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备考知识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四)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内心自由是指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按照道德规律办事,是自己行为符合理性原则;完善是指人调节自己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仁慈是“绝对的善”;正义就是守法的观念;公平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并努力建设成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家。
他系统研究了统觉、兴趣和注意等心理学问题。
他的关于统觉的概念是,当新的刺激发生作用时,表象就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到意识阀中;如果它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唤起意识阀下已有的相似观念的活动,并与之联合,那么,由此获得的力量就将驱逐此前在意识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中心,新的感觉表象·与已有的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如果与新的表象相似的观念已经在意识阀上,那么,二者的联合就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
3.道德教育理论他将道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前者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后者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五种道德观念。
他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4.课程理论他的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一致。
统觉理论是他课程理论的又一重要基础,他为课程设计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
此外,他还讲课程与儿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他的课程理论是最为完善和系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J.F.Herbart 1776——1841年)生于德国奥登堡。
他的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以后入拉丁学校,于1794年进耶拿大学。
在学校内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当时刚发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公元前6世纪)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给他很大的影响。
1797年初,他在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他对教育的兴趣就是由这个职务引起的。
他在1799年曾访问过柏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这一认识给他的印象很深,但是他并未完全接受裴氏观点中的民主主义倾向。
1799年以后,他停居在友人家专攻哲学;1802年在哥丁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即在该校任教。
1809年他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继康德之后,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目的在于训练教师,应用他的教育原理。
1833年,他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
他的主要著作是在两个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的。
教育方面的著作有: (1)《沦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1804年);这是用严格的演绎方式,从教育的目的开始,讨论到他的假设,由假设达到完成目的的手段,侧重于伦理学方面的发挥。
(2)《普通教育学》(1806年)分管理、教学,训练三部分,表现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侧重于心理学方面的阐述。
(3)《教育学讲义纲要》(1835),这是《普通教育学》的补充,对手前书中的心理学基本思想,有进一步的发挥。
其他与教育有关的著作,尚有《裴斯泰洛齐的直观初步的观念》(1802),《公众协作之下的教育》(1810),《学校与生活的关系》(1818),《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1831),《理想主义对于教育的关系》(1831)等。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想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外国教育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三)道德教育
1、训育
(1)概念
根据赫尔巴特的见解,训育是指“有目的地进行的培 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主要是关于道德教 育方法的主张。
(2)阶段 道德判断:道德的基础,道德教育的起点 道德热情: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 道德决定: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 道德自制:对自我的认识
(2)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 兴趣本身存在于经验之中 兴趣是头脑中各类观念相互联系的结果,是个体对观念加 以体验的过程
2、根据兴趣分类划分课程内容 (1)经验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的兴趣:文学、绘画
(3)统觉:即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 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 内,都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 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即统觉团。
二、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目的论
1、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必
(2)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的兴趣:神学
(二)统觉与课程
1、统觉理论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
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必然要求课程的安排应 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 不熟悉的材料。
理论基础 德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观
1、特征
强调知识或认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赫尔巴特指
出“巨大的道德力量是获得广阔视野的结果,而且又是完整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
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88页)。
赫尔巴特的伦理学和心理学是与其哲学紧密相联的。
在哲学上,他是一个客观唯心论者。
他认为宇宙是无数的独立存在的“实在”所构成。
“实在”是永恒不变的,不可认识的。
但它们之间会发生关系,并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和影响,便构成宇宙间变化万千的各种事物,人们所认识的不过是“实在”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万事万物,而绝不是“实在”本身。
因为,“实在”是不变的和不可认识的。
赫尔巴特以其哲学思想为依据,建立了他的心理学和伦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是教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建立科学教育学的首要科学。
赫尔巴特依据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灵魂也是宇宙中无数实在的一种,它是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最初是一无所有的,当其和肉体结合时,必然和各种各样有组织的物质发生关系,开始获得感觉,进而形成表象或观念。
赫尔巴特断定,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不过是观念的活动而已。
在赫尔巴特看来,灵魂通过肉体接受许多感觉,进一步形成观念,这样,在人的意识中就聚集着无数的观念,其中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小而被抑制,沉降于“意识阈限”之下,而另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强,则浮于“意识阈限”之上,这些就是当时支配人的意识的观念。
但各种观念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经常运动、斗争的。
意识阈限下的某些被抑制的观念,由于各种原因,会穿过其他观念而呈现在“意识阈限”以上,而意识阈限以上的某些观念又会因力量减弱降至意识阈限下,同类观念互相增强则促进观念的呈现,异类观念相互削弱则阻碍观念的呈现。
总之,观念的运动、矛盾决定着人的心理的全部内容。
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一)
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 (一)赫尔巴特是19世纪晚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发展原则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以自由的方式去探索和创造。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环境,让儿童自由地探索和实践,从而获得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二、玩耍的重要性赫尔巴特认为,玩耍是儿童自然的行为,也是儿童学习的最佳途径。
