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题库答案_复习20141208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6562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3.png)
一,名词解释1,六艺:是西周官学的根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
2,乡三物:所谓“乡三物〞,语出《周礼·地官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六经: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4,有教无类: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是指教育不要分对象种类,不仅贵族子弟有受教育权,贫民子弟也可以。
这就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5,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始设于汉代。
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
6,帖经: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7,《千字文》:《千字文》是南北朝梁周兴嗣所撰,是用来教授儿童根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主要供儿童识字,同时也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8,《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
9,白鹿洞书院:位于X星子县北〔今XX市〕庐山五老峰下。
南唐开元年间,在白鹿洞见书院,称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庠。
宋仁宗五年,改成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
10,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纳的一种特意文体,又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始于明成化以后。
其特点是:题目一律采纳《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家的注释为准,不能丝毫阐发己意;采纳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每篇文章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局部组成。
11,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55c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5.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C. 宋代2.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名教B. 官教C. 儒教D. 法教答案:C. 儒教3. 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接受教育?A. 私塾B. 儒家学堂C. 宫廷教育D. 藏书阁答案:A. 私塾4. 《高等学校法》是哪年出台的?A. 1901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C. 1949年5.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下列哪所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现代大学?A. 北京大学B. 清华大学C. 复旦大学D. 上海交通大学答案:C. 复旦大学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结束于明朝。
3. √ 清朝时期,官方对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 √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进入了停滞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大力推行,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文学诗词和策论等。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废止。
2. 请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首先,教育被列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之一,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全面普及。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 请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0869a5022aaea998f0f53.png)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日期:2《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
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中庸》把教学过程概括为5.韩愈《》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6.夏代“为政尚武”,故在国都设“”以培养武士。
7.稷下学宫采取“”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
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
9.1927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的教育方针。
10.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A无为而治 B儒道释三教合一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 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 D见闻为与开心意3.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问4.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A学习四书五经 B“明其理” C应科举 D“学其事”5.王安石在太学的教学管理上实行了…………………………………()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监生历事制度 D“升斋积分法”和“贡生制”。
6.西周时期教育主要特征为……………………………………………()A.政教一体,学在官府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A. “存天理,去人欲”说B. “致良知”说C. “教为圣人”说D. “知行合一”说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B.修己以安人C.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D.学而优则仕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A. “生活即教育”B.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C. “主动”、“习行”D. “教学做合一”10. 王充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D.见闻为与开心意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fac3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e.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学而时习之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温故而知新答案:A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400年答案:C3.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D. 百日维新答案:A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5. 明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是______。
答案:国子监6. 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______。
答案:京师大学堂三、简答题7. 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
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在教育领域,五四运动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强调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8.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几次重大改革。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
1951年,实施了“新学制”,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1958年,进行了“教育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高等教育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新机制。
1985年,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1999年,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教育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制,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对后来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现代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科举制度的一些特点。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47ca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7.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明堂"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什么重要建筑?A. 文庙B. 太学C. 书院D. 寺庙答案:B. 太学2. 哪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A. 严复B. 冯天瑜C. 陆费逵D. 蔡元培答案:C. 陆费逵3. 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明清时期?A. 南北朝B. 元明时期C. 唐宋时期D. 战国时期答案:B. 元明时期4. 儒家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A. 仁爱B. 礼义C. 忠诚D. 克己奉公答案:B. 礼义5. 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现代教育时期?A. 民国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清朝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 民国时期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四大名学是儒家、道家、墨家和________。
答案:法家2. 中国第一所完全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兴办的大学是________大学。
答案:北京大学3.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事件“五四运动”发生于西历的哪一年?答案:1919年4. 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的新中国教育法规是________。
