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

《夜雨寄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夜雨寄北》的主题思想,以下哪项描述最为准确?A.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B. 诗歌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C.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望D. 诗歌讲述了诗人旅途中的奇遇答案:A2. 在“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中,“君”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是什么?A. 感激B. 怀疑C. 期待D. 无奈答案:C二、填空题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______诗,它通过______和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抒情,问答,想象2. 在诗中,“______夜雨涨秋池”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______。

答案:巴山,孤寂与愁绪三、实词虚词意义1.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的“归期”是______词,在这里指的是______。

答案:实词,回家的具体日期2.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何当”是______词,它在句中的意义是______。

答案:疑问代词,表示询问或不确定的时间四、句子翻译1. 请将“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这句话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答案:巴山地区连绵的夜雨使得秋天的池塘水位不断上升。

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内心因思念而波涛汹涌的情感。

五、内容理解概括1.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开头“君问归期未有期”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何影响?答案:这句开头设置了问答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六、描写手法分析1. 在“何当共剪西窗烛”这句中,诗人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这种手法如何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答案:诗人运用了设想未来场景的描写手法。

这种手法通过设想与亲友团聚的温馨场景,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增强了诗句中对未来团聚的渴望和现实中的无奈。

七、人物环境分析1. 诗中的“君”这一角色,在诗中起到了什么样的情感桥梁作用?答案:诗中的“君”代表了诗人思念的亲友,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交流对象。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专题05 《夜雨寄北》(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05.中考必背古诗词之《夜雨寄北》原文诗意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

寄北,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

②〔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却话]回头说,追述。

2.文题解读《夜雨寄北》,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夜雨寄北”就是在雨夜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3.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

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的,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二、主题思想《夜雨寄北》这首诗通过描写现实之境的凄寒和想象之境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以及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也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回信,诗人用问答的形式,将眼前景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了游人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2.运用想象。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作者运用想象,使“(魂)预飞到归家后”(《李义山诗集笺》),然后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一个来回。

备战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案】1.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言之有理即可)2.这两句想象两人相聚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最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诗歌的情感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巴山夜雨”中,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颔联一句表示诗人要跟朋友分手,自己同样在宦海中沉浮。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两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夜雨寄北诗歌赏析练习题

夜雨寄北诗歌赏析练习题

夜雨寄北诗歌赏析练习题一、选择题A. 杜甫B. 李白C. 李商隐D. 王之涣2. 《夜雨寄北》这首诗的主题是:A. 思乡B. 思友C. 赏月D. 咏史A. 夜雨B. 寄北C. 巴山D. 秋池二、填空题1. 《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询问归期的______之情。

2. 诗中的“______涨秋池”形象地描绘了夜雨的景象。

3.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______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时光的期盼。

三、判断题1. 《夜雨寄北》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南方游历时所作。

(√/×)2. 诗中的“巴山夜雨”是指四川地区的夜雨。

(√/×)3. 《夜雨寄北》与《夜泊牛渚怀古》是同一首诗。

(√/×)四、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境。

2. 诗中的“巴山夜雨”意象有何独特之处?3. 请阐述《夜雨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诗歌鉴赏题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请分析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的妙处。

2. 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诗人在诗末表达了怎样的愿望?六、对比分析题1. 将《夜雨寄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上的异同。

2. 请对比《夜雨寄北》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中的“夜雨”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七、改写题1. 请将《夜雨寄北》改写为一封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以现代诗的形式,重新创作《夜雨寄北》这首诗。

八、联想与想象题1. 请根据《夜雨寄北》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一幅夜雨寄北的画面。

2. 假设你是诗人李商隐的朋友,收到这首诗后,你会如何回复?九、综合运用题1. 结合《夜雨寄北》这首诗,谈谈你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认识。

2. 请以《夜雨寄北》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十、文学常识题1.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有何特点?2. 《夜雨寄北》属于哪一类诗歌?请简要介绍该类诗歌的特点。

夜雨寄北---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夜雨寄北---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夜雨寄北》赏析题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主题:这首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2)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

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6.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答: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优选.)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夜雨寄北》中考题集锦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4、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5、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6.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7、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9、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11、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1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6.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不超过30字)37.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答案】36.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7..[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

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解析】3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

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

《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

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含答案【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选取和两个意象,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一种的氛围,烘托离别的伤感之情。

2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B.“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盼归而又归期无望的无奈心情。

C.“涨”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实写相逢后一起剪烛夜谈,叙说巴山夜雨的情景。

【答案】22.杨花子规凄清、悲凉23.D【分析】22.本题考查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

“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象征离别与漂泊。

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

“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悲痛,希望友人早日归来。

2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实写相逢后一起剪烛夜谈”说法有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是虚写。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故选D。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8.清代王尧衢说:“此诗内复用‘巴山夜雨’,一实一虚。

”虚实结合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下列诗句中,同样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B.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D.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39.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案】38.C 39.诗歌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以及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38.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

C.句意为: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当前情境,为实写;“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梦境,为虚写。

这两句虚实结合,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故选C。

39.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夜雨寄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夜雨寄北》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

《我雨寄北》中考试题汇编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3.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到达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

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说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那么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14.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分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局部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 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宦游在外的诗人,面对秋天的景物写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及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解答】(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CD.正确B.有误,诗人没有大笔浓墨的渲染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凄惨景象。

“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错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天净沙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纯实描写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59.《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58.B 59.①《天净沙·秋思》用“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了诗人的羁旅之苦。

