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文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9d7c2a910ef12d2af9e7f6.png)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期末试卷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B.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呼唤思想变革D.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2.(3分)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
这些主张()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B.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3.(3分)如图所示为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1266﹣1337)的代表作﹣﹣《逃亡埃及》,描绘的是玛利亚生下基督后,因受迫害由巴勒斯坦逃亡埃及。
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
可见,该画作()A.突出了作者主观情感B.揭露了教会统治腐败C.彰显了主流价值判断D.呈现了人性自我觉醒4.(3分)宋代民间艺术家元俊,文唯一等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
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神。
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A.以佛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B.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C.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D.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5.(3分)牛顿认为存在着一种时间的时间,它是与任何事物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存在,人们普遍通常所感知到的时间只是对它的各种度量。
这一看法()A.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时空观念C.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D.对宇宙起源进行了初步阐释6.(3分)15世纪以来,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纪末,全球所有大陆与主要岛屿的海岸线,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a8be7984868762cbaed5c6.png)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 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 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D. 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2.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
材料表明()A. 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 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 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 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3.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A. 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 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 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 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 抵制土地兼并B. 促进人口增长C. 增加财税收入D. 稳定个体小农5.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101项。
唐后期兴修的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江南道占49项。
这种变化表明唐代()A. 南方地区逐渐开发B. 北方经济盛极而衰C.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D.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6.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 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 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7.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烟店镇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烟店镇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b7f2a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9.png)
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烟店镇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为接近?A.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B.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C.公民权是一切权力中最神圣的权力。
D.教士、官吏、劳动者,既然都同样隶属于国家,便应同样缴纳赋税。
参考答案:C2. 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A、孔子B、老子C、董仲舒 D、韩非子参考答案:D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参考答案:B4.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认识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D.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参考答案:D5. 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书画历史知识的掌握,材料提到,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书法家应是王羲之,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法6. 明清“实学”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下列学术著作中属于“实学”范畴的是A.《论语集注》B.《本草纲目》C.《朱子语类》D.《四书章句集注》参考答案:B材料中的实学是指为现实社会服务,《本草纲目》属于医药学,服务于现实民众需要,故B正确;A、C和D均属于儒家著作和言论,不属于服务现实需要,排除。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南夏墅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南夏墅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f0f23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6.png)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南夏墅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参考答案:B十月革命。
材料意思是在前期,人们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中国先实现,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社会主义建立与否关键不在于物质水平的高低。
人们认识的这一变化来于十月革命的爆发,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第一整个社会主义政权。
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参考答案:C3.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
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时评不一定是记者的亲历见证,且时评代表个人观点,其叙述不一定准确,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的日记,属于个人行为,其记述不一定真实,B项排除;根据材料“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1ef0d2eff9aef8941e06f8.png)
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1.1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在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挖掘出成排的房址,出土了大量碳化黍粟的标本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
据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①已经筑屋定居②建立了村落③以农业为主④以狩猎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
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
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
这表明殷周时期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D.世袭和选贤同时并存4.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不断演变,西周“千耦其耘”“十千维耦”;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秦汉以后,则是“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其演变趋势是A.生产工具由磨制石器逐渐转变为铁制农具B.由集体生产逐渐向个体小家庭生产转变C.妇女和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趋于平等D.农业家庭式劳作与手工业作坊逐渐分离5.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枢密院,三司掌握财权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6.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
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A.商业信贷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与阶级分化C.坊市界限开始被打破D.中国早期的商业交换形式7.唐朝后期,联合起来的大家庭明显多于前期;农村中也大量出现了“茶户”“园户”“渔户”等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户。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实验学校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实验学校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9d792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6e.png)
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实验学校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搬起石头打自已的脚,这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B.德国实施“海狮计划”C.莫斯科战役的爆发 D.慕尼黑协定的签定参考答案:B2.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故C项正确。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排除A。
材料说的是改革开放,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简政放权,而是强调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排除D。
3. 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参考答案:D4.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荀子主张“性本恶”,所以,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承认后天的教育能使一个人弃恶从善,能解决好“性本恶”的问题,故B正确;荀子主张“性本恶”,故A错误;主张严厉惩罚,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荀子的思想,排除C;孟子认为性本善,环境不好影响人的本性,应择善而居,不符合荀子的思想,排除D。
