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原理,为后续的中医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4. 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 各类药用植物的特点3.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科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1.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2.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 实例分析:人参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1.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2.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3. 实例分析: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2. 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3. 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1.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3. 实地考察:药用植物园的识别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应用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药用植物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用植物学》2. 课件:药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3. 药用植物园:用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4. 网络资源:药用植物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课时)2.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2课时)3. 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2课时)4. 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5. 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2课时)6. 第六节: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2课时)7. 第七节: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2课时)8. 第八节:药用植物的应用实例(2课时)9. 第九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药用植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3. 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过程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的理解2. 建议学生参加药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高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教案全集

《药用植物学》教案全集

药用植物学教案第一讲( 2学时)〔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2、了解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慨况3、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4、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绪论从古至今中药对人们的医疗保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应用中药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药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植物(约占总数的87%)。

因此,我们在研究应用中药及学习有关学科时,必须首先掌握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

一、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多种多样,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为11000种。

其中有植物体构造比较简单的藻、菌、地衣类植物,如:海带、灵芝、松萝等;也有苔藓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如:地钱、卷柏、银杏等。

分布最为广泛,资源最为丰富的是被子植物。

它是中药的主要来源,许多名贵中药都取自这些植物的野生品或栽培品。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主要分布有人参,五味子,细辛;内蒙古气候干燥分布有防风、黄芪、甘草等;河南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质量为全国之冠,被称为“四大怀药”;四川不仅药用植物种类多,而且产量大,如黄连、川贝母、川芎等;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南部属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繁殖。

云南植物种类最多,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著名的药用植物有三七、木香、云南马钱等;广东有花植物就有千种,许多重要药用植物都分布在这一地区,如广藿香、阳春砂、槟榔等。

另外,浙江的浙贝母、安徽的芍药、福建的泽泻、甘肃的当归、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西藏的冬虫夏草、山东的珊瑚菜,江西的酸橙、贵州的杜仲、江苏的薄荷等,都是全国著名的药用植物。

二、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概况我国药用植物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和《尔雅》中,就分别记载过远志、菟丝子、益母草等药用植物。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为我国最早的本草著作,记载药物365种,其中药用植物237种,为后人用药及编写本草著作打下了基础;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的《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多数为植物。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土壤准备
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需求, 进行土壤改良,如添加有机肥、调整酸碱度等。
播种、育苗及移栽技术
播种
选择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如消毒、浸种等。根据药用植物 的生长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
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育苗
在温室或苗床中进行育苗,控制好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根据需要将干燥的药用植物切 成片或粉碎成粉末,以便于制 剂和提取。
筛选与分级
将切片或粉碎后的药用植物进 行筛选和分级,去除不符合要
求的杂质和碎片。
贮藏条件及注意事项
贮藏条件
药用植物应贮藏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注意防鼠 、防虫和防火。
注意事项
在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药用植物的干燥度和是否有霉变、虫蛀等现象。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处理。此外,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应分类贮藏,避免混淆。对于易碎或贵重的
药用植物,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进行贮藏。
0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资源现状及其价值评估
资源现状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极 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 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许多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濒危和灭绝 的风险。
VS
价值评估
药用植物在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药用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 和文化价值,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 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 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资源分布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实验教学则是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职药用植物学优秀教案1绪论

高职药用植物学优秀教案1绪论

教师授课方案附:讲稿第一章绪论一、这是一门什么课程?药用植物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药剂学、药物化学、药事管理等药学专业课中也有涉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药用植物的知识与中药鉴定的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学好药用植物学知识对鉴定中药真、伪、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由于品种繁多,在临床中经常出现一些外观相似以致错用的现象。

如佩兰和泽兰,它们是两个不同科属的植物,佩兰来源于菊科,泽兰来源于唇形科。

菊科植物茎为圆形,花序为头状,唇形科植物茎为方形,花序为轮伞花序。

因此,鉴定二者只要从茎的形态、花序类型,就可一目了然把两者区别开。

二、了解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1、两个概念(1)药用植物:有治疗、预防疾病和保健功能的植物。

(植物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2)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 研究药用植物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以及分类等方面的规律,而达到合理利用它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

