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样本

题目: 中间站设计专业: 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 ( 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 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 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3.6 道岔数量确定3.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 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 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 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 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 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 信号机的布置, 警冲标的布置, 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 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 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详细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详细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摘要:文章进行了对新建铁路中间站的平面设计,包括平面计算、铺轨长度及道岔数量计算、绘制车站布置详图等任务。

关键词:中间站股道编号线间距信号机警冲标Abstract:This paper has carried on the plan design to the new railway intermediate station, including the plane computation, the track length and the turnout quantity calculation, draws the station layout detailed chart and so on.Key words:Intermediate station; Stock Number;Line spacing;Signaling;Warning mark目录1设计基础资料---------------------------------------------------22车站布置图型及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22.1车站布置图型----------------------------------------------------22.2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33股道编号及线间距-----------------------------------------------43.1股道编号--------------------------------------------------------43.2线间距----------------------------------------------------------44道岔编号、道岔选型分析及相邻道岔布置------------------------54.1道岔编号--------------------------------------------------------54.2道岔选型分析----------------------------------------------------54.3道岔使用情况表--------------------------------------------------54.4相邻道岔布置----------------------------------------------------55货物平面计算----------------------------------------------------66车站进出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计算--------------------------76.1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确定--------------------------------------76.2进站信号机位置确定---------------------------------------------107坐标计算--------------------------------------------------------117.1上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17.2下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28股道有效长计算-------------------------------------------------129车站两端最外进路道岔中心里程及进站信号机里程计算---------13 10铺轨、铺岔等工程量计算---------------------------------------1311参考文献-------------------------------------------------------15第一章设计基础资料1.1基础条件某I级单线客货共线铁路新建中间站,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车站设在平坡上,车站中心里程为AK500+000,换算列车对数为10对/天,远期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m,货物线有效长为140~210m。

中间站课程设计

中间站课程设计

1中间站课程作业(此部分为《选线设计Ⅱ》课程作业)一、线路设计资料 利用新线课程设计资料 二、中间站布置1.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并确定到发线数量 (1)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其图形基本上已定型化,本作业可参照下列图形:附图 4根据本站附近城镇位置、主要货源货流方向,并结合地形确定站房及货场位置。

(2)确定到发线数量 到发线的数量,应根据运量及运输性质确定,为便利运营工作,单线铁路中间站一般设两股到发线,有大量本站作业的车站到发线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本作业采用三股到发线。

牵出线的设置应根据行车量及调车作业量的大小来确定。

在车站布置图形及到发线数量确定以后,应绘出车站股道布置示意图。

1. 股道编号并确定线距 (1)股道编号单线铁路车站的股道编号,是由靠站房的股道起,向站房对侧依此顺序编号,正线用罗马数字,站线用阿拉伯数字,将股道编号标注在股道布置图上。

(2)确定股道线距在车站上,相邻两股道中心线间的距离(简称线距),应保证行车安全及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作业时的安全和方便,具体规定可参阅《铁道工程》或《铁路选线设计》教材中的 “车站线间距离”表。

本作业车站位于直线段,故根据出发资料查表即可,不进行加宽值计算。

当两股道中间有站台时,股道的线距取决于站台宽度及线路中心至站台边缘的距离。

在直线段,站内各建筑物及设备至相邻线路中心线的距离见《铁道工程》或《铁路选线设计的“主要建筑物(设备)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距离”表。

股道线距确定后,标注在股道布置图上。

3.道岔编号及道岔号数选定 (1)道岔编号以站房中心为界,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向内,由主要进路而次要进路依此编号,上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双号,下行列车到达一端用单号。

道岔编号应标明在股道布置示意图上。

(2)道岔号数车站股道间连接的道岔号数,一般应根据列车的运行方式和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来确定。

应按下列规定选择:① 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为50~75km/h 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18号。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中间站设计业:铁道运输级:名: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导教师语绩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6 道岔数量确定.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1章绪论.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2设计资料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

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说明1. 基本要求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应根据当地情况和铁路交通需求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2. 站场布局(1)站场规模站场规模应根据当地的人口、物流需求以及火车经过站点的频率等因素加以考虑。