他主张教师应该为儿童创造各种有意义的玩耍环境,让儿童在玩耍中学习,学习中玩耍,从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感性教育的重要性赫尔巴特主张,在幼儿阶段,要注重儿童的感性教育,尤其是在语言、语音、形体及社交礼仪方面。
他认为,感性经验是儿童增长知识和认知社会的重要手段,由此而产生的认知是深入生活的,也比较牢固、持久。
教师应该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平等对话和合作共生赫尔巴特主张,在幼儿阶段,要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和合作共生的氛围。
教师应该与儿童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和意见,从而让儿童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同时,儿童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和协作,共同建立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以上就是赫尔巴特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为现代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独立自主、批判思维的个性化儿童。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他的思想形成于19世纪上半期,是欧洲教育理论演进的客观需求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来自其唯心主义实在论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理论的直接推演,又是他长期精心观察与实验的总结和升华。
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教育目的是多方面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统一的教育目的是不可能产生的”。
他把教育的多方面目的主要划分为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又称选择目的,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将来选择职业;必要的目的是指道德目的,即是以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观念、“完善”的观念、“善意”的观念、“正义”或“法”的观念、“报偿”或“公平”的观念)完善人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三、教育的过程:他始终坚持“教育学的独立性在于它是教育过程的理论”。
为实现教育目的,他提出了包括儿童管理、教学和道德训练三个重要环节的完整的教育过程,并指出道德教育是全部教育的核心,应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这是赫尔巴特全部教育的理论中心。
道德训练是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与管理、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四、课程与教学:他强调建立关系秩序的理论基础与衡量标准是来源于认识论与心理学。
它运用心理学的兴趣学说与统觉理论来论述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以兴趣分类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和以统觉为核心的教学阶段理论。
1、课程:他认为,兴趣的多方面性是教学的基础,有赖于学习多种学科、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才能形成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观念,进而激发多方面的兴趣。
因此,多方面的兴趣与设置广泛的学科、学习各种知识直接相关。
他把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作为选择课程的内容和基础,并依据统觉原理提出课程设置与安排的原则。
2、教学:赫尔巴特融合经验和理论的认识方法,以统觉条件——兴趣的发展来阐明教学过程,并针对课堂教教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他还对应兴趣发展的四种心理状态,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教育目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把教育的所有目的和最高目的指陈为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多方面的兴趣立足于社会,是可能的目的或选择性目的,也是间接目的或意向目的,道德培养是最高目的和必要目的,二者具有统一性。
在教育起点上,他尊重人的个性,“即使对人类作最纯粹、最成功的描述,这种描述却同时也始终是对特殊的个人的说明”,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尽可能避免侵犯个性,而使个性所具有的鲜明轮廓呈现出来。
从观念心理学出发,赫尔巴特论证了道德目的受五种力量支配,心灵只有具备五种力量才能引向至善的方向,即:内心自由(innerfreedom)、完善(perfection)、仁慈(goodwill)、法权(justice)、公平(equity)。
他所倡导的五种道德观念着眼于人的内心世界,关注改造儿童内部的心理结构,发展儿童明辨的见识及相应意志,促进心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种观念基于人性的现实基础之上,是“一种生活本身的原则”,体现了理性、自由与完善的品质,并逐渐扩展为相应的社会规则及秩序。
在道德养成上,赫尔巴特详细论述了性格形成的自然程序,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了智育与道德形成的关系,强调人之为个体的身心统一。
我们熟知,赫尔巴特在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把伦理学作为重要的基础之一,但他没有因强调伦理学的社会需求而不顾人的个性发展,因心理本身也具有社会属性,他努力追求着二者的和谐统一,在教育目的中兼顾了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
从教育的一般目的或间接目的即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来看,多方面兴趣的平衡发展是实现道德的手段。
兴趣是内心活动的积极状态,当对事物产生兴趣时观念运动异常活跃,增强了心灵的同化能力,从而控制统觉过程。
因此多方面的兴趣可加速观念的贮存与积累,促进性格形成与心灵完善,由观念形成意志,由意志养成性格,达到培养美德的最终目的。
多方面兴趣理论体现了赫尔巴特对完整人格的尊重,这些平衡和谐的兴趣本身是符合学生天性的。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赫尔巴特(John Dewey)是20世纪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
以下是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总结。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了学生的实际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和文化中真实的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和互动来建立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体验来学习,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知识。
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将学习融入到他们的实际经验中去。
其次,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经验和实践来培养判断力、批判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此外,赫尔巴特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公民。
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赫尔巴特提出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赫尔巴特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总的来说,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面对现实世界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A、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B、威胁 C、监督 D、处罚
2、教学论
多方面兴趣理论:是教学的直接目的和课 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 念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 学必须特别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 目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兴趣”。
多方面兴趣(从自然到社会)
(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思辨的兴趣 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A、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方法Method
应用
系统System
概括
联想Association
联想
提示
明了Clearness
预备
苏联学者凯洛夫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运用巩固 检查效果
五段教学法
教育性教学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 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7页)。
五、《普通教育学》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 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 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 上首先 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虑
【教学重点】:教育学思想
赫尔巴特教学思想
赫尔巴特教学思想
