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示范说课稿(标准格式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
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教学过程
1【导入】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前面我们说到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具代表性,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2【活动】1.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3【讲授】故宫简介
2.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改为“故宫博物院”。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1420年落成。
美术鉴赏《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
-建筑艺术的构成元素,如屋顶、斗拱、彩画等。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特点,如唐代的宏伟、宋代的精致、明清的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
2.教师结合实例,分析中国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如对称、和谐、寓意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4.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品质,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兴趣爱好,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此阶段开展建筑艺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艺术素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艺术创作题目,如“设计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子”。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并绘制出设计草图。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帮助。
4.学生完成设计作品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三课。
我的教学设计为本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故宫、天坛等宫殿式建筑,引导学生了解宫殿式建筑在布局、结构、建筑、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熟知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感悟传统建筑的美,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宫殿建筑的特点,认识故宫在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中国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故宫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体会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及其皇权的集中体现,提高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宫殿建筑的恢弘气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北京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特点,宫殿建筑与皇权的关系。
难点:故宫与文化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我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案一、前言华夏意匠,是我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从历史的深处汲取灵感,秉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华夏意匠融合了建筑、园林、艺术与文化,形成了独特而优雅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深入理解和传承华夏意匠,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二、华夏意匠概述1. 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包括了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形式。
在建筑结构、装饰和材料上,传统建筑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 园林艺术:我国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闻名于世。
园林艺术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三、对华夏意匠的深入理解华夏意匠所包含的建筑与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表达。
在对华夏意匠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探讨。
1. 文化内涵:华夏意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深远的,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
通过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2. 生态环境:我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艺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反映了古人对生态环境的敬畏和热爱。
如何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环境保护相结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3. 美学价值:华夏意匠体现了我国人对美的追求与表达,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手法,对当代艺术和建筑创作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华夏意匠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在当代社会,对华夏意匠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只有深刻理解传统,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承和创新并重,是对华夏意匠最好的敬畏和致敬。
1. 传统与现代:如何在保持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将其与当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成为了今日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并运用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2. 教育与普及:通过建立更多的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教育基地,开设相关课程并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华夏意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建筑艺术》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建筑艺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建筑艺术》教学设计一、授课课题:《华夏匠意——建筑艺术》二、授课时间:1课时三、教学目标:通过故宫和天坛建筑群的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艺术成就。
及建筑中体现出来的皇权大一统的思想、礼制意义等知识。
培养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理解能力。
使学生了解本国建筑艺术,知道中国建筑凝聚了无数的智慧,热爱祖国文化。
四、教学重点:故宫事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五、教学难点:故宫和天坛所体现出来的建筑设计思想、礼制思想。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华夏匠意——建筑艺术》一宏观解读——故宫整体布局中国建筑群落美/中国建筑中轴对称的格局二细节解读——建筑表现的至高无上的皇权礼制思想/天子居中/阴阳五行十、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今天的题目是《华夏匠意——建筑艺术》,你对中国的建筑艺术有什么样的印象?(建筑的特征)你能说出一些你喜欢的建筑吗(故宫天坛)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今天我们通过故宫古代宫殿建筑之大成的建筑实例来领略到中华五千年建筑文化的丰厚积淀。
一宏观解读——故宫整体布局小问题:故宫又叫?左祖右社?前朝后寝?背山面水?1故宫又叫紫禁城.天上有个紫微星,象征王权,而紫微星宫阙是王住的地方,“紫”就是紫微星阙,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禁”是禁止,非皇莫入,所以又叫“紫禁城”2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
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格局。
3设计规划时考虑执政和生活起居的功能需要,前朝(处理政务)后寝(寝宫)4中国的环境观念,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模式,没有自然的地势环境,人工创造出来的相应条件,求得吉祥安宁。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皇权的象征 ——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1、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 2、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3、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色彩 :黄色最富贵,建筑彩画色彩丰富,所谓“雕梁画 栋”。
5、优美的复杂多变的屋顶。
6、精美的建筑雕塑
天 坛
祈 年 殿
相关链接:
第三课 华夏意匠 ——建筑艺术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 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 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 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 煌。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 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 突出。
你认为哪些地方的古建筑保护得不错?哪些 地方还存在着不足?
