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1917至200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基本特征、作家的生平史实、创作观念、审美情趣、作品的情感特征、艺术特征、作家作品的群体风貌以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西方文学的关联,使学生具体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三、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和学生自读相结合,强调学生自我阅读感受与充分认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四、教学内容与学时(一)学时:112学时。
现代文学史64学时,当代文学史48学时。
(二)教学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2学时)1、中国文学现代化起点的大致时间(1898年)2、民族生存危机引起传统思想根基的动摇和瓦解,严复、梁启超的反思。
3、回顾思想变化的背景原因:先是寻求社会组织的变化,继而影响到文化,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变化过程。
4、“小说界革命”及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点出此口号是小说这一文类在近现代取得显赫地位的理论开端。
5、现代化发生阶段梁启超的功绩,“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及身体力行。
6、略述戏剧观念的更新。
“言文合一”观念下最初的“白话文运动”及具有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王国维及周氏兄弟。
7、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1898-1917)各类文体中成就最大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8、小说的成绩,谴责小说的盛行(四大代表作品)。
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吴趼人与“鸳鸯蝴蝶派”的关系。
民初初徐枕亚的《玉梨魂》,鸳蝴派的“五虎将”。
思考题:1、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产生原因、使命。
2、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3、掌握现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4学时)重点难点:“五四”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文学社团的蜂起。
1、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制定(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2》(上)模块一:20年代文学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教学设计:课前布置重点文献预习。
课堂讲授从文献解读入手,表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和发生过程。
知识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端。
教学要点:人的观念与文学的发展。
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的具体表现。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西方思潮的内外在关系。
重点:1、重点文献:《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红楼梦评论》。
2、“人”的观念的演变,是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的具体表现。
4、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变革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5、在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的20年里各文体创新的努力及其局限。
难点:以“人”的观念的演变重新阐释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2、简述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教学设计:在重点文献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讲授和提问的方式分析“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和过程。
知识点:《新青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教学要点:五四文学革命的过程,内容,意义。
教学要求:五四文学革命产生必然性、历史价值和得失反思。
重点:1、重点文献:《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人的文学》。
2、五四文学革命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3、五四文艺思潮与论争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及新文学社团流派对五四文学的推动作用。
难点:五四文学革命的复杂社会背景及其发生的内在历史逻辑。
思考题:1、为什么说五四文学革命标志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确立?2、简介《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并比较二者的不同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学时安排:4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2.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4.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品;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4.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教学方法:1.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文学鉴赏;2.分析作品的人物、情节、语言和风格;3.进行文学作品的导读和讨论;4.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5.组织文学作品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的考核;3.期末考试: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资源:1.课本:《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2.电子媒体:影音资料、网络资源等;3.图书馆:相关文学著作、文献资料等。
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2.掌握不同思潮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文学思潮?什么是文学流派?它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什么影响?Step 2:讲授(20分钟)教师给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和流派,介绍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
例如:鲁迅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流派等。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潮或流派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准备小组报告。
Step 4:小组报告(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择的思潮或流派的代表作品和核心思想,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5:课堂讨论(15分钟)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思潮和流派的异同、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批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及教案文学观念的变革近代文学变革中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业绩该时期出现的“南社”诗歌团体;“戏剧改良”;“新文体”的散文;“政治小说”;翻译的外国小说;民初各种言情通俗小说等等。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6课时)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文学革命兴起的基本状况;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与思潮流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湖畔诗社等;五四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
