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理论概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通过分散个人的风险,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许多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在中国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优抚制度;概念要素依法建立,立法先行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他功能社会保障的特点公平性:起点、过程、结果社会化福利性法制规范性特征多样性特征刚性发展特征风险分散机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社会保障体系概述含义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社会保障体系有无漏洞通常是衡量社会保障制度完备与否的基本依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完整性协调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根据业务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根据是否与受保障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或收入关联根据政府介入程度及法律规范的强制性层次性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其他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二章社会保障主要理论思想德国新历史学派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国家至上法律至上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G. Schmoller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变化可以避免其经济发展重点弊端;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历史价值被政府接受,是德国率先实施的依据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主要观点:充分就业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失业的根本原因;要想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就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被美国政府接受;需求管理成为很多国家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有效需求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政策主张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刺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社保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的,最终是为了维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实施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措施,只是为了刺激需求和保护生产,以实现充分就业,其政策并非出于对民众福利的真正关心;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种充分强调个人责任,国家承担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社会保障仅是“有限”保障;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旧福利经济学、卡尔多新福利经济学主要观点:旧福利经济学:福利是一个人获得的效用或感受到的满足通过国家干预,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来实现福利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理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历史价值:将社会福利与国民收入联系在一起,是福利国家产生的理论依据旧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经济福利边际效用价值论①国民收入大小;②国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思想:政府干预,实施社保,收入均等新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与“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论“相对福利论”论社保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分析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含义: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有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之分社会保障绝对水平是指每个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社会保障给付量;微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中观: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宏观: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特点;粘性或者刚性特点、动态性特点、适度性特点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超度”客观原因: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增高、医疗费用膨胀;主管原因:政策原因、认识误区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平等与公平公平的相对性不同的主义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时期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公平原则、不同的个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有分歧社会保障中的平等参保资格上是否平等、在保险缴费、支付、水平上是否平等、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的门槛是否人人相同、在社会保障模式层次上,促进收入平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中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内部而言的效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有效供给外部而言的效率外部效率衡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职职工总收入中社会福利收入占工薪收入的比重,福利分配与工薪就业的关联度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一般公平原则:1生存保障原则;2正向分配原则;3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4普遍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1社会救助原则——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2社会保险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社会保障各子项目公平原则:3社会福利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4社会优抚原则——励军荣军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社会保障中的公平体现于社会保障原则之中不同主义的不同公平原则:1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2关于社会保障收支问题;3关于“劫富济贫”和福利收入均等化问题4关于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问题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征税方式与征费方式费改税的积极作用提高征收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有助于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基金安全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费改税的障碍面临着制度障碍和相应成本制度缺失成本与制度摩擦成本、配套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与我国现行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构架相冲突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型、完全积累型、部分积累型现收现付式:不同人群的代际收入再分配,内涵:利用目前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为现在的保险受益人支付保险金,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以支定收,略有节余;优点:以支定收,只需考虑短期资金平衡,不必承担长期风险;缺点:当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或者经济发生动荡时,会增加现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负担完全积累式: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内涵:未来用于支付保障待遇的基金为投保人在整个缴费期间的缴费额及其储备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就是通过一定的积累来满足个人未来的保障需求;特点:费率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可以由有关管理当局通过投资活动予以保值、增值;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基金的筹集与经济条件相联系,权利与义务关系紧密;缺点: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倍增;每个劳动者分别设立账户且历经多年导致管理难度比较大;部分积累式: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的结合;内涵:将现收现付式和完全积累式实行有机结合,