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优秀课件1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课堂练习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 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解读
诗歌解读:五看关键词(句)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 胸臆,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 志豪情。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边塞诗常用意象:
诗歌解读:三看注释
诗歌解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西京:长安。 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 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4.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5.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6.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边塞诗常见内容和情感
归纳总结
▪ 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寒冷荒凉的恶劣环境 ▪ 表现建功立业、奋勇杀敌的决心/抒发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情怀
▪ 厌倦战争、批判统治者/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 ▪ 戍边生活艰苦、征人思念故乡
课堂练习: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特色探讨•主题思想阐释目录•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人与作品背景杨炯生平简介杨炯(650年-693年),唐代初期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出生于华阴(今属陕西),自幼聪敏好学,十岁应神童举,授校书郎。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代表诗人有岑参、高适、裴迪、常建、王之涣等。
边塞诗派的作品多描写战争场景、抒发豪情壮志,风格豪放、意境深远。
唐代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唐代边塞诗派概述《从军行》创作背景及意图《从军行》是杨炯的一首代表作,反映了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该诗创作于杨炯任职期间,他深感戍边将士的艰辛和付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
杨炯在诗中描绘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勇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01提供《从军行》全文的准确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02附上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解读战争背景及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描绘出征将士的威武气势和战斗场景。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分析战争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探讨诗人的壮志豪情和人生选择。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关键意象和象征手法分析意象烽火、牙璋、铁骑、雪、风、鼓声等,共同构建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征战图。
象征手法通过“烽火”、“牙璋”等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英勇;“雪暗”、“风多”等象征边塞的艰苦环境;“百夫长”、“书生”的对比,象征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03艺术特色探讨诗中通过描绘大漠、长城、黄河等边塞景象,展现出壮阔豪放的风格。
描绘边塞景象抒发豪情壮志运用典故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抒发自己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表现出雄浑的气势。
从军行(王昌龄)PPT优秀课件2024新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从军行》原文呈现
全文展示
首先,课件可以展示《从军行》 的全文,让学生对该诗有一个整 体的认识。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王昌龄的生平、成就及 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助于 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 背景。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诗句解析
针对每一句诗,进行详细的解析,包 括字词解释、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含义。
分析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诗歌中的塞外雪景和离别之情 探讨诗歌中表现的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乐观精神
分析岑参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其他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作品
1 2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王之涣、王翰、李颀等
他们的代表作品
《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古从军行》 等
3
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 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 卷,今编诗四卷。
《从军行》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 属于边塞诗题材。
王昌龄曾在边塞生活多年,对边塞风 光和军旅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从军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 而成。
唐代自开国以来,一直注重边塞防务 ,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多次发生战争 。边塞生活成为了唐代文人创作的重 要题材。
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 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 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 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 学宏辞、汜水尉,因事 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 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 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 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 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有“诗家夫子王 江宁”之誉,又被后人 誉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杨炯)PPT课件
文本研习
二、颔联
2. “铁骑绕龙城”,表现了怎样的氛围?
这句话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汉朝时,大将 军卫青远征匈奴,直捣龙城。这龙城是匈奴首 领所在的地方,也是主力军所在的地方。匈奴 是游牧民族,龙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唐人 诗中常用“龙城”,指代敌人的巢穴,形象地 写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文本研习 二、颔联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 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 “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 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杨炯(650年-692年),华阴县(今陕西华阴) 人。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 送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公 元六八一年),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 也和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 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改任 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称他 为杨盈川。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 《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 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从军行(其一)_PPT课件
本诗中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的形象 (1-描摹形象)。 在战争空隙,他独坐戍楼,吹起笛子,吹的是寄托着 “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想到妻子在万里之 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表达了战士久戍不归,思 慕亲人的愁情(2-概括形象特征)。 诗人对战争给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庭带来深深的痛苦表示 深刻的同情(3-揭示诗人情感)。
初读感知 初读这首诗,请用一个字概括此诗表达的内容。
思
从表达方式上看,诗歌的前三句是什么,最后一是什么? 诗歌的前三句是写景叙事,最后一句是抒情。
整体感知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共有七首。这一首,描写边塞将士久戍思归的边塞诗歌。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 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 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 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 拔有力。“这首诗是诗人站在戍边士兵的角度以第三人称 来写的。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 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 妻子。
诗句赏析
烽火城西百尺楼
