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控制要点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老年高血压特点及治疗论文【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特点高血压〔1〕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脏器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病等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以及生活质量,故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给予积极治疗。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2〕随着增龄,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含量增多,中层钙质沉着,内膜纤维斑块形成使动脉管腔变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积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弹性下降,使得收缩期血液流入时压力更高。
另外动脉硬化引起脉搏波增大和波反射提前到达,反射波落在大动脉压力波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导致迟发的收缩期波峰出现,严重时反射波压力可超过40mmHg。
而且大动脉舒张期压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衰减加速,舒张压下降。
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压变异性大、易发生低血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动脉壁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变化时血压波动较大,收缩压尤其明显。
在变动体位时(从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卧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发生头昏甚至跌倒,通常此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 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以上,称体位性低血压。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激素包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体敏感性也降低,通过神经体液机制调节有效血容量的能1 / 10力差,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低血压。
故要求医护人员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适感觉应随时监测血压。
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因此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快。
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如何用药?发布时间:2023-02-15T07:22:44.174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19期作者:姜哲方苏海顾冬梅[导读]老年高血压有啥特点? 如何用药?姜哲方 苏海顾冬梅(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235)临床研究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有将近五成患有高血压疾病,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其中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一旦患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文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有哪些、如何治进行详细阐述。
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第一,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为血管硬化、动脉弹性差,大动脉缓冲功能受损,导致大部分患者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或低,脉压较大。
简单来讲,大部分患者都是单纯收缩压增高。
第二,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血压波动性较大,动脉硬化程度较为严重,血压波动性较差。
相关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内收缩压波动能够达到70mmHg。
在门诊诊治时,部分患者初始测收缩压200mmHg,继续测几次,几分钟内收缩压会相差40mmHg,最后是160mmHg。
因此,测量血压要求相对较多,需要至少休息五分钟、不要说话等,进而更加准确的测量血压。
第三,常常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其中包括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超重等,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用药要求与注意事项也是不同的。
第四,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硬化、脑血管供血不足,会影响到脑细胞功能,导致患者认知能力减退,甚至出现老年痴呆,以至于患者无法正确认识疾病,无法谨遵医嘱配合治疗。
第五,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其中包括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这些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各个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禁忌。
第六,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
临床研究显示,65岁以上老年群体中有大约15%左右患有低体性低血压。
低体位血压的诱因较多,感冒、大量出汗、腹泻、热水浴、饮酒等,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上述这些因素;且在起床时需要小心;夜间起床大小便也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临床老年高血压特点、患者诊断性评估、降压治疗措施及血压控制目标
临床老年高血压特点、患者诊断性评估、降压治疗措施及血压控制目标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在≥80岁高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接近90%,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梗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是独特群体,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以下特点:➤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异常血压波动;➤合并多种疾病;➤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患者评估诊断性评估包括:①确定血压水平;②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③明确引起血压升高可逆和/或可治的有无继发性高血压;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评估老年高血压整体危险度,有助于确定降压治疗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
表1 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衰弱和认知功能。
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衰弱评估,特别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质量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1、降压目标年龄≥65岁,血压≥140/90 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年龄≥80岁,血压≥15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应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耐受性良好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经评估确定为衰弱的高龄高血压,血压≥16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50 mmHg,但尽量不低于130 mmHg。
患者对降压治疗耐受性良好不停止降压治疗。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基本措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健康饮食:每日摄盐量应<6 g,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度限盐;②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5d、每天不低于30 min步行、慢跑和游泳等有氧体育锻炼,老年人不建议剧烈运动;③戒烟限酒,甚至戒酒;④保持理想体质量:维持理想体质量、纠正腹型肥胖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⑤改善睡眠;⑥注意保暖。
高血压与糖尿病: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高血压与糖尿病: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一、引言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这些疾病。
二、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用药原则1.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老年高血压的最显著特点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即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或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使得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升高。
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特别是收缩压。
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
血压波动大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这使得治疗更为复杂。
对药物的反应与年轻人不同: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使用降压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1.老年人高血压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开始时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这既可以避免一开始就使用大剂量药物带来的不适,又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长效制剂为主:为了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应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长效制剂可以平稳降压,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而短效制剂由于其作用时间短,容易导致血压的迅速上升或下降,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联合用药:当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
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提高降压效果,还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随意联合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合并症,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等。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防治策略PPT课件
肾功能损害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脏损伤,出现肾 功能不全、肾衰竭等。
03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策略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 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和代谢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过 度肥胖,有助于降低血压。
