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结合世界文明史而谈针对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有了很深的了解。从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待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就必须先了解其产生的背景。

“文明的冲突”出现在冷战后,这是由于美苏两国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对立与冲突不在,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在文章里他指出“文明的冲突”中的“文明”是冲突的主体,以“文明”为界,世界将重新划分阵营。在当今世界上,“文明”有以下若干种类:“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等等。亨廷顿的观点主要是,在后冷战时代冲突将不再以意识形态冲突为主,而让位于不同文明(西方、儒家、日本、伊斯兰、印度、斯拉夫—东正教、拉丁美洲以及可能还有非洲文明)之间的斗争。进而大胆预言:第一,未来世界的政治划分将以文明划界。第二,将来的冲突将出现在西方和非西方世界之间。第三,西方政府应该警惕伊斯兰世界同儒教国家(即中国)联手。

由费廷顿的观点看来,学生不敢妄加评论,但也略知一二。

就目前的世界近现代历史表明,不同文明的碰撞不一定导致冲突。学生认为,冲突是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交往间导致的,这是矛盾点不可避免。我们不能夸大了文化差异的影响,世界史是一部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文明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同时也在互相吸取对方文明的养分而不断壮大,虽然其中不乏冲突,但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则是主流。举个例子就是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自然是不可避免地导致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但拿破仑的远征对埃及等伊斯兰教国家甚至整个尼罗河流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在埃及的传播。他释放穆斯林奴隶,尊重埃及传统的伊斯兰教并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在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改革,在经济上废除特权和不合理税制,并模仿法国科学院创立了埃及科学院。这些都是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负面影响。从这点上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文明之间由于思想和观念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某些冲突,但是不同文明的交流也促进了融合。因此学生认为,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明发展更应该是以相互吸收与融合为主导。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总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扬弃旧的、妨碍社会发展的东西,不断产生、吸收新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东西。

同时,不同文明之间没有全面、纯粹而永久的对立。历史上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埃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在与其他文化的竞争中吸取了许多外来精华,同时又对其他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本没有两种文明之间你死我活的恒久对立。例如7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的崛起对基督教的影响,11-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更是调节了穆斯林和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再如20世纪以来中东的海湾战争伊拉克等问题出现,直接导致了穆斯林对西方国家的敌意。但是,究其历史根源不乏有所联系。欧洲古典文明的主要遗产是由伊斯兰文明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在中世纪前期和中期,欧洲基本上为基督教神学所笼罩,延续希腊文化和科学精神的,则是伊斯兰文明。《阿拉伯通史》有段话甚是精辟:在八世纪中叶到十三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都要

归功于他们,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有人可能会问:本拉登的恐怖主义等等该如何作解释?其实很简单,本拉登代表不了整个伊斯兰世界,亲美的伊斯兰国家主要还有沙特、科威特等同时也有反美的伊朗。在西方国家,伊斯兰信徒和基督教信徒也是相处融洽。费孝通在《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中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是这个道理。

世界冲突的根源多是文明背后的政治、经济等诸种利益,而非文明的对抗。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民族或国家间复杂的利益矛盾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能以文化的差异对世界的冲突进行以偏盖全。以伊朗国家为例,巴列维执政时期曾经与美国是中东地区的亲密盟友,但霍梅尼上台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同为伊斯兰文明的执政者,为何出现这样的差异?其实是美国的经济需求和战略意义。又或者巴以冲突不也是石油利益的争夺?人类的冲突,归根结底由什么引起?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基本根源,即利益。

文明就是文明,它是人类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生存方式的总和。不同的人群由于其生存环境、发展经历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导致产生不同的文明。文明必须通过交融才能发展,没有交融就没有文明。毛主席说过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把一个文明比作一支蜡烛,那么更多的文明同时亮起来就会形成一片光明之光。这里说的就是文明的交融。交融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冲突也是交融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很重要的形式。中国古代的炎黄大战造就了如今的炎黄子孙。

让我们回到费尔南的《文明史》,从文明的角度俯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非洲到远东,从西欧到美洲。不论是文明的范围或大或小,总能在地图上找到其坐标,马克思说文明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学会理解历史的同时也要直面即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就不乏有文明的冲突和融合,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文明单纯的是冲突的,从大体看来文明是融合的。《文明史》中提到:希腊人控制了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广袤而没有明确界定的地区,罗马人的征服活动也扩展到了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把希腊人开始的这一殖民时期延续下来,但在罗马的外表之下,希腊文明继续存在下去,历史终有一天会把这些冒险推到一边,仅留一些遗迹在其身后。这一时期的文明我们也可以称其为“文化”。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文化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历史的积淀与再现;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在伊斯兰世界,宗教决定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行动,对这一宗教来说,技术(不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是人们不得不一跃而过的防火墙,借以拒斥一个已变得年迈不堪的文明,并从火焰后现在的世界中找到新的刺激。《文明史》将人类纷繁复杂的五千年文明内容浓缩在一个有机框架中,既体现出了历史的纵深感及其丰富的内涵,也从横向的角度提炼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文明要素,纵横交错和协调,勾勒出人类文明机体的立体形象。

学会在上文已经提到,文明融合之间的种种,再如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虽然连年战争,但是在经济上出现封建私有制思想文化上也有诸子百家争鸣,民族融合上的各民族相互交流影响甚深,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类问题才得到真正解决。但这正是文明融合的具体体现。历史就是这样,既使人感到光荣,又使人感到沉重。它因人类的勇敢和智慧而前进,它又因人类的与生俱来的弱点而停滞乃至后退,历史在弯曲地行进着,从远古到今日。

以上就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学习到的有关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所做的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