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合集下载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首先,社会环境的恶
劣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比如贫困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较高,这说明经济条件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的不足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因此,应该加强社会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名人名句,孟子说过,“教养者,父母也;无始者,乡也。

”这句话说明了家
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经典案例,美国芝加哥曾经实施了一个叫做“芝加哥青少年就业计划”的项目,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成功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证明了改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观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

首先,即
使在恶劣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中,仍然有很多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这说明个体的品质和能力对青少年犯罪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其次,一些青少年犯罪者并非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差,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并非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

因此,应该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名人名句,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能够自律、有
道德和有品格。

”这句话说明了个体品质和能力对教育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瑞士的青少年犯罪率较低,这与瑞士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自我管
理能力培养有关,证明了个体品质和能力对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

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

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各个社会层面。

许多人痛惜地看到年轻的生命迷失在犯罪的深渊中,但很少有人深思这个问题的根源,即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

事实上,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心智与品格的根本途径。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发展方向。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关爱和指导。

此外,父母也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独立空间,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青少年犯罪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次,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教育起到了补充和延伸的作用。

学校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秩序,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他们提供安全感,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最后,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要环节。

社会影响是青少年形成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教育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理性对待自身发展和责任。

一方面,社会应该加大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关注和帮助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扶持。

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远离犯罪行为。

只有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犯罪率的降低。

总之,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减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一个矛盾、冷漠的家庭环境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从而诱发犯罪行为。

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所在。

名人名句,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告诫我们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以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毛泽东也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这句话表明了家庭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健康的社会成员,而一个问题家庭则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反方,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青少年犯罪并不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同龄人交往等因素同样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青少年即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一些犯罪行为并非由家庭教育导致,可能是受到心理问题、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青少年犯罪问题归咎于家庭教育。

经典案例,有些犯罪分子来自良好的家庭,他们的父母给予了他们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仍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反之,也有一些犯罪分子来自问题家庭,但他们并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命运。

这些案例表明,青少年犯罪并非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努力。

青少年犯罪原因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原因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原因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恶化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首先,社会环境的恶化使得青少年接触到更多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这些负面影响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家庭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关注孩子的成长,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些都会使得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因此,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反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个体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行为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有关。

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例如自闭、抑郁等,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良行为。

此外,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因此,个体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正方,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比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一个孩子的命运,不应该取决于他出生的家庭。

”这句话表明了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也指出,“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些名人名句都表明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

反方,个体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

比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个体因素对于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句话表明了个体因素对于行为的重要性。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指出,“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名人名句都表明了个体因素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既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也包括个体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关切。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涉足违法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许多人开始探究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原因,其中家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品德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家庭教育的角色不容忽视。

首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形成。

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积极的行为模范。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和尊重,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会存在一些消极、暴力的行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道德建设。

相反,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够使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从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其次,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

此外,父母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可能面临学业问题和社交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再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管理情绪的重要途径。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挑战,如学业压力、情感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

家庭教育可以教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指导,传授应对困境和管理情绪的技能,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冷静应对,不选择以违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

面对社会的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孩子容易迷失自我,觉得无所依靠。

而一个具有健康教育的家庭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同。

这样,孩子在面对外界的负面诱惑时,能够更好地抵御诱惑,坚守自己的底线。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探寻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时,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思考青少年犯罪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盗窃、抢劫到故意伤害、甚至杀人等严重罪行,无不令人痛心疾首。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犯罪的青少年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比如,有些青少年因为一时的贪念盗窃他人财物,从此走上犯罪道路,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了阴影;还有些青少年在冲动之下与人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最终身陷囹圄。

那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首先,一些家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在部分家庭中,父母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培养。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金钱和物质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从而为了获取利益不择手段。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而有的家长则过于严厉,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庭关系紧张,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再者,家庭关系不和谐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经常争吵、冷战,甚至离异,会让孩子感到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内心变得敏感脆弱,容易走上极端。

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加强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

同时,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惑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预防青少年犯罪交流发言稿

预防青少年犯罪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一重要话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在此,我愿就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认清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心理脆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然而,一些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面对诱惑时缺乏抵御能力。

3. 社会环境不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

网络、影视、游戏等不良信息泛滥,使青少年容易受到诱惑,陷入犯罪泥潭。

4. 自我控制能力差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在面对诱惑时,他们往往难以抵制,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

