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4b6195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c.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理论和科学家。
1. 古代力学的起源古代力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力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力学原理,包括“自然物体的本性是静止的”和“力量会使物体改变其状态”。
这些原理成为古代力学的基石,直到17世纪牛顿的力学定律被提出。
2.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定律解释了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牛顿还发展了微积分学,为力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3. 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形式,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数学框架,通过定义能量函数(拉格朗日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拉格朗日力学在处理复杂的多体系统和非惯性参考系中表现出色,成为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
4.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威廉·哈密顿提出了一种与拉格朗日力学相补充的力学形式,即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通过定义广义动量和哈密顿函数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与拉格朗日力学相比,哈密顿力学在处理能量守恒和相空间描述上更加方便。
它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力学的观念。
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它修正了牛顿力学在高速和强引力场下的适合范围,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6. 量子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诞生将经典力学推向了新的局面。
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它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的概念。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877e04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2.png)
1736年,欧拉写成了《力学》一书,把牛顿的质点力学推广到刚体的场合,引入了惯量的概念,论述了刚体 运动的问题。
牛顿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发表了三条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 作用定律。他示范了这些定律能支配着普通物体与天体的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研究出开普勒定律在理论 方面的详解。牛顿先前已创发的微积分是研究经典力学所必备的数学工具。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 解决了流体运动问题;达朗贝尔进而于1743年出版了《力学研究》,把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来处理,提出了所 谓达朗贝尔原理;莫培督接着在1744年提出了最小作用原理。把解析方法进一步贯彻到底的是拉格朗日1788年的 《分析力学》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在1799~1825年间完成)。前者虽说是一本力学书,可是没有画一张图, 自始至终采用的都是纯粹的解析法,因而十分出名,运用广义坐标的拉格朗日方程就在其中。后者专门用牛顿力 学处理天体问题,解决了各种各样的疑难。《分析力学》和《天体力学》可以说是经典力学的顶峰。在分析力学 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其他一批人,他们使经典力学在逻辑上和形式上更加令人满意。就这样,经过牛顿的精 心构造和后人的着意雕饰,到了十八世纪初期,经典力学这一宏伟建筑巍然矗立,无论外部造型之雅致,还是内 藏珍品之精美,在当时的科学建筑群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四大经典力学
![四大经典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3617bfc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4.png)
四大经典力学
1. 牛顿力学
牛顿力学是最为经典的力学理论之一,描述了在经典物理学范畴内物体如何运动以及为什么会运动。
牛顿力学的基本前提是,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施加才会改变。
2. 拉格朗日力学
拉格朗日力学是一种更为抽象和普遍的力学理论,它以能量为基础,通过最小作用原理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相比于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更加简洁明了,在描述一些更加复杂的系统时更为方便。
3. 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在数学框架上类似于拉格朗日力学,但它更加关注动量和位置间的关系。
哈密顿力学是量子力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因此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物理学分支。
4. 相对论
相对论是相对于牛顿力学而言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它描述了大量高速运动和重力区域内的物理现象,其中包括了众所周知的质能等价原理。
相对论由爱因斯坦提出,划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主要部分。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a2421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1.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三大定律,再到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变分原理和正则方程。
2. 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力学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自然哲学的观点,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四种元素(地、水、火、气)的属性决定的。
他的观点在几个世纪里向来占主导地位,直到伽利略的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
3. 伽利略的实验与理论伽利略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和斜面上滑动的规律。
他的观点和实验方法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 牛顿的三大定律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的三大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物体的运动描述。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说明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拉格朗日力学拉格朗日力学是经典力学的重要分支,由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提出。
它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通过定义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函数,推导出物体的运动方程。
拉格朗日力学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运动时非常有效,如多体问题和刚体的运动。
6. 哈密顿力学哈密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由爱尔兰数学家哈密顿提出。
它基于哈密顿函数和正则方程,描述了物体在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空间中的运动。
哈密顿力学在描述宏观和微观系统的运动时非常实用,如天体力学和量子力学。
