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5届宿州期末)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渐渐充溢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解析:选D 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斗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

2.(2025届杭州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B.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D.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也确定了动物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

3.(2025届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考纲解读本节内容容易创设情境,出题切入点较多,是高考题的热点。

复习时,“种间关系”应多联系实例,同时用对比分析法或曲线形象地理解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应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去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以生物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思路去看待演替的必然性。

考点梳理考点1、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中各种的集合。

2、特征: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和空间结构等。

3、丰富度:群落中数目的多少。

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常用的方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和两种。

巩固练习1、下列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A、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孙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成的大肠杆菌菌落2、(2010年安徽理综T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考点2、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 1、种间关系(1)、互利共生:两种生物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其特点 ,实例 (2)寄生:一种生物 与另一种生物的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其特点 ,实例(3)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 和 等,一般 ,种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实例 。

(4)捕食:一种生物以 作为食物,在数量上呈现 的为被捕食者,呈现 的为捕食者。

实例 。

2、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 分布。

巩固练习3、(2010年重庆T31Ⅱ)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 所示。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整理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整理

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答案:D
返回 5.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
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C.图乙中 b 生物对 a 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5)、群落的空间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⒈ 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 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返回
群落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返回 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之所以有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
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
真菌与藻类

寄生:



竞争: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 病毒与宿主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捕食:
猪笼草、 狼与羊
大豆与根瘤菌

种内互助:
护犊行为、
育雏行为


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的行为
返回
种间互助 种间斗争
识记:正确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返回
(1)寄生与腐生:
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
获得营养物质。
(2)捕食与竞争: 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
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
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
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①一种生物以非生物
为食,如牛饮水;②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
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
全部生物
.
21
2、特征: 物种的丰富度、_种__间__关__系___、空间结构、
群___落__的__演__替__等。
.
22
考点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1、捕食

A



B
时间
乙:数量坐标图
思考:乙曲线中怎样判定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
23
2、竞争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 物相互争 __资__源___和__空__间___等
.
27
4、互利共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
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 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 28
互利共生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数量坐标图
互利共生的特点:
数量上呈现出“同生共死”的__同___步__性_____变化。
.
29
考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6
1.生物技术中常用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H标记核苷酸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用14C标记的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C原子的 转移途经是:C02→C3→(CH20)
C.用18O分别标记H20或CO2中的氧,可以用来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大多来自H20
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群落及其演替课件
2.貂熊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成体重十多千克,耳小、尾短、毛长、四肢短,足掌像熊 掌、掌面较大。它经常吃狼、猞猁吃剩的食物,也捕食小型动物,在积雪环境下还能捕
食大型动物。在我国,貂熊主要分布于寒温带针叶林,以下推测成立的是( B )
A.狼和貂熊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B.足掌面积大有利于在积雪上奔跑 C.耳小、尾短、毛长不利于适应环境 D.貂熊、猞猁、狼占有相同的生态位
• 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
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 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 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 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连线】具有下列特征的生物最有可能属于哪种类型的群落?
森林群落 草原群落
•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 •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 骆驼刺才几厘米高,但根可长达15 m。 • 某些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思考】如 果两种鸟的 觅食生境一 样,生态位 就完全一样 吗?
5、生态位
①定义: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 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 位。
• 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 的关系等。
•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群落及其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群落及其演替

B.甲、乙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 D.甲、乙的沉浮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训练4.(2022·山东·高考真题)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
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
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回答下列问题: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趋__光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_高___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 供了_食__物__和__栖__息__空__间___,有利于其生存。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__低______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 __荔__枝__园__A__使__用__杀__虫。剂,可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低
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
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
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课课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课课件

1、丰富度
数目 的多少 群落中物种______
注意:丰富度即物种种类数
调查方法: 样方法
2、种间关系
• 不同的生物种群聚集在同一空间,它们之间的 联系十分密切,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复杂的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按性质可以分为互 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等类型。
种间关系的比较(P173)
类 数量 型 坐标图 能量 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群落的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
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D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 部生物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_______________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技法提炼
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
通过分析实例,需要弄清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种生物,同
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
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 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不同种生 物要注意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 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
注意点:
(1)一定的区域内(一个水池、一片草原 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 (2)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 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或(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缺一不可)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区域大 小视观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群落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群落结构、种间 关系、群落的演替等。 群落的 种群种类 空间结构 优势种群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下图是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 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竞争 关系,猫头鹰和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 蛇之间既是 捕食 关系,又是 竞争 关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光照强度 垂直结构 动物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 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特殊形式。
迁移拓展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 为食,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 才能发育。丝兰蛾与丝兰的关系( A) A.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 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 上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例2: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 出二者的区别吗?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 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数目 的多少 群落中物种______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_________ 愈复杂 。 物种的数目_______
诱虫器
(3)种群丰富度的统计有两种方法:
一是 计名计算法 (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 群落; 二是 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 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划分 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 较多、较少、少、 个体较小、数量较多 很少),适用于 的群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群落是一个有机整体:群落不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简 单集合,而是通过各种关系建立的有机整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
记名计算法 常用统计方法:
目测估计法
土壤小动物采集、调查方法:
有较强的活动能力 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身体微小
标志重捕法
诱虫器上方用热光灯,因土壤中小动物有趋湿、趋暗、避高温特性。
(3)意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 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 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 考点四 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捕食、寄生 D.捕食、互利共生
✓ 考点三 群落的结构
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具有明显的__分___层___现象。
植物分层:-与_光__照___有关
动物分层:-与__食__物__和__栖__息__空__间__有关
(2)水平结构 常呈__镶__嵌____分布。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取代 ____优__势__而不是“ 取而代之”
2.群落演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__彻__底__消__灭__了___ 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__土__壤__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 体的地方
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时间 速度
经历的时间_长__ 缓慢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经历的时间__短__
较快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影响因素 自然 因素
__人__类_活__动__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冰川泥上 弃耕农田和火灾后
发生的演替
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共同点
能量:总生产量 增加 ,群落有机物总量_增__加;
结构:营养结构 复杂 ,物种多样性__增_加____, 稳定性_增__强_
例6.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群落均可演替成森林
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1)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种群和群落的关系
①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 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②一个菜市场上的鸡、鸭、鱼、白菜等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
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杀死并保存标本。
数量 坐标图
捕食
能量 流动图
竞争
数量 坐标图
能量 流动图
寄生
互利共生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例3.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 系分别是
() D
A.竞争、竞争 C.寄生、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