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实习报告
岩石认知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提升对岩石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我在2023年的夏季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岩石认知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岩石类型、结构、成因等方面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多个地质公园和矿山,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学习:1. 岩石类型识别:通过实地观察,学习了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2. 岩石成因分析:了解了各类岩石的成因过程,包括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通过对比不同成因岩石的典型特征,掌握了岩石成因分析的方法。
3. 岩石结构观察: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结构,包括晶粒结构、孔隙结构、层理结构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了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特征。
4.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在实验室进行了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通过实验,掌握了岩石力学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2. 观察与思考: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思考。
通过仔细观察岩石的特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3. 团队合作: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
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4. 增强自信心: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地质学知识,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岩石认知实习是我大学阶段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可以探索岩石的力学特性,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次岩石力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岩石样本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变形和破裂行为。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了解岩石在实际工程中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从现场采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经过加工和处理后制备成标准试样,确保试样的尺寸和质量符合实验要求。
2. 强度试验:将试样放置在强度试验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加载,记录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过分析曲线,可以确定试样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参数。
3. 变形试验:在加载过程中,观察试样的变形情况,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试样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等指标。
4. 破裂试验:在试样达到极限承载能力时,观察试样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的特征。
通过分析破裂面的形貌和结构,可以了解试样的破裂机制和破裂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强度试验结果: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在强度试验中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
例如,花岗岩样本的强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而砂岩样本的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裂。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岩石类型的强度参数,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变形试验结果:在加载过程中,不同岩石样本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性。
弹性模量较高的岩石样本具有较小的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较大的岩石样本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试样的应变和变形量,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变形模量和变形能力,为岩石的变形预测和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3. 破裂试验结果:不同岩石样本的破裂形态和破裂面特征各异。
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韧性破裂,破裂面较为平滑;而有些岩石样本呈现出脆性破裂,破裂面较为粗糙。
岩石学实习报告总结
岩石学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岩石学实习课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对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观察岩石的样本,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质感和结构等特征来识别它们。
我还了解到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其次,实习让我掌握了岩石鉴定的一些基本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和其他仪器来观察岩石薄片。
通过观察岩石薄片,我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岩石化学分析,这有助于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在实习中,我们还进行了岩石野外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岩石样本,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野外考察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和测量工具来确定岩石的位置和产状。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从事地质工作非常有帮助。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包括岩石鉴定、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协调工作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我们的工作成果,这有助于提高我的口头表达和演示能力。
最后,实习让我对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和撰写报告。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岩石学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科学领域。
