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
循证医学-五年制-7-病因证据的评价-2014
![循证医学-五年制-7-病因证据的评价-2014](https://img.taocdn.com/s3/m/cb25a28dfad6195f302ba660.png)
2014/9/23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病因与不良反应) 教师:孙奕
15
评价临床意义的效果指标
2.绝对危险降低率 (absolute risk reduction;ARR)
即试验组的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事件发生率的绝对 差值。 例如:试验组的病死率10%,对照组为15%,则绝对 危险降低率
ARR= |CER-EER| =15%一10%=5%。
20
评价临床意义的效果指标
7.治疗多少例患者才发生一例副效 (number needed to harm,NNH) 用AMI的倒数表示:NNH=1/ARI
NNH 1
1
ARI EER CER
2014/9/23
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病因与不良反应) 教师:孙奕
21
评价临床意义的效果指标
8.相对危险度 (re1ative risk;RR) 用于观测某种危险因素暴露组的事件发生率(如发
RAMBO: assessing bias
P
Recruitment bias
Allocation bias
E C Maintenance bias
T
O
Outcomes Measurement bias
2014/9/23
第三讲 EBM步骤(二)评价证据
13
第三节 评价病因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 证据的临床重要性
P
Recruitment
Allocation
E
C
Maintenance
Blind or
O T
Objective outcomes measurement
RAMBO: assessing bias
‘strength of study’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1c720c881c758f5f61f6731.png)
【案例】
该患者出现的无明显诱因心绞痛发作,是否 和近期布洛芬的服用有关?
病因学问题,如何回答?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概 述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的意义
病因概念的演变
鬼神、上帝、天意
人 水
迷信阶段
木 金
火 土
人
气
朴素唯物主义
活的传染物
人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病原物
单病因学说
多病因学说
Lilienfeld的病因定义
(二)暴露因素与疾病间关联强度的精确度 如何?
除采用RR或OR值判断因果关联的强度外,还可采 用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价 关联强度的精确度,通常方法是计算RR或OR的 95%可信区间(95% CI),如果下限和上限值 不包括1.0,95%CI范围越窄,则其精确度高, 有统计学意义。
一、提出问题(PICO式问题)
P——patients or population(患者或人群):首发心梗 的老年患者 I/E——intervention/exposure(干预措施/暴露因素) :服用NSAIDs类药物(如布洛芬) C——comparison(对照):未服用NSAIDs。 O——outcome(结局指标):心梗复发或死亡的风险。
优点:省时省力、可用于罕见病的病因研究、一果多 因的探讨。 缺点:容易受到各类偏倚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一种 可以施加干预措施,并可控制研究条件的 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给予不同干 预因素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局,从而判 断干预措施对结局的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led trials ,RCT):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人为控制干预措施 ——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强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fdecd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9.png)
03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研究问题明确
总结词
病因学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研究问题。
详细描述
在进行病因学研究前,研究人员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包括研究的目的、重点和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 问题的明确有助于保证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设计合理
总结词
合理的研究设计是病因学研究的基础。
详细描述
研究设计需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来制定,包括样本大小、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研究人员需 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详细描述:研究终点是肺癌,需要确定研究过程中所涉 及到的肺癌类型和分期,以便更好地分析病因与疾病发 生发展的关系。
详细描述:在明确研究问题后,需要确定研究因素,即 与吸烟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吸烟年限、吸烟量、烟龄、 吸烟习惯等因素。
研究设计合理
总结词:设计合理
详细描述:针对这种病因学研究,需要采用多 种不同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探 讨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可重复的研究结果意味着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和条件重复该研究,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是保证病 因学研究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相符合
总结词
符合现有知识体系的研究结果是病因学研究的必备要素。
详细描述
病因学研究结果应该与现有的知识体系相符合,否则就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同时,新的 研究成果也需要与现有的研究成果相互验证,促进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性研究
包括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等,通过随机对 照试验等方法,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明确因 果关系。
评价的目的和应用
评价目的
对病因学研究证据进行系统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 些证据,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例题)
![病因学研究证据评价(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efdbae03b90d6c85ec3ac6f8.png)
饮用咖啡 尿失禁
因-果效应顺序的确定主要有赖于前瞻性研究, 而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在因-果效应时相顺序 的确定上论证强度低。
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当暴露因素在剂量、暴露时间、暴露频度等方面与疾病的 发生和损伤程度间存在相关性,则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和个案报道
设计类型
性质
可行性
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多数前瞻性 少数回顾性 回顾性 断面
差
较好
++++
+++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
好 好 好
+ + +/-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相关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p
检索的数据库: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index0.htm) Pubmed () ……
病因学(etiology): 是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 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单一病因致病
单一病因
一种疾病
单一病因 多种疾病
多病因致病
多种病因
一 种 疾 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宿主
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
循证医学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循证医学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a24e79f0c22590102029d85.png)
三角区3枚乳头状新生物,术前诊断膀胱肿瘤。 在积极术前准备后,于入院后3天行经尿道膀胱肿
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出院前患者询问:
吸烟史和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是否与膀 胱癌有关?
