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分类
古代家具名称
古代家具名称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
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
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闷户橱。
形体与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屉,两屉称连二橱,三屉称连三橱,交椅又名“太师椅”.还有这些。
博古架,踏,安,凳,椅,墩,席等,包括屏风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汉代“床”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卧具,连坐具也称床。
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册床等。
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的名称,专指坐具。
如今人们习惯上以“床榻”并称。
汉代少数民族的“胡床”,是一种高足坐具;隋朝“胡床”变称“交床”,唐朝又变称“绳床”,宋代又变称“交椅”或“太师椅”。
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
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
到了明代:1、出现了“架子床”,因为床上有顶架;2、出现了“拔步床”,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又称“八步床”;3、出现了“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
“罗汉床”是明清宫廷“宝座”的前身,小的称榻,如现代的“沙发”。
清代前期床榻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
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如用材越来越厚实,装饰越来越华丽。
清代的床榻大多采用雕花镶嵌,金漆彩油等手法。
镶嵌的多以玉石、玛瑙、瓷片、大理石、螺钿、珐琅、竹木、牙雕等为材料。
民国床榻工艺衰弱,样式继承清代。
回答者:大洋网友2022-8-1716:193楼汉代“床”这个名称使用范围更广,不仅卧具,连坐具也称床。
如梳洗床、火炉床、居床、册床等。
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的名称,专指坐具。
如今人们习惯上以“床榻”并称。
汉代少数民族的“胡床”,是一种高足坐具;隋朝“胡床”变称“交床”,唐朝又变称“绳床”,宋代又变称“交椅”或“太师椅”。
宋代真正的卧具称“四面床”,大多四面无围子。
辽、金、元时期,床发展成三、四面有围栏的床榻。
到了明代:1、出现了“架子床”,因为床上有顶架;2、出现了“拔步床”,外形像独立的小屋子,又称“八步床”;3、出现了“罗汉床”,是原来汉榻的演变。
史上最全的中国古代家具汇总!
史上最全的中国古代家具汇总!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1)凳: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以上几类都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体进化规律是由矮变高,由简入繁。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明代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符合人体功能需要。
清代椅凳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凳】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
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
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等造型。
【椅】中国古代椅子,主要从唐以后出现,而椅子主要也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后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主要种类: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交椅]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交椅可分爲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
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入门必读: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分类及名称大全
入门必读: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分类及名称大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木微媒体!传播红木文化,交流红木知识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市场动态分享国学智慧,传递正能量!红木| 木材 . 家具 . 工艺品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中国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一、床榻类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
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
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
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1、拔步床拔步床是一种传统的大型古床,或称“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种功能齐全的床。
床下有一木制平台,正面伸出床沿,平台四角立柱,并镶以木制围栏,使床前形成一个浅廊,中间为床的门户,两侧可放置小型家具及杂物。
