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核算办法_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93c9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是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处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计量方法以及财务报表上的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会计上用来记录企业可能因为将来的税务利益或者税务负担的变化而可能发生的调整。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今后的纳税期间可以抵扣其净利润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今后应该计入纳税得净利润中的企业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方法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适用的税法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应采用税率的预计变化作为计量依据。
当企业所得税调整项目被记录在会计核算中时,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金额应当按照相关税法的规定进行计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处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在财务报表上的处理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应分别列示在资产和负债类科目下,具体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分,例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列示在“非流动资产”类科目下。
在利润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处理主要体现在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中。
税前利润与所得税费用之间的差额,即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变动。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差额需要计入利润表中,以反映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变动情况。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在现金流量表中的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也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进行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表报告修订准则第34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应列示在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部分,具体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列示。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披露对于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披露信息更好地评估企业未来的纳税情况以及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因素。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d3b3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分析递延所得税是指在会计报表中,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实际缴纳税额与会计核算利润之间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会计课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分析其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一、递延所得税的基本概念递延所得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税法往往要求企业在特定情况下确认收入或费用,而会计准则则可能有不同的确认时间或计量方法。
这种差异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可预见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法规定某笔收入可以在下一会计期间确认,但会计准则要求在当前会计期间确认,导致了临时性的差异。
永久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不会消除的差异。
例如,税收抵扣准则要求某项费用在税收方面不可抵扣,但会计准则认为该费用属于可抵扣范围,导致了永久性的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负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用于抵扣未来企业实际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净负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当企业的累计临时差异为净正值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用于预计未来会计期间内的实际所得税支付。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方法为净正值乘以预计的适用税率。
3. 披露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明确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计提和冲销情况,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未使用的税收抵扣亏损情况等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递延所得税对企业的财务指标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递延所得税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税前利润与税后利润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等指标。
递延税款解释及分录
![递延税款解释及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0c7214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2.png)
递延税款解释及分录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
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根据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可分为:1。
应纳税时间性差异。
当期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未来需要交纳的税款。
2。
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当期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未来可以获得递减的税款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
期末,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贷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如果“递延税款”科目为借方余额,则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借项”项目。
对于“递延税款借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可以获得抵减的所得税;对于“递延税款贷项”,说明企业由于以前的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未来需要交纳的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递延税款用来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
welding on a pipe iron, if it is necessary to weld on the device should be consent of the designer's permission; D) when operating in electric welding, gas welding, isolation shall take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event damage to the cables, meters and other equipment at the bottom; E) in paint ... Security guard officers; I) after theinstallation of the equipment, shall promptly notify the follow-up process, construction units and the基本会计分录:1.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即: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2.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即: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前期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借:所得税费用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递延税款主要产生于所得税会计处理中的纳税影响会计法。
浅谈分档税率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会计处理方法
![浅谈分档税率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会计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439f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3.png)
157浅谈分档税率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会计处理方法林新梅作者简介:林新梅(1970-),女,汉族,福建三明人,副教授,大学本科,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与金融。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由于小微企业界定发生变化,2019又实施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那些从一般企业变为小微企业从而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如何计算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资产和负债?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税收优惠;递延所得税;递延资产;递延负债2018年之前,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为小微企业,2019年之后,不再区分企业的类型,只要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在300人以下,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下,就可以享受财税〔2019〕13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的优惠政策,即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简言之,对于小微企业,按三档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应纳税不超过100万元部分,按照5%缴纳企业所得税,100万至300万元部分,按10%缴纳企业所得税,超过300万元部分,按20%缴纳企业所得税。
由于对小微企业的重新界定,不少企业在2018年前不属于小微企业,2019年后变为小微企业,按照规定,一般企业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虽然由于小微企业界定的变化,但依然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方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等等,会导致资产、负债的会计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有差异,即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导致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暂时有差异,产生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会计准则
![递延所得税会计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124a41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4.png)
递延所得税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 8 18 号 —— 所得税财会[2006]3 号第⼀章总则第⼀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
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确认和计量。
