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查济古镇详细介绍.doc

合集下载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查济参观游览。

我是讲解员**,非常幸运今天能有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希望我的服务能陪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容许我对査济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查济位于泾县县之西,东紧靠太平湖、桃花潭,南与黄山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金三角区域,处于泾、青、太三县交界之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早建于唐初,始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查济是查村与济阳二村的合称,两村以村中溪流许溪为界,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村”,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

我们查济素有“板栗村”、“桂花乡”之称,勤劳的查济人民喜栽桂花树,遍植板栗林。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板栗成熟,满眼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摘下一颗板栗放入口中,竟有着桂花的清香。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就做了整体的村落规划,村外设四门三塔,村内有三溪汇流,把查济整个村落隔成几大版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星吾公古民居群,它大部分为清中前期的建筑,以人名命名的。

星五公也叫德淑公,生于乾隆间,一生积善行德,省志载其义行。

生有六子,六房人丁上百,大家聚族而居,兄弟相依为命,妯娌和睦相处,户户相通,屋屋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它背靠独山墩,面临岑许二溪,东南有大门“大夫第”,西北昔有大门“聚德里”,四围院墙高筑,形成一片封闭式的封建庄院,就如同现在城市的生活小区。

明朝进士,四川按察使余珊有诗赞美查济“武林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

”高度赞美了查济桃源般世界。

进入室内,厅厢之间有墙相隔,这就是和纯徽派风格不同的地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一处商人建筑,尽管很富有,但受官府限制,只能在民居室内装饰上铺装,促成了木雕、石雕的精雕细琢,房屋体现了商人的奢侈豪华。

明清时期,查济人才辈出,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至仕。

鼎盛时建有108座祠堂,108座桥,108座庙宇。

安徽古村落—查济村

安徽古村落—查济村

安徽古村落—查济村
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距泾县县城60公里。

这座建于唐初的徽派古村,自始祖查文熙定居于此开始,一直聚居着查姓家族。

岑溪、许溪、石溪三溪在村中汇流,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沿溪而建。

村中祠堂众多,建筑上的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很是精美。

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有许多查明清民居古建筑群,绵延10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财神桥,因桥头有财神楼,所以得名。

财神楼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题字。

传说的是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看到一团紫色在天空飘过,边断言:“必有圣人过关。

”不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

查济人用“紫气东来”表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临的心愿。

查济是历史文化名村,出了二个翰林,十二名文进士,百余名举人。

红楼桥,为查济主要街道。

之所以名红楼桥,因旧时其桥头有一高楼,名红楼。

天申桥实际为两座桥,因为桥面连成一体,故而被人们称为“双桥合璧”。

天申桥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孝道故事:相传明崇祯年间,许溪北岸有对兄弟俩,分家后并排而居,共同奉养老母亲。

因母亲年事已高,绕道过河极为不便,分别在家门口建了石桥,表达孝心。

后来兄弟俩听了母亲的告诫,将两桥间的空隙被填补,双桥变成如今的宽敞模样,永远驻守着中华民族孝道、和睦的传统美德。

查济古镇的介绍

查济古镇的介绍

查济古镇的介绍
《查济古镇,一个宝藏之地》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查济古镇,那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地方哟!
当你踏入查济古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穿梭机,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的,那斑驳的墙壁啊,就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走在那石板路上,“哒哒哒”的脚步声仿佛在和历史对话呢。

古镇里的小巷子那叫一个多呀,七拐八弯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

你要是不注意,说不定就会在里面转晕啦!不过别怕,就算迷路了,沿途的风景也能让你心情超好。

说不定还能在某个拐角处发现一家超有特色的小店,里面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这里的人们都特别热情。

你要是随便找个当地人问问路啥的,他们会特别热心地给你指引,还会跟你唠唠嗑,讲讲古镇的趣事呢。

我就遇到过一个老爷爷,绘声绘色地给我讲了他小时候在古镇里玩耍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还有那古镇的美食哟,哎呀呀,想想都流口水。