中山陵
1925年5月,国民政府 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向 海内外征集中山陵设计 图案,吕彦直的设计获 头奖,被聘为中山陵建 筑师。中山陵于1926年 3月12日奠基,1929年 建成。
中国美术馆
思考与探究
天安门广场建筑在故宫建筑群中有么作 用?它在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哪些重要变化?
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护好 古建筑?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太和殿:
乾清宫:
是明清两代皇 帝在紫禁城中居 住和处理日常政 事的地方。它是 后三宫之首,位 于乾清门内。
交泰殿:
象征帝后生活和 谐,是侧封皇后和 皇后过生日接受朝 拜的地方
坤宁宫:
原为黄后寝宫,到 了清代祭神和皇帝结 婚的场所
中和殿:
保和殿:
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3、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还有哪些?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年级:高中
授课人:杨娇
故宫:
凡尔赛宫: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
请思考: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木质结构: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 具有“墙倒屋不塌”之妙。
故宫的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别:
中国古代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 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 其中中国古代五大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私家园林:
园林艺术的构成:
( 1 )、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
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皇家园林:
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课后作业:
1、了解故宫天坛的构造与用途
2、查阅建筑彩画的分类有哪些?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从立柱和纵横的梁枋组合成的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到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割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3)、丰富的屋顶样式(板书)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繁多,而且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根据房屋的重要性来灵活运用。其中中国古代屋顶等级的排列如下: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硬山顶(板书)
欣赏: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幻灯片,教师讲解,学生体会建筑的重要性与屋顶样式的关系。
午门:紫禁城的大门,它是当年封建皇帝颁布诏书和战争后举行“献俘”的地方。所以在整个紫禁城建筑群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幻灯片)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中太和殿的大门,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师讲解):同学们可以看到,随着建筑物地位的变化,建筑的屋顶样式也随之变化,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性的鲜明体现。此外,建筑的彩画也是同样的制作方式。
太和殿:皇帝进行朝会和举行重要典仪的地方,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大殿,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庑殿顶。(பைடு நூலகம்灯片)
中和殿:皇帝到太和殿举行重要典仪前作准备的地方,在前朝三大殿中地位最低,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攒尖顶。(幻灯片)
保和殿:清代皇帝举行宴会和进行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其屋顶样式采用重檐歇山顶。(幻灯片)
教学
重点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
所以,在教学过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
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适逢秦始皇兵马俑到杭州展览,于是便设计本课的教学。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A同学:广泛的了解。
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
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
要求课堂上谈感受。
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前言建筑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技术等方面的自然反映。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存在的华夏意匠,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华夏意匠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华夏意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华夏意匠在古代建筑中的常见形式和特征。
3.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华夏意匠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华夏意匠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华夏意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部分:华夏意匠的常见形式和特征(3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讲解中国古代建筑中存在的常见华夏意匠的形式和特征,包括“螭蛴(chī qí)”、“门楣(mén méi)”、“荷花(hé huā)”等。
•给学生呈现不同形式和特征的华夏意匠的图片,让学生自主欣赏并分析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欣赏古代建筑中的华夏意匠(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古代建筑中存在的华夏意匠,通过欣赏描摹建筑中的华夏意匠来观察和分析华夏文化的内涵。
•学生自主选择古代建筑中的华夏意匠,进行简单的描摹练习。
鼓励学生体验描摹华夏意匠带来的艺术体验和感觉。
第四部分:课堂练习和总结(20分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测试学生对华夏意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效果和体会。
教学方法•图片示范法: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华夏意匠的概念和特征。
•分组讨论法: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个华夏意匠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鉴赏能力。
•观察描摹法:通过观察描摹古代建筑中的华夏意匠,提高学生对华夏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效果•学生了解了华夏意匠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华夏意匠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反映。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第三课 华夏意匠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第三课华夏意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教学课时:1课时(转载)教学目的:1. 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 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内容结构:1. 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
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
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2. 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
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
3..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重点和难点1. 明清修建的故宫是对中国历代宫殿建筑设计思想、体制、建筑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是由多种建筑物组成的多重庭院、广场,以及色彩的组合构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予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2..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学常规二.引子:提问:中国建筑之特征(1)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建筑物因材料产生结构法,因结构产生形式特征。
(2)利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
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牵制成为一“间”(前后横木为枋,左右为梁)。
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墙厚壁垒砌。
(3)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
2. 三.教学主体:中国最大的宫殿在那里,什么称谓?2.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紫禁城即明清时代的宫城。
名源自紫微宫,位于天空上的中宫中央,在北斗星的东北。
有15星环列,古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天帝之所居的地方。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教案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欣赏古代建筑的同时,增强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因为那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的艺术瑰宝。
教学重难点
关键
重点
一、通过对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分析。
二、天坛祈年殿建筑的多种寓意,建筑物与空间环境、园林的配合,强化了建筑物的视觉形象。
二、屋顶的类别及基本的木架结构(展示图片和结构框架)提出问题:看图思考屋顶的形式为什么有区别?