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现收现付,另一完全积累;特点:以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付平衡有机结合作为指导的基金管理方式;实践: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的就是部分积累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原则收支平衡,确保制度正常运行: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一般都采取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式;合理负担,维持适度待遇水平:在企业、个人和政府之间进行合理的社会保障费用;综合平衡,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一定期间内社会保障项目支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支付准备金规模,剩余部分用于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原则:最基本原则,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收益原则: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营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流动性原则:衡量标准是资产变为现金的能力属地化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决策机构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组织担任监督机构由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担任社会保障管理方式集权制管理:在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把各个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中,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基金的筹集、待遇给付以及运营监管等实施统一的管理;分权制管理: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自建立起一套执行机构、资金运营机构和监督机构,并且各机构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统分结合的管理:将相关性较强的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出来,由专门的部门进行分散管理第五章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模式,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衡量标准: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通常作为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重要评价标准;替代目标和公式缴费工资替代率缴费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指数化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社平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地方社会平均工资个人退休前工资替代率个人工资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退休前工资金替代率根据社会保险的原则,养老金标准的上限应该考虑退休人员已经形成的生活水平,下限应当高于贫困线,即养老保险金必须高于社会救济的标准;国际劳工大会的文件规定:缴费和就业30年并有一个符合养老条件的配偶,正常的养老保险工资替代率不得低于40%--50%;国外的养老金替代率一般在40%--70%之间,如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40%,法国为50%,日本最高为68%;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待遇确定型,缴费确定型待遇确定型DB计划,defined benefit指按预先确定的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替代率与支付养老金标准,支付雇员退休时的待遇;“以支定收”例如:养老金水平=该职工退休前若干年的平均工资系数工作年限优点:收益额明确,退休后有收益有保障;缺点:有通货膨胀及待遇刚性增长等风险;缴费确定型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是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缴费标准,按照这个缴费标准投保费率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以收定支”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优点:简便灵活、雇员选择权;缺点: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三支柱方案、五支柱方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含义: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目前定位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基本模式;建立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信托模式;企业年金由企业发起设立年金计划,并成立年金理事会,确定受托模式后,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选择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账户管理人;通过四个资格管理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第六章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收入弹性较大供方信息垄断医疗服务需求易受心理作用影响医疗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特点医疗服务具有异质性特点医疗服务市场的失灵医疗保险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risk selection、撇脂cream-skimming、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医疗服务市场相连:第三方补偿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普享的福利制度:本国全体公民资金流向:公民纳税——二次分配——医疗服务提供方——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政府举办医疗机构,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用以支付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国家立法强制居民参保和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强调权利与义务先对应,第三方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专款专用,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保障范围扩大,被保险人自付一定费用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概念:以商业医疗保险作为本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制度,辅之以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的一种医疗保障模式;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特点:自愿的契约关系,特殊商品,市场调节,政府责任是制订与监管医疗保险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支付,强调精算公平储蓄医疗保障模式概念:将医疗费用损失风险自留的一种形式,通过个人账户的积累,以解决家庭成员患病所需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障制度特点:法律强制性储蓄的方式,要求每个有收入的国民在年轻时就要为其终生医疗需求储蓄资金;不能分散风险;强调基金积累,突出个人的自我保障意识和责任;个人储蓄账户只能用于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医疗消费;患者根据自己经济支付能力自主选择医疗服务项目,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越高,个人自付的费用就越高复杂性:多种制度,主导制度分类依据·:兼顾资金筹集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医疗保险费用分担方式起付线方式起付线方式又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共同付费方式共同付费方式又称按比例分担,即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按一定比例共同支付医疗费用,这一比例又称共同负担率或共同付给率;最高保险限额方式该方法是先规定一个医疗费用封顶线,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只偿付低于封顶线以下的医疗费用,超出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由被保险人或由被保险人与其单位共同负担;混合式混合支付法是将上述多种支付方式综合起来应用的偿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按服务项目支付Fee for Service第三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协议,按医生和医院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数量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形式;按住院床日费用支付Per Diem日均住院费用付费,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实际提供的住院天数,按每一住院日的费用偿付标准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单病种支付Per Case医院对单纯性疾病按照疾病分类确定支付额度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将住院患者的疾病分为若干组,每组分为几级,对某组某级疾病的诊疗全过程一次性向医疗机构偿付费用;按人头付费Capitation根据医疗结构服务人数,按照每人定额定期由第三方向医疗服务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为被保险人购买医疗服务的制度;总额预付制度Global