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指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
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浅
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材是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
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关的专业文章、科技新闻等作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
读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作品和学术著作,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
合素质。
教学方法是实施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具
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
成一些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
体等科技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评价方式是研究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测试,而研究性阅读教学则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论文写作、课堂
报告、项目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术能力。
教师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探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分析其具体实践方法,以期能够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研究、发现和交流,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利用自身的认知和理解,主动探究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研究、探究、解决,以及课堂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发展动手操作和社交交往的技能。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自主性强。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2.灵活性高。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都比较灵活,可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3.知识连接性强。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和关联相关领域的知识,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全局的观念。
4.实践性强。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以形成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构建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框架语文阅读研究性学习的框架包含了以下几个环节:(1)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选定话题或预设问题,根据课外阅读或课堂讲解确定相关话题,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2)开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收集信息、交流、实践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比如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获得信息,或根据通讯录和采访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还可以根据现阶段对话题关键点的理解,展开对关键点的深入研究。
(3)策划展现:学生通过构思、规划、制作展示材料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成果,如策划小组展示、演讲或写作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
本文将就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中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对学生的益处,并提出一些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与特点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主动探究知识。
2.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问题导向。
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推动学习的进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元评价。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而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提炼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也逐渐被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中学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性学习是基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的改进,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以探究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目标,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主体性: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或互相检查作品的合作方式,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并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
3.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性学习侧重于把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和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有时缺少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研究性学习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语文阅读中的探究性学习可不仅仅是跟踪文本阅读,而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比如知识建构、文本阐释、自我反思等等。
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了解背景: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了解到本文所属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等。
这些背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含义和思想。
2.信息获取: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地和自发地从文本中获取和挖掘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兴趣。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阅读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研究性阅读的概念、意义及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有所了解。
一、研究性阅读的概念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调查研究等方式,自主、积极地获取信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阅读方式。
它要求学生不仅仅要了解文本表达的意思,更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提高阅读能力。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进行深入阅读,这种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拓展知识面。
研究性阅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这种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的教学1. 选择合适的读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选择合适的研究性阅读读物,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开展研究性阅读。
2.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加强文学鉴赏。
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现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性阅读的效果。
五、结语研究性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指通过对文学作品、文化经典等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阅读模式。
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可能面临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面对这些内容,如果只是机械地进行阅读和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厌倦的情绪。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研究性阅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研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不仅仅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性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资料,积累知识。
学生还需要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和启发。
通过研究性阅读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仅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开放性和实验性。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主动的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
阅读是通过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思考来获得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的内容,摘录重要的信息,自己质疑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呢?以点带面,课内精读与课外略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的能力。
精读是一种精心细致地、逐字逐句的钻研体味,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式。
略读则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式。
对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开放性、研究性阅读的步骤:第一浏览,即概览一下书籍的内容提要和篇章目录,求得一个轮廓的了解。
第二提问,即就各章节的标题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内容,提出问题,留待下一步思考。
第三阅读,就是通读全文,做到边思考边做笔记,达到理解。
第四复述,即回忆书中的内容,加深印象。
第五复习,即在复述后,一二日内,再重复一次,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的体会。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阅读与写作结合,使学生在读写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写的作用。
阅读是感性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过程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过程是这样的;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字词,段落层次;②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写作特点;③归纳中心思想。
阅读以集中思维为主,写作以发散思维为主。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①理解性质疑:让学生在阅读中向自己提问题,如:文章写了什麽?怎样写的?为什麽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麽好处?②怀疑性质疑:就是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从研究性阅读的概念、意义、实现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研究性阅读的概念研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进文献资料的世界,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整合等多种方法,获取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
1.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2.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知识范围、思维深度、精神境界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研究性阅读,学生能够深入认识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知识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确定阅读主题。
阅读主题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应以学科性问题为主,也可以是实际生活中实际问题。
2.阅读文献资料。
教师可选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阅读和资料搜集。
3.思考和探究。
学生要根据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构思自己的学术论文。
4.撰写研究论文。
通过阅读和思考等过程,学生要撰写研究性论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1.学生阅读难度大。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献阅读经验有限,阅读难度较大。
2.指导老师能力不足。
由于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少有教师经验,指导效果不佳。
3.成果呈现不严谨。
一些学生在论文撰写时,呈现出的成果不够严谨,有些还有抄袭等问题。
综上所述,研究性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克服一些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
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提高文献阅读能力,注重成果呈现的规范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浅谈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调查,收集、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不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
例如,在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自主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课文的结构,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生研究一篇名著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深入研究其中一个角度,然后汇报给全班,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作品。
4.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生学习一篇写景诗后,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去景点感受,然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 谈语 文阅读教 学中的研究性学 习
