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期末复习总结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初一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知识点逐渐变得熟悉和掌握。
下面将对初一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回顾。
一、古代文学与诗词鉴赏1. 《论语》与《孟子》是两本重要的文学著作,通过学习这些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2. 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创作是一门艺术,通过学习《古诗十九首》、《十七种梅》等古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爱情、家国等主题的表达。
二、现代文学与阅读1. 现代文学是对当代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作品,通过阅读《飞鸟集》、《草房子》等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2.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分析、理解、抒发个人观点,并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
三、修辞与演讲技巧1. 修辞是一种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进行美化和修饰的表达方式,在修辞学中,我们学习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运用这些手法,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 演讲技巧是一种通过言语和表演来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技巧,在学习演讲技巧时,我们需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手势的协调运用以及语言的表达流畅等要素。
四、写作与应用文1. 写作是一种通过书面表达来传递信息和观点的方式,通过学习写作规范和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初一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叙事文、议论文等不同的写作形式。
2. 应用文是一种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通过书面形式给他人传递信息或请求帮助的文体。
通过学习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实际生活中的写作需求,如写求职信、写请假条等。
五、阅读理解与写作素材积累1.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种提高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 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观点和资源,使自己的写作更加富有内涵和亮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概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概述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提供一个概述。
以下是
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课文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各篇课文,包括课文的背景、情节、主要人物
等要素。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其意思和用法。
3. 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句型,了解其构造和运用。
二、基础知识复习
1. 复习词语的词义、拼音、词性等基本知识。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3. 熟悉词语的搭配和用法,能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三、阅读理解
1. 练习阅读短文或文章后回答相关问题。
2. 分析短文或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3. 掌握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推理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作能力
1. 练习书写短文、作文等,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2. 学习合理组织语言,使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3.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避免语言错误。
五、背诵和默写
1.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默写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巩固记忆和运用能力。
六、其他技巧
1. 注重语音语调的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每天坚持进行复习。
3. 多做习题和模拟试卷,提高应试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的概述,希望能对复习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复习顺利,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一、课文内容复习
1. 复习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 总结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3. 理解每篇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故事情节,并能够简要概括。
二、词汇复习
1. 复习每篇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2. 根据课本提供的词汇表,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
三、语法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学习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动词时态、介词用法等。
2. 掌握每个单元中的重点语法知识,能够正确运用在自己的写
作中。
四、写作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写作要求,包括写人物描写、写景描写等。
2. 练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阅读理解复习
1. 复习每个单元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阅读课外书籍或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课外拓展
1. 阅读其他相关领域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 参加语文俱乐部或写作班,与他人交流学习。
3.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你顺利
复习并取得好成绩。
祝你成功!。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课文内容1.《庐山谣》- 掌握《庐山谣》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 能理解和解释诗句中的长句和比喻、修辞手法。
- 能理解表达庐山险峻、壮丽山色的词语。
2.《小燕子》- 能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 能研究国学经典《三字经》。
- 会读写多音字和生僻字。
3.《小松鼠》-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笔画;能读、会写生字、困难字。
- 了解小松鼠的食物、性、特点等。
4.《读书》-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 掌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警句。
- 能表达读书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读书方法。
5.《目送》- 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 掌握“山川草木皆可识,因人而异境风情”等句子的含义。
- 能用正确的朗读语音、抑扬顿挫等技巧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泛读能力- 能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情感等特点。
- 能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能理解用具体例子阐明观点的文章。
- 能用上下文推断出词语的含义;能理解上下文逻辑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 能正确朗读文章,使用语音语调表达文中情感;能够自如地讲述文章结构。
三、写作能力- 能熟练使用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的字体;能自检、修改自己的作文错误。
- 能做到词语连贯、行文条理、意思清晰的文段表达。
- 能用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观点;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和方式写作。
- 能够按照提纲、要求撰写读书笔记、游记、电影评论等不同类型的作文。
以上就是本次期末复习知识点的汇总。
希望同学们能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语文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语文在正式进入新学期之前,期末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语文,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辨析1. “服从”和“听从”“服从”强调对权威的顺从和尊重,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听从”则侧重于接受指令、遵照命令执行,强调顺从的被动性。
2. “较量”和“竞争”“较量”强调的是比试的过程,比试双方在不断地斗智斗勇,寻找对方的破绽;而“竞争”则强调的是各自争夺胜利的结果,是目的性更强的一种比试方式。
3. “著名”和“闻名”“著名”是指某人或某事在某一领域内因其突出的成就而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闻名”则更侧重于指某事或某人的名声已经传开,广为人知。
4. “占领”和“占据”“占领”强调突然迅速地夺取某个地方、场所等,“占据”则侧重于在一定时间持续控制某个地方或场所。
5. “访问”和“拜访”“访问”是指正式的拜访,有时还会有备受瞩目,观众簇拥而来等描写,“拜访”则是更加亲切、随意的拜访。
二、语法知识1. 名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四种。
主语从句: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 is certain.(他明天会来是肯定的。
)宾语从句:I know that he will come tomorrow.(我知道他明天会来。
)表语从句:What you said is right.(你说的是对的。
)同位语从句:我听说,他要考上天津大学。
(同位语从句:他要考上天津大学)2. 动词时态和语态常见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等。
而常见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例如:一般现在时:We usually go swimming on Sunday.(我们通常在周日去游泳。
)一般过去时:She wrote a letter to her friend last night.(昨晚她写了一封信给她的朋友。
七年级(上)数学期末总复习
等于20分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 大于20分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 (3)老师随机地问一个同学,最可能得到 的答案是20分钟.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数一数,在图中,共有_2_2_条线段.