据统计已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为11020种。

而中药的绝大部分来自于植物,约占总数的87% 。

资源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是被子植物。

2、我国药用植物的发展状况-发展简史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为“本草学”。

汉代: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37种。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唐代:李勣、苏敬等新修本草载药844种,我国第一部药典。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附方11096条。

是我国16世纪以前祖国药学或中药学的全面总结。

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了解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第三章: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
•第四章: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
本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
1.授课
2.课堂演示
3.实验操作
4.讨论研究
5.期末报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
价。

教学难点
1.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在实践中的操作技术。

2.对药用植物复杂体系思考的逻辑和科学性。

五、教学评价
本教学设置学生的期末报告作为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药用植物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报告,除此之外,还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能否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学生能否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学生能否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与活性评价。

4.学生的报告撰写和交流能力。

5.学生各项作业和考试成绩。

高职药用植物学教案-2植物细胞

高职药用植物学教案-2植物细胞

教 师 授 课 方 案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授课题目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授课对象 11中药制药技术4班 课时 2课时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能知道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授课方法 引导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授课内容 重点、难点、讲授时间顺序 1.介绍《药用植物学》各章节内容的相互关系,包括个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群体植物的分类和亲缘关系。

2.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3.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重点) 4.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难点) 5.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

(简介)▲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 设计 通过大家在高中时学习生物我们可以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以及他们的区别。

学生活动 板书 设计第一章 植物细胞一、细胞cell1.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大小悬殊,形状各异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典型的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生命的物质)、后含物、生理活性物质。

1.原生质体 2.后含物: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具有药用价值,是细胞代谢的废物,形态和性质往往是生药鉴定的重要依据。

3.细胞壁 因为有高中学习的基础,学习细胞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穿插提问1.绘典型植物细胞图指出各部名称。

2.细胞核由哪四部分组成?细胞核的主要作用?3.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德育渗透“生命最初只存在于植物界。

生物世界是植物世界繁衍了20多亿年以后的产物。

植物是地球生命的始祖!了解植物、引发对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

学习植物生命的坚韧、美丽与庄严知识拓展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简介本篇文档将对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药用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已成为现代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用植物学第九版教学主要涵盖了植物的分类、解剖、生理、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性、贮藏、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以下内容:1.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与了解2.掌握药用植物分类、解剖、生理、药理、毒性等方面的知识3.了解药用植物的贮藏、生产、质量控制等技术特点4.能够进行药用植物基础研究和开发教学内容第一章植物的分类与基础本章将介绍植物的基本分类、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解剖和组织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环境•熟练掌握植物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第二章植物的生理与生物活性成分本章将介绍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和其中所涉及的功能性成分。

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熟练掌握植物的功能性成分第三章药材的提取、精制及质量控制技术本章将介绍药物的提取、制备、精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教学重点:•掌握药材的提取、制备、精制和质量控制技术•了解药物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方法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辅导、实践等多种方式。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采用多种方法,如演讲、问答、讨论、模拟等方式。

教学要求1.课前要认真预习课文,理解课程内容2.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多与教师交流、讨论3.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练习,巩固巩固课上知识,提高学习水平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分为两个部分:课堂评价和期末考试。

课堂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平时成绩、听课情况、作业质量等。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结语药用植物学作为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药学人才,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药用植物学的教案