(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三斗五升的木架结构。)
三、观看纪录片《中国古代建筑—天坛片段》并回答问题。
1、天坛是皇帝的什么场所?
2、天坛布局有什么特点?
(位于北京崇文区,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天坛是北京最大的园林景观,坛内祈年殿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布局特点]天坛由南部的圜丘坛和北部的祈谷坛组成。天坛的建筑可以总结为:一条中轴线,三道坛墙,五组建筑,七星石,九座坛门。
题目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学科
美术
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这节课了解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和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成就,并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艺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想着问题观看视频图片的过程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难点
第3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
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 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 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
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 屋不塌” 之妙。
特点: (1)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分明。 (2)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3)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4)材料供给方便。
木材料的缺点是易燃,于是宗祠大庙 门口必放大水缸。
宫责问 ,紫禁城的宫殿数为何要压过他天宫一万间的数。于是永乐皇帝说道,请玉 帝息怒,小臣多有冒犯,我这凡间的宫殿数那能超过你这天宫啊!玉皇大帝说,这 就对了,我赐你一块天石,以镇宫院,你再请七十二地煞,一百个禽兽去保护你这 凡间的皇城,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永乐皇帝连忙谢恩。醒来才发现是做梦。 永乐皇帝连忙召刘伯温进宫,把那梦说了一遍。刘伯温听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 帝可是惹不得的 !他天宫是一万间,咱就建它9999间半。既不失玉帝的面子,又 不失皇家的壮观气派和天子的尊严!”
紫太禁和城殿全貌
太和殿是 最富丽堂皇的 建筑,室内面 积2377平方米, 有24根立柱, 其中6根做成 沥粉贴金龙柱。 是皇帝登基、 完婚,寿宴、 重大节日受百 官朝贺,赐宴
的地方。 殿高28米,东 西63米,南北 35米,有直径 达1米的大柱
92根。
汉白玉台基 前后各有三级台 阶,中间为御道。 刻有浮雕的九龙 戏珠和宝山,即 五岳。其珠为吉 祥如意珠,双龙 之中,一个代表 天帝,另一个代 表帝王,帝王受 天之命,合天之 意,务使国中风 调雨顺,国泰民 安。双龙下面的 山海图案乃象征 江山永固。
故宫的艺术特点: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巧妙的框架式结构--木结构 ●色彩的运用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
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 形式组成一个院落。除园林外, 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 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 线上。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 突出地体现了保守的封建礼制
第三课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本课的课型为欣赏·评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一、说教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
(2)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养成独立的分析能力。
(3)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说学情: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五、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科书学生准备:美术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七、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
华夏意匠一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一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说课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7课)一.说教材教材,课堂之本也。
教学只有立足于“本”,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因此,在授课前我对本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7课,属于“美术鉴赏”学习模块。
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引导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说学情了解学生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故宫等建筑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建筑,本节课要深入地去探究其构成及意义,加深对建筑的认知,学生能够独立讲解其中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判断标准普遍单一,对内在人文精神的了解还存在很大欠缺。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会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传统建筑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了解传统建筑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 上进行,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布局、外观与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是结构性、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2.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理解蕴含均衡对称、内向的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语言,提升对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
3.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由此我设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中国传统建筑诗意的美;理解斗拱与框架式木结构,造就中国传统建筑“墙倒屋不塌”的建筑特点。
建筑艺术说课稿
4.实验学习(10分钟)。 实验学习( 分钟 分钟)。 实验学习
利用欣赏故宫的方法, 利用欣赏故宫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宛自天开 古代园林艺术。 古代园林艺术。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区别。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区别。 两种园林的代表作品。 两种园林的代表作品。 设计意图: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设计意图: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让 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 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内容
3、小结引导 小结引导(5分钟) 总结中国传统 小结引导 建筑的特点及故宫重点内容。
布 局 色彩 装饰 材 料
故 宫
南北中轴线对称 黄色为 院落式组群布局。 院落式组群布局。主绿色 次之
雕梁画栋 木 装饰豪华 结 构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教学,直观有趣有效,强化所取得的自学效果。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教学,直观有趣有效,强化所取得的自学效果。
