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异构化催化剂PdSAPO-11的研究
正己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2019年第13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9期·83·正己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及动力学研究进展李鸿琦,陈家枢(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广东惠州516081)Research Progress on Catalysts and Kinetics of N-Hexane Catalytic CombustionLi Hongqi,Chen Jiashu(Hui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Huizhou 516081,China)Abstract:As one of the common VOCs,n-hexane is neglected for its toxicity and harmfulness.Catalytic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icient route for their removal due to the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and absence of secondary pollution.This review mak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latest catalyst designmetho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n-hexane catalytic combustin and kinetic.Keywords:n-hexane ;catalytic combustion ;catalyst ;kinetic正己烷是工业上用途最广泛的烃类溶剂之一[1],其作为非极性溶剂,常用于烯烃聚合,橡胶和涂料的溶剂以及稀释剂。
正己烷是具有蓄积作用的高危害性的饱和脂肪烃类毒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吸入高浓度会出现头晕、恶心,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目前缺乏正己烷在体内对机体损害程度尤其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生物标志,给正己烷慢性中毒的早起治疗带来很大困难[2]。
固体超强酸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失活的研究
固体超强酸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失活的研究王道宏;王延吉;王日杰;张继炎【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04(020)001【摘要】研究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ZrO2及负载型SO42-/ZrO2-SiO2催化剂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问题.结果表明,在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SO42-/ZrO2和SO42-/ZrO2-SiO2均存在明显的失活现象.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积炭覆盖了催化剂表面的超强酸中心,但可通过烧炭的方法除去表面的积炭而使催化剂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剂的活性并没有明显降低.催化剂SO42-/ZrO2-SiO2的催化活性明显低于SO42-/ZrO2,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积炭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提出了失活过程的模型,并依此计算了固体超强酸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的积炭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总页数】7页(P81-87)【作者】王道宏;王延吉;王日杰;张继炎【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4.9【相关文献】1.SO42-/ZrO2类固体超强酸催化烷烃异构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J], 刘侠2.固体超强酸SO24-/ZrO2-Al2O3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研究 [J], 徐占林;王良;赵丽娜;张玉玲;毕颖丽3.固体超强酸SO2-4/ZrO2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研究 [J], 王亚明;谢惠定;黄伟莉4.固体超强酸催化正戊烷异构化反应失活因素的考察 [J], 孔晓翠;濮仲英5.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J], 艾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iW/SAPO-11催化剂孔结构性质对其柴油异构降凝性能的影响
NiW/SAPO-11催化剂孔结构性质对其柴油异构降凝性能的影响魏晓鸣;柳云骐;刘晨光【摘要】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catalystNiW/SAPO‐11 was prepared with SAPO‐11 zeolite as acidic carrier instead of ZSM‐5 zeolite and NiW double metals as the 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catalystpreparation pore‐enlarging reagent(carbon black ) was used to elevate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and promote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the materials and products .The 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C/NiW/SAPO‐11 catalystwas evalua ted with Changqing straight‐run diesel oil as raw material in the high‐pressure fixed‐bed microreactor . The influence of pore‐enlarging reagenton the 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ore volume and the number of large pore of C/NiW/SAPO‐11 catalys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enlarging reagentcontent, so the 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was improved . With 7% C/NiW/SAPO‐11 as catalystunder the reacti on conditions of 340℃ ,4.0 MPa、LHSV 1.0-1 and H2/oil volume ratio 500 ,the besthydroisomerization dewax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obtained , thatis ,the freezing pointof diesel fuel dropped from 0℃ to -28℃ with the diesel yield as high as to 98% .%选用SAPO‐11分子筛代替传统的ZSM‐5分子筛作为酸性载体, Ni和W作为金属组分制备异构降凝催化剂。
