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课件
古人谈读书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
有恒----不放弃,能成功
学习态度和 方法很重要
都二
能分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 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反面:如果做不到 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 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 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初读课文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 分的意思。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 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谦虚 求实 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人们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 的好处是什么?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古人谈读书
第一课时
人教五年级上册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 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 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 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古人谈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人们十分注重读书,他们认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或事情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在《史记》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读书,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
古代的文化名人还有李白。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就像是涌动的河水,不断地流动、不断地进步。
再看看唐朝的文学家白居易。
他在诗中写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了天赋,有了刻苦的精神,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能够最终成功。
所以,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可以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Ancient People Talk about Reading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Ancient peopl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ading. They believed that reading could help people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Confucius said, "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of them who can be my teacher." This means that in daily life, we can draw lessons and inspirations from people or things around us. Thi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abilities.Sima Qian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 In "Historical Records," he wrote, "Reading ten thousand volumes breaks down the pen tip and inspires one’s spirit." This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keep reading, we can improve our writing skills and write beautiful articles.There were also cultural celebrities in ancient times such as Li Bai. He wrote in his work, "Haven't you seen th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coming down from the sky, rushing to the sea without return?"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reading is like a surging river, constantly flowing and constantly progressing.Let's look at Bai Juyi, a literary writer from the Tang Dynasty. He wrote in his poem, "I was born with the talent that must be useful, even if I had spent all my wealth, it would still come back to me."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have talent and perseverance, no matter how many setbacks we encounter, we can eventually succeed.Therefore, 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By constantly reading, we can absorb knowledge, improve our abilitie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Let's read together!古人通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修养和提升自身境界的方式,它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热爱读书。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古人读书的方法、态度、习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具体的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迂”、“诱”等10个生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认读:迂、诱、暇、谓、租赁、庐等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以及课文中的比喻和典故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和态度。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生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故事、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古人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人读书的氛围。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
1.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
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 让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5 古人谈读书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 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 对读书的看法。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 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 《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 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
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 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 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 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统编版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知识点我会认组词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五、问题归纳1.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六、课文主题 这 篇 课 文 主 要 讲 了 古 人 谈 读 书 的 方 法 和 益 处 ,告 诉 我 们 要 从 小 养 成 好 读 书 、读 好书的习惯。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 就 不 会 仔 细 看 ,心 和 眼 既 然 不 专 一 ,却 只 是 随 意 地 诵 读 ,那 一 定 不 能 记 住 ,即 使 记 住 了 也 不 能 长 久 。三 到 之 中 ,心 到 最 重 要 。心 已 经 到 了 ,难 道 眼 和 口 会 不 到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 勤 勉 而 喜 好 学 习 ,不 以 向 比 自 己 地 位 低 或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请 教 为 耻 。知 道 就 是 知 道 ,不 知 道 就 是 不 知 道 ,这 才 是 真 智 慧 啊 。将 知 识 默 记 在 心 ,学 习 时 不 感 到 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八、教材课后习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 读 指 导 : 朗 读 文 言 文 ,首 先 要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文 言 文 句 式 长 短 不 一 ,意 思 也 相 对 不 容 易 理 解 ,因 此 为 了 正 确 地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我 们 除 了 理 解 字 词 句 的 含 义 之 外 ,还 应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语 法 知 识 ,如 辨 别 词 性 、划 分 句 子 成 分 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z 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的意思。
学写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谓诵岂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诲谓 诵岂
左窄右宽
注意是“己”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好停顿, 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好停 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
提示:可以先借助注释猜一猜句子的意 思,再读文言文,和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注意断句。
朗读指导(课后第1题)
余 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 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 眼 不看 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 只 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 不到乎?
