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衡量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对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和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等。

一、检验设备的质量控制1.设备质量评估: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评估,包括设备的准确性、精确度、线性度、稳定性和误差限等指标。

2.设备校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质量控制物质:使用标准质量控制物质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4.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二、检验人员的质量控制1.员工培训: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

2.职业资格要求:对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要求,包括学历、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质量控制活动:开展各种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质量评估、评价和质量改进等,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4.实验室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实验室规范操作程序和实验室质量手册等。

三、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1.样本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样本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样本保存、运输和处理等。

2.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临床检验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方法的准确性、精确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等指标。

3.质量控制样本:使用标准质量控制样本对检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质量评价:定期对检验项目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以上是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设备、人员和项目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临床检验专业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责任。

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则是对临床检验专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和监控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实验室设备质控指标
实验室设备是临床检验工作的基础,其运行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包括了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要求、设备检验和修复周期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实验室设备维修记录和运行日志的保存期限和内容。

2.检验人员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人员是医疗质量的保障者,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明确了检验人员的资格要求和培训要求,包括专业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检验人员的定期考核和业务培训的要求。

3.试剂和耗材质量控制指标
4.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因此,对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2024年版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明确了各类检验项目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要求。

同时还规定了检验结果的报告和解读的标准和要求。

总之,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设备、检验人员、试剂和耗材以及检验结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指标的制定和执行,旨在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64 120投稿邮箱:sjzxyx88@ 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王丽洁(黑龙江省鹤岗市惠民医院,黑龙江 鹤岗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指标,建立质量规范体系,观察质量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本单位和某单位的82例患者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强对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

结果观察组标本保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对照组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为7.32%、溶血率为2.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质量规范;标本不合格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4.077本文引用格式:王丽洁.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120,123.0 引言临床检验前阶段,受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风险较高,对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不利[1,2]。

有研究指出,将质量指标应用到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本文于本单位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质量规范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1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质量规范方法,并观察了质量规范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单位实施质量规范期间收治的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男20例、女21例。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首先,样本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条件。

样本质量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样本采集前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方法,遵循严格的采样操作规范。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血液稀释、氧化损伤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应将样本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样本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仪器校准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步骤。

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每次使用仪器前,应进行仪器的标定和校准,确保其符合检验要求。

校准的过程包括标样的选择、标定曲线的绘制、仪器参数的设置等。

标样的选择应与待分析样本特性相似,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标定曲线的绘制应遵循标准方法和操作规范,以保证仪器读数的准确性。

仪器参数的设置应根据分析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质量评价是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和监控。

质量评价包括校验、质控样品分析和质量指标监测等内容。

校验是对仪器和方法准确性的检验,通常采用标准样品进行比对确认。

质控样品分析是通过分析已知浓度的质控样品,评价仪器和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质控样品的选择应与待分析样本相近,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指标监测是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长期监控,常见指标包括偏差、精密度、线性范围等。

监测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仪器和方法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分析异常。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从样本质量控制、仪器校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

同时,可以对分析结果进行长期监控和评价,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提高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反映标本采集量就是否正确,就是检验前得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类型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标本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标本容器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错误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单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这两个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心生疑问,如果一个大便杯里面装有尿液是归为标本类型错误还是标本容器错误?这就取决于申请的项目,如果申请的项目为大便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

如果申请项目为尿液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那么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紫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大便的无菌杯送检尿培养,则同样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血液的红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常规尿杯送检尿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标本总数”包括所有类型的标本总数,而不单指某一种类型的标本。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存在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不一致,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的情况,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例如,尿杯里面采集的大便送检大便常规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通过以上的思考和分析对标本类型错误和标本容器错误这两个指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探讨2:如何清晰界定标本采集量错误和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是分析的标本体积,其计算公式为: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量不足或过多(抗凝标本)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抗凝标本凝集率是分析需要抗凝标本的凝集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需抗凝标本总数×100%。

似乎这两个指标是完全独立的,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明确界定。

假设一个送检红头管的生化项目,由于检测项目多,标本量采集不够,那么这肯定是标本采集量错误。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

