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8-12-8 9:41:09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
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
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1、经济总量扩大。
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
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
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8-12-8 9:41:09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
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
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1、经济总量扩大。
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
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
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xx年xx月xx日•引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对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推动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从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本研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同时考虑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框架创新点研究框架与创新点02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增长稳中有进2021年河南省县域GDP总量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万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增加,第一产业占比下降。
河南省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情况河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河南省各县域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以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的多种产业类型。
部分县域发展滞后虽然一些县域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县域发展滞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各县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部分县域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缺乏二三产业的支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人才和技术短缺问题县域内人才和技术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
0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地方税收政策地方税收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要点一要点二土地政策土地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用地安排、土地资源配置以及土地价格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河南省由18个自治州和167个县级行政区组成,县域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是河南省大力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河南省县域经济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县域经济规模较小,经济结构单一,依赖传统产业的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县域间的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县的发展依然滞后。
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1. “镇村一体化”模式“镇村一体化”是指通过将县域内的一些村庄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化经营,逐渐达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县域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2. “一核多支、一地多面”模式“一核多支、一地多面”模式是指将一个县域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核心经济区和辐射带,发挥区域特色、资源禀赋和人类环境优势,推动县域内的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增长极,从而促进县域能力的快速提升。
3. “全域旅游”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种市场推广和经济发展模式,将全县(或全市、全省)的旅游资源有机整合、深层次开发,推动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新增长点,从而推动县域整体经济的增长。
三、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分析1.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升级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转型升级,这需要依托新兴产业的力量。
河南省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高新技术含量的产业在县域内的占比,从而加速消化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源。
2.积极推进“县长负责制”,激发县域动力积极推进“县长负责制”,建立县长履责、县领导班子集体履责、县市场监管局负责的县域经济组织模式,让县长深入基层、带领团队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效益河南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还需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县域经济效益。
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南召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的山区县。
近年来,南召县坚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南召县发挥地理优势,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县政府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南召县已经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此外,县政府还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南召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服务能力。
县政府加大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在水利建设方面,南召县注重水土保持和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同时,电力供应方面,县政府加大电网改造和升级工程的投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三、劳动力技能提升南召县重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此外,县政府还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南召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县政府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推进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此外,南召县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保水平。
五、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南召县以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农村和发展进程。
县政府实行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并注重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南召县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形象和吸引力。
南召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等。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县域经济现状分析:1.1 城市与农村差距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城市与农村差距。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而农村地区受制于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2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导。
这意味着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1.3 人才流失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流失。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普遍流失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了人才的稀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问题与挑战:2.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河南省的一些县域地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创新能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突破,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2.3 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投资的难度较大,导致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发展建议: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3.2 鼓励创新创业为了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河南省应该鼓励创新创业。
