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9447A】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专利】

合集下载

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田文
申请号:CN201921774582.3
申请日:20191021
公开号:CN211170324U
公开日:
202008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景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态景观湖水循环水体改良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净化水质的方法很单一,往往只能通过换水和投入微生物制剂的方式改善景观湖水体水质,虽然短期内能够改善水质,但是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效果,并且费用十分巨大的问题,包括景观湖以及贴近景观湖设置的净化池,所述景观湖的沿岸湖水中漂浮设置有生态净化机构,净化池内设有药剂净化机构,净化池与景观湖通过出水管和吸水管相贯通连接,出水管上设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生态景观湖水的水体循环改良,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申请人:合肥学院
地址: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家坤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N109911974A】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专利】

【CN109911974A】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7652.5(22)申请日 2019.03.09(71)申请人 皖建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地址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287号金鼎广场1-2001、1-2004室(72)发明人 杨晨 徐建文 殷情 李浩 (51)Int.Cl.C02F 1/28(2006.01)B01J 20/20(2006.01)B01J 20/24(2006.01)B01J 20/28(2006.01)B01J 20/30(2006.01)C02F 101/20(2006.01)C02F 101/30(2006.01)(54)发明名称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属于水生态环境复原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不可回收等缺点,本发明提供的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是将湖泊用隔板均分为几个区块,然后往区块中投放碳气凝胶A和纳米薄膜B,反应12-24h;其中,碳气凝胶A由木质素、甲醛、三聚氰胺、三乙醇胺、甲苯、纯水制备而成;纳米薄膜B由钛酸盐纳米片、丝纤蛋白溶液制备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可以有效吸附湖泊中的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离子Pb 2+、Hg 2+吸附能力,且安全有效。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CN 109911974 A 2019.06.21C N 109911974A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911974 A1.一种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湖泊用隔板均分为几个区块,然后往区块中投放碳气凝胶A和纳米薄膜B,反应12-24h;所述碳气凝胶A由木质素、甲醛、三聚氰胺、三乙醇胺、甲苯、水制备而成;所述纳米薄膜B由钛酸盐纳米片、丝纤蛋白溶液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泊水生态环境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气凝胶A由按重量计的1-10份木质素、50-100份甲醛、25-50份三聚氰胺、50-150份甲苯、20-50份水制备而成。

一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品红,罗丛强,马泽民,曾卓,刘飞申请号:CN201911060318.8
申请日:20191101
公开号:CN110745959A
公开日:
202002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方法,属于淡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一种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建立方法,包括水质改善、水位保持、水陆交界面处理、底泥改善、建立食物网链和水质监测等步骤,还包括有抑澡剂投放装置,通过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的方式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建立条件,配合暖冷性植物对水中的氮磷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吸收,可以实现有效降低水体污染负荷,使得水体得到净化,使水生态系统稳定,投放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构建合理的食物网链,多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能发挥协同作用,较单一种植水生植物及单一投放水生动物对改善水质效果更明显,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营养盐,有利于水体生态的建立与恢复。

申请人:湖南文理学院
地址: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洞庭大道31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常德天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刘红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装置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吕晨,王洪成
申请号:CN201721850960.2
申请日:20171226
公开号:CN207827975U
公开日:
2018090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板,浮板的顶部设置有浮水植物种植区,浮水植物种植区内部设置有浮水植物,浮板上方靠近浮水植物种植区的外部均匀安装有塑料柱,塑料柱之间连接有生物栅,且塑料柱包括有塑料柱本体,塑料柱本体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且塑料柱本体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柱,浮板的底部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沉水植物种植网,沉水植物种植网的顶部均匀设置有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在浮水植物种植区的外部增加了由塑料柱和生物栅围成的三相微生物生存环境,为微生物创造了更丰富的存在与生长方式,形成更加利于植物与水体相互作用的复合式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微生物的生长和水体的净化。

申请人: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天大高科技楼五层(科技园)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N110104781A】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专利】

【CN110104781A】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41119.8(22)申请日 2019.04.25(66)本国优先权数据201910224648.X 2019.03.23 CN(71)申请人 广东华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大石街猛涌石南路1号618(72)发明人 孙绍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代理人 洪敏(51)Int.Cl.C02F 3/32(2006.01)(54)发明名称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针对底泥中的有机物质不容易被分解,污染治理不够彻底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包括种植在景观湖中的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至少种植两种不同的品种,所述水生植物至少包括矮生耐寒苦草、刺苦草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矮生耐寒苦草与刺苦草的种植总面积不低于湖水面积的70%。

由于矮生耐寒苦草与刺苦草必须扎根生长,因此,矮生耐寒苦草以及刺苦草的根部必须深入至底泥中,有利于降低底泥中的氨、氮、磷含量,有利于减少景观湖的内污染源,使得底泥不容易向景观湖水体源源不断地释放污染源,进而使得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以及自我修复能力更加稳定,使得水体治理更加彻底、完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110104781 A 2019.08.09C N 110104781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104781 A1.一种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种植在景观湖中的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至少种植两种不同的品种,所述水生植物至少包括矮生耐寒苦草、刺苦草中的其中一种,所述矮生耐寒苦草与刺苦草的种植总面积不低于湖水面积的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植物系统,其特征是:沿景观湖的竖直方向划分为浅水区以及深水区,所述浅水区的水深深度为1-1.5m(含1.5m),所述深水区的水深深度为1.5m-3m(不含1.5m)。

