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100c9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己亥杂诗》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一、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句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a1b1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c.png)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牛郎、织女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2)故事续写: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的后续情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如快速回答问题、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牛郎织女(二)》的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寓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举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牛郎织女为何会被天河分开?他们为何要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传说中所传递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2)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帮助学生体会主人公牛郎织女的情感。学生可能对于他们的爱情故事较为熟悉,但如何深入体会他们的情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阅读材料:《中国古代民间传说选编》,收录了其他著名的民间传说,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魅力。
(3)视频资源:《牛郎织女》的动画片或电影,如《牛郎织女之天河之恋》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推荐的阅读材料,观看推荐的视频资源。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9eed1accbff121dd368373.png)
11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复习古诗节奏。
(2 2 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新型玻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新型玻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c1a9caf1ffc4fff47acbe.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新式玻璃》教课设计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式玻璃的特色和用途。
3.意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课要点:认识新式玻璃的特色和作用。
教课难点 :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课方法:先学后导,三层训练。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研究相联合。
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
讲课种类:新讲课。
教课过程:一、第一层次训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式玻璃?二、板书课题三、展现目标四、第一次先学后导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思虑: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新式玻璃有哪些特色和作用,在文顶用“ ------ ”划出描绘新式玻璃特色的语句,用“ ~~~~~~”划出描绘新式玻璃作用的语句。
(5 分钟后比谁找得正确)(一)先学新式玻璃有哪些特色和作用 ?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诵有关段落,读后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而后小组睁开议论合作达成表格。
(二)后导1、小组合作沟通。
2、反应指导。
五、第二次先学后导自学指导 2:再读课文,想想: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这了什么说明方法 ?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用“5 种玻璃时运用----”划出来。
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更好。
(一)先学1、生独立思虑。
( 二) 、后导2、小组合作沟通。
3、反应指导 .( 分类型、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六、第三层次训练1、读一读,指出下边的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①博物馆能够采纳,银行能够采纳,珠宝店能够采纳,寄存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能够采纳。
() ②临街的窗子假如装上这类玻璃,街上的声音为 40 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 12 分贝了。
()③噪音像个往来无踪的“隐身人”。
()试着用画线词语练习造句。
2、连线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吸热玻璃除去噪音阻拦强光自动窗帘自动报警难舍难分3、拓展延长。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50025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2.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1牛郎织女(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内容概述:本课是语文第11课,讲述了牛郎织女在银河相会,仙女离别的故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传统节日情节,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适应对象:五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典型”的含义,体悟牛郎织女的爱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唱歌、谈天文等方式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2.展示:让学生欣赏有关牛郎织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讲解:详细讲解《11牛郎织女(二)》故事内容,解释其中的生字生词,并学习理解和记忆重点词语。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牛郎织女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
5.朗读: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角色编排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重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故事的表现兴趣高,但在理解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情节。
另外,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爱情的真谛,增强教学的思辨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综合素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5967c453610661ed9f4ff.png)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课教案《小桥流水人家》目标预设:1.借想象理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义。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初识作者,引入课题1、月是故乡明,家乡是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思念家乡课文,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看了课题后,你的脑子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看来,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面,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个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师可范读)3、师:这个题目就是一首词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词。
指名读。
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的题目就出自这首词。
齐读。
4、现在人们常常用小桥流水人家来指代美丽的江南水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出示照片简介作者)。
她一生命运坎坷,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她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5、到底是哪段日子,哪些美好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那——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打开书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平时老师已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么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做。
来一起先来读一读。
(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读顺。
2、读思结合。
3、圈画批注。
4、交流讨论。
)2、自由地读读课文,想想谢冰莹奶奶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3、让我们一起来认认这篇课文里的生字。
4、那么作者常常怀想的,永远难忘的到底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
三、细品“思乡之情”1、品读“景美”(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评读。
重点体会“婀娜的舞姿”。
请大家注意观察“婀娜”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说谁有婀娜的舞姿?(2)(出示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4ca846e6b8f67c1cfad6b857.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七律·长征》教案课题11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利用暖与寒对比突破体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4、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2、初读课文,读诗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简介历史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一课 牛郎织女(二)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 语文 第十一课 牛郎织女(二)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a7b4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4.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
(2)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牛郎织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体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
(2)分析牛郎织女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2)体会故事中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民间故事的特点。
(2)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题目,打印相关阅读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搜集关于牛郎织女的其他传说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将学生带入到牛郎织女的故事世界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2. 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片段,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故事中的情节吗?”引导学生回答出“牛郎织女”的故事。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8da35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a.png)
《牛郎织女(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理解“玉簪”等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母的冷酷、织女勇于抗争的精神以及牛郎织女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同学们回忆下,老师看看大家还记得吗? (牛郎很勤劳,织女心灵手巧,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相识并结婚)以此引入课题《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字词:理解“玉簪”的意思并造句。
主要内容:牛郎和织女幸福的生活被王母娘娘拆散了,最后他们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见一次面。
三、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遇到什么难题呢?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狠心拆散1.你觉得牛郎织女他们般配吗? (牛郎心眼好,织女不是爱慕虚荣的人,他们很般配)2.如此美好的姻缘,王母娘娘为什么一定要狠心拆散他们呢? (因为天条规定仙女不能和凡人在一起)3.还有什么原因呢? (王母认为他们两人在一起损害了王母的尊严)4.从中感受到什么? (天条的无情,王母的冷酷)(二)鹊桥相会1.王母娘娘用什么办法隔开了牛郎? (她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2.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了,怎么还能每年七夕见次面呢?(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
)3.你能猜测织女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被捆仙绳锁住,不能吃饭,不能喝水,被压在蟠桃树底下)4.假如你是织女的姐妹,你会如何向王母求情呢? (王母娘娘请你可怜可怜织女那两个孩子吧!他们不能没有娘亲啊!)四、品读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43a87daf45b307e871978d.png)
三、探究情节,品悟曲折
过渡:通过刚才的默读,同学们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的曲折。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让我们从这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重点句1: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①想象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时是怎样的表情?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②指导朗读。
(2)重点句2: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
(二)了解不幸降临。
1.过渡:有人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当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牛郎和织女的灾难便降临了。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画出描写王母娘娘的句子,说一说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体会爱情之美。
1.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过得美满。)
2.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感受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
3.想象说话。织女是多么喜欢人间哪!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织女喜欢的是怎样的生活?