NiMo/SAPO-11催化剂上正辛烷的异构化性能
摘
—
要: 以正辛烷为模型化合物 , 在连 续微 型反应装 置上考 察 了金 属 N 和 M i o改性 后的 NMoS P i /AO
l 催化剂 的异构化 和芳构化 的反应性 能 , 讨 了工 艺条件 对异 构化产物 分布 的影响 。结果 表明 : 1 探 改性
后的 NMoS P i / A O—l 催化 剂在 温度 为 40C、 1 0  ̄ 压力为 2 0 P 、 . M a 液态空速为 1O ~、 H: . 为 40 . h V, 0 "l
维普资讯
警
一
化 学 工 程 师 C e ia E gne hmcl nier
20 0 7年 7月
文章编 号 :0 2—12 (0 7 0 0 5 10 14 20 ) 7- 0 4—0 4
N Mo S P 1 i /A O 1催 化 剂 上
正 辛烷 的异 构 化 性 能
潘 永 强 韩 洪晶2 栗 文元 , ,
(. 1 大庆 市钻 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钻 井液研究所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 6 4 3 2 大庆石油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 8
3 中 石 化 西 北石 油 分 公 司 勘 探 开发 研1
3 IO E ot .SN P CN r h—Wet erl m Ba c xl ai n rd ci eerhIstt,U e i 3 0 1 hn ) s P t e rnhE po t nadPout nR sac tue mm h 0 1 ,C i ou r o o ni 8 a
的反应条 件下反应性 能较好 , 正辛烷 的转化率 、 液 体产物 收率 , c 异构化 和芳构 化产 物的选 择性 分别 为
异构脱蜡孔口催化机理研究探针分子3_乙基_十一烷的合成
异构脱蜡孔口催化机理研究探针分子3-乙基-十一烷的合成国海峰李瑞孙彬彬王登飞(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摘要针对SAPO-11的一维十元环直孔道结构,设计了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长链烷烃3-乙基-十一烷。
以3-戊酮和溴辛烷与镁反应生成的格氏试剂为原料,经加成、水解、脱水、催化加氢反应生成3-乙基-十一烷,红外和质谱分析确定合成产物正确。
影响醇脱水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硫酸含量,适宜的脱水反应条件为温度50℃、时间90min 、硫酸质量分数60%,硫酸与3-乙基-3-十一醇的体积比1:1;影响烯烃加氢的主要因素为反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适宜的加氢反应条件为常温、时间120min 、0.6MPa ,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3%。
在所确定的合成条件下,3-乙基-十一烷的总收率达到了71.24%,纯度达到了97.20%,能满足作为探针分子的纯度要求。
关键词3-乙基-十一烷;探针分子;孔口催化;3-戊酮中图分类号TQ221.1+9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6-6829.2011.05.009!!!!!!"!"!!!!!!"!"研究与开发收稿日期:2011-07-23长链正构烷烃是石油产品中的非理想组分,工业上常常采用异构脱蜡的方法将其转变成理想组分保留在基础油馏分中。
异构脱蜡采用双功能催化剂在氢气条件下进行,加氢-脱氢在金属活性中心上进行,异构化反应在酸性中心上进行。
金属组分一般选自元素周期表中VIII 族和VIB 族元素;酸性组分多以分子筛为载体,常见有硅铝酸类、磷酸硅铝类等。
目前已经确定的分子筛骨架已经有130多种,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一维十元环直孔道结构的SAPO-11分子筛适于长链正构烷烃异构化反应。
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实验,认为SAPO-11分子筛是具有适合的孔道结构和酸强度,负载金属后在长链烷烃异构化反应中才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效果,并由此提出了长链烷烃可能是通过孔口催化机理在分子筛的孔口进行的异构化反应[1-3]。
一种用于正戊烷异构化的超强酸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随着现代社会 的高速发展和环保意识 的加强 , 世
界汽油质量标准逐 渐 向高标号 、 低芳 烃、 低 铅含量 的
剂 的应 用 。 中 国石 化 石 油 化 工科 学 研 究 院 开 发 的 固
体超 强酸催化剂 G C S - 1 , 可在 1 8 0  ̄2 0 0。 C范 围内较
( 陕西 理 工 学 院化 学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陕西 汉 中 7 2 3 0 0 0 )
摘 要 l以水 合 无 机 硝 酸 锆 为 锆 源 、 水 合 氯化 铬 为 铬 源 , 采 用 直 接合 成 法 制 备 含 铬 介 孔 氧 化 锆 分 子 筛 , 并 分
别 将 纯 相 介孑 L 氧化 锆 和掺 铬 介 孔 氧 化 锆 经 硫 酸 溶 液 浸 渍 制 备 相应 的 固体 超 强 酸 ; 采 用 X射 线 衍 射 、 氨 程 序 升 温
氧化钛口 、 氧化镍 引、 氧化钨l _ 1 等 。特别 是介 孔氧 化锆 , 由于同时具 有表 面 酸性位 和 碱性位 。为改善 其 性能 , 在 氧化锆 中加 入硫 酸根 和磷 酸根 以及多种 金属元 素 , 如钇 、 钙、 铝、 镁、 锌等_ l , 可显著 提高材 料 的酸性 、 热和水热稳定性 、 催 化活性轻质 烷烃异 构
超强 酸催化正戊烷异构化 反应活性进行评 价 。
分 子筛 具有大 的 比表 面积 和 孔 径 、 窄孔 径 分 布 、 强
吸附能 力 等 特点 , 在 石 油 化 工 行业 特 别 是 在 烷 烃
的 催 化 裂 解 以 及 异 构 化 方 面 应 用 较 多 。 已 实 现 工
l 实 验 1 . 1 实验原 料
正己烷芳构化反应催化剂研究
正己烷芳构化反应催化剂研究作者:杨玉滢吴文涛朱静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11期摘要:主要研究了以正己烷为反应原料,采用HZSM-5与Zn/HZSM-5催化剂,在小型连续固定床催化剂评价装置上进行芳构化催化反应。
探究了未改性的HZSM-5与使用醋酸锌改性后的HZSM-5催化剂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420 ℃、重时空速为2 h-1的操作条件下,使用Zn/HZSM-5为催化剂进行的芳构化反应,其液相产品中芳烃质量分数达到93.61%,芳烃收率为34.77%,均高于使用HZSM-5为催化剂进行的芳构化反应,这表明该催化剂芳构化性能更好。
并通过热重及红外光谱对两种催化剂的酸密度和酸类型进行了表征。
表征结果显示,HZSM-5与Zn/HZSM-5催化剂中均存在L酸和B酸,但是使用醋酸锌改性后的HZSM-5催化剂的弱酸、中强酸中心强度要低于未改性的HZSM-5催化剂,更有利于芳构化反应。