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
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地域特征。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
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
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
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
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颐48.73颐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
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收入状况。
河南省105个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3万耀3万元之间,38%的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河南省县(市)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1.39万元,同比增长8.1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栾川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1.1 调研目的和背景1.2 调研对象和范围1.3 调研方法和过程二、栾川县经济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2.2 历史文化底蕴2.3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现状2.4 政策环境和投资吸引力三、发展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2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3.4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3.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3.6 推进区域合作和开放发展四、结论4.1 主要问题和优势4.2 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建议4.3 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参考文献一、引言1.1 调研目的和背景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该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该县的经济现状、产业特点、政策环境等情况,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1.2 调研对象和范围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栾川县的政府机构、企业、产业园区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调研范围包括该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文化旅游资源、政策环境等方面。
1.3 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
在实地走访中,调研团队会深入到该县的产业园区、企业、旅游景点等地点,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在问卷调查中,调研团队会采用深度访谈或网络调查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企业进行调查,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数据分析中,调研团队会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汇总,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次调研的过程将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栾川县经济概况2.1 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陕西省毗邻,地理位置优越。
该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其中,矿产资源以铝土矿、大理石、花岗岩等为主,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汉江、灞河等河流,森林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九台山、昆仑山等山脉。
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张卫芳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9期“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基本执行单元。
目前,河南的发展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转折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但调研发现,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点课题。
县域兴则省域兴,县域强则省域强,截止2020年末,河南省共有104个县(市),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县域占据了全省85%的区划面积、70%的人口,贡献了全省60%的GDP,在河南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十四五”时期,河南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动力转换、质量变革,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持续缩小城乡差距。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以来,河南省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兰考-县域治理模式、修武-美学经济模式、孟津-沟域经济模式、栾川-生态经济模式、淅川-绿色发展模式、睢县-特色产业模式等多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104个县(市)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县域经济发展极具实力和活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注重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当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县域之间的综合实力、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县域间经济发展实力悬殊。
由于河南一些县域对城乡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够重视,城镇规划不合理,比如产业布局不均衡、产业聚集度较低等原因,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及工资收入,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更不能带动农村的发展,造成城乡之间差距过大。
河南发展调研报告总结
河南发展调研报告总结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近年来,河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首先,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各省份中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省的GDP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这主要得益于河南省所处的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势以及资源禀赋。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河南省还积极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石化产业基地。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河南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存在着农业产能过剩和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的农业产业规模较大,但是由于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有限,农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除此之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关注,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河南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以提高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为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治理和整合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还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素质。
总之,河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通过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河南省有望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河南县域经济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各县市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