和防治方法。
饮食与运动
02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盐、脂肪的摄入,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源自规律服药与定期复查03
教育患者规律服药,定期复查血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
况。
05 老年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 过度肥胖。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 或游泳。
总结词
通过积极治疗和管理,降低高血压患 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02
积极治疗
对已经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应 积极进行治疗和管理。
01
03
健康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 期跟踪和管理。
心理支持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 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05
04
提高生活质量
分类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单 纯舒张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和 舒张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的发 病率逐渐升高。
控制率低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高血压 控制率较低。
老年高血压定义、特点、治疗要点及病例分析
老年高血压定义、特点、治疗要点及病例分析一、老年高血压定义老年人高血压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血压持续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或者非同日3次以上测的血压都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老年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大于或者小于90mmHg称为老年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加而进行性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患病率约增加10%左右。
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幅度加大,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的70%左右。
二、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当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5亿,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也就是说两个高血压患者中必有一个是老年人,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又是老年高血压的一种。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有如下特点:1、60%-70%的高血压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称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可使病死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2-4倍;3、多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选择降压剂较复杂;4、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发生在降压治疗及情绪变化时;5、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心脏功能不全;6、收缩压升高危险性要大于舒张压升高,并且多数患者收缩压比舒张压更难以控制,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收缩压上;7、老年高血压多数具有低肾素、低交感活性及高容量、高搏出量的特点,故利尿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较其它种类降压药物效果好。
三、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在血压降低相同幅度情况下,对老年人降压益处比年轻人及中年人益处要大得多,有效降压可使脑卒中下降36%-42%,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6%-32%,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可使60-70岁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下降1/3。
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注意以下问题:1、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逐渐退化,敏感性降低,因此降压不可太快,要循序渐进,降压药物剂量要逐渐递增,尤其对体弱者及原有脑血管疾病者,否则易发生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及脑供血不足发生;2、注意药物的体位效应,尽量不用α受体阻滞剂来降压,降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足够的入量,如患者入量不足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应小剂量应用;3、老年人存在多种脏器的损伤,要注意降压药的选择,如有心功不全可首选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肾功不全首选钙拮抗剂,禁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由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的僵硬度增加,弹性减弱,使舒张压减低,脉压加大。
「指南」我国老年高血压诊疗共识更新,要点一文总结
「指南」我国老年高血压诊疗共识更新,要点一文总结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2011版)颁布后,多个国家与地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在此背景下,2017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对2011版进行了更新,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以下为本次共识更新的要点内容。
要点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收缩压增高常见;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常合并餐后低血压;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诊室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容易漏诊。
1.收缩压增高为主:老年人收缩压随增龄升高,舒张压在60岁后呈降低趋势。
2.脉压增大:定义为脉压>40 mmHg,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 mmHg。
3.血压波动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明显波动,清晨高血压多见。
4.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或至少60°的直立倾斜试验)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同时伴有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测量卧、立位血压。
5.餐后低血压:定义为进餐后2 h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 mmHg、餐后收缩压<90 mmHg,并于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
6.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夜间血压反较白天升高(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可达60%以上。
此外,与年轻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与老年人靶器官损害关系更为密切。
7.诊室高血压:又称白大衣高血压,指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所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不高的现象;老年人诊室高血压常见,易导致过度降压治疗;对于诊室血压增高者应加强血压监测,鼓励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必要时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是否存在诊室高血压;诊室高血压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心脑血管风险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和管理策略PPT课件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总结词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患者的血压管理需谨慎,以保护肾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 风险。
详细描述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患者的血压特点通常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 增大。在管理策略上,应积极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选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同时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脂等。此外,患者应限制盐和蛋
白质的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
05 高血压的预防与教育
高血压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检测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减 少压力等,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及早发现高血压,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制饮酒、减少盐的摄入等, 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
总结词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患者的血压管理 需特别关注,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 险。
VS
详细描述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时,患者的血压特点通 常表现为舒张压增高、脉压减小。在管理 策略上,应积极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选 择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治 疗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脂、吸 烟等。此外,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 波动,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感谢您的观看
03 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控制盐、糖、脂肪的摄入,增 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
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
增加身体活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 游泳、骑车等,有助于降低血 压。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有助于降低血压。
限酒戒烟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 血管的损害,有助于降低血压
2023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年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原创版】目录1.概述2.老年高血压的特点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的修订背景和目的4.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5.新版指南相较于 2019 版的变化6.总结正文1.概述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呈增高趋势,但血压控制率较低。