答案:《教育法》5.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最高学位是什么?答案:博士学位三、问答题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及影响。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主要以太学为核心,培养统治阶级的子弟,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于封建王朝的官员和士人。
这一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稳定运行,并对后来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介绍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推行近代西方教育制度、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等。
在近现代,中国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措施有哪些?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包括普及基础教育、教育免费化、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整合以及职业教育的加强等。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1250c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4b.png)
《中国教育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因半环以水,故称“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3、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4、《中庸》把教学过程概括为5.韩愈《»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从恢复与捍卫儒家道统的高度,对教师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6.夏代“为政尚武”,故在国都设“”以培养武士。
7.稷下学宫采取“”的办学方针,保证了稷下先生学术自由。
8.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而又实际推行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之洞等人拟定的《»09.1927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实施“”的教育方针。
10.洋务运动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是0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秦始皇采纳法家的建议推行的文教政策是,,,,,,,,(A无为而治B儒道释三教合一C以法为教,以更为师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A学、思、行B闻、见、知、行C学、问、思、辨、行D见闻为与开心意3.唐代科举考试设题指事,由被试者做文章的方法是,,,,,,A帖经B墨义C诗赋D策问4 .朱熹认为大学教育的重点是,,,,,,,,,,,,,,,,()A 学习四书五经B “明其理”C 应科举D “学其事”5 .王安石在太学的教学管理上实行了,,,,,,,,,,,,,()A 苏湖教法B 三舍法C 监生历事制度D “开斋积分法”和“贡生制”6 .西周时期教育主要特征为A.政教一体,学在官府B,官学衰落,私学兴起C.以法为教,以更为师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A.”存天理,去人欲”说B.“致良知”说C.“教为圣人”说D.“知行合一”说8.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在教育目的上主张,,,,,,,,,,(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1分)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种族。
中国教育史习题
![中国教育史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4206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a.png)
中国教育史习题册《中国教育史》复习题一、基础知识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学、问、思、辩、行。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胡瑗、孙复、石介。
6、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有: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擦、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7、《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分别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西周小学和大学的学程是: 7 年和 9 年。
9、宋元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
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
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
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6、庚款兴学----又称退款兴学,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美教育。
三、简答题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历史意义。
性质:⑴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聊城大学《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聊城大学《中国教育史》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9f9d98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b.png)
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2.国子学3.书院4.苏湖教法5.壬戌学制6.《教育史ABC》7.长善救失8.束脩二、简答题1.简述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
2.简述书院发展的轨迹。
3.简述西周教育的主要特点。
4.简述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
三、论述题1.论述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2.评述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四、材料分析题1.把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并解释其教育内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把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并解释其教育内涵。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一、名词解释1.汉灵帝光和元年,正是“党锢”之争达到最高峰的时候,一所设立于皇宫鸿都门内的新型的中央官学。
2.国子学:晋武帝咸宁二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
惠帝元康元年,明确规定五品以上的子弟入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的子弟求学之所,这是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专为士族子弟另设国子学之始,也是门阀士族享有各种特权在教育制度上的反应。
3.起源于唐代,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时期中,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作用。
其性质有官办、私办两种。
4.苏湖教法(分斋教学法) :胡瑗在苏湖两地进行教学时,改变当地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和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和爱好分斋而教。
5.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制定的学制系统。
6.《教育史ABC》,杨贤江专著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中国教育史题库
![中国教育史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1012fea551810a6f5248615.png)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9466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4.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思想,意味着教育应该面向()。
A. 所有人B. 贵族C. 有才能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A2.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汉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3. 以下哪位教育家主张“性善论”?A. 孟子B. 荀子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A4. 宋朝时期,书院教育开始兴起,以下哪个书院是当时著名的书院之一?A. 岳麓书院B. 白鹿洞书院C. 嵩阳书院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部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C6.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新式学堂是()。
A. 京师大学堂B. 同文馆C. 江南制造局D. 以上都是答案:D7.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转型,以下哪个不是五四运动后的教育改革措施?A. 提倡白话文B. 废除科举制度C. 提倡女子教育D. 恢复科举制度答案:D8.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改革中,以下哪项不是改革的内容?A. 普及义务教育B. 推行九年义务教育C. 实施素质教育D. 恢复科举制度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A. 教育公平B. 教育民主C. 教育产业化D. 教育终身化答案:C10. 当前中国教育的重点是发展()。
A. 职业教育B. 高等教育C. 基础教育D. 学前教育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中。
答案:《论语》2. 科举制度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使得教育与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加______。
答案:系统化3. 宋朝时期,书院教育的兴起,促进了学术的自由发展和______的交流。
答案:思想4. 洋务运动中创立的新式学堂,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次尝试,它引进了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西方5. 五四运动后,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其中提倡白话文的目的是使教育更加______。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93dd1d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2.png)