2、自主学习(20分钟) 自主学习( 分钟 分钟) 自主学习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沿着中轴线分别进行介绍,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故宫沿着中轴线分别进行介绍,重 点介绍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三大殿? 设计意图: 点介绍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三大殿?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们 的学习热情。 的学习热情。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教师讲解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1)、教师讲解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教师讲解中国历代皇宫的基本格局? )、中国宫殿建筑群通常采用的布局特点 (2)、中国宫殿建筑群通常采用的布局特点? )、中国宫殿建筑群通常采用的布局特点? )、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 (3)、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房瓦、墙壁用色方面的 )、封建等级观念在屋顶形式、房瓦、 体现? 体现? )、太和殿的建筑特点 (4)、太和殿的建筑特点? )、太和殿的建筑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激起的求知欲,结合本课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激起的求知欲,结合本课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问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通过问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
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
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
园艺术。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 1、曲折自由的布局。(本于自然 而又高于自然。)
• 2、山、水、花木、建筑四大要素 的综合。(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 糅。)
• 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
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
生活要求。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
三、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四、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 1,皇家园林 • 2,私家园林 • 3,寺观园林
五、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 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 例。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 1、中国式: • 2、欧洲式:整齐划一,以对称造型见
长;
• 3、阿拉伯式: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 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 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 合,富有精美细密的建筑图案和装饰色 彩的阿拉伯园林.。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 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指在圈定的范 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公 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教案第一章:华夏建筑艺术概述1.1 华夏建筑艺术的特点1.2 华夏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1.3 华夏建筑艺术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艺术2.1 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结构2.2 古代建筑艺术的形式与风格2.3 古代建筑艺术的装饰与雕刻第三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3.1 宫殿建筑的特点与形式3.2 宫殿建筑的典型案例分析3.3 宫殿建筑艺术的价值与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4.1 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与形式4.2 园林建筑艺术的布局与设计4.3 园林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第五章:中国古代宗教建筑艺术5.1 宗教建筑艺术的特点与形式5.2 宗教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5.3 宗教建筑艺术的价值与影响第六章: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艺术6.1 民居建筑的特点与形式6.2 民居建筑艺术的布局与设计6.3 民居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第七章: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艺术7.1 桥梁建筑的特点与形式7.2 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构与材料7.3 桥梁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第八章:中国古代水利建筑艺术8.1 水利建筑的特点与形式8.2 水利建筑艺术的功能与设计8.3 水利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第九章:中国古代军事建筑艺术9.1 军事建筑的特点与形式9.2 军事建筑艺术的布局与防御策略9.3 军事建筑艺术的典型案例分析第十章:华夏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0.1 华夏建筑艺术的传统继承10.2 华夏建筑艺术的创新发展10.3 华夏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华夏建筑艺术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华夏建筑艺术的特点需要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上进行深入探讨,而历史发展则需要对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有详细的了解。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难点解析:古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结构涉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建筑原理,而形式与风格的多样性则需要对不期、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三、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难点解析:宫殿建筑的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需要对宫殿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艺术价值有深入的理解。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第一篇: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第一部分: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专业的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象讲述。
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一、导入:你知道紫禁城一共有多少间房子吗?(9999.5间)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皇帝、皇后)个别也有绿的,(嫔PIN妃)为什么?二、讲授新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板书)(教师讲解):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占地七十二万余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
四周有高达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相围绕,城墙的四角还分别建有角楼,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它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作品。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板书)(1)木结构(板书):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
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具有“墙倒屋不塌”(板书)之妙。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板书):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