什么泾县发糕啦,茂林糊啦,味道那叫一个绝!尝一口,哇,感觉整个人都要陶醉了。

到了晚上,古镇又别有一番风味。

灯光亮起,把那些古建筑照得格外好看。

这时候在古镇里散散步,吹着微风,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查济古镇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繁华,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想再去一次查济古镇啦!朋友们,你们也赶紧去感受感受吧,相信你们也会爱上这个地方的哟!哈哈!
怎么样,是不是对查济古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呀?这就是我眼中的查济古镇,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宝藏之地。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宋元 , 鼎盛 于 明清 , 废毁 于晚清 及 近代 , 至 今 已 有
怕 漏 消息 , 相约 明年 看 桃花 ” 高远眺 , 村 落 尽 收 眼底 , 民 居 人 7 彤 分
布, 绵延 l 0余 垦 , 古村 青 砖 黛 瓦 , 马头 墙 重 甄 叠
叠, 鳞 次栉 比 , 几乎 所有 的 明清 建筑 都 雕 丽 栋 . 气 度恢 宏 。查 济古 村 规模 很 大 , 至 今保 着 明清 老房子 2 0 0多幢 , 祠 5鹰 , ‘ 庙 3鹰 , I l I 1 ‘ 桥 3 O
云: “ 武 陵 深 处 是 谁 家 ?隔 河 两 岸 共 一 。} f f I 郎 不
查 济 古村 落 群 坐落 于 安徽 省 泾 县桃 花 潭 镇 ,
距县城 6 0公 里 。 此 地 离黄 ¨ J 一 个 半小 时 车程 . . 它 位 于 黄 山山脉 北 部 , 东 靠桃 花 潭 、 南 靠 太平 湖 、 西 北 与 几华 山毗连 。 村庄 方 圆 3 O余 平 方公 里 , 始建 于 隋仞 , 兴 于

_

千 年 古镇 大 有来 头
硷 济 之 行 颇 为 惊 艳 皖 南 的 古 村 落 也 去 过 多
运川 中旧 占典 园林 艺术 的借 景 、对 景等 手法 , 彤
成“ ¨外 青 I 』 J 如屋 里 , 东 家 流 水 入 西邻 ” 的“ 天 人 合一 ” 的格 局 。
之 下却 有 着厚 重 的沧 桑之 美 。 不 同 于乌镇 的热 闹
繁华 , 不 似 丽 江 的绚 丽 浪 漫 , 它 如 同 藏 在 深 山 巾
的璞 玉 , 保 留 着迷 人 的质 朴 。
元 6 2 5年致 仕 归 , 迁居查济 , 开辟村落 , 距 今

查济古镇宝公祠介绍

查济古镇宝公祠介绍

查济古镇宝公祠介绍
查济古镇在查济村的西端,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宝
公祠。

宝公祠原名“三元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由当时的查济人查慎行等人集资兴建,为江南四大名祠之一。

其建筑格局是:一进三间、两层高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占
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在结构上,采用了两进三间与两进二间
相结合的做法,并在三进之间设一条宽3米多、长30米的回廊,既加强了空间上的联系,又增加了美观和实用。

在装饰上,运用
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石雕和彩绘等艺术形式。

屋顶用琉璃瓦覆盖,并绘有精美图案。

宝公祠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江南四
大名祠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祠堂。

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在江南诸祠中属罕见。

据查慎行《查济古迹记》记载:“查济古镇,有宝公祠一座……旧名三元阁。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于此建‘三元阁’以祀宝先生,仍名其祠为宝公祠。


—— 1 —1 —。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揽胜天下Seeing the worldAll Rights Reserved.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撰文·摄影/李蕊娟古村雨巷106在黄山山脉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查济,它是中国现深藏着令人称奇的古村落——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不同于乌镇的热闹繁华,不似丽江的绚丽浪漫,它如同幽谷中的璞玉保留着迷人的质朴,这里的祠堂、这里的名人故事还在坊间流传着。

All Rights Reserved.107千年古镇大有来头查济之行颇为惊艳。

皖南的古村落也去过多次,西递、宏村的喧嚣已经让人疲倦,而查济始终让我有种“养在深闺未识”的神秘感。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

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这是在很早之前就拜读过的关于查济的诗句,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查济古村的构造,惊觉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了一个立体的查济。

查济古村落群坐落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距县城60公里。

此地离黄山一个半小时车程。

它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靠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

村庄方圆3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村落群之一。

这座古村四面环山,有三条溪水呈川字型穿村而过。

沿水量最大的许溪溯流而上,古树掩映中,依河而建的徽派古居如水墨画般美丽。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古村就制定出村落规划图,“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村外有钟秀、平岭、巴山、石门四门;环绕村围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岑溪、石溪、许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