术后是否必须戒烟并改用其它类型的 抗高血压药物?
各期经历的时间长短、临床表现在各个病人 不尽相同。
自然病史对病因学研究的意义
纳入病因学研究的对象要排除处于临床 前期的早期病例
正确确立观察期, 防止产生假阴性的结 果
内容
一. 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 病因学研究的方法 三. 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例
女性、64岁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周”为主诉入院 患者吸烟20年,有10年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钙
研究二、
Pahor M, Guralnik JM, Ferrucci L, et al.
Calcium-channel blockade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in aged populations.
Lancet, 1996,348: 493-497
主要内容
这是一项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该研究收集了美国3个地区71岁以上的未患癌症 的老年队列,分为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组和未服 用钙通道阻滞剂组。随访3.7年,在服用钙通道 阻滞剂的451例患者(1549人年)中,发生47例 癌症,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两组的癌症 发病率分别为 3.03%和2.17%,相对危险度为 1.4。
设计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描述性研究
性质 前瞻性
可行性 差
前瞻性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4792fbb960590c69ec3765e.png)
有否其它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供选 择
在我们的例子中: 已有许多很好设计的研究证实治疗高血压病的 有措施(如噻嗪类、ß 阻滞剂),虽然有其它 副作用,但肯定不会导致癌症
回答患者的问题
从现有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来看,与不吸 烟相比,吸烟的绝经期后妇女得膀胱癌的相 对危险度为5.49(现在吸烟的)和2.10(既往 吸烟的)。尚无直接证据说明吸烟与膀胱癌 复发的关系。 从现有的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来看,与未服 钙通道阻滞剂相比,服用者得癌症的,相对 危险度为1.4。 建议患者戒烟和换用其它治疗高血压药物
调整后: RR或 OR明显变小-----结果不可信 RR或 OR无明显变小-----结果可信 RR或 OR明显变大--------结果可信 上述队列研究的结果在调整多个导致基线不 同的因素后,RR从1.4增加为1.7。
因果联系的精确度 计算RR或OR的95%可信限 上述队列研究RR的95%CI为
年龄 社会阶层
副作用产生的危险程度
对治疗的反应
具体病人出现副作用的潜在危险 和治疗 措施可能带来什么好处?
判断具体病人的PEER 研究中对照组(或其中某一亚组)的副作用发生率
如果研究报告了某种预测模式,则应用其计算
检索其它文献 计算具体病人的NNT和NNH
病人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关注和 喜好? 引导病人表达自己的意愿
1.27-----2.34
更为直观的指标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直接从暴露组和非暴 露组疾病发生率计算
循证医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循证医学-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f5d30a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d.png)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教案
温馨提示
课堂规则
Open—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勇敢发问
Close —封闭的环境,不要受外界的干扰, 请将手机关机或调制静音
循证医学
第三部分: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严格评价
1.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2. 诊断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3. 治疗性试验证据的严格评价 4. 药物不良反应证据的严格评价 5. 疾病预后研究证据的严格评价
▪ (三)暴露因素的观察、结局的测量是否一
致?是否采用了盲法?
