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ppt 课件

合集下载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
25
2、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 的政治纲领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 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 从容、智慧的贵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称之“文化散 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 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16
感知与领悟(二)
• 第一段: 欲扬先抑,给人造成一个都江堰不值得一顾的错觉。
• 第二段: • 第三段:
侧面渲染,为正式写景作了层层铺垫。
正面描写都江堰的水流。
前三句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突出都江堰的水流灵动活泼精神焕发的特 点;中间四句正面具体描写(拟人)都江堰的水流;最后一句再一次强调了都江堰水 流的魅力。
长城 秦始皇时
都江堰 比长城早数十年
规模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占据 社会功用
辽阔的空间 早已废弛
邈远的时间 至今在输送清流
水流外观 文明状态 心态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
摆出老资格,等待人们 修缮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14
感知与领悟 (一)
1、标题:都江堰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2 堰(堰塘) 偃(偃旗息鼓) 揠(揠苗助长)
3 浚(浚理) 竣(竣工) 骏(骏马) 俊(英俊)
4 炫(炫耀) 眩(头晕目眩)
5 诘(诘问) 拮(拮据)
6 焕(精神焕发) 涣(涣散)
11
辩易混词
1、浚理: 2、圭臬: 3、钹磬: 4、众目睽睽:
5、衮衮诸公: 6、傩戏: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 伏龙观、二王庙、安 澜索桥、玉垒关、离 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玉女峰、灵岩寺、普 照寺、翠月湖、都江 堰水利工程等
2021/3/26
2
1 地理环境
2021/3/26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2021/3/26
宝瓶口
鱼嘴
7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2021/3/26
1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021/3/26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文章的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明确】文章推物及人,通过对李冰形象和性格的 描写,高度评价其“既具体又质朴”的政治实践是 中国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并通过 对“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的复杂命运的揭示, 表现了作者对立足实际的真学问、真人格的赞美, 也表现了作者对李冰的“伟大精魂”的褒扬和崇敬 之情。更进一步说,堰由人造,人与堰在精神本质 上是息息相通的。作者对都江堰的褒扬和对李冰精 神的赞美在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都表现了作者对 淳朴务实、含蓄内敛的美学境界和精神追求的肯定。
1、文章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在 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纲。“最激动人心”是全 文的文眼。 2、第2自然段,写长城伟大,会不 会减低前面对都江堰的评价? 不会。
3、 第一部分运用对比,主要从哪些方面 进行对比?
历史更悠久 都江堰与长 城之比较 为民造福更直接 发挥作用的时间更长 今天仍然像最初那样有价值

江堰余秋雨源自了解都江堰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曾 说:“都江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体 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精髓, 这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尤为可贵。” 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成, 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岷江水患 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已有2250多 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 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 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 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 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 (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大工程巧 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 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 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 之国”成都平原。

匠心传承:都江堰—水利之光PPT教学课件

匠心传承:都江堰—水利之光PPT教学课件


工程局有限公司白鹤滩水电站机电安

装工程项目部天车班班长。2023年,
获评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23年5月,荣获第26届“青海青年
五四奖章”。2023年7月2日,担任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
炬传递成都站火炬手。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1. 李冰和吉当普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他们的事迹对你有何启发?
在水利建设中的创新做法:

1.大胆废弃前人设计,重新规划,将都江堰的引水口

建在岷江冲积扇顶部的玉垒山,以保证渠首能承载巨大的
引水量。
2.设计了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为重点工程的渠道网。
3.建造了3个立在水中的石人。水量小的时候,不会露出石人的脚,水量大
的时候,不会没过石人的肩膀,以此观察水量,堪称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匠心兴水利

◎主体枢纽工程



主体枢纽工程名称
功能
鱼嘴分水堤
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溢洪道
洪水期不仅可泄洪水,还能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 漩涡作用,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
宝瓶口引水口
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2. 中国水利工程史上,除了李冰、吉当普,还有大禹、孙叔敖、王