一个较小的站点可能只需要一条月台和一条侧线,而较大的站点可能需要多条月台和多条侧线。

(2)站台设施站台通常为长方形,其长度应当足够满足旅客乘降车的需求。

站台的高度应根据停靠的火车的高度确定。

另外,站台还应设置旅客候车室、候车座椅、垃圾箱、洗手间等设施。

(3)道岔设计道岔是站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们将列车引入站场并将列车从站场送出。

道岔应安装在站场的尽头,以便列车在进站和出站时能够方便地切换。

此外,道岔应设置在站台和侧线之间,以允许列车停靠在侧线上。

(4)侧线设计侧线是单线铁路站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用于让列车停靠,以便让其他列车通过站场。

侧线数量应根据列车交通流量和工作负荷而定。

(5)列车驶入和驶出站场的程序列车进入站场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减速、切换到侧线、停车等步骤。

出站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程序,包括加速、切换到主线、离开站场等步骤。

3. 安全措施(1)信号设备站场中必须安装信号设备,以指示列车行进的路线和速度。

信号设备应尽可能地保证安全,并且要注意维护和更新。

(2)道岔控制器道岔控制器用于控制道岔的切换,它必须安装在站场中心。

(3)信号平台信号平台用于监控站场内列车的行驶情况。

它应一直保持通畅,以便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响应。

4. 环境影响评估设计站场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了解新站点可能对附近环境和居民带来的影响。

评估应包括噪声、震动、气味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单线铁路中间站站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需求并保证安全、高效的铁路交通。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划和实施。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运行原理以及信号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解释单线铁路中间站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布局方案,并进行展示和阐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决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交通运输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中间站的了解较为有限。

此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适合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铁路中间站定义及分类-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2.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 中间站设施布局及设计原则- 运行原理及调度方法- 信号系统基本知识及应用3.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 中间站在提高运输效率的作用- 中间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4. 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 小组合作设计中间站布局方案- 方案展示与阐述- 优化建议与实施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基本概念与功能第二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第三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铁路运输概述第三章:铁路中间站设计与运行第五章:铁路运输效率与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设施布局和运行原理等理论知识。

中间站课程设计

中间站课程设计

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交通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及其功能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中间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中间站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中间站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中间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通过学习中间站相关知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教学,旨在通过中间站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中间站的概念与功能- 介绍中间站的概念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 分析不同类型的中间站(如公交站、地铁站、火车站等)及其功能特点。

2. 中间站的地理位置与布局- 讲解中间站在地理位置选择的重要性。

- 探讨中间站布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 中间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中间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举例说明中间站对城市交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影响。

4. 中间站规划与设计- 学习中间站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5. 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我国典型中间站的规划与建设案例。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中间站规划方案。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及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及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及枢纽》课程设计枢纽区段站设计说明书学号: 201学生姓名:班级:交运20班指导教师:时间:2018年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车站概述 (1)二.设备 (1)三.主要任务 (2)第二章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2)第一节站型选择 (2)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 (3)第三章车站设备配置 (4)第一节客运设备配置 (4)一、站房位置 (4)二、站台位置 (4)第二节货运设备配置 (4)第三节机务设备配置 (5)第四节车辆设备配置 (5)第五节运转设备配置 (6)一、到发线 (6)二、调车线 (7)三、机走线 (7)四、机待线 (8)五、机车出入段线 (8)六、牵出线 (8)第四章车站设计参数 (9)第一节线间距 (9)第二节道岔级渡线配置 (10)一、道岔辙岔号码 (10)二、确定线路连接的曲线要素 (10)三、道岔坐标计算表 (11)第三节到发线有效长 (17)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17)第一节到发线使用方案 (17)第二节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8)一、道岔分组方案 (18)二、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计算 (18)第三节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21)第四节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22)一、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 (22)二、各车场方向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23)第五节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 (24)第六章自我评价 (25)第一章绪论一.车站概述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

该站衔接的A和B两个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衔接的C方向则在A和B的垂直方向上。