为避免观察者、受试者和资料分析者主 观因素的影响,应采用盲法研究(单盲、双 盲和三盲)
▪ (四)观察期是否足够长?
以“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风 险”为例,仅随访几周是绝对不够的。
▪ (五)是否符合因果关联的判断标准?
1.关联的强度:RR或OR; 2.关联的时序性; 3.关联的可重复性,一致性; 4.剂量-反应关系; 5.关联是否符合流行病学规律; 6.关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
二、临床意义:关联的精度与强度
▪ (一)因果关联的强度指标
OR :优势比(odds ratio) 见于病例对照研究 一般认为OR>4才有临床意义
RR: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见于RCT和队列研究
一般认为RR>3才有临床意义
▪ RR或OR=1:
露于某因素和非暴露者患某病危险性相同
分析性研究(检验假设)
现况研究 病例报告 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研究 (验证假设)
病因推断
(二) 病因推断的方法
(三)病因推断
两事物有关联
偶然关联 统计关联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4af1b5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1.png)
xx年xx月xx日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CATALOGUE
目录
引言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实际应用结论
01
引言
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病因学研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和关键。
临床决策
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如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以肿瘤为例,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分期、扩散情况以及对特定治疗的反应,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为预防和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VS
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关键病理过程,为新药研发提供潜在的靶点和作用机制。例如,针对肿瘤的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揭示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作用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靶点。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05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队列研究的优点
队列研究的缺点
研究设计类型对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01
02
03
04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和失访对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研究对象的纳入
选择合适的纳入标准,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研究对象的排除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流程
02
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系统评价
对某一特定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和评价,通常采用定量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
荟萃分析
对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再次统计分析,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结论。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课件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b9c5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1.png)
该案例展示了如何对某疾病的病因研 究证据进行评价,包括研究设计的合 理性、样本的代表性、数据分析的准 确性等方面。
评估样本量是否足够大,样本是否具 有代表性,能否反映目标人群的特征 。
1. 研究设计
评价研究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设计,如 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 研究,并考虑了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的适应性。
案例二:某干预措施效果研究的证据评价
3. 对照组设置
4. 结局指标选择
分析对照组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采 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评估结局指标的选择是否恰当,能否反映 干预措施的效果。
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6. 结果解释与结论
分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是否科学可靠, 以及是否考虑了潜在的偏倚和混杂因素。
应用领域
病因学研究证据广泛应用于医学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领域, 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证据的局限性
偏倚与误差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倚和误差 ,如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测量误差等,影响证据的真实 性和可靠性。
因果关系的推断难度
确定因果关系是病因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需要充分考虑时 间顺序、关联强度、一致性、生物合理性等因素,有时难 以得出确切结论。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因学研究证据是指通过科学方法收 集的关于疾病病因的信息,用于揭示 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分类
病因学研究证据可以分为观察性研究 和实验性研究两类。观察性研究包括 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性研究。
证据的重要性与应用
重要性
病因学研究证据对于预防、诊断 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 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临床指南 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ppt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00f6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f.png)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目录
contents
引言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可靠性评估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病因学研究证据的应用和意义讨论与结论
引言
01
病因学研究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医学研究分支,旨在揭示疾病发生的机制和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
病因学研究涉及到生物学、环境、行为、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样本大小
样本代表性
样本大小和代表性对证据可靠性的影响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
03
证据质量概念
证据质量是指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其可重复性和推广性的程度。
评估指标
包括研究设计、样本大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等方面。
