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建构主义教学观
新课程 背景 下的初 中数 学建 构 主义教 学观
新疆 乌 鲁木 齐 市第5 3 中学 唐 霞
2 1 世 纪是充满着挑 战 的世 纪 ,我们要 为新世 纪培养合格 的接
班人 ,必 须对 数 学 和数 学教 育有 个 清醒 的认 识 。 《 数学 课程 标 准 》提倡 数学用建 构 主义理论指 导教学 ,以 “ 问题情 境一 建立模
的运算 ,而具体 的经 验更提 炼上升 为理论 ( 简便 运算 的方法 ), 你说学生展开讨论后 ,能不会理解吗 ?
四 、 问题 建 构

哈 佛 大 学 师 生 中流 传 着 一 句 名 言 “ T h e o n e ̄ a l o b j e e t o f e d u c a t i o n i s t o h a v e a m a . n i n t h e c o n t i n u a l l y a s k i n g q u e s t i o n s . ” ( 教 育 的真正 目的就是 让人不 断提 出问题 ) 结论 是思考停 止之处 ,而 问 题 却 是动 力 ,它对 于唤 起学 生 探求 的 冲动 ,有 着不 可替 代 的价 值 。有 问题虽然 不一定 有创造 , 但 没有 问题一定没 有创 造。有学 者认为我 们现在 的教学 是 “ 去问题教学 ” ,尽管教 师在不 停地 问 问题 ,但 更多 的是 明知故 问的 “ 问题 ” ,学生用 不着思 考 ,也 没
二 、行 为 主 义 到 建 构 主 义
从行 为主义到建 构主义不仅 是学 习心理 学 的一 场革命 ,也 是 认识 论上 的飞跃。行 为主 义认 为人们 的认识完 全是 由刺激 ( 即客 观事物 ) 本 身 的特 性决定 的 ,如 同镜 子反射 物体一样 ,认识 主体 完全是被 动的 ,只 能消极 的摹写 现实 。建构 主义则认 为 ,人作为 认识 的 主体 不是原 封不动 的反映 现实 。个体在 认识过 程 中总是以 其特有 的经验 和方 式对现 实进行选择 、修正 、并赋予 现实 以独特 的意义 。所 以 , 认 识 不是 来源于 客观现 实本 身 ,而是 来源 于主客 体 的相互作用 。近年 来教 学过程 的师生 关系 问题一 直 受到理论 界 的关注 ,但论证 的依 据多限于辩 证唯物 主义的 内外 因关 系原理 , 而从认 识论方 面的论 证则 显不足 。教学 过程 理论是 以认识 论为基 础 的 ,建构 主义的认 识论是能 动 的反 映论 ,它对认 识 的主体性 给 予了前所未有 的关 注 ,这对 于克服教学 领域机 械反映 论的滞后 性 影 响 ,正确 处理教 学过程 中的师生 的关系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主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应通过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来构建他们的理解和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是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重要策略之一,它通过创造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概念建构。

一、设计要素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1.情境的真实性。

数学情境应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动性和情感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设计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计算实际购物过程中的价格、折扣等数学问题。

2.问题的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

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例如,对于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并讨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3.团体合作。

团体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互相促进,共同构建知识。

在数学情境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小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4.反思和评估。

在学生完成情境任务后,及时进行反思和评估。

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并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评估。

教师也可以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步骤在数学情境教学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引入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一张音乐剧票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剧院座位的排列方式。

2.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问题可以涉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剧院座位的排列方式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计算不同座位排列方式的总数。

3.小组合作。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思考问题,并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充当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展示和讨论。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初探

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初探

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初探在信息量呈几何级数递增的新世纪,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和途径,建构主义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向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点下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自主学习设计。

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不同的设计。

如果是支架式教学,则围绕上述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

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进一步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上述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

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均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建构主义观点下数学教学中教师作用浅析