其中主溪流许溪河两岸为商业、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三品官查绛曾有诗云:“武陵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

渔郎不怕漏消息,相约明年看桃花。

”登高远眺,村落尽收眼底,民居呈人字形分布,绵延10余里,古村青砖黛瓦,马头墙重重叠叠,鳞次栉比,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梁画栋,气度恢宏。

安徽查济

安徽查济

安徽查济查济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査济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查济村原有108座桥梁,108座祠堂、108 座庙宇。

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

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

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位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

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

查济村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查济离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

显然,大诗人李白不会错失与这样美丽风景邂逅的机会。

也许是在别了汪伦之后,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一连数日因流连而忘返。

直到校书郎携茶带酒来款待他,他才如梦方醒,随即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自唐宋以来,查氏族人就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及家理。

明嘉靖年,查绛又进行了整理,订立家规十条、家训十四条和家理五条。

事实上,这些家规、家训和家理就是查济的法律。

氏族拥有对其成员立法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超越当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礼仪上,它还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

总结说来,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为中心而展开的。

今天看来,在查济,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在历史上,中国百姓最根本的信仰是对于祖先神灵力量的信仰。

无疑,祖先崇拜是一种古典而又悠久的“民间祭祀”。

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一般而言只有一个祠堂。

但在查济,祠堂众多,因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十万人口之巨,查姓人从一千三百余年前开始繁衍生息,支系丛生,一旦某一支系发达了(无外乎中举、进士及第、做官、封诰、发财等),后人就会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后人。

宋末元初的查济人查郁因其人缘好,人财均异常繁茂,始开基立业,建宗祠、修宗谱,规模宏远。

安徽查济古镇旅游攻略

安徽查济古镇旅游攻略
飞机: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可乘坐飞机至黄山屯溪机场,然后转乘大巴至泾县,再换乘当 地出租车或包车前往查济古镇。
租车:在当地租用摩托车或自行车游览古镇,是体验古镇风情的好方式。
查济古镇的住宿选择
民宿:体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价格适中 客栈:风格独特,服务周到,价格较高 青年旅社:价格实惠,适合背包客和学生群体 度假村:设施齐全,环境优美,适合家庭出游
等。
周边景点:除了 查济古镇本身, 周边还有许多值 得一游的景点, 如桃花潭、太平
湖、黄山等。
06
查济古镇的旅游服 务设施
THEME TEMPLATE
查济古镇的旅游咨询中心和导游服务
旅游咨询中心:提 供古镇地图、住宿 和餐饮推荐、旅游 线路规划等咨询服 务
导游服务:古镇提 供专业导游服务, 带领游客深度了解 古镇的历史文化、 建筑风格和风土人 情
医疗设施:查济古镇内有多家诊所和药店,提供基本的医 疗服务和药品
紧急救援:古镇内有紧急救援队,提供24小时的紧急 救援服务,包括突发疾病的处理和意外伤害的救治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周边城市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
宏村、西递: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以水墨画般的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游客。
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寺庙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地藏菩萨肉身所在地——肉身 宝殿。
安庆: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天柱山、迎江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查济古镇的餐饮服务设施
餐厅种类:提供各种口味的美食,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卫生状况:餐厅的卫生状况良好, 游客可以放心食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查济古镇开发方案

查济古镇开发方案

查济古镇开发方案查济古称查村,为查姓聚居村落。

解放后,建乡分村,以贯穿古村的溪流为界,溪北为新查村,溪南以查姓郡望济阳为名,乡名取两村首字为名,查济由此得名。

查济位于皖南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内,南连黄山区,北邻青阳县,处于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襟抱中,格外山清水秀。

村落四面环山、三溪流中。

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

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

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错落,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朴之田园景色。

查济古村选址布局奇特,古村沿三溪而建,村落四周布有四门三塔;村内古建丰富,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社坛、祠堂、古桥、民居、古井、古墓葬、惜纸炉等等,如同古建博物馆。

这些古建筑三雕精美,特别是花砖乃地域独特的建筑装饰材料;古村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共出进士十三名,举人九十五人。

当代名人、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的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查全性便是查济人。