第⼆章计税基础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额。
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额。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应税⾦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可抵扣⾦额的暂时性差异。
第四章确认第⼗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付的所得税超过应⽀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商誉的初始确认。
(⼆)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2.交易发⽣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会计经验: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会计经验: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b3032c281e53a5902ff1f.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首先要明白,损益表中所得税费用是企业自己根据利润计算出来的税费,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应交税费,这个是给税务局的税费,两者不一样。
他们之间就差了一个纳税差异。
通过会计分录来看一下:
1、按照企业的利润计算的实际应该缴纳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由于纳税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影响的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上面三个分录合起来,就是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3ebd285d804d2b160b4ec09d.png)
•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 账面价值减去 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 可予抵扣的金额。 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 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 一般 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 可予抵扣的金 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例如,企业 额为 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是,某些情况 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 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 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 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 分析: 该项固定资产在20×7年l2月31日的账 面价值=750-750÷5=60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7年12月31日的计 税基础=750-750÷10=675(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 计税基础675万元之间产生的75万元差额, 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多交税,未来 少交税)。
• 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 计税基础的确定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 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 特殊交易中产 特殊交易 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 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 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由于会计与税收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 准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某些情况下,会 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 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
• 分析: 该经营亏损不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 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从性质上看可 用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 得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预计 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 用该可抵扣亏损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 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一)
![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c15a8b8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b.png)
递延所得税确认和计量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的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
对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区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通常前者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后者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此外,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还需要考虑资产收益方式、未来应纳税所得额是否能够足额用于抵偿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实务中,部分财务人员对递延所得税的原理认知不足,考虑问题不够谨慎全面,导致会计处理与列报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一、未恰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在未来期间不具有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实务中比较常见的是对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可弥补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对资产计提减值是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要求。
对资产类科目应执行减值测试,在发生减值时应计提信用减值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
但是根据税法规定,计提的减值不能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增。
从会计角度来看,相当于需要多缴纳企业所得税,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正常情况下,因为计提了减值的资产后续在处置、对外销售等情况下是可以转回的,所以这部分暂时性差异相当于提前支付出去的款项,类似于一项资产,在未来能够产生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形下,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外,对企业所产生的亏损,如果在预计以后年度可以在税法规定的年度内转回,则相当于未来可产生一笔资产,即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但是,《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考虑预计可抵扣亏损的未来期间内应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并且应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实务中,有的公司确认资产时,没有结合实际经营情况,未合理预计未来是否很可能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
还有公司在经营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好转的情况下,依靠处置股权和固定资产等非经常性收益,将可抵扣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甚至有公司在连续发生亏损时也确认与可抵扣与亏损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主营业务收入确认递延所得税
![主营业务收入确认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36697b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主营业务收入确认递延所得税摘要:I.所得税概述- 所得税的定义- 所得税的作用II.递延所得税的概念- 递延所得税的定义-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原因III.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原则- 递延所得税的计量方法IV.主营业务收入与递延所得税的关系- 主营业务收入的定义- 主营业务收入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V.递延所得税在企业中的应用- 递延所得税在企业所得税申报中的作用- 递延所得税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披露正文:所得税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是财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递延所得税作为一种特殊的所得税形式,在企业经营和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进而产生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收入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如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而税法规定按照实际收款金额确认收入。
2.费用扣除时间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存在费用扣除的时间性差异,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广告费用分期扣除等,而税法规定某些费用只能在实际发生时扣除。
3.资产减值准备的差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对资产减值进行预计,而税法规定只有在实际发生减值时才能扣除。
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的环节。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原则是:当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时,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当暂时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当暂时性差异导致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分录
![递延所得税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8d0bdbc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2.png)
递延所得税分录递延所得税是指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总额与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总额之间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通常会涉及到财务报表中的长期资产和负债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计算基础和税务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为了反映这种差异,公司需要记录递延所得税分录。
递延所得税分录可以分为两类: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未来税务可减免税额的增加,导致公司需要在未来支付更多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则是指未来税务可减免税额的减少,导致公司在未来可以支付更少的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记账方式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记账方式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假设某公司有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该公司2019年财务报表中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为10,000元,而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税率计算出的所得税总额为12,000元。