关键词:正己烷;HZSM-5催化剂;芳构化;芳烃质量分数;芳烃收率中图分类号:TQ 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20)11-2499-04Study on Catalysts for Aromatization of n-HexaneYANG Yu-ying1, WU Wen-tao2, ZHU Jing*1(1. School of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oyang 111003, China;2. PetroChina Liaoya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aoyang 111003, China)Abstract: The catalytic aromatization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 continuous fixed-bed catalyst evaluation plant using n-hexane as raw material and HZSM-5 and Zn/HZSM-5 catalysts. The effect of unmodified HZSM-5 and HZSM-5 catalysts modified with zinc acet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420 ℃ and 2 h-1, the aromatization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Zn/HZSM-5 as catalyst,the content of aromatics in the liquid phase product was 93.61%, and the yield of aromatics was 34.77%,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aromatization reaction using HZSM-5 as a catalyst, indicating that the aromat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was better. The acid densities and acid types of the two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L-acid and B-Acid existed in HZSM-5 and Zn/HZSM-5 catalysts, but the strength of weak acid and medium strong acid centers in HZSM-5 catalyst modified by zinc acet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ZSM-5 catalyst, which was more favorable for aromatization.Key words: N-Hexane; HZSM-5 catalyst; Aromatization; Aromatics content; Aromatics yield轻质芳烃作为最基本的石油化工原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学品。
锆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正己烷异构化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锆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正己烷异构化行为的研究(毕业论文doc)1 前言 21 世纪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要地位,炼油工业将继续发展。
近十年来世界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逐年略有增加, 96 年世界石油产量为 37.32 亿吨,消费量为 34.7 亿吨。
估计到 2020 年世界石油产量为 43.7 亿吨,消费量为 43.1 亿吨[1]。
且近十年来,世界运输燃料(汽、煤、柴)需求量逐年增加。
目前车用汽油仍是重要的交通燃料,是炼油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环保的要求,汽油质量向无铅、低芳烃、低蒸气压、高辛烷值和高氧含量方向发展。
随着对汽油低铅化、无铅化要求的增加,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1)增加汽油中的芳烃和烯烃含量; (2)添加醚类化合物; (3)提高汽油中的异构化烷烃。
进入 90 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国家对汽车排放物限制指标要求的日趋严格,对汽油的环保性能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有人预言,对于汽油的某些性能指标,世界各国最终可能会趋向一致:1/ 3(1)应适当控制芳烃和烯烃含量,例如美国(各州略有不同)一般新配方汽油要求芳烃不大于 25%,烯烃不大于 5%。
现在一般国内外生产的汽油均达不到此要求; (2)醚类含氧化物(代表物是 MTBE)可提高辛烷值,降低 CO 排放。
虽然对其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仍有争议,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类化合物可能是优质汽油的调合组份。
在我国虽然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对高牌号的汽油来说会造成油品密度的偏高。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清洁汽油配方中缺少一种低烯烃、低硫含量、低密度的调合组分, C5/C6异构化油正适合这种需求[2]。
异构化汽油是较好的清洁汽油调合组分。
在烷基化技术没有大的突破的形势下,异构化技术成为一种生产清洁汽油的理想选择。
异构化技术工艺路线灵活,可满足炼厂对辛烷值的不同要求。
2 文献综述 2.1 烷烃异构化研究进展烷烃异构化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将原料(轻质石脑油)中的 C5/C6正构烷烃转化为相应的支链异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见表 2.1),使汽油具有均匀的抗爆性能。
CoAPO_11分子筛在己烯骨架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及失活_许本静
中图分类号: O643
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CoAPO- 11 Molecular Sieve for 1-Hexene Isomerization and Its Deactivation in the Reaction
XU Benjing1, HAN Xuelian2, QIAN Ling1, WANG Huaiping1, YAN Zifeng1*
转化率以及产物异己烯的选择性和收率均随空速的增加而降低;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 1- 己烯转化率也升高, 异己烯的选择性 和
收率则先增加后减小, 在 300 e 附近有一最 大值. 另外 从分子筛的晶相、孔道尺寸以 及酸性的变化等方 面探讨了再生后的 分
子筛催化性能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 CoA PO- 11 分子筛, 己烯, 骨架异 构化, 失活
表 1 300 e 时不同空速下反应产物中烯烃的组成 Table 1 T he alkene composit ion of product s under
dif ferent space velocit ies at 300 e
S pace velocity ( h- 1) 21 4
i- C=6 78191
2 结果与讨论
2. 1 CoAPO-11 分子筛上 1-己烯骨架异构化反应 常压下, 空速和反应温度对 CoAPO- 11 分子筛
上的 1- 己烯骨架 异构化反 应的影响 见图 1. 由图 1( a) 可知, 在反应温度大于 300 e 时, 1- 己烯转化率 基本保持不变, 但当温度低于 300 e 时其值明显下 降. 由图 1( b) 和( c) 可知,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催 化剂对异己烯的选择性和异己烯的收率都是先增加 后减少, 在 300 e 左右达到 最大值, 并 且当空速为 214 h- 1时, 异己烯收率最高. 可以看出, 1- 己烯转化 率、异己烯的选择性及收率均随空速的增大而显著 降低.