Budget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内提供一揽子医疗服务项目所需的资金总额医保两定点、三目录两定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处方外配药品购买;三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目录;起付线社会统筹基金开始分担的医疗费用的金额起点, 为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共付制社会统筹基金分担医疗费用时,要求个人分担一定比例;封顶线社会统筹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员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第七章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失业的概念: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三要素:年龄、工作能力、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失业的基本类型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和流动选择机制引起历时较短,自愿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原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持续时间较长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事业,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难以预料,后果严重,难以治理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由于季节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所形成的失业现象,可以预料,容易解决失业陷阱在失业保险制度作用下,当失业者失业期间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收入和其他补助与找到工作的净收入相比具有很高的替代率时,失业者宁愿选择失业而不愿再就业;/缩小了失业者和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支付期限较长,客观上促使长期失业者形成;/等额发放不利于失业者再就业如何应对失业陷阱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替代率、短失业保险金发放时间、随给付期限累退发放失业保险金、对失业者提前就业给予奖励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保险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失业保险向失业预防和就业援助相结合转变失业保险条例经济体制转型与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创建的客观必然性以三个法规为线索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脉络初创: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86年发展: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1993年完善: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从三大法规的变化看失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资助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抑制企业解雇员工,稳定就业均等金额给付不论失业前收入水平多高,都规定给付同一绝对金额的津贴均等比例给付按失业前一段时间平均收入水平的同一比率给付津贴递减给付失业津贴占原工资的比例与失业前的工资水平成反比根据失业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给付金额或降低给付比率均等金额线付与均等比例给付相结合失业津贴分为两部分:固定部分、与原工资相联系的部分给付期限最高限额为连续领取8~39周,通常为26周给付期限与失业者的年龄条件、缴费时间以及失业率有关失业保险给付期限计算方法连续计算,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最长期限连续计算累计计算,在一定时间内累计,超出不再享受第八章其他保险工伤保险实施原则无责任补偿原则也称无过失补偿原则;劳动者意外遭遇工伤事故,不论事故责任人是谁,不论雇主、雇员哪方过失,甚至没有过失,劳动者均应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待遇给付与责任追究分开本人犯罪或故意行为除外;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的保费由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待遇标准从优原则工伤保险待遇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优厚只要符合工伤标准,待遇给付即可获得,不考察年龄、缴费期等其他因素补偿、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从经济补偿转向事故预防、医疗康复及职业康复相结合,这是现代工伤保险的标志也是发展趋势职业病工伤是职业性伤害的简称,内容包括工作意外事故和职业病所致的伤残及死亡;工伤包含伤、残、亡三种情况,均为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引起的后果;“伤”指致使身体器官或生理功能受损;“残”指经治疗修养无法复原,以致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引起永久性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亡”指死亡;职业病的范围是由国家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即工伤保险范畴内的职业病是国家认定的法定职业病我国工伤认定在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前,首先必须对受伤者进行伤残鉴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然后按照伤残等级支付保险待遇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规范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制度指导思想:从原来纯粹的生活保障,逐步转向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大环节的一体化保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度的主要内容: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范围及职业病认定因工伤残等级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第九章社会救助制度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与贫困度量贫困的界定贫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经济学范畴,甚至还涉及心理学领域贫困的度量恩格尔系数市场菜篮子法生活形态调查法我国现行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保障对象界定;条例规定,低保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保障标准确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第四阶段: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恩格尔系数社会救助制度的含义由政府主导或在政府的推动下,通过再分配的形式保障社会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遭受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社会救助是一种补救性质的制度,其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避免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社会救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国家责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福利病讨论
所谓福利病,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自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改革之路以来,“要避免得福利病”的声音 就不绝于耳。中国学术界的观点颇有争议。
北京大学陈平教授称建 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短视国策”,尤其 强调突出福利国家的 “福利病”而反对建立 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与公平 1、平等 制度层面:促进收入均等化 2、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生。地位、收入、性别等对象享有同 等的保险待遇 3、其他层面上,例如保险费率相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相同等
二、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在抨击所谓福利病时,必须区分对象。 就像对一个天天山珍海味的人,确实需 要劝告其要注意节制饮食以免营养过剩 导致富贵病或者肥胖症,但对于一个刚 摆脱贫困的人或者还未免除生存恐惧的 人而言,需要提醒的恰恰应当是加强营 养以强健其身体,并需要为增强其营养 而提供帮助。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也是 如此,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 福利病至少在30年内均是一个伪靶子, 但它确实会误导人们甚至影响政治决策。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定义
1、平等:“是什么”、“怎么样”。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2、公平: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主观价值,一种概念,具有相对性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三、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2、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做公平选择,取舍点就 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郭士征《社会保障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2.1 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保障发展的理论基础1.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1)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经济是“国富裕民”的康庄大道。