建构主义观点下数学教学中教师作用浅析

固科学教育家2008:年5月第5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337舞嚣裂至戮骶臻美东未甍蒙氍臻舞东骶嚣嚣嚣惹骶蠢噩噩骶未鸶至舞甍强麓至蒸惹噩噩至东裂姿美蒸曩东东鹭篱i 建构主义观点下数学教学中教师作用浅析王芳(湘阴县罗城中学湖南湘阴414600)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日内瓦学派创始人、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

他认为.人类对逻辑、物理、数学的认识,都是不断建构的产物,从最初的格局建构成结构.结构对认识起中介作用;结构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用智力活动来实现和完成的,这里的智力活动是指多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笼统地说.即是关于数学学习活动本质的认识论分析。

由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与机械反映论的认识论直接相对立的.因此,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涵义,并事实上标志着数学教学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因此即可谈及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而这主要就是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做出新的认识分析.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与教学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会出现仍然作不出来,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习题,学生在作业中或在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

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

特别是。

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展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数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教育界,建构主义学习观则是近几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通过体验、探究和独立思考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理念非常适用,因为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实践数学教学时,教师们应当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贯彻到教学设计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学习者应该独立思考,通过对真实环境的认知展开自己的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尝试去探究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种探究来建立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

例如,在解决矩阵乘法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矩阵乘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矩阵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重视的是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教师在设计数学情境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设计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和兴趣点的数学情境。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旅游、度假等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对其中的数学问题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

2、设计开放式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主角,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自主设计自己的问题、自行整理答案并自主评价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加入相应的开放式问题。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教学观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的理解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们自己的理解活动的结果.我们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反之,我们的经验又受到自己认知“透视”的影响.数学理解理应被看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即是反映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如果完全否认了独立于思维的客观世界的存有,并认为理解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应被看成对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则必然导致“极端建构主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这里能够依据建构主义观点作如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仅仅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这个“残酷”事实.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教师即使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验中仍然可能是谬误百出;教师即使如何地强调数学的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等等.学生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是把新的学习内容准确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马明先生有一句很生动的比喻: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关于数学学习的建构主义观点是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特别是“授予与接受”的观点的直接否定.学习并非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是做数学,即我们应让学生通过最能体现其建构知识过程的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2.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他们认为知识就是某观点(belief);学习是发展,是改变观点;教学是协助他人发展或改变观点;而行为是人类的活动,其实质是观点的操作化.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为基础,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或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例如,注入式取消了结论所产生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成反复再现由课本或教师规定的结论;题海战术取消了方法的建构过程,把学习变为重复某些规定的题型解法,等等.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在于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成了知识的“贩卖者”,学生被看成能够任意地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能够任意地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同我国数学教育家积极倡导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内在本质是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没有一个教师能够教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好的教学也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充足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发现在教室里除了自己以外,学生并未学懂数学.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例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时,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割、补、拼、凑,学生经过了亲自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构主义及教学实践(3篇)

建构主义及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1. 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需求,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学生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交流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教学目标观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目标应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三、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篇作文。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题。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

(2) 建构主义注重情境的作用,特
别是真实情境的作用。
(3)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和交互式
学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的
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建构主义特别注重对学习环 境的设计,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资源, 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的建 构。
建构主义的数学课堂设计原则
(1) 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 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 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 人的问题。 (3) 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 行动的复杂环境。 (4) 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 重要的特征。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 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
到认识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调以 “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在西方 逐渐流行。
建构主义的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二、学习观
三、学生观 四、师生角色
五、学习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知识观
• (1)知识不是对 现实的准确表征, 只是一种解释、一 种假设。 • (2)知识并不能 精确地概括世界的 法则,需要针对具 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 (3)知识不可能 以实体的形式存 在于具体个体之 外,学习者不会 会对命题有同样 的理解。
学生观
(1)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 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2)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 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3)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应 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 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成为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知识、理解世界的过程,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学习者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概念和理解。