赫尔巴特教学思想是1.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
统觉是新观念和已经构成观念集合体中的旧观念联合的过程;通过这种统觉过程而构成的观念的统一的整体,就是统觉团。
学习者在学习时,只有把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或新的知识纳入到统觉团里,同已有的观念或知识经验相联系相融合,才能真正被理解和吸收。
所以,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促使学习者当前的学习和其已有的相关经验联系起来,并要选择正确材料去形成学习者的经验背景或统觉团。
2.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3.根据兴趣概念的分析,赫尔巴特区分了相互区别的阶段:注意、期望、要求和行动。
正是根据兴趣的四个阶段,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外国教育史第15章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上台,才解除幼儿园禁令。此后,各地福禄倍尔团体纷纷建立,将
幼儿园运动推向深入
3.第三阶段:19世纪下半期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 别劳夫人推广福禄贝尔幼儿园及教育方法 1860年“柏林福禄培尔主义幼儿园促进妇女协会” 1861年该协会建立四所幼儿园和一个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 1863年“家庭教育和民众教育协会” 1874年,两个协会合并为“柏林福禄培尔协会”
长的女孩子或失业居民及老妇人。
2.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以佛利托娜为代表的幼 儿学校运动。
佛利托娜的幼儿学校运动 建立:1835年建立奥柏林试的编织学校,后改名为幼儿学校 招收对象: 办学目的: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师资: 历史意义:
2.第二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至40年代末以佛利托娜为代表的幼 儿学校运动。
设立目的:
招收对象: 保育时间: 师资: 教育内容: 历史地位:
1.第一阶段:19世纪最初20年——保育所、托儿所的建立
1819年、幼儿教育家瓦德切克,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象,设立了柏林
最早的托儿所(或称“托儿学校”),开始招收9个月至2岁的婴儿。后由于父
母和社会的需要,大部分招收13岁以下的孤儿,并实行24小时保育。这时它 已不再是单纯的“托儿学校”,而成了“接收一切年龄的孩子的孤儿院”。 瓦德切克的“托儿学校”和以前的季节性托儿所有所不同,它是常设的托儿 所,以城市贫民的子女为对象。
余年;在此期间创办教育研究所及实验学校
1809年—1833年,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伦理学)与 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 手段”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总结赫尔巴特(August Hermann Francke)是18世纪德国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尔巴特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品格为中心。
本文将通过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总结,探讨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理念和实践,在当时的社会中塑造了教育的发展。
首先,赫尔巴特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发展。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潜能和才能。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发展。
他反对机械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的个人参与和自由选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赫尔巴特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他建立了许多实验学校和社区项目,提供给学生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赫尔巴特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和背诵。
他的实践导向教育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赫尔巴特注重德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道德良好、责任感强的公民。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通过宗教的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赫尔巴特创办了教育机构,并将宗教信仰和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在知识上有所进步,而且道德上也有所提高。
第四,赫尔巴特注重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只有在社会中发挥作用,个体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项目。
他通过实践项目和社区服务将学生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发展,注重实践和经验,重视德育和道德教育,强调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他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启示。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以及“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
其主要代表作有《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实践活动①1797年-1799年在不来梅担任家庭教师;②1800-1802年从事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③1802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完成普通教育学;④1809-1833年在柯尼斯堡大学任教。
2.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赫尔巴特将5种道德观念作为其伦理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如下:①内心自由。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或者说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就能自觉按照道德规律办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原则。
②完善。
调节自己的意志,作出判断的一种尺度。
③仁慈。
绝对的善。
④正义。
守法的观念。
⑤公平。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教育学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他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统觉理论,即新的刺激在头脑中发生作用后,表象进入到意识阈中,如果能够唤醒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就结合起来,形成统觉团,进而知识获得。
3.道德教育理论(1)道德教育的目的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目的和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具体如下:①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可以称之为“多方面的兴趣”,即教师必须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②必要的目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
(2)教育性教学原则①教育性教学原则是通过教学进行教育的原则。
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之间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因此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②赫尔巴特清楚地揭示了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创性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明确教学是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赫尔巴特被西方世界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上是“教育科学之父”,那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赫尔巴特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就是四段教学法。
他认为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应该分为四步走,第一步:明了,也就是给学生教授新知识的阶段。
第二步:联想,也就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的阶段。
第三步:系统,做出概括和结论。
第四步:方法,也就是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比如习题解答或者是书面作业等。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二:教育性教育。
这种教育学思想是说要将教学当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老师应该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生的品德。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三;训育,是指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进行的心理状态。
训育一般包括限制、赞许、责备、惩罚、建立有益的生活制度等五个方面,同时赫尔巴特还指出了训育与管理所存在着的区别,赫尔巴特认为管理一般都是关注的当前的作用,而训育是关注儿童未来,训育是持续的、不断的、慢慢的深入人心和渐渐的停止的,能够使人感觉到一宗陶冶的力量。
