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总论第八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完整word版)《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系统解剖学》(第八版)数字教材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

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系统解剖学》数字教材全书增加高质量多媒体素材数百个。

在纸质教材黑白线条图基础上,增加了实物照片和彩色图片;增加了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视频;增加了3D动画。

并根据解剖学内容特点,将图片制作成画廊等形式,方便读者阅读.增加了交互功能,增强阅读趣味性。

教材截图:目录:绪论1一、《系统解剖学》第8版的定位 1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1三、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2四、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4五、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4六、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6运动系统 7第一章骨学7第一节总论 7一、骨的分类 7二、骨的构造 9五、骨的可塑性 11第二节中轴骨 12一、躯干骨 12二、颅 17第三节附肢骨 28一、上肢骨 28二、下肢骨 32第二章关节学37第一节总论 37一、直接连结 37二、间接连结 38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40一、躯干骨的连结 40二、颅骨的连结 46第三节附肢骨连结 47一、上肢骨的连结 47二、下肢骨的连结 51第三章肌学59第一节总论 59一、肌的构造和形态 59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60三、肌的命名法 60四、肌的辅助装置 60第二节头肌 62一、面肌 62二、咀嚼肌 64第三节颈肌 65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5二、颈前肌 66三、颈深肌 67四、颈部筋膜 67第四节躯干肌 68一、背肌 68二、胸肌 70三、膈 72四、腹肌 73第五节上肢肌 76一、上肢带肌 76二、臂肌 77三、前臂肌 78四、手肌 81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83第六节下肢肌 84一、髋肌 84二、大腿肌 86三、小腿肌 88四、足肌 90第七节体表的肌性标志 93一、头颈部 93二、躯干部 93三、上肢 93四、下肢 93内脏学 95第四章总论 95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95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95第五章消化系统98第一节口腔 99一、口唇 99二、颊 99三、腭 99四、牙 100五、舌 103六、唾液腺 105第二节咽 106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106二、咽的分部 107第三节食管 109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109二、食管的狭窄部 109第四节胃 109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10二、胃的位置 111三、胃壁的结构 111第五节小肠 112一、十二指肠 112二、空肠与回肠 113第六节大肠 114一、盲肠 115二、阑尾 115三、结肠 116四、直肠 117五、肛管 117第七节肝 119一、肝的形态 119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120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121四、肝外胆道系统 122第八节胰 124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124二、胰的分部 124第六章呼吸系统126第一节鼻 127一、外鼻 127三、鼻旁窦 128第二节喉 130一、喉软骨 130二、喉的连接 131三、喉肌 133四、喉腔 135第三节气管与支气管 136一、气管 136二、支气管 137第四节肺 137一、肺的形态 138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138三、支气管树 139四、支气管肺段 139五、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141第五节胸膜 141一、壁胸膜 141二、脏胸膜 142三、胸膜腔 142四、胸膜隐窝 142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42第六节纵隔 143一、上纵隔 145二、下纵隔 145第七章泌尿系统147第一节肾 147一、肾的形态 147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148三、肾的被膜 150四、肾的结构 151五、肾段血管与肾段 151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152第二节输尿管 152一、输尿管腹部 153二、输尿管盆部 153三、输尿管壁内部 154第三节膀胱 154一、膀胱的形态 154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154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155第四节尿道 155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157第一节男性内生殖器 157一、睾丸 157二、附睾 159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59四、精囊 160六、尿道球腺 161第二节男性外生殖器 161一、阴茎 161二、阴囊 162第三节男性尿道 163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164第一节女性内生殖器 164一、卵巢 164二、输卵管 165三、子宫 165四、阴道 167五、前庭大腺 168第二节女性外生殖器 168一、阴阜 168二、大阴唇 168三、小阴唇 168四、阴道前庭 169五、阴蒂 169六、前庭球 169【附】乳房 169【附】会阴 171一、会阴的肌肉 171二、会阴的筋膜 173第十章腹膜175一、概述 175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76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76四、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180脉管系统 