7. 经典力学的应用经典力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天体力学中,经典力学可以描述行星、卫星和彗星的运动。
在工程学中,经典力学可以用于设计机械系统和建模材料的力学性质。
此外,经典力学还被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中。
8. 结论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三大定律,再到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变分原理和正则方程的过程。
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
![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1c12c8e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4.png)
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在经典力学的研究中,有三个核心定律被广泛接受并被称为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它们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会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的速度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改变。
这个定律强调了惯性的概念,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其原有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当你在车上站立时,车突然启动或停止,你会感到身体的后倾或前倾。
这是因为当车加速或减速时,你的身体会继续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因此出现了失衡的感觉。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行为,并提供了计算物体受力或加速度的方法。
例如,当你用力推动一个轻质的小车和一个重质的大车时,你会发现推动重质车辆需要更大的力才能达到相同的加速度。
这是由于牛顿第二定律所述的力与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给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这一定律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或者行动-反作用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等于后者对前者施加的力,且方向相反。
简而言之,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如,当你站在岸边,用桨划水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船身向后的推力。
这是因为你划水时,桨对水施加的力会导致水对桨施加一个反向的力,从而推动船向前。
这个例子中,力的成对出现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这三大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石,它们为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观点和指导原则。
牛顿经典力学四大定律
![牛顿经典力学四大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b09f9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f.png)
牛顿经典力学四大定律
一、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为后续的力学定律提供了基础。
二、第二定律(动量定律)
牛顿的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就是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这个定律解释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三、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的第三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推一个物体,物体也会以相等的力推你,只是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性。
四、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吸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解释了地球上物体重力产生的原因,以及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对天文学和宇宙学的重大贡献。
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
![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7d1a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2.png)
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它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经典力学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在牛顿三大定律的基础上。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指出,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则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三个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石,为研究物体运动提供了基本原则。
第二,经典力学体系具有确定性。
在经典力学体系中,给定物体的质量、位置和速度,以及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准确地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变化规律。
经典力学体系是一个封闭的、可预测的体系,符合因果律。
这种确定性使得经典力学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如天体力学、牛顿法则等。
第三,经典力学体系具有局限性。
虽然经典力学体系在系统较大或物体运动速度较低时可以很好地适用,但在微观尺度或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明显的局限性。
例如,经典力学无法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无法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等。
因此,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展下,经典力学逐渐被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所替代。
第四,经典力学体系是一个宏观力学体系。
在经典力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宏观物体,而忽略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经典力学通过质点假设将物体抽象为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简化分析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下是合理的,但不能很好地解释微观世界的现象。
第五,经典力学体系具有几何意义。
经典力学通过数学方法将物体的运动描述为点在时间与空间中的轨迹,从而实现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因此,经典力学体系不仅具有物理实质上的意义,还具有几何学上的意义。
通过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征。
总之,经典力学体系是一个基于牛顿三大定律的力学体系,具有确定性、局限性、宏观性和几何意义等特点。
经典力学方法归纳总结
![经典力学方法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ecda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8.png)
经典力学方法归纳总结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许多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基础。
本文旨在对经典力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学科。
一、矢量和坐标系统在经典力学中,矢量和坐标系统是描述运动和力的基本工具。