其次,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各县市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最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水平不够完善等。
因此,下一步,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迈上新的台阶,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原崛起的坚实基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配 收 入 12 8元 ,农 民 人均 纯 收 入 7 8 11 0 8元 。 县域 经 济 成为 河 南经 济 发 展 中最 具 活 力 的爆 发 点 、增 长点 。
域 经 济 一 直 保 持 高 速 增 长 ,综 合 实 力不 断 增 强 ,质 量 效 益 著 提 高 。主 要 表 现 为 “ 个 突 破 ” 六 :一 是 2 0 07 年 县 域 生 产 总 值 突 破 1万 亿 元 ,达 到 1 6 44亿 元 , 02.
比 20 0 2年 增 长 9 .% 。 占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的 比重 达 到 91
1 0位 。 在 第 7届 中部 6省 百 强 县 ( )排 位 中 ,河 0 市
II .
《
《 政策》2 O O 8年第 6期
维普资讯
南省 占了 4 2个 ,其 中在 前 1 0位 中 占 了 6个 。我 们 这 次考 察 的巩 义市 ,2 0 0 7年 G P达 到 2 94亿 元 ,增 长 D 8.
贡 献 率 达 到 7 % ;二 是 县 域 工 业 增 加 值 突 破 5 0 7 0 0亿
元 ,达 到 5 2 4 7亿 元 , 比 2 0 0 2年 增 长 1 29 占 县 域 5 .%,
5月 9日一 l 1日,省 委 书记 罗 清 泉 、省 长 李 鸿 忠 .率
领 湖 北 省 党 政 考 察 团 ,赴 河 南 省 进 行 了 为 期 三 天 的 学
断 增 强 ,成 功 实 现 了 由传 统 农 业 大 省 向全 国 重 要 的经
济 大 省 和 新 兴 工业 大 省 的 历 史 性 转 变 迈 上 了 建 没经
济 强 省 、文 化 强 省 的 新 征 程 。2 0 0 7年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1 0 81亿 元 ,居 全 国第 5位 :地 方 一 般 预 算 收 入 55.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南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要求和市政协今年的工作要点,我们组织到13个县(市、区),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经验、突出特点、制约因素及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南阳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和突出特点(一)培育支柱,发展特色。
各县(市、区)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特色戏,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本县县情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并坚持演好连续剧,不搞折子戏,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县域特色支柱产业规模快速膨胀,产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新野县突出培育棉纺产业,以新纺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棉花深加工企业发展到97家,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8万亩。
2003年,该县棉纺企业实现产值23.6亿元,入库税金77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l%,农民来自棉花种植及加工增值的人均纯收入近500元。
淅川县培植了电解铝、医药、减振器、冶金材料等一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力为主的工业体系。
2003年,全县工业企业总资产达28亿元,入库税金突破1亿元,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78%。
西峡县着力培育菌果药三大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目前香菇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山萸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猕猴桃总产量达3万多吨,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猕猴桃之乡”。
2003年,全县香菇总产量4000万袋,产值11.6亿元,占香菇生产区农业总产值的70.4%,5万农户从事香菇生产,户均收入8000元,占菇农总收入的80%;猕猴桃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1万农户种植猕猴桃,果农来自种植猕猴桃的人均收入2000元,占果农人均纯收入的80%;山茱萸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值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万农户种植山茱萸,人均收入250元,占药农纯收入的30%。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迅速,潜力巨大。
人力资源状况
劳动力资源
河南县域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技能。
人才引进
河南县域应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素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教育投入
河南县域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03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产业化
通过加大对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 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工业发展 水平。
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 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市场广阔优势
人口大省
河南是人口大省,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体系健全
河南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为县 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配套和支撑。
05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交通枢纽地位
河南地处中国交通枢纽地带,交通网络发达,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齐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资源丰富优势
人力资源丰富
河南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一线 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河南是中国的重要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小麦、玉米、 花生等农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为县域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 利条件。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二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二篇)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1)近来,我局对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分析了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今年1-6月,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9亿元,同比增28.96%。
传统种植业稳步发展,完成农作物种植总面积__亩。
其中:粮食作物总播面__亩,经济作物面积460亩,蔬菜种植面积__亩,特色水果460亩。
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5家,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蔬菜4050亩、水果400亩、大球盖菇160亩、姬菌菇10万袋。
全面推行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上半年,各类牲畜存栏21.97万头(只),出栏2.6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11.94吨,禽蛋产量5吨,牛奶产量352吨。
饲养蜂群__余箱。
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编制,《中国.马尔康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2014年-2023年)》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着手编制实施方案。
(二)工业转型初步见效围绕建设“阿坝州最大的水电工业基地”目标,扎实做好涉及双江口、巴拉等大型水电开发项目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
切实加快小水电站建设进程,龙头滩电站、年克电站有望年内投产运行。
水电企业对全县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1-6月水电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162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5%。
推进矿产企业技改扩能,汇源硅业淘能技改进入检测检试收尾阶段,基本完成“产能成倍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的目标。
加快农畜产品转化。
高度重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启动雪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生产综合配套项目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三)旅游产业巩固提升一是围绕州委、州政府加快构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建立旅游项目储备库,规划储备项目25个,总投资130多亿元。
河南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考