药用植物学的教案
误区:中药=天然药?
如铅丹,为Pb→Pb3O4,属于中药,而不属于天然药。
二、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①有人拿来一味中药,请你辨别真伪和质量好坏时,怎么办?
②当发生中毒事故时,是何原因?
③当民间发现一种单验方,治疗疾病效果很佳,如何去发掘?
④当某种中药资源缺乏,或某病人处方中某味中药无法配齐,如何办?
木通与通草:《本经》《纲目》通草为木通科木通。古代两者
均称通草
《拾遗》《图经》通脱木,为现时药用的五加科通草。
关木通:马兜铃科,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蓄积性肾中毒。“断面蜘蛛网状”,粗大,表面较光滑,断面纤维性弱,小孔大,髓条状。
川木通:毛茛科,无毒性。较细,表面沟纹较深,断面纤维性强,小孔小,髓圆形。“有细孔,两头皆通”。
南药北移、北药南移。
3.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①利用细胞工程进行微繁殖和保存种质,还可进行脱病毒和育种工作。如校园附近“百果园”内马铃薯脱毒培养。
②利用细胞工程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如:
紫草→紫草素黄连→小檗碱长春花→利血平毛花洋地黄→地高辛
③产生大量“毛状根”,生长非常快,次生代谢物产量高、稳定,生长中不需要外来激素,对药用产物的生产与研究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在一般的平原、丘陵地带环境种天麻,人参、大黄不可能?
为什么翻过的土地种百蕊草不可能?
食用的植物类别有何滋补作用?
三、我国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
【历代的本草成就】
名称
著者
载药
意义
《神农本草经》
365
我国现存最早本草。★★★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730
《新修本草》
李勣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

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精典整理版药用植物学教案绪论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

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2.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3. 认识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部位。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学会使用药用植物标本和相关工具,进行药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的药用价值和采收加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药用植物在人类健康和传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用植物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药用植物学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药用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2.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案例3.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方法-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生态环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课时: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三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1)第四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2)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二课时的教学第二周:完成第三、四课时的教学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药用植物概述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与功效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与加工方法第三章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第一节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第二节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价值和识别方法为主线,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药用部位、功效及药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 课程内容: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及其功效、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

二、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器官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繁殖。

2. 药用植物的定义:药用植物是指那些以全株或部分器官入药的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

三、药用植物的分类1. 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2. 茎木类:如川芎、当归、杜仲等。

3. 叶类: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4. 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5. 果实及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芝麻等。

四、药用部位及其功效1. 根及根茎类: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毒的功效。

2. 茎木类: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3. 叶类:桑叶具有清热润肺、降血糖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薄荷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4. 花类: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

5. 果实及种子类: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的功效。

五、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采集:药用植物的采集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确保药用部位的药效最佳。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保存: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有干燥、冷藏、冷冻、腌制等。

干燥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可以通过晾晒、阴干、烤干等方式进行。

药用植物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 采收与加工:地道药材的采收和加工也有严格的要求。适时的采收可以保证药 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合理的加工方法则能进一步提高药材的品质。 例如,某些药材需要经过晒干、烘干、发酵等特定加工步骤,以改善其药理性 质和口感。
04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法
资源调查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样地调查、线路 调查等方法,收集药用植物资源的种 类、分布、数量、生态环境等基础数 据。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常见药 用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活性 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
具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类鉴 定、质量评价、开发利用等方面 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 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性开发策略
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掘新资源、新用途和 新工艺,推动药用植物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
实例分析:当地特色中草药资源开发案例
案例背景
介绍当地特色中草药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以及中草药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
开发过程
阐述当地特色中草药资源的调查评估、保护性开发、综合性开发和创新性开发等具体实 践过程,包括政策制定、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资源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 值、社会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优先顺序。
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及途径
保护性开发策略
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药用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中药、本科学时:总学时126(理论72学时、实验54学时)学分:7教材选用:《药用植物学》春澍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六版规划教材主讲教师:教案完成时间:学科审阅意见: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年级专业、层次中药、本科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史。

2、明白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

3、掌握药用植物学的性质,任务及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掌握细胞构造。

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1、药用植物学的定义和任务 20min2、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5min3、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15min4、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 10min5、植物细胞的模式结构 10min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

(难点)2、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重点)通过实物图片给学生一直观影响主要教学参考文献振生主编.《药用植物学》中国中医药 2003 正理译.《种子植物解剖学》高等教育 1982 汉臣. 《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 1986复习思考题1、药用植物学的概念2、为什么学习《药用植物学》?3、《药用植物学》研究围有哪些?4、如何学习《药用植物学》?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年级专业、层次中药、本科授课学时 4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教师授课章节或知识点第一章植物的细胞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掌握组织概念、及分生组织特征和分布。

2.熟悉可供显微鉴别的主要后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3.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增殖。