景、马臻、姜师度、潘季驯等著名人物,他们都在治水修渠等方面作出

了重要贡献。请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中国古代治水工匠(李冰、吉当普

、郭守敬除外)的事迹,为其他同学做介绍。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简介》课件
保护了生态环境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青城山图文讲解.ppt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人李冰
李冰像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 (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 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 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 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 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 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 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 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 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 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 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 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公元前280秋,秦灭蜀30年后,司马错于成都出 发,自岷江东攻楚国,却由于粮食补给问题无法 深入楚国。
都江堰图文讲解
修建背景
公元前272年,李冰奉秦昭王之命,来到蜀地 任蜀郡守,开通岷江往成都的水路枢纽,为攻 打楚国做战略准备。
都江堰的修建,是出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目 的,本意是为了伐楚提供兵源、粮源和通船渠 道,使蜀地成为秦国统一中国的战略基地。
都江堰图文讲解
飞沙堰
都江堰图文讲解
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 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 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 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 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 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 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 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 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 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都江堰图文讲解
都江堰图文讲解
鱼嘴
都江堰图文讲解
地震后鱼嘴
都江堰图飞文讲解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溢洪道又称“泄洪 道”,具有泻洪、排沙和 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故 又叫它“飞沙堰”。 飞 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 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 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 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 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 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 溢出;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都江堰通用课件(讲课用)

03
都江堰旅游资源
都江堰的景点介 绍
总结词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详细描述
都江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青城山、都江堰 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都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些景点展示了都江堰市 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都江堰的旅游路线规划
规划内容
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旅 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 面,以实现都江堰的可持续发展。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利用方式
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应注重生态、文 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如发 展生态旅游、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等。
管理措施
政府应加强都江堰的管理,制定科学 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确 保都江堰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都江堰的文化意 义
总结词
都江堰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详细描述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巅峰,更是中华文 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都江堰的传说与故事
总结词
都江堰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李冰父子 的敬仰和感激。
总结词
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详细描述
都江堰市旅游局根据游客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条旅游线路。这些线路覆盖了都江堰市的主要景点,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水利工程、玉垒山、离堆公园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更好地了解都江 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都江堰的旅游服务与设施
总结词
都江堰通用课件
CONTENCT

• 都江堰历史与文化 • 都江堰工程原理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历经多次修缮,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 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 。
工程规模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 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
工程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将防洪、灌溉、水运、生态等效 益集于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02
都江堰的构成
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位于都江堰渠首的岷江出 山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部分 。
都江堰简洁版课件
目录
• 都江堰简介 • 都江堰的构成 • 都江堰的功能 • 都江堰的影响 • 都江堰的维护与保护
01
都江堰简介
地理位置
01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 市灌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02
距离成都市约50公里,距离青城 山约20公里。
历史背景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 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 型水利工程。
推动。
对现代水利工程的影响
启示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对现代水利工程产 生了启示作用,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可持续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 和维护,实现了长期稳定的水利服务,为现代水利工程的 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跨区域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对成都平原地区产生了影响,也对周 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产生了影响,推动了我国 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05
都江堰的维护与保护
定期维护
01
02
03
定期清理河道
保持河道的通畅,防止淤 泥堆积,确保都江堰的正 常运行。
检查水利设施
对都江堰的水利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及时修复和更 换损坏的设施,确保其正 常运转。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都江堰简介》PPT课件

宝瓶口
鱼嘴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3 主要景点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 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2 建设沿革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 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 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 ,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 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 至今。

都江堰ppt课件

都江堰ppt课件
水利工程技术
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采用的工程技术,如溢流坝、引水渠道等,对世界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影响。
水利管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对世界水利工程管理产生了影响,如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 。
05
都江堰的现状与保护
现状评估
水利工程状况
01
都江堰的水利工程设施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设施存在老化、
破损等现象,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外江与内江的划分
在鱼嘴分水堤的帮助下,岷江 被分为外江和内江两部分。
外江主要用于排洪,而内江则 用于灌溉。这种划分方式既保 证了洪水的及时排出,又满足
了农业灌溉的需求。
在雨季时,外江的水位会明显 高于内江,此时鱼嘴分水堤就 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确保洪水 能够顺利地排向外江。
都江堰的这种划分方式充分体 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和实 用性。
03
都江堰的原理与功能
防洪原理
洪水调节
都江堰通过分水鱼嘴、宝瓶口和 飞沙堰等结构,将洪水按照需求 分配到内江和外江,有效调节洪
水流量,降低洪峰。
排沙排石
利用飞沙堰的阻水作用,使上游冲 刷下来的泥沙和石块在堰前沉积, 避免淤塞河道。
自动调整功能
都江堰的设计使得其在面对不同季 节和洪水情况时,能够自动调整分 水比例,确保防洪效果。
水力机械
除了发电,都江堰的水能还可用于驱动水轮泵、水磨等水力机械, 满足农业、工业生产的动力需求。
生态旅游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景观, 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04
都江堰的影响与意义
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
1 2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地区获得了稳定的 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课件ppt(讲课用)