zhì
zhì
huì
勤勉。 喜好。 以……为耻。 向容填空。
1.我非生而知之者 , 好古 , 敏以求之者也 。
2.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
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最后一个“ 知”字意思是知识。
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词语理解: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如“心到”、“眼到”等,需要解释其现代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人的表述。
-句子翻译:古文中的一些句子结构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翻译和解读。
-方法内化:如何使学生将古人的读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如专心致志、用心思考等,是教学的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心到”、“眼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汉语词汇的理解和句子翻译,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人读书方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读书方法实践。比如,挑选一段文章,尝试运用“心到”、“眼到”的方法进行阅读。
2.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4.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思维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古人的读书方法与现代学习的联系,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具体举例:
-教学重点中的“心到”,可以举例说明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排除杂念,专注于书本内容,提升阅读效率。
-教学难点中的古汉语词汇理解,如“眼到”不仅仅是指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观察、理解,教师可通过具体语境解释,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困难。
-在句子翻译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典型的句子,分析其结构,指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练习,以突破翻译难点。
-对于方法内化,教师可通过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如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体验到“心到”、“眼到”等方法的实际效果。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课件
观察下面的生字,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些什么,并 交流怎样把生字写正确、美观。
学写字
耻 诲 谓诵
岂恒 窥皆 缺
指导书写“皆”。
皆
是“白”,不要 写成“日”。
指导书写“窥”。
第九笔 捺变点。
窥
第十二笔写舒展, 在“丶”下收笔。
指导书写“岂”。
岂
竖弯钩的竖要短, 弯钩要长,托住上 部。
指导书写“缺”。
大。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第三题)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下等,劣等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大意: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知之为_知__之_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_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收获呢?(课后第三题)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明确要求,练习读课文。 ①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②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认字
耳+止=耻。 ch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组词:“羞耻、 耻辱”。
意思:“羞辱、 侮辱”
学认字
熟字去偏旁:挨-扌=矣。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课件
背诵指导(课后第一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知之为_知__之_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_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 了哪些收获呢?(课后第三题)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再读节奏
1.观看情境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哪些地方需 要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敏而/而好好学学,,不不耻耻下下问问。。 知之为/为知/之知,之不,知不为知不/为知/,不是知知,也是。/知也。 默而/而识识之之,,学学而/不而厌不,厌诲,人诲不人倦不。倦。
再读节奏
2.观看情境课文(二),自由朗读课文,哪些地方需 要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先根据要求自学二、三则文言文,然后小组讨论。
(1)默读第二、三则文言文,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课后第二题)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 论。
“我”的意思。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古代人对读书的态度和看法。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能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言语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古人谈论读书的观点。
2.熟练运用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3.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展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古人谈读书》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讲述古代人对读书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重要性。
课文中涉及许多与读书相关的成语和典故,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让学生拓展词汇量,同时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及重点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三、成语学习(10分钟)1.教师介绍课文中的常用成语及含义。
2.学生通过例句理解成语的用法。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对读书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五、口头表达(10分钟)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2.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口头表达环节需要加强练习与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认知深度。
六、课后作业1.背诵本节课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2.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以上为本节课《古人谈读书》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教案课时:第25课教材版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人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及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课件;2.其他教学资源:古人读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1.1 师生互相问候并进行简单交流;1.2 提问学生,古人是怎么样读书的?读书对古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性?2.导入阅读(15分钟)2.1 给学生一个读书任务,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古人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2.2 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寻找答案;2.3 学生讨论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3.阅读训练(30分钟)3.1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解读难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2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模仿朗读,提高语音语调和语言准确性;3.3 划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表演;3.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练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拓展活动(15分钟)4.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感悟;4.2 学生自由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4 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5.课堂总结(5分钟)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5.2 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课文介绍古人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能力。
通过分组朗读和自由阅读,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小组合作和展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通过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阅读笔记
五年级语文上册25古人谈读书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古人谈读书》
《古人谈读书》是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汇集了古人关于读书的智慧和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看待读书的,以及他们所倡导的读书方法。
古人认为读书是一种修养身心的行为。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并不断复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古人也强调了读书的方法。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复习旧知识,我们可以获得新的领悟和体会。
同时,他也强调了读书要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或者只思考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
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领悟书中的精髓。
此外,古人还强调了读书的态度。
曾国藩曾经说过:“读书如熬粥,熬粥要有细水长流之感。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耐心、要持久。
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真正受益。
同时,也要注重思考和理解,不能只是机械地阅读。
综上所述,《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启示和指导。
它告诉我们,读书不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一种修养身心的行为。
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学习、思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件
➢ 五个“知”的意思一样吗?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道。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向什么样的人 问才是“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你用过课文中的学习方法吗?文中的学 习态度,哪些你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 今后你在读书学习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实事求是
虚心请教
持之以恒
勤奋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我们在学习上,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请教问题要不 耻下问。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要时刻 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不能自满。
同桌合作背诵第一则文言文, 一位同学说句子大意,另一位同 学背出相应的句子。
huì
诲
组词:教诲 诲人不倦 造句:李老师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
wèi
谓
组词:可谓 所谓 造句:这些所谓的大事根本不值得一提。
sònɡ
诵
组词:朗诵 诵读 造句:我参加了学校国学班的诵读比赛。
qǐ
岂
组词:岂不 岂有此理 造句:你不来参加演出岂不遗憾?