它造型奇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
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回廊中间置一脚踏,两侧可以放置小桌凳、灯盏等。
通常,拔步床被安置于一个类似建筑物的庞然大物中。
在床与前围栏之间形成一个不小的廊子,廊子两头可置放箱柜之类的小家具,廊下有踏板,围栏有门有窗格平顶板挑出,下饰吉祥雕刻物。
古代家具描写
古代家具描写
古代家具
古代家具的家具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家具的不同特点可以分为神式家具和普通家具两种。
神式家具:神式家具最常见的是宫殿或皇室寝室的装饰性家具,如龍椅、鼓椅、椅凳、桌子等。
这些家具的特点是金银饰面,釉面绘制,装饰精美。
普通家具:普通家具一般是比较质朴的,例如木头桌椅、陶瓷花瓶等。
它们多以实用为主,不太注重装饰性。
两种家具的区别:
1. 材料:神式家具多采用金银、宝石、玉器等珍贵金属,而普通家具则以木头、竹子、陶瓷等普通材料为主。
2. 装饰:神式家具的装饰设计更加精美,如金银饰面,多以釉面绘制。
而普通家具则更注重实用性,没有太多精美的装饰。
3. 功能:神式家具主要用于宫殿以及皇室寝室,属于象征性的家具,而普通家具主要用于普通家庭,是实用性的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流派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流派
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流派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工艺流派:
1.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以明代(1368年-1644年)家具为代表的,具有端庄、简洁和实用的特点。
它通常采用硬木材料,如紫檀木、紫枫木和黄花梨木,以及精湛的雕刻和榫卯技术。
2.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以清代(1644年-1912年)家具为代表的,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更多的宫廷元素。
清式家具注重繁复的纹饰和华丽的装饰,采用材料多样,如紫檀木、黄花梨木、鸡翅木等。
3.南方家具:南方家具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包括苏州、杭州、宁波等)和粤东地区。
南方家具的特点是精致的木雕和高雅的装饰,通常使用乌木、水黄檀、紫檀等材料制作。
4.北方家具:北方家具主要流行于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北方家具以雍容华贵和庄重严谨为特点,注重雕刻和装饰的精细程度,材料多为黄花梨木、红木等。
5.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专门为皇室和贵族家庭所制作的,注重豪华、瑰丽和庄重的装饰风格。
它们通常使用贵重的材料,如紫檀木、鸡翅木、象牙等,并采用镶嵌、彩绘、金银箔等技术。
这些工艺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丰富多样性。
中国古典-家具
1.造型上宽大、厚重、浑圆、丰满
唐代家具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 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
2.装饰上追求华丽
唐代,在家具形态上崇尚富丽华贵。如在月牙凳的小小凳腿上,在桌案 的四腿,在床榻的腿足无处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
西安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唐代素面银香案。
灯挂椅,搭脑两端向上翘起, 搭脑中部宽大并略向后倾, 有动势。座面下是罗锅枨 (中间高、两头低的形状), 单矮老(枨子上小立柱), 四腿下端的横枨是“步步高”式, 并有托角牙子(枨下镶有牙条、 牙头),体态秀丽,造型简洁, 是典型的灯挂椅造型。
黄花梨木的方桌。 无束腰,罗锅枨,单矮老。 通体素洁,造型简练挺拔
3.与佛教有关的装饰
北周佛像所坐的藤墩。 此墩较高,分三层,上层和
底部都是莲花瓣图案,中部为环 形图案。这种高墩不太合乎人体 比例,所以后世比较少见。
矮型与高型并存时时期——魏晋
隋朝虽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是由于立国时间太 短,看不出独立的风格,只能说它是前代的延续。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社会经 济发展很快。由于大兴宫室和贵族府第,家具业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
黄花梨圈椅,背板上部两侧有挂牙扶持、 背板上部有一圆形镂雕为饰。扶手两端 向外翻卷,在扶手两端与鹅脖的交角处, 有牙子。座面之下的前腿与座面交接处, 又有云纹托角牙子。两侧是替木牙子。 前腿底枨下有罗锅枨,两侧也是罗锅枨。 底枨为“步步高”作法。此椅的设计者, 很重视耐久与坚固。
家具鼎盛时期——明代
案面两端卷翘,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 在板腿的下端,前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腿,好似托泥的形 式,以此加固板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对 板足案的变化、美化与发展。
中国传统家具简介 ppt课件
中国传统家具简介
中国传统家具的分类
• 坐具(椅凳类) • 卧具(床榻类) • 承具(桌案类) • 庋(gui)具(柜架类) • 杂具
坐具(椅凳类)
• 我们的民族是唯一改变过起居习惯的 民族。以专业论,人类的起居方式有 两种:一种叫席地坐,一种叫垂足坐。 这种起居方式跟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 有关,早期的中国人类文明大部分发 生在黄河流域,环境气候比较干燥, 人坐在地上可以忍受。
• 交椅的特点:1、可以在短时间 里打开,分量很轻;2、腿部交 叉,可折叠,便携;3、由于受 力点在中心部位,而这里又正好 打了一个圆洞,所以它承受的重 量有限,不是很结实。
• 交椅的功能:1、行军打仗中可 以使用,让为官最高者休息;也 称为“行椅”。2、打猎时使用, 也称为“猎椅”。
• 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我们常说:谁坐第一把交椅?