查济地处徽文化与皖江文化过渡带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地域文化,是研究徽文化影响边沿或徽文化扩展扩散与皖江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证。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被禁锢,深藏皖南山区的查济村人多田少的矛盾越发凸显,经济不断衰败,历经沧桑的古建筑维修举步维艰。

进入“破四旧、立四新”时期,一些珍贵的建筑被随意毁坏、拆除,有些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也被当作封建迷信,成为破除的对象。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承包责任田的推行,自然经济开始复苏,但作为生产队粮点的祠堂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进入迅速的消亡期。

幸好县文化局联系查济乡,他们的及时进言得到原查济乡政府的重视,在乡人代会上还把二门(钟秀门、平顶门)二塔(如松塔、青山塔)、宝公祠等古建筑列为乡保单位,并进行简单维护,应该说在当时的封闭的边远山村是了不起的创举。

接着还在这个山村承办过宣城市文物保护年会,从此在古村播下了文物保护的火种。

1990年,如松塔、青山塔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济古村,隐藏于时光深处的世外桃源

查济古村,隐藏于时光深处的世外桃源

Destination/目的地068/ TOURISM WORLD“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查济(zhā jì)古村,隐藏在黄山脚下,历史已超过千年。

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古祠堂,流水潺潺的小溪,闲散安逸的村民,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犹如一个隐者,不问世俗美,却又美得惊艳。

相较于西递、宏村等知名的徽州古村,这里更为清净,更能寻觅到淳朴的古韵。

村落群山环绕,屋宇灰白雅致,低调却不乏人间烟火气,它所在的泾县以出品宣纸而闻名,而查济就是这张宣纸上徐徐晕染出的水墨丹青。

古村落 别有天地非人间“三溪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

”查济古村位于安徽泾县以西约60公里处,远眺可见四面环山,三水穿村,石溪、许溪和岑溪共同汇成了查济河。

依山傍水而建的徽查济古村隐藏于时光深处的世外桃源派民居绵延数公里,是安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

据记载,鼎盛时期曾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

直至今日,还遗存有古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足以见证查济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意境。

村内十有八九是查姓人氏,至今仍然民风淳朴,极少见到商业气息,有着原汁原味的古村韵味。

初入查济,便被其古朴的风貌所吸引,一路迎着溪水,沿小路缓步而行,石板路蜿蜒曲折,溪岸两边是错落有致青瓦白墙的亭台楼阁、祠庙塔院与高门大户,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数不清的巷子像迷宫,却又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

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漫步其间,让人恍若隔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丨白英查济古村069TOURISM WORLD /桥”,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

大部分房子还都住人,村民们极为热情朴素,只要打声招呼就可以随意走入他们居住的深宅大院。

窗边挂着一排腌火腿,年代久远的老坛子随意摆在檐下,处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满了年代感。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

查济景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查济参观游览。

我是讲解员**,非常幸运今天能有这样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希望我的服务能陪同大家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请容许我对査济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查济位于泾县县之西,东紧靠太平湖、桃花潭,南与黄山接壤,西与九华山毗邻,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金三角区域,处于泾、青、太三县交界之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早建于唐初,始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查济是查村与济阳二村的合称,两村以村中溪流许溪为界,溪左岸为纪念查济人祖籍为山东济阳府,故名“济阳村”,溪右岸以姓为地,为“查村”。

我们查济素有“板栗村”、“桂花乡”之称,勤劳的查济人民喜栽桂花树,遍植板栗林。

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板栗成熟,满眼一派“金桂飘香栗满园”的诱人景象,摘下一颗板栗放入口中,竟有着桂花的清香。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查济就做了整体的村落规划,村外设四门三塔,村内有三溪汇流,把查济整个村落隔成几大版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星吾公古民居群,它大部分为清中前期的建筑,以人名命名的。

星五公也叫德淑公,生于乾隆间,一生积善行德,省志载其义行。

生有六子,六房人丁上百,大家聚族而居,兄弟相依为命,妯娌和睦相处,户户相通,屋屋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它背靠独山墩,面临岑许二溪,东南有大门“大夫第”,西北昔有大门“聚德里”,四围院墙高筑,形成一片封闭式的封建庄院,就如同现在城市的生活小区。