小晶粒SAPO-11分子筛合成及其正己烷异构化催化性能
小晶粒SAPO-11分子筛合成及其正己烷异构化催化性能崔楼伟;何观伟;顾建峰;王新星【摘要】以二正丙胺和二异丙胺为双模板剂,通过低温预晶化及向SAPO-11分子筛合成体系中加入添加物(异丙醇、聚乙二醇或氢氟酸)等方法阻止其晶粒的生长与聚集,达到控制分子筛颗粒尺寸的目的,在水热条件下一步法合成小晶粒SAPO-11分子筛.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SAPO-11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和催化性能影响很大,晶粒尺寸由常规方法合成的(5~10)μm减小至约400 nm,小晶粒Pt/SAPO-11催化剂对正己烷加氢异构化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8(026)009【总页数】6页(P35-40)【关键词】催化化学;SAPO-11分子筛;小晶粒;正己烷;加氢异构化【作者】崔楼伟;何观伟;顾建峰;王新星【作者单位】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TQ531980年,美国联合碳化学公司首次合成SAPO-n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11分子筛作为其重要家族成员,由Lok B M等[1]合成,以Si原子取代AlPO4-n分子筛骨架中的P和Al原子后,形成由AlO4-、PO4+及SiO2三种四面体构成的具有AEL拓扑结构的分子筛骨架,具有一维10元环孔道结构,孔口直径0.39nm×0.63 nm,具有可交换的阳离子,具有类似于硅铝沸石的质子酸性,表现出优异的热及水热稳定性[2],在石油化工催化领域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低碳烷烃和烯烃的骨架异构化、异构脱蜡及催化裂化等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3-5]。
近年来,由于我国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汽油质量已经向无铅、低芳烃、低蒸气压和高辛烷值等方向发展,C5/C6烷烃异构化制备高辛烷值清洁汽油技术成为油品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SAPO-11分子筛一直被认为是对低碳烷烃异构化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的催化材料之一。
PtSAPO11催化费托合成选择性加氢异构化制备替代喷气燃料_刘国柱
・144・2015 年第44 卷第 2 期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TECHNOLOGY专题报道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喷气燃料的消费呈Pt/SAPO -11催化费托合成油选择性加氢异构化制备替代喷气燃料刘国柱1,2,韩立军1,师亚威1,张香文1,2(1. 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2. 先进燃料与化学推进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摘要] 采用自制Pt/SAPO-11催化剂,以煤基费托合成中间馏分油为原料进行选择性加氢异构反应,制备替代喷气燃料。
考察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总转化率下产物的分布规律,测定了产物的基本理化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总转化率的影响显著,从310 ℃时的约18%可增至380 ℃时的约91%;在310~355 ℃内,异构烃的选择性几乎恒定且超过85%,高于355 ℃时则下降。
随总转化率的增加,原料中不同碳数的正构烃逐渐转化为单支链异构体,进而转变为多支链异构体;总转化率为82.11%时,异构体收率达到最大值(72.60%)。
产物的密度、闪点和黏度随总转化率变化很小,冰点随总转化率的升高而下降。
当总转化率达47.00%时,产物的各项物性均满足美国军用标准MIL -DTL -83133E 中替代喷气燃料的要求。
[关键词] 煤基费托合成油;加氢异构化;替代喷气燃料;Pt/SAPO-11催化剂[文章编号] 1000 - 8144(2015)02 - 0144 - 06 [中图分类号] TQ 517.2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 2015 - 01 - 12;[修改稿日期] 2015 - 01 - 14。
[作者简介] 刘国柱(1979—),男,河南省濮阳市人,博士,教授,电话 022 - 27892340,电邮 gliu@ 。
联系人:张香文,电话 022 - 27892340,电邮 zhangxiangwen@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76168)。
正己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正己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刘雪暖;李玉秋