183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183第一节总论 183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83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184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186第二节心 186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186二、心腔 188三、心的构造 192四、心传导系 196五、心的血管 198六、心的神经 202七、心包 202八、心的体表投影 203第三节动脉 203一、肺循环的动脉 204二、体循环的动脉 204第四节静脉 221二、体循环的静脉 222第十二章淋巴系统232第一节总论 232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33二、淋巴回流的因素 234三、淋巴侧支循环 235第二节淋巴导管 235一、胸导管 235二、右淋巴导管 236第三节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236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36二、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38三、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9四、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40五、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1六、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42第四节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43一、肺的淋巴引流 243二、食管的淋巴引流 243三、胃的淋巴引流 243四、肝的淋巴引流 244五、直肠的淋巴引流 244六、子宫的淋巴引流 244七、乳房的淋巴引流 244第五节胸腺 244第六节脾 244感觉器 247第十三章概述247第十四章视器249第一节眼球 249一、眼球壁 250二、眼球的内容物 252第二节眼副器 253一、眼睑 253二、结膜 255三、泪器 255四、眼球外肌 256五、眶脂体与眶筋膜 258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258一、眼的动脉 258二、眼的静脉 260三、眼的神经 260第十五章前庭蜗器261第一节外耳 262一、耳郭 262二、外耳道 262三、鼓膜 262一、鼓室 262二、咽鼓管 265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265第三节内耳 265一、骨迷路 266二、膜迷路 267三、内耳道 269四、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70【附】其他感受器 270一、嗅器 270二、味器 270三、皮肤 271神经系统 273第十六章总论273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273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273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79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80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280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281第一节脊髓 281一、位置和外形 281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82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289第二节脑 290一、脑干 291二、小脑 314三、间脑 321四、端脑 326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340第一节脊神经 341一、颈丛 343二、臂丛 345三、胸神经前支 350四、腰丛 352五、骶丛 354六、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358第二节脑神经 358一、嗅神经 360二、视神经 361三、动眼神经 361四、滑车神经 362五、三叉神经 362六、展神经 365七、面神经 365八、前庭蜗神经 367九、舌咽神经 368十一、副神经 372十二、舌下神经 373第三节内脏神经系统 374一、内脏运动神经 375二、内脏感觉神经 383三、牵涉性痛 384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385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390第一节感觉传导通路 390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390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392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94四、听觉传导通路 395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395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96第二节运动传导通路 398一、锥体系 398二、锥体外系 400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402一、胆碱能通路 402二、胺能通路 402三、氨基酸能通路 403四、肽能通路 403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404第一节脑和脊髓的被膜 404一、脊髓的被膜 404二、脑的被膜 405第二节脑和脊髓的血管 408一、脑的血管 408二、脊髓的血管 412第三节脑脊液及其循环 413第四节脑屏障 414一、血-脑屏障 414二、血-脑脊液屏障 414三、脑脊液—脑屏障 415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416一、垂体 416二、甲状腺 417三、甲状旁腺 418四、肾上腺 419五、松果体 419六、胸腺 419七、生殖腺 420八、胰岛 421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3。