总之,通过这次岩石学实习,我对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岩石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变形性能、水理性质等,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岩石力学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在岩石试件上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以此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将岩石试件沿劈裂面进行拉伸,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以此确定岩石的抗拉强度。
3. 岩石变形试验:通过施加轴向压力,观察岩石的变形情况,分析岩石的变形规律。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测定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和透水性等水理性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岩石力学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岩样制备设备、量筒、天平等。
2. 实验材料:岩石试件、砂、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轴向压力。
2. 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劈裂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劈裂面与试验机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拉伸速度对试件施加拉伸力,当试件破坏时,记录破坏时的最大拉伸力。
3. 岩石变形试验:(1)将岩石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对试件表面进行打磨。
(2)将试件放入岩石力学试验机,调整试验机夹具,使试件轴向压力方向与试件轴线一致。
(3)启动试验机,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试件施加轴向压力,记录试件的变形情况。
4. 岩石水理性质试验:(1)测定岩石的吸水性:将岩石试件放入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记录试件吸水后的质量。
(2)测定岩石的软化性:将岩石试件浸入水中,记录试件饱和后的抗压强度。
实习岩石报告
实习报告:岩石的认识与分类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岩石的认识,掌握岩石的分类方法,了解岩石的成因、分布及特征,培养野外地质工作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0年10月15日-16日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实习内容1. 岩石类型观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碎屑颗粒组成,颜色多样,质地坚硬;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颜色呈灰色或黑色,质地较软;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较软。
(2)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颜色多样,质地坚硬;玄武岩主要由辉石、橄榄石、长石等矿物组成,颜色呈黑色或暗绿色,质地坚硬;安山岩由辉石、橄榄石、长石等矿物组成,颜色呈灰色或黑色,质地较软。
(3)变质岩:包括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等。
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颜色多样,质地坚硬;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较软;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颜色呈灰色或白色,质地坚硬。
2. 岩石成因及分布(1)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形成的。
它们多分布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附近,以及山地、丘陵等地区。
(2)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或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
它们多分布在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如火山岛、火山口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受到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
它们多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地区。
3. 岩石特征(1)沉积岩:沉积岩的层理结构明显,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且常含有化石。
(2)火成岩:火成岩具有明显的矿物晶体结构,如花岗岩的块状结构、玄武岩的气孔构造等。
(3)变质岩:变质岩具有片麻状、片理状等结构,颜色较深,质地坚硬。
四、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岩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_3
试验一、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测定一、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
二、标准试件规格:采用直接为50mm 的圆柱体,高径比为2 :1;也可采用50×50×100mm的长方体。
三、测定步骤:1、 测试件尺寸(试件直径应在其高度中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量测,取算术平均值)填入记录表内。
2、 选择压力机度盘:一般应满足0.2P <P max <0.8P 式中:P max ——预计最大破坏载荷,KN P ——压力机度盘最大值,KN3、 开动压力机,使其处于可用状态,将试件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调整球形坐,使试件上下受力均匀,0.5~1.0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的计算: 试件的抗压强度:FP R式中:R ——试件抗压强度,MPaP ——试件破坏载荷,N F ——试件面积,mm 2试验二、岩石抗拉强度的测定(劈裂法)一、仪器设备:材料试验机、劈裂法实验夹具、游标卡尺。
二、试件规格标准试件采用圆盘形,直径50mm 、厚25mm ;也可采用50×50×50mm 得方形试件。
三、测定步骤:1、2同抗压强度相同。
3、通过试件直径的两端,沿轴线方向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线作为加载基线,把试件放入夹具内,夹具上下刀刃对准加载基线,放入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使试件的中心线和试验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4、开动试验机,以每秒0.03~0.05MPa 的速度加载直至破坏。
四、测定结果计算:DLPR L 14.32式中:R L ——岩石单向抗拉强度,MPaP ——试件破坏载荷,N D ——试件直径,mm L ——试件厚度,mm抗拉强度测定记录表。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
