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生成期

合集下载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学习_课件2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2.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二、秦、汉以前的建筑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三) 打击种族统治,维护封建变法的前期法家的朴素唯物论与朴 素辩证法思想。
(四) 把孔丘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子思、孟轲唯心主义哲 学。
(五) 反映没落种族统治者的意识——老子“旧根复命”的客观唯 心主义和庄周“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 ~220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1总说
夏(前22世纪)——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商(殷)(前17-前11世纪)——灭夏,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社会,以河南中、 北部为中心。最后200年建都于殷。
周(前11世纪-前220年)——前11世纪,陕西、甘肃一带的周族灭殷, 建立历史上最大的奴隶制王国,以镐京(西安西南)为首都,另 建东都洛邑(河南洛阳)。运用宗法、政治相统一手段,建许多 诸候国和采邑。 东周:由于国内动乱 、外族侵略,前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2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前11世纪~220年) 1.2.3城市与建筑
一、秦汉以前的城市 (二) 殷周时代的城市
3.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五代成熟期——宋元成熟后期——明清二.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意境的蕴涵。

三.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24)--兰池宫--,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1)、是首次见于史料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2)、堆山筑岛名为蓬莱山模拟仙境,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三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经营de----梁园(兔园),中人工堆筑的山以石块结合夯土的土石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四、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1)、建章宫北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

开后世自然山水宫宛之先河.而太液池池内筑仙山开创了“一池三山”布局的园林风格,为后世皇家园林采用。

2)、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部以宫殿为主,“南宫北苑”形式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3)、建章宫的建造,创造出一种将宫殿,离宫别馆及苑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宫苑.浙江绍兴兰亭园--“流觞曲水”出于此。

五、隋西苑的布局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统治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象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

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

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六、宋徽宗造的寿山艮岳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赵佶本人。

中外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各个时期的阶段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各个时期的阶段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各个时期的阶段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各个时期的阶段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这一时期的特点: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功能由早期的狩猎、生产、求仙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三要素之间并没有密切的有机关系。

园林的总体规划较为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2)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与生成期相比,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如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造方法由写实趋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简单的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而至于适当的概括、提炼。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联系。

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变为较为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消失或仅保留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要功能。

私家园林作为一种独立的园林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主要是各种的庄园、别墅,成为士大夫们归田园居的理想所在。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作用。

“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

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3)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全盛期造园活动的主要成就: 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并且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寺观园林的获得长足的发展,并发挥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公共园林更多的见于文献。

风景园林的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史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生成期
• 秦、西汉 →重要阶段
–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 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 东汉→过渡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 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 园林的雏形性质。
– 菟园内建筑物很多,尤以高楼居多,营造规模可观
• 东汉私家园林中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 • 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园中水景较多,往往把建筑与理
水相结合而因水成景 • 东汉初年庄园经济长足发展——坞
• 东汉中期以后-隐士与隐士庄园主
– 隐逸不仅与山林结缘,而且也开始与 园林发生了直接关系
– 这样的园林化庄园既是生产、生活的 组织方式,也是私家园林的新兴类别 “别墅园”的雏形
• 东汉后期是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
– 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 – 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多;上林苑和广成
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
• 洛阳的完整水系
– 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 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而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 展
• 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 章华台
•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 •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
之首例
– 姑苏台
•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 •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第一章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1]

第一章 中国园林发展简史[1]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经历了夏、商、周的奴隶社会以及秦、汉、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的封建社会。

我国劳动人民在三千余年漫长的辛勤劳动积累中,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灿烂的园林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珍贵遗产,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但却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中国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园林的性质,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奴隶主在其中游憩、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