由于实际需要支付的所得税比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要多,公司需要记录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录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0元贷: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费用) 2,000元此分录反映了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10,000元)与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总额(12,000元)之间的差异,差异数额(2,000元)记录在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中。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反。
如果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少于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总额,那么公司将记录递延所得税资产。
回顾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分录,我们可以看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借方会计分录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贷方会计分录相对应。
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记账方式正好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反操作。
接下来,我们将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记账方式为例。
假设某公司有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该公司2020年财务报表中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为20,000元,而税务部门按照法定税率计算出的所得税总额为18,000元。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23197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0.png)
做账实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1、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季度预缴时计提缴纳所得税: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4、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补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汇算清缴时发现多预缴的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后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会计年报审计前完成的:借: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收到退税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如果是抵减以后期间应纳所得税款的: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其他应收款-多预缴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是什么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之和,即为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借贷方向在会计实务中,所得税费用指的是“所得税费用”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该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在年末的时候,需将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科目,所得税费用余额为零。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2be9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c.png)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项重要且较为复杂的工作。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未来的纳税义务紧密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单来说,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资产。
它产生于企业在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之间存在暂时性差异的情况下。
那么,哪些情况会导致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呢?常见的情况包括可抵扣亏损、资产减值准备、税法允许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等。
以资产减值准备为例,企业按照会计准则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
但在税法上,这些减值准备在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允许扣除。
在计提减值准备的当期,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期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这部分暂时性差异,就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运用一定的会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通常,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算。
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然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非无条件的。
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谨慎判断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这些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未来期间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假设一家企业在某一会计年度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0 万元,适用税率为 25%。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合理预测,认为未来 5 年内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扣这 100 万元的暂时性差异,那么就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万元(100×25%)。
但如果企业预计未来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那么就不能确认这 25 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基本规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核算
![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基本规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fe06076d336c1eb91a375da0.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基本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核算一、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基本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在所得税计算时,我们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二、例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成原因2016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股票1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016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收盘价为90万元。
则该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可以理解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将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为100万元,有10万元在将来可以抵扣,故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由于其在未来可以抵扣,相当于在未来形成了一笔资产,因此被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三种情形: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例:甲公司2016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10万元。
则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
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0×25%=。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d2c2e3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9.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详细)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二、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_会计学堂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_会计学堂](https://img.taocdn.com/s3/m/628e9472af1ffc4ffe47acd5.png)
会计学堂,是深圳快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在线培训平台。
致力于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实操、税务实操、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会CPA等各类培训。
成立至今,已拥有超500人优秀师资团队,开发了涵盖60+行业实操、10,000+实操课程,34个省市自治区税务实操。
是国内领先的会计实操在线培训机构。
递延收益相关的所得税处理如下所示:企业在进行递延收益处理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此相关的所得税问题。
根据《关于企业补贴收入征税等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81号)第一条: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该规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企业在以后期间收到政府补助金额,如例1,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企业在当期收到该政府补助金额,如例2,在年度所得税汇总清算时,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时需要确定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
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1)20X8年10月份应根据轮换量2亿斤和规定的补贴额0.06元/斤,确认其他应收款1200万元借: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贷:递延收益 12,000,000.00(2)20X8年10月将补偿10月份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借:递延收益 2,000,000.00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利得 2,000,000.00(3)以后每月份的分录同(2),同时20X9年3月份收到政府补助金,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120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 12,000,000.00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银行递延所得税核算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真实核算我行经营成果,保持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规我行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实现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我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正确计算我行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及对应的应用指南、《中华人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之相关要求,制定本核算办法,以满足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需要。