岩石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掌握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方法;2.了解岩石的索氏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质;3.学会对岩石进行力学性质测试并分析结果。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仪器:压力机、拉力机材料:岩石样本三、实验步骤1.取得岩石样本,并清理样本表面;2.使用压力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压强度;3.使用拉力机进行抗拉强度测试,记录岩石的抗拉强度;4.通过压力机和拉力机的测试数据计算出岩石的泊松比和索氏模量;5.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岩石的力学性质。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实验结果如下:岩石A的抗压强度为50MPa,抗拉强度为20MPa;岩石B的抗压强度为60MPa,抗拉强度为25MPa;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以下结果:岩石A的泊松比为0.25,索氏模量为20GPa;岩石B的泊松比为0.28,索氏模量为22GPa。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岩石B相比于岩石A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说明岩石B的结构更密实,抗性更大;2.岩石的泊松比反映了岩石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泊松比越小,岩石的柔韧性越好;3.索氏模量是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的指标,模量越大,岩石的刚性越好。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岩石的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以下结论:1.岩石B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岩石A;2.岩石B相比于岩石A的泊松比更大,说明岩石B的柔韧性较差;3.岩石B的索氏模量较大,表明岩石B的刚性较好。
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1.在实验中,可能由于样本的不完全均质性,导致测试结果的误差较大。
可以尽量选取均质性好的样本进行测试,或者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2.实验中的仪器精度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选择更高精度的仪器进行测试。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岩石的力学性质对于土木工程,尤其是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岩石力学,为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重庆大学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1.598
1.727
2
0.919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一
图二
图三
附表:
轴向应力σ1 (MPa)
偏差应力σ1-σ3(Mpa)
轴向应变ε1
横向应变ε3
体积应变εv=ε1+2ε3
2.0025315
0.0025315
0
0
0
3.0420135
1.0420135
0.000640496
-3.82E-05
0.000564
45.76
1.187
0.519
2
0.01
42.94
1.189
0.622
2
0.01
40.76
1.189
0.691
2
0.012
37.2
1.21
0.865
2
0.125
31.63
1.245
0.99
2
0.231
29.22
1.234
1.098
2
0.4
27.07
1.214
1.138
2
0.813
25.48
1.222
-0.0078368
-0.00293
11.7247455
9.7247455
0.01321281
-0.0083206
-0.00343
11.3272965
9.3272965
0.013760331
-0.0088554
-0.00395
11.0725215
9.0725215
0.014307851
-0.0093583
0.012747934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湖南工业大学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成绩:
四、岩石单轴压缩及变形试验(综合)
一、试验目的: 二、设备名称:
三、试验步骤: 1.测定岩石试件的尺寸; 2.贴应变片…… 3.…… 4、…… 5、……
1、 四、成果整理和计算: 按下式计算岩石密度: V
M =
ρ 式中: (── 为试样的密度, g/cm3 ;
M ── 为试样的质量, g ; V ── 试件体积,cm 3
2、 计算过程:
按下式计算岩石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⑴ 岩石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σ = P / A
式中: (── 单轴抗压强度, MPa ; P ──岩石试件最大破坏载荷, N ; A ──试件受压面积, mm2 ⑵ 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计算公式: E = σc(50) / εh(50) μ = |εd (50) / εh(50) | 式中: E ── 试件弹性模量, GPa ;
(c(50) ── 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50(, MPa ;
εh(50) 、εd(50) ── 分别为σc(50) 处对应的轴向压缩应变和径向拉伸应变;
μ── 泊松比。
3、 计算过程:
4、 计算结果见表4-1。
表4-1 岩石单轴压缩及变形试验记录表
根据岩石变形数据绘制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 下图
注:在坐标纸上画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图要标清图号, 各个坐标的单位、名称等。
左图 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图(该图在
坐标纸上绘制)
5、 岩石应力应
变数据记录见表4-2
表4-2 岩石应力应变数据记录表。
地质岩石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地质岩石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现象,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应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地质构造的特点以及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概况实习时间为2023年4月10日至4月15日,实习地点为我国某地质公园。
实习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多个地质景点,如山脉、峡谷、瀑布、岩溶地貌等,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
三、实习内容1. 岩石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特点,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掌握了识别不同类型岩石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描述岩石的层理、节理和断层等构造特征。
2. 地质构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褶皱、节理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特点。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了解了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3.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