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所以,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范旧贵族的反抗,迁徒六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等地,营造宅地,在较短的时间里,修宫殿,造坟墓,筑长城,修驰道,使建筑技术和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期间,囿又得到了进—步发展,除游乐狩猎的活动内容外,囿中开始建“宫”设“馆”,增加了帝王在其中寝居以及静观活动的内容。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而“上林苑”宫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在一定程度上讲,上林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绪论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成熟期一六、成熟期二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园林特点答案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造园著作:无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洛阳:芳林园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私家园林: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洛阳:西苑、上阳宫私家园林: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中国古典园林成熟一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背景:重文轻武,小农经济空前繁荣、儒>力理学、佛>完全汉化的禅宗、绘画顶峰期造园著作:造园种类:皇家园林(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公共园林特征小结:重点园林介绍:皇家园林:东京:大内御苑:艮岳、后苑、延福宫行宫御苑:东京四苑“琼林园、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临安:大内御苑:后苑行宫御苑:德寿宫私园: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独建游憩园:独乐园、董氏东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文穆园、张氏园、吕以养花为主:归仁园、李氏任丰园绪论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江南私家园林以临安为代表,各种文献记载临安私园名字总计约近百处,大部分集中在西湖一带,其余在城内和钱塘江畔。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工程

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工程

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工程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发展阶段: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成熟后期新兴期一)园林生成期商、周、秦、汉最早的园林形式囿,里面主要建筑为台,雏形是囿与台的结合,。

囿起源于狩猎,兼有游的功能。

台可以观天象,赏风景。

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

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如周文王“灵囿”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点(利用自然)(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

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

如秦始皇的阿房宫、西汉时候的建章宫。

二)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

园林规模由小入大,由神异色彩转为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工程《中国园林几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特色是哪些?》(https://)。

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

三)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奠定于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皇家气派已经形成。

园林规模宏大,反映在园林总体布局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

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

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

四)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初文人园林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公众开放,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两汉
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的区别在于山与海的区别。
1
2
3
2.从昆仑神话到神仙思想、蓬莱神话
秦皇、汉武的求神与
“一池三山”园林形式的确立
秦始皇与汉武帝曾多次东临大海,大规模遣船入海去蓬莱求仙药,并派专人守候在海边以望蓬莱之气。当然,结果不言而喻。
《世纪·秦始皇本纪》:始皇都长安,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书·郊祀志下》(建章宫未央殿)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 , 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1.昆仑神话(神山信仰、神木信仰)
战国(BC475-BC221)之后,昆仑神话随着东西联系的显著增多而在中原各国流传开来。西方的昆仑神话传到东方后,东方人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立了另一神话系统——蓬莱神话。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汉武帝的陵墓 茂陵
城内
城外
洛阳白马寺——东汉明帝(公元68年)时建造的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国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4、东汉宫苑、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
(三)中国园林的传统手法 “一池三山”的形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殷商的版图 六回迁都,定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
甲骨文
西周的版图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Part 01.
最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萌芽并出现阶级分化,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
诞生。商(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灭夏 ;商王朝的后
期又成为殷。周族灭殷,
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时代,后半期称“战国”
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西汉王朝(公
元前206年---公元25年)统一全国,建都长安。王莽篡汉建
立短暂政权 ,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统一全国。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囿”,园林里面的主
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
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
周初。
一、雏形:公元前11世纪 囿台的结合…古典园林的雏型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在囿的广大范围之内,为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 需要广植树木、开凿沟渠水池等。有的还划出一定 地段经营果蔬。可以设想,群兽奔突于林间,众鸟 飞翔于树梢、嬉戏于水面,那是一派宛若大自然生 态之景观。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 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
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黄河流域的中游地区在氏族社会的晚期已经有了私有制
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过度阶段。

陈博士说园林|剧透(3):翻翻古典园林的履历表

陈博士说园林|剧透(3):翻翻古典园林的履历表

陈博士说园林|剧透(3):翻翻古典园林的履历表剧透:中国古典园林那点事儿三、翻翻古典园林的履历表根据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的划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分期示意图(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这段时间是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朝和周朝是奴隶制国家,天子只是国家的象征,实际权力都在奴隶主贵族手中,他们通过天子分封土地的方式,获得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到了秦朝和汉朝,变为封建制国家,皇帝至高无上,统治一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此时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公元220—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小农经济受到贵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中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其他学派的挑战。