首句中的“烽火城”,代指设置烽火台的 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敌人入 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天以烟、夜 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也指边地戍楼。 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所特有的;它既点明 了地理环境,又给这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 的沙场氛围。
黄昏独坐海风秋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查方式: 与解读形象、理解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有时要求 自己发现并选择词语鉴赏。 考查内容: 多在炼字、词、句方面出题
《从军行》ppt课件完整版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他代表 作欣赏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01
描绘战场上战士们奋勇杀敌与军营中将军寻欢作乐的对比,突
出战士的英勇与牺牲。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02
描写征人长期戍边的辛苦和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痛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03
探讨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表达其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呼唤
通过与其他相关诗歌作品的比较 ,进一步深化对诗人战争与和平
观念的理解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领
爱国主义情怀在《从军行》中体现
01
描绘边塞景象,激发爱国热情
《从军行》通过生动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展现了戍边将士的英勇
形象和爱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展现将士们忠贞报国 的精神风貌,彰显其 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艰苦卓绝、豪情壮志边塞生活写照
描绘边塞地区荒凉、艰苦的自 然环境,突出边塞生活的艰辛
展现边塞将士们在艰苦环境中 坚守职责,保卫边疆的豪情壮 志
通过边塞风光、民俗风情等元 素,呈现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
诗人对战争和和平思考
分析诗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感 悟,揭示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外战争题 材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 永别了,武器》、《红日》等。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战争题材 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意识。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情感 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
代表诗人及作品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岑参、 高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 歌行》、《从军行》等脍炙人口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ppt课件
王昌龄的《从军行》以边塞战争为题材,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
英勇精神;而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也涉及战争题材,但更注重描写战争
的残酷和士兵的苦难。
02
风格特点
王昌龄的诗风豪放、气势磅礴,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高适
的诗风则更为深沉、悲壮,注重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岑参的诗风则以
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著称。
《从军行(其一)》原文呈现
全文展示
《从军行(其一)》原文完整呈现,附带作者王昌龄简介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重点字词标注
对诗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进行注音和解释,帮助学生顺畅阅读。
逐句解读及意境描绘
句子解析
针对诗中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 ,包括字词含义、句式结构等。
意境描绘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剖析,引导学 生想象和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壮阔 意境和豪情壮志。
士的崇高形象。
保家卫国
边塞将士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他们保 家卫国、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感。
民族精神的象征
边塞将士的形象不仅是个体的英勇 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 息的精神特质。
04
与其他边塞诗比较研究
与高适、岑参等诗人作品比较
01
题材选择
书法和绘画
唐朝书法和绘画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和阎立本、吴道子等 画家,他们的作品风格独特、技艺高超,代表了唐代艺术的最高水平。
06
思考与实践:课堂互动环节
提问与讨论
01
02
03
问题一
《从军行(其一)》中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和修 辞手法来描绘边塞风光和 战争场景?
杨炯《从军行》ppt课件(21页)
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 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三、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 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 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 授元年(690)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 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 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 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
1、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2、某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 有何看法?
对这些类似的问题,如何回答,(分析前一题)
答题步骤 1某句具有什么特点(手法) 2展开想象,结合对这句诗的理解,再 现诗句所描写的情境; 3体会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妙处(结 构、情感、主旨) 手法+句意+作用(结构、情感、主旨)
作者描述这几个片段运用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来犯
夸张
军情紧急
出征
借代 围城
出师庄严
唐军神速
苦战
烘托 悲壮激烈 (听觉/视觉)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 情感?
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 宁愿当一个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也不 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 国家的豪情壮志。
在诗歌鉴赏题目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
1、边塞诗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 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 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创作。我们把这 些反映边地生活的诗歌通称为边塞诗。
《从军行》ppt课件
从军行中所表现的将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鼓 励现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积极应对。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丰富了文学表达方式
《从军行》作为古代诗歌的代表,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和 艺术手法对现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作家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强化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从军行》ppt课件
目录
•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 《从军行》的诗歌内容 • 《从军行》的文学价值 • 《从军行》的影响与评价 • 《从军行》的现代意义
01 《从军行》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盛唐时期
该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国家 繁荣昌盛,疆域辽阔,军力强盛。
边疆战事频繁
唐朝时期,边疆地区战事频繁,为 了保卫国家安全,大量军队驻扎边 疆,从军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
艺术价值
诗歌形式的创新
《从军行》在诗歌形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同时又融入了新的表 现手法,如对比、夸张等,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象和战争场面,展现了诗人 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社会价值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从军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 忠诚和热爱,通过诗歌传递了爱 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读者的 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术交流
学术界就《从军行》展开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研 究的深入发展,提高了学术影响力。
05 《从军行》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从军行》所表现的为国家献身、为民族独立而战的 英勇精神,启示现代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 和安全贡献力量。
团结协作精神
王昌龄《从军行》PPT课件
是唐代诗歌的主要
题材。以边塞军旅
生活为主要内容,
或描写奇异的塞外
风光,或反映戍边
的艰辛。代表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
龄,李颀等。
.