第八版内分泌总论课件

第八版内分泌总论课件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原发性、 继发性、特发性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等。
06
内分泌与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的作用和调控
生长激素的作用
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 作用。
生长激素的调控
受到下丘脑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到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机制
下丘脑-垂体轴
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 制激素,分别作用于垂体前叶和 后叶,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 。
反馈调节
靶细胞产生的激素可以反馈调节 内分泌腺的功能,以维持内环境 的稳定。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和激 素的相互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
02
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激素的运输和代谢
激素的运输
激素在合成后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组织或器官,与靶组织或器官上 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理作用。
激素的代谢
激素在运输和作用过程中会发生代谢变化,如灭活、降解等,这些 代谢变化可以影响激素的作用时间和强度。
激素代谢的调节
激素代谢的调主要受到酶活性、激素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如酶的 诱导或抑制作用可以影响激素的代谢。
改变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等,有助于改 善内分泌状况。
监测和随访
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05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 期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 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 脏病变等。

生理学课件2016版 第10章内分泌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

生理学课件2016版 第10章内分泌 临床医学 人卫第八版
• 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的机制是什么?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 T3、T4升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患者TSH降低的原因是 什么?治疗后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是什么? –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
46
小结
知识点4: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内分泌功能
记忆: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 理解: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的调节作用 应用:甲状腺切除术可能的并发症;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37
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
• 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激素 – 四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主要形式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生物活性高 –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无活性
• 滤泡旁细胞(C细胞):降钙素 •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
38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的条件 – 甲状腺球蛋白中含碘酪氨酸残基缩合而成 – 必需原料:甲状腺球蛋白、碘元素 – 关键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硫脲类)
素分泌异常的临床表现 • 熟悉催乳素和缩宫素的生物学作用、分泌调节,分泌异常
的临床表现
22
下丘脑-垂体
• 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 – 大细胞神经元 – 视上核;室旁核 – 下丘脑-垂体束
•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 – 小细胞神经元 – 内侧基底部 – 垂体门脉系统
23
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
下丘脑
27
催乳素
• 生理作用 – 调节乳腺活动:促进乳腺发育,发动并维持乳腺泌乳 – 调节性腺功能: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 • 雌激素、孕激素合成;排卵 • 闭经溢乳综合征:闭经、溢乳、不孕 – 参与应激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 – 调节免疫功能
28
催乳素分泌调节
• 下丘脑 – 催乳素释放肽 – 催乳素抑制因子

川北医学院教学进度表

川北医学院教学进度表
理论 实验
授课教师 (联系电话)
职称
1 一 2018年3月5日 6-8 二教502 麻醉
理论
3
刘琪琳
副教授
1 三 2018年3月7日 6-8 二教502 麻醉
理论
3
刘琪琳
副教授
1 五 2018年3月9日 6-8 二教502 神经外科
理论
3
冯凌
副教授
2 一 2018年3月12日 6-8 二教502 神经外科
3
梁敏
副教授
3 五 2018年3月23日 6-8 二教502 心胸外科
理论
3
梁敏
副教授
4 一 2018年3月26日 6-8 二教502 心胸外科
理论
3
梁敏
副教授
4 三 2018年3月28日 6-8 二教502 颈部疾病(2学时)、乳房疾病(解剖及乳房检查1学时) 理论
3
4
五 2018年3月30日 6-8 二教502 乳房疾病(疾病的诊治及治疗2学时)、腹外疝(腹股沟
教研室主任 意见
备注:
二教502 糖尿病 辅导答疑 二教502 心衰 二教502 心律失常 二教502 原发性高血压 二教502 冠心病 二教502 冠心病(2) 心瓣膜病(1) 二教502 心瓣膜病 二教502 亚心炎与心肌病 辅导答疑 二教502 COPD 支气管扩张 二教502 支气管哮喘 二教502 肺炎 二教502 肺心病(2)胸膜疾病(1) 二教502 胸膜疾病(1)肺癌(2) 二教502 呼吸衰竭(2)辅导答疑(1)
川北医学院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2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学 教学对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
教材版本:人卫第八版

内科学 第八篇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内科学 第八篇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内科学第八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一章总论新陈代谢指在生命机体中所进行的众多化学变化的总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新陈代谢,使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转化,同时体内物质又不断进行分解、利用与更新,为个体的生存、劳动、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内环境恒定提供物质和能量。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是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参与众多化学反应,合成为较大的分子并转化为自身物质,是需要能量的反应过程,其中三大营养物质以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合成和储存;分解代谢是体内的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降解反应,是产生能量的变化过程。

中间代谢指营养物质进入机体后在体内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都能引起营养疾病。

中间代谢某一环节出现障碍,则引起代谢疾病。

营养疾病和代谢疾病关系密切,往往并存,彼此影响。

例如维生素D缺乏症属营养病,但常表现为钙磷代谢失常;糖尿病为代谢病,常伴同蛋白质和能量缺乏。

【营养和代谢的生理】(一)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摄取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各种活动。

这些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就是营养素。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RIs》对营养素分类如下:①宏量营养素: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它们在消化时分别产生葡萄糖及其他单糖、肽和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

宏量营养素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能源,脂肪产热37.7kJ/g (9kcal/g),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热16.7kJ/g (4kcal/g)。

②微量营养素:指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消耗甚微,许多微量元素有催化作用。

③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④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等。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见表8-1-1,其中一些必须由外界供给,主要来自食物,另一些可在体内合成。