【期刊名称】《化工进展》
【年(卷),期】2000(019)003
【摘要】本文首次将活性组分磷引入了正己烷异构化非贵金属Ni-Mo/HZSM-5催化剂上,采用高压微反-色谱装置分别考察了Ni/HZSM-5、Ni-Mo/HZSM-5、Ni-Mo-P/HZSM-5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在空速为2h-1,氢烃摩尔比为8.0,压力为1.5MPa,反应温度为230℃的条件下,当Ni含量为1.0%、Mo含量为2.0%、P含量为1.5%时,催化剂的异构化收率、选择性和转化率分别高达
31.9%,57.8%,55.1%.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刘雪暖;李玉秋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炼制系,东营,257062;石油大学炼制系,东营,257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9
【相关文献】
1.正己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分子筛催化剂的探索 [J], 王光维;李风荣;付玉琢
2.非贵金属/沸石型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Ⅰ.制备方法及催化剂组成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J], 易玉峰;靳广州;胡颖;丁福臣;李术元
3.非贵金属/沸石型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Ⅱ.反应工艺条件对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J], 易玉峰;靳广州;胡颖;丁福臣;李术元
4.非贵金属-β沸石催化剂催化正戊烷异构化的研究 [J], 王慧;潘国庆;刘耀芳
5.提高非贵金属临氢脱腊催化剂异构化能力的研究 [J], 耿承辉;高志贤;周敬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i/SAPO-11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与异构化性能研究
l: , : : : …
?
①
② ③
④
将 拟薄 水 铝石加 入 到磷 酸 和水 的混 合物 中 , 5℃ 在3 下均匀 搅拌4hL后 , 加 入 模 板 剂 , 后 立 即加 入 : 再 然
硅 溶胶 , 节 p 调 H值 至 3 5— . . 6 0之后 , 续搅 拌2h 继 , 直到搅 拌 成凝 胶 , 入 不 锈 钢 高 压 反 应 釜 中 密 封 , 装 于1 0o 下 恒温 晶化 2 。待 晶化 完 全 , 物 过 滤 , 9 C 4h 产 用蒸馏 水洗 至 p H值 不变 , l lO℃ 干燥 箱 中干 燥2h ,
第1卷 1
第2 8期
21 年 1 0 1 0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Βιβλιοθήκη Vo.1 No 28 0c . 2 1 1 . t 011
17 — 11 2 1 2 -8 70 61 8 5( 0 1) 8 6 8 — 6
Sce c c noo y a d Engn e i g in e Te h lg n ie rn
1 实验 部分
1 1 试 剂与 仪器 .
表 1 实验 药 品 的 来 源 以 及 级 别
P — 1 分 子筛 属 中孔分 子筛 , 0 1 具有 二维 的非 交 叉 的
1 环 椭 圆 型孔 , 径 为 0 3 m ×0 6 m, 化 0元 孔 .9n .4n 物 性 质类 似于 硅铝 沸石 , 而且 又具 有 某 些 磷 铝 酸盐 分
1 2 催化 剂 的制备 .
12 1 S P 一 1 . . A O 1分 子 筛的制 备
第一作 者简介 : 成军 ( 9 1 孙 1 7 一), , 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 男 硕 研 天然
正己烷在Zn改性的Pd/HY催化剂上的异构化
H Y催 化剂 中加 人 Z 、 1C n A 、 d等 非 贵 金 属 的方 法 有
效地 抑制 了长链烷 烃 在 异 构 化 过 程 中 的裂 化 反 应 , 但 有 关此 类催 化剂 上正 己烷 异构 化反 应 的研究 报道 人 金属 Z n的 方法 , 系统 研究 了 z n改性 的贵 金 属催化 剂 对正 己烷 的加氢 异构 化性 能 , 联 了 Z 关 n的 引人与 提 高催化 剂
行 。将 1 l 0 m 催化 剂 装 填 于 反 应 管 中部 , 端 用 洁 两
净 的石英 砂 填满 , 化 剂 与石 英 砂 之 间用 玻璃 棉 隔 催 开 。反应 原料 以正 己烷 为模 型 化 合 物 。氢 压 为 1 5 . M a 液时空 速 为 1h 氢/ P, ~, 原料 液体 积 比为 5 0 反 0, 应 温度 2 0 ~3 0 , 应 产 物 经 冷 凝 后 取 样 , 2℃ 0℃ 反 用
的 异构化 选择 性 的关 系 。
m n O e红外 色谱 仪上进 行 。将样 品先 在 5 0e焙 烧 , 5 ̄ 然后 降至 3  ̄ 0C吸附 吡啶至 饱 和 , 再程 序升 温 脱 附 吡 啶, 同时记 录 不 同温度 下 的谱 图。 13 催 化剂 的活 性评 价 .