第三节20年代文学论争1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第四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人”的文学观念的现代意义;文学语言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型;文体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8课时)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创作概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南京水师学堂的学习期间接受了进化论;日本仙台学医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五四时期的“呐喊”,小说和杂文的创作;五四退潮后的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大革命失败时的思想反思,进化论的轰毁;在上海参与左翼文学运动;生命最后的战斗日子以杂文为武器。
第二节《呐喊》、《彷徨》《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小说集的思想内容;《狂人日记》的思想启蒙总纲;《阿Q正传》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和关于农民问题的思考;《伤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表现手法、吸收外国小说的技巧、“格式的特别”等,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第三节《故事新编》鲁迅历史小说的独特性;《故事新编》的主要思想内容;《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代码:XXXXX学分:X 学分理论学时:XX 学时实践学时:XX 学时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XXXX学院/系一、课程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和批评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价值、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异地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地域特色,探索异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点研究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探讨其对于当地人文精神的表达和塑造。
2. 改革开放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探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的变迁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研究相关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化进程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反映。
3. 文学批评与理论研究- 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并应用批评理论,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 文学与时代精神-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念;- 以作品为依据,分析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理解文学对社会的反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学习要求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文学作品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和表达方式;- 学术研究讨论:组织学术研究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和领悟能力。
2. 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 努力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认真完成布置的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任务;- 积极参加学术研究讨论,展示个人研究成果;- 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日常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本课程的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它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一系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训练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三、课程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较为系统的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概貌,理清中国现代文学演化的脉络,探讨它的历史规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评价文学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鉴赏现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现代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理想、情操和美感。
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在大二两个学期连续开设,共72学时,本课程内容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两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中国现代文学部分(每周2课时,总计36课时)引言(1课时)一、对“现代文学”学科与课程的回顾二、现代文学的分期、性质与特征三、学习现代文学的意义与要求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革命”与文学社团( 1课时)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社会历史条件二、文学革命及其发展三、与守旧复古的文学思想的论争四、新文学社团和刊物的兴盛五、“五四”十年文学创作潮流概观六、“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第二章鲁迅( 2课时)一、鲁迅的生平、思想发展与创作概况二、《呐喊》、《彷徨》三、《狂人日记》四、《阿 Q正传》五、农村题材小说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六、《故事新编》七、鲁迅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第三章小说( 2课时)一、叶绍钧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小说二、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的小说第四章新诗( 2课时)一、初期新诗和新诗集二、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与象征诗派三、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第五章郭沫若( 2课时)一、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女神》三、郭沫若的其他诗集四、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五、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剧作第六章散文( 1课时)一、“ 五四” 时期散文创作总貌二、周作人生平及创作评介三、朱自清的生平与散文创作四、冰心和其他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五、创造社作家的散文六、梁遇春、徐志摩的散文与“ 现代评论” 派“ 闲话” 散文七、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七章话剧( 1课时)一、春柳社民众戏剧社和上海戏剧社简介二、易卜生的影响和“ 社会写实剧” 创作潮流三、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四、熊佛西、陈大悲、宋春舫等人提倡的“ 国剧运动”五、丁西林简介六、欧阳予倩与袁昌英的历史翻案剧第二编第二个十年( 1928-1937)第一章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与三十年代的文艺思潮( 