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手标本的采集技巧以及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记录。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质构造,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在野外实地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差距。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本次地质岩石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我国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岩石基本的特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岩石学作为地质科学的基础学科,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岩石的基本特性,提高地质学素养,我们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岩石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
3. 学会岩石的识别和描述方法。
4.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岩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沉积、固结形成的,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2. 岩石的物理特性岩石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颜色、硬度、比重、裂隙、节理等。
实习中,我们通过观察岩石标本,学习了如何识别和描述这些物理特性。
3. 岩石的化学和矿物学特性岩石的化学和矿物学特性是岩石学研究的重点。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通过对不同类型岩石的观察和对比,我们掌握了岩石的矿物学特性。
4. 岩石的识别和描述方法岩石的识别和描述是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环节。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进行识别和描述。
四、实习过程1. 野外实习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通过观察岩石标本、采集岩石样品,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岩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
2. 室内实习在室内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学习了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岩石物理和化学实验,进一步掌握了岩石的特性。
3. 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了实习报告。
五、实习收获1. 提高了岩石学基础知识水平,掌握了岩石的基本特性。
2. 增强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能力,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描述岩石。
岩石实习报告总结
岩石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岩石实习项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和考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
首先,实习让我对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如何通过观察岩石的显微结构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此外,我还了解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从而对地球的演化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地质工具和仪器。
在实验室里,我熟练掌握了岩石样品制备、测试和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岩石样品的处理和测试工作。
在实地考察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提高了自己在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成果。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导师、企业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沟通,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实习期间,我还深入了解了岩石工程的应用领域。
在实地考察中,我参观了岩土工程 project,了解了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隧道开挖、基坑支护、岩体稳定性分析等。
这使我认识到岩石学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还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岩石学方面的不足,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上还有待提高,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次岩石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在岩石学领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矿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日期:西安科技大学实验一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方法。
2、 熟悉试验机的操作技能及使用方法。
3、 对完整岩石强度分级和性能描述。
二、 实验原理利用材料试验机对岩石试件进行单轴压缩,使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下达到破坏的极限强度,数值等于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其抗压强度等于破坏时的荷载与受力截面积之比。
即 10⨯=FPR Mpa 三、 实验设备及工具1、 材料实验机-----3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2、 游标卡尺(精度0.02毫米) 四、 岩石试件及数量标准试件采用直径5厘米的圆柱体,高径比为2,并且两端面平行(要求两端面不平行度小于0.01厘米),上下端直径偏差小于0.02厘米。
相同状态下同一种岩性试件(最好从同一块岩石上取下)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块,若测定结果偏离度大于20%级以上时应适当增补测试试件的数量,一保证测试结果。
五、 实验方法及程序1、 对岩石试件进行编号,并对其颜色、颗粒、层理、节理、裂隙、风化程度、含水状态进行详细描述,并填入记录表内。
2、 量测试件尺寸,量测时应在试件高度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量测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直径,精度0.1毫米。
试件高度测定精度1.0毫米。
3、 选择压力机度盘(根据岩石试件的岩性及试件的完整情况进行选择),并挂上相应的摆锤。
4、 启动压力机,将度盘指针调整到零,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5、 将试件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调整球形坐使试件截面与压力机承压板平行,以便使试件上下受力均匀,必要时应设置防护网,以免试件压裂时崩出伤人。
6、 以每秒0.5~1Mpa 的速度加载直到破坏。
7、 记录破坏荷载以及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破坏后的试件进行描述。
六、 实验结果计算1、单个试件的单项抗压强度 10⨯=FPRMpa 式中:P---------------试件破坏荷载,KN ;F---------------试件初始截面积,cm 2;2、每组试件单向抗压强度算术平均值(取小数点后1位);11np i i R R MPa n ==∑式中:R i ---------------第i 个试件单项抗压强度,Mpan----------------每组试件的数量。