• 平头案
• 架几案:尺寸 相对来说比较 大,因为是三 件一组,便于 搬动。
• 卷书案
庋具(柜架类)
• 箱与柜:在中国人的概念中,柜要 有门,箱要有盖,上开盖的为箱, 横拉门的为柜。上图是古代的的冰 箱。
• 左图是架格
• 右图是万历格,也称“亮格”。上面通透的地方是为了陈列古 董而设,这样使陈设品具有空间感。
• 床的第三种形式是架子床。宋代 前的床是没有架子的。所谓架子 床就是叠架有顶,有六柱的,还 有四柱的,偶尔也有八柱的。架 子床的好处:1、可以挂帐,冬 天保温,夏天避虫;2、床一旦 有了围子,有效使用面积就增大 了。
• 床的第四种形式是拔步床。拔步 床在架子床的基础上,外面设浅 廊,像一间房子,主要出现在明 代完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木制家具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木制家具古代中国是个重视手工业的国家,其木制家具虽制作简单,但精致细腻,因此备受世界各地注目。
木制家具需要熟练的刻画技巧和缜密的设计理念,制作流程十分复杂。
中国古代的木制家具分为三种:宫廷式、道教式和佛教式家具。
宫廷式家具宫廷式家具,又称清宫式家具,由于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皇帝和皇室家族的居室中,因此也被称为“清宫式家具”。
它是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的代表,其制作技法独特、富含匠师智慧,更是中国家具文化的代表之一。
宫廷式家具通常大气正统、流线型,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文化。
它们使用的原材料通常是上等的木材,如紫檀木、鸡翅木和水曲柳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还有优美的纹理和色彩,能够满足家具上的任何需求。
宫廷式家具通常被设计美观且宽敞,而且对细节的考究非常精确。
它们的表面大多是用金箔、玛瑙、珐琅和漆等独特技法进行装饰的,在不闪耀的照明下精确地呈现出层层深度与纹理。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清宫家具通常是散发出的神秘气息,极富东方文化的魅力。
道教式家具道教式家具,是指与道教有关的木制家具。
由于道教作为一个结果和把守诸多古老玄奥的学派,因此很多道教家具也具有着深奥的文化背景。
道教式家具通常极度注重原木本身的质地和美观性。
它采用的多是竹子、松木和柚木等这些具有天然美感的原材料,通过简单粗暴的制作方式,在其表面上不施加任何涂料和镶嵌,实现了对原木的最大尊重。
此外,道教式家具的设计也非常奇妙独特,从物理角度上来说,它们巧妙融合形与意,给人以愉悦之感。
相较于宫廷式家具,道教式家具更有宗教感和精神气氛。
佛教式家具佛教式家具,是指与佛教有关的木制家具。
佛教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对中国木制家具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佛教式家具的设计和制作,通常是围绕着佛教思想和秩序进行的。
它们的外观通常简洁、端庄且带有很强的精神气息,佛教式家具常常是藏法身福果、涵纳宁静禅意的道具,所以它们的建造过程也是非常注重细节和精准的。
各朝代家具
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元朝家具汉代家具: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更多使用的还是中小型食案,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彩绘食案长765毫米、宽465毫米、高50毫米,出土时案上还置有小漆盘五件,漆耳环一件,漆卮两件,盘上有竹串1件,竹箸一双,都是生活实用品(图4)。
除食案外,汉代还有双层案,在河南灵宝汉墓、山东沂南画像墓都有表现。
至于汉百戏图的七层案或庖厨图的四层、五层案,应是单层案的临时叠落。
凭具汉代除沿用产前此已有的直形凭几外,末年又出现了一种曲形凭向,是在三足之上置一半圆形曲木为凭;除木制外,还有陶制。
中国古典家具 春秋、战国与秦、汉
4漆座屏:典型的装饰用屏,是放在床
上或案上的工艺座屏。屏框内以透雕的 手法雕刻了凤、雀、鹿、蛇等大小动物 五十一个数条蛇盘曲缠绕构成屏座配以 彩漆装饰,形象生动,色彩华丽,精美 绝伦。
5、床
彩绘大床可以说是 至今发现最早的床的实 物。该床长2.12米四周 镶有围栏,前后两边都 留有一个可以上下的缺 口。床面是活动屉板, 有六只雕刻的床足,通 体髹漆彩绘。可见战国 时漆木家具的品种和装 饰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 平。
二、家具种类
1、床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汉时的一切活动,包括读书、 待客、宴饮、议事等,大都在床上进行。所以,汉代的床、榻使用最广, 造型也极丰富。
2、几案
汉代由于人们的活动大多在床上所以出现了床前设几,榻侧设 计的情形。Fra bibliotek云气纹凭几
案,在汉代作用很大。案可以作为 饮食用桌,也可以放公文和竹简来 办公等。尺寸有长短,形状有方圆 同时要髹漆彩绘。
秦汉时期
一、历史背景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国家统一,生产发展,科技文化迅 速腾飞。 秦朝的建筑艺术具有雄壮浑厚的特点,汉代的园林的兴起推动了家具 的发展,从这时期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砖等上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靠形象 的家具资料.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床为中心的起居方式,家具种类更加丰富, 漆家具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漆家具的兴盛
秦汉时期,髹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汉代大 部分青铜用具都被漆器所取代。在家具上髹以彩绘是汉代家具主 要特征。
漆耳杯套盒
云纹漆鼎
三、秦汉时期家具特点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变的端倪。 (3)出现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中国古代家具及介绍
中国古代家具及介绍
中国古代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家具及其介绍:
1.席子: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2.床: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通常用于睡眠和放置物品。
中国古代的床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多种形式,其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高超水平。
3.屏风:屏风是一种可移动的隔断家具,通常用于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装饰。
中国古代的屏风制作精美,采用木、骨、漆等材料,上面常有绘画或雕刻等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椅:椅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重要种类,有交椅、圈椅、官帽椅等多种形式。