(如图所示)车站的作业量不大,主要包括客货运业务、与旅客列车有关的运转作业、与货物列车有关的运转作业、更换货物列车机车和乘务组、列车的技术检查和车辆检修等等。

车站三个衔接方向的接发列车数量不均衡,A和B方向的较多,C方向的较少。

二.设备1、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等。

单线中间站课程设计

单线中间站课程设计

单线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线中间站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单线中间站的设施布局、运行原理和调度流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单线中间站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缓解拥堵方面的关键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铁路线路中单线中间站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单线中间站调度方案,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单线中间站的理解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交通运输领域的专业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单线中间站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铁路交通运输基础知识,具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铁路交通运输概述,单线中间站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铁路交通运输概述,第三节 单线中间站的作用与意义。

2. 单线中间站的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 设施布局:站台、轨道、信号系统、调度中心等;- 运行原理:列车接发、调度策略、运行图编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铁路中间站设施与布局,第四节 单线中间站的运行原理。

3. 单线中间站的调度流程与优化:- 调度流程:列车运行计划、接发车作业、调度命令等;- 优化策略:提高运输效率、缓解拥堵、降低运营成本等。

中间站_精品文档

中间站_精品文档

中间站第一节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一、中间站的作业1.列车的通过、会让、越行、运行调整2.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客运业务3.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货运业务4.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5.其它二、中间站的设备1.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线2.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3.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及货运办公房屋4.信号及通信设备5.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6.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第二节中间站布置图一、不设牵出线中间站一般都采用横列式布置。

当在山区修建单线铁路时,遇地形陡峻狭窄,设置横列式中间站其站房或站台需设在桥上、隧道内等困难条件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图型。

中间站的货场布置(一)决定因素:①货源货流方向②车站未来发展③便于车站管理④便于摘挂列车调车作业:顺运转方向前端⑤环境、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⑥工业企业线、支线接轨(二)货场方案布置1、站同左、站同右(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a、便于管理和联系,货场离站房近,联系方便;b、货主方便,城镇侧为货流、货源地;c、有利于车站在对侧发展。

缺点:a、上行摘挂列车切割正线;b、货场发展受限制。

适用:a、上行摘挂作业量不大,干扰小;b、货源在站房同侧。

2、站对右、站对左(1)作业过程:(2)运用特点:优点:避免接入站房对侧线路的摘挂列车作业与正线交叉,货场发展不受城镇限制。

缺点:地方货源货流在站房同侧时,增加了收发货人搬运距离,且需横越铁路,很不方便。

需设置跨越铁路线的专门通道,以便利地方搬运。

车站向对侧发展受限。

(3)适用:a、货源主要在站房对侧;b、同侧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货场;c、上行摘挂作业量大。

(三)货场位置选择一般,由于站房设于城镇一侧,主要客流也多集中城镇侧,为使小搬运不跨越铁路,危机车辆和人身安全,可将小型货场设站同侧;当货运量大,为避免摘挂列车与停站旅客列车的作业干扰,货场宜设站对侧,此时应妥善处理货源地与货场间的道路连接问题;当货物集散地在站房对侧,不论货运量大小,货场均应设站房对侧的合适位置当货场有粉尘、异味等货物影响周围环境时,则要将货场远离站房和居民区或建于其下风方向。

中间站设计

中间站设计

中间站设计中间站课程作业一、线路设计资料1.设计线为?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

设计车站为中间站,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有轨道电路。

2.本车站允许接发超限货物列车,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V=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3.到发线有效长650m。

二、中间站布置1. 车站的布置图形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如附图1所示。

附图12. 到发线数量:本设计采用三股到发线。

3. 股道编号如附图1所示4. 股道线距:查规范得:1道和?道之间的线距取5m,?道和3道可通行超限货列车,中间有旅客站台,取线距7.5m,3道和4道的线距取5m,1道和货场线之间的线距取15m。

5. 道岔编号如附图1所示6. 道岔号数: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V=45km/h,本设计采用12号道岔;第16- 1 -位道岔是侧向接发货物列车并位于到发线上的单开道岔,采用9号道岔。