河南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考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迅速。
然而,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现状和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1. 现状: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a. 城乡发展不平衡:郑州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差距较大。
b. 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亟待升级和调整。
c. 地区竞争不足:郑州市各县市之间竞争力不强,缺乏明显的特色优势和区域竞争力。
2. 问题: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以下问题:a. 资源利用率低:郑州市县域资源利用率低,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资源荒和浪费的问题。
b. 基础设施滞后:郑州市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桥梁、电力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发展。
c. 人才流失严重:郑州市县域的优秀人才普遍流失,人才培养和留住成为困扰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
3. 发展思考:要促进郑州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b. 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引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c. 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优秀人才来到郑州市县域发展,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和留存。
d. 强化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郑州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差距。
总之,郑州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以及强化城乡协调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郑州市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作者:王泽荣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3期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河南省经济总量中,有2/3来自于县域经济的贡献。
由此可见,提升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
另外,相比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基于上述几个因素,本文首先阐述县域经济的特征,然后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探析新路径来改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一、县域经济特征(一)地域性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受区域人文环境与自然资源影响较大。
并且,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与地方政府政策关系密切,由地方政府引导与调控。
因此,县域经济具备清晰的地域特性,地方独立性以及市场开放性。
(二)综合性县域经济,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并包含多种经济成分与多层次经济关系,属于一种综合性经济体系。
因此,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县域经济发展时,应从宏观层面把控方向,并从微观着手协调配置县域内部资源,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层次性县域经济,秉承“梯度推进”与“中心辐射”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县城为经济发展中心,逐步向镇、乡地区扩展,在发展中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特征。
(四)开放性县域经济发展具备开放性,即基于县域优势,实现县域内部与外部的生产要素的流动,突破面积、资源以及人口限制,积极对外开发,吸收有益的生产要素,以构建完整的经济体系,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为城乡融合發展指明方向,即推动县域经济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县域经济发展主体是农村经济,战略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
因此,充分发展好具备区域特色与完备供能的县域经济,既能够实现畅通的城乡发展沟通,也能够丰富经济发展模式、创造就业岗位等,同时,也能够有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度,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县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县域地区却远远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3. 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县域经济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至发达地区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河南的县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河南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河南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河南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河南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结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2008-12-8 9:41:09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当地发展县域经济及加强干部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实地参观了一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并同当地组织部门和经委(中小企业局)进行了座谈。
从我们考察学习的情况看,近几年来,河南省以县域经济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河南省经济概况河南是湖北的近邻,地处中原,全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辖18个地级市、158个县(市、区),总人口9869万。
近年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1、经济总量扩大。
2007年河南GDP突破1.5万亿,达15058.1亿元,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居全国第5位;地方财政总收入1529.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1.5亿元,居全国第八位。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007年,河南人均GDP15257元,居全国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7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51.6元。
3、工业实力增强。
近年来,河南工业由弱变强,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
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750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工业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2%。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38.06亿元,增长24.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1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
原煤、铝、黄金、十种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4、农业基础雄厚。
河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不仅解决了河南这一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要外调大约200亿斤粮食支援外省。
5、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除经济发展迅猛外,河南的各项基础设施和经济软环境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目前,河南高速通车里程和铁路通车里程均居全国第一,河南很多城市也因此而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由其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是世界小麦、棉花和白糖等领域的主要参考价格之一。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县域经济是河南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
2007年,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达10624.4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70.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
目前,河南县域经济已进入提质增速、加快转型、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的新阶段。
我们这次实地考察的五个市,除漯河、郑州属地级市以外,其余三个市均为县级市,且在河南省的县域经济考评中列在第一梯队。
