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以人为本

合集下载

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

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

论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强国必先强教,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基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育人为本”理念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既尊重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又合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

国家前教育部长周济曾提出“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这就更加明确了高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

高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就是坚持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并且还要做到一切服务于学生,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授业解惑,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高校的一切工作要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坚持育人为本,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体现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把大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更要把他们作为主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彰显其主体作用,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根本。

还要注意在教育内容上贴近生活,亲近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德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与学生沟通,要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育内容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首先,高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要只把它看作是学生工作尤其是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要把它当成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事情。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今后工作的构想创建合格学校工作一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

一、以人为本、规范办学行为1、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尊重和重视,让每个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获得发展,同时在个性、特长等方面也能得到发展,感受到学习生活过程的快乐和成功。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部颁课程计划,让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教育。

2、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体,贯穿小学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好的行为习惯,是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坚持正面引导,以活动促教育,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开展走廊文化,在本校师生中征集“名言警句”让本校的墙壁说自己的话;开展橱窗文化,宣传学校的学习标兵,文明标兵,好人好事等。

坚持不懈地在立足于“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下,持久地、规范地把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形成优良的品质。

二、关爱学生,树立正确质量观教学质量是小学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老师、任何学校都不可、更不能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追求。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主要是规范课程的开设、规范课时数、规范学生的作业量、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以及规范评价考试等。

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呵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中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并重,从学校的各种计划,到教师的备、教、批、辅、测,再到学生的听课、复习、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全员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学校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校教学质量紧密相连。

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

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

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育人为本幼儿观的主要内容如下:1、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2、育人为本重点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幼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育人为本就是要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4、育人为本就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重中之重,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的核心要素,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育人为本要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 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 四有新人” 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 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 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 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 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 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 就提出:“ 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 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教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心得体会8篇

教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心得体会8篇

教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心得体会8篇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1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人是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德、智、体、美也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取决于木桶全部木板的长度,一块短板对于木桶的容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有时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定义是授业解惑,也不曾提及如何育人之说。

但在现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老师如果只忙于教学、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至少不能说他(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老师或者说他(她)缺少爱心,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样的老师也代不出好的班级。

如果一个班集体没有凝聚力,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较强的个人人格魅力,那么这个班级到头来必然会人心涣散,纪律涣散,更谈不上教学成绩。

从相反的角度讲,一个老师不管他代不代班主任,只要他有爱心(注意我说的是真心地去爱孩子而不是假意地去敷衍他们甚至讨厌他们),真正地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心理健康、爱护学生的爱好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心声,急学生家长之所急,说学生家长之想说而又不敢说,做学生家长欲做而又不便做,都能在班级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较高的威望,这样以来当你在班级里上课时学生无论是听课状态还是听课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空前的,如有人在课上违反纪律,就会像冒天下之大不嶷一样,受到同学们群起而攻之。

在这样的班级里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基本上是对等的,师生关系融洽,合作默契,感情沟通尽在细微处;有时候一个提问,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都将会永远地印记在学生在心灵中,这也许会成为他进步的动力,或许会成为他从一个落后生转变成一个先进生的转折点,因为他知道:老师在关注着我!一、人民教师应具备爱生如爱子的高尚品德。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原创版】
目录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2.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教育实践
3.评高级小结: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反思与提升
正文
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兴衰的事业。

我们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在此,我将以评高级小结的形式,对这一理念与实践进行反思与提升。

首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这一理念,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其次,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强调,教育工作者应以深厚的爱生之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和保障。

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然而,在实践这一理念和要求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用爱为生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期待。

总的来说,评高级小结是一次对我们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反思与提升的过程。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评高级小结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需求、利益和幸福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素质提高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

这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做到个性化、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2. 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品德教育的过程。

以德育为先,意味着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将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民族情感等作为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

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学校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用爱为生用爱为生,意味着我们要以对学生的爱和温暖来滋养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感受到关爱与尊重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去感染学生,去启发他们内心的感情和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4. 保驾护航保驾护航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榜样,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善于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并在学生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稳步前行。