岩体力学实验报告、指导书
岩体力学实验报告、指导书。
实验1 测定岩石的颗粒密度一、基本原理岩石的颗粒密度(ρ)是指岩石固体矿物颗粒部分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ssm V ρ=(克/厘米3) 岩石的固体部分的质量(m s ),采用烘干岩石的粉碎试样,用精密天平测得,相应的固体体积(V s ),一般采用排开与试样同体积之液体的方法测得,通常用比重瓶法测得岩石固体颗料的体积。
在用比重瓶测定岩石固体颗料体积时,必须注意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确能代表固体颗料的真实体积,试样中含有的气体,实验中必须把它排尽,否则影响测试精度,所用的液体一般为蒸馏水,并用煮沸法或抽气法排除岩石试样中的气体,若岩石中含有大量可溶盐类、有机质、粘粒时,则须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汽油、酒精、甲苯和二甲苯等,此时必须用抽气法排除试样中的气体。
二、仪器设备1、 岩石粉碎设备: 粉碎机、瓷钵、玛瑙研钵和孔径为0.25mm 的筛;2、 比重瓶:容积为100ml 或50ml(图1-1);3、 分析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4、普通天平:称量500克,感量0.1克;5、真空抽气设备和煮沸设备;6、 恒温水槽;7、 温度计,量程0-50℃,精确至0.5℃; 8、 其它:烘箱、蒸馏水或中性液体、小漏斗、洗耳球等。
三、操作步骤1、试样制备取代表性岩样约100g ,粉碎成岩粉并全部通过0.25mm 筛孔。
粉碎时,若岩石不含有磁性矿物,采用高强度耐磨粉碎机,并用磁铁吸去铁屑;若含有磁性矿物,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分别采用磁研钵或玛瑙研钵粉碎岩样。
2、烘干试样将制备好的试样与洗净的比重瓶一起置于烘箱中,使之在100~110℃温度下烘至恒重(一般连续烘12小时即可),取出后放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4、称干试样质量(m s)用四分法取两份岩粉,每份岩粉质量约15g,将试样通过漏斗倾入已知质量的烘干的比重瓶内,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取比重瓶加试样的质量,减去比重瓶质量即得干试样的质量。
4、注水排气向装有试样的比重瓶内注入蒸馏水(如岩石为易溶盐岩类,需用中性液体),然后用煮沸法或真空抽气法排除气体。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范文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姓名:学号:班级:同组者姓名:日期: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目录一、单轴抗压强度试验……………………………………………………2二、单轴压缩变形试验……………………………………………………3三、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劈裂法) (6)一.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适用于能制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
2.试件可用岩芯或岩块加工制成。
试件在采取、运输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产生裂缝。
3.试件尺寸要求:⑴圆柱体直径宜为48~54mm。
⑵含大颗粒的岩石,试件的直径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尺寸的10倍。
⑶试件高度与直径之比宜为2.0~2.5。
4.试件精度要求:⑴试件两端面不平整度误差不得大于0.05mm。
⑵沿试件高度,直径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
⑶端面应垂直于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0。
5.主要仪器和设备:⑴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车床等。
⑵测量平台。
⑶检测合格并能按规定速率连续而均匀地加荷的200KN压力试验机。
6.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⑴将试件置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使试件两端面接触均匀。
⑵以每秒0.5~1.0MPa的速度加荷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及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⑶试验结束后,应描述试件的破坏形态。
7.试验成果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⑴按下列公式计算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PA式中R——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P——试件破坏荷载(N)A——试件截面积(mm2)⑵计算值取3位有效数字。
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试验者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校核者___________试验日期__________试件处理情况试件尺寸(mm)长宽直径高试件截面积A(mm2)极限荷载P(N)石料产地用途抗压强度平均抗压强度(MPa)备注PR=A(MPa)2二.单轴压缩变形试验1.单轴压缩变形试验适用于能制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石。
2.试件可用岩心或岩块加工制成。
试件在采取、运输和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产生裂缝。
岩体力学实习报告
试验一 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岩体的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块体置于一对点接触的加荷装置上,岩石破坏主要是呈劈裂破坏的性质,破坏的机理是张破坏。
用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又根据岩石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由点荷载试验结果换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试验原理试件在一对点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iao ,主要是由于加荷轴线上的拉应力引起的,其破坏机制为张破裂。
试验表明,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及不规则试件进行点荷载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荷载试验得出的基本力学指标是点荷载强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2es D p I = 式中:P ——作用于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值(KN );D e ——等效岩芯直径(mm ),对于采取的钻孔岩芯径向试验,D e 2==D 2(D ——岩芯直径),对于岩芯的轴向试验,方块体以及不规则岩块试验πAD e 42=(A=DW,D——试件上、下两加荷点间距离,W ——试件破裂面垂直于加荷轴的平均宽度)。
试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当试件尺寸不同时,对点荷载强度会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以D=50mm 时的点荷载强度为基准,当D 值不等于500mm 时,需对点荷载强度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s s FI I =)50( Me D F ⎪⎭⎫ ⎝⎛=50 式中:F ——尺寸修正系数;M ——修正指数,由同类岩石的经验值确定,1985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 )建议m=0.45,近似取m=0.5。