1 课时)一、无产阶级文学论争与“ 左联” 的成立二、“ 左联” 的主要文学活动三、30年代的文艺思想论争四、30年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与特点第二章茅盾( 2 课时)一、茅盾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蚀》与《虹》三、《子夜》四、《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五、《腐蚀》与《霜叶红似二月花》第三章老舍( 2课时)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从《老张的哲学》到《离婚》三、《月牙儿》、《断魂枪》等短篇小说四、《骆驼祥子》五、《四世同堂》第四章巴金( 2课时)一、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灭亡》和《爱情三部曲》三、《激流三部曲》四、《憩园》与《寒夜》第五章沈从文( 2课时)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乡野与都市对立的小说世界三、《边城》与《长河》四、意境与文体第六章其他小说创作( 2课时)一、蒋光赤、柔石、胡也频、叶紫等作家的创作二、丁玲前期创作三、张天翼的小说创作四、艾芜的早期小说五、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六、“ 东北作家群”七、京派小说八、现代派小说九、李劼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十、杨逵的小说十一、张恨水的生平与创作概况第七章 30 年代诗歌( 1课时)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二、中国诗歌会的创作三、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四、现代派诗的形成、特点及演变五、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六、卞之琳、何其芳等诗人的创作第八章 30 年代的散文和剧作( 1课时)一、 30 年代的散文二、李广田、何其芳的抒情散文三、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四、夏丏尊、丰子恺的叙事散文五、林语堂、老舍的幽默小品及其他六、鲁迅和30年代的杂文及报告文学七、30年代剧运和剧作概况洪深的剧作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第九章曹禺( 2课时)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二、《雷雨》、《日出》、《原野》三、《北京人》和《家》四、艺术成就与贡献第三编第三个十年( 1937-1949)第一章抗战文艺运动、延安文艺座谈会与 40年代文学思潮( 1 课时)一、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讲话》三、抗战以来的文学论争及其理论焦点第二章国统区小说( 2课时)一、丘东平、姚雪垠与初期抗战小说二、张天翼与讽刺暴露小说三、沙汀、艾芜和社会分析小说的新收获四、师陀等与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分析倾向五、路翎、钱钟书与表现知识分子人生探索的小说六、现代罗曼司的兴盛及其他第三章国统区诗歌( 2课时)一、民族的战歌——田间、光未然等的诗作二、沉思的诗——冯至、力扬、冯雪峰及其他三、讽刺的诗——袁水拍与臧克家四、“ 七月派” 与“ 九叶派” 的诗五、国统区的叙事长诗六、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第四章国统区戏剧与散文( 2 课时)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二、夏衍和为知识分子写心的“正剧”三、于伶和为市民及其他下层群众写真的悲喜剧四、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和陈白尘等的喜剧五、报告文学的繁荣杂文的复兴小品散文的绵延与开展六、张爱玲等作家与沦陷区文学第五章解放区文学( 2课时)一、赵树理小说的历史贡献二、孙犁的短篇小说三、其他短篇小说家四、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六、《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长篇小说七、《新儿女英雄传》等“ 新英雄传奇”八、解放区的戏剧与诗歌中国当代文学史部分(大二下学期开设,每周2课时,共36学时)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分期和发展概况(2课时)一、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二、文学活动机制的改变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四、几个基本概念:潜在写作、民间文化形态、民间隐形结构、民间理想主义、共名与无名迎接新的时代到来(2课时)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第一次文代会、作家群的构成二、胜利者的政治抒情:以胡风为例三、寻找时代的契合点:以巴金为例四、潜在写作的开端:以沈从文为例来自民间的土地之歌(2课时)一、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二、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周立波《山乡巨变》三、民间立场的曲折表达:赵树理《锻炼锻炼》四、民间艺术的隐形结构:李准《李双双》第三章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2课时)一、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二、战争小说的巨构性探索:吴强《红日》三、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曲波《林海雪原》四、战争小说与人性美:茹志鹃《百合花》第四章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2课时)一、确立现代历史叙事模式:二、家族与历史的命运组合:欧阳山《三家巷》三、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老舍《茶馆》四、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宗谱《红豆》第五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2课时)一、“双百方针”颁布前后的文艺界思想冲突及其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二、新的矛盾和困惑: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三、思想者的苦恼:郭小川《望星空》四、受难者的炼狱之歌:绿原《又一名哥伦布》和曾卓《有赠》第六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2课时)一、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二、知识分子形象的再现:田汉《关汉卿》三、知识分子心声的曲折表达: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四、清官形象的理论与创作:《十五贯》第七章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1课时)一、进入汉语世界的多民族文学二、民间文学的整理与改编:以《阿诗玛》为例三、民族风土的记忆与诗情:老舍《正红旗下》四、汲取民间营养的文人创作:唐湜《划手周鹿之歌》第八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2课时)一、“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和“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二、老作家的秘密写作:以丰子恺为例三、知识分子的苦难抒情:以牛汉和穆旦为例四、年轻一代的觉醒:以食指和北岛为例第九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1课时)一、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二、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巴金《随想录》三、年轻一代的觉悟与反思:陈村《死》四、民族命运的自觉承担:顾城《一代人》第十章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1课时)一、“归来者”的历史反思二、从“同路人”的立场反思历史:方之《内奸》三、对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王蒙《海的梦》四、对民族灾难的反思:公刘《哎,大森林》第十一章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1课时)一、文学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兴盛二、苦难民间的情义: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三、美好理想的憧憬:铁凝《哦,香雪》四、女性激愤的呼声:张洁《方舟》第十二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1课时)一、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二、呼唤理想的人民公仆: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