赫尔巴特生平经历赫尔巴特全称为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教育科学之父”,在世界近代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以与赫尔巴特相比肩。
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奥尔登堡的一个司法官家庭。
幼年的时候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教育。
以后进入了拉丁学校学习。
1794年,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上学期间他研究康德、费希特等人的哲学著作;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关于一切存在都是统一的和不变的学说,大大的影响了赫尔巴特。
1797年初,他在还没有修完大学课程的时候,就去瑞士做了一贵族的家庭教师;赫尔巴特对教育的兴趣就是因为这个工作引起的。
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总结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具有重要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个体的发展和全面的教育,其主要包括思维清晰的教育、道德和宗教教育、教师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等方面。
首先,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思维清晰的教育。
他认为,个体的思维应该经过一定的程序和训练,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赫尔巴特主张提供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教育个体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他认为,思维的清晰性对于个体的智力和道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注重道德和宗教教育。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培养个体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品格,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此外,赫尔巴特还认为宗教可以给予个体安慰和指导,对于人的精神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赫尔巴特还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他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方法。
赫尔巴特主张教师应该成为个体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鼓励个体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他还提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个体的个性和需求,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最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过程是教育的核心,个体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赫尔巴特主张提供刺激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他还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指导性的和有目标的,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个体发展和全面教育为核心。
他主张培养个体的思维清晰性、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注重教师的角色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讲稿1、生平及经历人物生平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
但他过于强调教师及书本的作用,教学方法也有形式化倾向。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他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
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界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一书被视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对黑格尔(Hegel)的思想非常崇敬。
他曾感到不能亲自听到黑格尔的演说,是很大的遗憾。
当黑格尔去世的时候,他希望能到柏林大学担任讲座,接任其位置,可惜没有成功。
2年之后,他回到格廷根大学教书,一直到1841年去世,这时期作品比较少;他写了一本最实用的书称为“教育学纲要”(The Outline of Educatoinal Doctrine)。
2、《普通教育学》•全称《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
1806年出版。
赫尔巴特在书中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教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
他在绪论中提出,教育者应掌握的首要科学是心理学,同时指出教师需要教育学这门科学,更要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是继夸纽斯《大教学论》之后对教学论进行全面综述的一部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赫尔巴特所论述的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阶段论等,都是他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的规律性的东西。
既反映了他长期对教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心血所在,又反映了西方教学论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进展。
《普通教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第一次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严密的教育、教学理论,完成了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
它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内容简介: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
在他看来:“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普通教育学》反映了他的主要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教学和德育。
在管理部分,他提出了纪律问题。
他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他提出了威吓、监督、命令、禁止和惩罚等管理的方法,对待学生采取严酷的态度,很少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
他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观念是最根本的要素,人的一切心理过程--情绪、意志、思维、想象等,都不过是观念的变形。
人们用这些观念来调节个人意志和社会冲突,就能使自己成为服从既定法制的、有美德的人。
根据这个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赫尔巴特曾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等人的影响,他把莱布尼茨的统觉观念应用到他的教育学上来,认为统觉作用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
课程与教学论绪论赫尔巴特思想介绍课件
教育心理学
01
赫尔巴特是教 育心理学的创
始人之一
02
他提出了教育心 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理论框架
03
赫尔巴特强调教 育心理学在教学 过程中的重要性
04
他的教育心理学 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3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对现代 教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他 的教育理论被 广泛应用于现 代教育实践。
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强调教 育目的的明确 性和系统性, 对现代教育目 标的制定和实 施具有指导意 义。
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强调教 育方法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对现代教育方 法的研究和应 用具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
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强调教 育评价的重要 性,对现代教 育评价体系的 建立和完善具 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逝世日期: 1841年8月14 日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01
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03
教育内容:注重学科知识,强 调道德教育
02
教育方法:注重兴趣和主动性, 强调实践和经验
04
教育过程:强调系统化和规范化, 注重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赫尔巴特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赫尔巴特被誉为教育心 理学的创始人,他的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演讲人
目录
01. 赫尔巴特简介 02.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03.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