学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3.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净化网络、影视、游戏等文化市场,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治安。

4. 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抵制诱惑。

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应对能力。

5. 加强法制教育青少年要树立法治观念,了解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试述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时,家庭教育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我们来看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庭就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情感;在学龄阶段,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此时家庭的支持和引导对于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应对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中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却为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

比如,过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有求必应,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纵的性格。

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在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承受,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专制型的家庭教育。

这类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经常采用打骂、惩罚等方式来管教孩子。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家长对抗,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缺乏关爱和陪伴的家庭教育也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内心变得孤独、自卑、敏感。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同,他们可能会结交不良朋友,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同时,家庭教育中价值观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自身价值观扭曲,比如崇尚金钱、权力,轻视道德和法律,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这种不良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家庭教育缺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教育缺陷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包括犯罪行为。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缺陷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缺陷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家庭是孩子初期的主要社会环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

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教育重点只是注重孩子的成绩和知识,那么孩子很可能在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缺乏正确的引导。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从而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缺陷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约束。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能够给孩子建立起合理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使其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缺乏规范和约束,孩子就容易失去行为的准则,产生任意妄为的行为倾向。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越过法律的底线,从而陷入犯罪的泥淖中。

再次,家庭教育缺陷还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良好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支持。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支持,孩子就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这种情绪上的缺失可能使他们寻找一种出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其中犯罪行为就成为了一种可能的选择。

那么,如何解决家庭教育缺陷带来的问题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父母履行教育责任,鼓励并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使父母获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和技巧,以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其次,学校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例如道德教育课程、情感教育课程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家庭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定期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以家庭为视角

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以家庭为视角

青少年犯罪原因浅析以家庭为视角一、本文概述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对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的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视角出发,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旨在帮助家长和社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青少年犯罪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本文将首先探讨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包括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随后,将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和不当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家庭环境,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本文还将提出针对家庭教育的政策建议和社会支持措施,以期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贡献力量。

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个课堂。

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

从家庭视角出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对青少年犯罪具有显著影响。

在完整的家庭结构中,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为青少年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

然而,在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中,父母角色的缺失或冲突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关爱和约束,从而增加其犯罪的风险。

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家庭内部的争吵、暴力等行为则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和反社会行为。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教育方式也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着深刻影响。

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违法犯罪中去,引起了广泛关注。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很多,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注和教育。

另外,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亲密关系。

这样的家庭氛围难免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可能会尝试通过寻找刺激和违法行为来获得快乐。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厉,喜欢采用惩罚、训斥等方式教育孩子,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叛逆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同时,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这样的家庭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容易迁就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二、家庭教育应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是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多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同时,家长也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家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变化,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要记住:爱是育儿的核心,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3. 安排适当的家庭教育时间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让自己有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平时的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出行、游戏等,都是家庭教育的好时机,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增强家庭亲密关系。

4. 激发孩子自我觉悟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心,并且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尽可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觉抵制那些不良的诱惑和行为。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涉足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更应该深入分析犯罪背后的原因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首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

破裂的家庭关系、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不良家庭因素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发展。

许多犯罪青少年背后都存在着家庭不和谐的问题,他们缺乏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

父母冷漠、对孩子的忽视、溺爱等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转化为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范,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然而,一些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比如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丧失了耐心和理解。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缺乏自尊和自信,进而走上不良的犯罪道路。

此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沟通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孩子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和情绪不稳定,最终产生冲动行为。

再次,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

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生活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导致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进而参与犯罪活动以获取物质上的满足。

与此同时,一些富有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物质过度的呵护,各种草率地满足子女的一切需求,从而导致他们缺乏自立能力和责任感。

这种过度的依赖感与自私的价值观相互作用,使得青少年易于走上违法犯罪的路径。

最后,家庭的参与和支持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的关爱、支持和陪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理解和鼓励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众多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式,能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诱因。

首先,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充满争吵、冷漠甚至暴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比如,长期目睹父母争吵打架,孩子可能会形成暴躁、易怒的性格,在处理问题时也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

而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相互尊重、关爱,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孩子便能感受到爱与支持,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具备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都会被孩子模仿和学习。

如果父母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违法乱纪等,孩子很可能会受到影响,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而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再者,家庭教育方式的得当与否也至关重要。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一旦遇到外界的诱惑或压力,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而过于溺爱和放纵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缺乏自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规则和约束。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又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此外,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也不容忽视。