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1.介绍《药用植物学》各章节容的相互关系,包括个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群体植物的分类和亲缘关系。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植物药材的基本知识、分类、采集、储存、加工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现代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其今后从事药物研究、生产、开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植物药材的历史及发展背景,认识植物与药物的关系。

2.掌握植物药材的基本分类特征、采集及储存方法。

3.熟悉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4.理解植物药材的加工及应用方法,包括提取、制剂、质控等方面。

5.掌握植物药材的现代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植物与药物1.1 植物与药物的关系1.2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2. 植物药材的基本分类2.1 夏季果实类(如枸杞、桑葚等)2.2 秋季果实类(如桂圆、花生等)2.3 根茎类(如人参、甘草等)2.4 树皮类(如桑树、松柏等)2.5 花类(如菊花、金银花等)2.6 叶类(如菊花、绿茶等)2.7 种子类(如芝麻、葵花等)3. 植物药材的采集与储存3.1 采集要点3.2 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4. 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4.1 主要化学成分4.2 药理作用5. 植物药材的加工与应用5.1 提取技术5.2 制剂类型5.3 质控及标准化6. 植物药材的现代研究进展6.1 药理学研究进展6.2 化学研究进展6.3 临床研究进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PPT讲解和授课,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成绩评估、实验观察评价、小组讨论等方式。

具体评价分布如下:评价项目占比考试成绩40%实验观察评价30%小组讨论30%五、教学资源本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PPT、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等,实验室需配备药用植物材料、提取装置、实验室器皿等。

六、教学备考注意事项6.1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相关案例,能够在课堂上讲得清楚、讲得活泼。

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药用植物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授课班级:药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解剖学、化学成分、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药用植物学知识进行药用植物鉴定、资源调查、合理开发利用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三、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学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五、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谈谈对药用植物学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1. 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讲解药用植物的定义、特点、分布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药用植物的分类:介绍药用植物的分类方法、主要分类群及其代表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学:讲解药用植物的器官结构、组织类型、细胞结构等。

4.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介绍药用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

5.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列举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实例。

6.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讲解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保护措施及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四、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2. 学生分组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药用植物的特点、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药用植物学知识进行药用植物鉴定、资源调查的能力。

3. 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完整word版)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0133414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药学开课部门:药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为《生药学》的先修课程。

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药用植物;使学生初步掌握植物化学成分及其与植物亲缘关系的规律,药用植物与环境的相关性,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药用植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

2.重点与难点重点:药用植物学含义、性质。

难点:药用植物学研究内容。

3.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史。

(2)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

(3)掌握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二)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2.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分裂及特点、全能性及生物学价值;理解植物细胞壁的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基本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三)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2.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的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

难点:气孔的组成,气孔、毛茸、导管的类型;维管束的概念及其类型。

3.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植物的组织种类及功能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生理功能;皮孔、侵填体、胼胝体的概念和功能;理解分生组织、基本组织的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周皮的形成和概念;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疏导组织的形态、类型和存在部位;气孔的组成,气孔、毛茸、导管的类型;维管束的概念及其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教案绪论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是中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药用植物学》的目的:正本清源1、植物药在中药中的地位: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另外还有动物、矿物。

历代著作:1.《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3.《新修本草》载药844种4.《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5.《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6.《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8.《全国中草药汇编》(1996年)载药2202种9.《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0.《中华本草》载药8980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11.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11118种12.全国中草药名鉴(1996年)11471种13.中华本草(1999年)7815味《药用植物学》包括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

2、中药品种的复杂性①中药的多源性:亲缘关系相近,形色气味合格,具相同和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极为相似的临床疗效是中药多源性的原因。

②同名异物的复杂性,形成名实不符。

③同物异名④古今品种变化的复杂性3、在工作中的应用:只要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在日常生活中,《药用植物学》知识是必备的知识。

4、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奠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关系密切。

另外《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与《药用植物学》也有一定关系。

二、怎样学好《药用植物学》1、融会贯通地掌握基本知识。

2、熟悉地掌握基本技能:重视实验课,平时多接触实践。

3、认识常用药用植物300种。

4、背诵拉丁学名5、独立鉴定植物:学会使用参考书,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剖花,鉴定未知植物。