贵族和富商阶层削弱了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社会动荡不安,人人朝不保夕,使得佛教和道教盛行,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山水之美,从而确立了山水园林的美学思想,实现了古典园林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相当于隋、唐。

这一时期国家重新统一,贵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形成了以儒家为正统,儒家、道家、佛家共同发展的局面。

唐朝的建立开创了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非常开放的气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期(公元960—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宋代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及园林特点?一、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概述: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特点:1.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2.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概述: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特点:1.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2.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惟一的功能。

3.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4. 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城,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2中国园林史生成期

2中国园林史生成期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秦代,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 林未见端倪。两汉时期,是私家园林开始形成并 有所发展的时期,它包括王侯官僚、富豪的苑囿 和文人的宅园。 据《西京杂记》载;“茂陵富民袁广汉,藏 镪巨万,家童八九百人。于北氓山下筑园,东西 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 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 等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 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彀,延馒林池;奇树异草, 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移扉,行之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但却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 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商、周、秦、 汉四个朝代。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台、园圃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囿: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台:
周 文 王 所 建 的 灵 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 园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 栽植蔬菜的场地。根据《说文》:“园,树果;圃, 树菜也。” 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义亦互通。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食用和药用植物被培育成 供观赏的花卉,园圃原先单纯的经济功能也逐渐延 伸出审美功能。人们看待花草树木也越来越侧重观 赏的意义,这样就促使植物配置向有序化的方向上 发展,从而赋予园圃以园林雏形的性质。
第二节 皇家园林
2 汉代宫苑 苑 苑即园林,据史书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 处“园中之园”。其中一部分是保留下来的秦代 旧苑,大部分是武帝时期及以后陆续兴建的,一 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憨的场所。 宫 宫即宫殿建筑群。史载上林苑范围内的宫殿 建筑群共计十二处,以建章宫的规模最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包括: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1.殷、周朴素的囿----园林的起源囿: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就是把一块较大范围的地段围起来,里面建筑灵台(台)、灵沼(水池),囿里养育许多野生动物。

主要目的为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应地。

堆土四方高曰台。

园林中台的特点是台基能保持其牢固,台面能保持其平坦,四周虚敞,结构稳重。

特别是高台,不但可供人登临眺望,而且可供人披襟快意。

尤侗写道:“八尺高台四面空,解衣盘礴快哉风”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3.西汉山水建筑园(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应运而生,佛教、道教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三)全盛期:由于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三)全盛期意境:是人们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像一山、一石、一花、一木那麽实在,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它是“言外之意”“玄外之音”,它既是主观的想象,也是客观的反映,只有当主、客观达到高度统一时,才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或者说,园林意境是造园主所向往的、从中寄托着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包括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宫苑。

此时,园林的发展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成熟期:此时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该时期特点如下:1.以人工挖湖堆山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历程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1年)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其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放养动物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苑囿。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是商帝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广建离宫,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人工堆山的记录。

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又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章宫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座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开创了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其“一池三山”的布局成为以后历代帝王营建宫苑的主要模式。

同时期,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些达官贵族富户相继在长安、洛阳两地广建宅地园。

至此,园林体系已具雏形。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随着中国古代美学体系框架构筑的初步完成,园林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体现了此时期的造园成就,园林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人本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秘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园林形式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创作手法由单纯摹仿自然山水的写实趋向于适当加以概括提炼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园林建筑不再徘徊连属而是结合自然山水点缀成景,与此同时,佛教盛行,寺观大量兴建,相应出现了寺观园林形式,至此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并行发展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它上承秦汉余绪,把园林发展推向转折阶段导入升华的境界,成为此后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自然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隋唐的全盛期。

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隋唐时期中国复归统一,国势鼎立,是秦汉以后的又一个全盛时代,园林也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自然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伴随着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2第二章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