结语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这是教育事业的宗旨和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追求。

唯有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指导下,用爱为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保驾护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厚德载物,用爱育人,期待着未来更加美好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理念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待。

在这个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之人。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体会及做法长期以来,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始终都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书育人的”的天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此,神圣的职责,赋予了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重任。

育人先育德,德育为本,而德育又是行为习惯、品行的一个综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此,要造就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确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下面就学校德育工作浅谈一下我们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严”。

严要求,严管理。

成立由学校领导主抓,副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年的开学之初,就制订出全年的工作计划,将德育工作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及纪律,我们制订了《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及制度》、《教师、学生在校一日工作、学习要求》、《德育工作奖惩条例》等等,对德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责任到人,有计划、有内容、有实施、有总结,齐抓共管,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小组——个人”的目标管理网络。

二、“勤”。

勤工作、勤督促、勤检查。

小学生正处在少年儿童时期,对各方面的适应极不稳定,在平时学习、劳动中需要老师们在“勤”字上下功夫,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上好品德课,上好专题班会课及社会活动实践课。

坚持周一升国旗活动,坚持上好每天的晨会,坚持班风、班纪、卫生工作的给分评比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坚持每天中午将当天的评比结果、好人好事及时报道,同时,坚持每个学期聘请公安、司法、交通等有关人员到校上法制、纪律、交通安全专题课2——3次,以此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及开展。

三、“细”。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做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我们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定期、定量报道有关德育工作的情况,值日教师则带领值日学生进行班风、班纪、卫生劳动的检查评比,他们做到又分又合,既集体评分,又个别检查。

例如:早读课,不但要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要检查少先队员佩带红领巾的情况,课间休息有无追逐打闹的现象,平时有无乱丢纸屑、垃圾等坏习惯,有无习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上学、放学有无遵守路队纪律,是否注意交通安全等等,同时,各班级对照学校的纪律制度制订相应班务公约,实行校务、班务公开。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需求层次
成认低层次需求 激发高层次需求 帮助争取谋生需求 推动追求自我实现
最低目标:谋生
郑板桥 恽南田
我清高,我自立
信奉“行行出状元 〞的罗福欢
• 记者:
• 现在很多大学生
觉得找工作很难,
你有什么忠告?
• 罗福欢:
• 首先是你最好是
先能养活自己OK,
你别再让父母为你,
大学生 选择街边擦鞋, 走过8年 再这样操心,那样
个人需求
人生体验
尊重学生个性选择
孔子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根雕〞: 神形各异 积极张扬
“木雕〞 : 千人一面 呆板畏缩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 最初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 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 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 能力却成了杨振宁的死穴。 在芝加哥大学,“哪里有 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1948年初,获知的杨笑振话,一直流传至今。 宁在实验室不顺经历的 特勒给出了建议:转攻理 论物理学。
的创业之路 ,从昔日的小鞋摊儿到 再给你拿生活费什
今天拥有80多家加盟店
么的,那样才是对 的。
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需求群众化:
+ 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社会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道德养成
社会需求
社会责任 学术开展
文明传承
教育需求群众化:
个人需求
教育需求群众化:
职业技能
竞争资本 幸福源泉
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 为重、全面开展
•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 大学建校1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 :
• 要坚持把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作 为学校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

德育原则归纳范文

德育原则归纳范文

德育原则归纳范文德育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德育原则是指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下面将对德育原则进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

1.以人为本: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要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置于首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全员参与:德育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发挥引领作用,而学生则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全校共同关注、共同治理的有力合力。

3.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学生自身的责任。

学校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

4.直观教育和隐喻教育相结合:直观教育是指通过讲解、实例、案例等方式直接给学生传递道德知识和行为准则;而隐喻教育则是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示范和榜样效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5.意识教育和潜移默化相结合:意识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誉感;而潜移默化是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引导和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品质。