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合理地配置资源。
(2)斯密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
(3)斯密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但他并不反对国家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和管理,以及对有害于社会自由的必要干涉。
(4)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反对政府对社会经济的任何干预,反对进行收入再分配。
在他们看来,市场分配结果是最合理的,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才使分配出现不合理现象。
2.德国新历史学派德国新历史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
德国新历史学派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主张国家至上,强调国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国家具有管理社会生活的职能,应该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
(2)认为劳工问题是当时德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他们从改良社会主义观点出发,提出要增进社会福利,实现社会改革,并通过工会组织来调解劳资之间的矛盾,主张由国家来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3)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们主张劳资问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革命,而主要是对工人进行教育,改变其心理和伦理道德观点。
(4)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作用。
他们强调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对社会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5)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理论实质上是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增进社会福利,缓和尖锐的劳资矛盾,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主要目的是稳定劳动力队伍。
3.瑞典学派(1)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
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达维逊、古斯塔夫·卡塞尔、克努特·维克塞尔、伊里克·林达尔、阿萨·林德伯克等瑞典经济学家。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1.2需求层次论 1)生理需求(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医等) 2)安全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 3)社交需求(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 4)尊重需求(自尊、他尊与权力欲) 5)自我实现需求(最高等级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需求分别由低到高发展,发展到较高需求时,低层
次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作用降低。 该理论下认为,需求层次越低,社会保险作用越大。当前的社会保险需求
层次已触及到第三层次,如护理保险制度中关于情感、归属的需求满足。
Page 6
2.1.3旧福利经济学理论 20世纪初出现于英国,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20年)出版为标志,
与1926年、1928年出版的《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构成福利经济学体 系的三部代表作。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庇古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 提出了最优收入分配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收入均等化。 庇古认为在福利和国民收入分配决定因素方面:“一,国民收入的大小; 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而,其基于货币边际效用的差异, 主张“收入均等化”以提升整体社会福利的思想。
文件
对象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伤残和死亡待遇 作了规定
《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 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 施的指示》
扩大公费医疗范围
1955年4月26日
国务院
1955年12月29日 国务院
《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 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
行劳动保险制度”。1950年5月通过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救济目的、 范围、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1)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保险法律,确立了适用于全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条例。 《条例》规定了保险费的征集、保管、支配标准及管理、监督。
《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发展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实施的对象是。
2.英国的旧《济贫法》颁布于年,又称;新《济贫法》颁布于年。
英国政府在二战后采纳了中的许多政策主张,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成为了第一个“福利国家”。
3.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是国颁布的。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5. 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6.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年。
三、单项选择题1.最早使用社会保障social secureity 这个词是在(A)A 1935年B 1941年C 1834年D 1835年2.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 “投保资助”B “国家保险”C “福利国家”D “储蓄保险”3.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 庇古B 凯恩斯C 贝弗里奇D 罗宾逊夫人4.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B 《社会保障法》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D 《社会保险暂行条例》5.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 旧《济贫法》B 新《济贫法》C 《公共健康法》D 《退休金法》6.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是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 社会保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是A 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障法典》B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C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D 1941年国际劳工组织《大西洋宪章》8.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是A 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B英国的《国民保险法》 C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D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四、多项选择题:1.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三大原则是A普遍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全面保障原则 D福利性原则2.德国在十九世纪颁布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世界上开始有了社会保险制度,这些法律包括A国民保险法 B疾病社会保险法 C工伤事故保险法 D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五、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国家全体社会成员2.1601 《伊丽莎白济贫法》 1834年《贝弗里奇报告》3.德疾病社会保险法4.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5.德美6.1917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A5.B6. B7. C8.B四、多项选择题:1.ABC2.BCD3.ABCD五、简答题1.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充实阶段调整阶段各阶段的标志:萌芽阶段(1601-1882年)——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发展阶段(1883-1944年)——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充实阶段(1945-1972年)——《贝弗里奇报告》1945年被工党采纳调整阶段(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英国1979年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障理论
2
金字塔形
哑铃型 (最不稳定)
返回
3.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结构, 防止社会分裂的重要制度.