一、概述在医疗行业中,临床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通过对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则是评估临床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监测并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控指标的意义1.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监控各项检验指标的准确性,确保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这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因错误的诊断导致的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2. 保障医疗安全通过质控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保障医疗安全。

这对于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 引导临床检验质量提升质控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从而推动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三、2023版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2023版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更新和修订的。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指标:1. 检验项目覆盖率血液、尿液、体液等常规项目的检验覆盖率,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指标,对于细胞学、免疫学、生化学等方面的检验项目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覆盖。

2. 检验结果准确性各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

其中包括了各项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3.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临床检验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质控指标中包含了仪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要求和标准。

4. 人员素质要求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技能和职业操守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质控指标中对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5.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和相关认证等,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旨在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发布了一份标准,其中包括了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以下是这些指标的详细介绍。

1.标本采集: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检验的首要环节,合理的标本采集可以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并最大程度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标本运送: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及时送往检验科室,延迟的运送可能导致标本的质量下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样本处理:样本在送往检验科室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如离心、分离等,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样本的质量。

4.仪器维护:临床检验所用的仪器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要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5.校准和标定:仪器的校准和标定是保证仪器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6.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质量控制样本是检验结果的参照标准,必须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使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7.质量评价:对质量控制样本的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等参数的计算,以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8.检验方法的验证:新的检验方法在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验证,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9.比对试验:将自家检验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0.不良事件的管理:对实验室内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管理,保证不良事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最小化。

11.技术人员的培训: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提高其检验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减少操作误差的发生。

12.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目标和管理措施,以达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实验室质量的目的。

13.外部质量评估: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获取外部评估机构的反馈意见,以提升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指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和监控质量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

本文将围绕质量指标应用的价值进行探讨。

一、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障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而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偏差和错误。

通过血清学质控样本的鉴定和分析,可以评估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条件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利用质量指标对比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控数据,及时发现和排除检验过程中的系统性偏差和误差,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规范检验流程和操作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规范检验流程和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监测和分析人员的技术操作和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规范,提高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对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技术能力的评估和培训,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质量指标的应用,建立实验室的内部质控制度,规范检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检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三、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评估和监控管理的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利用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对实验室的各项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指标和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评估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发现并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质量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实验室科学地确定改进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四、促进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完整word版)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完整word版)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 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一、指标概述二、质量控制总则质量控制总则是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其中包括质量目标、质量保证、质量持续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质量目标明确了临床检验专业的质量指标和要求,如有效性、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等。

质量保证包括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平等化等要求。

质量持续改进强调了质量管理的动态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质量风险管理则强调了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质量风险。

三、设施设备与环境管理该部分主要涉及到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和环境管理要求。

包括实验室建筑、环境净化、设备选用与采购、设备定期校验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实验室建筑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空气质量、温湿度等环境指标达标。

设备选用与采购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校验与维护,确保设备准确可靠。

四、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五、人员管理与培训该部分关注临床检验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培训管理。

素质要求包括临床检验医师、检验师和技术操作人员的学历、职称、职业道德要求等。

培训管理要求建立定期培训计划和培训档案,并组织各类培训活动,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六、报告、信息与数据管理该部分主要涉及到临床检验报告的格式、内容和分发管理,以及信息与数据管理的要求。

报告的格式要求规范,内容要求准确完整。

报告分发要求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机密性。

信息与数据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七、事件与不良质量管理综上所述,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是一份旨在提高临床检验专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文件,对设施设备与环境管理、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报告、信息与数据管理以及事件与不良质量管理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要求。

它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临床检验专业的工作流程,提高临床检验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023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