其中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以其高大、简约、线条流畅著称,是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5.桌:桌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基本种类之一,有方桌、长桌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桌制作精良,采用木、石、漆等材料,上面常有雕刻或绘画等装饰。
6.柜:柜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用于储存物品的重要家具之一,有书柜、衣柜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柜制作精细,采用木材和油漆等材料,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家具外,中国古代家具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和种类,如书架、床头柜、茶几等。
这些家具的设计和制造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介绍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介绍古代家具是一本百科书,映射着古人的审美情趣,科学技术,生活习性,是文物,是文化,也是具有无限升值潜力的资源。
小编今儿就以椅子、床榻、杂项为三大类,跟大家分享下关于古代家具的相关知识。
>>>>椅子椅子算是古家具中比较便携、价格也比较亲民,是古典家具收藏的理想入门之选。
那么,就以它开篇吧!胡床汉魏以前不存在椅子一说,不管贵族还是百姓都席地而坐。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随着两汉各民族互通有无,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开始传到北方,并迅速在中原地带流行成为不可或缺的坐具。
因为从西域传过来,所以当时人称“胡床”(跟胡椒胡服胡萝卜一个道理)交椅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
正因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太师椅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形式类似于交椅。
到了明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再到清代,椅子的样子开始注重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
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
在古时众多的中式家具中,官帽椅是以其高大、简约、线条流畅著称的。
虽然它的椅面、腿等下部结构都是以直线为主,但是上部椅背、搭脑、扶手乃至竖枨、鹅脖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
圈椅圈椅源于宋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
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
玫瑰椅汉族传统家具之一,属于中国明代扶手椅中常见的形式。
在各种椅子中属较小的一种,用材单细,造型小巧美观,多以黄花梨木制成,其次是铁梨木,用紫檀木制作的较少。
>>>>床榻咱再来看看古典家具的第二大门类——床榻。
它是当今古典家具收藏备受热衷、备受人们追捧的对象。
中国古家具图文全集(收藏版)
中国古家具图文全集(收藏版)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字历史,但是家具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可以说,家具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更加悠久和厚重。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的,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成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尽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來,直呼为椅子。
方凳圆凳条凳交椅太师椅官帽椅玫瑰椅宝座桌案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教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
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纪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园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圆桌方桌八仙桌月牙桌琴桌供桌供案床榻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時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
“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
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贵妃榻柜架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並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內存放东西的地方。
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
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爲“柜”。
圆角柜闷户橱顶箱柜亮格柜其它除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还有很多种类目,如:书箱、印匣、提盒、屏风、盆架、镜台等,在此全部归纳为“其他类”。
印匣书箱官皮箱衣架面盆架提盒镜台都承盘地屏挂屏品藏文化藏品欣赏。
古代家具名称大全
古代家具名称大全古代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明水平。
古代家具的种类繁多,每种家具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家具的名称大全吧。
1.案桌。
案桌是古代书房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通常由桌面和几条桌腿组成。
案桌的名称源自于古代官员的办公桌,因此在古代,案桌通常被用于书房或办公室中。
2.榻榻米。
榻榻米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榻米通常用于卧室或客厅,可以作为坐卧之用。
3.床榻。
床榻是古代卧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床架和床板组成。
床榻通常用于睡眠,古代人们在床榻上休息和睡觉。
4.案几。
案几是古代书房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案子和几条桌腿组成。
案几通常用于放置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砚等。
5.屏风。
屏风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屏风板和屏风架组成。