社会控制理论
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通过某种方式和 手段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过程。 2 社会控制的目标是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社会稳定
信仰、意识形态、利益冲突、 贫困、社会不公等
社会控制理论
组织 控制
制度 控制 心理 控制
2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返回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 我2 实 现
较强的 文化 和能力
生 理
物质 保证
安 全
良好的 社会 环境
社 交
自身 素质 人际 关系
尊 重
个人 资本 社会 声望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社会保障为满足人的需要提供了条件
物质保障 社会公平 良好的卫生和教育 发展机会
2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社会学基础
2
❤一、社会结构理论
❤二、社会控制理论 ❤三、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一、社会结构理论
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如经济结构角度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2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要部分
ss
社会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
《社会福利》期末复习资料(第一至第二章)导论:基本概念界定社会福利的含义1、从“福利”词意上看:welfare well+fare=好的生活例: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中对“福利”一词的定义是“一种健康、幸福和舒服的良好状态”2、从“福利”内容上看:(1)福利是物质手段和非物质目的的混合体。
(2)福利是一种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内容的“福”和“利”。
(3)具体包括:基本生活保障:衣食住行医。
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价值追求,普惠福利是福利发展的本质要求与具体层面。
生活状况的满足程度:从福利属性理解——客观性、主观性。
3、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1)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1999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是这样讨论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是一个宽泛的和不准确的词,它最经常地被定义为旨在对被认识到的社会问题做出反应‚或旨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状况的‘有组织的活动’、‘政府干预’、政策或项目。
……社会福利可能最好被理解为一种关于一个公正社会的理念,这个社会为工作和人类的价值提供机会,为其成员提供合理程度的安全,使他们免受匮乏和暴力,促进公正和基于个人价值的评价系统,这一社会在经济上是富于生产性的和稳定的。
这种社会福利的理念基于这样的假设:通过组织和治理,人类社会可以生产和提供这些东西,而因为这一理念是可行的,社会有道德责任实现这样的理念。
”2)同年出版的《社会工作词典》对“社会福利”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最基本的。
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ber,1999:454)。
3)郑功成等学者的观点: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 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5.按管理方式分: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和私人机构管理等模式五、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2.福利经济学理论3.新福利经济学理论4.凯恩斯主义理论5.民主社会主义6.新自由主义7.中间道路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英国《济贫法》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4.改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个时期)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二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项目: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三是遵循自愿原则的项目(以盈利为目的):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投保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6点)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一,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第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还有待建设;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2、空想社会主义论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学、社会学、 政治学。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经济学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理论与 实践、甚至社会保障的各种具体措施都会产生 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 障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
• (1)旧派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的主观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任何物品带给人的 效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国家应该积极进行干预,调节生产 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以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 (2)新派福利经济学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 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纳、萨谬尔森等人所倡导。
1、概念: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寻求社会经济福利、增 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6
2、内容: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效 率、如何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进行 集体选择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福利等等。 3、学派:一般分为旧派福利经济学和新派福利经济学两个派 别。
12
(一)自由意志论
自由意志论者提倡给予市场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政府则应严 格控制,他们认为政府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财富的分配模式, 必然会越来越向极权主义体制靠近,这样的政体不可能使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
(二)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首先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比其它体制更为有效 的运行体制,它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自 然权利的主要目的就是社会公正,而政府是弥补市场不足、维 护社会公正的首要力量。自由主义者支持福利国家的制度。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流派
可编辑ppt
6
• 福利经济学思想
– 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旧福利经济学
• 边沁的功利主义:个人的理性活动是寻求快乐避免痛 苦,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可以实
现社会的公共利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 庇古《福利经济学》,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 穷人会使满足增大”——旧福利经济学
–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古希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理想国》 – 财产公有,分工协作、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 中世纪后期
– 莫尔《乌托邦》(《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 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 财产公有,分配公平、按需分配,团结互助
– 康帕内拉《太阳城》 • 政治民主、贫富差别消失、按需分配、无阶级差别
– 中国近代大同思想
• 康有为《大同书》
– 建养老院、兴办教育福利、医疗福利
•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 天下为公 – 兴办公立教育、保障充分就业、实行全民公费医疗
可编辑ppt
3
• 国家干预主义
– 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是指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扩 大政府机能,限制私人经济,由国家对社会经济 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
– 国家干预主义最初集中表现为欧洲封建社会晚期 的重商主义,在当代则集中表现为凯恩斯主义。 1933年3月,罗斯福就职,并宣布实行“新政”, 从多方面推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国家干预主义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 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较好的发展。
可编辑ppt
4
• 自由主义
– 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 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希望政府对经济的管制越少 越好,主张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应该由个人自由的选择, 也就是市场的力量。小政府主义和无政府资本主义都 是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式。如弗里德曼自由主义、洛克 的“看不见的手”理论都主张国家作为守夜人而存在。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社会保障学
二、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 (一)公平与效率兼顾 ■ (二〕劳动力个人所有 ■ (三)社会保险是必要劳动 ■ (四)权利与义务统一 ■ (五)风险共担
六、“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
■ “第三条道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策发展变化的直接产 物,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左翼(即社会民主 主义)与右翼(新保守主义)的极端化而 寻求的一种中间道路。
■ 当代美国“第三条道路”的社会保障思想 短期内增加政府开支以缓解失业; 长期内增税减支以削减财政赤字。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
德国新历史学派产生于 19世纪 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 勒(Gustav Schmoller)、布伦坦诺(Lujo Brentano)等人 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 第一,主张国家至上,强调国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
■ 第二,认为劳工问题是当时德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杜会经 济问题。主张由国家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
• 政府与市场 • 效率与公平 • 权利与义务
一、亚当· 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 ■ 亚当·斯密(1723-1790),《国富论》,1776年出版。 ■ 市场经济是“国富裕民”的康庄大道。市场机制是一只
“看不见的手”,它在合理地配置资源。 ■ 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
七、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 在分配方面,社会总产品中应该扣除:1.用来补偿消 费掉的生产资料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3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者 险基金。在以上三项扣除后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其他 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 分配之前,还应当从里面扣除:1.与生产没有关系的 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保 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社保理论基础
2,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5) 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 了<<财富与福利>>(Wealth and Welafre) 一书, 1920年修订为<<福利经济学 >>(Welfare Economics), 该书的问世标志 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庇古认为:人们 追求最大限度的满足, 使人们得到满足的 是物的效用,个人的经济福利则是可以计 量的.减少收入的不均程度是福利极大 化的必要条件.国民收入越大则福利越 大,个人的经济福利总和是一国的全部经 济福利.主张最适度地配置生产资源,使 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值.即由 政府调节私人纯产品与边际社会纯产品 之间的矛盾,来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佳配置, 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高额的遗产税等 用于增进穷人的福利.