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对证据质量的影响
病因学病负担和流行趋势
病因学研究通过分析疾病数据,评估不同疾病的负担和流行趋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
病因学研究揭示疾病危险因素,为预防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关键信息,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病因学研究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VS
病因学研究通过分析病例数据和危险因素,监测和预测疾病流行趋势,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
病因学研究针对防控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监测和预测疾病流行趋势
病因学研究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病因学研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运用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病因学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加强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多角度揭示疾病的病因。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75304353c1ec5da50e270b9.png)
真实性仅次于RCT,但存在自然混杂因素,需测量和报告两 个队列的基线特征,并评价其可比性
模拟队列试验
问题:“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被观察人群
试验组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对照组 (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癌症发病率
P1>P0
高血压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
定义
是一种设置对照组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有某病的病例组 和不患有该病的对照组,调查过去或最近有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 (或接受某治疗措施)的历史,然后比较两组的暴露情况。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或治疗措施)、结局的测量 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了盲法
诊断标难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一致
测量结果指标的方法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一致 观测方法宜为盲法 “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危险”的队列研究 暴露因素的队列研究
危险因素和疾病之间有无剂量—效应关系
定义
指致病效应与有关危险因素的剂量或暴露的时间具有显著 的相关性。即当病因可以分级处理时,随着级别的变化可以影 响疾病在人群的发病率。
病因学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设计方法
设计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描述性研究 1)横断面调查 2)个案调查 3)病例报告
性质 前瞻性 前瞻性 回顾性 前瞻/回顾
断面 回顾 回顾
可行性 差
较好 好 好 好 好 好
论证强度 ++++ +++ ++ +/- + -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RCT)
病例报告实例
1981年,Gottlieb等报道在1980.l0~1981.5,在洛杉矶的 三个医院收治了5例患一种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年轻男性同 性恋者,他们同时伴有巨细胞病毒及白念珠菌粘膜感染。同时, Kien博士等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在1979.1~1981.7,他 发现26例同性恋男性患卡波济肉瘤,平均39岁。7例卡波济肉瘤 患者确诊后发现有严重的感染,6例患有肺炎,4例活检证实为卡 氏肺囊虫肺炎。这些报告引起了美国CDC的重视,提出假设并开 始监测分析这个问题。很快证实了同性恋者中有发生这种综合征 的高度危险。以后的病例报告又提示艾滋病还可在经静脉注射毒 品者中及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中经血传播。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循证评价
![第八章病因学研究证据循证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08b14058e9951e79a89276e.png)
病因的概念
Hale Waihona Puke .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病概率增高 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 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 会下降。
在研究尚未得到证实之前,病因又叫 做“危险因素”( )
病因研究证据循证评价的意义
(一)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开展有效的
(二)病因学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评价
1.研究的两组间除暴露因素不同,其他重要特征在组间是 否可比?
2.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对于暴露因素的确定和临床结局的测量 方法是否一致(是否客观或采用了盲法)?
3. 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 4.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1)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 (2)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3)暴露因素的消长是否与不良反应的消长一致 (4)不同研究结果是否一致 (5)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是否符合生物学规律
临床病例报告等
实验性研究
描 述 性 提出病因线索 研 形成病因假设 究
假设检验
病因推断
横断面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
图8-1 疾病病因研究的基本过程
描述性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主要包括:来自人群的横断面研究和来自临 床资料的病例报告等。
横断面研究( )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范 围内,对特定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 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又称现况研究。
缺点:设计严密,随访难度大,不适用于发 病率低的疾病病因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是一种回顾性研究, 选取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 不患有该疾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人群作为对照 组,回顾性的调查和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 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讲义
![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b57720327d3240c8447ef8c.png)
临床问题(Initial Question)
吸烟是否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危险?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癌症的危险?
第一步提出问题 (Ask Clinical Questions)
Initial question: Framing the initial question: answerable
需要停药?
– Does exposure to aluminum cause Alzheimer’s dementia?
– Do statins cause cancer?
