真实经济背景和实践经验的经济学人才。

一、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案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经济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从需求出发,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的经济学课程。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经济问题引入课堂,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经济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契机。

在经济学教学方案中加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例如,与数学、统计学的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模型的理解和运用;与社会学、心理学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分析经济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动因。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课程的开设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

然而,实践经验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在经济学教学方案中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如实习、社区调研、模拟经济实验等。

这些实践性课程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真实经济背景和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实际经济运作的复杂性。

四、个性化学习的推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都有所差异,而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往往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面对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我们需要推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例如,为有较强数理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加挑战性的经济学内容,为对实际经济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

在传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通过对这些创新探索的经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教学模式的启示,以期为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传统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模式、科技手段、跨学科课程、经验总结、未来展望、教学模式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逐渐得到重视。

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也成为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

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便捷的学习途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则是经济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势在必行,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基于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实践项目的新教学模式则可以将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社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生动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经济学教学课程的实践(3篇)

经济学教学课程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其教学实践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例,探讨了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高校经济学教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经济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内容1.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经济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现实经济场景,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 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

(2)应用领域: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经济学等领域。

(3)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经济学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3. 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评价:通过考试、论文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的优势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适应社会需求:经济学教学课程实践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课程有哪些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摘要:在当前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来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结合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一、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大学生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21世纪是创新和创业的时代,创新与创业活动作为科学技术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成为经济发展引擎和日益重要的推动力。

在国外,高校和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一系列创业课程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提升其日后创业技能。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高校课堂中的创新创业课程零碎而又散乱,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就业指导为主,缺乏相应的系统课程。

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经济形势,经管类人才不仅应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原理性知识,通晓经济运行规律,更应具有放眼国内外的开阔视野、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对问题和机遇的高度敏锐、敢于创业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而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经济学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西方国家较早开始理论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案例教学也被证明对经管类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以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经济学案例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经济问题为题材而进行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案例,让学生站在客观的、局外人的角度或当事人的立场上,来讨论经济生活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分析,从中找出经济学的一般原则和原理,并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找出问题、原因和对策等。

以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学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兴趣。

案例教学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应有之义,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笔者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90名同学进行调研,其中相对于老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68%的同学希望经济学上课的方式是案例教学。

同时,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进而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

然而,目前“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经济学由于课程的特点,很难做到像应用经济学课程那样进行实验室模拟实习,案例教学也主要在管理学中应用的较早、较广泛,理论经济学案例教学比较滞后。

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本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

采用相对稳定不变的教材;上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采取全盘接受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束时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思维僵化,与创新型人才相去甚远。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学生自身也陷入困惑,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何通过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难度也非常大。

如何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们的共同课题。

本研究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实施该方法时应当注意的关键环节。

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剖析经济学教学现存的问题,对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提出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如图1所示:第一,穿插式案例教学。

经济学课程为理论性课程,有大量的原理、模型、图表、公式知识,学生往往将精力花在学习理论知识上,而导致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

针对这一现象,本课程设计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的路径,体现在一方面根据每章节知识点的需要,设计一套问题导向性情境或案例,另一方面利用现实中的事件和经济热点问题解释经济学原理。

第二,讨论式案例教学。

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的现象。

本课程设计一套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案例库,同时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安排时间展开讨论,总结出案例分析思路或答案,将案例讨论过程的表现纳入期末成绩,重视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广度。

第三,参与式案例教学。

当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主动配合,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本课程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作为思考题让每个学生课后思考。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路径:1、理论性课程运用大量的原理、图表、公式和模型解释理论和方法。

分析问题: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形势热点的关注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

主要路径: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

2、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分析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以应试为主,仅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没有应用创新机会。

主要路径:密切结合经济热点讨论。

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分析问题:学生在上课过程无法形象的体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无从谈及培养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主要路径:重视布置课后开拓性的案例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方法设置由浅入深的案例导入课程,配合经济热点案例讲解,布置开拓性案例讨论,通过强调和强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经济理论的分析应用能力,具体案例教学采用穿插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参与式案例教学和组织专题辩论或讨论,从而贯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经济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充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而且对于响应国家和社会各界关于教育改革的期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同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案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案例。

本文认为,学习《经济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纳入到课程教学主体之中。

这种主体体现在:其一,导向性问题或案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案例,这样对他们来说印象深刻,以此作为课堂内容有吸引力,效果显著;其二,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性问题的分析、案例的思考、互动讨论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了,才会有感受,才会在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上的提高。

围绕这些主体表现,项目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选取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

比如《消费者行为理论》这一章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内如何获得最大的效用,但学生刚接触这一章时对效用这一概念还没有认识,因此本章就设计一个情境:班费仅有200元的情况下,如果你是组织者,可以买水果和瓜子的情况下,各买多少,依据什么。

对于这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他们也会经常碰见,一般也有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但往往没有效用的概念,这时趁机导入效用的概念,既可以理解其内涵,又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2.分析以学生为主体。

导入性案例、习题、案例的第一体验者必须是学生,让学生先动手、动脑思考,先给出他们的思路和想法,然后老师进行引导、点评,肯定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指出新的知识点或者隐含内容。

3.考核以学生参与过程为主体。

不论学生的答案如何,只要其参与回答问题,做练习,思考案例,都要积极鼓励,给以平时分加分或小礼物表扬。

第二,密切联系热点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创新创业学习能力,因此,在导入性问题、案例的设计时,设计一些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和实际任务,将学生放置在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一起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解决真实问题。

比如,网络上最近很流行一个段子:“交学费应该用支付宝,成绩出来了再确认支付,好评差评看个心情,挂了科就申请退款,老师跟在屁股后面说:亲给好评呀亲,亲,选这课吧,包过的亲。

亲成绩单寄出了。

请查收亲!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这就需要学生思考市场中的买卖关系是不是适用在教育市场中,这种流行的支付方式是否适用所有买卖关系。

这种流行的案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落实学习载体。

课程学习应该有一个具体实在的载体,从而让学生能充分参与进来。

因此,本课程除了教材上的知识点以外,选取大量的导入型问题、经济热点、发散性的案例作为载体,让课程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有内容可循。

除了这三个关键要素外,还应进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修改、课程教学保障配套等支撑条件。

在课程学分的设置上,至少要达4个学分,既是对学时数的保障,也体现对以该课程内容、方法掌握的必需要求;在课程教学管理上,利用讨论型教室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授课。

参考文献:[1]崔继红.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探索[J].科教导刊,202111[2]崔蕊,王维翊.“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212[3]费喜敏.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理论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2112[4]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211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