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典例 3】 中国科学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 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 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 1 个质 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 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 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 C. 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称,例如,H-1、H-2、H-3 分属不同原子,但均属于氢
金属元素 6.组成物质的元素 非金属元素
元素。
现在人们已知的元素已有 110 多种。
7.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依次是氧、碳、氢。
8.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物 质。
6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 I和
53 127
53
131
I 的说法错误 的是 ..
(
)
A.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B.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C. 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属于同种元素
【解析】 因为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属于同种元素,两者 互为同位素,同位素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子数不同。
9.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 无机盐。植物生长缺乏 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 黄;缺乏磷元素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 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
10.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具有相同核 电 荷 数 的 一 化学变化 中的 概念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类 原 子 的 总 最小微粒 称 含义 只分种类不 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1.微粒的基本性质2.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分类:①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Mg2+、NH+4 。

②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O2-、CO2-3 、SO2-4 。

3.原子结构(1)由于质子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呈电中性;(2)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结构示意图数子电的上层子电层子子原)核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但不是一定相似。

注意:氦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但化学性质不相同。

5.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Ar )=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 ”。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7.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个子粒数个团子原或子数荷电带所化(1)a :表示有a 个R 粒子(原子、分子、离子)例:2H 表示两个氢原子;2H 2表示两个氢分子;2H +表示两个氢离子。

(2)b :表示一个粒子中含有b 个原子例:CO 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3)c :表示一个R 离子带c 个正(或负)电荷例:Mg 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4)d :表示(某化合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d 价例:FeO +2中的“2”表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解题技巧】1. 理解和熟记微粒的基本性质及相关的知识,需要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知识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一.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二.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 (1)微粒: ② ①
(2)最小: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化学变化:意味着原子在物理变化中 可再分。
三. 原子的性质
(1)(2)(3)(4)
四.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1.概念 2 .本质区别 3 .相同点 4 .构成 5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1)性质相同(2)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原子 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
电性 + -
阴离子
三、相互转化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阴离子
物质由微粒构成
第 三 单 元 课 题 2 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练习:判断下列是原子结构图、离子结构图?
+16 2 8 6 +11 2 8 1
碳酸根离子
磷酸根离子 钠离子 亚铁离子
氯离子 铝离子
铁离子
钾离子
铜离子
氢离子
银离子
钡离子
真题演练
1.(’15庆阳7题2分)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 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X是金属元素
B. 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C. 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8
D. 该粒子表示阴离子
练习4、根据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15 2 8 5 +16 2 8 6
Na
Mg
Al
Si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框架图及核心知识

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框架图及核心知识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知识框架图二、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概述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A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B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C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二)、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B 、分子的微观特性: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的质量很小。

(三)、原子: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五)、原子的构成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氢 H 镁


氟 氯 溴

O

N

F
Cl Br I

钾 钙 钠
铁 锡 铅
k
Ca Na Mg Al 金 氦
Zn Fe Sn Pb Cu

汞 银 铂 Hg Ag Pt 铍 硼 钡 Be B Ba
氩 硅 锰 锂 Au He Ne Ar Si Mn Li
写出元素名称或符号
名称
氮 氯


符号 O
名称 符号 F 名称
g
•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周期),18个纵行(8、9、 10为一族)16个族,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发现 的.
•元素周期表中数字和符号的意义
C 碳 12.01
6
6表示原子的序号数; C表示 碳元素的符号; 碳表示 碳元素的名称; 12.01表示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的意义 O、H、N、F、Cl、Br、I表示

I n 5 0

S n 5 1

S b 5 2

T e 5 3
溴L
I 5 4
氪g
X e
5

5 5 C s 5 6

B a 5 7

L a 7 2

H f 7 3

T a 7 4

W
锝1
7 5 R e 7 6

O s 7 7

I r 7 8

P t 7 9

A u 8 0

H g 8 1

T l 8 2
3 0 Z n 3 1

G a 3 2

中考化学考点:12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中考化学考点:12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4)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的应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第25课 构成物质的粒子 元素

2.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 年)——实心球模型。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 年)——西瓜模型(原子中有电
子,电子带负电)。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 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
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4)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分层模型。 (5)1927~1935 年——电子云模型。
质子和 36 个电子。
【答案】C
【类题演练 1】 (2019·上海)瓶中 CO 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
图为(“ ”表示 C 原子,“ ”表示 O 原子)
()
【解析】 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
化碳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专题二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内,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N 为 7 号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是一种单质
B.1 个 N5-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
C.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质子
D.1 个 N5-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
【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 7,N5-是 5 个 N
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个 N5-中含有 35 个
三、物质由元素组成 1.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 数(核电荷数)不同。
(2)元素、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比较见下表:
2.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植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量较多的是含氮、磷、钾元素的无机盐。植物生 长缺乏氮元素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缺乏磷元素 时,植株暗绿带红;缺乏钾元素时,植株矮小,叶片 上带许多褐斑。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Page 5
5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概念
保持物质化__学__性___质_的最小
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
____化__学__变化中的 最小微粒
离子 化学变化中,原子___得__失___ 电子后形成的__带__电____微粒
是否 再分
化学变化中可__以__再__分__
化学变化中 不__可__再__分__
第一讲 分子 原子 离子
【考试说明】 1. 理解物质构成的微粒性。 2. 了解分子、离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
微粒。 3.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 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5. 了解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
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6. 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3 )普通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 4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 5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是指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但
核外电子数可以得失。
Page 8
8
第 2讲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 理解氢、碳、氮、氧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 常见元素。
2. 掌握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 4.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 的元素。 5. 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等。
1. 分子
( 1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2 )特点:在
中,分子可以再分;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 3 )物质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酸类、有机物等。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