催 化剂 的活性评 价在 固定 床 中压反 应装 置上 进
分 的 一个重 要手 段 , 它不 但可 以满 足新 的环 境要求 , 而 且还 能增加 汽油 轻质 部 分 的辛 烷 值 , 善 发 动 机 改 的启 动性 能 。 目前 国内外 正在 积极 开展 中温 型贵金 属正 构烷 烃异 构化 催化 剂 的研究 。这 类催 化剂 是将 贵金 属 ( t P ) P 或 d 负载 于 沸 石分 子 筛 上 制 得 的双 功
一种CoAPO-11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CoAPO-11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秉辉,王浩林,郑进保,张诺伟,谢建榕,叶松寿
申请号:CN202111479521.6
申请日:20211206
公开号:CN114160193A
公开日:
202203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分子筛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oAPO‑11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CoAPO‑11分子筛以Al2O3、P2O5、H2O和CoO 表示所述CoAPO‑11分子筛的化学组成,所述Al2O3、P2O5、H2O和CoO的摩尔比为1:(0.7~1.2): (45~65):(0.01~0.04)。
本发明通过在APO‑11分子筛用过渡金属Co同晶取代Al,分子筛的弱酸性位点增多,形成片层堆叠的结构特点。
作为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载体时,不仅能够提高烷烃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且由于反应位点酸性弱,有效减少烯烃中间体的裂解,提高异构化产物的选择性。
申请人:厦门大学
地址: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霍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制备条件对碳化钼催化剂及正己烷异构化的影响
制备条件对碳化钼催化剂及正己烷异构化的影响黎胜可;王海彦;施岩;白英芝【期刊名称】《工业催化》【年(卷),期】2010(018)009【摘要】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β-Mo2C/SAPO-11催化剂,研究制备条件对β-Mo2C/SAPO-11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的影响.XRD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过快导致碳化程度较低,钼相多为单质钼,升温速率小于2 ℃·min-1,催化剂制备效果较好;碳化终温对碳化程度影响较大,终温过低使碳化后的样品含有较多的MoO2.对正庚烷和正己烷作为碳源的碳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正己烷作为碳源较合适.催化剂中碳化钼负载质量分数为15%,催化剂上金属组分的加氢和脱氢活性与SAPO-11载体的异构化活性达到最佳平衡.【总页数】4页(P43-46)【作者】黎胜可;王海彦;施岩;白英芝【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TQ426.6【相关文献】1.制备条件对β-Mo2 C/β沸石催化剂结构及其正己烷异构化活性的影响 [J], 黎胜可;王海彦;魏民;马骏2.改性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正己烷的异构化 [J], 谷峰;孟禹;王海彦;常勇3.正己烷在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的异构化研究 [J], 王洋;王海彦;魏民;马骏4.改性β沸石负载碳化钼催化剂上正己烷的异构化 [J], 谷峰;孟禹;王海彦;魏民;马骏;施岩;常勇5.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J], 艾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王文敏;闫伦靖;王美君;王宇仙;鲍卫仁
【期刊名称】《应用化工》
【年(卷),期】2022(51)11
【摘要】介绍了烷烃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包括分子筛的择形催化和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过程。
综述了双功能催化剂载体孔道尺寸、晶粒大小、酸强度、酸类型以及金属种类、分散度对烷烃异构化过程的影响。
分析表明,
选择孔径适宜、具有较高酸含量和酸强度的分子筛可提高异构产物收率,采用适宜
方式负载金属得到高分散度且分布均匀的负载金属的分子筛有利于烷烃异构化反应。
重点讨论了双功能催化剂金属和酸之间的协同作用——金属中心与酸中心的比例
和金属中心与酸中心的距离对烷烃异构化的影响。
提出金属中心与酸中心合适的比例和距离是提高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关键。
【总页数】5页(P3314-3318)
【作者】王文敏;闫伦靖;王美君;王宇仙;鲍卫仁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
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03.4;O643.38
【相关文献】
1.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异构化反应研究进展
2.SAPO系列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正构烷烃异构化的研究进展
3.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4.C_5/C_6正构烷烃异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5.正构烷烃临氢异构化催化剂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丝光沸石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机理
丝光沸石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反应机理