2第二章生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

儒、道、法、阴阳、 名、墨、纵横、农、 杂、小说家(九流 十家)
• 章华台——高台榭
湖北潜江县,建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 535年),6年完工。方形台基长300米,宽 100米。其上为四台相连,最大的一台,长 45米,宽30米,高30米,分为三层。
楚郢都的章华台发掘现场
•姑苏台
吴国国都吴西 南12.5公里之姑苏 山上,始建于吴王 阖闾十年(公元前 505年),后经夫 差续建5年乃成。其 中有海灵馆、馆娃 阁、 春宵宫等。 (今灵岩寺即馆娃 宫)
• 囿和台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主 要源头,前者有关栽培、圈养, 后者有关通神、望天。
3 园圃
–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 西周时,往往园、圃并称,其意亦互通。 – 春秋战国时期,果蔬纳入市场交易,园圃普遍 起来,带动植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品种多样化 ,许多食用和药用的植物被培育成为以供观赏 为主的花卉。 – 殷周时期人们不仅取其外形,而且注意到象征 的寓意。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刘秀建东汉,于公元26年定都洛阳,为汉光武帝。 城内: 濯龙园 西园:建“列肆”——最早的皇家园林中的买卖街 南园(又名直里园) 永安宫 城郊: 上林苑、广成苑(狩猎、生产基地)、 圭灵昆苑、平乐苑、光风园(骑射演武 )、 鸿池、西苑、显阳苑、鸿德苑 特点:数量不如西汉多,规模远较西汉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一定高度,园林 理水技艺的发展 。
后人仿建的阿房宫
– 兰池宫:园林里面挖池筑山,模拟海上仙
山的形象。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乃是首次见 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 比战国时筑台求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象 的联想。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园林史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园林史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 《周礼》谓为地官司徒的属官。
园圃,作为种植树木、蔬菜的场地,其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的方向
上发展,从而具有了园林雏型的性质。

甲骨文
金文
❖囿
❖ 台(臺)
❖圃
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大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
条基本原则。在“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中,模拟创造着自然之
美。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把泽及万民的理想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
形成山水的风格,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
❖ 【原文】知者乐水,仁者爱山。
施。 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建成著名的灵台、灵沼、灵囿。此三者鼎足毗邻,总体上构成规模甚大的略具雏型的贵族园
林。 东周时,台与囿结合、以台为中心而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台、宫、苑、囿等的称谓也互相混用,均
为贵族园林。其中的观赏对象,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已收摄作为成景的要素 了。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还保留着自上代沿袭下来的诸如栽培、圈养、通神、望天的功能,但游观的功能显然已上升到 主要的地位。树木花草以其美姿而成造园的要素,建筑物则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 有了为游赏的目的而经营的水体。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贵族园林中,规模较大、特点较突出也是后世知名度最高的,当推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章华台 又名章华宫
❖ 圃:
❖ ①圃是指栽种蔬菜的土地;
❖ ②春秋战国时期,许多食用和药用的植物被培育成为以供观赏为主的花卉,人们看பைடு நூலகம்树木花草也愈来愈侧重于观

小叙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小叙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小叙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在我国五千年文明文化发展历程中,园林文化的底蕴丰厚、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并极具艺术魅力,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无论是在造景方面还是在意境、思想、情感的表达上,都可堪称世界园林体系之最,其发展历程从总体上来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期(生成期):即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期:秦、两汉时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期:唐宋时期至清代初期成熟后期:清朝中后期先从萌芽期谈起吧。

我国有关园林最早的记录是在殷商时期,据记载,在商纣王时期,为满足纣王淫乐,在大约今天的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建有宫室,当时称为“囿”,即为一些历史记载上的“鹿台”,后随商朝的灭亡为纣王焚毁。

在周朝初年,武王为周文王建有灵囿,以作祭奠和祈神之用,有史料为证“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一般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修筑宫室祭坛、放养禽兽,以供帝王狩猎之用,所以称为游囿。

周分封制实行之后,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有等级上的差别,即“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这便是早期园林的雏形。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我国园林史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和小商业交易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加之秦朝大统一之后法制的盛行、君主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以君主为中心的陵墓式园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以骊山为中心的“阿房宫”最为著名,有史记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可见其规模的不一般,只可惜后来随秦朝的灭亡,阿房宫也为项羽所毁。