在这种学习理论的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建构知识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摆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学习特点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探索,从中建构知识,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数学学习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数学学习应该是探究性的,并且需要有探究性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学生应该逐渐形成思维模型,从而发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数学学习应该是互动性的,并且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来,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概念。

因此,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3.数学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并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来设计教学活动,以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4.数学学习是一种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且需要有反思性的活动,以使得学生可以思考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理解水平。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情境中去学习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1.选择真实情境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挑选真实情境来解释数学概念。

选择真实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讲解几何中的平移操作时,可以采用小车移动或移动盒子的真实场景来进行解释。

2.采用团队学习情境教学中也采用小组讨论学习,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感,让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浅谈数学学习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

浅谈数学学习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
兴 .
个 以学 生 已有 的知 识 和经 验 为 基 础 的 、 会 的 建 构 过 程 . 社
我们对学生 “ 解 ” “ 化” 学 知识 的真 正含 义获 得 了 理 或 消 数
数 学 学 习与 研 究 2 1 3 0 02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视 学 习者 是 学 习过 程 的 主 体 , 师 成 了 知 忽 教 识 的 “ 卖 者 ” 学 生 被 看 成 可 以任 意 地 涂 上 各 种 颜 色 的 白 贩 ,
纸 , 可 以任 意 地 装 进 各 种 东 西 的 容 器 . 或
代 克 、 生 等 为 代 表 的 行 为 主 义 ( 联 想 主 义 ) 习 理 论 和 华 或 学 以格 式 塔 、 布鲁 纳 等 为代 表 的 认 知 学 习 理 论 . 认 知 派 看 来 在 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 的 、 单 的反映 , 是一 种 以 简 而 已有 知 识 和 经 验 为 基 础 的 主 动 建 构 活 动 的 观 点 ( 识 的 建 认
2 .数 学 学 习 的实 质 数 学 学 习 的实 质 , 涉 两 个 更 为重 要 的 问 题 : 是 数 学 牵 一
学 习 的对 象 — — 数 学 的本 质是 什 么 ? 二 是 数 学 学 习 作 为 一
类 学 习活 动 — — 学 习 的 实 质 是 什 么 ? 学 习 的 本 质 问 题 , 则 是 各 种 学 习理 论 分 野 的焦 点 , 方 面 , 有 代 表 性 的 是 以 桑 这 具
渐 取 代 了 行 为 主 义 的 主 导 地 位 , 获得 人 们 普遍 的 重 视. 才
二 、 构 主 义 的数 学 学 习观 建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 的认 识 本 质 是 主体 的 “ 造 ” 程 . 人 构 过 所 有 的 知 识 都 是 我 们 自 己 的 认 识 活 动 的 结 果 , 们 通 过 自 己 我 的 经 验来 构造 自己 的弹 解 ; 之 , 们 的 经 验 又 受 到 自 己认 反 我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活动和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它认为知识不是被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他们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社会交往中产生和发展。

2. 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原则•学生积极参与:建构主义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包括思考、讨论、合作等。

•知识建构: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索创建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

•社交互动: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观点,通过讨论和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多样化评价: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学生成果,如项目作业、口头演示等。

3. 建构主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a. 情境化问题引入建构主义强调将抽象概念置于具体情境中引入学生,通过情境化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化问题,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挑战能力。

b. 操作性任务与合作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操作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的核心之一,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交流与互动。

c. 反思与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理解,并通过自主探索来建立知识结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他们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讨论和探究来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 建构主义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益处•培养创造力:建构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和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培养合作精神:建构主义教育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反思和自主探索,建构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进步的动力。

5. 结论建构主义教育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知识建构、社交互动和多样化评价。

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与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数学教学中学生将每个知识点孤立开了,不能纵横捭阖,在想用时无法运用或迁移。

那么,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教学观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仍是谬误百出。

冷静深刻地思考一下,便可以找到其根源所在: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知识的建构。

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融汇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不能由若干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线,再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直至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将每个知识点孤立开了,不能纵横捭阖,在想用时无法运用或迁移。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理念,值得我们研究。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尽管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所以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便也迥异。