这些微粒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

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粒,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每种元素都由一种特定类型的原子组成,其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和排列决定。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形成的结构单元。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连接形成。

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正电荷;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带有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吸引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这些微粒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排列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1/ 1。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主要内容及习题鹿邑玄武一中栾志伟1·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6·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7·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8·原子、分子、中子对外不显电性;离子、电子、质子带电荷。

9·微粒特性: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的体积很小;微粒质量很小。

10·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1·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12·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1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14·练习题1)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

专题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专题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专题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要点梳理】一、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二、认识物质的微粒性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都属于微观概念。

2.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如:O 2、O 3 、C 60。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如:H 2O 、CO 2、H 2O 2 、HCl 等。

3.原子(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解】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注解】:①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因是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③不是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如:H 原子中没有中子。

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注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含义: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里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最后一层上的电子数叫做最外层电子数。

(4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He 为2个) 稳定金属 一般<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 一般>4个 易得到电子【注解】4.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2)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2.3构成物质的微粒

7、原子的结构
(1)构成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子 (不带电) 电 子 (带负电) (2)在原子中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思考
原子的内部的质子、电子都带电, 为什么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答:因为质子带的电与电子带的
观察活动5:【验2-6】 学生活动:完成P47“讨论与交流” 阅读P47“知识视窗”
4、分子的特性
⑴ 分在在不断运动。 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⑵ 分在间有间隔。 一般:气体 > 液体 > 固体 ⑶ 分子小 质量小 体积小 ⑷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1 K 2 3 4 5 6 P 7 Q L M N O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核外电子总是从离核最近、 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逐步趋向 离核远、能量高的电子层排 布。
8、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原子核
+11
2 8
1
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正电
Na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最外层 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7. 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5、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 的粒子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12个溴原子所 拍的纳米级图像
巴克纸中的多壁碳纳米管在原子力 显微镜下的图像
铁原子写出 的原子图像
铜表面的铁原子
镜 拍 摄扫 的描 硅隧 原道 子电 图子 像显 微
学生活动:P51 “检查站”和“知识视窗”
7、已知“○”、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如图所表示的气体物质中:

专题10 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

专题10 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

专题十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目标】1、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3、了解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4、了解离子的形成,会写离子符号,认识离子、原子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命题解读】1、用粒子性质解释常见现象:本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通常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微粒性质的对应关系进行命题。

主要考查:微观粒子不停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等。

2、粒子结构示意图:本考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得失电子的判断、化学性质相似的判断、稳定结构的判断、元素种类的判断等。

常以文字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

【考点梳理】所带电荷数。

3、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在原子中,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二核电荷数。

考点3:原子或分子的基本性质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粒子之间都有间隔;3、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壬。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4:相对原子质量考点5:电子的排布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

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排布规律:(1)第1层最多1个电子;(2)第2层最多a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也个。

3、结构示意图含义:圆圈(原子核);圆圈内数字(核内质子数);弧线(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该电子层上电子数)5、在结构示意图中,原子、阴离子、阳离子的判断依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考点6: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图 2-1-5 (1)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8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y= 8 。
(3)写出铝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 2Al2O3 。
第二部分 物质构成的奥秘
构成物质的微粒
要点梳理
●要点 1 构成物质的粒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等。
1. 分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2)性质:分子具有 质量很小 、 体积很小 、 不停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等 性质。 (3)特点:分子是由 原子构成的。在 化学变化 中,分子可以再分;在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2. (2012 揭阳)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现有 A、B、C、D 四种微粒,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微观示
——碳原子
意图
——氧原子
(1)B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D (填物质序号),属于有机物的是 A
(填化学式)。 (3)一个 C 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构成的。 (4)写出反应 A+D→B+C 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点燃 CO2+2H2O 。
同种分子(原子)具有相同的性质;既可以讲种类,又可以讲个数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联系 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要点 3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区别
粒子电性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物质构成的微粒
经过长期的研究证实: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LiAl(SiO3)2
分子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LiAl(SiO3)2
原子
LiAl(SiO3)2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离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LiAl(SiO3)2
共同点:
1.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微粒 (1)质量很小远,就体能积闻小到花的香味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气子体之可间以都被有压间缩隙
用肉眼根本看不到铜原子
LiAl(SiO3)2
水分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
拆成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①水分解时,可分的是什么微粒?不可分的是什么微粒?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你能从分子、原子角度描述水分解的过程吗?
水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原子,原子又结合成分子。
LiAl(SiO3)2
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 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 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
+8 2 8
Mg2+离子Fra bibliotek+12 2 8
阴离子: 得到电子带负电
LiAl(SiO3)2
阳离子: 失去电子带正电
在线测试
A
B
C
D
以上示意图中包含 3 种元素; 其中,表示原子的是 ACD ; 表示离子的是 B ,它表示 阴 离子。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LiAl(SiO3)2
在线测试
你能写出以上两个离子示意图所表示的 离子的符号吗?
Na+ Cl-
除了原子可以形成带有电荷的离子外, 一些原子团也可以形成带有电荷的离子, 例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 1.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问题讨论
粒子 种类
质子 中子 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你发现 了什么
电性 质量
1个单位正电荷 丌带电 1个单位负电荷 1.6726×10-27kg 1.6749×10-27kg 质子质量的1/1836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卢 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 星原子模型):原子是 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 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 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 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 动。