课件出示: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25e9e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0.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作者及时代背景。
2.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学习古诗的语言、形式及其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培养语感和鉴别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三首》中感悟诗歌中的情感,把它们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情感和情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在欣赏诗歌中提高鉴别、感受、表达的能力。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有些抽象的意象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利用现代歌曲歌词猜古诗,由教师唱现代歌曲歌词,让学生猜出与其相似的古诗。
例如:教师唱《小苹果》的前排儿童,学生们通过联想猜出《静夜思》。
2.整合(20分钟)通过阅读《古诗三首》,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生活,传统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古代诗词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3.拓展(2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欣赏古诗,体验诗歌的魅力,感受古代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静夜思》、《登高》、《黄鹤楼》等优秀古诗,让学生从中体味古人的情感。
4.运用(30分钟)四人一小组,各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有些小组可以集体欣赏一首古诗。
每个小组要展示他们选择的古诗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的特点,并理解古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言,让学生的发言参考韵脚、对仗以及意境的表现等方面。
5.交流、总结(20分钟)通过细节回忆和感性领悟,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哪一首?为什么?你喜欢哪些古诗形式?为什么?经过谈论和交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魅力。
四、教学要点1. 平时需要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古诗和古韵文化的书籍和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修养。
2. 教师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对知识点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15915f46527d3240ce09b.png)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文原文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
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
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
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
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说:“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
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老牛没说完就死了。
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
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
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aea4dad4d8d15abf234e03.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诵全诗,理解诗意,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情感目标:充分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一分钟速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一)初读文本——知晓“长征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来一起了解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胸怀。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那么读的怎样了呢?来,一起来试试。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是的,漫漫长征,千难万险;红军将士,英勇无畏。
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一点。
这两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只等闲”是什么意思?(把什么都看得很平常。
)红军战士把什么看得很平常呢?对呀,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看路线图)这其中不知遇到了多少艰险,可他们把这一切都看得平平常常,多了不起啊!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诗。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1、自由读全诗,小组合作交流: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诗中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吗?(生汇报,板书))2、选其中最让你震撼的一幅,说说感受。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下面我们就结合着诗句去感受那些令人震撼的历史画面: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指名读)请学生板画:五岭乌蒙(2)结合板画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你们看(出示相关图片)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第11课《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1课《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eee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3.png)
(3)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举例:课文中的“银河如同一条巨大的银带,横亘在夜空中。”运用了比喻手法,需要学生分析其表达意义。
(4)价值观念的探讨:学生需要从故事中提炼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信等,并进行思考与讨论。
难点解释:如何将所学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于实际写作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价值观念的内化:学生需要将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生活中实践。
难点解释:如何引导学生将从故事中学到的价值观念付诸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4)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生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独特见解。
第11课《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牛郎织女(二)》人教部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个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复习牛郎织女传说的前半部分,深入理解后半部分的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如“梭、缉、煸、炖”等;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通过课文学习,感悟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精神,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探讨故事中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信等。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对《牛郎织女(二)》的学习,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准确、生动、有创意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探讨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美好情感的同时,学会欣赏民间故事的艺术美,并能够创造性地表现和传递故事情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推荐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精品教案+推荐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897c90c83c4bb4cf7ecd17d.png)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篇略读课文组成。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
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
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0课第11课《牛郎织女》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0课第11课《牛郎织女》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da3ff6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9.png)
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第11课《牛郎织女》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抒发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第10课《牛郎织女》(上):讲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他们相识、相爱、被迫分离的过程。
第11课《牛郎织女》(下):继续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描绘了他们跨越天河的壮丽景象,以及最终的团聚。
2. 生字词:第10课:牛郎、织女、鹊桥、银河、神仙、鹊儿、飘逸、斑斓、惆怅、重逢。
第11课:天河、动车组、议程、斑斓、违抗、甜蜜、重逢、泪如雨下、相依为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牛郎织女传说的魅力,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牛郎和织女不能在一起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造句。
(2)进行阅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课题
11新型玻璃
教学内容
第47页——第4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层层递进,完成学习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及老师的指导点拨,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NO:_______ 授课时间:年月日 星期第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读题质疑,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情感与价值目标: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关于新型玻璃知识的资料。
2.学生查找有关新型玻璃知识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NO:_______ 授课时间:年月日 星期第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复习检测,
导入新课。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二、
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三、
交流展示,
点拨释疑。
.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四、
巩固练习,
总结提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三、
交流展示,
点拨释疑。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四、
巩固练习,
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
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