6.环境教育和亲子教育相结合:学生成长的环境对于德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需要与家长进行亲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7.以德育为主线: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教育的主线。

8.鼓励与规范相结合:德育工作既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又需要对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促使学生改正错误,找到正确的行为准则。

9.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德育不只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应当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又注重道德和品质的培养。

10.个性发展和集体荣誉相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doc“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霞洞镇竹林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深化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德育体系。

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为我校的跨越式和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作为一所学校,其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我校的发展印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教学的成功来自德育教育的成功。

我校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做到以下几点:1、领导的认识是最关键的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难以做好的。

学校领导开拓创新、高屋建瓴,树立全新教育办学理念。

建校伊始,就提出:“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

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处为中心的职能处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学生会、团委等群众学生团体的三级德育工作队伍,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德育体系,保证多渠道、多方位的德育教育途径,营造和谐的德育育人环境。

2、育智先育人首先学生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

个人德育工作理念

个人德育工作理念

个人德育工作理念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德育素质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德育教育,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德育渗透,全面实施。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德育的渗透作用,将德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实施德育工作。

四、创新德育,实践为先。

在德育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和方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同时要注重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德育知识,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五、德育评价,多元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要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成绩、行为表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

六、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在德育工作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七、尊重个性,多元发展。

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促进他们的多元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摘要:‎道德‎的社会性和‎个体性是德‎育的两个永‎恒的对比视‎点,我国传‎统德育过分‎重视社会性‎而排斥个体‎性,导致德‎育成效不高‎。

本文考察‎了这两个视‎点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现代社会的‎学校德育改‎革,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本位,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实‎施德育的操‎作途径三个‎维度构建新‎时期的德育‎模型。

关键‎词:‎社会;个‎体;道德;‎以人为本;‎德育模型。

‎道德一直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极为重视‎的为人要素‎。

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进一步‎强调德与法‎不仅是“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

本‎文从德育本‎质探源出发‎,构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德育‎模型,试图‎在学校层面‎寻找德育的‎立足点,提‎高中小学实‎施德育实效‎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对‎德育本质的‎反思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的社会性‎是区别于动‎物群体性的‎一个根本属‎性。

降生于‎世的人要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必须‎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彼此交‎往和相互交‎换需要一定‎的相互承诺‎来保障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进而就要‎求该社会中‎的人要守信‎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从中就演‎绎出一系列‎的风俗习惯‎,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舆论又演‎变为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样,道德‎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后来一些‎道德行为规‎范被统治阶‎级用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行,就上‎升为法律,‎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体‎现了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但也强‎化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

道德和法‎律本质上是‎处理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中国传‎统德育本质‎探源考察中‎国道德的起‎源,可以发‎现在中国“‎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育一直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中心‎内容。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情、行的辩证统一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情、行的辩证统一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情、行的辩证统一本文从当今德育教育中情感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德育工作者应以理服人,以人为本,以情感人,以知、行启发人。

本文运用实例和道理,分析德育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以知育情,以情促知;以行育情,以情导行,从而阐述知、情、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相互转化的,不可缺少的。

德育过程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做到知、情、行辩证统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地完善自我,用全部心血去热爱自己的事业,直至象蜡烛一样……标签:以情育情;以情动人;以知育情;以情导行德育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极大的过程,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行规范影响的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盼的思想品德过程。

笔者认为,德育教育中只有能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做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的辩证统一是彼此的关系,相互促进影响,互相转化的。

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的标志;“情”起着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在当前教育阶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校的教育过程,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

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必行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的环境,努力去激发学生自我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在这场面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则是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另是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标。

但也应看到的是,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自古有句老话“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基础和根本。

没有高尚的品德,其他都是空白。

小到一个学校,大到一个省,一个国家,都需要进行德育工作开展。

以强化道德水平。

以下我简要概述我市德育工作开展状况。

以下是我市德育工作开展的几大特点。

1.狠抓德育常规,改善德育方法。

全市各校积极执行新颁布的《中小学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的校园班级制度。

2.健全德育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我市各中小学都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制。