②《夜雨寄北》用“却话巴山夜雨时”未来夫妻相聚畅谈的欢乐场面,反衬诗人此时独处巴山思念之愁苦。

(意思对即可)【解析】5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B.根据“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这是虚写;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写眼前,是实写;因此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而非“纯实描写的手法”;故选B。

5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共同勾画出了温馨恬静的画面,这更加反衬出了漂泊他乡的诗人的孤寂之情。

《夜雨寄北》赏析练习题

《夜雨寄北》赏析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解答问题。

十二月二十七日大雪中过吉水小盘渡西归[宋代] 杨万里风卷寒江浪湿.天,斜吹乱雪忽平.船。

碧琉璃上琼花里,独载诗人孟浩然。

(一)请简要分析“湿”“平”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结合诗歌最后一句提到的“孟浩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2.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用简洁的话想象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②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汴河①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④。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2.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1.(一)两个动词夸张地突出浪猛雪大的情景。

(二)诗人以孟浩然自况,表达了潇洒风流旷达自得的情趣。

2.①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

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

②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两者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而“期”与“巴山夜雨”的两见重出,用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确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往复。

3.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小题2】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解析】3.试题分析:本题的设题指向性很好,只问表达方式,学生只要记住表达方式这个知识小体系,就能根据平时训练,做出分析。

不过分析依然要建立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

一、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B.“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C.《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D.《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3.“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秋”字有什么作用?4.一位评论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极。

”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5.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夜雨寄北》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8.这两首诗中都有表示时令的词语,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起着一定的作用。

试选择一首诗中的这类词语,分析其作用。

作者: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寄北”?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12.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写了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60.小语认为,朗读诗词时需要在关键处重读,起到强调突出作用。

在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时,同学小丽认为两个“期”应该重读,小华却认为“涨”字应该重读,小语认为两位同学说得各有道理,你同意谁的读法?请你阐述理由,帮小语解决一下难题。

61.两首诗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60.示例一: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表达了妻子思念诗人和诗人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所以应重读。示例二:我同意小华的读法。“涨”字形象地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景象,也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盈满心间,所以应重读。示例三:两个人的读法都有道理。两个“期”字表达了妻子思念诗人和诗人欲归不得的苦涩与无奈;“涨”字形象地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景象,同时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盈满心间,所以两个人的读法都可以。61.《夜雨寄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是虚写,“巴山夜雨”是眼前的实景。作者在郁闷、孤寂的雨夜里憧憬着团聚的美好场面,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秋思》的后两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了寓情于事的表现手法。“复恐”二字,写出诗人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的心理。“又开封”写出了诗人开封验看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无比珍视。【解析】60.本题考查炼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示例1:我同意小丽的读法,两个“期”字重读,结合“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知,“归期”与“未有期”对比,蕴含着作者欲归不得的愁绪和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示例2:“涨”是涨满之意,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如池中秋水,在心头漫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大题培优)附答案解析
2.诗歌中画线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1.D
2.划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1.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2.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①
王维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②幽篁:幽深的竹林。③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④深林:这里指“幽篁”。⑤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的作用。
【答案】
1.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言之有理即可)

部编本初一语文《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

部编本初一语文《夜雨寄北》诗词赏析及中考题汇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2.两个“期”字,两个“巴山夜雨”的妙处。

两个“期”字,两个“巴山夜雨”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既表达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与无奈,又表达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3.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亲朋好友相逢叙旧,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简要分析《夜雨寄北》《峨眉山月歌》中“秋”字的作用?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

《夜雨寄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秋季是个让人感伤的季节,以景衬情。

二、阅读理解(56分)(一)9.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6分)【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中考复习古诗赏析专题训练

中考复习古诗赏析专题训练

考复习古诗赏析专题训练⑤古诗赏析专题训练(中考必备之十)1、《夜雨寄北》(李商隐)君①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②烛,却③话④巴山夜雨时。

注:①君: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②西窗:即西屋,作者夫妻居住的屋子。

③却:相当于“还”。

④话:叙说。

①、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本诗开篇点题,说明这是以诗代信的寄人之作。

C 第2句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的处境。

D 何当“二字照应”“归期”,表明了诗人盼望回家的急切的心情。

E 第2、4句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第4句补充,丰富了第2句的内容。

②、从第2句看,妻子问诗人“归期”,说明了妻子盼夫归家的心切,而诗人的“未有期”,则说明了③、设想一下,将来夫妻秉烛夜谈时,可能谈些什么(用3个“也许……”写一组排比句)2《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诗的作者王安石,(朝代)文学家,为了富国强民缓和阶级矛盾,曾积极推行变法,遭到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②、诗的三、四句,形象地揭示了的哲理。

③、诗的一、二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写出飞来峰山势雄伟,应天塔的特点④、“浮云的意思是,在诗中指,最高层隐含的意思是。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①、诗句地一句点明的时令是()A、早春B、仲春C、暮春D、初夏②诗的第二句可知王昌龄被贬官去龙标的路上李白()A、在场B、不在场③诗的三、四句借月传递人情,是古人怀远寄情的特殊表达方式。

选出下列诗句中符合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情怀近酒家。

④诗的后两句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4、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赏析题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主题:这首诗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2)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

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

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6.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答: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7.“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8.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9.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

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

10.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

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11.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答: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12.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13.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

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

15.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

这种心情是通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

16.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答:这两句是实写,两个“期”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惆怅和无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两句诗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

17.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这两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重逢情景。

“何当”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这两句诗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

(1)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

(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