除园林外,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例:北京四合院(板书)2、中国古代建筑(板书)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板书),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故宫的总体规划(板书)(图示)请同学们观察,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中轴线式布局,左右对称(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一课时,本课的课型为欣赏·评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一、说教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特色。
(2)帮助学生掌握鉴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养成独立的分析能力。
(3)学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说学情: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五、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教科书学生准备:美术教科书,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七、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
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
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②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
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
(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③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园林艺术的构成: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幻灯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差异各类型课件出示一个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3)课堂小结(5分钟)由故宫的别称——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课题)——主体依次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特点。
重点:故宫建筑群和天坛(从结构、人文、形式来鉴赏)。
充分突出主题“皇权的象征”,鉴赏了中国皇家建筑的根本点。
而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荣建筑和自然美为一体,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这不仅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中的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中重点在颐和园。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造园艺术的重要原则之一。
本课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2.能力目标: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3.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中国园林的特点。
(结合图例比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体验与感受)教学难点“诗情画意”和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
(讲述、感悟、比较、知识迁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教科书、粉笔、图片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面一首诗。
一池碧水残荷侬语轻舟醉春归斯是佳期挥去千般情愁断桥残雪曲径雕檐残刻云深处独听竹鸣风啸谁会凭栏意请学生谈谈自己联想到怎样的画面。
导入课题“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导入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园林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
)三、讲授新课(一)讲授中国园林的历史、地位及三大要素:1.山水地形。
2.花草树木。
3.园路建筑。
请一些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假山。
教师总结:将自然与人工制造的山石、池溪及花木、建筑等融为一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
它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并对欧洲的园林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现在学生经常有机会外出游玩,常常是走马观花,以好看不好看、好玩不好玩来评价公园,对传统造园理念和精心设计缺乏理解。
我们江苏有苏州园林这样的资源,欣赏往往停留在外在的形象。
所以对园林的分析我首先从学生掌握的开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和它在世界造园史上的地位。
)(二)中国园林的特点。
1.展示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典型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中国园林的特点。
与追求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队列,显示人工力量的欧洲园林风格园林相比,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反应就是很“自然”。
教师讲述中国园林的第一大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
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现代西方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意识到掠夺性开发的后患,提倡环保意识,回归自然。
但在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中,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中国古代人早就有这方面的认识了。
(与空洞的讲解相比,我采用比较法,将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得典型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的第一感受就是中国园林和“自然”,顺其自然就导入到“宛自天开”这个特点。
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从《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导入中国园林的第二大特点: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艺术讲究触类旁通,诗文与绘画往往互为表里。
古代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之体现绘画意趣,同时也蕴涵着诗的情调──诗情画意。
这景、情、意三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筑上的匾额、雕塑等。
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
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
例: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听留馆”。
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后者出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
(红楼梦是学生高一年级的选读书目,学生对其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此内容对于导入“诗情画意”这个特点也是顺理成章,而且对理解中国造园理念很有帮助。
也扩大了美术的文化情境。
讲解时以点带面,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阐述。
)3.从我小时候第一次游玩苏州园林的经历说起,提出悬念:苏州园林并不大,为什么我会迷路呢?导出中国园林的第三大特点: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1.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
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手法。
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
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
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2.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
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