2
(sǎn) (qiú)
护将 薄狐散 树忽 胡北
铁军 。裘 万如 天风
衣角
树一 八卷
冷弓
入 梨夜 月地
难不 不珠 花春 即白
着得 暖帘 开风 飞草
。控 锦湿 。来 雪折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 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 通往西域的要道,. 是突厥的势力范9
词语点拨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
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
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
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
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
第三四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
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在
此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密,战
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
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
金甲尽管磨穿了,将士的报国壮志
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
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
.
17
总结:古诗鉴赏六看
因此,古典诗歌的鉴赏,一看类型
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
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与李白、高适、
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代表作
.
8
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 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 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 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 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 山。
古诗《从军行》ppt课件
传承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诗中表达了士兵们保家卫国、英 勇杀敌的豪情壮志,传承了中华
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彰显民族性格
通过描绘士兵们的坚韧不拔、不屈 不挠的战斗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 坚强、勇敢的民族性格。
传承古代文化
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该诗的传承 有助于后人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 精神传统。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下一句便显得铿 锵有力、掷地有声。这里的“破”是攻破、击败之意。“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还”,是“归”的意思。 两句诗展现了边关将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和 抒发军人豪情著称。《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生 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唐代军人的英勇形象和爱国 情怀。
诗人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王昌龄的其他作品
除了《从军行》之外,王昌龄还创作了《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多首脍炙人口的 边塞诗,这些作品都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军人豪情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唐代气息。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 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 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 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 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2. “黄沙百战穿金甲”
貌令人肃然起敬。
03
3. 深沉激昂的情感基调
全诗以深沉激昂的情感基调贯穿始终。既有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
和关怀,也有对他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和钦佩。这种情感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18张PPT).ppt
参军
标题中加“歌”“引”“吟”
从军行 “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是乐 府曲名,内容多写边 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 谓的“边塞诗派”,其中以王之涣、王昌龄、 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因此他们也被称为 “边塞四诗人”。
文文: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榆关、碣石都在我们河北秦皇岛,我也到河北了。怎么样?
弘弘:呵呵,有两下子。再来!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太原早秋》,我到山西太原了。 文文: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我在山西雁门关把守,看你往哪儿跑? 课代表:好,三比三,平。
弘弘:不服,再战。这次你先来吧。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 肃敦煌西北
青海湖
穿透,磨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域古国名,这里 泛指西域地区的各 部族政权
古诗新译栈
青海湖上空,层云低垂, 雪山黯淡。远远望去,玉 门雄关孤独而立。戍边将 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死 不返回家乡。
弘弘文文:好!
文文: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阴山在内蒙古,我到内蒙古了。 弘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阴山吧?我追上你啦!哈哈!
文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我把匈奴单于打跑了。
弘弘: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我把敌人打服了。我就问你服不服?
文文:不服不服!班长:好啦,好啦,你们二位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我看你俩一时难以决出高下, 不如改日再战,好不好?