2.如图 ( 1 ) 如 果 AD//BC , 那 么 根 据两__直__线__平__行__同__位__角__相__等__ ,
例6.下面是某班30学生每天上学单程所到时间(分钟)
(1)在这个统计表中,单程花_______分钟这一数 据的频数最大.
(2)若把这些数据分成小于20分钟,等于20分钟, 和大于20分钟这三档,则各档人数各占总人数的多少.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老师随机地问一个同学,你认为老师最可 能得到的答案是几分钟
答:
(2)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平面图形的有关概念,特 征和表示法,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及线段中点概念,和进 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3)角的有关概念.表示法,度、分、秒、间的 换算及简单的计算.会比较角的大小及分类.
(4)平行线,相交线,了解了有关平行线垂线 的特征及识别.
4.数据的收集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大千世界的 不确定性,熟悉收集,整理数据,学会根据 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统计图描述数据得到较明 显的结论,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概念.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把下面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数集里.
-3,11, 2 ,0,2003,0.414,-0.618,-7% 5
解:
例2.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a+b|-|c-b|
解:由a、b、c在数轴上所处的 位置可知:a<0、b>0、c<0, 且|a|<|b|<|c|.a+b>0,c-b<0 所以|a+b|=a+b,|c-b|=b-c. |a+b|-|c-b|=a+b-(b-c)=a+c.
七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汇总、期末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化学重点知识汇总、期末总复习一、化学基础概念-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实体。
- 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元素: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
二、常见物质和性质1.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为固态,可延展、可铸造。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通常为固态,可延展、可铸造。
- 非金属: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非金属: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2. 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态:分子紧密排列,振动范围小。
固态:分子紧密排列,振动范围小。
- 液态:分子松散排列,具有一定流动性。
液态:分子松散排列,具有一定流动性。
- 气态:分子间距离大,分子运动剧烈。
气态:分子间距离大,分子运动剧烈。
三、常见化学实验1. 加热与冷却- 加热:通过加热可以使物质发生状态的变化。
加热:通过加热可以使物质发生状态的变化。
- 冷却: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物质从气态或液态变为固态。
冷却:通过降低温度可以使物质从气态或液态变为固态。
2. 酸碱指示剂实验- 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红色或橙红色。
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红色或橙红色。
- 中性溶液:在中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绿色。
中性溶液:在中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绿色。
- 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蓝色。
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酸碱指示剂呈现蓝色。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特征-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初始物质。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初始物质。
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生物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2、生物之间的共性:(1)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体都能由小长大。
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大树,一个蝌蚪可以长成青蛙(3)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都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叫新陈代谢(4)生物体都能遗传和变异。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
(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如含羞草受到震动刺激会合拢叶片。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4、鱼儿离不开水,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鱼儿依靠鳃进行呼吸,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鱼儿能消耗水中的氧气,并增加二氧化碳,这是鱼儿对环境的影响。
5、蚯蚓有“活犁耙”和“天然肥料加工厂”的美称,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低温湿度大。
这些都说明生物的生存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7、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1)显微镜结构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调节光线亮暗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光线较亮时,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2)目镜无螺纹,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有螺纹,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
转换物镜要用转换器。
(3)(4)污点的位置:玻片标本、目镜或物镜(5)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物镜的下降,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以免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
通过目镜观察,再微微向上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 使用显微镜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降后升、先粗后细;➢ 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看到一个圆形的白亮的视野;➢ 如何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亮视野→调节细准焦螺旋(6)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动物滴生理盐水和植物滴清水作用都是维持细胞形态)→取→展(防止细胞重叠)→盖(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目的:避免产生气泡)→观察➢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材料要薄而透明(让光线透过);材料无色时,需要用碘液染色才能观察(7) 科学探究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 、得出结论和 表达交流 等方面。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和练习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和练习题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期末总复期末复一有理数的意义一、双基回顾1、前进8米的相反意义的量是;盈利50元的相反意义的量是。
2、向东走5m记作+5m,则向西走8记作,原地不动用表示。
正数{…};负数{…};分数{…};整数{…};非负整数{…};非正数{…}。
4、与表示-1的点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5、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2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6、3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7、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正整数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是;最大的负整数是。
8、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倒数即是它自己的数是。
9、如图,如果a<,b>0,那么a、b、-a、-b的大小关系是.10、已知︱a+2︱+(3- b)2=0,则a b =。
ab二、例题导引例1(1)大于-3且小于2.1的整数有哪些?(2)绝对值大于1小于4.3的整数的和是多少?例2已知a、b互为相反数,m、n互为倒数,︱x︱=3,求(a+b)2-3mn+2x的值。
例3(1)若a<,a2=4,b3=-8,求a+b的值。
(2)已知︱a︱= 2,︱b︱=5,求a-b的值;3、操演升华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①零上6℃的相反意义的量是零下6℃,而不是零下8℃()②如果a是负数,那末-a就是正数()③正数与负数互为相反数()④一个数的相反数长短正数,那末这个数肯定长短负数()⑤若a=b,则︱a︱=︱b︱;若︱a︱=︱b︱,则a=b()2、一种零件标明的要求是Ф10(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零件要求最大直径不超过mm,最小直径不小于mm.。