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香市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香市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407b4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2.png)
2020年广东省东莞市香市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考答案:B2. 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
该现象()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参考答案:D3. 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
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这反映了《论持久战》A.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B.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C.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D.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参考答案:B4.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这段话反映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5.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
”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d24fd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63.png)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B.刺史强行插手地方行政事务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参考答案:A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武帝时期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的问题,“郡国”所反映的并不是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的问题,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的问题,以刺史加强对郡国的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 项中“刺史强行插手地方” 说法错误,刺史是中央派到地方监督地方的;C项错误,刺史监督的是郡县长官,不是百姓;D项与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不符合。
2. “故自昔惟意大利亚足以纲纪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为数国,教虽存而富强不竞,于是佛郎机(法兰西)英吉利代兴。
而英吉利尤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且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这段材料表明魏源的观点是A.重视向西方学习技术 B.重视宗教的作用C.重视军事实力 D.重视商业参考答案:D3. 在谈到文明的连续性时,史学家布罗代尔说:“各种文明都在不停地借鉴它们所邻近的文明,哪怕它们‘重新解释,和同化了它们所接纳的东西。
的确,每种文明乍看之下更像一个铁路货场,在不断地接受和发送包罗万象的货物。
”以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对外交往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B.人类文明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传播性的一些特征C.当某种文明消亡后,该文明的某些基因可能被其他文明传承下来D.某种文明产生后必然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往参考答案:D4.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参考答案:D5. 1960年,美国举行大选。
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京山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京山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0be0c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56.png)
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京山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多选题)有学者指出:“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这位学者认为A.孟子主张农商平等B.中国古代长期奉行孟子的经济思想C.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D.商鞅变法不利于农业生产参考答案:AC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由“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可知孟子主张农商平等,中国古代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所以B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排除D;由“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
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故选AC。
2.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加强,而宰相的权力逐渐缩小。
①西汉设立中朝,导致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缩小,正确;②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君权与相权的变化无关,错误;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正确;④北宋设立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正确。
故答案为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抓住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结合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
3. “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此规定出自A《共产党宣言》B.巴黎公社的措施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参考答案:B4. 《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家。
2020年天津刘岗庄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天津刘岗庄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43b21e4afe04a1b171de07.png)
2020年天津刘岗庄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
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
“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A.汉朝贵族制度已经消失B.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C.“重文轻武”成为传统D.儒家思想成正统思想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后,“士”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这与当时的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故D项正确;汉武帝后“士”主要指知识分子,与当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直接关系,无法得出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并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故B项排除;“重文轻武”是在宋朝时期出现,故C项与材料无关。
2. 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
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参考答案:A【详解】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会出现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而后许仙又联合法海收治了白素贞,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之下,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故A项正确;官宦小姐白素贞是主动向许仙求婚,说明白素贞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不是强调人性自我约束,而是主张人性解放,故B项错误;白素贞的行为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但是许仙却又受制于传统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白素贞的行为没有因循守旧,而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故D项错误。
3. 拿破仑身矮腿短却是历史上的巨人,创造过许多战争奇迹,但是他最后却两次遭流放,以失败收场。
2020年天津南开区第九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天津南开区第九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204c8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b.png)
2020年天津南开区第九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参考答案:C2.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参考答案:C3. 在中国近代,封建文化的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下列对封建文化解体起重要作用的是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②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发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参考答案:A4.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
这表明他们A.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参考答案:D材料反映了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们反对盲从、追求理性,主张用自己的理智来看待问题,是对理性主义的开拓,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开创了理性主义的先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他们只是开拓了理性主义,还起不到加速启蒙运动进程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5.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问题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D.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不正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上海东新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海东新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79967fbceb19e8b9f6baac.png)
上海东新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参考答案:C【详解】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
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故C项正确。
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