旧 的 分 子
分解(离解) 重新组合 原

新 的 分 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
问题讨论
原子再可分吗?
想一想
历史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 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 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结论三、微粒之间有间隙。
{原因}因为酒精微粒和水微粒 分别填补了对方微粒相互之间 的空隙,从而使得总体积变小。 {试问} 1+1=2吗?
• 实验四:空气和水的压缩 •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 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 在刚才的这支针筒内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 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 针筒内的水和空气能否被压缩?你知道原因吗?哪 个更易被压缩? • 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吧?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

课后阅读
物理第九章《原子和星系》 了解原子还可以分成什么微 粒?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具有哪种性质?
(1) 在101.3kpa、100℃时,1L水变成了1700L水蒸气 (2)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 (3)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的 质量约是3×10-26 kg (4) 金秋时节,在公园里闻到阵阵桂花的香味 (5) 温度计中的酒精受热后液柱会升高。从微观的角 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增大的缘故。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特性(分子是客观存在)
(1) 分子质量轻、体积小; (2)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4)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原子的特性(同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铜原子
铜是由 铜原子大量聚集构成的
铁是由 铁原子大量聚集构成的 氦气是由 氦原子 大量聚集构成 的。

氦 气
H2O
1个水分子
CO2 O2 H2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 构 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是由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构成 的。
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一个 氧分子是由 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H2O) ①水
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H:O=2:1
④一个水分子 ⑤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石油液化气加压变 成液体后,体积缩 小250倍左右。
当打开可乐瓶盖后,由于空间突 然放大,液态CO2立即膨胀成气 态,体积迅速增大。
空气变成液态时, 体积大约压缩1700倍。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精讲(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精讲(解析版)

第06讲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构成1.分子:定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有种类,也有个数。

基本性质: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变化。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分类:a.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分子,He、Ne等b.双原子分子如:O2、H2、N2等c.多原子分子如:H2O、CO2、H2CO3等2.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原子有种类,也有个数。

基本性质: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原子之间有间隙。

重新组合OHHO H H 水分子(H 2O )氧分子(O 2)氢分子(H 2)O OH H HH OOHH通电HH分为氢原子和氧原子例:电解水3.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_等。

2)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物质;还有少部分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氧气是由_许多氧气分子_构成的,二氧化硫是由_许多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稀有气体氦气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_金属单质_、碳、硅、硫、磷、稀有气体。

4.物质构成的分析: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用_分子、原子_的概念,还要注意物质的构成层次,例如,水是由_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金刚石、氦气等都是由_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可看作是由_原子直接构成的。

5.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同点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变成另外一种或几种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能变成另外一种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要点及练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要点及练习】

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练习一、掌握: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是由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具有微粒的一切特征(小、动、间隔、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a、除稀有气体外的气体单质:如氢气、氧气等由双原子构成分子;故:氧气为O2、氢气为H2;b、其他有不同元素构成的物质(不含金属元素的)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具有微粒的一切特征(小、动、间隔、力)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

如:铁、镁,硫、磷,氦气、氖气等注:碘、溴特殊:由分子构成表示为:I2、Br23、离子:是由单个原子或多个原子的组合得或失电子后形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具有微粒的一切特征(小、动、间隔、力)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主要是含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如氯化钠、高锰酸钾等4、分子、原子都不显电性,而离子显电性;在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微粒只有一种,而离子必然有阴有阳、至少是两种(氯化钠中有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氢钠中有硫酸根、氢、和钠离子)。

另外不能说分子一定比原子大,需考虑其具体构成会用微粒的特征解释物质的相关变化和现象:扩散、热胀冷缩、物态变化、溶解结晶、粘接(分子之间有力的作用)等---物理变化都是微粒之间的距离、或运动状态、或力的作用的改变,而化学变化都是微粒本身改变了;另外: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5、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与性质关系要理解透彻---明确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微粒特征及关系:原子核及核外电子,质子与中子,中子、质子、电子、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的关系熟悉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会判原子、离子,稳定性、活动性(得失电子性或属于金属非金属)及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元素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外电子且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一)要熟练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最小微粒(注意:只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__(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_,生成____ _3、分子的特征:(1)分子总是不断的,举例:;(2)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举例:;(3)分子很小,指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