由点载荷强度指数可进一步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c σ)及抗拉强度(t σ)计算公式如下:75.0)50(821.22s c =σ )50(1s t I K =σ三.试验步骤(一)试件制备1.试样应取自于工程岩体,具有代表性。
可利用钻孔岩芯,或在基岩露头、勘探抗槽探硐、巷道中采取岩块。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报告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运用岩石力学的phase软件;2、运用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来计算某地的地应力值。
二、实验软件1、岩石力学phase软件;2、autocad2006;3、matlab6.5软件;4、microsoftoffice2003软件。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选取九龙河溪古水电站地质构造带作为实验基础,并用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将该地区的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单元;2、在phase软件中导入已绘制各种边界(断裂边界、材料边界、boundry);3、进行网格划分;4、定义材料,并将所计算的模型设置正确的材料颜色;5、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5.1、已知理塘、雅江、呷巴、长河坝、乾宁的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利用工程力学的力学计算方法,将已知应力点的σ1、σ3、最大主应力方向转换成σx、σy、τxy、τyx.可得出如表1所示的的实验数据:地名理塘雅江呷巴长河坝乾宁σx7.4025735.3528234.5533733.1198512.883026σy5.897427315.9671774085.1466269146.090149323.22697392 τxy1.960520.760290.044860.425860.56961x坐标-16.2352-8.73521.73937.3222-0.3815y坐标14.60414.60414.001413.072820.9622表格1:将σ1、σ3转化为σx、σy的数据表5.2、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各个地区的ν、λ、α值令e=e;v=ν;l=λ;a=α;yanshi1的源程序:e=input('请输入e的值:');v=input('请输入v的值:');g=e/[2*(1+v)]l=e*v/[(1+v)*(1-2*v)]a=l+2*g对于⑤古生代到三叠纪的变质分布有:e=12500mpa,0.22运行matlab程序:yanshi1请输入e的值:12500请输入v的值:0.22g=5.1230e+003l=4.0252e+003a=1.4271e+004即求得理塘g=370.3704;l=864.1975;a=1.6049e+0035.3、在利用autocad的测量距离方法,得出理塘、雅江、呷巴、长河坝、乾宁的坐标,求得的数据如表2:地名e(mpa)μλgαx坐标理塘125000.224025.17565122.9508214271.08-121764雅江125000.224025.17565122.9508214271.08-65514呷巴125000.224025.17565122.9508214271.0813044.75长河坝125000.224025.17565122.9508214271.0854916.5乾宁125000.224025.17565122.9508214271.08-2861.25表格2:各个地区的x,y坐标5.4、建立matlab的矩阵模型,求出系数a1,a2,a3,a4,a5,b1,b2,b3,b4,b5matlab的矩阵模型如下:a=[α02*α*x0a*y0λ02*λ*yλ*xλ02*λ*x0λ*y0α02*α*yα*x0102*yx102*x0y];b=[σx;σy;τxy/g];y坐标10953010953010501198046157217a*x=b;即可得如下的系数矩阵:a=[14271,0,-3475388088,0,1563111392,0,4025.2,0,881760312,-49012445314271,0,-1869900588,0,1563111392,0,4025.2,0,881760312,-26370695314271,0,372324682,0,1498604846,0,4025.2,0,845376529.2,5250792914271,0,1567426743,0,1399214466,0,4025.2,0,789309518.4,22104989614271,0,-81667225,0,2243636672,0,4025.2,0,1265655712,-115173054025.2,0,-980248906,0,440880156,0,14271,0,3126205260,-17376940444025.2,0,-527413906,0,440880156,0,14271,0,3126205260,-9349502944025.2,0,105015858,0,422688265,0,14271,0,2997209691,1861623414025.2,0,442099792,0,394654759,0,14271,0,2798625024,7837133724025.2,0,-23034610,0,632827856,0,14271,0,4487273343,-408336120,1,0,219060,-121764,1,0,-243528,0,1095300,1,0,219060,-65514,1,0,-131028,0,1095300,1,0,210021,13044.8,1,0,26089.6,0,105010.50,1,0,196092,54916.5,1,0,109833,0,980460,1,0,314433,-2861.3,1,0,-5722.6,0,157216.5];b=[-5.89743;-5.96718;-5.14663;-6.09015;-3.22697;-7.4026;-5.3 528;-4.5534;-3.1199;-2.883;0.000382689;0.000148407;0.000008756;0.000083127;0.000111185];5.5、利用以上模型来求解,从中任意选取10组可求a1,a2,a3,a4,a5和b1,b2,b3,b4,b5的值分别如下:a1=-0.0007,a2=0,a3=-1e-10,a4=-1e-09,a5=3e-09,b1=0.00013,b2=-0.0003,b3=-2e-09,b4=6.5e-10,b5=1.7e-095.6、根据以上的系数a1,a2,a3,a4,a5,b1,b2,b3,b4,b5可将研究区域的不同坐标值找出,利用以下式子求出σx,σy,τxy 值:α*a1+2αx*a3+αy*a5+λ*b2+2λy*b4+λx*b5=σxλ*a1+2λx*a3+λy*a5+α*b2+2αy*b4+αx*b5=σyb1+2x*b3+y*b5+a2+2y*a4+x*a5=τxy/g求得的实验数据见表3:xσyyσxτxy-270030.1-30000026.1019082723.443972-3.3845051-248837-30 000026.0187855322.919628-3.1933399-236123.4-30000025.96892 11422.60508-3.0786621-196566.8-30000025.8137738721.6264-2.7 218553-184185.2-30000025.7652113321.320064-2.6101715-15396 5.8-30000025.6466860720.572399-2.3375878-123746.4-30000025. 5281608119.824733-2.0650041-93526.95-30000025.4096355519.077067-1.7924204-60145.15-30000025.278706918.25116-1.491311 5-26763.34-30000025.1477782617.425253-1.19020256618.4692-3 0000025.0168496116.599346-0.889093645416.512-30000024.864 6776515.639435-0.539129473948.703-30000024.7527699514.933 514-0.2817648104011.98-30000024.634857114.189711-0.0105895 134075.26-30000024.5169442513.4459090.26058577164138.53-3 0000024.399031412.7021060.53176105175764.95-30000024.3534 307912.4144540.63663307217176.63-30000024.1910077211.3898 781.01017268258588.32-30000024.028*******.3653021.3837122 9-300000267798.0381-0.9138556976.8671631-3.0855215-3000002 35596.07620.6249763837.8493492-3.1178096-300000203394.114 