研究设计与因果论证强度
研究设计类型
实验性研究 随机化对照试验 多组时间序列试验 非等同对照(个体分配)试验 非等同对照(群组分配)试验 单组时间序列试验 无对照前后比较试验
可信区间 Confidence Interval
因果关系的强度外,评价精确度 按一定的概率去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95%的可信区间 循证医学
– 估计总体参数 – 假设检验:RR
怎样解决临床问题? How to solve a clinical problem?
怎样解决临床问题?
问上级医师 问同事 查阅教科书 专业杂志 ----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 时间
1. 研究方法的论证强度
哪种研究方法? 论证强度如何? 是否源于真正的人
体试验?最可靠
研究一
Tripathi A, Folsom AR, Anderson KE. Risk factors for urinary bladder carcinoma in postmenopausal women.Cancer, 2002, 95:2316-2323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
![病因性研究证据的分析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407c0c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0d.png)
2、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该研究收集了美国3个地区71岁以上未患癌症的老年队列, 分为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组和未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组。随访3.7年, 在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451例患者(1549人年)中,发生47例癌症, 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癌症。两组的癌症发病率分别为3.03%和 2.17%,相对危险度为1.4。但在同期的杂志,还列出了编者校、 读者来信、专家评论,开展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讨论, 对该队列研究得出的结论,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特点
真实性仅次于RCT,但存在自然混杂因素,需测量和报告两 个队列的基线特征,并评价其可比性
模拟队列试验
问题:“钙通道阻滞剂是否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被观察人群
试验组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对照组 (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
癌症发病率
P1>P0
高血压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
定义
是一种设置对照组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患有某病的病例组和 不患有该病的对照组,调查过去或最近有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或 接受某治疗措施)的历史,然后比较两组的暴露情况。
1、定义
暴露组的发病率p1与非暴露组p0的发病率之比,用于
说明前者是后者的多少倍,常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 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的意义大小。
组别 发病 未发病 例数
试验组 a(r1)bn1ຫໍສະໝຸດ 对照组 c(r2)d
n2
RR =EER/CER = p1/ p0
试验组的发生率(CER) p1=a/(a+b)= r1/ n1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8c1f730b81c758f5f71f67ae.png)
若现在就觉得失望无力,未来那么远你该怎么扛。
相对危险度(RR) 文献评价:
一、病因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
如:RCT或队列研究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对照组暴露比值(饮用咖啡史) 确定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间的关系为因-果关系: 确定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间的关系为因-果关系:
原文出处:Wilson BJ,Watson MS,Prescott GJ,Sunderland S, Campbell DM, Hannaford P,Smit WCS. Hypertensive diseases of pregnancy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ter life:results from cohort study. BMJ 2003:326:845-849.
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成年抑郁症患者,服用SSRI 类抗抑
郁药,与不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相比,是 否会增加严重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4个要素为:
研究对象:成年抑郁症患者 干预措施:服用SSRI 类抗抑郁药 比较的措施:不服用抗抑郁药 关心的结果:严重胃肠道出血
p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研究证据 (2)
病因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 2.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病因研究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1. 你的患者与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 致研究结果不能应用? 2. 你的患者发生疾病/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何? 3. 你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和选择如何?价值观如何? 4. 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
病因推断练习题
![病因推断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ea0ec5360cba1aa811daa9.png)
问题1:如果目前还没有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证据,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获取证据?请说明理由。
答:临床医师的怀疑为病因研究提供了初步线索,作为流行病学家应先进行描述性研究:收集已有资料或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肺癌的三间分布,提出因果假设(肺癌患者吸烟率高,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死亡率高);再进行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进一步验证因果假设:由于医学伦理等原因,不能进行人群实验,但可收集自然实验的资料,作为判断因果关系的强有力的证据。
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运用病因判定标准作出综合评价。
问题2:请在上述材料中找到能获取初步证据的结果,说明这类结果的研究方法及该类证据的应用价值。