明朝进士,四川按察使余珊有诗赞美查济“武林深处是谁家?隔河两岸共一查,不怕渔郎漏消息,明年还约看桃花。

”高度赞美了查济桃源般世界。

进入室内,厅厢之间有墙相隔,这就是和纯徽派风格不同的地方,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是一处商人建筑,尽管很富有,但受官府限制,只能在民居室内装饰上铺装,促成了木雕、石雕的精雕细琢,房屋体现了商人的奢侈豪华。

明清时期,查济人才辈出,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而至仕。

鼎盛时建有108座祠堂,108座桥,108座庙宇。

查济古镇

查济古镇

查济古镇
查济古镇是一个存有140座古代建筑物的镇子,如果说你想去古代,或者想让历史倒流!那你就可以看一看查济古镇。

古镇里有许多小溪,本来听到查济,我觉得这个名字非常不好听,景色也一定不好看,然后我就在想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查济古镇。

我上百度搜了一下,原来是因为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几乎都姓查。

在古镇里遍布着竹林,十分的美丽,在几条小溪里,还会有野生成群结队鱼儿在游动着,在路上,还有许多写生的学生。

我看上了这几条小溪,拿着渔网,把罐子里装上水,便开始捞鱼,没想到,这野生鱼的肌肉特别发达,看着我拿网子去就游走了。

直到最后,我丧失了信心,突然一个好心的老爷爷走了过来,他说:还没捞到鱼呢?我来帮帮
你。

不到一分钟一条大鱼就在网都中,活蹦乱跳。

原来这个老爷爷从小就在查济镇抓鱼,怪不得年
纪这么大了,伸手还这么敏捷。

不论是查济村游来游去的小鱼,还是色香味俱
全的小吃,都很美,真是个愉快的假期。

查济古村落·明清建筑群

查济古村落·明清建筑群

查济古村落·明清建筑群有诗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这是查济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查济村位于安徽宣城市泾县,始建于隋唐,盛于元明,村子四面环山,内有四门三塔,三水(岑溪许溪石溪)合一穿村而过,河上架有平桥,拱桥,洞桥若干,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百余幢。

查济古村原有108座桥,100座祠堂,108座庙宇,现尚存古代建筑140余座,桥梁40座,祠堂30座,庙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就是其中的代表。

查济村历史悠久,是一个历尽沧桑,岁月留痕,极具建筑特色的古村落暮春时节走进查济村,这个古老的村落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使古建筑群得以较完整地保存。

查济人“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石渠绕过每家每户,不得不赞叹查济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村里草木繁盛,野花丛生德公厅屋为纪念中兴七世祖永德公而建,四柱三楼牌坊式门楼,是查济村仅有的元代建筑,也是安徽非常少见的元代建筑之一。

古朴沧桑的查济村,远眺规模很大,有数不清的巷子,走进去像个迷宫,但又处处相通,七走八拐终有出口。

老查记面查济村的古建筑,大都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结构精致,古朴典雅。

气势宏伟的德润堂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各具特色的宾馆客栈很多古雕,木雕,砖雕等技法在查济古建筑群随处可见村中妇女在河里洗衣服古村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査济河两岸,绵延十里查济村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学生们正在写生古街道边各具特色的客栈美食咖啡和餐饮店查济古村的青年旅社如果有时间,不妨住下来,体会一段慢生活群山环抱着的,清一色粉墙黛瓦的查济古村,在氤氲的氛围中,透出沧桑之美。

红楼桥此桥为拱桥,始建于明朝,清嘉庆年间重修,桥长8米,宽5米,拱高10米,因西南侧曾建有小红楼而得名,桥边青藤翠蔓披拂,宛如“一帘幽梦”。

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来到望溪阁这里远离了古村的中心,非常的幽静,查济村将徽派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格局之美。

徽韵古村寂落查济(2011-12-10)

徽韵古村寂落查济(2011-12-10)

徽韵古村寂落查济(2011-12-10)『再梦徽州』<10>在太平湖北岸,深藏着一个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村落__查济,尽管在行政区划上它属于安徽宣城市的泾县,但仍然是一个“徽记”十足的村庄。

查济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没落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

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局于2001年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闲散安逸的村民,构筑了这座古村落的魅力。

查济的“查”念“zha”,因为村里人大多姓查,追根溯源,其始祖是唐朝时兼任宣州、池州两州刺史的查文熙。

由于往返两地必经查济,他看到此处深山合围,溪流奔涌,土地肥沃,甚为喜爱,所以卸任以后,就决计在此定居。

从查文熙定居后,查济逐渐由一个荒僻小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落。

据记载,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4门、3塔、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村民近7万人。