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
坐标系统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常用的有笛卡尔坐标和极坐标等。
二、质点运动学质点运动学研究质点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公式。
在运动学中,质点被看作没有具体大小和形状的点,只关注其位置和速度等物理量。
三、力学定律力学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四、动力学动力学研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动量是动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定理表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此外,动力学还包括功和能量等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原理。
五、守恒定律守恒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六、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由牛顿提出。
该定律描述了质点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根据该定律,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七、振动和波动振动和波动是经典力学中研究的重要现象。
振动是物体在固有频率下的周期性运动,波动是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形式。
振动和波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声音、光和其他波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经典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49个经典力学
![49个经典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cfc64f1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7.png)
49个经典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 = F/m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4.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5.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总量是不变的。
6. 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平方的一半。
9. 计算机制动距离公式:制动距离=制动反应距离+制动距离10. 动力学冲击力公式:F = m*a*t,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t为冲击时间。
11. 碰撞问题中弹性系数的定义:整个碰撞中,物体间反弹部分的动能占碰撞前动能的比例。
12. 滑动摩擦力公式:f = μ*N,其中f为滑动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与支撑面的接触力。
13. 原动力学原理: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所有的物体都遵循牛顿定律。
14. 摆锤运动的周期公式:T = 2π√(l/g),其中T为摆锤运动的周期,l为摆锤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
15. 圆周运动的几何关系:v = rω,其中v为速度,r为半径,ω为角速度。
18. 斜面上物体的滑动加速度公式:a = g*sinθ,其中a为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斜面的倾角。
19. 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1. 静电力公式:F = k*q₁*q₂/r²,其中F为静电力,k为库仑常数,q₁和q₂为两个电荷的大小,r为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
22. 牛顿运动定律的向心力形式: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向心的,大小等于向心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23. 力的分解公式:在一个斜面上,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量和平行于斜面的分量。
28. 调和振动的频率公式:f = 1/T = 1/2π√(k/m),其中f为振动频率,k为振动常数,m为物体的质量。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2c69e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png)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分别研究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虽然它们都是力学的一部分,但在理论基础、描述方式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区别。
一、理论基础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它建立在经验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
牛顿力学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力和质量决定的,通过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原理,它建立在微观粒子的行为和量子态的基础上。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的运动是由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决定的,通过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等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
二、描述方式经典力学使用连续函数和确定性的方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可以用连续的数值来表示,而且在给定初始条件下,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唯一确定的。
量子力学使用波函数和概率的方式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
波函数是一个复数函数,它描述了微观粒子的状态和可能的测量结果。
根据波函数的演化和测量原理,我们只能得到微观粒子的概率分布,而不能准确地确定其位置和动量等。
三、适用范围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如行星运动、机械振动等。
在这些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对较大,量子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如原子、分子和基本粒子等。
在这些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对较小,量子效应显著影响粒子的行为。
四、测量问题经典力学认为物体的状态可以通过测量来准确确定,而且测量结果不会对物体的状态产生影响。
量子力学认为测量会对微观粒子的状态产生干扰,而且测量结果只能得到一部分信息,无法完全确定粒子的状态。
这是由于测量过程中波函数的坍缩和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
五、相互作用经典力学认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传递的,力的作用是瞬时的和直接的。
量子力学认为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粒子(如光子)传递的,作用是持续的和间接的。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94605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1.png)
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区别在物理学的历史上,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自然现象的理论。
经典力学主要用于解释宏观世界的物理现象,而量子力学则为微观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两种理论的显著区别,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基本概念经典力学是建立在牛顿运动定律基础上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