有些家庭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追求高分而不择手段,甚至作弊、抄袭。

而一个注重培养孩子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家庭,能够让孩子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不会轻易被金钱、权力等外在因素所迷惑,从而降低犯罪的风险。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事件的背后,都反映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在这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然而,现实中,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使得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往往缺乏应对的能力和勇气,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长则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非打即骂。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

在社会上流浪的过程中,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另外,一些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或者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他们可能会通过结交不良朋友、参与违法活动来寻求安慰和认同。

除了教育方式的问题,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长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如赌博、吸毒、违法犯罪等,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接受的。

那么,如何加强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呢?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技巧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技巧研究

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技巧研究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青少年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家庭教育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犯罪预防技巧,并提供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

1. 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父母应该成为良好的榜样,展现积极向上的行为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尽量避免犯罪行为,并亲身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

只有通过正确的行为示范,父母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提高他们抵制犯罪的能力。

2. 关注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父母应该注重亲子间的沟通和相处,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安全的家庭氛围。

此外,父母还应该合理规划家庭生活,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机会参与正面的家庭活动,如共进晚餐、一起看电影等。

3. 教育反犯罪知识家庭应该将反犯罪知识纳入日常教育的范畴。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观看相关电视节目、讨论新闻事件和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来增加孩子们对于犯罪的认识,并帮助他们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危害。

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和奖惩制度,明确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通过反犯罪知识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4.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家长应该从小开始注重教育孩子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教导孩子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友情和爱情等,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并向他们灌输勤俭节约、尊重他人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避免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潭。

5. 提供正面的社会支持家庭不仅应该是孩子们的庇护所,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正面的社会支持。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疑,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发生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然而,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孩子的道德意识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减少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通常是指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父母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尊重,以及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

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犯罪的倾向。

2. 规范引导: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规范也对其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违法犯罪的后果,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情感交流:家庭教育应该强调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父母应当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减少他们因情感缺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4. 观念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该注重灌输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

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提供积极的生活指导。

二、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了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后,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长参考:1. 做出榜样: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

因此,家长要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严守法律纪律,积极向上,避免做出不良的行为示范。

2. 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父母应尽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每当我们听闻一起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心中总会涌起深深的惋惜和困惑。

这些曾经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孩子,为何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探寻其根源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当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潜在诱因。

首先,缺乏关爱和陪伴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许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终日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内心变得孤独、敏感和脆弱。

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无法从家庭中获得温暖和安慰,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比如,有的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成为了留守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他们面对外界的不良诱惑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抵御能力,很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潭。

其次,过度溺爱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纵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在面对社会规则和他人的约束时,往往难以适应,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行为。

比如,一个孩子从小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做错事也从不受到批评和惩罚。

长大后,当他进入学校或社会,发现自己不能再像在家中那样随心所欲时,就可能通过违法犯罪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再者,不良的家庭氛围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或者家庭成员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都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影响。

孩子可能会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或者认为暴力和冲突是解决问题的正常方式。

另外,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有些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

青少年犯罪所引发的家庭教育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

而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往往被认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给予怎样的引导和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则可能成为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导火索。

那么,哪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呢?首先,过度溺爱或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在孩子犯错时也不加以纠正,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的性格,缺乏对规则和他人的尊重。

当他们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或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达到目的。

而另一些家长则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缺乏关爱和沟通,使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内心充满恐惧和怨恨,一旦有机会,就可能通过叛逆行为来发泄情绪。

其次,家庭关系不和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打架,或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都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和缺乏安全感。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会寻求外界的不良群体来获得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者,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嗜好,或者不遵守法律法规,孩子很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认为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或者可以被接受的。

此外,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不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一旦遇到诱惑,就容易迷失方向。

那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和努力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溺爱和严厉过度的教育方式,采取民主、平等、尊重的教育方法。

青少年犯罪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辩论辩题

青少年犯罪辩论辩题正方,青少年犯罪主要是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应该加强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以预防青少年犯罪。

首先,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良诱惑和影响,比如犯罪团伙的勾结、暴力游戏的传播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据统计,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占比超过60%,可见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和价值观。

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青少年就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淖。

据调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占比超过30%,可见家庭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和教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才能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反方,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个体问题,应该加强法律教育和严格惩罚,以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蔓延。