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大、多重用药、存在假性高血压等特点,其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年高血压的诊疗和管理,我国对《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进行了修订。
2.老年高血压的特点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特点包括: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大、多重用药、存在假性高血压等。
这些特点使得老年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的修订背景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老年高血压的诊疗和管理,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修订的《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在《中华高血压杂志》上正式发表。
新版指南旨在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特点、功能保存、多重用药、特定人群的治疗及血压管理等问题提供详细阐述,以提高老年高血压的防控水平。
4.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新版指南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特点、功能保存、多重用药、特定人群的治疗及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与 2019 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更加强调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多重用药问题,以及针对特定人群的治疗策略。
5.新版指南相较于 2019 版的变化新版指南相较于 2019 版指南,更加注重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多重用药问题,对降压目标和特定人群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细化和调整。
同时,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功能保存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性。
6.总结《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的发布对于提高我国老年高血压的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要点学习PPT课件
05
并发症预防与临床处理方案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防范措施
控制血压达标
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 围内,是预防心脑血管
事件的关键。
血脂管理
合理使用降脂药物,降 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
粥样硬化的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风险评估,给予适 当的抗血小板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 衡,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诊断标准
分类
老年高血压可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和混合性高 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识别
临床表现
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头晕、头痛等 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重症患者 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 。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视 网膜病变。
对于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可采用 激光治疗,封闭渗漏的血管,减
少出血和渗出。
激光治疗
血压控制
严格控制血压,减少视网膜病变 的进展风险。
对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挽救视
力。
手术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管理要点
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对血管的损 害。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肾素-血管紧 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收缩力和降低心率来 发挥降压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 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达到降压目的 。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原则
小剂量开始
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 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及诊治流程指南2024
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及诊治流程指南2024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及诊治流程指南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高血压的防治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高血压的 危险因素,老年人应戒烟并限
制酒精摄入。
规律作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充 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血
压。
控制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老 年人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
动控制体重。
营养膳食调整建议
01
02
03
低盐饮食
减少食盐摄入,有助于降 低血压,建议每日食盐摄 入量不超过6克。
危险因素与靶器官损害评估
危险因素评估
包括高龄、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饮食、血脂异常、糖尿病、早发心血 管病家族史等。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会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
靶器官损害评估
重点评估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功能状态。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 动脉超声、尿微量白蛋白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靶器官损害,以降低心血管 并发症的发生率。
推荐意见
共识建议临床医生在诊治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共识还鼓励临床医生积极参与 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本次解读内容回顾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
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 程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24
CONTENTS
• 老年高血压概述 •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 药物治疗策略与实践经验分享 • 非药物治疗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 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解读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富含钾的食物
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 如香蕉、土豆等,有助于 调节血压。
202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
2023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近期,我国发布《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特点、功能保存、多重用药、特定人群的治疗及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与2019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更加强调老年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平衡,突出了诊室外血压测量在老年高血压诊疗中的重要性,更新了老年高血压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治疗推荐,扩展了老年高血压特殊人群的范围,进一步优化了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
本文整理了重点内容,供各位同道一起学习。
01 老年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年龄≥65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即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曾明确诊断高血压且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老年人,虽然血压<140/90mmHg也应诊断为老年高血压。
近年来我国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应用日益广泛。
在应用符合计量标准的血压测量工具且测量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家庭自测血压与动态血压监测也可作为高血压诊断与疗效评估的依据。
老年人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级(mmHg)诊室血压与诊室外血压测量的高血压诊断标准(mmHg)0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和β肾上腺素能系统反应性降低,肾脏维持离子平衡能力下降,表现为容量负荷增多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
因此,老年高血压具有以下特点:1)收缩压升高为主:与舒张压升高相比,收缩压升高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是心血管事件更为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
因此,老年患者降压治疗更应强调收缩压达标。
2)血压波动大: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称为异常血压波动。
最常见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体位性血压波动、餐后低血压等。
3)多重用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和脑血管病等。
老年人高血压防治【共60张PPT】
老年人降压目标: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 伴糖尿病的老年人: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避免舒张压过低( <70mmHg)
(三)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个体化 始剂量小 缓慢降压 副作用小 服法简单
(四)老年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保持乐观心态 注意饮食结构:低钠、低脂、合理膳食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
*
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2、 患病率随增龄而升高: 我国≧65岁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57%; 在80岁左右的人群中,75%患有高血压; ≧80岁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90%。
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3、 性别差异: 高血压患病率: 非老年男性高于女性 老年女性(42.1%)高于男性(38.5%) ≧80岁老年人性别差异缩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持续升高,而舒张压有降低的趋势 收缩压的升高呈线性 舒张压较平缓地升高,经过平台期,在70岁左右缓慢下降
Adapted from Galarza CR et al. Hypertension. 1997;30:809-816.