6、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标本室辨认各种标本,利用闲暇到大自然中加强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专业兴趣,随时留心,辨认植物,多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勤学勤问。

7、掌握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所学内容;学习中抓住重点;学习后归纳总结,多看参考书。

植物的细胞概述: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形状:多样,随植物种类,存在植物体的部位和执行机能不同而异。

①游离或排列疏松——呈类圆形、椭园形和球形。

②排列紧密——多面体形或其他形状③支持作用——壁常增厚,纺锤形、圆柱形等④输导——长管状2、植物细胞大小及显微镜的观察范围植物细胞一般直径在10—100μm之间。

光学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不超过1200倍——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已超过100万倍——超微结构、亚显微结构一、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部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1)质膜:具选择透性和渗透现象(2)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溶酶体。

2、细胞器:是细胞中具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质体: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并且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包括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

叶绿体:叶、茎及长果绿色部分,根一般不含。

含四种色素,A、B、胡萝卜素、叶黄素,形状为球形、卵形、透镜形。

有色体: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叶黄素。

呈黄、橙红或红色(色素两者比例不同,颜色各异),存在于花、果、根。

白色体:不含色素,无色。

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存在于不曝光的组织(块茎、块根),也有在叶中。

叶色与叶绿素关系:叶色与四种色素比例有关,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呈绿色,叶绿素下降,叶呈黄或橙黄色。

2)线粒体:颗粒状、棒状、丝状或有分枝的细胞器,比质体小,一般直径0.5-1.0um,长约1-2um,光镜下仅见外形,两层膜结构,是细胞中物质氧化(呼吸作用)的中心。

3)细胞核:高等植物通常单核,藻类、菌类有双核、多核,花粉囊绒毡层在成熟期也有双核,乳管有多核,一般为圆球形,禾本科保卫细胞哑铃形,由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组成。

染色质在细胞核行将分裂时,螺旋状扭曲的染色质丝,再转变为棒状染色体,含有DNA、RNA。

二、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1、后含物: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统称。

(1)淀粉:由叶绿素经光合作用产生,分布在薄壁细胞中,尤以各类贮藏器官更为集中,如种子胚乳、子叶、块根、块茎、球茎、根茎等更为丰富。

造粉体在形成淀粉粒时,由内向外层层沉积,在光镜下可以观察到层纹,中心即脐点。

若用酒精脱水,层纹随之消失,形状为圆球形、卵圆形等。

脐点多位于居中或偏于一侧,形状有点状,裂隙状、分叉状、星状、可能由于淀粉粒脱水,脐点往往出现辐射状裂缝。

有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等类型,遇碘变呈蓝紫色。

(2)菊糖:观察时先将材料浸入乙醇中,一周后观察(切片),多分布于菊科,桔梗科,龙胆科,百合科等植物中,为球形、半球形、扇形结晶存在于细胞内。

(3)蛋白质:一般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中。

遇碘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4)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呈小滴状分散在细胞质里,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常存在于种子里。

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5)晶体——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①草酸钙结晶形状:无色透明,簇、针、方、砂、柱等形状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通常正方、长方、斜方,八面体、三棱形等,单独存在,也有呈双晶。

针晶:针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多存在于含粘液的细胞中,如姜科、百合科植物中。

簇晶:通常呈球状或三角状星状,如五加科、菊科等植物中。

砂晶:细小的三角形,密集于细胞腔中。

多存在于茄科植物中。

柱晶:晶体呈长柱形,形如柱状,多存在于鸢尾科植物等。

②碳酸钙结晶是cell壁的特殊瘤状突起上聚集了大量碳酸钙或少量的硅酸钙而形成,通常呈钟乳状,又称钟乳体,多分布桑科、爵床科、荨麻科③其它类型:如石膏结晶,靛蓝结晶,橙皮甙结晶,芸香甙结晶。

2、生理活性物质: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总称。

包括: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三、细胞壁:细胞壁,质体,液泡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三大结构特征。

1、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2、纹孔与胞间连丝纹孔:次生壁加厚时,有的地方未增厚,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此薄区域即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在相同部位出现纹孔,称纹孔对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薄膜,即复合中层。