答:资料2提供了初步的研究线索。
资料2首先提出了肺癌死亡率的三间分布信息,可以代表肺癌发生率的三间分布特征;其次还运用了生态学趋势研究的方法,综合分析了疾病的时间趋势和烟草消费量的共变趋势,说明烟草消费增加可能是本世纪肺癌发生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提示应进行下一步确证研究,即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是存在生态学谬误,即以群体为研究单位时,不能控制混杂偏倚,不能将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结论推论到个体水平上,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难以确定。
因此生态学研究的结论知识知识性的,而不能作为病因推断的确证证据。
问题3:答:研究者希望获得的证据包括:1、男性和女性人群的病例组吸烟暴露率高于对照组。
2、男性和女性暴露与疾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即病例每日吸烟支数多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平均每日吸烟量越大,病例的期望死亡率越高。
3、现有的资料尚不能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作出结论。
资料1的研究方法是病例对照研究,该方法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部分论证病因假设,但是由于该方法设计上是回顾性研究,暴露因素的测量通常采用回忆的方法,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难以判断,并且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真实性可能受到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的影响,因此论证病因的能力不如队列研究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实践中,同一种疾病常常有多种治 疗措施可供选择。因此,医生应告知患者和 与137患者讨论每一种措施的利弊,最后决 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措施
应用举例
临床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病是否增加日后发生高血压 和脑卒中的风险?
引用文献: Wilson BJ, Watson MS, Prescott GJ, Sunderland S, Campbell DM, Hannaford P, Smit WCS. 妊娠期高血压病与日后发生高血压及卒中危险的关系:队列研究 的结果.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4;7(2):81-87. 原文出处:Wilson BJ,Watson MS,Prescott GJ,Sunderland S, Campbell DM, Hannaford P,Smit WCS. Hypertensive diseases of pregnancy and risk of hypertension and stroke in later life:results from cohort study. BMJ 2003:326:845-849.
评价研究证据 (1)
病因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 1. 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特征在组间是否 可比? 2. 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 (结果测量是否客观或采用盲法)? 3. 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 4. 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1) 因-果时相关系是否明确? 2) 是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3) 暴露因素/干预措施的消长是否与疾病/不良反应的消长一 致? 4) 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 5) 危险因素与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关系是否符合生物学规律
文献评价: 一、病因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
1.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特征在组间 是否可比?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3 个队列:头胎单胎妊娠 被诊断患有先兆子痫或者子痫的所有妇女(子痫组)、头 胎单胎妊娠被诊断患有妊娠高血压的所有妇女(妊娠高血 压组)、头胎单胎妊娠没有血压升高病史的所有妇女(对 照组)。 3 个队列在个人资料、分娩年龄及分娩年代方面相匹配, 但与对照组比较,2 个暴露组的研究对象较少从事职业等 级为I~III的非体力工作和较少吸烟。作者未描述其它基 线资料,但在结果分析计算RR时,采用多元Logistic 回 归分析法调整了随访过程中年龄、体重指数、社会阶层以 及吸烟行为的影响。
比值比(OR)
如: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的暴露比 a/ c
OR =
对照组的暴露比
=
b/ d
ad
=
bc
比值比(OR)
如: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组暴露比值(饮用咖啡史)
OR =
对照组暴露比值(饮用咖啡史)
= 11
提示:尿失禁组饮用咖啡的机会是无尿失禁组的11倍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的分布 RR或 OR > 1 RR或 OR = 1 RR或 OR < 1
p
检索的数据库: Evidence Based Mental Health
Clinical Evidence () Cochrane Library (/index0.htm) Pubmed () ……
如果随着危险因素的消长,疾病的发生率随之消长, 随着治疗措施的使用或终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随之 增加或减少或消失,则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例如:“反应停致胎儿海豹肢畸形”。
4.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检索到多篇研究证据或系统评价,且为研究人员在不 同地区、时间,采用不同或相同的设计和方法进行,均获 得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关系的一致结果, 则两者的因-果关系更可信,否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例如,有关孕妇妊娠早期服用地西泮是否会引起胎儿唇裂 (oral cleft)的问题:
评价研究证据 (2)
病因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 2.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病因研究证据的适用性评价: 1. 你的患者与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 致研究结果不能应用? 2. 你的患者发生疾病/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何? 3. 你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和选择如何?价值观如何? 4. 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
1. 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外,其它重要 特征在组间是否可比?