中国教育史题集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教育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和“六艺”教育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阶级性B.有组织性C.有等级性D.无目的性2.我国教育萌芽于()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中期C.原始社会末期D.奴隶社会3.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学校产生的条件()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B.社会事务日益复杂,需要专人管理C.家庭的出现为教育提供场所D.文字的产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条件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学校的形态()A.辟雍B.瞽宗C.序D.庠5.西周建立的两大学校系统是()A.大学和小学B.国学和乡学C.官学和私学D.上学和下学6.对“辟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西周国学中的大学B.是西周国学中的小学C.是西周的乡学D.是西周的一种私学7.西周时期诸侯所设的大学称为()A.辟雍B.泮宫C.瞽宗D.庠8.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西周时期的官学教育制度。
第二章私人讲学的兴起和传统思想的奠基一、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私学兴起的原因()A.受教育的对象越来越多B.奴隶制的解体C.学术文化下移D.养士之风盛行2.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道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墨家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
()A.楚国B.燕国C.齐国D.秦国4.对稷下学宫的性质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由官方出资兴办的官学B.以私人讲学为主,因而是私学性质C.是在一种学术交流机构,而非学校的性质D.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5.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A.利B.仁C.德D.信6.“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对的概括。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c076077232f60ddcca1c2.png)
中国教育史复习思考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一、填空题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其学校系统包括(国学)和(乡学)。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3.西周的国学分成(大学)和(小学)。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六艺)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
8.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诸家。
10.(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150)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150)年。
12.墨翟提出了(素丝说),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主动)、(创造)、(实践)、(量力)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教育是扩充(本性)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6.(荀况)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性本恶)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e2b51a417866fb84a8ed2.png)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上)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上)](https://img.taocdn.com/s3/m/249262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4.png)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和群体的需要,起源于人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的,教育的基本方式为与,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3.原始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教育。
4.的产生,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5.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有多种传说,如五帝传说时期的,有虞氏之学等。
6.夏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主管教化。
7.夏代王都所在地有这种学校,但它并非独立的、纯粹的教育机关,教育只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8.夏代据说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据《孟子》,这种地方学校就是。
9.从有或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
10.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时代的历史特征就是“”。
11.西周时期的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包括和教育两个阶段。
12.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
13.六艺教育起源于,又有发展,在继承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1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到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
15.春秋时期200多年,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而已,一是鲁僖公修,一是郑国的子产不毁。
16.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
18.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
19.孔子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的学科,并根据现实需要创设了新的学科。
孔子进行研究并编成的教材包括六种,作为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acd3b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8.png)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礼B. 乐C. 射D. 算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多久?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600年4.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5.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废除科举B. 建立新学C. 推广白话文D. 实行义务教育6. 以下哪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教育主张?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文言文C. 强调科学教育D. 维护旧礼教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D. 教育要面向世界8.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A. 普及基础教育B. 发展职业教育C. 推进高等教育D. 促进教育公平9.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哪一项战略?A.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B.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C. 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D. 建设区域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0. 21世纪初,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实现教育现代化B. 实现教育国际化C. 实现教育信息化D. 实现教育均衡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1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A. 重视道德教育B. 重视文学教育C. 重视实践教育D. 重视等级制度13. 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哪些?A. 选拔人才B. 促进社会流动C. 维护封建统治D. 推动文化发展14. 新文化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废除科举B. 推广白话文C. 提倡科学教育D. 强调民主与自由15.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推行素质教育C.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D. 促进教育公平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
![《中国教育史》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e2b51a417866fb84a8ed2.png)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六艺教育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
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
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对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5.分斋教学制度分斋教学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
经义斋以培养比较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则是为了造就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
这是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第一次按实际需要在同一学校中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在当时被太学取法,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升斋等第法元代国子学教学管理方法之一。
就是把国子学分为下、中、上三个等级六个斋舍,学生按程度分别进入各个斋舍学习不同的内容,依据其学业成绩和品德行为,依次递升的方法。
它是宋代三舍法的延续与发展。
与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教学管理方法就是“积分法”。
9.朱子读书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本人一生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东林会约明代无锡东林书院讲会规约。
首列孔孟为学要旨,次列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最后早之以“饬四要,破二惑,崇九益,屏九损”,旨在继承杨时精神,上承周程,下接朱熹,反对王学末流的陋习。
其中有关讲会制度的规定,影响最大。
14.《大同书》是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01至1902年间。
在《大同书》中,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然后再进入慈幼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