建构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不代表问题的最终结果,在具体问题中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适当的加工或再创造。

2.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老师与学生间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而是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所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也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对学习者的认识建构主义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数学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基于对个人的经验、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理解建构主义自1987年正式出现于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以来,它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广泛重视,成为1989年到2000年数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6至ICME-9)关注的问题之一,进而成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些重要的数学教育研究项目公开宣布采用建构主义观点,如荷兰弗罗•登文就明确表示:建构主义与他们关于数学教学的理论是相通的。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就形成了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1.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实质是:学生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数学对象的意义。

而“思维构造”是指学生在多方位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首先要与所设置的情境中多种因素建立联系。

其次,要与所进行的活动中的因素及其变化建立联系,还要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联系,这种建立多方面联系的思维活动,构造起新知识与各方面因素间关系的网络,从而最终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有外部的操作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还有内外的交互活动,但主要是内部的心理活动。

这种思维构造的过程,是主动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最终所建构的意义固着于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溯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

教师的传授实际是向学生的头脑中嵌入一个外部结构,当这个外部结构缺乏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机联系而对其难以寻找、难以辨认时就会造成主体无法建构新知识的心理歧义,当主体被迫记住它的意义时,就仅仅是一个相对孤立主体的嵌入,机械学习就这样产生并恶性循环下去。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从以上分析可知,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思维构造的自主活动过程。

是学生自身智力参与而产生个体体验的过程。

所以离开了“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就很难真正在心理上获得数学对象的意义,因此,“自主活动”、“智力参与”、“个人体验”就是建构主义数学学习的主要特征。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

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学习观(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关于建构主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主角”,而是“导演”,是教学的设计人、启发人、组织人和促进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主宰,其主要职责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为学生在课堂上建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对知识作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授予人”,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促进人和导演。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按步就班地根据教案来上课;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的东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只有发挥的空间,所以学生主动学习根本没法来实现。

我认为教师的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落实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与学生感兴趣问题和实际生活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能激励学生去探索,指明努力探索的方向。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当努力蕴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工同体里边使差生得到理解和尊重,真理的标准在于理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思想充分开放,充分交流。

再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自己扮演的“导演”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这里教师应当当好启发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找寻适当的“参照物”来改正错误,从而确立正确的观点去学习,在这里教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设计人和启发人。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1. 猜想验证法。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猜想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积极的促进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主动的进行猜想验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试先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浅谈新课程中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浅谈新课程中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性 , 高 学 生 的学 习 质 量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此 , 为 参 与 新 提 因 作 课 程 实 践 的 中学 数 学 教 师 , 该 对 建 构 主 义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应
数 学 学科 教 学 中 如何 实践 建构 主 义 理 论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了 解 和 认识 , 样 才 能 适 应 新 课 程 教 学 的要 求 , 强 数 学 教 学 的 这 增
课 改 前 沿
鬈殴 Ⅳ 】 l …



. , . - -

i禚啦 聚
◎ 张 仲 文 ( 四川 省 绵 阳 南 山 中 学 6 10 ) 20 0
【 摘要 】 建构主义主张学生通过 自己建 构知识 的意义来
学 习数 学 , 自 己的 思 维模 式 来 学 好 数 学. 学 教 学 如 果 只 按 数 停 留在让 学 生 模 仿 教 师 的 思 维 , 者 通 过 不 断地 重 复 强 化 、 或 或 者 复 制 式 的 学 习, 生学 到 的 知 识 自然 不 会 深 刻 , 样 的 学 这 教 学 往 往 是 无 效 的. 据 建 构 主 义 的 主 张 , 师 要 为 学 生 的 依 教 学 习创建 问题 情 境 , 助 学 生 将 新 知 识 有 效 地 纳 入 原 有 的 帮
于是 就会 试 着 去探 究 映 射 概 念 中 的 “ 化 与 对 应 ” 属 性 , 变 的 进 而 反过 来 深 化 对 映 射 概 念 中 “ 应 ” 性 的 再 认 识 , 进 对 属 并