它能够有效地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例如抛体运动、弹性碰撞等。
而量子力学则是一种专门用于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电子、光子等)行为的理论,其核心在于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二、研究对象经典力学通常适用于宏观尺度的物体,例如汽车、行星等,其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确定性的方程来计算。
此外,经典力学假设物质是连续的,而非由离散的微粒组成。
相比之下,量子力学关注的是微观粒子的行为,这些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
由于微观世界存在许多非直观性质,如超位置和量子纠缠,量子力学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框架。
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经典力学基于牛顿定律,推导出的运动方程能够精确地预测物体的未来状态。
只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初始条件(位置和速度),就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得到该物体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和动量。
这种确定性使得经典力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效。
然而,量子力学引入了不确定性原则,即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根据这一原则,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测量一个量会导致对另一个量的不确定性增加。
这一原则挑战了我们对可预测性的理解,使得量子系统只能用概率描述。
换句话说,在量子世界中,我们无法准确知道一个粒子的确切状态,只能知道它存在于某种可能状态中的几率。
四、波粒二象性在经典物理中,物质与波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经典力学对运动体进行分析,而声波、光波等则通过波动理论来解释。
然而,在微观尺度下,实验观察揭示出粒子具有波动性质,这就是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fd73cb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0.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典力学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历程,包括牛顿力学的建立、拉格朗日力学的提出、哈密顿力学的发展以及经典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2. 牛顿力学的建立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牛顿三定律。
他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力来决定,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牛顿力学的建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拉格朗日力学的提出18世纪末,意大利物理学家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将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广义坐标来描述,通过定义一个称为拉格朗日量的函数,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方程。
拉格朗日力学的提出使得研究物体运动更加简洁、优雅,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的力学系统。
4. 哈密顿力学的发展19世纪初,爱尔兰物理学家哈密顿对拉格朗日力学进行了改进和推广,提出了哈密顿力学。
哈密顿力学使用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定义一个称为哈密顿量的函数,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方程。
哈密顿力学在处理一些具有较高自由度的力学系统时更加方便,也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经典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尽管经典力学在19世纪末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但它仍然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运动的理论,对于描述行星运动、天体力学、机械系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经典力学也是量子力学的经典极限,通过量子力学的形式化处理,可以得到经典力学的结果。
6. 结论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分支之一,经历了从牛顿力学到拉格朗日力学再到哈密顿力学的发展过程。
尽管在20世纪量子力学的兴起使得经典力学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然在现代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经典力学的发展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bd263013fad6195f312ba6da.png)
经典力学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
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
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是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力的大小、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
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经典力学在宏观世界低速运动中拥有这广泛的应用。
研究宏观世界高速运动应用相对论;微观粒子应用量子力学。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6633a0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1.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原理。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但真正奠定经典力学基础的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1. 亚里士多德时期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自己的物理学理论,他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四个基本元素的特性所决定的。
他的理论强调了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 马克思尼时期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马克思尼提出了“自由落体”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了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力学奠定了基础,但他的理论仍然缺乏数学描述。
3. 牛顿力学的奠基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
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动量定理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他还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和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牛顿力学成为了物理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拉格朗日力学的发展18世纪,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方法,即拉格朗日力学。
他通过引入广义坐标和拉格朗日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微分方程的问题。
这一方法在处理复杂系统时非常有效,为力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5. 哈密尔顿力学的建立19世纪初,爱尔兰数学家哈密尔顿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形式,即哈密尔顿力学。
他通过引入广义动量和哈密尔顿方程,将力学问题转化为求解一组偏微分方程的问题。