血压 (mm Hg)
160 140 120 100 80 60
老年人高血压的定义
老年人:欧美>65岁,我国> 60岁 三次非同日血压≧140/9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原因: 1、 老年期前的各种高血压延续而来(混合型) 2、 年龄增加,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下降
*
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1、 患病率高: 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显著高于中青年人群,平均每2位老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控制要点
2014年06月23日09:49来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例预计将从现在的10%上升至2050年的22%。
由于血压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血压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生率约67%。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将近50%,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特点: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收缩压水平升高,而舒张压水平逐渐降低;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
多种原因造成老年患者高血压达标率更低,甚至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老年人对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更为敏感,不同的指南推荐不同的降压目标;复杂的高血压指南导致的“治疗惰性”等;合并多种疾病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
老年高血压的这些特点,使得老年人成为高血压人群中的特殊亚组,且缺乏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来指导治疗。
2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和血管变化
心血管疾病(CVD)是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与年龄相关的血管改变扮演了重要角色。
血管老化(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在老年高血压中占87%,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更明显地增加CVD的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收缩压进行性升高,而舒张压的高峰在60岁之后逐渐下降(图1),ISH常伴随脉压差的增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人血压的升高(表1)。
动脉硬化主要是由于动脉内膜和中层的增厚,以及侵入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产生的胶原累积,导致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反射的压力波也更快,从而导致收缩压的升高。
主动脉弹性减退,舒张期主动脉回缩力减小,血流量减少,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图1 美国不同种族和性别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NHANES Ⅲ)
表1 影响老年人血压升高的因素
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常伴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后者导致了CVD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收缩压的升高增加了左室负荷,导致左室肥厚(LVH)。
肥厚的心室收缩减慢,导致收缩期延长。
LVH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而舒张期的缩短导致心肌供氧下降,舒张压下降,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供氧-需氧的失平衡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高血压是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61项荟萃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心血管事件呈连续性相关。
3 J型曲线和血压和转归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显示收缩压的高低与CVD和卒中的风险明显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血压越低,心脑血管事件越少;过度控制血压也可以导致靶器官灌注不足。
实际上,对于一个给定的收缩压,死亡风险随着舒张压的递减反而增加(图2)。
这种相反的关系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复杂性,特别是当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ISH伴舒张压下降的情况。
许多研究证实,血压和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J型曲线关系,过高或过低的血压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图3)。
图2 随着基线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死亡风险
图3 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下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
有人认为这种低血压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共病来解释,但也有部分研究证实,在去除不同的共病因素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可能代表了这组
患者存在一定的共病(如心力衰竭)或者预示这组患者健康状况更差,而这些都没有被统计学模型所校正。
4 何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既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入组患者收缩压均在160mmHg或以上,接受降压治疗后获益(表3),因此2013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指南建议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收缩压≥160mmHg时推荐药物治疗(IA)。
表2 总结关于老年和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研究
老年一级高血压患者是否给予药物治疗?由于缺少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因此,建议如果患者能够耐受,<8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40~159mmHg之间也可考虑降压药物治疗。
而在JNC8中,认为由于缺乏证据证明血压<140/90mmHg比<150/90mmHg更能保护患者免于伤害,因此不推荐对≥60岁人群使用更低的阈值,建议将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始药物治疗的血压值。
5 目标血压
最近的2项关于亚洲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研究表明,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并不能有额外的获益。
SHEP和INVEST研究发现,DBP≤60mmHg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
在JASTO研究中,40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收缩压<140mmHg或在140~159mmHg之间,主要使用钙通道阻滞剂(CCB),随访2年后,主要终点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VALISH研究比较严格收缩压控制(<140mmHg)和适当收缩压控制(≥140mmHg和<150mmHg),对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影响。
3年的随访后,两组的平均血压分别是137/75mmHg和142/77mmHg(P<0.001)。
严格控制组比适度控制组轻度降低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8)。
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收缩压降低至<150mmHg可降低心血管风险。
进一步的血压下降(收缩压<140mmHg)并不能带来更多获益。
多数老年患者表现为ISH合并舒张压下降,而收缩压的升高是心血管危险因素,所以,治疗目标更多的集中在收缩压的目标值上。
2013年ESC指南推荐,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140~150mmHg。
对于<80岁的老年患者,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可以考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
最新的JNC8指南则直接建议,在≥60岁人群中,在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证据等级A)。
6 总结
老年高血压者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常合并其他疾病,或者依从性差等,使得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更加棘手。
而且老年人脑血管自主调节能力下降,过度降压还可能存在脑部低灌注的风险。
应该向所有的高血压患者推荐生活方式的改变。
由于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白大衣高血压,所以在药物治疗之前,可以考虑行动态血压监测,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和分型。
而家庭自测血压也比门诊血压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老年患者,降压目标定在150/90mmHg,可以有效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不同的降压药物在降压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有相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降低比舒张压更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我们推荐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共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未有证据证明某类降压药物比其他药物更加优秀,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或者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都可以作为一线药物进行选择。
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剂量更敏感,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降压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电解质。
如果利尿剂联合ACEI或ARB,或者保钾利尿剂,可以减少低血钾的发生。
除非合并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不作为优选。
来源:冯颖青,李捷. 老年高血压控制要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第6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