三、小人物命运的悲喜剧:高晓声《陈奂生上城》四、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路遥《人生》第十三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1课时)一、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二、大地上涌动着人生的欢乐:汪曾祺《受戒》三、市井文化的描绘与反思:邓友梅《烟壶》四、来自大西北风情的歌唱:周涛《巩乃斯的马》第十四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2课时)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二、朦胧诗的新的美学追求:以舒婷诗歌为例三、舞台上的艺术尝试:以高行健剧作为例四、小说中的现代意识:以残雪小说为例第十五章文化寻根意识的实验(2课时)一、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二、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韩少功《爸爸爸》和阿城《棋王》三、来自民间的美好抒情:贾平凹《商州初录》四、“探索电影”的文化反思:《黄土地》第十六章先锋精神与小说创作(2课时)一、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二、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三、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孙甘露《我是少年酒坛子》四、残酷与冷漠的人性发掘:《现实一种》第十七章生存意识与文学创作(2课时)一、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二、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方方《风景》三、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刘震云《一地鸡毛》四、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莫言《红高粱》第十八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1课时)一、社会转型期文学的特点:二、摇滚中的个性意识:以崔健为例三、商业写作中的反叛意识:以王朔为例四、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欲望化叙事:以卫慧为例第十九章个人立场与文学创作(1课时)一、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二、个人对生命的沉思:史铁生《我与地坛》三、个人对时代的反思: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四、个人对时代的承担: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第二十章新的写作空间的拓展(2课时)一、新的写作空间的开拓二、女性自我世界的空间:翟永明《女人组诗》三、中外文化撞击下的空间:严歌苓《少女小渔》四、深层个性心理的空间:朱苏进《绝望中诞生》第二十一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2课时)一、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二、民间宗教与理想的确立:张承志《残月》三、语言覆盖下的民间世界:韩少功《马桥词典》四、在民间大地上寻求理想:张炜《九月寓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人文思想与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批评思维和创作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文学文化现象和精神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熟悉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生平背景。
2. 能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创造与批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修养。
三、课程内容1. 近现代文学概述1.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2 近现代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题与风格的演变2.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赏析2.1 鲁迅2.1.1 《狂人日记》2.1.2 《阿Q正传》2.2 茅盾2.2.1 《子夜》2.2.2 《春蚕》2.3 丁玲2.3.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3.2 《全家福》2.4 钱钟书2.4.1 《围城》2.5 高行健2.5.1 《玛丽安》2.5.2 《黄金时代》3. 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赏析 3.1 余华3.1.1 《活着》3.1.2 《许三观卖血记》3.2 莫言3.2.1 《红高粱家族》3.2.2 《蛙》3.3 阿来3.3.1 《尘埃落定》3.4 张炜3.4.1 《北方一片苍茫》3.4.2 《雨花石》四、课程教学手段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代表作品的艺术特点、主题和价值观。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特定话题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3. 个人撰写要求学生选取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个人阅读与撰写读后感、文学评论或创作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4.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个人作品或者对特定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8学时学分:4学分三、开课学期第1、2学期四、课程考核方式考试五、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节绪论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
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全面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特色,了解其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
2.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研究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其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1.1 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3.1.2 毛泽东时期文学的主题与风格3.1.3 改革开放及后现代主义文学3.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3.2.1 鲁迅的小说作品及其社会批判3.2.2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及其幽默风格3.2.3 余华的小说作品及其对人性的思考3.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历史背景的联系3.3.1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反映3.3.2 文学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3.3.3 文学作品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其特色,讲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作者思想。
4.2 阅读分析法: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分析其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3 讨论与研讨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文学作品的讨论与研讨,交流思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4.4 实践与创作法: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