3.从基层做起,逐步上身。

一个班,一个班的进行道德教育,首先提高教职员工的到的水平,再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以达全校,全市,乃至全省的德育水平的提高。

4.课堂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我们不仅以班会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接下来,我以2007年宜春市德育工作开展状况为例来说明近年来我市对德育的重视进年来,我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下发的各项有关德育开展的文件,把中央精神与本市实际相结合,强化举措,全面加强和改进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一、丰富德育内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二、强化工作举措,注重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对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认真部署全市教育系统的普法工作,制定了普法规划。

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坚持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法律知识,广泛开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师风建设,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教育的通知》实现了法制教育大纲、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2)、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指导老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防止心理疾病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摘要:
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2.德育为先的实践意义
二、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关爱与支持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三、高级小结的评价
1.对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认可
2.对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肯定
3.对未来教育工作的展望
正文: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

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意味着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评高级小结时,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高级小结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面做得非常好。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尊重他人、有爱心的人。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
内化为自身的品德。

高级小结在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方面也做得很好。

他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他们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他们还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综上所述,高级小结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值得肯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之我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之我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之我见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新教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多次强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把“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作为战略主题提出,要求各级学校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始终。

本文,作为一名有着近十年教龄的初三化学教师,我仅就“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1、以人为本许多老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此我表示赞成,但我认为,“以人为本”还应包括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性格,采取不同的方式,为每一类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和外向的学生、脸皮薄和脸皮厚的学生、学习好和学习差的学生,甚至家庭情况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充分掌握,然后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手段,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2、“德育为先”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德育为先”的教育,也可以称为素质教育,她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人塑造成具有良好个人行为素质,最终为社会服务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然会联想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问题。

其实我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矛盾的、相排斥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应试教育的同时,贯彻素质教育,也就是“德育为先”。

同时现阶段,这两者也是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应试教育不可或缺呢?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各种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还是短缺的,是需要学生们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去努力争取的。

中考和高考,是杜绝各种不正之风,保证教育公平性的最佳手段和途径,基本上也可以说是现阶段的唯一选择,其他任何一个选择,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性。

应试教育可以说就是为这两个考试服务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搞不好应试教育,别说校长不答应,就是学生和家长,也不会答应,这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德育为先”的思想贯彻到应试教育的始终,贯彻到课上、课间、课后的方方面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为先以人为本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

”可见校长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非常密切。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要想将学校管理这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做好,那么校长的管理理念、品德风貌、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甚至应是首要工作。

学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成人的地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

因此,德育教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

要做好它,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也只有做好它,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和班级,才能追求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和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为核心,巩固德育教育阵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型合格人才,塑造一代创新人才,为构建平安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迎接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创造良好的的发展环境。

一直以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学校德育实施细则》,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贯穿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把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与应达到的德育目标结合起来,真正使德育工作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网络。

1.利用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是全校师生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对一学期的教学、管理起到指导大方向的作用。

我校每逢重大会议,都将强调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为教育学生和教师以及政教处开展德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规范教育。

我校根据各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特点,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在学规范、用规范中注重了全面要求,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侧重解决几个问题,达到了目标准确,要求具体,效果明显,也避免了走过场,流于形式。

尊重学生身心个性发展规律,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教育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

3.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

我校在庆祝重大节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德育活动的开展。

故事演讲、文艺汇演、法律知识讲座、各种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德育内容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充分展示了师生的才华,陶冶了情操。

学校根据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参与日常管理,既增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德育教育卓有成效。

我校为加强德育工作,特别重视对德育队伍的培训,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

以抓好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提高理论素质为核心,以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以训练基本技能为突破口,以塑造自我形象为动力,使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思想素质、教育教学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德育工作的长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德育队伍的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要长期开展德育工作,必须培训一支合格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在中国古代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仁爱思想中就渊源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做好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所谓“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人(学生、教职工)的独立性、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存在与价值、人的情感与沟通、人的主动参与、人的主人翁意识。