我会记生字
耳+止=耻
ch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识 zhì(博闻强识)
➢ 根据字义读准字音。
hào 敏而好学 喜好。
zh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读一读
不耻下问 博闻强识 悔之晚矣
废寝忘食 岂有此理
由来久矣
品读课文
朗读第一则文言文,读好 停顿,注意长句子的断句,和 同学相互交流读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的内容,本课选自《论语》中的名言,主要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观点和方法。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言,以及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
这些名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名言警句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论语》的了解可能有限,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现代文翻译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文言文翻译和讲解材料3.学习名言警句的参考资料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录音带,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的大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古人谈读书》【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25.古人谈读书》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和见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
课文内容丰富,包括名言、故事、寓意等,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文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古人读书的态度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来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尝、博、审、须、遍、索、宜、三、余、讽、惟、得”等12个生词,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古人谈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古人谈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古文中的寓意和深刻的道理,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名言。
2.准备生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的故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标题《25.古人谈读书》和相关名言,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对古人读书观念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 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词句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 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理解词句
喜爱
勤奋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不是
勤勉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 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 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方 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chǐ
不耻下问
我会读
zhì
默而知之
易错音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不耻下问(cǐ chǐ) 诲人不倦(huì huǐ)
知
耻
诲
多音字
关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读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一
敏以求之
思不如学
读书要 有方法
教导别人——诲人不倦
这首古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以及教导 别人时的方法和态度。
第二则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 学的大师。
自由朗读课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译文章
大意。 2.想一想:这几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朗读指导
知也。
古文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而”前面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 之者也。
一般是需要 断句的。
理解词句
害怕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就像
译文:学习就像(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 后又害怕自己会忘记。
理解词句
思索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曾经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 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 索,但这毫无益处,不如去学习。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不能患得患失。
积 累:
《论语》中还有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 ___子__曰__:___“__温__故__而__知___新__,_可__以__为__师___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子__曰__:___“__学__而__不__思___则__罔__,_思__而__不___学__则__殆__。__”______________ ___子__曰__:___“__学__而__时__习___之__,_不__亦__说__乎___?_”___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指导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曾经
理解词句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眼到、口到。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25 古人谈读书
第一则
论语
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 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 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 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这里(书本)
那么
理解词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既然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专心 一意
随意 也
一定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 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 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谓诵 岂
左右结构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理解词句
是
学习态度
求实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 真正的智慧。
学习态度
理解词句
谦虚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1.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2.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好 hào(好学)
hǎo(好看)
读一读:
zhì(博闻强识)
识
shí(认识)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1.小红勤奋好. 学,品学兼优,得到全班同学的好. 评。 2.今天我认识. 了清代颜元,他是一位博闻强识. 的学者。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 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 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 高尚的人在说话。
第一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做批注。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耻诲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把 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今 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方 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