道岔使用情况表:2 4 6 8 10 12 14 16 13 5 道岔编号12 12 12 12 12 12 12 9 12 12 12 道岔号数7. 警冲标及信号机的位置:道岔编号 1 3 5 6 8 10 12 16警冲标距道岔中心的 78.5 53.49 78.5 53.5 78.5 78.5 ---- 36.1距离(m)信号机距道岔中心的 82.5 63.3 82.5 63.3 82.5 82.5 16.85 ----距离(m)三、中间站平面设计1. 货场平面布置如附图2所示:附图2 中间站货场线路平面设计2. 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的确定。

a) 下行方向1道:出站信号机设于1道左侧,第12位道岔前,连接曲线半径200m,有轨道电路。

布置如附图3所示:附图3 1道出站信号机位置- 2 -II道:出站信号机设于1、II道之间,线间距5m, II道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80.4m,Lj=49.7m。

布置如附图4所示:附图4 II道下行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3道:出站信号机设于II、3道之间,线间距7.5m,两线均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连接曲线半径400m,查表得:Lx=63.3m,Lj=48.1m。

铁路战场中间站课程设计

铁路战场中间站课程设计

铁路战场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铁路战场中间站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地理位置、功能及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描述中间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与变迁,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

3. 学生掌握铁路战场中间站的相关术语,了解铁路信号、调度等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铁路战场中间站的地理、历史背景,提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的解读。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增强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自豪感。

2. 学生通过了解铁路战场中间站的历史背景,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

3. 学生在探索铁路战场中间站的过程中,激发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历史地理专题,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历史地理知识有较高的兴趣,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关注铁路战场中间站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铁路战场中间站概念介绍:讲解中间站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其定义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铁路运输网络》第二节《铁路车站及其功能》2. 铁路战场中间站的历史变迁:分析不同时期中间站的发展变化,使学生了解我国铁路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中国铁路的发展》第一节《中国铁路的起步与发展》3. 铁路战场中间站地理分布与特点:探讨中间站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规律及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铁路运输网络》第三节《铁路运输地理分布》4. 铁路信号、调度知识讲解:介绍铁路战场中间站的相关术语及信号、调度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中间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中间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中间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设计授课对象为铁道运输专业本科学生,是铁道运输专业课程《铁路站场及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间站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曲线中间站进行设计。

2、知识要求:学生应在《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中了解并掌握曲线中间站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本设计与《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同步开设,先开课程为《铁路信号》、《铁路运输设备》、《牵引计算》等专业基础课。

3、能力要求:学生应能有效掌握中间站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绘制站场布置图的能力。

二、设计主要内容考虑到地形等地理因素,中间在复杂地段布置在曲线地段,本设计对曲线中间站进行设计。

根据给定的中间站的站坪、运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中间站站型及各项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

计算正线和到发线的曲线要素,求正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的线间距,对各站线设置适当的缓和曲线。

计算两端咽喉坐标,以切点和拐点为依据,根据最小有效长为750m,把有效长的计算分为三部分,即左、右咽喉,曲线部分来求其它线路有效长。

根据站坪长度和左、右咽喉设置,计算最外方道岔里程和其它主要点的里程,设置进站信号机,计算中间站设计的工程量。

同学对计算过程进行整理,交出设计说明书及中间站按比例布置详图。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1、分析原始资料2、布置站型及确定各项主要设备(1)确定站型;根据给定的站坪长度,确定本曲线中间站为横列式中间站。

(2)确定客运设备;①旅客站房设计对站房位置、站房规模及站房距基本站台边缘设计。

根据资料对基本站台、中间站台高度、长度、宽度进行设计。

(3)确定到发线数量及布置位置;单线铁路一般取两到发线以满足三交会情况,考虑到合理灵活使用到发线,一般情况下单线铁路中间站到发线均设为双进路。

中间站台布置于站对侧正线与到发线之间,为充分利用线间距离,设计正线和站房对侧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