食物的营养价值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是否能满足人体需要。

传染病学第8版总论

传染病学第8版总论
4

前言

在我国,虽然传染病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 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 病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 腹泻仍然广泛存在。新发传染病多次流行, 如SARS、甲型H1N1流感。
5
前言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的防治有丰富的经验

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东汉末) 吴菊通著的《温病条辨 》(清代)
43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质 Prion (protein and infection))。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 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朊是蛋白质的旧称,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已发 现的唯一不用DNA,RNA作遗传物质的病毒。
31
总论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32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 因素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33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34
(一)传染源


定义: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其排 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四个方面。


1.患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慢性感染者可成 为长期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
35
(一)传染源

包括四个方面。

3.病原携带者:菌痢 4.感染动物: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完整word版)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生理学课件2017版10章内分泌临床医学人卫第八版

生理学课件2017版10章内分泌临床医学人卫第八版
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应对紧急情况。
肾上腺髓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的。
这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到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在应激状态下分泌量会增加。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嗜铬细胞瘤等,临床表现多样,如高血压、低血钾、肥胖等。
生理学课件2017版10章内分泌临床医学人卫第八版
目录
内分泌系统概述下丘脑-垂体轴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胰腺
01
内分泌系统概述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pter
组成
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功能
分泌激素,调节机体代谢活动,维持内环境稳态
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
激素分类
蛋白质类、肽类、氨基酸类、脂类、胺类等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同时抑制脂肪合成。
调节糖代谢
调节水盐代谢
调节脂肪代谢
调节蛋白质代谢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激素,包括醛固酮、皮质醇和雄激素等。
这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通过负反馈机制维持体内平衡。
感谢观看
THANKS
02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03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神经系统和骨骼的发育。
甲状腺通过主动转运方式摄取环境中碘,并将其有机化为碘化酪氨酸和碘化甲腺原氨酸,这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步骤。

最新传染病学总论 第八版

最新传染病学总论 第八版
侵袭能力(志贺菌) 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 溶组织能力 (溶组织阿米巴)
19
课外内容: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外毒素 G+(主要)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
蛋白质或特殊的酶 亲组织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 织器官引起特殊病变
对热不稳定 产生的药理与病理生理反应是专一 的,不同外毒素产生不同反应
内毒素 G- (主要)
变异类型
— 致病力变异 — 抗原性变异 — 耐药性变异
22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四、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皮肤、黏膜、胎盘屏障、血脑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变态反应:促进病理改变
特异性
23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社区获得性感染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10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清除病原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防 御能力非清特除异,性亦防御可能由力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特异性 细胞免疫皮物肤质黏将膜相胃应酸的正病常原体体液清组除织。内细胞

的 (少数)病原体持续存在,转变为病原
转 携带状态,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归
12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3.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答, 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 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感染者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
显 性 感 染
死亡! 病原体
被清除
如:甲型肝炎、麻疹
❖3.掌握: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流行 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 床特点;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学总论第八版[可修改版ppt]

传染病学总论第八版[可修改版ppt]

另一些传染病病后免疫力并不牢固。
的 转
如:细菌性痢疾
归 小部分显性感染者亦可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4.病原携带状态
的为疾传分按按病 发病病染类原 生原状病:体 和体态流:持侵,行带续入但 的病时人能 传毒间体携 染:者、潜后带 源带伏,并。菌期人排者携体出或带不病带者出原虫 、现体者 恢等 复任,期。何成携
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 机体内定位 排出途径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损伤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
急性期改变
蛋白代谢 糖代谢 水电解质代谢 内分泌改变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屏障 杀菌 溶菌 吞噬 特异性免疫功能 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或注射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2.隐性感染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 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 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 性 感
(大多数)病原体被清除,获得不同程 度的特异性免疫。
毒、结核杆菌感染等。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感染谱频度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隐性感染 清除病原体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