4,仁爱互助学说 5,仓储后备论 《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 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6,宗教伦理与教义 两汉时期,随着外来佛教的传入和本土道教的产 生,其主要伦理和基本教义在许多国人的思想意 识中生根发芽.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 统宗教,其基本宗教思想打上了中国历史传统和 民族精神的烙印.道教主张教化世人,非常重视 如何引导人们向善,如何达到太平盛世的问题. 它劝导世人行善以修身,还主张审时济世,体现了 其仁济苍生,广救生民的态度.佛教也主张世人 行善修德积福,其教义中的普渡众生,大慈大悲, 善恶报应等内容也体现了中国早期社会保障的某 些思想内涵. 7,社会救济论
福利国家论者主张: ①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 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 配. ②社会福利化,即社会保险, 失业救济,卫生保健,家庭补 助,养老金,住房建筑,教育, 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设施. ③充分就业化. ④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 化. ⑤混合经济论.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2、效率的具体形式(1)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2)生产效率:(3)X效率:3、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三)产权:1、产权是指对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置。
2、产权的界定:3、如果对某种资源的产权界定清晰,并且划分后的产权完整、充分、个人就会有长期稳定的预期,从而限制短期行为与偷懒、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保障制度的产权界定。
二: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矛盾论:2、补充论:(二)公平与效率的协调1、公平以效率为前提2、效率以公平为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的X效率(一)行政管理成本(二)工作积极性(收入效应)(三)储蓄与投资(四)社会信号§2.2 市场与政府背景:近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危机引起的争议,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市场谁的作用应更大,二者间的结合应到什么程度。
一: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Market failure)(一)收入分配缺陷:(二)通货膨胀风险(三)信息不对称(四)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优效品,具有双重性质。
(二)市场外部效应的存在与政府交易费用的节约。
1、外部效应:不购买社会保障这种有效品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效应”。
2、交易费用下降,谈判下降。
(三)政府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大于市场。
(四)政府介入不减少社保基金筹、付的成本与费用。
(五)政府具有市场效率以外的宏观调节作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基金投向三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 1. 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分为 A模型—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公共援助,公共补贴和 社会保险等项目; B模型—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自置产业,以及购 买人寿保险等个人行为;
C模型—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其中包括公共交通、 治安和文化教育等项工作
2. 内容 (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 (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 (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 的方式促其自立 (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 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 (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 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3. 特点
D、成立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
第一,全民医疗: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农民、及 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均可获得) 第二,社会保险:
退休金(基本+补助)
失业救济(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额外补助)
家庭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补贴+低收入家庭补贴+寡妇补贴+住房 补贴+圣诞节奖金)
第三,社会服务 第四,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特殊群体
6、美国的社会 保障体系内容: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健康保险 医疗援助
三部分
残疾和老年贫困者的救济金
社会救助
失业救济 抚养儿童家庭的补贴 食品券补贴 住房补贴
社会福利
教育保障