2023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

2023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备注:2023年全国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的建立是基于2022年全国多省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临床检验质量指标室间质评结果,其中最低质量规范基于第25百分位数(或第75百分位数),适当质量规范基于第50百分位数,最佳质量规范基于第75百分位数(或第25百分位数)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率(%)σ血标本类型错误率0.0187 5.10.0052 5.40.0009 5.80.0236 5.00.0031 5.50 6.0体液标本类型错误率0.0385 4.90.0055 5.40 6.00.0207 5.00 6.00 6.0其他标本类型错误率0.0283 4.90 6.00 6.00 6.00 6.00 6.0标本类型错误率0.0236 5.00.0078 5.30.0017 5.60.0268 5.00.0046 5.40 6.0血标本容器错误率0.0152 5.10.0057 5.40.0013 5.70.0168 5.10.0034 5.50 6.0体液标本容器错误率0.0287 4.90.0049 5.40 6.00.0229 5.00 6.00 6.0其他标本容器错误率0.0120 5.20 6.00 6.00 6.00 6.00 6.0标本容器错误率0.0177 5.10.0068 5.30.0019 5.60.0210 5.00.0043 5.40 6.0血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319 4.90.0128 5.20.0038 5.50.0369 4.90.0096 5.20 6.0体液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506 4.80.0079 5.30 6.00.0379 4.90 6.00 6.0其他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075 5.30 6.00 6.00 6.00 6.00 6.0标本采集量错误率0.0367 4.90.0147 5.10.0046 5.40.0414 4.80.0107 5.20 6.0抗凝血标本凝集率0.1344 4.50.0584 4.70.0192 5.10.0970 4.60.0317 4.90.0049 5.4抗凝体液标本凝集率0.5526 4.00 6.00 6.00.8230 3.90 6.00 6.0抗凝其他标本凝集率 1.7808 3.60 6.00 6.00.8262 3.90 6.00 6.0抗凝标本凝集率0.1356 4.50.0582 4.70.0191 5.10.0972 4.60.0314 4.90.0043 5.4标本溶血率0.0315 4.90.0104 5.20.0023 5.60.0482 4.80.0121 5.20.0002 6.0标本溶血率’0.0404 4.80.0139 5.10.0031 5.50.0613 4.70.0158 5.10.0007 5.8血标本丢失率0 6.00 6.00 6.00 6.00 6.00 6.0体液标本丢失率0 6.00 6.00 6.00 6.00 6.00 6.0其他标本丢失率0 6.00 6.00 6.00 6.00 6.00 6.0标本丢失率0 6.00 6.00 6.00 6.00 6.00 6.0检验报告不正确率0.0142 5.10.0004 6.00 6.00.0144 5.10 6.00 6.0危急值通报率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危急值通报及时率99.8673 4.5100 6.0100 6.0100 6.0100 6.0100 6.0血培养污染率 1.1980 3.80.5348 4.10.0846 4.60.8333 3.90.1389 4.50 6.0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50.8065 1.571.4286 2.188.9610 2.738.9408 1.257.4803 1.779.5082 2.3室内质控项目CV不合格率 4.2254 3.20.4695 4.10 6.07.6923 2.9 1.1205 3.80 6.0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87.6404 2.798.6301 3.7100 6.078.1250 2.3100 6.0100 6.0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2.5641 3.40.6135 4.00 6.0 4.2373 3.20.7092 4.00 6.0实验室间比对率 1.8692010.60610.333.3333 1.100 3.7594020.00000.7国家级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86.1789 2.698.6755 3.7100 6.0 5.00000100 6.0100 6.0国家级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3.0303 3.4 1.0363 3.80 6.0 1.2821 3.70 6.00 6.0省级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94.1520 3.1100 6.0100 6.092.3077 2.9100 6.0100 6.0省级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1.9608 3.60 6.00 6.0 4.6875 3.2 1.2658 3.70 6.0质量指标初步质量规范(周转时间(分钟))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最低适当最佳最低适当最佳急诊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312315301810自动化免疫342515302010三大常规302011261510凝血302215301510常规(住院)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906041604830自动化免疫926041605030三大常规815733603830凝血805735604030急诊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604734604730自动化免疫896045706035三大常规261813302015凝血463529403028常规(住院)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生化1241007312011560自动化免疫1891319818012081三大常规593627603030凝血906045816039。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指标(doc 12页)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指标(doc 12页)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指标(doc 12页)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09〕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09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10年版)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中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