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刘馥英
【期刊名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0(000)006
【摘要】以轻质烷烃异构化中试放大用的丝光沸石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红外反应技术和催化剂活性评价手段,并结合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正已烷异
构化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可用五配位反应中间物种机理解释正碳离子的生成。
用
双分子六元环反应中间物机理能较好地解释正已烷在氢型丝光沸石(HM)上的异构
化过程。
对正已烷在Pd/HM上的反应过程也可用正碳离子机理结合双分子六元环中间物机理解释。
【总页数】8页(P599-606)
【作者】柴章民;李承烈;黄国雄;刘馥英
【作者单位】华东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华东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Mo2C/MoO2- ZrO2催化剂上正己烷异构化 [J], 敖锟;王海彦;马骏;施岩
2.正戊烷在钯/氢型天然丝光沸石催化剂上临氢异构化的动力学 [J], 潘声云;刘炳麟
3.Pd/NiSMM上正己烷异构化的反应机理 [J], 宋学敏;李承烈
4.正己烷在Pt/HBeta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J], 张孔远; 肖常林; 刘
晨光
5.Pd/NiSMM上正己烷异构化的反应机理 [J], 宋学敏;李承烈;刘馥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己烷异构化催化剂Pd/SAPO-11的研究*李旭1王昕1施力1**(1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研究所上海 200237)韩松2(2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研究院南京 210033)[摘要]本文通过临氢微型反应器中催化剂评价实验,对钯含量为0.1%,0.2%,0.3%,0.4%,0.5%的Pd/SAPO-11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其裂解率分别为:0.14%,0.25%,0.25%,0.09%,0.03%,说明改系列催化剂对裂解有抑制作用;在考察的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异构化率均随着钯含量的增加而上升;钯含量在0.25%~0.50%时催化剂稳定性良好,钯含量过低催化剂较易失活。
说明了在考察的范围内,钯含量为0.5%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活性64.2%,选择性7.1%,C5异构化率67.0%,C6异构化率62.3%。
[关键词]异构化;Pd/SAPO-11;正己烷;钯*本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通讯联系人Investigation on the Catalyst of Pd/SAPO-11 in the Hexane IsomerizationLi Xu, Wang Xin, Shi Li(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Han Song(Jinling Compan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33) [Abstracts]Afte tests of isomerization catalysts in the hydro-microreactor, five catalysts of different Pd contents as 0.1%, 0.2%, 0.3%, 0.4%, 0.5%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hydrocracking ratios of Pd/SAPO-11 are 0.14%, 0.25%, 0.25%, 0.09%, 0.03%,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catalysts can decrease hydrocracking ratios. The conversion ratios, selectivities and isomerization ratios will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 Pd contents. The stabilities are good during 0.25%~0.5% of Pd contents, but soon lose activities when Pd contents are low. Pd/SAPO-11 of 0.5% Pd content has the better performances in the five catalysts, whose conversion ratio, selectivity, C5 isomerization ratio and C6 isomerization ratio is as follows: 64.2%, 7.1%, 67.0%, 62.3%.[Keywords] isomerization; Pd/SAPO-11; hexane; palladium1研究背景: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催化汽油和重整汽油,目前只有少数炼油厂在车用汽油中加入少量的MTBE和烷基化油,由于MTBE对地下水的污染,前途未卜,其应用受到限制。
烷基化汽油又因现有的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加工成本高等原因,国内大部分烷基化装置没有开工,这样炼油厂必须寻找其他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于是C5、C6异构化技术被提了出来[1~2]。
C5/C6异构化烷烃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将原料中的正构烷烃异构,从而提高汽油的前端辛烷值,使汽油具有均匀的抗暴性能。