第三节 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著名的《社会保障最 低标准公约》 2. 1958-1967年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有80个猛 增加到120个 3. 1981年增加到139个国家 4. 1992年达到163个国家 5. 到20世纪末,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形 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禳---祈祷消除灾殃 ---祈祷消除灾殃 ---中断 弭---中断 朱熹所谓感召和气,以致丰穰, 朱熹所谓感召和气,以致丰穰,是自古以来救荒之一 其源渊至迟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在那时, 说,其源渊至迟可以上溯到商周时代。在那时,先民 们相信在自然界中有一个支配自然万物的最高主宰者 天帝” 认为一切灾害和饥荒, “天帝”,认为一切灾害和饥荒,都是天帝有意降罚 于人间, 尚书•微子篇》中的“天毒降灾荒” 于人间,《尚书•微子篇》中的“天毒降灾荒”就反 映了那种以为水、 饥馑, 映了那种以为水、旱、饥馑,都是天帝降罚的思想观 从而要想免除灾害,就只有祷禳于天帝。 念,从而要想免除灾害,就只有祷禳于天帝。春秋战 国以降,随着万物有灵观念的发展和“天人合一”思 国以降,随着万物有灵观念的发展和“天人合一” 想的日渐成熟、演化, 禳弭论” 想的日渐成熟、演化,“禳弭论”成为古代救荒思想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11-12-7 3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生产方式 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劳动力已不是家庭的劳动 而是社会的劳动力,在劳动者因疾病, 力,而是社会的劳动力,在劳动者因疾病,伤 年老和失业,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 残,年老和失业,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生 存发生困难时,要求社会给予保障, 存发生困难时,要求社会给予保障,于是社会 保障便应运而生了。 保障便应运而生了。
2011-12-7
14
3、欧文(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 )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欧文的“劳动公社” 欧文的“劳动公社”是他构思中的理想社会制 度。他主要的劳动保福利措施包括如缩短施工 提高工资;改善福利状况,提高工人生活; 时,提高工资;改善福利状况,提高工人生活; 改善职工住宅;改善卫生条件; 改善职工住宅;改善卫生条件;选举并建立工 人卫生监督委员会;设立工人互助储金会、 人卫生监督委员会;设立工人互助储金会、俱 乐部、托儿所、幼儿园、模范学校,医院; 乐部、托儿所、幼儿园、模范学校,医院;设 立保险部,发放抚恤金。 立保险部,发放抚恤金。为了给工人创造更适 合乎人的尊严条件的生活,提出消灭私有制, 合乎人的尊严条件的生活,提出消灭私有制, 过渡到共产主义等。 过渡到共产主义等。
2011-12-7 9
2、 闵采尔 ( 1490? -1525) 是 16世纪德国出现的早 、 闵采尔( ? ) 世纪德国出现的早 期共产主义思想家之一。 期共产主义思想家之一 。当时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代表平民战线的革命家对宗教给予严厉的抨击。 中,代表平民战线的革命家对宗教给予严厉的抨击 。 他认为压迫他们的封建王候和教会即将毁灭, 他认为压迫他们的封建王候和教会即将毁灭, 公正 平等的理想的社会即将实现。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 平等的理想的社会即将实现 。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 , 消灭一切诸候和城市贵族,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 消灭一切诸候和城市贵族, 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 、 没有私有财产,完全平等的理想社会。 没有私有财产 ,完全平等的理想社会 。恩格斯对他 的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 的思想给予很高的评价 ,称他是无产阶级萌芽的代 表人物, 表人物, 说“ 他的空想共产主义是刚刚开始发展的 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 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 。” 闵采尔思 想作为一种空想共产主义, 想作为一种空想共产主义, 却充满了一种社会福利 的意识。 的意识。
2011-12-7 13
2、 傅立叶 ( 1772-1837)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 、 傅立叶( )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认为它是“ 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 认为它是“ 温和 的监狱”“贫困温床” 在他臆想的“ ”“贫困温床 的监狱”“贫困温床” 。在他臆想的 “和谐社 基层组织是“法郎吉”意为“ 会 ”中, 基层组织是“ 法郎吉 ”意为 “具有共 同目标的集体” 在这里人们投股集资, 同目标的集体” 。在这里人们投股集资, 人人 参加劳动,总收入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动、资本、 参加劳动,总收入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动、资本 、 才能三方面进行分配的。实行以农业为主, 才能三方面进行分配的 。实行以农业为主 , 农 工结合,儿童实行免费教育。 工结合, 儿童实行免费教育。 傅立叶所描绘的 未来社会是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社会。 未来社会是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社会。
2011-12-7 11
总之,在莫尔、闵采尔、 总之,在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三位空想共产主义 的思想宝库中较为全面、系统、 的思想宝库中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保 障之光, 障之光,他们的某些主张和建议对后来唤起人民为争 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 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后来社会保 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19世纪初发展到了高级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 世纪初发展到了高级阶段,其 世纪初发展到了高级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对社会保障思想是有所建树的。 他们对社会保障思想是有所建树的。
2011-12-7 6
时至今日, 时至今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早已上升到法律 规范的层次, 规范的层次,享受社会保障成了国民的一项基 本权益, 本权益,而人道主义仍然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的最根本的道德源泉。 的最根本的道德源泉。
2011-12-7