32.1638084638.8315352-3.1500977-300000158059.48854.330209 90210.214278-3.1955536-300000124366.99785.94026973911.241 926-3.2293362-30000090674.507127.55032957612.269575-3.2631 188-30000056982.016449.16038941313.297223-3.2969014-30000 042538.324659.85060873513.737767-3.3113838-30000010072.42 38211.4020536414.728004-3.3439365-300000-22393.47712.95349 85415.71824-3.3764892-300000-49054.759214.2275586916.53143 1-3.4032218-300000-75716.041315.5016188417.344622-3.429954 4-300000-113096.70117.2879248618.484762-3.4674351-300000-1 50477.36119.0742308819.624903-3.5049157-300000-187858.0212 0.860536920.765043-3.5423964-300000-225238.6822.6468429221.905184-3.579877-300000-262619.3424.4331489523.045324-3.617 3577-300000-30000026.2194549724.185465-3.6548383 表格3:不同坐标的应力值5.7、在phase中设定边界应力值导入所求的模型,即可得到所需的实验模型。
柳江地质岩石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柳江地质岩石实习一、前言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一行人在XX老师的带领下,于XX时间在柳江地区进行了为期XX天的地质岩石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等的野外鉴定测量和观察方法,以及地层层序、地层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征等地质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矿物岩石观察: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大量的矿物和岩石样本,通过实地观察,对比课堂所学,加深了对矿物岩石特征的认识。
(2)地貌观察: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3)地层观察: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描述,掌握了地层的分布规律和岩性特征。
(4)古生物观察: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加深了对古生物特征的认识。
2. 实习收获(1)矿物岩石识别: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矿物岩石的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来进行识别。
(2)地貌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地貌的形态、分布、形成机制等来进行分析。
(3)地层描述: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测量和描述地层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等来进行地层描述。
(4)古生物研究: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古生物化石的特征来进行古生物研究。
三、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矿物岩石、地貌、地层、古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力学实习报告试验一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一.试验目的岩体的点荷载试验是将岩石块体置于一对点接触的加荷装置上,岩石破坏主要是呈劈裂破坏的性质,破坏的机理是张破坏。
用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又根据岩石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由点荷载试验结果换算出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试验原理试件在一对点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iao,主要是由于加荷轴线上的拉应力引起的,其破坏机制为张破裂。
试验表明,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的试件在点荷载作用下,其加荷轴附近的应力状态基本相同,这为采用不同形状及不规则试件进行点荷载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点荷载试验得出的基本力学指标是点荷载强度指数,其计算公式为:Is?p2De式中:P——作用于试件破坏时的荷载值(KN);De——等效岩芯直径(mm),对于采取的钻孔岩芯径向试验,De2==D2(D——岩芯直径),对于岩芯的轴向试验,方块体以及不规则岩块试验De?24A?(A=DW,D——试件上、下两加荷点间距离,W——试件破裂面垂直于加荷轴的平均宽度)。
试验表明,同一种岩石当试件尺寸不同时,对点荷载强度会产生影响,因此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以D=50mm时的点荷载强度为基准,当D值不等于500mm时,需对点荷载强度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 Is(50)式中:F——尺寸修正系数;M——修正指数,由同类岩石的经验值确定,1985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建议m=0.45,近似取m=0.5。
?De?F??FIs??50??M 由点载荷强度指数可进一步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c)及抗拉强度(?t)计算公式如下:.75?c?22.8210s(50)?t?K1Is(50)三.试验步骤(一)试件制备1.试样应取自于工程岩体,具有代表性。
可利用钻孔岩芯,或在基岩露头、勘探抗槽探硐、巷道中采取岩块。
试件应完整,在取样及制备过程中避免产生裂缝。
2.试件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采用岩芯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应小于1.0;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距离与试件直径之比为0.3~1.0;(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块体试件时,加荷两点距离宜为30~50mm;加荷两点间距离与垂直于加荷轴向平均宽度之比为0.3~1.0,试件长度应小于加荷两点间距离。
(3)若采用岩芯试件,每组试验试件数量应为5~10个;采用不规则试件时,每组试件数量为15~20个。
(4)同组试验的试件应保持基本相同的含水状态及风化(新鲜)状态,以免试验数据出现较大的离散性。
(二)开始试验(1)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尺寸并记录;(2)用高压油管连接点荷载仪框架、压力表、油缸与手动油泵;(3)采用岩芯径向试验时,将岩芯试件放在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与试件直径两端紧密接触,接触点距试件端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加荷点间距1/2。
岩芯轴向试验时,将岩芯试件放在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位于岩芯试件的圆心工与试件紧密接触。
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岩块试验时。
一般选择试件最小尺寸方向为加荷方向。
半试件放入球端圆锥之间,使上、下锥头位于试件中心并与试件紧密接触,接触点距试件自由端的距离应不小于加荷点之间距的1/2。
(4)用手动油泵均匀施加荷载,使试件在10!60秒内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5)试件破坏后,确认试验是否有效,对于有效试件量测破坏面加荷点距及垂直加工荷轴向的试件平均宽度。