第二章主要定义第二条本核算办法所称所得税费用包括递延所得税费用和当期所得税费用,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产生于因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变动,而当期所得税费用代表我行在相应财务报告期间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当期应该偿付的税金。
第三条本核算办法涉及的主要定义如下:(一)资产的计税基础:我行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三)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具体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四)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五)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六)永久性差异: 税法中的概念,是指税法规定免税的收入和不可在税前列支的费用,因此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不能转回。
第三章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第四条我行在取得资产或负债时,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条件的,应当根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将其本期变动数确认为所属会计期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相关权益类科目。
第五条递延税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1.确认原则我行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我行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我行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引起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乘以预计收回该资产时的适用税率,便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则引起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乘以预计收回该资产时的适用税率,便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我行所形成的负债,其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引起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引起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税率采用预计清偿该债务时的适用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畴我行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以暂时性差异为同类的作为一组,同一组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相互抵消,轧差在资产或负债中确认。
对于不同组合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另一组合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发生在同一纳税主体部,则可以相互抵销。
所以,当我行为单一纳税主体时,我行资产负债表不会同时出现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3.实际应用相关操作人员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将报表上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分组,确定每一类的计税基础, 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差异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常见的主要暂时性差异包括:各项信贷和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包括贷款、投资等),预计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应利润表中的未实现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应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实现损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等。
于资产负债表日, 相关操作人员应当根据税法规定, 按照资产和负债对应暂时性差异以及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我行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 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日,我行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收益,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我行应将根据当年年末各类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差异确认计量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与上年度相应组合的余额进行比较,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外,其差额作为递延项目在本期所得税费用中确认,具体情况如下:1. 当某一类资产或负债于年末和年初的递延所得税都同是资产或同是负债时,则按轧差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上升,贷记所得税费用;反之,则借记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上升时,借记所得税费用;反之,贷记所得税费用。
2. 当某一类资产或负债于年末和年初的递延所得税分别是资产和负债时,则需要将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冲销,重新确认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包括在计税基础,也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但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只计入所有者权益,因此其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对方相应科目也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递延税资产/负债的终止确认1.终止确认的条件引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已经完全清收/偿还,不再在我行的资产负债表核算;按税法的规定或税法的改变,导致我行因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我行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我行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其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消失;未来期间我行很可能无法获利,不能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终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实际应用相关操作人员必须在资产负债表日, 了解当期税收政策的改变对我行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再产生差异的部分, 终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税法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有一定的时效的,相关操作人员必须留意每一笔资产/负债是否因为暂时性差异已经超过规定时效,而不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相应终止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递延所得税业务相关损益的确认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会计上的当期所得税费用低于税法计算的实际应支付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减递延所得税费用,但是增加当期应交所得税。
因此,当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时,是减少转回时期的当期所得税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会计上的当期所得税费用高于税法计税的实际支付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费用,但是减少当期应交所得税。
因此,当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时,是增加转回时期的当期所得税费用。
(五)应交所得税的确认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计算我行当年利润的税负。
当会计上所计算的利润与税法上计算的利润有所差异时,需要进行两部分调整,分别是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所导致的调整。
1.永久性差异: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折现回拨的利息收入和其他免所得税的收益;不可抵扣的支出:超过规定利率的利息支出;需纳税投资损失;不合理工资支出的部分;多提的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中不能列支部分;不符合免税条件和超过规定比例的捐赠支出;各项行政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其他永久性差异费用等。
2.暂时性差异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述,可以得到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其年末和年初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行比较,得出各项资产/负债的可抵扣/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年变动数据。
3.应交所得税考虑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之后,可将会计利润调整至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当年的税率,获得当年的应交所得税金额。
应交所得税的税率为当年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所使用的税率则为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第六条由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及其对应损益影响反映了税法规定和会计账务结果之间的差异,因此我行相关人员应该与主管税务当局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明确税法相关规定,以进行递延税的后续会计处理,避免潜在的合规性风险。
第七条所得税相关业务账务处理(一)递延税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1.确认递延税资产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确认递延税负债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负债(二)递延税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1.递延税资产(1)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差额部分)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差额部分)(3)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递延税负债(1)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大于其账面余额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差额部分)(2)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有余额小于其账面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负债(差额部分)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三)递延税资产/负债的终止确认1.终止确认递延税资产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终止确认递延税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四)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借: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贷:应交所得税第四章附则第八条本办法由XX银行会计部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实施前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容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