屏风通常用于隔断空间或装饰居室。
6.榻。
榻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通常用于休息和坐卧。
7.榻榻。
榻榻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榻通常用于休息和坐卧。
8.床。
床是古代卧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床架和床板组成。
床通常用于睡眠和休息。
9.榻子。
榻子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子通常用于休息和坐卧。
10.榻榻米。
榻榻米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榻米通常用于休息和坐卧。
11.案。
案是古代书房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案子和几条桌腿组成。
案通常用于放置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砚等。
12.几。
几是古代书房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案子和几条桌腿组成。
几通常用于放置文房四宝,如笔墨纸砚等。
13.屏风。
隔断空间或装饰居室。
14.榻。
榻是古代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榻子和榻子上的垫子组成。
榻通常用于休息和坐卧。
15.床。
床是古代卧室中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由床架和床板组成。
明清家具样式3
一.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家具:种类: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1.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宝座”。
2.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
上面安一栲栳圈儿。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3.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面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4.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弄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又能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
5.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控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滑的圆头。
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6.靠背椅: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
7.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它的特点是面下不用四足,而采用攒鼓的作法。
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
8.紫檀腰圆形脚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9.花梨嵌瘿木心坐墩,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10.鸡翅木六开光坐墩,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11.楠木嵌瓷心云龙纹圆凳,座面嵌瓷心,绘青花云龙纹。
鼓腿彭牙。
牙条抱肩榫。
四腿下端格肩榫与托泥结合,形成四个壶门开光。
足端带蹼,托泥下饰龟脚。
此圆凳本为八件成堂,现故宫与颐和园各存其四。
12.红漆嵌珐琅面山水人物图圆凳,座面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面心。
束腰分段嵌绦环板,开长条形炮仗洞。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中国古代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它不仅是家居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艺术品的代表。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代表性的家具种类。
1. 桌椅类桌椅是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具,中国古代桌椅主要有八仙桌、方凳、太师椅等。
八仙桌是一种多功能的桌子,可以根据需要拆分成多个小桌子使用,非常灵活方便。
方凳是一种四腿凳子,形状简单古朴,常用于客厅或书房。
太师椅是一种高背椅,坐起来非常舒适,常用于主人的座位。
2. 床榻类床榻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中国古代床榻主要有红木床、罗汉床等。
红木床是用红木制作的床,质地坚实,色彩温润。
罗汉床是一种佛教寺庙常见的床,床头雕有罗汉形象,寓意庇佑平安。
3. 屏风类屏风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隔断空间或装饰。
中国古代屏风种类繁多,代表性的有描金屏、漆雕屏等。
描金屏是一种将金粉涂绘在屏风上的装饰技法,使屏风更加华丽富贵。
漆雕屏是一种将漆彩涂绘在屏风上的技法,可以展现出精美的图案和艺术效果。
4. 柜箱类柜箱是存放物品的家具,中国古代柜箱主要有榻橱、腰几、书箱等。
榻橱是一种大型的柜子,可以用来存放衣物和物品。
腰几是一种小巧的柜子,常用于客厅或书房放置书籍和文房四宝。
书箱是一种专门用来存放书籍的箱子,通常有书香味,给人一种文化的氛围。
5. 随身携带类随身携带类家具是中国古代人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家具,主要有折叠桌、折叠椅等。
折叠桌是一种可以折叠收纳的桌子,方便携带。
折叠椅是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重量轻便,适合户外使用。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几种代表性种类,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家具,如屏风、镜子、灯具等。
每一种家具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精髓。
通过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家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家具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桌椅类、床榻类、屏风类、柜箱类和随身携带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榻类床榻类包括:1榻;2罗汉床;3架子床等。
榻:北京匠师称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曰“榻”。