2. 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C.自相矛盾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三者都是为我所用,否定或肯定孔子,李贽和陈独秀是反封建的先驱,康有为这样做是为了给戊戌变法提供舆论支持,三种观点在本质上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故A项正确;C是表面现象,B是李贽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D对康有为的评价不够中肯,排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评价3. “中国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
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从群体组合到一室布局都呈现出中轴线的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松山区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松山区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7383ef0b4e767f5bcfce3d.png)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松山区第二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参考答案:B2.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宋代《吕氏乡约》注重道德、礼俗和互助。
这说明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有体现儒家重德,没有体现道家思想特点,也没有体现佛教教义,A项排除;《吕氏乡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不能得出成熟结论。
C项排除;乡约可以规范宗族子弟,是加强了乡村宗族势力,D项排除。
3. 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的思想的是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参考答案:B4. 某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剧本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依据所学可知,A是墨家墨子的主张;B是儒家孟子的主张;C是儒家孔子的主张;D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
故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5.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
“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A.“铁幕”演说发表B.杜鲁门主义出台C.马歇尔计划实施D.北约组织的成立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扶植和控制西欧的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而非冷战的表现,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北约组织的成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8aa9d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45.png)
C. 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D. 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4.据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派有312个,其中以北京和上海为最多,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这一时期”是指
A. 维新变法时期B. “预备立宪”时期
C. 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 商业契约已经出现
29.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甲有完城旦罪,未断,今甲疠,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元始二年,出现了疫病,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这表明秦汉时期
A. 疫病防治手段多样B. 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 疫病发生较为频繁D. 采取了隔离救治的方法
C. 南北经济差距明显D. 官营手工业规模扩大
21.北齐文学家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云:“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生之具已足,但家无盐井尔。”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发达B. 生产力显著提升
C. 庄园经济的特点D. 家庭手工业占主导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高二历史试题第7页共8材料二争取关税自主收回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内容
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西汉文帝三年,罢太尉官由丞相兼任。景帝平定吴楚之乱,任用周亚夫为太尉,但不久就将其罢免。武帝时任田玢为太尉,也很快将其罢免。这表明文帝至武帝时期
——摘编自董振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关税自主活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关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8db16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3.png)
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滕北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叙述是正确的()A.重用了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B.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C.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削弱相权参考答案:A“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以汉武帝为例的话,对应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内外朝。
指君主通过把自己身边的侍从等“近官”不断地外派与补吏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而又担心外派的“近官”坐大,故不断地派出新的近官取代他们,这样一批批近官“退居闲曹”。
因此选A。
2.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
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参考答案:B材料强调了要抛弃真实描写而要从自我感受利用几何化了的平面去做画,这是毕加索立体画派的特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人物情感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现实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光色变化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 假如你是《十日谈》作者的朋友,那么你在与他的交往中会了解到他的哪些思想()①讴歌人性②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③揭露、批判封建等级观念④提出人类平等⑤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歌颂人间的仁爱与友谊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C4.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舟山市泗县草沟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舟山市泗县草沟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6d0e2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b.png)
2020-2021学年浙江省舟山市泗县草沟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论语》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请回答:①三则材料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②据材料一分析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③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哪一观点?④据材料三分析荀子思想的意义?参考答案:①民本思想。
②取信于民,“为政以德”。
③“民贵君轻”。
④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后世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借鉴;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①根据材料一“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兵力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信息可从民本思想的角度归纳即可。
②根据材料一“‘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难以立足)”可知孔子认为取信于民,“为政以德”才是治理国家最关键的措施。
③根据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④根据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从正确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为统治者提供借鉴;推动儒家思想发展等角度分析意义即可。
2. 下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
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A. 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B. 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C. 美国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D. 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参考答案:C3.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b1b7c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3.png)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0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遗存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是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2.据考古发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有近乎完整的城墙和城门,型制宏大的贵族墓葬区,特殊的祭祀区,手工作坊区,仓储区,还有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这说明陶寺遗址A.使传说时代的历史成为信史B.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C.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D.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3.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
到商朝,夏历改成殷历。
夏商时期的这些现象主要表明当时A.人们掌握了一定的天文星象知识B.中国的农业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C.统治方式带有深厚神权迷信色彩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历法的国家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
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5.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7.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8.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4e61cac5da50e2524d7fe9.png)