因有中间站台及基本站台,三条线路设计均通行旅客列车。

《中间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中间站站场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
(2)信号机、警冲标、道岔中心、连接曲线角顶的坐标;
(3)线间距,站台几何尺寸;
(4)在线路终端连接的斜边上标明道岔中心至曲线切点的距离;
(5)进站信号机、进站道岔、车站中心线里程。
5、按照《铁路线路图例符号》中的规定作图
六、参考文献
1、铁路站场及枢纽.北方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2、铁路选线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出版社.
3、铁路设计.天津铁路工程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站场及枢纽.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七、交付文件
1、设计说明书一本
2、中间站平面布置详图一张
4、熟悉车站设计工程量计算方法。
三、设计资料
某新建单线 级干线,在峨眉市设中间站峨眉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如下图所示(假定资料)。
1、限制坡度6‰;
2、内燃牵引,东风型机车;
3、到发线有效长850m;
4、轨道为次重型,正线及站线皆用50 kg/m钢轨;
5、运输要;本站货物装卸量较大,且以下行方向为主;
(2)确定道岔数量
4、绘制峨眉站车站布置详图
五、设计要求:
1、根据中间站设计理论与方法准确确定各项设备位置
2、考虑钢轨绝缘、信号机、警冲标的相互位置确定
3、根据示意图进行详细坐标计算
4、画出1:1000的平面图,并在图上标注:
(1)线路、道岔编号,股道有效长,到发线进路,通行超限货物的股道,辙叉号数;
题目:中间站站场设计
专业:
年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站场(彭山)中间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中间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姓名:学号: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绪论1.1设计目的1.2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2.9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3.2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3.6 道岔数量确定3.7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1章绪论1.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中间站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 (签章)目录第一章绪论1.1 设计目的1.2 设计资料第二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 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要求2.2 确定站型2.3 确定客运设备2.3.1 旅客站房布置2.3.2 旅客站台布置2.3.3 跨线设备2.4 确定货运设备2.4.1 仓库2.4.2 货物站台2.4.3 堆放场2.5 确定到发线数量及位置2.6 货场平面计算2.6.1 货场布置图种类2.6.2 中间站货场布置2.6.3 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2.8 确定道岔辙叉号数2.9 绘制车站平面示意图第三章平面设计3.1 确定设计线间距3.2 确定车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3.3 坐标计算3.4 线路有效长3.4.1 定义3.4.2 线路有效长计算3.5 确定进站道岔中心里程与进站信号机位置3.6 道岔数量确定3.7 确定铺轨长度第四章CAD绘制彭山站布置详图第 1 章绪论1.1设计目的计的题目为中间站设计,即根据所给的中间站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周边环现有的车站布置图。

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学会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

按照设计要求,找出原有设计中不合理和不优的地方进行更改。

从而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综合运用中间站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初步训练站场设计比例尺图的绘制,掌握基本的绘图技巧;建立设计中的竖向概念,搜集的资料分析原有设计图的优点与缺点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确定站型及主要设备的数量和布置方法来完成中间站的设计。

包括各类线路,各个道岔的号数和布置,信号机的布置,警冲标的布置,轨道绝缘的设置。

使新设计的中间站能够满足客货运量的要求已经车站各项作业的要求,最后用CAD 绘制出车站的详图,独立完成中间站的设计工作。

1.2 设计资料本次课程设计为彭山站,车站中心坐标为成昆线K076K+884处。

上行方向衔接青龙场站,区间里程为11.172Km,下行方向衔接太和站,区间里程为8.522Km。

本站为新建单线U级干线,在彭山县凤鸣镇新村路设中间站,预留站坪的平、纵断面资料见附件车站布置图;限制坡度6%。

;到发线有效长850m;运输要求:车站作业量见附件;正线用高柱色灯信号机(基本宽度380 mm),站线用矮柱色灯信号机,并有轨道电路;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货物线设计以附件图为基础进行设计。