步 认 识 到 函数 是 特 殊 的 映 射 , 是 特 殊 的 对 应 . 此 , 也 据 学 生将 新 的 函数 概 念 纳 入 原 有 的 函数 概 念 中 , 立 了 新 的认 建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在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探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这一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建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提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前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背景,以便根据学生的前知进行教学设计。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应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意义建构: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意义,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背景相,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

(4)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

(1)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角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属性。

(2)引导主动探索: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或建议,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

(3)意义建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讨论,理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证明方法。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定理的应用和延伸。

(4)个别指导: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需求,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建构主义理念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念的基本原理建构主义理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的、社会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念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2. 学习是个体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建构主义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3. 学习是社会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他人的交互和合作相关的,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

二、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建立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构建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他人的交互和合作相关的。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构建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4. 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东莞市虎门第三中学郭志明一、建构主义在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理论以其对数学教育较高的着眼点和对学习的合理解释而引人注目。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观它扬弃了机械唯物论中的那种简单的、直观的反映论,它强调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同时也强调认识主体的能动性。

作为一种观念,建构主义是对传统认识论的反对,即认为并非是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镜面式反映),而是认识主体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过程,可以说是借用了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说是认知结构)能动地建构起对客体的认识。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其核心是冯·格拉斯菲尔德(V on Glashfeld)所指出的:“知识不是被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建构主义正是以这种全新的观念去认识和解释教育。

其中当然包括数学教育。

并对数学知识的性质,学习的性质,教学的性质等方面展开其基本的建构主义的认识和看法。

其中,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冯·格拉斯菲尔德关于真理的出色解释,他用“适应”(fit)这个关键词来取代“匹配”(match)这个关键词,漂亮地解释了“知识是真的”的本质含义。

他指出:“人们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对所观察的事物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去检验它是否正确,我们所能做的是努力去解释所观察到的东西,并确定那些“适应”(fit)观察的理论”。

关于如何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以及如何理解“适应”(fit)的含义,冯·格拉斯菲尔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为了“通得过”一扇门,钥匙必须与门上的锁相配(fit),能与这把锁相配的钥匙会有很多,只要能打开锁,我们不会认为这些钥匙之间有什么不同。

我们丝毫没有必要去寻找一把匹配(match) 得分毫不差的钥匙。

甚至唯一的钥匙。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解释有必要而且有可能成为在“通得过”意义下的“适应”(fit)。

而绝对没有必要而且也不能达到“最佳匹配”意义下的一致。

从认知心理来看,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认知主体现有认知结构(即认知经验和水平、认知策略、认知形式和风格)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对认知行为起着定向和规范作用。

反之,认知主体内在思维的积极建构活动,是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积累,再认、强化(统称为同化);或者分化、异动、重组(统称为顺应)。

同化把认知对象以量的形式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则须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顺应认知客体,认知结构产生质的变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关于认识活动建构性的分析事实上就是皮亚杰所倡导的发生认识论的核心所在。

现代建构论与皮亚杰的建构论的区别在于对人的认识的来源的有不同的假设。

皮亚杰主张人的认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其理论有明显的二元论的色彩。

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

对于数学学习,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思想与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有根本不同的认识:数学学习不应被看作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就好似一个容器可以任意地被装进各种东西,恰恰相反,数学学习同样是每个学生的主动建构,他按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建构(同化或顺应)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的学说对于传统教学观的“授予说”是直接的否定,它必然带一些教育观念的转化。

第一、“知识”是一种观念。

作为现实存在的科学的数学知识。

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历代数学家的数学观念通过文字符号等载体留给后人的信息。

这些信息反映着数学家们的观念。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形成构造某种观念。

教学,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师的工作,都在于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并帮助学生发展或改变观念,促进他们的观念操作水平。