凉山州 2020—2021 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孔子不以族源作为辨别华夷的首要标准,认为华夏之作为违背礼乐文明则应贬其为夷狄,夷狄之作为符合礼乐文明则应褒其为华夏。
孔子的态度说明A. 华夷观念已经不复存在B. 文化认同成民族间纽带C. 华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D. 血缘关系失去政治意义2.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基于此,他们提出的重要主张是实行A. 王道和民主政治B. 人治和以法治国C. 仁政和道德教育D. 王道和自我节制3. 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B. 汉武帝”罪己诏”的示范性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4. 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
这一学说()A. 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B. 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C. 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D. 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5. 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A. 维护专制B. 冲击理学C. 服务市民D. 突出人性6.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7. 《中国文学史》在论述先秦的一部作品时写道:“诗人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山川日月、香草美人、千里流沙、蜿蜒八龙等罗织起来,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虚幻世界。
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c649afe4733687e21aafc.png)
包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编写《春秋》一方面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
孔子这一著法A.遵循秉笔直书编修原则B.意在维护传统礼法秩序C.利用政治权势篡改历史D.注重自由表达个人观点2.战国时期,除儒、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
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
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的需要3.下图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文化区域差异导致政治分裂B.春秋战国政治文化中心位于秦C.区域文化呈现融合发展趋势D.春秋战国逐步形成了文化认同4.汉代民间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
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
这反映了汉代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B.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5.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将“无为”思想提升到天的高度B.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C.吸收借鉴了道家、法家的思想D.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6.儒学在发展过程中,除不断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
该特点集中体现于A.孔孟之道B.西汉儒学C.魏晋玄学D.宋明理学7.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
”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B.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C.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8.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文历史试题(文科)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命题人:姓名:班次:考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
”《孝经》载: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
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A.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3.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
这说明()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4.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
这反映了朱熹()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6.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C.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7.阿尔贝蒂(1404—1472年)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这位佛罗伦萨的贯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摔跤和登山运动员。
他的言行( )A.表明其成就的影响巨大 B .第一次认识到人的重要C.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D.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思潮8.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9.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10.近代有学者指出: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
在这里作者强调()A. 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B. 真善美的文化具有优越性C. 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D.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11.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A.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B. 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C. 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13.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1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15.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时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16.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
这表明()A.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B.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17、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18.18世纪前期法国和英国政府都面临较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法国,公债概念很难得到推广,债务问题使政府几乎信用扫地。
但在英国,债务被认为是国债,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债务的后盾。
对此不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 波旁王朝对人民的压榨B. 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C、启蒙思想传播程度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
这表明该宪法()A. 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B.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 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D. 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20.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
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
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
英印的这一做法()A.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C.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21.1889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收到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清国的“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
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
在列强虎视眈眈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进退维谷。
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旨在()A.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 B.教训腐败的清政府C.与列强共享在华利益D.转移国内政治危机22.1940年初.毛泽东撰文指出:我们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关键在于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涵。
这一表述反映当时()A.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发展C. 国内抗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D. 党派政权之争大于民族利益2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
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
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24.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
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25、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诸多商品收归官营,在社会意识中努力形成一种“以商为贱”的风气,在客观上()A. 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很缓慢B. 导致商品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C. 推动了官营企业生产关系的变化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顺利发展26.《文史哲》中说:“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
”但在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出现这一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 棉花传人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27.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颗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A.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B.种植园经济是葡街牙的主要殖民方式C.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D.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28.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9.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