在各个分析阶段中,又着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

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

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一、分析前质量指标(一)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1.医嘱录入错误率2.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3.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4.申请不易识别率5.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3标签信息错误率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4.每100000次采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10.住院患者采血成功率11.血培养污染率12.未采集到的标本率13.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四)标本运输与接收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1.运输的标本量不足率2.血液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3.生化检验凝血标本拒收率4.血液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5.生化检验溶血标本拒收率6.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7.运输途中损坏的标本容器率8.脂血的标本率9.运输时间不合理的标本率二、分析中质量指标1.不精密度2.系统误差3.总误差4.能力验证结果可接受性5.实验室信息系统是否安全6.是否通过实验室安全审核7.是否通过实验室内部技术审核三、分析后质量指标(一)结果报告的及时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常规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2.常规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3.急诊生化的报告周转时间(TAT)4.急诊血液及临检的报告周转时间(TAT)5.报告运输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二)结果报告正确有效1.未进行检验的申请标本占总申请标本的百分数2.未申请的已检验标本占总检验标本的百分数3.结果报告是否被正确的医生所获取4.门诊部门领取的报告占总报告的百分数5.报告的错误数6.住院患者结果的可得性7.纸张结果与电子医疗记录的核对验证(三)危急值报告及时有效1.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2.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3.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4.住院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5.门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6.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7.危急值记录应定期回读核对(四)患者与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服务满意1.患者对采血服务的满意度2.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3.检验账单的准确性(五)实验室计算机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1.计算机故障次数2.累积故障时间中位数3.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六)实验室人员的能力满足要求1.技术人员的差错率2.非技术人员的差错率3. 是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七)实验室的成本效益比科学合理1.是否达到既定的合理的利润目标2.增加收费的检验项目业务量3.达到财政预算目标(八)实验室废物处理符合规范要求1.实验室废物处理是否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附录1.分析前质量指标分析前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指标的定义单位(一)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1.医嘱录入错误率% 注:医嘱录入错误包括因不易辨识等原因导致的录入错误,未录入和录入了的未下医嘱等。

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评估临床检验质量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依据。

以下是2024版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的详细内容。

一、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方针: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向,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和职责分工。

3.质量管理文件:建立和完善涉及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包括管理制度、工作指南等。

4.内外部质量评价:主动参与内外部质量评价活动,定期进行审核和整改。

二、设备质量控制1.设备选购和验收: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设备验收并获得相关证明文件。

2.设备维护和校准:制定设备维护和校准计划,按计划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并记录相应数据。

3.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相应数据。

三、方案分析和编制1.实验室鉴定目标:确定实验室的鉴定目标和指标范围,包括测试项目、检验范围等。

2.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检验方案,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方案的编制和修订:对检验方案进行编制和修订,确保检验方案与最新标准和规范相符。

四、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采集流程:制定标本采集流程,包括采集时间、采集方法、采集容器等。

2.标本处理和保存:制定标本处理和保存流程,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监控1.质量控制样本的选用和使用:选用适当的质控样本,并按规定进行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记录和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质量控制漂移和偏差的控制:控制质量控制结果的漂移和偏差,保证质控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质量监督和持续改进1.质量监督和评估:建立质量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2.持续改进和纠正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制定持续改进和纠正措施,并跟踪实施情况。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在临床检验前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规范、监督和管理的过程,目的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指标是评价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潜在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质量指标能够反映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水平。

临床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质量指标的评价,可以了解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水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改进,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质量指标能够发现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

临床检验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处理、实验操作等,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工作中的不合格情况和潜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纠正,减少错误结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质量指标能够帮助实验室制定质量控制策略。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需要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标准等。

通过对实验室工作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质量控制策略的重点和优先级,合理配置资源和投入,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和效率。

质量指标能够评价和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水平。

临床检验的结果往往需要进行比对和评价,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水平存在差异。

通过对质量指标的评价,可以对不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水平进行定量比较和评价,发现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和问题,促进实验室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互相学习。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质量指标是指在患者采集样品前,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质量指标的监测与管理,保证样品的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些质量指标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环节,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

通过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质量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可以确保样品的质量,避免因样品质量差导致的错误结果和假阳性,假阴性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减少样品的污染和误差临床检验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多种环节的影响,如采集方式、保存温度、加工过程、检测设备等,其中样品污染和误差是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