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伟,郭君洁,孙楠,宋丽,李鸿雁
申请号:CN201910908507.X
申请日:20190925
公开号:CN112110546A
公开日:
202012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景观湖区域划分:将景观湖内根据生态作用不同划分为固定边坡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系统、湖底水草生态系统;2、景观湖水预处理:在湖底土壤施用翻晒和生石灰灭菌消毒法;3、边坡生态系统构建:在景观湖浅水边坡处种植挺水植物;4、湖底水草生态系统构建:在景观湖中心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5、水生动物系统构建:待水生植物种植完成后,向湖水中投放滤食性鱼类和其他滤食性底栖动物;6、后期维护:定期收割水生植物以及捕捞水生动物。

本发明具有提高水生植物的存活率,使得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自我净化能力增强的效果。

申请人:黄淮学院
地址: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开源路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王振晓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基于景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景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景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处理系统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东,邱建华,钟琴
申请号:CN201710535629.X
申请日:20170704
公开号:CN107226586A
公开日:
2017100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景观生态系统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景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将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后经过有效处理再充分利用,将其用于景观生态系统用水系统,生活污水先经过絮凝反应充分絮凝和凝聚,再经过生物处理系统和沉淀系统及回流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循环处理;混合液调节区的设置对回流液回流缓冲,避免回流液回流时收到回流液高峰流量的冲击而对污水处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提高雨水净化和生活污水再利用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工艺简便,提高景观生态系统水循环处理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申请人:江苏东珠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锡沪中路9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马广旭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河湖岸线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水质改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河湖岸线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水质改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河湖岸线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水质改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龙,涂卫国,谌书,王彬,聂富育,樊华,李森,罗雪梅,宋涛
申请号:CN202011090508.7
申请日:20201013
公开号:CN112479383A
公开日:
2021031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岸线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水质改善方法,包括浮于水面并栽种有植物的浮岛,以及位于浮岛内侧邻岸并且用于改善水质的人工生态池,在所述人工生态池与浮岛之间设置有隔网,该隔网上端连接于浮岛,而下端延伸到河床;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用于改善河流或湖库水质的改善;通过浮岛和人工生态池配合使用,利用浮岛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以及附着在根系上的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初步改善,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通过人工生态池构建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改善和维护水质。

申请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地址: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龙大道中段5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周长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4646.0
(22)申请日 2019.03.23
(71)申请人 广东华碧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143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
猛涌石南路1号618
(72)发明人 孙绍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代理人 洪敏
(51)Int.Cl.
C02F 3/34(2006.01)
C02F 3/32(2006.01)
(54)发明名称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针对景观湖的自净能力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湖水预处理:在湖水中投入微生物以及浮游动物;S2、水生植物系统构建:种植水生植物;S3、水生动物系统构建:待水生植物种植完成后,向湖水中投放水生动物;S4、后期维护:定期收割水生植物以及捕捞水生动物。

通过先在湖水中加入微生物以及浮游动物,微生物吸附并分解湖水中的有机物质,有利于降低水中的氨、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浮游动物有利于对湖水中的蓝绿藻进行分解,有利于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利于提高水生植物的存活率,使得水
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自我净化能力增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页CN 109879447 A 2019.06.14
C N 10987944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79447 A
1.一种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湖水预处理:在湖水中投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以及光合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投入量为50kg-200kg/亩/次,微生物的投放频率为每月2-3次,投放3-6个月;同时,在湖水中投入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投入量为30-60L/亩/次,浮游动物的投放频率为每月1-2次,投放1-2个月;
S2、水生植物系统构建:将湖水按水深深度划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待微生物以及浮游动物投入15-30天后,在浅水区中种植沉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在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
S3、水生动物系统构建:待水生植物种植完成后,向湖水中投放滤食性鱼类,待植物覆盖率达40%-50%时,再向湖水中投放肉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的投放量为50kg-80kg/亩,肉食性鱼类的投放量为25kg-50kg/亩;
S4、后期维护:定期收割水生植物以及捕捞水生动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沉水植物包括刺苦草、马来眼子菜、篦齿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矮生耐寒苦草、大茨藻以及轮伊藻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挺水植物包括再力花、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水芋、芦苇以及纸莎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生植物系统还包括浮叶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水深深度为1m-1.5m(含1.5m)的划为浅水区,水深深度为1.5m-3m(不含1.5m)的划为深水区,沿景观湖湖面的水平方向由沿岸向湖中心呈环带状依次划分为浅水区一(1)、浅水区二(2)、浅水区三(3)、深水区一(4)以及深水区二(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浅水区一(1)中种植浮叶植物,所述浅水区二(2)以及浅水区三(3)中至少种有矮生耐寒苦草,且所述矮生耐寒苦草的种植面积不少于浅水区二(2)以及浅水区三(3)的总面积的80%、所述深水区一(4)以及深水二区中至少种有刺苦草,且所述刺苦草的种植面积不少于深水区一(4)以及深水区二(5)的总面积的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浅水区一(1)、浅水区二(2)、浅水区三(3)、深水区一(4)以及深水区二(5)中的水生植物均至少种植两种不同的种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在水生植物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先种植沉水植物,待沉水植物的覆盖率达15%-20%后,再种植挺水植物与浮叶植物。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生动物系统还包括虾类、贝类以及螺类,所述虾类、贝类以及螺类的投入量均为30kg-50kg/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滤食性鱼类包括鲢鱼、鳙鱼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肉食性鱼类包括鲈鱼、鳜鱼、乌鳢、黄颡鱼、鲴鱼、青鱼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景观湖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生动物系统中,所述虾类包括青虾、米虾,所述贝类为扇贝,所述螺类包括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