《大同书》所描绘的教育理想,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综合体,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15.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订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等,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包含了资本主义和封建性因素,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
17.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经过讨论、修订的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史称壬子学制;此后直到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等法令规程,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故称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这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18.六三三学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国内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美国教育的影响,1922年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表明了中国教育界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了他们可贵的创造性和庄重的使命感。
19.活教育20世纪30年代末,陈鹤琴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即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活书?”陈氏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则是他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活教育”思想明显地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20.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其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则是其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二、简答题1.列举私学的历史特点。
私学代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
与官学相比较,它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一,是独立的学术和教育团体;第二,以本派的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第三,教师与官吏分离,不享有世袭的特权;第四,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可以到处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思想解放,方式灵活;第五,受教育对象突破王族、贵族的限制,吸收平民入学,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第六,造就了一批大师和—批独具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成果,《学记》和《大学》就是这一时代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而孔子则是干百年来最伟大的教师典范。
2.分析战国时期私学兴盛的原因。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展开,促进了私学的繁荣。
第一,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的母胎里逐渐成熟,生产力大解放,生产大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丰裕的物质新产品和更宽广的活动舞台;第二,各诸侯国内部先后建立了地主政权,统治阶级纷纷变法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和复杂,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三,战国时期还是一个思想、科学、文化的大繁荣时期,尤其在文化方面呈现出崭新面貌,如文字简化、文体变革,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这—时期教育的繁荣和教育思想的活跃。
3.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
稷下学宫的性质有二:其一,它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其二,它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的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的特点有二:其一,学术自由,这是其基本特点,容纳百家、相互争鸣与吸取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其二,待遇优厚,稷下学宫发扬了礼贤下士的风格,给稷下学者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子学者们的很高的政治待遇,“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则是给予学者们的优厚的物质待遇。
4.试述墨家教育方法的特色。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一是主动,即“虽不扣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二是创造,即“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对于古代好的东西应当继承,而在今天则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三是实践,即“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三是量力,即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
7.简述汉朝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汉代经学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经学教育中多采用章句的形式教学;经学教育特别重视师法和家法;经学会议和古经为汉代末期经学教育提供了规范的思想和教科书。
8.试述魏晋时期教育制度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第一,魏晋是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士族地主把持朝政大权,控制仕进之路,实行“九品中正制”,限制庶族地主的政治权利。
门阀制度的膨胀对学校教育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士族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和优先选官的特权,挫伤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使得官学教育时兴时废,似断还续。
第二,魏晋时期的儒学受各种思潮的冲击日渐衰微,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则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在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下,魏晋学制体系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官学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专科学校,如律学、史学、玄学、医学等;另一方面,儒学校也有了新的形式,如西晋就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了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国子学。
第三,经学虽处于中衰时期,但仍为士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依据,传授经学的学校在学制系统中始终处于主要地位。
但这个时期的经学,突破了两汉严守师法、家法与今古文经学的藩篱,汇释众家,注重义理,形成“魏晋经学”,对学校教育影响颇大。
9.试述隋唐时期教育制度上的创新。
第一,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第二,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如假期制度;第三,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如将儒家经典分为大经、中经、小经;第四,教育的等级性明显,如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招生的身份标准;第五,学校类型多样化,既有以儒经为教学内容的传统学校,也有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专科性学校;第六,学校的分布面较广,中央有中央官学,地方有州县学,甚至乡里也有学;第七,重视医学教育;第八,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12.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儿童教育思想,即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提出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教学中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等。
王守仁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是难能可贵的。
17.列举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先后出现过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先后出现过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有: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以及对学校教育方法的改革实验等。
18.试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在长期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要点包括职业教育的地位、目的、办学方针、教学原则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等。
第一,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对群服务的作用,并适应了社会分工制度和人的发展差异的需要;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第二,20世纪20年代,黄氏将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此后虽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作过诸多说明,但总是以此语作为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
第四,“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五,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敬业乐群”。
四、论述题6.试比较柳宗元和韩愈教育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第一,都认为人性是有差别和等级的。
第二,教育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
第三,都强调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异点:第一,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直接继承董仲舒的思想,提出“性三品”,认为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柳宗元尽管也从儒家传统思想出发,将人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等,但又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主张重“人事”而不重“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