毒力

致 病
数量
能 力
变异性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1.侵袭力
直接指侵入病人原体体如侵血入吸虫人尾体蚴并在机体内生 长经、消繁化殖道或的呼能吸力道。进入人体,先黏附于肠或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性疾病
1.蛋白质营养障碍:如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氨基酸过多 2.糖类营养障碍:摄取过多或摄取过少 3.脂类营养障碍:摄取过多;摄取不足 4.维生素营养障碍:各种维生素缺乏 5.水、盐营养障碍:水、盐不足或过多 6.无机元素营养障碍:微量元素不足或过多 7.复合营养障碍:多种营养物质障碍的不同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代谢性疾病 中间代谢某个环节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1. 遗传性代谢病:基因突变、特异酶催化反应消 失 2. 获得性代谢病:可由环境引起,或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不合适的食物、药物、理化因素、创伤、感染、 器官疾病、精神疾病等是造成代谢障碍的常见原 因。
分类

激素降解与转化
肝、肾和靶细胞代谢降解及灭活
肽类激素半衰期短,3-7分钟
非水溶性激素(甲状腺素、类固醇激 素)与转运蛋白结合后半衰期长,游离 激素发挥生物活性
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方式 -转变为活性激素
-受体识别微量激素,与之特异性受体结合
- 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作用
激素的作用机制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1.神经-内分泌调节轴: 下丘脑—垂体—靶腺
2.下丘脑具神经内分泌功能:GnRH(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CRH(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3.内分泌系统由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而调节,神 经系统也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下丘脑-垂体-性腺 内分泌腺和体液代谢物质 胰岛素与血糖 甲状旁腺素与血钙 抗利尿激素与血浆渗透压
细胞质 细胞核受体 结合 活化的类固醇 受体复合体
类固醇 反应元件
染色质DNA
mRNA前体
类固醇
受体 结合和 转位
类固醇 复合体
mRNA
mRNA 粗面内质网 生物反应 图7-1-2 核糖体
蛋白合成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内分泌系统调节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
神经中枢 神经刺激 释放激素 超短反馈 } 下丘脑 抑制激素 短反馈 垂 体
外界刺激
长反馈
靶 腺 周围组织
负反馈:一种代谢反应被其反应产物所抑制的现象.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 TRH (-) TSH (-) T4 T3
周围组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储备情况。如ACTH、TRH、IRT兴奋实验 抑制实验:适用于分泌功能亢进时,观察正常 的反馈调节是否消失---有无自主性激素分泌 增多。如: DXM抑制试验、TSH抑制试验
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如缺碘性甲状腺肿、 sheenhan syndrome 功能亢进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药物:抑制激素合成分泌 ,如奥曲肽、溴隐亭、 赛庚啶、 酮康唑、抗甲亢药 米非司酮----阻断糖皮激素受体 酚妥拉明----阻断a受体
细胞膜受体-肽类、胺类、 细胞因子、前列腺素 磷酸化途径: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受体构象改变和二聚体化 第二信使:cAMP, Ca,IP3和 DAG二酰基甘油等· 细胞质蛋白磷酸化
核内 细胞内
转录因子磷酸化,调控基因表达 细胞代谢改变、细胞生长分化 非磷酸化途径:Ras连接通路、JAK-STAT通路
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
分类



(二)代谢性疾病 按中间代谢的主要途径分类
其他化疗
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功能减退治疗措施: 替代治疗(replacement therapy) 或补充治疗(substitution therapy) 内分泌腺组织移植
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病因治疗
内分泌疾病典型外貌
甲亢 侏儒症 皮质醇增多症 巨人症
呆小症
肢端肥大症 Addison病
第二节 营养、代谢性疾病

心为环戊烷多氢菲
激素的分类
按产生的部位分: 下丘脑的神经激素
ADH,催产素
释放激素
下 丘 脑 释 放 激 素 : TRH , GnRH,CRH,GHRH,PRF 下丘脑释放抑制激素: GHIH , PRL-IF
激素的分类
垂体激素 GH,PRL,LH,FSH,TSH,ACTH 靶腺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T3,T4 甲状旁腺:PTH 肾上腺:皮质醇、醛固酮、性激素 性腺:T,DHT,E , P 肝脏:IGF 肾脏:1,25(OH)2D3 胰腺:胰高糖素,胰岛素,生长因素
2.组织内分泌学研究 3.分子内分泌学研究
激 素
概念:由内分泌腺 或内分泌细胞分泌 经体液传递至远处或相近靶细胞 发挥生物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来源:激素分泌细胞(几乎所有机体内的器官和系统) 内分泌腺体 内分泌组织和细胞: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胃肠道、肾脏、心脏、肺脏等器官内 激素分泌细胞或兼有激素分泌功能的器官细胞
内分泌系统总论
蚌埠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高芳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概述(一)