第2章站型布置及确定主要设备2.1分析原图和设计资料的要求原设计图彭山站为单线中间站,共有一条正线,三条到发线,其中3道和4道可以通过超限货物列车,1、II、3道既可以接发货物列车可以接发旅客列车,4道只能用于接发货物列车,各线路的有效长分别为:907m、1014m、880m、850m。

正线进站信号机采用高柱信号机,出站信号机采用的矮柱信号机,各到发线均采用矮柱信号机。

在车站站对右的位置设置一条专用线供石渣的装卸作业,车站站同右的位置设置一个综合式货场,其中两条尽头线,一条通过线,左端设置了两条专用线。

根据设计资料的要求,本站除正线外,尚需一条到发线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可以将4道改为不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以节省3道和4道的线间距以节省用地。

2.2确定站型本次设计中,中间站采用横列式布置。

因为横列式中间站具有站坪长度短,工程投资少,在紧迫导线地段可缩短线路长度,车站值班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瞭望条件,便于管理,无中部咽喉,可减少扳道人员,摘挂列车调车时走行距离短,节省运营费,到发线使用灵活,站场布置紧凑等优点。

因此彭山站站型确定为单线横列式中间站。

图2-2单线横列式中间站布置图厂2.3确定客运设备2.3.1旅客站房布置旅客站房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保管的地方。

中间站由于客货运量较小,作业简单,往往将站长室、行车运转室合并于旅客站房内。

设计时,站房规模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确定。

2.3.2旅客站台布置旅客站台是为了方便旅客上下车及行李的装卸,应修建旅客站台。

旅客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以分为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

不论是单线还是双线铁路,中间站必须设基本站台,以便利旅客乘降和车站值班员接发列车作业,在客流量较大、旅客乘降较多的车站即地、县所在地或有旅客列车进行技术作业的中间站,由于旅客列车会让或旅客列车与摘挂列车同时停站的机会较多,因此应设置中间站台。

根据彭山站《站细》可以得出,彭山站每日接发旅客列车18列,每日到达旅客人数为205人,发送旅客数为139人,总共344人,可设置小型站房即可。

车站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

233跨线设备站台间跨线设备一般有天桥、地道、平过道三种,中间站一般多采用平过道,本次彭山站设计快线设备采用平过道。

2.4确定货运设备中间站的货运业务包括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作业。

为办理货物作业,应在中间站设置货场,货场的内应设置配线,包括装卸线、存车线、牵出线、轨道衡线等;场库设备,包括堆货场、货物站台、仓库、货棚等;装卸机械及检修设备;道路及排水设备;检斤设备;或常用具;房舍等。

2.4.1仓库中间站小型货场货物仓库宽度为9-12m,长度根据堆积货物的面积计算确定。

此外,仓库墙壁外侧至站台边沿的宽度,不小于3m。

2.4.2货物站台中间站货物站台一般高出柜面1.1m。

2.4.3堆放场用于堆放长大、散堆装和粗杂货物,距装卸线外侧在有装车时不小于2m,卸车时不小于1.5m。

为完成货运作业,中间站应根据本站所办理的货物种类设置不同的货运设备,以达到节省投资的同时完成货运作业要求的目的。

此外,还包括叉车、龙门吊等。

2.5确定到发线数量及布置中间站的到发线既与列车数量有关又与车站性质和本站作业量有密切的联系。

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置两条到发线,以使车站具有三交会的条件。

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秩序,对提高作业效率和加速车辆周转都是必要的,也能适应某些特殊车辆停留的要求。

中间站通常设2条到发线,摘挂作业量大时3条, 下列情况还要增加:枢纽前方站、局界站、技术作业站、机车乘务员换乘站;两个方向以上的线路引入或岔线接轨时;摘挂列车整编作业时;办理机车折返作业时;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到发线设置为双进路,以使列车办理运行调整有更大的灵活性。

从所给资料可以看出,彭山站的装卸作业较多,车站总共办理辆数为47.2,其中本站作业车有42.7辆,因此在两条到发线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到发线。