哈密尔顿力学在处理正则变量和守恒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成为了力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6. 统计力学的兴起19世纪末,统计力学的概念被引入经典力学中。
统计力学通过研究大量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揭示了宏观系统的性质。
这一理论为研究热力学和物质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7. 相对论的革命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对经典力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ba8d77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4.png)
经典力学发展简史1. 引言经典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回顾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的三大定律,再到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变分原理和正则方程,最终介绍到现代力学的一些重要概念。
2. 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它们所属的元素的本性决定的。
他将运动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当时被广泛接受,但并未提供明确的数学描述。
3. 牛顿的三大定律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经典力学的基石——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4. 拉格朗日力学18世纪末,拉格朗日提出了一种新的力学方法,即变分原理。
他通过定义一个称为拉格朗日量的函数,将力学问题转化为寻找使拉格朗日量取极值的路径。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推导出牛顿力学的运动方程,还可以处理非惯性系下的运动问题。
5. 哈密顿力学19世纪初,哈密顿进一步发展了拉格朗日力学,提出了哈密顿原理。
他引入了广义动量和广义坐标的概念,并通过哈密顿函数来描述系统的能量。
哈密顿力学在处理一些复杂系统的运动问题上更加方便,尤其在量子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6. 现代力学的一些重要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力学的理解不断深入。
在现代力学中,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其中,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分支。
相对论力学将牛顿力学与电磁学相统一,提出了质能等价的著名公式E=mc²。
量子力学则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行为,引入了不确定性原理和波粒二象性等概念。
7. 结语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物体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143c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4.png)
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
经典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学科,其数学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向量运算:经典力学中常用向量来描述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向量运算包括向量的加法、减法、乘法等,用来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2. 微积分:微积分是研究函数的变化率和区间的面积的数学分支。
在经典力学中,微积分常用于求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问题,以及物体的位移和力的计算。
3.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研究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数学学科。
在经典力学中,线性代数被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以及力的作用,其中包括向量的投影、坐标变换等内容。
4. 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研究函数和它的导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建模为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信息。
5. 正则变换:正则变换是研究哈密顿量力学中的变换方法,用于将一个动力学系统的描述从一个坐标、动量对的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坐标、动量对的形式。
正则变换在研究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包括向量运算、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和正则变换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典力学四大定理
![经典力学四大定理](https://img.taocdn.com/s3/m/0e6e26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a.png)
经典力学四大定理
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大定理,它们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其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伽利略提出的惯性原理的数学表述。
牛顿第二定律,也叫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受到外力的影响。
它的数学表述是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使得我们能够计算出物体在受到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力时会产
生多大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也叫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明对于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保证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成对的。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任何一个孤立的物理系统中,能量总是守恒的。
这个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它允许我们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和速度下的能量变化。
这四大定律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问题,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经典力学的四大定律不仅是物理学中的基础,也是科学的基石之一。
- 1 -。
经典力学简介
![经典力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e1c9446551810a6f52486ba.png)
经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
经典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要学术。
在物理学里,经典力学是最早被接受为力学的一个基本纲领。
经典力学又分为静力学(描述静止物体)、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和动力学(描述物体受力作用下的运动)。
在十六世纪,伽利略·伽利莱就已采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
他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许多豁然开朗的启示。
艾萨克·牛顿则是最早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力学定律的科学家。
经典力学的范畴
![经典力学的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22c7599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3.png)