7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从历史上看,社会保障的形成与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 从历史上看, 程中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有着密切联系。 程中的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有着密切联系。 一)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早期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有三位:即英国的莫尔、 早期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有三位:即英国的莫尔、德 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国的闵采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 1、托马斯 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 莫尔( 、托马斯·莫尔 ) 想共产主义奠定基人。 年出版了《 想共产主义奠定基人。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 年出版了 乌托邦》一书, 意即“乌有之乡” 意即“乌有之乡”。该书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 累时期的圈地运动,把它称为“羊吃人”的运动。 累时期的圈地运动,把它称为“羊吃人”的运动。莫 尔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他虚构的乌托邦岛上, 尔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他虚构的乌托邦岛上,在那 里废除了私有制,消灭了三大差别,商品和货币按需 里废除了私有制,消灭了三大差别, 分配。 分配。
2011-12-7 10
3、托马索 康帕内拉(1568-1639)是意大利文 、托马索·康帕内拉 康帕内拉( ) 艺复兴后期空想共产主义者。著有《太阳城》 艺复兴后期空想共产主义者。著有《太阳城》 一书,借航海家之名,严厉批判了私有制, 一书,借航海家之名,严厉批判了私有制,并 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太阳城”。 “太阳城” 太阳城” 太阳城” 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 太阳城 没有私有财产, 没有私有财产,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料都归全民 所有。人民过着绝对平均的生活。 太阳城” 所有。人民过着绝对平均的生活。“太阳城” 保障每个人的基本需要, 保障每个人的基本需要,对社会弱者和残疾人 有适当安排,他们也能做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有适当安排,他们也能做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康帕内拉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 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也是19世纪科学社会主 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也是 世纪科学社会主 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2011-12-7
4
二、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人道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道主义、 民主、平等和人权等口号, 民主、平等和人权等口号,为社会应对其成员的生存 权利负有责任的观点提供了文化基础。所谓人道, 权利负有责任的观点提供了文化基础。所谓人道,是 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 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 利的道德。 利的道德。 人道主义可以是一种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价值取向、 人道主义可以是一种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价值取向、 可以是一种哲学 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一种伦理原则, 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一种伦理原则,甚至可以是对人 类行为的判断标准
2011-12-7 8
在那里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穷人, 在那里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穷人,财产 公有,分配公平,人民安居乐业, 公有,分配公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共 产主义理想社会。乌托邦人都享有社会保险, 产主义理想社会。乌托邦人都享有社会保险,救 死扶伤,敬老爱幼,老人受到特殊照顾, 死扶伤,敬老爱幼,老人受到特殊照顾,病人受 到热心照顾丧失劳动力的人获得同目前正在从事 劳动的人一样的照顾。全岛的人都有宽敞、明亮、 劳动的人一样的照顾。全岛的人都有宽敞、明亮、 舒适的住房。号召人人相互帮助, 舒适的住房。号召人人相互帮助,以达到享受愉 快的生活这一目的。理性使人“ 快的生活这一目的。理性使人“以人道主义的名 尽量减轻别人的贫困和困苦, 义”尽量减轻别人的贫困和困苦,照顾到别人的 康乐和幸福。 康乐和幸福。这些是近代保障制度重要的思想来 源之一。 源之一。
2011-12-7 5
人道主义这种首人类近现代思潮,就其总体而言,它包括以下 四个方面的含义: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道思想。 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弘扬人道思想。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 作为政治学和社会理想的人道主义 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个人的价值, 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尊 严和权利. 严和权利.
社会保障学
Social Security
第二讲 社会保障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第1节 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社会保障思想萌芽,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社会保障思想萌芽,可以追 溯到远古时代的天命主义禳弭( ráng mǐ)论 溯到远古时代的天命主义禳弭( r ng mǐ)论, 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类社 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而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 起来的,它是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在自然经 济社会里, 济社会里,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是以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体现为家庭自我保障, 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体现为家庭自我保障, 并未形成社会保障制度。 并未形成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