因此确定到发线数量为三条,均为双进路。

其中一条可通行超限货物列车。

布置图如下:2.6货场平面计算2.6.1货场布置图种类货场配置图型包括尽头式、通过式和混合式三种。

尽头式货场的优点是占地少,投资少,易于结合地形特点及城市规划配合,货场内道路与装卸线交叉少,场内搬运与取送车干扰少,零星车流取送方便,适合于大、中型综合性货场及运量大并配有调机的中间站货场。

通过式货场的优点主要是取送车可以再两端进行,取送车作业与装卸作业干扰少,可以办理整列或成组装卸作业,在没有配备调机的中间站,由本务机向货场取送车时对两个方向的列车作业都比较方便,适合于货运量大、品种单一的城市规划和地形条件允许的专用货场和由本务机担当调车任务的中间站,混合式货场具有两种货场具有的优点,一般适用于就站改进时采用,新建时一般不采用。

2.6.2中间站货场布置中间小型货场货物仓库宽度一般采用9-12m,长度根据需要堆积货物的面积计算确定。

为方便装卸作业,仓库应设在货物站台上。

仓库墙壁外侧至站台边沿的宽度,在铁路一侧一般不小于3m,在场地一侧一般不小于2m。

中间站Q t(m)的货物站台一般高出轨面1.1m 。

如有仓库,货物站台的宽度按照仓库的要求 加两边走道考虑,如无仓库,一般不宜小于 12m 。

站台长度按需要计算确定263彭山站货场平面计算根据所给的彭山站货物发送吨数计算所需仓库的场地面积。

彭山站货物发送吨数为481吨,装车数8.1辆,卸车数15.5吨。

堆货场、货物站台、仓库、货棚等货场场库面积包括有效面积和辅助面积两 部分。

有效面积是直接用来堆放货物的面积,辅助面积是指用以搬运、装卸、检 查货物的走行通道、货位间隔及设置衡器等所占用的面积。

场库设备需要面积(F )应根据货运量、货物保管期限及单位面积堆货量等Q —堆货场、站台、仓库、雨棚的年度货运量,t ; a —发到不均衡系数; t —货物占用货位时间,d ; p —单位面积堆货量。

办理货物装卸作业时车辆停留的线路称为装卸线, 也称为货物线。

货物线的 装卸有效长度是指可以用作装卸货物的线路长度。

它应满足平均一次去送车的要 求,而且还应满足货物装卸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

因此,应分别计算出两者需要 的长度,并选择较大者多为货物的装卸有效长度。

并取 14的整数倍。

平均一次送车需要装卸线有效长度Q lL 铁融l —货车平均长度,取14m ; q —货车平均静载重,t/车;a —发到不均衡系数;c —每昼夜取送车次数,一般小型货场取1,中型货场取2〜3,大型货场取4, 存放货物需要的场地长度因素来确定。

FQ t365p(m 2)t —货物保管期限,d ;d —货物线一侧或两侧场库设备货位总宽度,m 。

最后,L 铁,L 货中两者取最大值,并取14的整倍数 根据彭山站站细中货运设备的情况,如下表所示:L货仓库需要长度Q t365pd(m) 1804=-J =100m露天站台需要长度Q t365pd= -:」=32mFL货7露天货区需要长度Q t365pd(m) 1125 =」=63m因此所需要的货物线总的长度L 货=100+32+63=195m根据平均一次送车需要装卸线有效长度计算481 I 1.6114因此按照原来的设计布置图中,只需要保留一条通过式的货物线,即货 1线即 可以满足车站货物作业的需要。

2.7 确定牵出线数量及位置中间站是否设置牵出线, 应根据衔接区间正线数, 行车密度大小, 车站调车 作业量以及货场设置位置等因素确定。

当区间行车量单线铁路平行运行图列车对 数在 24对以上,双线采用半自动闭塞在 54对以上和采用自动闭塞在 66 对以上, 且车站调车作业量较大而又无工业专用线可利用的时候, 一般均应设牵出线。

当 行车量虽然低于上述规定但调车作业量很大的中间站,单线年到发货运量在 20 万吨以上或日均装卸车 15 辆左右,且货物品种复杂,还需办理导钩、对货位等 作业的时候,仍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牵出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