第五章:考核与评价5.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独立见解,展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大纲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和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了解和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以及对当代社会背景下文学创作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主要流派;2. 掌握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及其作品;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 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维吾尔、陈独秀等早期现代主义作家及其作品;- 鲁迅、巴金等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主义作家及其作品。
2. 抗战文学- 抗战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老舍、丁玲等抗战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文革文学- 文革文学的兴起和特点;- 钱钟书、陈忠实等文革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 80年代文学- 80年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莫言、余华等8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5. 后现代文学- 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 高行健、王安忆等后现代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并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性的讨论。
3.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批评性写作,对所学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展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度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评价体系1. 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参与度、发言质量等表现。
2. 作业与论文: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论文的质量。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鲁迅选集2. 钱钟书文集3. 余华小说选集4. 王安忆散文选通过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各个阶段和流派,获得对不同时期作品的鉴赏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批评与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对于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了解和认知;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3. 提升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背景;2.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创作流派和代表作家;3.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作品形式和题材特点;4.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5.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适用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2. 阅读法:鼓励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3. 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升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4. 课堂演讲法: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展示他们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5. 视听法:运用多媒体和视听资料,如影视作品、音频剧等,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强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作品的质量等来评价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等;3.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3303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英文名称: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5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编导播音主持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我校编导播音主持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12篇经典作品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通过运用叙事学、小说理论、诗歌理论、戏剧散文理论等,由点及面,通过文本细读,兼顾宏观思考,进一步把握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文学的“文学性”有感性认识和理性把握,并通过掌握一定的理论和阅读方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把现代文学的作品和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认识到20世纪上半部分中国所受到的屈辱和人民的苦难,从而更加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public course in whole school. By the course, we will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works. We will evaluate them to see from some new angles of view, train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ability to appreciate works, to absorb its literature essence, and to increase its humanities cultivated manners. Our target is to give our students the methods to read and analyze works. and train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individual thoughts to the writers, works,literature ideas and phenomena.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大学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过程,历史、科学地分析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大纲第一节: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以及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审美情趣。
第二节: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背景和发展历程;2. 分析和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3. 掌握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5. 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三节:课程内容1. 近现代文学史概述:包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文学的转折与发展,五四运动对文学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及其对文学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等。
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选择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作品,包括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白朴、余华等作家的作品,以及贾平凹、莫言、史铁生、王蒙等当代作家的作品。
3. 文学鉴赏与批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性,加深对文学技巧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能力,包括对文学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与解读。