纹孔腔:两侧次生壁未加厚的腔穴。

纹孔口:纹孔腔通往细胞壁的开口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许多小孔,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丝通过此彼此联系。

1)纹孔对类型单纹孔:未加厚处圆筒形,次生壁厚时成孔道或沟。

具缘纹孔:纹孔周围次生壁,向细胞腔内呈架拱状隆起,形成纹孔的缘部。

有的具塞,正面观2圆或3个同心圆。

半缘纹孔:是薄壁细胞与管胞或导管间的纹孔,一边形似单纹孔,另一边呈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三塞。

2圆。

2)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硬度增强,细胞群机械力增加。

又能透水,可防腐。

管胞、导管、木纤维、石细胞等细胞细胞壁常加厚。

木栓化:壁内增加木栓质,不透气和水,为死细胞,具保护作用,木栓层角质化:原生质体产生的角质填充于壁中使之角质化,并常积聚壁表面成无色透明角质层,可防水分过度蒸发和微生物侵害。

粘液质化:壁中果酸质,纤维素变成粘液。

粘液化所形成的粘液在细胞表面常呈固体状态,吸水膨胀呈粘滞状态,车前、芥菜、亚麻种子等表皮细胞中。

矿质化:壁中含硅质或钙质。

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或醋酸无变化。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分裂一、有丝分裂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根尖、茎尖常见,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较简单的一种方式,低等植物中常见,高等植物生长迅速的地方也常见到。

三、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密切相关,分裂结果使每个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染色体(n),与有丝分裂不同点有:1、第一次分裂是母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到赤道板区,并纵裂为二,不分开,配对的染色体移向两端,产生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一半,子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2、第2次分裂,子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中的并列的两个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子细胞,各成单倍染色体细胞。

植物细胞有单倍体、两倍体、多倍体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单细胞的低等生物,在一个细胞中可行使各种不同功能,无组织的分化。

高等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异,逐渐由单cell到多细胞个体,导致细胞分工。

产生了组织——器官。

植物界的大类群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群。

中药材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特征,是鉴定一种常用和可靠的方法,称为显微鉴定。

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一、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植物体内凡能持续保持细胞分裂的机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

存在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使植物生长。

1、按来源的性质分类1)原分生组织:来源于种子的胚,位于根茎的最先端,是由没有任何分化的、最幼嫩的,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胚性细胞组成。

2) 初生分生组织:来源于原分生组织衍生出来的细胞所组成。

一方面仍保持分裂能力,但次于原分生组织,一方面开始分化。

可看作是原分生组织到分化完成的成熟组织之间过渡形式。

3)次生分生组织:由已成熟的薄壁组织(如表皮、皮层、髓射线等)经过生理上和结构上的变化,重新恢复分生能力,转变过程中,原生质变浓,液泡缩小。

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及单子叶植物茎内特殊的增粗活动环。

2、按位置分类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茎顶端,细胞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分裂机能,进行长度和高度生长。

2)侧生分组织:种子植物(除单子叶)根、茎内的侧方周围部分,形成环状。

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使根、茎增粗,并使增粗破坏的表皮形成新的保护组织木栓层,并不断更新。

3)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的基部,总花柄的顶端,子房柄处,是顶端分生组织细胞遗留下来的或已分化的薄壁组织重新恢复分生能力,只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即转成成熟组织使植物进行居间生长。

分布于裸子植物、蕨类、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双子叶植物(豆科)二、薄壁组织(基本组织)分布: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广、体积大,如根、茎的皮层,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分,果实的果肉,种子的胚乳全部或主要由薄壁组织构成。

机械、输导等组织则常包括在薄壁组织之中。

具有同化,贮藏,吸收,通气等营养功能,故又称营养组织。

1、基本薄壁组织(一般薄壁组织):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各处。

常呈球形,圆柱形,多面体形等,质稀薄,液泡较大,细胞排列疏松,富有细胞间隙。

起填充,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机能。

2、同化薄壁组织:分布于植物体表面易受光照部分,如叶、萼(绿)、果实、幼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