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财富,使每一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强化自己的潜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

它包括“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

“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保证和不竭的动力。

要注重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全面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学历培训、专业培训、计算机等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要保障和维护好教师的根本利益,尊重教师、处处关心教师,创造条件使教师获得更多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机会,使教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到教育中,用汗水和精力浇灌祖国的花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坚持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1.学校管理。

我校的学校管理主要围绕安全、吃、住、学四件事情做好针对老师和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安全方面,我校始终坚持从严管理,科学管理,保卫科加强了大门监管,加大了校园巡逻力度;安监科坚持安全排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落实。

综治组每天都有一名校领导带班,全天24小时吃住在校,对学生做到了无缝隙管理。

学生饮食方面,学校针对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特殊时期,调整食堂管理,菜样丰富,价格合理,保证饭菜质量,营养充足,为学生紧张学习提供生活基础。

住宿方面,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专门的宿舍,政府投入安装了空调、储物柜等,设施齐全;配备富有爱心的宿舍管理人员,照顾学生在校住宿,确保学生休息好。

学习方面,实施新课堂教学,创新课堂形式,力促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创建各科兴趣小组,打造高效快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2.年级管理。

学校为每个年级组配备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年级管理队伍。

保证每天至少有一名年级组成员和两名班主任全天值班,包括早自习、上午课间操、午休、下午课外活动、晚自习及晚休,值班期间多转,多观察,看管好本年级的每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安全、安静的环境下全神贯注的投入到高效学习中。

教学常规方面,加强常规工作的督导与检查,以学生学得会为标准,要求每名教师做到认真备课,高效上课,每月至少检查一次教师教案、听课记录;每名教师都能做到课前5分钟候课,每节课至少表扬2名学生,至少在教室内转两圈(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至少与2名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听课情况),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方面坚持以“教师为本”,着力培养并拥有一批强有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是学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保证。

一是要充分尊重教师。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应该认识到与教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要敢于放下架子,以普通教师的身份,与教师零距离接触,通过交流获得教师对自己的亲近和信任,从而提升人格魅力。

要有效地运用教职工代表大会、谈心交流等方式,讨论贯彻学校计划、要求和工作安排等,充分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要秉公办事,不搞亲亲疏疏。

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使教师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唤起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能。

二是要真正关心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便能产生亲切感,吸引力就越大,凝聚力就愈强。

为此,学校管理者要与教职工常交往,视他们为朋友,通过互相了解,建立友谊,培养感情。

要坚持换位思考,站在广大教师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以忠诚宽厚的态度去对待教师,以自己的关怀与热情去感召教师。

要处处替教师着想,急教师所急,给教师所需,把教师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关心教师住房、婚姻、生病住院、子女上学、家庭困难等方方面面,用满腔热情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每个教师都感到宽慰和温暖。

三是要精心培养教师。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

学校的发展只有着眼于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和教育的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开展新课程、师德师风、现代教育技术等多种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教师做到“站起来能说会道”、“坐下去能书会写”、“进课堂能引善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要立足于教师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局限于学生。

学校要在正面上营造学校发展就是教师发展的舆论导向,通过制度、管理、活动、校园文化等学校软硬件建设中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因子促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学校发展同步。

在学校管理中,要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与空间,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教学研讨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自我成功,体现自我价值。

4.学生管理。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只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还要通过管理活动,把“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理念灌输、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工的思想、行为之中,使大家形成共识。

一是要坚持德育为首,欲求其成才,先使其成人。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日趋严重和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传播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愈来愈多,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严肃的课题。

我国唐代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形式轻实效是当前德育工作误区,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成为社会的毒瘤和包袱。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同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意识。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救、自护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交通、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愈来愈复杂,各种意识形态相互冲击、相互交杂,对青少年的自理、自护自救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无疑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生命诚可贵,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自我保护技巧及自护自救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生成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