第四节:学习方法与评价方式1. 学习方法:- 阅读与思考:学生需广泛阅读相关文学作品,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 写作与表达:学生需写作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作业,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批评思维,通过表达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
- 研究与实践:学生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实践性的文学创作或批评活动。
2. 评价方式:- 作业评价:包括文学评论、读后感等书面作业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节: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选择编写完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内容覆盖课程大纲所需的相关作品和知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执笔人苏雯婷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为汉语言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分析评述研究现代的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与艺术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汉语言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大学专科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了解其间部分重要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的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当代各类文学作品。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作品以及相关资料,掌握一定的知识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三者的结合。
文学作品是文学史存在的基础,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在讲授某一阶段的文学史之前布置文学作品阅读书目,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感性认识。
2、在阅读作品的感性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达到了解和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主要特点的和对文学史的理性把握目的。
3、理论联系实际,引导鼓动学生把前沿理论应用于文学鉴赏。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现当代文学》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等专业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为68学时。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两者的性质区别;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征;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编)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4100105总学时:48开课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新闻采编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潮流、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全面培养学生中国当代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为学习文学理论和新闻创作打下必要的人文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知识点: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当代文学的主要阶段及内容、代表作。
重点和难点: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各自的重要特色。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一、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三、《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三、现代话剧的引入与演进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发展知识点: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学译介的意义、文白之争的作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成就。
重点和难点:认识五四文学革命的思潮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概述二、最初的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三、不朽的名作《阿Q正传》四、关注女性命运的《伤逝》、《祝福》、《离婚》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故事新编》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野草》、《朝花夕拾》一、《野草》的思想和艺术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第五节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知识点:牢记鲁迅各种题材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和难点:鲁迅的杂文对中国现代杂文建设和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第一节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第二节开创和奠定一代诗风的《女神》一、《女神》的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风格二、《凤凰涅盘》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第三节独具慧识与大胆创新的《屈原》知识点:《女神》、《凤凰涅盘》等作品的艺术特色和精神重点和难点:《屈原》的思想意蕴和人物形象第五章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第一节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一、叶绍均二、冰心三、朱自清四、许地山五、王统照第二节创造社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一、闻一多二、徐志摩第四节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知识点:掌握和了解四大文学社团的创作宗旨及其代表作家的艺术风格重点和难点:冰心、郁达夫、徐志摩的创作特色第六章革命文学的兴起与30年代的文学思潮第一节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第二节“左联”的成立及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一、“左联”的主要贡献及历史局限二、左翼作家群的创作第三节 30年代文坛的繁荣及不同风格流派的创作一、30年代文坛的繁荣局面二、“京派”作家的创作三、“新感觉派”的小说四、梁实秋、丰子恺、何其芳、李广田等人的散文知识点:掌握和了解柔石、张天翼、艾芜、萧红等人的创作特色,丰子恺等散文家的艺术特色重点和难点:“左联”的历史意义、何其芳散文艺术的独特之处第七章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创作第一节《子夜》及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贡献一、茅盾小说的创作概况二、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成熟的《子夜》第二节《家》及巴金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一、从《家》到《寒夜》:巴金小说对家庭题材的情有独钟二、叛逆者和忍耐者:巴金小说擅长的艺术形象第三节《骆驼祥子》及老舍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一、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老舍对市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二、祥子的性格和命运:个人奋斗的悲剧典型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第四节《边城》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一、古朴人性的执着追求二、独特的审美理想与难以概括的多重风格知识点:掌握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人的创作情况。