都江堰的工程规模
主体工程构成
都江堰主要由鱼嘴、飞沙 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 构成。
灌溉面积
都江堰灌溉面积超过1000 万亩,覆盖了成都平原的 大部分地区。
防洪与发电功能
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功能, 还具有防洪和发电功能,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 要支撑。
02 都江堰的建造过程
建造前的准备
环境考察
在建造都江堰之前,先对当地的 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进行深 入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 和利用情况,评估建造的可行性
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01
02
03
04
环境保护优先
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首 要任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质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 城市,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
平。
发展绿色经济
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 济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
04 都江堰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问题
随着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环 境承受压力增大,包括水质下
降、生态破坏等。
城市更新与保护
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 现城市更新,是一个重大挑战 。
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之 间找到平衡,是都江堰面临的 重要问题。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 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 的社会服务,是一个需要解决
应急处理
针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应 急预案和处理措施,及时组织抢修 和维护,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技术更新与改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运行的 需要,对都江堰进行技术更新和改 造,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益。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都江堰》课件 (共38张PPT)
志 远
学 高
身 正
行 笃
代表作品: 散文集《文化苦旅》
写作风格: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
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 被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散文”。
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顺。 第三部分: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第四部分:影响的巨大与深远。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 间,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 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
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 厚。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 ,而都江堰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第一部分:
1 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 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 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写作手法?
对比 都江堰与长城
作者从哪几方面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比较?
都江堰 与
长城 之比较
修建年代
规模大小 社会功用 文明特点 形象
都江堰的本质特征:
它像一位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奉献。
三、 为什么说李冰“失败了,终究又胜 利了”?
失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败: 不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 后代所破坏。
他终究又胜利了
四、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 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 可与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 月路线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 的。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都江堰(公开课)课件
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都江堰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
都江堰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强化都江堰周边生态环 境的保护,减少污染, 保持水土,促进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
推动都江堰的绿色发展 ,合理利用水资源,促 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都江堰的历 史文化和景观特色,实 现文化与生态的和谐共 生。
PART 03
都江堰的管理与维护
都江堰的管理机构与职责
都江堰管理局
负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调度工 作,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专家委员会
由水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对 都江堰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合作机制
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都江堰 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都江堰的日常维护
随着古蜀国的农业发展,为了解决成 都平原的水患和干旱问题,都江堰的 修建成为了迫切需求。
水利工程的前身
李冰父子贡献
秦昭王时期,李冰父子在古蜀国原有 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主持修建了都江 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已有一些小型水 利工程和灌溉系统,为都江堰的诞生 奠定了基础。
工程技术
都江堰采用了独特的工程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水利调节,具有 极高的科学价值。
文化传承
都江堰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力,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都江堰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山水风光秀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青城山、玉 垒山等。