首先,青少年犯罪是个体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权,不能把青少年犯罪归咎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这样会剥夺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责任感。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在于个体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只有加强法律教育和严格惩罚,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蔓延。

其次,法律教育和严格惩罚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

通过法律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犯罪的后果和危害,从而自觉遵守法律、远离犯罪。

同时,严格惩罚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让犯罪分子知道违法必被惩罚,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正如著名法学家孟德斯鸠所说,“惩罚应当是一种必要的手段,而不是一种必要的恶。

”只有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严格惩罚,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蔓延。

综上所述,青少年犯罪是个体问题,应该加强法律教育和严格惩罚,以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蔓延。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关系

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关系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公众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管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是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塑造和发展的。

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至关重要。

在一个充满亲情、温暖和安全感的家庭中,青少年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相反,如果家庭环境紧张、冲突频发,青少年易受到消极影响,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此外,家庭经济状况也会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

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逃避现实、以及沉溺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馨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首先,父母的示范行为对青少年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如果父母自身不守法、不道德,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这种行为模式。

因此,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积极向孩子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其次,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监督和引导。

平衡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孩子从小就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犯罪行为。

三、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融洽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犯罪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有抵御犯罪的能力。

亲子沟通是维持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刘烨[摘要]: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问题聚焦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上,从家庭教育特点、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三方面加以浅析。

[关键字]:青少年家庭教育犯罪预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培养、教育和管理好青少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危害程度不断升级,并呈现出低龄化、成人化、团伙化、智能化等新特点。

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进程。

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的发生与变化、原因与后果,均具有社会性和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在青少年身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一般来讲,家庭是个人首先接触的生活场所,是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机构,是预防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第一道关口。

就此,本文将问题聚焦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上,对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家庭预防作一分析。

家庭教育特点我国的家庭教育传统历来重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从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清朝曾国藩对家庭教育的精辟见解,我们都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一直都是以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作为主要内容的。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家庭教育的功能作用非但不会减弱,反而会越变越强。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上极易产生叛逆的时期,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思想引导,出现偏差在所难免。

家庭教育的独特性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中的社会化机构日趋多样,尤其是专业社会化机构(学校、幼儿园等)迅速发展,很多孩子较早就部分脱离家庭,进入专门机构进行社会化。

因此,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就可能有意无意地退居至次要地位。

实际上,很多我们现今急需的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学校并不能很好地提供。

比如现在倡导终生学习,个性化学习,即时学习,诸如此类的这些需求,学校教育作为一个体系,作为一个制度,它还不能提供完备的服务。

怎么办?这就要依靠家庭教育。

现代科学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龄前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和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迄今为止在任何国家都不是家庭以外的任何人或机构所能代替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其它一些社会因素、大众媒体因素尤其是网络因素都在挑战家庭教育。

但是家庭教育自有其独特的优势。

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天生的感情依存关系使家庭教育往往在管理、规劝、影响及启发引导等方面对青少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所无法企及的。

父母对生活、对事业的态度和价值观也通过情感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父母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家庭教育的效果,也会促进孩子的成长、成人和成才。

家庭教育的持久性孩子出生后,从幼儿园到大学会有很多不同的老师,这些老师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影响,但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却是唯一的,也是不能选择的。

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是父母,伴随孩子成长的也是父母。

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是一种长期的、连续的教育,它对每个人的一生都影响至深。

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始于家庭,其早期生活经验深刻的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

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决定了它永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且在犯罪性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和危害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据统计,2004年全国判决生效未成年犯罪人数比2003年增长19.05%,2005年1月至7月又比2004年同期上升23.96%。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们思想认识上渐趋成熟,敏感好奇,富于想象,喜欢模仿,但辨别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极易受不良影响而导致违法犯罪;从客观方面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社会上各种不良或腐败风气的影响等,都会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其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成为造成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美国犯罪社会学家戈夫(W,Gove)所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

”下面就八种比较普遍的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残缺残缺型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遗弃、长期服刑等情况。

这就造成了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的破环,使家庭的功能受到削弱或残缺不全。

由于死亡的原因致使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存在,会使青少年过早的失去父爱或母爱(或父母之爱),感情受到创伤,生活缺乏保障,并且失去应有的管教,因而内心极度痛苦,精神忧郁。

有的青少年为摆脱这种痛苦,到社会上寻求精神安慰,一旦遇上不良因素,便会走上犯罪道路。

父母离异、分居更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甚至超过父母死亡带来的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罪犯中,家庭存在缺陷问题的,要占到55%以上。