三个县级市的基本情况分别为:巩义市面积1041平方公里,人口80.5万,辖1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89.4亿元,财政总收入近3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一位;新郑市面积873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9个镇、3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248.3亿元,财政总收入26.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三位;长葛市面积648.6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8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5亿元,列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第十一位。
透过我们参观考察的五个市, 综合分析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1、县域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2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主要表现为“五个突破”:一是去年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624.4亿元,比2002年增长99.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6%,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二是县域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达到5427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9%,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51.1%,比2003年提高12.5个百分点;三是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大关,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四是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柏油路;五是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支出超过8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9倍和3倍,收入超5亿元生建筑陶瓷、棉毛纺织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塑料编织、食品加工及保鲜、木质板材等为主的九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近400亿元。
3、食品产业迅猛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河南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
目前全省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1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0家,过5亿元的24家,粮食、肉类、乳品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578万吨和255万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500亿元。
目前,国内市场上每10箱方便面中就有3箱出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就有5根出自双汇(河南漯河),每10个汤圆中就有6个出自三全(河南郑州),每10个饺子中就有5个出自思念(河南郑州)。
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漯河市共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687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超20亿元的企业3家,超10亿元的企业6家,超亿元的企业98家。
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4%,贡献率58.8%。
培育出了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303亿元,品牌价值106.4亿元,居全国食品工业企业榜首;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
今年,经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批准,漯河市中原食品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盛会,定名为“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长葛市众品食业成立于1993年,从一家县级国有小肉联厂起步,现已成为集农产品加工、食品制冷和冷链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是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2亿元,其两大主导产品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新郑市“好想你”枣业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家濒临倒闭的乡果品厂起步,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企业,该公司集红枣科技开发、示范种植、冷藏保鲜、加工出口、枣园风情旅游于一体,开发出“好想你”枣片、枣干、枣粉、保鲜枣、香酥枣、脆枣、红枣醋饮品、新郑红酒等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产品,去年创产值2.6亿元,利税2600万元,带动了3000多户枣农致富。
孟庄镇农民收入的80%来源于枣、每个农户种一亩多地10多棵枣树,年可增收6000多元。
4、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县域工业聚集发展。
河南各县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聚集发展。
巩义市有15家工业园,其中市级工业园6家、镇办特色工业园5家、重点企业工业园4家,工业园企业总数达到600多家,去年有196个新开工建设项目,完成销售收入430亿元。
新郑市有6家工业园,共有企业835家,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3%、54%。
其中龙湖科技教育产业园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建成11平方公里,入驻各类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中原食品工业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0多家,拥有白象食品、受厨植物油、思念食品、四季胖哥、兰州小二黑等一批知名品牌,去年实现税收1.25亿元,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
三、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1、调动各方积极性,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
河南各级各部门非常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特别是干部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一是注重用活干部政策。
从考察的几个地方来看,在干部职数、任职年限管理等方面政策环境比较宽松,特别是在鼓励干部扎根基层发展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方面力度比较大。
河南省委创新干部人事管理机制。
规定巩义等五个重点扩权县(市)的党委书记由所在省辖市的市委常委兼任。
对埋头苦干、做出贡献,在一个县(市)担任党政正职8年或党委正职5年以上的干部,经考察可提拔为副市(厅)级干部,并要求其分别留任2年和5年以上,以鼓励县(市、区)党政正职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我们考察的郑州、许昌、漯河等地级市都出台相关政策对乡镇党政主职给予政治上的激励,并配套完善考评体系。
郑州市委组织部于2004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若干意见》(郑组[2004]18号),鼓励乡镇党政正职在基层干事创业,对在同一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委书记5年以上,或连续担任党政正职8年以上,或在不同乡镇(办事处)连续担任党政正职10年,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经考察可享受副县级待遇,并继续留在现职岗位上工作,一般不少于2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党政正职的政治激励和管理,郑州市委组织部又于2006年出台《关于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补充规定》,对乡镇(办事处)党政正职提拔为副县级干部补充了6条经济社会发展业绩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享受副县级待遇乡镇党政正职的管理办法及退出条件。
漯河市和许昌市也出台了相同或相似的政策(漯河市2004年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许昌市委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管理的意见(试行)》)。
从政策执行的情况看,巩义市目前已有8名党委书记明确副县级;长葛市对综合经济实力在许昌市排位名列前茅或位次进步快,并连续两年获长葛市“经济发展先进奖”的乡镇党委书记,优先推荐为副县级干部人选。
二是注重促进和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为鼓励机关干部“下海”创业,长葛市允许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三年内停薪留职,三年后要求回原单位的职级待遇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辞去公职的,原单位按上年工资的3倍一次性发给辞职补助费。
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倾心呵护。
巩义市对贡献突出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市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代表待遇,该市有两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企业界人士;市委、市政府聘请了7位企业老总为“经济顾问”,经常就经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问计于他们;每年评选“工业发展功臣”,市领导敲锣打鼓为入选者送金匾;对骨干企业负责人,市委、市政府还定期组织他们体检。
三是注重科学考评和奖励,强化过程和目标管理。
2007年,漯河市出台了《市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2008年出台了《关于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行过程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