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
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
系统,与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配合,
调节人体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
发育、生殖衰老等生命现象,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体内、外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概述(一)
内分泌系统概述(二)
内分泌腺:下丘脑组织、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
上腺、性腺、胰岛
内分泌组织细胞:心血管、胃肠、肾、脂肪组织、脑

• •
作用方式:
内分泌(endocrine) 胞内分泌(intracrine)
旁分泌(paracrine)
自分泌(autocrine)
内分泌系统概述(二)
内分泌:通过血液传递,
营养和代谢的生理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 消化:食物 胃肠道在消化液、酶作用下 吸收:单糖、氨基酸、短链和中链脂肪酸、甘油 水、盐、维生素 中性脂肪酸、多数长链脂肪酸 经淋巴入血 代谢:受基因控制,多种因素参与调节, 排泄:以水,CO2,含氮物质或其它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肺、 肾、肠、皮肤、粘膜等排出。
新陈代谢
中间代谢:营养物质进入人机体后在体内 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营养疾病: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 当,都能引起营养疾病。 代谢性疾病:中间代谢某一环节出现障碍, 都引起代谢性疾病 两者关系密切,往往并存。

营养和代谢的生理
(一)营养物质的供应和摄取: 中国营养学会对营养素分类: 宏量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
4.激素代谢异常:严重肝病时雌激素增加
5. 自身免疫:Graves病
6.基因异常致激素合成与释放调节的异常及激素分泌 过量
7.外源激素过量。
内分泌系统疾病
(二)激素产生过少

1. 内分泌腺破坏:自身免疫病、肿瘤压迫、 感染等 2.内分泌腺激素合成障碍
3.发生在激素、激素受体、转录因子等基因突 变: 4.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肾脏破坏
外分泌:分泌腺将分泌物输送至体外或消化道中 内分泌:分泌腺、组织将分泌产物(激素)直接 释放入血或通过细胞外液等,传递到全 身各组织细胞(远处和相近的靶细 胞),发挥生理效应
内分泌系统概述(一)
神经支配 物质代谢反馈调节
释放
免疫系统调控
激素(化学信使,体液性信息物质)
调节
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吸收入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营养性疾病 1.原发性营养失调:摄取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或比例不当 引起 2.继发性营养失调: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1)进食障碍:入口、咽、食管疾病 2)消化、吸收障碍:如消化道疾病或某些药物 3)物质合成障碍:如肝硬化 4)机体对营养需求改变:如发热、甲亢 5)排泄失常:如多尿、腹泻
泌情况,态功能测定,注意年龄、 性别、用药与否、是否应激

定位诊断 :影像学、放射性核素检查、细 胞学检查、静脉导管检查 病因诊断:自身抗体检测、染色体检查、HLA 鉴定

诊断原则
病例
功能诊断

Cushing’s 综合征
双肾上腺皮质增生
定位诊断

病因诊断
垂体微腺瘤
功能诊断
动态功能测定
兴奋实验:用于分泌功能减退时 ,判断激素的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糖类:可在体内合成,但大部分由体外供给 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异亮、亮、赖、蛋、苯丙、 苏、色、缬 半必需氨基酸:组、精 非必需氨基酸 脂类: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非必需脂肪酸 矿物质: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膳食纤维、水
新陈代谢


定义:指在生命机体中所进行的众多化学变化的 总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合成代谢: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参与众多化学反 应,合成为较大的分子并转化为自身物质,是需 要能量的反应过程,其中三大营养物质以糖原、 蛋白质和脂肪的形式在体内合成和储存; 分解代谢是体内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 质分子物质的降解反应,是产生能量的变化过程。
激素分类
已知激素与化学介质150种,分四类:

肽类激素:经基因转录,翻译出蛋白质和肽类激素前
体,经加工为活性物质。如:甲状旁腺素、
胰岛素、降钙素

氨基酸类激素: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由酪氨酸 转化而来 ;5-羟色胺和褪黑素来自色氨酸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性腺将胆固醇转变为糖皮质激 素、盐皮质激素、雄性激素,维生素D3 ,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