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少年犯占罪犯总数的26.4%,来自继亲家庭的少年犯占6.3%,来自婚姻动荡家庭的少年犯占25.2%,三者相加达57.9%。

目前婚姻的稳定性不容乐观,近年我国离婚率有攀升的趋势。

家庭的解体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能够让青少年体会到亲情可贵,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信任。

首先如果家庭结构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败、家庭失和,以致放弃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使子女得不到正常的父爱和母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灵将遭到致命的摧残。

他们目睹了父母是如何从和睦恩爱走向誓不两立,从而怀疑人间的真情,觉得世界是如此的不可靠,人与人之间如此的不值得信任,很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由于父母离异,离异父母在感情上都想弥补对子女的创伤,采取放纵迁就,以此想在感情上和子女沟通,这不但不能达到与孩子拉近距离的效果反而可能是错上加错的。

再次由于父母再婚,子女有可能受到继父母的岐视、虐待等,更会引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有的离家出走,同社会上不良因素接触,沾染上恶习,混迹于不良群体之中,与坏人为伍,实施犯罪行为;有的不堪忍受虐待,铤而走险,杀人,伤害或毁坏家庭财产,纵火焚毁家庭等。

犯罪学者詹穆斯·布雷和雷克·布雷德对残缺家庭的孩子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后指出:“在残缺家庭中生活过的孩子们比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行为失范问题,出现不恰当的行为。

家庭残缺常常又和不和谐、冲突、敌意以及攻击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这一切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5]我国社会学者在对29个省市的城市小学的902名残缺家庭儿童和808名健全家庭儿童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残缺家庭儿童在同伴关系、自控能力、情绪、性格、道德和学习等方面都明显不如来自健全家庭的儿童。

可见,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家庭解体越严重,青少年所发生的问题也会越严重。

溺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推行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出现了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

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他们,从小就受到祖辈、父辈的百般呵护。

但过分溺爱,无原则的迁就会使孩子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

他们或者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或者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占有欲极强,或者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合群,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满足自身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1999年10月,武汉市13岁的小宝因嫌父亲催促其赶快上学,从父亲的身后用斧头对准其头部左侧连续猛砍5下。

小宝的父亲时年53岁,是船厂的退休职工,他本来就重男轻女,再加上是晚年得子,更是对儿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

小宝13岁了,还为儿子穿衣、洗澡,每天早晚接送其上学、回家。

父亲被砍伤后因失血过多死在家中,小宝竟乘黑夜将父亲的尸体埋在自家菜地旁的杂草里,并将家里的血迹擦洗干净。

直到几天后住在乡下的母亲来时,发现丈夫失踪才报了案。

事发后,小宝对杀父之事一直不以为然。

功利当今家庭教育潜存着一种可怕的功利主义倾向,这种文化观及其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许多家长。

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

当然,这里也有应试教育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

这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不惜工本,加大智力投资力度,并且盲目攀比,施加超负荷的压力。

对孩子只要求学习成绩好,却忽略了品德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实质上,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人意识倾向、刚毅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习惯这些非智力因素比孩子得高分重要得多。

据《1998-1999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情况报告》,重庆市调查表明: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20.3%的家长还给孩子布置作业,4.1%的家长给孩子请了家教,7.6%的家长对考试不好孩子有处罚行为。

[3]无端的施压和不切实际的强求,往往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2000年1月17日中午,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放学回到家,母亲吴凤仙开始不停地唠叨他的学习成绩及排名问题。

徐力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吴凤仙容不得儿子在学习上出一点点差错,除了将儿子的生活安排得无微不至外,另一个任务就是时刻督促儿子看书学习。

徐力觉得压力太大了,当那天听母亲又开始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时,就操起一把铁榔头将母亲杀害,制造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好学生杀母案”。

粗暴在当前的家庭结构中,仍有部分家长残留着封建家长式的陈腐意识。

当孩子犯一点错误或是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往往“恨铁不成钢”,动辄采取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奉行的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的信条。

有的家长平时放纵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所越轨,常常不分青红皂白便打骂体罚。

这种教育方法极端有害。

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的心灵受创,造成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破裂,失去对家庭的信任,形成畸形性格,产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怨恨情绪,性格逐渐显示粗暴和攻击性,为犯罪埋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