人文景观
都江堰周围的人文景观丰富,如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古镇、古村落 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李冰其人:秦国、蜀郡守 ② 行为:修建都江堰 ③ 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④ 品格:质朴、冰清玉洁、为民造福、求真务
实、淡泊名利、贴近苍生 ⑤ 实践内容:水利治理,生命实践 ⑥ 实践结果: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
文本解析
请在第三部分中,找出直接高度评 价李冰父子贡献的段落。
本部分中,第10、14、18、19、20、 24自然段对李冰父子高度评价。
--
请给第二部分拟一个标题
都江堰水的强悍与驯顺(强撼的生命力)
--
感知与领悟(三)
1、阅读第三部分,概括主要写了什么?
李冰
2、李冰,战国时期水利
专家。约公元前256到公
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
蜀郡郡守。他征发民工在
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
程,以都江堰最著名,二
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
效益卓著。
--
3、浏览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李冰的。
政治走向,随之而来的是死气浊味乃至腥风血雨;而
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
大地上。
--
2、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 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占据 社会功用 水流外观 文明状态 心态
长 城 都江堰
秦始皇时
比长城早数十年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辽阔的空间 早已废弛 突兀在外
邈远的时间
至今在输送清 流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
摆出老资格,等待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人们修缮--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感知与领悟 (一)
1、标题:都江堰工程的伟大与不朽
第16自然段 用李冰绘制水系图谱,同现 代的伟大发明比较。
--
第21自然段 用李冰的智慧、仁慈,同秦 始皇的蛮吓、残忍比较。
第22自然段 用都江堰的现实作用同长城 的虚名比较。
第23自然段 用李冰父子献身精神同某些饱 食终日的现代官僚比较,高度 赞扬了李冰父子的历史贡献。
--
李冰的智慧
1、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 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 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提示:政治走向在这里是指与政治理想相关联的实
施政治的方案,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
们或无所事事,无所专政,根本无视百姓疾苦,或互
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另
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既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
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时,治水就是最
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显然持第一种
众注视之下。
5、衮衮诸公:称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 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
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 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2、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修建时间 规模
--
--
鱼嘴堰
--
飞沙堰
--
宝瓶口
--
2020/7/10
横江索桥
--
学习目标
1. 识记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余秋 雨散文特点。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3. 体会本文蕴含的文化意蕴,培养
正确的价值观。
--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 学者,艺术理论家、散文作家。代表作散文集有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
感知与领悟(二)
• 第一段:欲扬先抑,给人造成一个都江堰不 值得一顾的错觉。
• 第二段:侧面渲染,为正式写景作了层层铺垫。 • 第三段:正面描写都江堰的水流。
前三句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突出 都江堰的水流灵动活泼精神焕发的特点;中间四 句正面具体描写(拟人)都江堰的水流;最后一 句再一次强调了都江堰水流的魅力。
--
残垣 yuán 惊悸 jì 庇护 bì 修缮 shàn 澄澈chénɡ 怦然 pēnɡ
识易错音
一隅 yú 铁戟 jǐ 韬略 tāo 诘问 jié 傩戏 nuó 浚理 jùn
喧嚣 xiāo 长锸 chā 衮衮 ɡǔn 钹磬 bó qìnɡ 圭臬 niè 濡养 rú
--
记易混字
1 濡(濡养)
4 炫(炫耀)
--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坐落在 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 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 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 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 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 和反问。具有一种自信、理性、从容、智慧的贵 族气质,并以游记的方式将“人、历史、自然” 交融在一起,对中国文化进行回顾和反思。人们 称之“文化散文”。
“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 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其余的每个自然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突出了李冰父子的伟大贡献。
--
第11自然段用李冰的毫不惹人注目与其 他显赫官僚比较。
第12自然段 用李冰以实践科学为民“消 灾、儒养”的政治理念,同不 学无术的官僚理念比较。
第13自然段用现代一个有作为的人来类 比几千年前的李冰。
--
第15自然段 用李冰修建水利工程的实干 形象,同追求虚名、富贵、权 势的当权者比较。
儒(儒生)
眩(头晕目眩)
孺(孺子可教)
蠕(蠕动)
5 诘(诘问)
2 堰(堰塘)
拮(拮据)
偃(偃旗息鼓)
揠(揠苗助长) 6 焕(精神焕发)
3 浚(浚理)
涣(涣散)
竣(竣工)
骏(骏马)
俊(英俊)
--
辩易混词
1、浚理: 对水道进行疏通、整理。 2、圭臬: 比喻准则或法度。 3、钹磬: 打击音乐。(钟鼓钹磬) 4、众目睽睽: 许多人睁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
2、
段 落 解 析
1、运用写法:对比 2、写作角度:①修建时间②工程规模
③社会功用④文明特征
3、写作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
和长城的区别,认识到 都江堰的伟大。
4、中心句:我认为 ……而是都江堰。
--
感知与领悟 (二)
1.浏览第二部分,概括第二部分写了什么?
都江堰的水
2、思考作者是如何描绘都江堰的水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