罗汉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北京匠师称之为“罗汉床”。
罗汉床身有多种做法,分无束腰两种。
其做法不仅与榻相同,和炕桌、杌凳亦复相通。
罗汉床更显著的变化表现在围子上。
床上三面各有一块围子的为“三屏风式”,由五块组成的(后三,左右各一)为“五屏风式”,更多的还有“七屏风式”。
架子床:架子床是对有柱床顶的床的统称。
进一步细分,架子床还可以分为只有四角有立柱的“四柱床”和四柱之外正面还有两柱的“六柱床”。
明式的床前多设脚踏,罗汉床前的脚踏短而成对,架子床和拔步床前的脚踏独一而修长。
尔后传世既久,脚踏大多已与床分离。
柜架类柜架类包括:1架格;2亮格柜;3圆角柜;4方角柜等。
书格即书柜、架格、书架,不是专门用来放置书籍,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为若干层。
架格:或称“书格”或“书架”。
因其用途非为专放图书,故不如称之为架格。
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亮格柜:亮格柜是亮格和柜子相结合的家具,明式的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
圆角柜:又名“面条柜”,其意费解。
圆角柜柜顶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喷出,名曰“柜帽”。
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遂成圆角。
故圆角柜亦称为“木轴门柜”。
圆角柜有的两扇门之间无闩杆,名曰“硬挤门”。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大,腿足垂直无侧脚。
柜门同样有硬挤门。
“顶箱立柜”,又叫“四件柜”,两具乃由四件组成。
屏风类屏风是屏具的总称,包括由多扇组成,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的“围屏”和下有底座的“座屏风”。
可以折叠或向前兜转传世围屏中,尚未发现清中期以前制作精美的硬木实例。
古代屏风分为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
地屏主要分为座屏和落地屏。
地屏形体大,多设在厅堂,一般不会移动;座屏即插屏式屏风,是把把单独屏风插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
座屏有独扇、三扇、五扇等奇数规格,独扇座屏与底座可连可卸,可卸的称为“插屏式座屏风”。
床屏形体较小,多与床榻结合使用;梳头屏是用于梳妆用的小型屏镜;灯屏多为灯遮风的小屏风;挂屏为明末才开始出现的一种挂在墙上作装饰用的屏牌,大多成双成对,四扇为四条屏等,到清朝后此种挂屏十分流行,至今仍为人们喜爱。
其它类凡不宜归入以上几大类的家具只能放在其他类,故品种颇繁,有:笔筒;闷户橱;提盒;都承盘;镜台、官皮箱;微型家具等。
笔筒出现于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大都造型简单实用,口底上下相似呈筒状,是案头工具必不可少的装饰实用品,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深得文人墨客得喜爱。
笔筒源自笔架和笔船,笔架至今仍在使用,笔船由于笨拙被笔筒所代替。
笔筒先后有竹木制、牙雕、玉雕、铜制、瓷制等形式。
《长物志》“湘竹、棕榈者佳,毛竹以古铜镶者为雅,紫檀、乌木花梨亦间可用”。
文中花梨就是黄花梨木。
明代的匠师能把造型和结构尽善尽美,在选料及装饰线脚、雕刻、镶嵌上创造出完美的风格,为清代家具和以后的现代家具建立了完美的表现形式。
因此说:明式家具乃是收藏家们的首选珍藏品。
古代的椅凳类家具椅凳类家具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宝座等各种不同坐具。
从字面上看来,包括椅和凳两大类.一、椅椅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宝座除外)。
其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
明清椅子的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种。
(一)靠背椅靠背椅的造型特点是有靠背无扶手,并且靠背搭脑不出头。
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称其为“一统碑式”椅子的。
这种椅子体形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横梁两头与官帽椅的形式相似。
也分两种形式:一种做成软圆角;一种是横梁长出两柱,又微向上翘,犹如挑灯的灯竿,因而又有“灯挂椅”之称。
在用材和装饰上,硬木、杂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攒竹等做法皆有之,特点是轻巧灵活、使用方便。
靠背椅常见的有搭脑出头的灯挂椅、搭脑不出头且以直棂作靠背的木梳背椅等几种。
(二)扶手椅常见的形式主要是玫瑰椅和官帽椅以及太师椅:(1)官帽椅官帽椅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
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不如四出头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圆,可曲可直。
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由立柱作榫头,横梁作榫窝,横梁压在立柱上。
“S”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中分数格,或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美观而大方。
通常成堂或成对陈设使用,很少单支。
四出头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脑和扶手的前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的横梁通过立柱后,又微向后方和两侧弯曲,形成一条自然而流畅的曲线。
尽头磨成圆头,给人以柔润、圆滑的感觉。
这种四出头式椅,大多用黄花梨木制成。
背板多为“S”形,且多用一块整板制成。
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
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但制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搭脑、靠背及扶手的区别。
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怅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饰,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
(2)玫瑰椅玫瑰椅在宋代名画中曾有所见,明代更为常见,是一和造型别致的椅子。
它的椅背通常低于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无几。
背靠窗台平设数椅,不致高出窗台;配合桌案陈设时,不高出桌沿。
正是由于这种与众不同的特点,使并不十分实用的玫瑰椅颇为流行。
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
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更令人赏心悦目。
“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
单就“瑰”字讲,一曰“美石”,另一曰“奇伟”,即珍贵的意思。