3、某天气温上升了-2℃的意义是。
5、12的相反数与-7的绝对值的和是。
6、若a<0,b<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a-b<0 B、a-b>0 C、a-b=0 D、(-a)+(-b)>07、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它们的商是()A、0B、-1C、1D、不能确定8、若|x|=-x,则x=_____;若︱x-2︱=3,则x= .9、古希腊科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个三角形数为_______。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分类复习系列(文言虚词+作文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知识点分类复习一、文言文虚词《咏雪》【而】1、俄而(助词,凑足音节,没有实义)【之】1、左将军王凝之(人名)《陈太丘与友期行》【而】1、相委而去(表顺承)【之】1、下车引之(代词,他,元方)《论语》十二章【而】1、学而时习之(顺承)2、人不知而不愠(转折,却)3、为人谋而不忠乎(转折)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转折)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表修饰)6、温故而知新(顺承)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转折,却)8、屈肱而枕之(修饰)9、不义而富且贵修饰)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顺承)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列)【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学问和事业,仁德)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善者,不善者)【其】1、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2、乐亦在其中矣(代词,其中,那里面)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他们,那几个人)4、仁亦在其中矣(代词,这,那)5、人不堪其忧(代词,那种)【以】1、可以为师矣(凭借)【于】1、于我如浮云(介词,对,对于)《诫子书》【之】1、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以】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用来,拿来)《狼》【以】1、投以骨(把)2、以刀劈狼首(用)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4、盖以诱敌(用来)【而】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转折,可是)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转折,可是)3、而顷刻两毙(转折,可是)【之】1、久之(助词,凑足音节)2、又数刀毙之(代词,它)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4、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取独)【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狼,它们)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积薪)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代狼)5、一狼洞其中(代词,积薪)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屠户)7、屠自后断其股(代词,狼)【乃】1、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2、其一犬坐于前(在)3、乃悟前狼假寐(才)《穿井得一人》【之】1、宋之丁氏(的)2、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件事)3、国人道之(代词,这件事)4、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这件事)6、得一人之使(的)7、求闻之若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因果)2、有闻而传之者(顺承)【其】1、及其家穿井(代词,他)【于】1、非得一人于井中(在)2、闻之于宋君(介词,被)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杞人忧天》【之】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助词,取独)2、因往晓之(代词,他)3、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的)4、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代词,他)【其】1、奈何忧其坏(代词,地)2、其人舍然大喜(代词,那二、作文训练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是写作的源泉。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单元一:数与代数1.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2. 数的比较与排序: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3. 数轴与数的表示: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数4. 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5. 绝对值的概念与性质6. 等式与不等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7. 判定一个数是整数的方法8. 简单的数学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9. 分数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0. 分数的四则运算11.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12. 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单元二: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 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4. 不等式的应用单元三:空间与图形1. 点、线、面的概念2. 多边形的分类与性质3. 近似计算:数的四舍五入、取整法4. 空间图形的投影5.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6. 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单元四:数据与图表1. 样本调查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图表的阅读与分析3.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4.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单元五:函数与方程1. 函数与方程的关系2.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3. 函数图象的绘制与应用4. 线性函数的概念与性质5. 线性函数的图象与应用单元六:统计与概率1. 事件的概念与分类2. 随机事件与确定事件3. 随机事件的发生与概率4. 排列与组合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单元七:应用问题1. 数学中的应用问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2. 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3. 数学理论的应用: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所有复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复并取得好成绩!加油!。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11篇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总结优秀11篇初一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篇一有理数的加减法①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篇二第二章有理数1 、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整数和分数统称。
0既不是数,也不是数。
(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2的相反数是;-2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4)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用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4、有理数的乘除法(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的倒数是;绝对值是;相反数是。
(3) 有理数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资料
1、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
(1)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2、中学习的新特点。
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3、如何做自己学习的管理者:(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学会自主学习(2)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4、为什么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5、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精彩。
6、生命需要呵护的原因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想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我们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7、人类应该怎样和其他生命相处?