通过实施严格的样品采集、处理和保存标准,并配合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和质量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样品污染和误差的发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规范实验室管理临床检验实验室的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如设备采购、设备使用和维护、人员培训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因此需要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通过实行严谨的质量管理质量指标,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流程,保证测试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各项工作。

这样能够减少实验室管理的混乱和不规范性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四、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质量指标是用于指导实验室的科学化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实际应用和监控,建立严格的指标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服务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质量指标在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质量管理质量指标的监测和管理,可以保证样品的质量,减少样品的污染和误差,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医学检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保障患者的医学健康。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二x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x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x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二X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二X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二X n+1)/2, n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 n/2+X/2+1) /2 , 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X 100%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3)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3)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临床检验质量指标是用于衡量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质量指标:
1. 准确性:衡量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常用指标包括偏倚、误差、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等。

2. 精密度:衡量同一样本在多次测量中的结果变异程度。

常用指标包括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再现性等。

3. 灵敏度:衡量检验方法对真实阳性样本的检出率。

常用指标包括真阳性率和特异度等。

4. 特异度:衡量检验方法对真实阴性样本的排除率。

常用指标包括真阴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等。

5. 参考范围:指衡量特定检测项的正常参考范围,常用指
标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差等。

6. 品控指标:用于监测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系统精密度、系统准确度和偏倚等。

7. 检出限:指检验方法能够可靠检测到的最低浓度或数量。

这些质量指标可以帮助评估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信用度,
并提供参考依据,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应用价值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在进行临床检验分析之前,通过制定一系列质量指标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检验分析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质量指标是对质量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控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质量指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对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的质量指标进行探讨。

一、质量指标的定义质量指标是衡量实验室检验分析质量的量化指标,可以是一项具体的测试结果,也可以是一些衡量指标的综合结果。

质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和监控检验分析的各个环节,包括试剂的质量、仪器设备的性能、人员的操作水平等。

质量指标的设定应具有客观性、可测性和指标性,即能够准确反映出检验分析的质量水平。

二、质量指标的分类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指标可以按照参考范围、精确度、准确度、稳定性和灵敏度等指标进行分类。

1.参考范围类指标:参考范围是表示生物学指标正常水平的范围,是衡量检验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

参考范围类指标包括正常值范围、异常检出率和异常漏诊率等指标。

正常值范围是对于某一生物学指标在正常人群中的参考范围进行界定,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疾病。

异常检出率是指在正常人群中,能够准确检出异常结果的能力,是衡量实验室的敏感性指标。

异常漏诊率是指在患者中,未能正确检出异常结果的能力,是衡量实验室的特异性指标。

2.精确度类指标:精确度是指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是衡量实验室检验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

精确度类指标包括重复性、一致性和可再现性等指标。

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样本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可再现性是指在不同时间和实验室中对同一样本进行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3.准确度类指标:准确度是指实验室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是衡量检验方法精确性的指标。

准确度类指标包括偏倚、偏倚率和偏倚系数等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专业是医疗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控制指标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版的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管理、设备与仪器、人员素质、流程标准、标本采集和样本运输、质量评价、实验室信息管理等。

首先,质量管理是临床检验专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质量管理指标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质量方针与目标的确定、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实验室内部培训与教育的实施等。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实验室质量手册、质量记录、质量审核、质量改进等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设备与仪器是临床检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设备与仪器应具备性能稳定、使用简便、维护方便、准确性高等特点。

检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设备与仪器的选型、采购、验收和保养都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操作。

第三,人员素质是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的关键。

人员素质应涵盖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流程标准是临床检验中确保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流程标准包括标本接收、标本处理、分析操作、结果解读、结果报告等环节。

各个流程环节都需要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并进行严格的操作和记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五,标本采集和样本运输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标本采集的规范性和标本的质量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

标本的采集应符合相应的操作规范,样本运输也需要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第六,质量评价是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

质量评价包括日常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日常内部质量控制包括仪器的定期校准与质控样本的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等。

外部质量评价包括参加国家和地区的质量评价项目,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指标,建立质量规范体系,观察质量
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本单位和某单位的患者作为样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
强对标本检验质量的控制。

结果观察组标本保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对照
组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7.23%、溶血率2.44%。