《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载:“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以“瑰”谓奇异之物。
从风格、特点和造型来看,玫瑰椅的确独具匠心。
这种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圆形直材,确实较具他椅式新颖、别致,达到了珍奇、美丽的效果。
用“玫现”二字称呼椅子,确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美。
(3)太师椅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
太师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因为是清代流行,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比如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等等。
它所有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太师”所坐的椅子。
(三)圈椅圈椅之名得之于靠背如圈,其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
圈椅是由交椅发展而来的。
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膀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只是椅面以上部分还保留着交椅的形态。
这种椅子大多成对陈设,单独摆放的不多。
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圆材较为协调。
圈椅大多采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简单的纹饰,但都很浅。
背板都做成“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为明式家具科学性的一个典型例证。
(四)交椅交椅,亦称胡床,原为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转变。
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又,交结点做轴,上横梁穿绳代座,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拷佬圈儿。
椅圈一般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结而成,交结关节处,多以金属件固定。
整个造型,从侧面看似多个三角形组成,线条纤巧活泼,但不失其稳重。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明清两代通常把带靠背椅圈的称交椅,不带椅圈的称“交杌”,也称“马扎儿”。
交椅可以折叠,携带和存放十分方便,它们不仅在室内使用,外出时还可携带。
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外出巡游、狞猎,都带着这种椅子,以便于主人可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这也是交椅同时又被称为"行椅"和"猎椅"的由来。
交椅是帝王贵族们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我国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说法,暗指某人是最为重要的角色。
此交椅仅以儿根必要的线形构成,并无一多余部件,造型简练;黄花梨木质地,上包镶铜片,新颖别致;扶手出头与脚踏角卷花纹的雕饰、靠背板的镶边装饰和透雕图案的运用,则为造型粗扩豪爽的交椅平添几许风情。
(五)宝椅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之为“宝座”,除具有大型椅子的特点外,另增豪华的雕刻和镶嵌等装饰,一般都配有脚踏,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明间,为皇帝和后妃所专用。
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
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
宝椅的造型、结构和罗汉床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体较罗汉床小些。
有人说它是由床演变而来的,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宝座大多以紫檀制作,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精巧,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
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
宝座上下内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种吉祥纹饰,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
二、凳杌凳是不带靠背的坐具。
仅就杌凳而言,大体可分为方、圆两种形式,而以方凳种类最多。
在各种形式的凳子中,又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类。
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圆料;无束腰的则方料、圆料都有。
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弯腿等;而无束腰的都用直腿。
有束腰的足端部做出内翻或外翻马蹄,而无束腰的腿足不论是方还是圆,足端都不做任何装饰。
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
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还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相制作都很讲究。
凳子又有长方式和长条式的。
长方式常见,多以一板为面,四腿侧脚明显,俗称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
亦有板面较长,可坐二至三人的,则称“长条凳”或“板凳”;长条凳还有“春凳”,形如炕几,可容二人并坐,因坐面较宽,不坐时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时期的圆凳,又称为圆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
做法与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
明代圆凳一般束腰,凳面为圆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带圆环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坚实牢固。
做工细致,形制优美。
清代时无束腰的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则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
它和方凳还有一点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圆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