第二、“理解”是个性化的。

知识是一种观念,对知识的“理解”(如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每个学生都因为其不同的已有认知结构而有个性化的不同的理解。

如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人们先前强调的只是数学概念的“客观意义”(内含与外延)的具体把握,而忽略了主体对数学概念认知建构的自主性。

按照斯根普(R.Skemp)的解释。

理解事实上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也就是把新的概念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从而使之获得明确的意义。

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借用“同化”一词可以说,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认知对象与已有认知结构的同化。

而非认知结构同化于教材或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三、没有“错误”只有“替代”。

或者说对于“错误”的态度也由纯粹的否定转而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

具体地说,在先前教师往往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同于“标准观念”(或“标准作法”等)的观念(或做法)看成是完全错误的,从而也就必须彻底地予以纠正。

与此相对照,建构主义者认为对此应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并力图去发现其中的积极成分。

并且对于前面所说的各种不同于标准的观念(或法则)事实上根本不应被看成“错误观念”而应正名为“替代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第四、把“主体”还给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一个漂亮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但在其基本的“授予说”的教学观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教师既是导演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成为被动的群众演员乃至为观众。

“主体”给教师占去了。

建构主义者认为。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中的行为主体。

而其它的是客体或载体。

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

没有主体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毫无意义。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

主体参与,不是让主体消极地接受知识,而应体现在对知识的主动积极的建构。

正如莱纳所说:知识是无法传授的,传递的只是信息。

知识只是在它与认知主体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相冲突或者相顺应时才被建立起来的。

主客体(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认识活动本质所在。

而教师的作用则是为学生创设上述社会建构环境。

在传统意义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结论是被告知的,方法是照搬的,习题是复制的,学生只需要在某种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下作些熟悉、模仿等工作就可以了。

建构意义下的参与,是观念与思维的全面投入,去感知发现问题,去接受问题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提供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经验重新组合的机遇,从而产生内驱力,给参与行为注入活力,促进建构完成。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数学归纳法的教学。

按照传统的教法。

教师可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开始,由等差数列的性质a n+1-a n=d, 推出通项公式a n=a1+(n-1)d。

再提出数学归纳法的法则,然后是学生按部就班地做操作性练习。

有人会说,按这种方法学生也会参与,但是这既不是主体意义下的参与,与其说是参与,不如说是给予。

建构主义者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情境设计,给学生留有一隅观察、想象、假设、验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

我认为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问题:第1是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证明,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不等式:2n>2n+1成不成立,对哪些自然数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

这个问题的探究有助学生从有关自然数的命题的证明中引发用有限的方法解决无限的问题的矛盾冲突、激发重组证明方法的认知冲突。

第2是做一个骨牌操作实验,将4块骨牌排立..好,如推动第一块,想象会有什么效果,再作实验。

如增加排立为5块又如何?你有什么样的猜想?这个操作实验的设计,有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归纳法。

直观建构无限的概念及数学归纳法中递推基础和递推关系的概念。

第3是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a (2) )(121N n a a n n ∈+=+你认为可以确定地求出a 4吗?a 5呢?a 1000呢?进而你有什么猜测?三个问题设置立意都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归纳法。

第五,以学生为本的教师“主导”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认识活动中认知主体的积极自主的参与。

但其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有教师为主的指导,单靠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认知建构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他是数学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教师的主导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关注他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基础和认知策略水平等)及学生的感性认识水平。

选择适当的经验素材、教材内容,设置有助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问题情境,做好这一系列的设计工作。

在课堂上与学生交互参与问题解决,并起组织指导的作用。

学生的自主参与必然可能带来一些教学设计之外的情节。

或者说是教师没有意料到的学生的认知反应行为。

教师的对此的主导要求就更高。

需要有教学机智,同时必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知行为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评价来整合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1. 张奠宙 数学教育研究导引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 张奠宙 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3. R ·M ·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 R ·M ·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 郑毓信 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6. 蔡 攻 我所理解的数学建构教学观 数学教育学报 1995.57. 马忠林 数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