两组对
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
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指标;标本不合格
前言:
临床检验前阶段,受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检验结果出现差错的风
险较高,对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不利。

有研究指出,将质量指标(QI)应用到临床检验质
量的控制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检验质量。

本文于本单位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质量规范期间收治患者中,随机选取41例作为观察组,阐述了质量规范方法,并观察了质量规范
的效果: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单位实施质量规范期间收治的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
20例、女21例。

年龄(25-55)岁,平均(40)岁。

同时选取某单位未实施质量规范期间收
治的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21例、女20例。

年龄(23--56)岁,
平均(39.5)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检验标本,观察组将质量指标纳入到质量规范体系当中,加强对标
本检验质量的控制:(1)质量指标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影响检验质量的指标,主要包
括标识错误、标本类型错误、运输及存储不当、溶血等。

导致上述风险发生的原因,与标本
采集、保存、运输不合理存在联系。

(2)质量规范的建立:由医护人员,临床检验人员及
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同时对检验、医护、运送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避
免由于标本采集、运送、管理等因素而影响检测质量及生物安全。

在此基础上,依照循证医
学的理念,寻找质量控制方案,建立起完整、规范的质量控制方案。

(3)质量规范的实施:标本采集时,应视标本类型,采用不同方法采集。

以尿液标本为例,需嘱患者取尿中段检验,以提高标本的合格率。

标本采集完成后,需立即粘贴正确的标识,以提高检验质量。

标本采
集完成后,需立即给予妥善的保存。

以血液标本为例,该标本如保存时间过长,易导致检验
结果出现误差。

临床应于标本采集完成后的2h内送检,以确保标本质量合格。

标本运输过
程中,需严格控制标本的温度。

同时,应加强对标本污染风险的预防,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为降低标本溶血率,标本采集时,采血人员应技术熟练,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针头应斜面
靠近试管壁,减慢血液进入真空管的流速,捆扎时间不宜过长。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送
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以免引发溶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标本不合格率的对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X2检验,以(%)表示。

P<0.05代表数
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标本不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详见表1:
3讨论
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属于临床检验前阶段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指标。

其中,标本采
集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采集方法不合理”、“标识错误”、“标本类型不正确”等。

标本保存不
合理,主要表现为“存储温度不适宜”、“存储时间过长”等。

而运输不合理,则表现为“运输过
程中损坏”、“标本未收到”以及“运输温度条件不合理”等。

未实施质量规范时,医护人员对标
本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标本不合格率较高。

本文研究发现,该阶段,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2.44%、标本保存不合格率7.23%、溶血率2.44%。

根据质量规范体系的要求,应在分析临床检验前阶段影响质量的指标的基础上,加强对
各指标的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标本合格率的目的。

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其
对标本采集以及保存知识的掌握水平,使之能够在标本采集方法指导以及标本的核对等方面
入手,严格控制标本的质量,以提高各质量指标的合格率。

临床检验标本的类型,包括痰液、血液以及尿液等多种。

根据标本类型的不同,采集及保存方法同样有所不同。

在分析各标本
对采集方法以及保存环境的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质量规范体系,有助于提高各类型标
本的质量,使临床检验前阶段标本的质量得以提升。

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质量规范的标本保
存质量不合格率为2.44%。

与常规检验方法相比,优势显著(p<0.05),证实了质量规范的
应用价值。

需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高质量规范的应用水平,临床应以1个月为一阶段,对
临床检验前阶段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估。

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并进一步完善质量规范,使
标本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临床应加强对标本采集、保存、运输质量的控制,将上述质量指标,纳入到
质量规范中,提高临床检验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费阳,王薇,王治国.临床检验前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J].临床检验杂志,2015(08):626-629
[2]张诗诗,费阳,王薇,赵海建,王治国.临床检验后阶段质量指标及其质量规范[J].中国医
院管理,2017,37(1):46-49
[3]杨雪,王治国.临床实验室分析前后阶段的质量指标和质量规范.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
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2011
[4]郦卫星,王治国,康凤凤,单志明,宋超,陈兵权,王敏琦,周杰.浙江省15项临床检验
质量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3-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