而且名人辈出,仅明清两朝,查济村就出了七品以上官宦士子129人。

查济在后来的太平天国战火和当代破四旧中废毁严重,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村庄“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约200座、元代建筑一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框架犹存,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查济尚未完全商业化,民风纯朴。

相比西递和宏村,这里少了很多商业的嘈杂,多了几许安静闲适__玩味迂回的巷道、历经岁月风蚀的青石板小路、看小桥流水旁浣衣的妇人、拨弄缠绕悬垂的藤蔓,你也会成为一幅徽韵水墨画的主角,沉浸在对昔日的浮想联翩。

查济村庄规模很大,在建村时似乎不曾整体规划过,整个村子的布局显得有些零散,数不清的巷子像迷宫一样,经常会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但仔细探索,又能发现这些巷子是处处相通的,七弯八拐总能走出去,清一色的被磨得溜光锃亮的石板路像血管一样给了这些小巷生命力,从古流到了今天。

查济,一座生活着的古村,是你一生中值得去旅游的地方!

查济,一座生活着的古村,是你一生中值得去旅游的地方!

查济,一座生活着的古村,是你一生中值得去旅游的地方!清晨,早早起床,赶在7点工作人员上班之前进入查济古村,又一次成功逃票,而且是合理逃票。

在村子里走一走,游人甚少,这个时段才是最能体会古村韵味的时候。

在查济古村的村口广场上,突兀竖立着一块巨石,上边镌刻着“安徽美术家村”六个大字,这里是全国诸多美术院校的写生基地。

因每年都会有许多美术爱好者到这来写生创作,因此也被称为“中华写生第一村”。

查济古村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仅在明清两朝,查济就出了18名文武进士,196名文武举人,这其中还有两位官至王侯,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大师金庸原名为查良镛,他的祖籍就在查济。

查济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有过整体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些零散,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

街道像是已经走过,却又新奇。

巷子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

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

查济古村中保留下了几个朝代风格的建筑,这样的村镇在全国来说也是独有的。

入村的第一座桥叫财神桥,因桥头有财神楼,所以得名。

财神楼上有“紫气东来”四个题字。

传说的是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看到一团紫色在天空飘过,便断言:“必有圣人过关。

”不久,老子骑青牛自东而来。

查济人用“紫气东来”表示渴求和希望人才降临的心愿。

清早,许溪河里热闹无比。

洗衣服的、洗菜的、洗脸刷牙的,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仿佛他们的一天都是从这条河开始的。

这座祠堂叫宝公祠,始建于明朝洪熙年间的142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祠堂是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宝源而建,而且这个祠堂坐南朝北,平地而起,说明查宝源是位商人。

因为官员建祠堂不仅坐北朝南,而且一定是垫起五到十级台阶。

宝公祠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石雕,大家看这些圆八边束腰白石精雕柱础,直径近一米,刻有龙凤鸟兽图案。

2000年,中国文物专家组到查济进行文物考察,组长罗哲文教授这样评价查济的石雕柱础“体积之大,雕刻之精,可以与故宫媲美。

安徽查济古镇简介

安徽查济古镇简介

安徽查济古镇简介
安徽查济古镇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境内,距离宿州市区约30公里,是淮北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这个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文物古迹,是中国古镇建筑、工艺、文化和民俗的珍贵遗产。

查济古镇始建于唐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里有很多明清古建筑,其中以清代建造的“文庙”最为著名,是一座碉楼式建筑,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是现存中国少有的碉楼式文庙之一。

此外,还有元代建造的“天井楼”、南宋遗迹“石桥”、明代建造的“龙泉寺”等古迹,每一处古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查济古镇不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特有的民俗风情,例如著名的“草人节”、“花炮节”、“古镇夜市”等,让游客深入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因为它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查济古镇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皖南查济古镇简介

皖南查济古镇简介

皖南查济古镇简介
查济村是安徽省皖南最大的古村落,位于黄山南麓,与安徽绩溪、旌德等地接壤。

历史上查济古村与徽派建筑一样,是徽商在皖南的发源地。

查济古建筑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是一座“天然博物馆”。

查济古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一村两堂”布局。

这里建筑高大宽敞、结构严谨、雕梁画栋、工艺精湛、鳞次栉比,是安徽省古民居的典范之作。

古村内现存明、清两代古民居52幢,其中清雍正年间建的“天官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300多幢,被誉为“明清建筑艺术博物馆”。