由于C5/C6异构化油是一种低硫,无芳烃、无烯烃的环境友好产品,在炼厂清洁汽油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关于中温贵金属异构化催化剂的相关报道很多。
铂,钯等重金属在烃类骨架异构化反应中具有脱氢加氢、防止酸性中心失活等功能[3]。
SAPO-11磷酸铝分子筛是1982年由美国UCC公司开发的一类具有潜在用途的新型分子筛[4-6],由于其具有新型的晶体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水热稳定性,它的出现立即受到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对磷酸铝系列分子筛的基础研究十分活跃。
SAPO-11分子筛中的酸位是硅进入骨架而形成的。
硅含量的不同将引起酸性的变化。
一般认为,SAPO-11分子筛中硅以两种方式进入骨架:(1)1个Si取代一个P;(2)2个Si取代一个P、一个Al。
当硅以(1)机理进入骨架会产生一个B酸位;以(2)机理进入骨架时则保持中性,无酸位生成;当硅在骨架中形成Si区时,在Si区和SAPO区交界处的Si(nAl),0<n<4,也会生成B酸位,其酸性将于SAPO区中的B酸位。
因此,SAPO-11分子筛中的B酸位数目与强度与硅在骨架中的形态有重要联系[7]。
2 催化剂的制备以及表征方法:SAPO-11(Si/Al=1,N L =0.71×1019个/g, N B =2.30×1019个/g),氧化铝, Pd溶液,采用混捏法混合,挤条成形,经烘干、焙烧,研磨成20至40目的颗粒。
得到钯含量为0.1%,0.2%,0.3%,0.4%,0.5%的催化剂。
本实验采用如下指标表示:%反应产物总数含量,反应产物中选择性=%)反应产物中己烷()反应产物中异己烷(异构率=)反应产物中戊烷()反应产物中异戊烷(异构率=反应产物总数)反应产物中正己烷(转化率=%反应产物总数含量至反应产物中裂解率=1002DMB 2 100C6iC6C6%100C5iC5C5%100]C61[100C4C1××××−×∑∑n 由于己烷异构体中2,2—二甲基丁烷和2,3—二甲基丁烷具有特别高的辛烷值(见表1),而总活性对2,3—二甲基丁烷的影响很小,因此我们通常用2,2—二甲基丁烷的产率来表示催化剂的选择性。
表1 C 5/C 6烷烃的辛烷值 烷 烃正戊烷 2—甲基丁烷 2,2—二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2—甲基戊烷 3—甲基戊烷 正己烷 研究法61.7 92.3 91.8 103.5 73.4 74.5 24.8 辛烷值 马达法61.9 90.3 93.4 94.3 73.5 74.326.0 3 实验装置和操作条件:本实验所采用的装置是临氢压力微型反应装置,钢瓶的氢气经减压阀调至给定压力20㎏/cm 2,经脱氧、脱水,与泵输出的原料(正己烷)在混合器中混合,经过预热加热气化,进入反应器,反应产物通过背压阀降压,由六通阀采样将反应物送至气相色谱仪分析,尾气放空[8]。
操作条件为:反应器压力20kgf/cm 2,温度260℃,质量空速2h -1,氢油比为4:1(mol)。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反应机理:C5/C6烷烃异构化反应是在临氢条件下,正构烷烃通过催化剂作用转化为相应的支链异构烷烃的过程。
目前C5/C6异构化过程均采用具有加氢脱氢中心和酸性中心的双功能催化剂,金属通常采用Pt、Pd 等贵金属,提供加氢脱氢活性,载体提供酸性中心,通常使用不同的分子筛,如β沸石,丝光沸石,Y 型分子筛等等,国内外相关报道很多[9~16]。
通常认为异构化反应按正碳离子机理(双功能催化机理)进行。
其反应过程如图1[17]:图1 载钯催化剂上异构化过程图上述反应过程中,①为脱氢过程, ⑤为加氢过程,均在金属Pd上进行。
②、③、④为戊烯通过正碳离子异构进一步生成异戊烯的过程,在分子筛酸性中心上进行的。
其过程为: 正戊烷首先在金属Pd上脱氢生成正戊烯①,正戊烯转移到附近的酸性中心上,接收质子产生正碳离子②,然后正碳离子发生骨架异构化③,并失去质子生成异戊烯④,异戊烯解吸转移到金属Pd中心,在那里被吸附并加氢生成异戊烷⑤。
C5烷烃异构化只生成异戊烷一种异构体。
而C6烷烃异构化可生成2-甲基戊烷(2-MP)、3-甲基戊烷(3-MP)、2,2-二甲基丁烷(2,2-DMB)及2,3-二甲基丁烷(2,3-DMB)等几种异构体。
C5/C6烷烃异构化的副反应主要是裂解反应,特别是C6烷烃比较容易产生裂解,生成C1~C4烷烃。
4.2裂解率 不同钯含量催化剂下反应的裂解程度,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钯含量SAPO-11催化剂的裂解率钯含量% 0.1 0.2 0.3 0.4 0.5裂解率% 0.14 0.25 0.25 0.09 0.03由反应结果看来,裂解很小,说明对于SAPO-11对裂解有抑制作用。
钯含量在0.5%时裂解几乎消失。
4.3 选择性 得出不同钯含量催化剂的选择性(2,2DMB)见图2,图2 不同钯含量催化剂的选择性可以看出当钯含量较低时,选择性很低;当钯含量大于0.3%时,选择性开始升高;当钯含量为0.5%时达到最高。
我们推测这可能与SAPO-11的孔道结构有关,当钯含量<0.3%时,贵金属深嵌于孔道内,孔壁浓度很低,当钯含量>0.3后,表面贵金属分布增加,选择性开始增大。
4.4 转化率与异构化率转化率以及C5、C6的异构化率,见图3和图4,图3 不同钯含量催化剂正己烷转化率转化率随着钯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表明随着贵金属的表面浓度增加,加氢脱氢速率逐渐增强,与酸性中心上的骨架异构化速率逐步接近,整体表现出转化率的上升。
图4 不同钯含量催化剂产物中C5和C6的异构化率说明了随着金属中心和酸性中心匹配的升高,加氢脱氢速率逐步增强,正碳离子在酸性中心上发生骨架异构化,加氢后生成支链烷烃,表现出异构化率的增加。
4.5稳定性从以前的工作得知,钯含量在0.25%~0.85%(Wt)下稳定性保持恒定,另外从以前的催化失活实验可知,钯含量不同时,失活速率相差较大,但在0.25%~0.50%时其稳定性非常接近,若钯含量过低,难以满足1000h的寿命考察实验[18]。
5 结论:对于Pd/SAPO-11催化剂,钯含量的影响较大,选择性、转化率以及异构化率都随着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考察的钯含量范围内,钯含量为0.5%时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1]高建中,王振英. 轻烷烃异构化技术及发展,石油化工技术经济,北京,2002,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