重点和难点:《子夜》、《家》《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沈从文小说的独特风格。
第八章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第一节《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一、曹禺创作概况与主要代表作二、曹禺剧作的风格及独特价值第二节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一、《上海屋檐下》及夏衍剧作的风格特色二、《名优之死》及田汉剧作的风格特色三、《五奎桥》及洪深剧作的风格特色知识点:曹禺、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风格特色,《雷雨》的解读重点和难点:《雷雨》的戏剧结构和人物形象,夏衍剧作对电影的影响第九章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第一节戴望舒及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一、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二、《雨巷》及戴望舒诗作的风格特色第二节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一、《老马》及臧克家诗作的风格特色二、街头诗及田间诗作的风格特色第三节艾青: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一、艾青诗歌创作状况二、《大堰河—我的保姆》及艾青诗作的风格特色知识点:现代派诗歌和街头诗的创作特征和历史价值,戴望舒与法国象征主义重点和难点:艾青诗歌的创作风格第十章抗战文艺运动与解放区文艺运动第一节抗战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意义和特点知识点:抗战文艺运动和解放区文学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意义重点和难点:40年代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第十一章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崭新风貌第一节赵树理、孙犁的短篇小说创作一、《小二黑结婚》及赵树理小说的风格特色二、《荷花淀》及孙犁小说的风格特色第二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创作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及丁玲小说的风格特色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及其风格特色第三节《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戏剧和诗歌创作一、《白毛女》:现代诗歌的新尝试二、《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现代叙事长诗的新探索知识点:赵树理、孙犁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丁玲与周立波的创作成就重点和难点:《白毛女》对新歌剧发展的影响第十二章国统区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第一节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一、钱钟书的创作情况二、《围城》的思想意蕴与幽默风格第二节张爱玲和她的《传奇》、《流言》一、《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二、《流言》及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第三节《马凡陀的山歌》、《升官图》等讽刺文学创作第四节“七月”派与“九叶”派的创作一、“七月”派的小说与诗歌二、穆旦及“九叶”派诗歌知识点:掌握钱钟书、张爱玲小说的创作特色,陈白尘、穆旦的讽刺喜剧和诗歌的创作情况。
重点和难点:“围城”的哲学意蕴、穆旦对现代诗歌的推进第十三章新中国十七年的小说创作第一节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红日》、《红旗谱》、《红岩》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三、《青春之歌》《三家巷》第二节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一、《三里湾》、《山乡巨变》二、《创业史》、《艳阳天》第三节其他题材的长篇小说一、《上海的早晨》等工业题材的小说二、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卷)第四节十七年的短篇小说知识点:新中国小说创作的情况,农民形象,《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的人物形象、茹志娟小说难点:刘世吾的人物形象和时代意义第十四章新中国十七年的诗歌创作第一节闻捷、李瑛、李季的抒情叙事诗一、闻捷二、李瑛三、李季第二节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一、郭小川二、贺敬之第三节邵燕祥、张志民等人的诗歌创作一、邵燕祥二、张志民三、蔡其矫四、公刘五、流沙河知识点:掌握十七年时期诗歌的创作风貌,闻捷、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创作特色。
重点和难点:政治抒情诗、《草木篇》的思想意蕴第十五章新中国十七年的散文创作第一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等人的散文一、杨朔二、秦牧三、刘白羽四、其他作家第二节魏巍等人的报告文学一、魏巍二、穆青第三节杂文在当代的新发展知识点:十七年散文创作情况,杨朔散文的地位和影响,秦牧、刘白羽等人散文创作的特色重点和难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第十六章新中国十七年的戏剧创作第一节老舍的《茶馆》等现实题材的创作第二节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历史题材剧作知识点:老舍、郭沫若、田汉十七年间的戏剧创作重点:《茶馆》的思想意蕴第十七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第一节特殊时期特殊的文学现象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创作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创作概述二、浩然的《金光大道》三、《第二次握手》等“手抄本”小说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一、绿原等老诗人的创作二、食指等年轻诗人的创作第四节八个样板戏的问世第五节高、大、全审美模式的形成知识点:“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第十八章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开放性发展第一节伤痕小说一、刘心武二、周克芹第二节反思小说第三节改革小说第四节文化小说一、王增祺二、冯骥才三、莫言四、张承志第五节军事小说一、徐怀中二、李存葆第六节历史小说第七节先锋小说知识点:熟悉张贤亮、冯骥才、莫言等人的文学创作状况、汪增祺、张承志、阿城等人的创作重点和难点:当代先锋小说的探索意义第十九章新时期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形态第一节现实主义诗歌的挺进第二节朦胧诗的兴盛一、概述二、北岛三、顾城四、舒婷第三节后朦胧诗的崛起知识点:艾青在新时期诗歌的创作状况重点和难点:《麦地》、《山民》、《双轨船》的意蕴分析第二十章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多样化格局第一节老作家散文的新收获第二节中青年作家群的散文一、贾平凹二、史铁生三、周涛第三节女性作家群的散文一、张洁二、张抗抗三、唐敏四、叶梦五、其他作家第四节学者式文化散文的高潮一、唐弢二、季羡林三、黄永玉四、余秋雨第五节杂文与报告文学知识点:巴金、孙犁的散文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张洁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文化意义重点和难点: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成就第二十一章新时期戏剧的多方面探索第一节现实主义戏剧的复苏与发展第二节当代话剧的革新与探索第三节新进戏剧的高品格追寻知识点: 话剧《左邻右舍》的艺术特点,《小井胡同》的京味风格《绝对信号》的思想意蕴和独特手法重点和难点:新时期戏剧的创作特征第二十二章最近十年文学发展的新动向第一节 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概述第二节永恒的现实主义主潮一、陈忠实、余华、张炜等人的创作二、王蒙、张平、阿来等人的创作三、王安忆、池莉、张洁等人的创作第三节不断渗入的现代主义思潮一、王朔、王小波等人的创作二、韩少功、莫言等人的创作第四节多种风格流派的兼容并存知识点:陈忠实、余华、张炜小说的思想意蕴和审美追求,王安忆小说《长恨歌》旧上海风貌的描写,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韩少功的艺术特点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