查济古镇依山而建,有“一步一景”之称。

查济四面环山,一面临水,三面临水的格局,造就了查济古民居独具风韵的地理环境。

全村现存明清古民居有200余幢,这些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别致、风格独特、雕刻精美,有“徽州第一村”之美誉。

查济村是中国古建筑最密集的古村落之一,“千间房子万户楼”是查济最真实的写照。

—— 1 —1 —。

__最值得去的古镇汇总1篇

__最值得去的古镇汇总1篇

__最值得去的古镇汇总1篇__最值得去的古镇1__最值得去的古镇查济古镇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四面环山,周围有四门(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许河、石河)合一,穿村而过。

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

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有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

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余幢。

关于查济风光,有诗赞曰:“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皤滩古镇皤滩古镇是我国古代江南山区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集繁荣兴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

经过了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

街旁唐、宋、元、明、清、__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

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和曾获得__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骨花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你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

安昌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民俗风情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安昌除保持了绍兴水乡城镇的一般传统特色之外,还有一条长达1747米的老街。

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

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青岩古镇青岩古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

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

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泾县查济古镇详细介绍
安徽泾县查济古镇
查济古村紧靠太平湖,位于泾县西面,与黄山接壤,与九华山毗邻,这里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古建筑鳞次栉比,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板路,遍布全村的大小街巷。

有关查济的景色有诗为证:
十里查济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祠庙亭台塔影下
小桥流水杏花天
此诗道出了查济特有的盛世美景,也使查济成为远近闻名的画里乡村。

查济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数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

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

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查济村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虽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于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粱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

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勤劳勇敢的查济人民。

查济的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
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

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

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

古民居建筑群--査济
查济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位于泾县、太平、青阳三县交界处,在泾县县城的西南60公里处。

从泾县短途汽车站乘到厚岸的中巴车,再沿公路西行3公里,就可以达到这个美丽而古老的村落了。

査济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村庄方圆20余平方公里,始建于隋初,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废毁于晚清及近代,至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

鉴于村庄现存明清古建筑较多,且废墟绵延,国家文物部门于2001年将其列为第五批国保单位。

査济的美有诗为证:十里査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査济是一个类似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地方,静谧的村落,青山环抱,绿树成荫,三溪(许溪、岑溪、石溪)穿村,四门三塔相映,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

查济村最辉煌的时候,有钟秀、平岭、石门、巴山四门,有巴山、青山、如松三塔,有108座桥梁,108座庙宇,108座祠堂,村民近7万人。

历经风雨,加上太平天国战火和当代破四旧,村庄废毁严重。

但三溪(许溪、岑溪、石溪)并流,人们依山建屋、临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现存明清古民居也还有约200座,元代建筑1处,一个中国乡村时代辉煌村落的架子还在,村口山上的如松塔,还顶风冒雨傲然挺立着。

査济古镇建筑特色
古朴沧桑
查济村庄,规模很大,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有过整体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些零散,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

街道像是已经走过,却又新奇。

巷子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

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1]
据说古代查济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许溪、石溪三河穿村而过。

村中有祠堂、庙宇、桥梁各一百零八座;有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

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

大部分房子还都住人,可以像串门般地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

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以特别的关注,使人更感自在亲切。

查济古村可以看见的似乎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犬宠在巷中慢走,然而,昔日的繁华却变成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像是熟睡老人,在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四门是: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三塔为: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

古朴典雅。

据说三座塔是查姓家族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

雕饰精美
查济村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建筑群房屋结构,皆为多进式,分别是或三进、或四进的;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翘角飞檐。

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

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

山墙造型
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天井有一字形或四字形的,窗友好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

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即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

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是雕梁画栋。

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

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

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这些古代民居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不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

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

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
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

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布局巧妙
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堤内损失堤外补,门外青
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

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

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也蕴涵传统的文明观念。

山水意境
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梁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

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

站在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情不自禁地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祖先创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1.关于古镇情怀散文
2.2017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古镇排名
3.关于古镇的散文
4.云南最值得去的古村古镇
5.描写古镇的优美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