关爱与呵护,特别是珍惜野生动植物
8、每种生命共存的意义与价值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如果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9、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
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10、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表现在
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
11、如何选择自己的成材之路?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12、如何珍爱生命?
(1)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2)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延伸生命的价值
13、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4、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1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身体外型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
16.如何调节青春期内心矛盾
①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
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17.什么是真正的个性,什么是真正的独立?
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18、男女同学交往的好处:
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两者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营造一种和谐温馨、合作团结的氛围。
19、青春的内涵、意义
青春不仅仅是身体变化,更多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
20、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1)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3)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21、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22、认识自我的途径: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③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23、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
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
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24、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1)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
(2)在心中想象一个更好的“自我”形象。
(3)在实践中激发潜能。
25、如何看待“追星”?
喜爱明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不疯狂,不要在追星中迷失自我。
学习优点,完善自我。
26、如何确立个人的成长目标: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与潜能,了解社会的各种期待,从社会需要与自身的实际出发,才能确立恰当的成长目标。
美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重在知识学习与品德培养。
27、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28.情绪与个人态度的关系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往往有更多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调控自己的情绪。
29、调节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2)合理发泄法;(3)理智控制法等。
30、人的情绪的特点是:
人的情感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我们应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1.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①情趣源于兴趣,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
②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
32.高雅生活情趣及意义
高雅情趣是健康的、进取的、文明的、科学的情趣
愉悦身心,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能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有助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能涵养品性,有利于我们提高道德境界。
33、庸俗的生活情趣以及影响
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
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34、高雅生活情趣的来源?
高雅生活情趣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生活处处有情趣。
35、如何培养高雅情趣?
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重要条件。
正当的的兴趣爱好是基础。
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是重要途径。
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6.情操的含义?
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人的情感世界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
高尚情操的表现:热爱祖国的情感、爱护集体的情感、承担责任的的情感、匡扶正义的情感等
37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金钱的诱惑(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
电子游戏的诱惑黄色网站的诱惑
毒品的诱惑
赌博的诱惑
香烟的诱惑
领奖台的诱惑,是我们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表现,
38、如何看待不良诱惑?
一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杀人蝙蝠”,让人舒舒服服的上当,不知不觉中成为它们的俘虏。
学会分析并自觉抵制不良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39,不良诱惑能否战胜?
能战胜,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
40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丰富文化生活拒绝不良诱惑法
联想后果抵制诱惑法
主动请人帮助法
避开诱因法
婉言谢绝法
专时专用法
提高认识法
41、生活中的险情有哪些?如何分类?什么是自然灾害?什么是意外事故?
生活中险情包括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
意外事故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非本意的使人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包括交通事故、火灾、溺水、中毒等
42.如何应对险情?
首先:保持高度的警惕,有紧急避险的意识。
其次:冷静判断、镇静应对是我们成功避险的重要前提。
第三:掌握有效的逃生急救知识和技巧,这是科学避险的关键。
43、如何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①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用智慧保护自己是途径
③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重要保障
44、对于女生来说,什么是自我保护的防护衣?
保持高度的警惕,文明的行为举止、得体的衣着打扮,是保护自我的防护衣。
45、遇不法侵害时怎么办?
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1、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与之搏斗;
2、没有能力制服时,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
万不得已,也要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