1
赫尔巴特的生平
出生日期: 1776年5月4日
出生地:德国 奥登堡
教育背景:哥 廷根大学
职业:哲学家、 心理学家、教 育家
主要著作:《普 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 要》
主要贡献:创立 了传统教育学理 论体系,提出了 教育性教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儿童发展与课程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发展与课程问题设计、选择的基础。 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感觉、想象和理性曾分别在 人的认识中起主导作用。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 发展的过程。 课程程序:
五、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 教学阶段论,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 要理解他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 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这是儿童在学习活动 中的两种思维状态。 他把兴趣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 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教学。
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有双重理论基础,即伦理 学和心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指明教育的目的,心 理学指出教育的途径ຫໍສະໝຸດ 手段。(一)赫尔巴特伦理学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提出五种道德 观念,即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这 五种道德观念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它们是维持现 存社会的永恒真理和道德标准。 赫尔巴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知识和认 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2.统觉与课程
他从统觉原理出发,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学生能 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 的材料。为此,赫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 程设计原则,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 系统性。 “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 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 习和理解它的手段。他把历史和数学当作所有学科 的中心。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性教学的含义: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 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 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 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
其次,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 “多方面的兴趣”。
(三)道德教育
赫的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个方 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要防止恶行。 训育可分四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 和道德自制。 训育方法有五: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 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
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
对赫尔巴特的评价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曾经产生过重 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努力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试 图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在接受前人的教育经验 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 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教育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他的教育理论,丰富了近代教育学的理论体 系,创立了世界近代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学派。他 的教育理论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双翼,具有比较严密 的逻辑性。
第三,他的“统觉”理论、“多方面兴趣”理论、 “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以及“教育性教学”理论等, 都超出了前人的探索,开辟了教育学发展的新途径。 总之,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整个教育科学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他被誉为“教育 科学的奠基人”。
(二)赫尔巴特心理学
西方历史上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 并把它建成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统觉、兴趣、注意。
统觉一词最早由莱布尼兹提出,赫尔巴特对其批判 独立的吸收,并借鉴康德、罗克等人的观点,提出 自己的思想并用于教学中。简而言之,统觉就是旧 观念被新观念同化的过程。
统觉的条件是兴趣,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 新刺激→意识阈 + 已有观念→统觉团
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 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 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领悟和掌握。 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 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 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 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 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 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第十五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主讲:谢志斌
第十五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一、生 平
赫尔巴特(1776-1841)是西方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 家、教育家。他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并 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 1.日内瓦-不莱梅时期(1797-1802),应聘家庭教师, 接受了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 2.哥廷根时期(1802-1809),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 开始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科学教育学”的概念, 出版《普通教育学》(1806); 3.柯尼斯堡时期(1809-1833),担任柯尼斯堡大学教 授,形成了较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三、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一)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性教学原则 (三)道德教育
(一)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 目的”。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即 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
“必要的目的”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 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 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 德观念。
儿童管理的方法有: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 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坏事。
四、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在西欧近代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次提出了较为完 整的课程理论。
1.兴趣课程体系; 2.统觉与课程; 3.儿童发展与课程。
1.兴趣课程体系
基本主张: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 趣相一致。即经验--兴趣--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