经典力学的范畴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物体受力的情况。
在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质点,质点是指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通过对质点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且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
经典力学主要研究的是质点的运动规律,而质点的运动规律与物体所受的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它描述了物体所受的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从而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除了牛顿第二定律之外,经典力学还有许多其他的定律和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等。
这些定律和原理都是经典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体所受的力的情况。
经典力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势能和势能函数。
势能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上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势能函数是描述势能与位置之间关系的函数,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势能大小。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势能函数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从而推导出物体的运动规律。
经典力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质点的运动规律,还包括刚体的运动规律、弹性体的运动规律、液体和气体的运动规律等等。
在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如微积分、矢量分析、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等等。
总之,经典力学是物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物体受力的情况。
通过对质点的运动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且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
经典力学中的定律和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等,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研究经典力学中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体所受的力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力学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或与牛顿定律有关且等价的其他力学原理,它是20世纪以前的力学,有两个基本假定:其一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其二是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20世纪以来,由于物理学的发展,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暴露出来。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它们的运动保持不变,包括加速度始终等于零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经典力学种状态为止。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合)=kma【当F(合)、m和a 采用国际单位制N、kg和m/s2时,k=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点)的质量乘积成正比,经典力学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F(n)=(GMm)/r²基本假定第一个假定: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长度和时间间隔的测量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传递是瞬时到达的。
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实际上只适用于与光速相比低速运动的情况。
在高速运动情况下,时间和长度不能再认为与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第二个假定:一切可观测的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无限精确地加以测定。
由此可知,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
在微观系统中,所有物理量在原则上不可能同时被精确测定。
因此经典力学的定律一般只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时的近似定律。
应用范围它在许多场合非常准确。
经典力学可用于描述人体尺寸物体的运动(例如陀螺和棒球),许多天体(如行星和星系)的运动,以及一些微尺度物体(如有机分子)。
编辑本段发展16世纪以前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较早的一个分支。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力和运动”提出过许多观点,他的著作一度被当作古代世界学术的百科全书,在西方有着极大的影响,经典力学以致他的很多错误观点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16世纪-17世纪人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对力学现象进行准确的研究。
许多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等,做了很多艰巨的工作,力学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了很大的进展。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验观测、数学计算和深入思考,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球上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建立了系统的经典力学理论。
经典力学概括来说,是由伽利略及其时代的优秀物理学家奠基,由牛顿正式建立。
所以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18世纪-19世纪由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发展出来的力学,着重于分析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等矢量间的关系,经典力学又称为矢量力学。
它是工程和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述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表述方式:拉格朗日、哈密顿、卡尔·雅可比等发展了经典力学的新的表述形式,即所谓分析力学。
分析力学所建立的框架是现代物理的基础,如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
微分几何的发展为经典力学注入了蒸蒸日盛的生命力,是研究现代经典力学的主要数学工具。
20世纪现代力学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
例如,静挂在移动的火车车厢内的时钟,对于站在车厢外的观察者来说是呈移动状态的。
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
在日常经验范围中,采用经典力学可以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但是,在接近光速的高速度或强大引力场的系统中,经典力学已被相对论力学取代;在小距离尺度系统中又被量子力学取代;在同时具有上经典力学述两种特性的系统中则被相对论性量子场论取代。
虽然如此,经典力学仍旧是非常有用的。
因为:它比上述理论简单且易于应用。
虽然经典力学和其他“经典”理论(如经典电磁学和热力学)大致相容,在十九世纪末,还是发现出有些只有现代物理才能解释的不一致性。
特别是,经典非相对论电动力学预言光速在以太内是常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这预测,并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发展。