研究病因/不良反应时,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干 预措施外,如果研究各组间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不 一致时,会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例如:研究住院对(高血压)病死率的影响
专科医院 社区
病死率高
病死率低
(高血压患者:性别、年龄相似)
(二)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干预措施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结果 测量是否客观或采用盲法)
病因学(etiology): 是研究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导致人 体发病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
单一病因致病
单一病因
一种疾病
单一病因 多种疾病
多病因致病
多种病因
一 种 疾 病
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宿主
致病因素
环境因素
强调保持平衡状态以维持健康
轮状模型
病因和宿主都处于环境的包围中,如一个球体, 健康或疾病是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
基本概念
病因或致病因素(etiological factor) 是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 和社会等有害因素,或者人体本身的不良心 理状态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用于人体后, 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发生。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是指与疾病的发生及其消长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因素,但尚 无充分依据能阐明其明确的致病效应。然而,当这些因素存在时, 其相关的疾病(事件)发生率会相应增高;而当被消除后,又可 以使该病(事件)的发生率随之下降。例如:吸烟、高血压、高 胆固醇血症等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RRI ( Relative risk increase):相对危险增加率
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 非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RRI = 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ARI (Absolute risk increase) 绝对危险增加率
ARI = 暴露组疾病生率 – 非暴露组疾病发生率
NNH (Number need to harm) 导致1例疾病的发生需要暴露的人数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和个案报道
设计类型
性质
可行性
论证强度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多数前瞻性 少数回顾性 回顾性 断面
差
较好
++++
+++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系列病例报告 个案报道
好 好 好
+ + +/-
循证医学实践步骤
提出临床问题 检索相关研究证据 评价相关证据 应用证据 后效评价
由于受偏倚的影响,RR>3或OR>4才有意义
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的调整
(sensitivity analysis)
调整后: RR或 OR明显变小-----结果不可信 RR或 OR无明显变小-----结果可信 RR或 OR明显变大--------结果可信 上述队列研究的结果在调整多个导致基线不同的 因素后,RR从1.4增加为1.7
社会学环境 宿主 理 化 环 境 遗传物质 生 物 环 境
病因学研究的意义
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是正确认识疾病发生 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也是正确诊断、有 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基础。
应用正确的科研设计方法进行疾病病因 的研究和评价、探求真实的因-果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因学研究的设计方法
论证强度 可行性
NNH = 1 / ARI
* *
例:上述钙通道阻滞剂与癌症关系的队列研究 暴露组(用钙通道阻滞剂)癌症发生率=3.03%
非暴露组(未用钙通道阻滞剂)癌症发生率=2.17%
RRI = 3.03% - 2.17% / 3.03% = 28.38% ARI = 3.03% - 2.17% = 0.86%
在前瞻性研究中,随访时间越长,研究对象失访的可能性越大 观察期的长短应根据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的自然史确定
例如: 研究“铝制品是否引起早老性痴呆?”
暴露因素: --铝制品
早老性痴呆
观察数周,两 者没有关系
(四)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
确定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为因-果关系:
队列研究 3篇 (RR=1.19;0.34 to 4.15)
病例-对照研究 6篇
(OR=1.79;1.13 to 2.82)
5.暴露因素/干预措施与疾病的关系是否符合生 物学规律?
因
有生物学的可解释性
果
(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二、病因研究证据的重要性评价
1.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如何? 相对危险度(RR) 比值比(OR) 需要暴露的人数(NNT) 2. 暴露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强度的精确度如何?
因果联系的强度
相对危险度(RR) 如:RCT或队列研究
吸烟组膀胱癌的发生率
a / a+b
RR =
未吸烟组膀胱癌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