塞下曲
唐·李益
9 古诗 从军行课件(共13张PPT).ppt
知诗题,识诗人。
王昌龄 唐代边塞诗人。其诗
含蓄、深婉、浑厚、明快,其七绝与李 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他 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 积极向上的精神。
抓字眼,明诗意。
• 青海湖上空的绵延乌云把祁连大雪山都遮暗了, • 一座孤单的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金甲战衣都磨破了, • 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死不回家。
1.知诗题,识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学法总结 3.找意象,晓背景。
4.品语言,悟诗情。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练习:《出塞》也是边塞诗,请你用今天学到的
方法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法总结谢谢大家!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知诗题,识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锦囊妙计 3.找意象,晓背景。
4.品语言,悟诗情。
知诗题,识诗人。
从军:参军。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标题中“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找意象,晓背景。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语言,悟诗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浓云密布,连绵雪山黯淡无光。厚厚的 孤城和玉门关相距甚远,不禁让人 云层,“暗”了雪山,也“暗”了将士们的心情。 产生一种孤独、害怕、压抑的心理。
2024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
从军行(杨炯)公开课PPT优秀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与价值评价目录•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争题材文学作品比较•延伸活动设计与课堂互动环节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杨炯生平及主要成就杨炯(约650年—约693年),唐代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文学史上,杨炯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从军行》是杨炯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唐代当时的边疆战争有关,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同时,杨炯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从军行》创作背景唐代边塞诗风概述唐代边塞诗风盛行,以描绘边疆自然风光、战争场景和将士生活为主要内容。
边塞诗风格豪放、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其中,杨炯的《从军行》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
02诗歌内容赏析与解读全文朗诵及录音欣赏诗歌全文朗诵通过名家朗诵,感受《从军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录音欣赏提供高质量的诗歌录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解读,揭示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意境描绘根据诗句的内容,描绘出诗歌所表现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关键意象分析剖析诗歌中的关键意象,如“烽火”、“牙璋”等,揭示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意义。
修辞手法分析详细讲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略诗人的艺术匠心。
03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危险环境,突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描绘战争环境刻画人物动作展现内心世界运用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描绘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从军行》PPT优质课件
在环境和心理描写上:
都有悲凉的意味,只是“其一”侧 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 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心理描写上 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 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 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 忠、慷慨悲壮的激情。
.
比较阅读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比较《出塞》与《从军行其四》的异同
.
抒情上: 《出塞》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 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 感;《从军行》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以身 许国、誓死保家卫国的豪情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区别: 环境描写:《出》写出环境的空旷辽阔,《从军 行》写边塞环境艰苦。 心理描写: 侧面表现诗人希望有才能的人解除人民的苦难, 对当朝统治者的暗暗劝谏;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 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 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
二字更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诗的后两句是
这一阵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碛里”、“月中”进
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背景,从而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
氛的悲怆。“一时回首”显示了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
的心情。全诗笼罩着一种羁旅思乡、凄凉哀怨之
感。
.
陇西行
陈陶(晚唐诗人)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韵译】
.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至塞上》
——王维《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战争是残酷的,是我们所有的痛恨的事。可 是自古以来,天下从未真正太平过。此时此刻, 仍有一些国家的人民在经受战火的折磨。 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我们希望在和平中与世界 各国共同发展。但是毛主席曾说过:“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旦有一天战 火燃起,一旦有一日,我们也踏上战场,我们的 耳畔也会响起千百年来爱国将士的豪壮誓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3,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要求 呢? 本单元主题是爱国为主题,学习要求有: (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预学第9课《古诗三首》,熟读古诗,自学生字和新词。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 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歌”“引”“曲”“吟”“行” 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七首》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 题写的一组边塞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三。我们 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 山)。《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 生活。
自主练学
1.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虽然在莽莽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 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 体会:表达出戍边将士不把敌人消灭誓不回家的决心和戍 边将士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自主拓学
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 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
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 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 (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 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 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 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 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 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 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 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 细腻。有《王昌龄集》。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主预学
1.课前搜搜作者陆游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2.熟读古诗并能背诵,自学生字和新词, 思考课后思考题。 3.背诵古诗:《从军行》理解诗意并说 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陆游的资料:陆游(1125—1210),南宋诗 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 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 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 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 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孤城遥望玉门关
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结合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
( 孤城遥望 )
(2)这句意思: 这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 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思念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
(3)“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 什么?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 斗之艰苦。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1)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 置神威军戍守。 (2)长云:层层浓云。 (3)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4)孤城:即玉门关。 (5)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6)破:一作“斩”。 (7)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 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 政权。 (8)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什么是乐俯诗?
课前搜搜
乐府诗: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 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 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 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 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 称之为乐府民歌。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
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 遥遥相望。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 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 不返回家乡。
青海长云暗雪山
理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结合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 景物?( 青海长云雪山 ) (2)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怎样呢?( 环境恶劣 ) (3)一个“暗”字,给人以什么感觉?( 沉重压抑 ), 指导朗读,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课前搜搜
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 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 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 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 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自主展学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 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 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这节课,你们将 一起学习一首乐府诗《从军行》。
(4)指导朗读: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疆这样艰苦,守边将士又是怎样 做的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 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 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 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 昂、坚定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