四.试验资料整理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1、附表2试验二回弹仪测岩体抗压强度一.试验目的回弹仪是一种简易轻便地质人员可随身携带,并能取得定量指标的“代锤工具”。
这种仪器可以对软弱、不易取样的岩石及风化的裂隙壁面进行原位测试,取得定量指标。
建立岩石表面回弹值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曲线和经验公式,获得岩石回弹值与贯入阻力、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经验数值,还可利用回弹值和岩体地震波速、半波长相配合来评价岩体质量,利用岩体波速与回弹值进行最优地确定地下工程的开挖方式和支护类型。
二.试验原理通过回弹仪的加荷杆冲击岩石表面,其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使岩石产生塑性变形的功,而另一部分能量则是冲击杆的回弹距离——回弹值。
岩石的表面硬度不同,其回弹值亦不同,回弹值越大表明岩石表面硬度越大,其抗塑性变形能力也越强,利用岩石的硬度与其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确定岩石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步骤(一)试验前准备1.回弹仪的标准状态检查质量合格的回弹仪应符合下列标准状态的要求:1)当回弹仪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的瞬间、回弹仪的标称动能应与其型号相符。
2)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刻度尺上的“0”处。
3)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N]应为80±2。
4)当以上标准状态检查不具备条件时,在下列情况下,应把回弹仪送检定单位校验:a.新回弹仪启用前;b.超过检定有效期限(有效期为一年);c.累计弹击次数超过6000次;d.弹击拉簧、拉簧座、弹击杆、缓冲压簧、中心导杆、导向法兰、弹击锤、指针轴、指针片、挂钩及调零螺丝等主要零件之一经过更换后;e.弹击拉簧前端不在拉簧座原孔位或调零螺丝松动;f.遭受严重撞击或其它损坏。
2.测试试件和测试点区的选择1).测试试件岩块尺寸要求:在锤击方向上岩块的厚度应大于10cm,锤击面积大于20×20cm。
岩心的尺寸要求:长度和直径的比为2:1或2.5:1,其长度不应小于10cm。
室内经过加工试件的尺寸应为φ5×10cm;5×5×10cm,不宜小于相应尺寸。
2).岩体测试点区每一层位或相同岩性、同一岩体结构类型中所选取的测试点区数应不小于10个。
测试点区的岩体表面应尽可能清洁、平整和干燥。
测试点区的面积,以能容纳16个回弹测点为宜。
测点不宜重复,测点距试体棱角边缘不宜小于3cm。
(二)开始试验1.在做好以上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后,即可操作回弹仪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2.将回弹仪的弹击杆顶住试体表面,轻压仪器,使按钮松开,弹击杆缓缓缓缓伸出,并使挂钩挂上弹击重锤。
3.手握回弹仪使其对测面缓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弹击锤即带动指针向后移动,直至到达一定位置时,即在刻度尺上指示出某一回弹值。
4.按住回弹仪、进行读数并记录回弹值,如条件不利于读数,可按下按钮,锁住机心,将回弹仪移至它处读数。
5.换个测试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下个测点的测试。
四.数据整理1.测点数及取舍计算方法国内规程一般常采用的方法,舍去测点区内测得的16个回弹值中的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平均回弹值:N??Ni?110i10式中:N为测试点区平均回弹值,计算至0.1;Ni为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2、确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根据每个测试点区的N值和岩石的容重值,查表5-4(58页)得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3、回弹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故需多次试验取平均值,以尽可能地消除误差,现对本次试验中4个测点,64个回弹值分析,分析结果见上表5-2。
注:试验记录及数据整理样表见附表3试验三岩体声波探测-模拟围岩松动圈测试一.实验目的运用声波探测技术探测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引进的围岩松动圈的范围,为硐室支护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原理岩体与其他介质一样,当弹性波通过岩体时要发生几何衰减和物理衰减。
岩体中不同力学性质的结构面传播声波时要发生绕射、折射和热损耗,使弹性波能量不断得到衰减而造成波速降低。
弹性波的速度和岩体的声学特征有关,它取决于岩石或岩体的动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密度。
岩体中纵波波速可表示为:硐室围岩处在重分布应力状态之中,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其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以及密度值都发生变化。
这些参数的改变导致岩体中纵波波速的变化。
当围岩中应力集中即应力较高时,其波速相对较大,而在应力松弛的低应力区中岩体的波速相对降低。
根据这个原理,对硐室围岩的松动圈进行声波波速测试,然后结合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测得的岩体波速进行分析,确定围岩是否产生松动及松动圈的范围。
三.试验步骤(一)试验准备1.首先选择有代表性的围岩硐段,在硐的横剖面方向各打一组φ40mm钻孔,分布在边墙,顶拱和拱角等部位。
每个测点可打2—3个测孔。
孔间距离视岩体完整情况而定,完整岩石可相距1—2m,破碎岩本可0.5—1.0m。
每个测量剖面一般可打10—15个测孔,当跨度较大可适当增加孔数量。
测孔深度应根据硐室围岩的岩性、完整程度、地应力大小、硐室断面等因素而定,一般应穿过重分布应力区,深入到岩体的天然应力区内的一段距离。
2.向测孔内注水,注满测孔为止。
(二)开始试验1.将声波仪与换能器实行正确连接,若发射和接收换能器有标记时,不可互用。
2.正确接通电源,若用外接电源,注意一定不能正、负极接反,否则会烧坏仪器。
3.开机并设定测试参数,根据硐室围岩地质情况选择发射脉宽及发射电压,围岩较完整时可选择较小脉宽及低电压,否则选用大脉宽及高电压。
4.先将发射及接收换能器插入测孔内并注入耦合水,进行“采样”后,显示屏出现波形,调整“采样间隔”及“扫描延时”及“放大倍数”,使波形稳定。
5.将换能器从测孔中拔出,测孔中重新注水,然后从孔口向里每隔20cm进尺,测读声时。
测试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测孔中注满水,因为水是控头与孔壁岩体间的耦合剂。
6.待整个测孔测试完毕后,不拔出测杆和探头,用软盘沿测杆测量孔的产状,即测孔的方位角和倾角,记下两测孔之间的方位角差(α)和倾角差(γ)及孔口距离(s)。
7.测试结束后,拔出探头及测杆,按上述步骤,测试不同方向分布的其它测孔。
四.试验数据及处理本次试验选择测点一个,共三个测孔,分布如图3-4-112号孔号孔图3-4-1.测点分布图由图知:①②号孔的方位角差α为2°,倾角差γ角差α13为2°,倾角差γ为2°。
为4°;①③号孔的方位1.按以下修正公式对孔距进行修正:S?(S'?L2?L2cos2??2L2cos?cos?)??L2sin2?式中:S为修正测距;S′为孔口距离;L为测试深度。
1.由式:Vp?结果见表5-2-1:2.根据上表所计算得的波速,绘制纵波波速Vp与测点深度L的关系曲线(见图5-2-2)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1和S2之间的岩体的完整性受开挖爆破和应力集中影响较小。
故可将其视为在弹性范围内没有塑性松动区得岩体。
S1和S3硐口纵波波速较小,塑区松动区,厚度为0.3m。
随深度增加波速不再有明显增加,为天然应力区。
3.由芬纳-塔罗勃公式计算围岩塑性区厚度:Sp计算纵波波速,其中tp为纵波声时。
试验数据记录及计算tp?(?0?c?cot?)(1?sin?)?R1?R0??P?c?cot?a??式中:R0—硐室半径,取值为1m;σ0—天然应力,取值为500KPa;φ—结构面内摩擦角,取值为25°;1?sin?2sin?c—结构面内聚力,取值为100kPa;Pa—硐室支护反力,取值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