在汉代,园林的发展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代不仅有汉武帝广阔壮观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有袁广汉、梁冀等大富豪摹山范水的私家园林,在当时,无论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汉代的园林以皇家园林上林苑为代表,上林苑本属秦时旧苑,为汉武帝刘彻扩建,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华丽而庞大,它的建造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以早期园圃生产经营为目的,但作为宫苑,它还提供帝王狩猎之用,而并非是游乐观赏的目的;私家园林的建造不仅是为了游乐玩赏,而且还带有扩张地盘、开拓生产的目的,所以他们往往把园林建于郊野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东汉→过渡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一、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
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 园林的雏形性质。
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
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
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遍,观
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
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章华台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
之首例
姑苏台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姑 苏 台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
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
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
组织方式,也是私家园林的新兴类别 “别墅园”的雏形
东汉时期隐士的代表
张衡——文学家、科学家
仲长统——终生不仕的隐士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 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 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 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
象、蓄水等多项功能)
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 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 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一观 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 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朝会、庆典的场 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 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 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清代画家袁耀所绘阿房宫图
想象中的项羽“火烧阿房宫”
阿房宫遗址的 夯土台想象图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
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 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
效果
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
汉代的私家园林

西汉:
西汉初年,私人营园不多见(宅、第、园、园池) 武帝以后,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广治田产,修建私家园林 西汉后期,更趋奢华成风;民间营造私园除了贵族、官僚,还有
天人感应
天人谐和 君子比德思想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神仙思想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
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殷周时期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
“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
的前身。
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筑庞大、 豪华的离宫别苑。
尊崇法家)

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僚机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斗争)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殷、周 →初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
园林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菜
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 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 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
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
于整个生成期的始终。
二、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 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 立。
汉建章宫复原图
汉建章宫复原图
兔园(梁园)
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
建筑)
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 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之荟萃而名重于当时
东汉的皇家园林

东汉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严谨,表明东汉洛阳 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 先型。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眺,
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 台成了山的象征。 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 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 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历史背景

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 夏(奴隶制国家诞生)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殷”) 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
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百家争鸣”)
历史背景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

对西汉上林苑的认识
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
秦代上林苑不同);
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 范围太大,难于管理。
甘泉宫
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 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炒汇仪典、政治活动、外事
“苑”中有“宫”格局。

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
规模宏大
建筑美轮美奂

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 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
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 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
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富豪

东汉:私家园林较多(宅、第、园、园池和庄园)
东汉初期,保持节俭风尚
中期以后,骄奢成风,豪贵,官宦竞相营建第宅、园池 到后期桓、灵两朝,此风更盛

梁冀的两私园——“园圃”和菟园
广开“园圃”,具备浓郁的自然风景的意味。构建假山方式,
是为真山的缩移摹写。园内的山水造景以具体的某处大自然 风景作为蓝本,已不同于皇家园林的虚幻的神仙境界。这种 假山的构筑方式,可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的最 早的例子。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
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
都等
汉代长安宫苑
汉长安与昆明池供水 工程示意图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
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如
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的生成期
(BC11世纪—AD220年)
艺术设计教研室
本节课主要内容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重点)
殷周时期


秦朝时期
西汉皇家园林
东汉皇家园林
总体特征(重点)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
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 阶段。
关中地区秦宫分布示意图
西汉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
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
盛的局面。

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
浑然一体;也பைடு நூலகம்呈“宫”中有“苑”格局。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
活动等多种功能,类似后世的离宫御苑
未央宫
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 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 园林区:沧池及其附近,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受到秦始皇在
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 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
菟园内建筑物很多,尤以高楼居多,营造规模可观

东汉私家园林中建置高楼的情况比较普遍 东汉园林理水技艺发达,私园中水景较多,往往把建筑与 理水相结合而因水成景


东汉初年庄园经济长足发展——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