经典力学和经典热力学的结合又导出吉布斯佯谬(熵无定义)和紫外灾难(黑体发射无穷能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造成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编辑本段理论的表述经典力学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表述方式:牛顿力学(矢量力学)的表述方式。
经典力学拉格朗日力学的表述方式。
哈密顿力学的表述方式。
以下介绍经典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为简单起见,经典力学常使用质点来模拟实际物体。
质点的尺寸大小可以被忽略。
质点的运动可以用一些参数描述:位移、质量、和作用在其上的力。
实际而言,经典力学可以描述的物体总是具有非零的尺寸。
(真正的质点,例如电子, 必须用量子力学才能正确描述)。
非零尺寸的物体比虚构的质点有更复杂的行为,这是因为自由度的增加- 例如,棒球在移动的时候可以旋转。
虽然如此,质点的概念也可以用来研究这种物体,因为这种物体可以被认知为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复合物。
如果复合物的尺寸极小于所研究问题的距离尺寸,则可以推断复合物的质心与质点的行为相似。
因此,使用质点也适合于研究这类问题。
编辑本段历史古希腊的哲学家,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可能是最早提出“万有之本,必涵其因”论点,以及经典力学用抽象的哲理尝试敲解大自然奥秘的思想家。
当然,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许多仍旧存留下来的思想是蛮有道理的,但并没有无懈可击的数学理论与对照实验来阐明跟证实。
而这些方法乃现代科学,如经典力学,能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开普勒是第一位要求用因果关系来诠释星体运动的科学家。
他从第谷·布拉赫对火星的天文观测资料里发现了火星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这与中世纪思维的切割大约发生在西元1600年。
差不多于同时,伽利略用抽象的数学定律来解释质点运动。
传说他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从比萨斜塔扔下两个不同质量的球来试验它们是否同时落地。
虽然这传说很可能不实,但他确实做过斜面上滚球的数量实验;他的加速运动论显然是由这些结果推导出的,而且成为了经典力学上的基石。
牛顿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发表了三条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他示范了这些定律能支配着普通物体与天体的运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研究出开普勒定律在理论方面的详解。
牛顿先前已创发的微积分是研究经典力学所必备的数学工具。
牛顿和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同仁,除了惠更斯著名的例外,都认为经典力学应可以诠释所有大自然显示的现象,包括用其分支,几何光学,来解释光波。
甚至于当他发现了牛顿环(一个光波干涉现象),经典力学牛顿仍然使用自己的光微粒学说来解释。
十九世纪后期,尖端的理论与实验挖掘出许多扑朔迷离的难题。
经典力学与热力学的连结导至出经典统计力学的吉布斯佯谬(熵混合不连续特性)。
在原子物理的领域,原子辐射呈现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
众位大师尽心竭力研究这些难题,引导发展出现代的量子力学。
同样的,因为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在座标变换时的互相矛盾,终就创发出惊世的相对论。
自二十世纪末后,不再能虎山独行的经典力学,已与经典电磁学被牢牢的嵌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里面,成为在非相对论性和非量子力学性的极限,研究质点的学问编辑本段有效范围许多经典力学的分支乃是更精准理论的简化或近似。
两个最精准的例子是广义相对论和相对论性统计力学。
几何光学乃量子光学的近似,并没有比它更优秀的理论了。
一般来说,经典力学适用于弱引力场中的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
编辑本段经典力学的完善: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决定着后来物理学家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原理》采用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表述方式,处理的是质点力学问题,以后牛顿力学被推广到流体和刚体,并逐渐发展成严密的解析形式。
1736年,欧拉写成了《力学》一书,把牛顿的质点力学推广到刚体的场合,引入了惯量的概念,论述了刚体运动的问题。
牛顿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发表了三条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他示范了这些定律能支配着普通物体与天体的运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研究出开普勒定律在理论方面的详解。
牛顿先前已创发的微积分是研究经典力学所必备的数学工具。
;1738年,伯努利出版了《流体力学》,解决了流体运动问题;达朗贝尔进而于1743年出版了《力学研究》,把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来处理,提出了所谓达朗贝尔原理;莫培督接着在1744年提出了最小作用原理。
经典力学把解析方法进一步贯彻到底的是拉格朗日1788年的《分析力学》和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在1799~1825年间完成)。
前者虽说是一本力学书,可是没有画一张图,自始至终采用的都是纯粹的解析法,因而十分出名,运用广义坐标的拉格朗日方程就在其中。
后者专门用牛顿力学处理天体问题,解决了各种各样的疑难。
《分析力学》和《天体力学》可以说是经典力学的顶峰。
在分析力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有其他一批人,他们使经典力学在逻辑上和形式上更加令人满意。
就这样,经过牛顿的精心构造和后人的着意雕饰,到了十八世纪初期,经典力学这一宏伟建筑巍然矗立,无论外部造型之雅致,还是内藏珍品之精美,在当时的科学建筑群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经典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弱引力情况下、低速宏观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使人类对物质运动的认识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
二十世纪末后,不再能虎山独行的经典力学,已与经典电磁学被牢牢的嵌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里面,成为在非相对论性和非量子力学性的极限,研究质点的学问。
编辑本段相关补充:经典力学是研究宏观物体做低速机械运动的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宏观是相对于原子等微观粒子而言的;低速是相对于光速而言的。
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人们日常生活直接接触到的并首先加以研究的都是宏观低速的机械运动。
自远古以来,由于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季节,人们就进行天文观察。
16世纪后期,伽利略的望远镜使人们对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进行了详细、精密的观察。
17世纪开普勒从这些观察结果中总结出了行星绕日运动的三条经验规律。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伽利略进行了落体和抛物体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关于机械运动现象的初步理论。
牛顿深入研究了这些经验规律和初步的现象性理论,发现了宏观低速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根据对天王星的详细天文观察,并根据牛顿的理论,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以后果然在天文观察中发现了海王星。
于是牛顿所提出的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普遍接受了。
经典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一个力学系统在某一时刻的状态,由它的某一个质点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坐标和动量表示。
对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影响外界,不包含其他运动形式(如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的力学系统来说,它的总机械能就是每一个质点的空间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其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由总能量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