@余 丽英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 当前 的一大亮点和焦 点。在 学科教学 中 实施研究性学 习已逐 渐成 为一种“时尚” 。研 究性 学 习的开放 性、 综 合 性、 社会性等特征, 有利于培养 学 生的创新精 神和 实践能 力。本文根 据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 点, 提 出了在 小学阅读教 学中进 行研 究性 学 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 问题进行积极探 索 , 主动建构 的过程。教师应 营造 种让学生能主动参 与学 习的氛 围。让 学生 能 自由阅读 、 自由设 疑、 自 由交流 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和发展 , 从 而实现学 习方式 的转变 。 ( 2 ) 提供开放 的空 间, 发 展和开放 学生的 多方面潜 能。小 学生 对周 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 他们具有创 造和研究 的潜 能。把学生置于一 个开 放 的环境里 , 他们的阅读可以是书本上的 , 也可 以是 自己身边 的人和事 , 也 可以是 网上 的阅读 ,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和求知欲望 。 ( 3 ) 师生共 同探求新 知 , 课堂成 为教与学 相互推进 的阵地 。在 研究 性学 习中, 老师已不再是 “ 传道、 授业 、 解惑也 ” , 而是一种新 型的师生关 系。教师应是学生学习 的伙 伴 , 与学 生共 同探究 知识 ; 学 生不再 是一 味 地聆听教师 的解说 , 而是带着 自己的知识 、 能力 、 观点在教师 的指导下学 习。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着眼于每个 学生最大 限度地 参与教
一
习的理论依据、 实施策略及原 则等。研 究性 阅读是语文创 新教 学 的一种
有效手段。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吕晓辉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探讨一种新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让研究性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本文从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氛围、飞扬学生开放的思维、积极评价,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阅读教学 研究性学习阅读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呢?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倡导“研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研究探讨、融入自我、读活作品。
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创设研学的氛围在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生说:文章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
马上就有同学反对,提出:作者为什么说“三味书屋”无味呢?……我则站在一旁微笑的听着,给学生研究探讨的空间和时间,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性学习。
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起来了,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创设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
二、启迪思维,各抒己见,让学生课堂飞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蕴涵着作者强烈、深刻、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些作品也很难用单一的主题或写作特色来概括,许多时候教师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突出地讲解一下重点与难点,侧重对某一思想、某一艺术特色作比较详细的分析或探讨。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学术性文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应用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
本文将从研究性阅读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研究性阅读的定义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和研究学术性文章,分析和思考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和思维的创新性发展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和知识,更注重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批判性思考、创新性应用的过程。
研究性阅读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
在认知目标方面,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运用的能力。
1. 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文本素材,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驱动的阅读,即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时要关注问题,通过思考和分析找到答案。
3.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问题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研究,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去筛选和整理相关信息。
4.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相互之间进行互动和反馈。
5. 学生撰写研究报告。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性阅读,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教师应该重视研究性阅读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反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反思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当前的一大亮点和焦点。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及原则等。
研究性阅读是语文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主体性研究性学习研读一、问题的提出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
我国现代社会急需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发展。
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弘扬人们主体性。
小学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但其根源在于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师道尊严”远没有在主流文化中退位。
教学中由教师统治着课堂,统治着学生;教学中由教师主观指令,想方设法让学生按计划好的步骤走。
课堂里往往是充满了无聊的情节分、繁琐的提问和僵化的章法讲解。
小学阅读教学中甚至出现了“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你不想学,我就逼你学;你不会学,我就按模式教你学”的情况,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种情况长期下去,无疑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新大纲中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思考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文化、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从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性阅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性阅读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后,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材料、评价信息和构建知识等过程,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活动。
研究性阅读在实践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一)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性阅读的核心是问题。
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有针对性地收集阅读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来解决问题。
(二)多元化阅读材料研究性阅读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阅读材料,如文章、图表、数据、研究报告等,来支持学生的知识探究。
(三)注重思辨与批判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阅读材料,更需要注重思辨和批判,理性地对待和评价所读材料,避免片面化和偏颇。
(四)强调合作与创新研究性阅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高中语文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研究性阅读能够引导学生跨越学科的壁垒,开放视野,拓展知识领域。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研究性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后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价,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价值观教育研究性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进行研究性阅读需要小组合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一)确定研究话题,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二)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模块划分,制定阅读任务。
(四)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获取与分享,多次交流,力求达成共识。
(五)通过报告、讨论等形式总结和评价研究成果。
四、结语研究性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实施。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自主选择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实验和观察、分析和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这些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对论语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论语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阅读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学科教学,已有不少的研究和实践,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认为: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经验,总结出较为可行的课堂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是:1围绕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
在阅读中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科学而辩证的阐述。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例如,教学《猫》这一课,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先作铺垫引线:课文中写了哪两种猫?写了多少只大猫、多少只小猫?怎样的一只大猫,怎样的一群小猫?作者对猫的感情怎样等之后,提出研读中心(问题情境):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选择一处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得好。
研读好了再作全班交流。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训练学生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
有人说,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支配,他的天才的相对论也就是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思考空间中产生出来的。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质疑说:“能通过一条小船的洞能说是‘孔隙’吗?”教师抓住这一学情,意识到这一疑处具有洞观全文的研究价值,便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能通过一条小船的洞,作者却把它称作‘孔隙’?请大家联系外洞和内洞的状况和这一空隙的特征来深入研究。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和推理,通过自主研究、自主学习等方式达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仅强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重视学生对阅读所涉及的主题及其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
而且,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知识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合作结对、实际操作等环节中进行技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飞跃,同时还能增强其合作、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项目学习。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项目学习适用于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
项目学习强调对所涉及的主题展开深入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领域的深入了解,协助学生对课本中的文本和主题进行深刻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吸收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整合和运用水平。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体验并运用科学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深入理解所读文本,同时还能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精神,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和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不过,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断提问,注重思考。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灵活的引导和丰富的提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形成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一种阅读方式,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下面将从研究性阅读的概念、特点以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研究性阅读的概念研究性阅读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掌握研究方法和技能,进行系统性、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目的明确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文献的技巧,更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在研究性阅读中,学生需要掌握文献检索和辨析技巧,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动性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方式,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选择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从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2.目的性研究性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3.系统性研究性阅读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地阅读文献,理顺思路,形成全面的认识和见解。
4.探究性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学生不断地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研究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1.拓展阅读内容研究性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内容,开阔视野,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学作品、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和阅读体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研究性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不断深化对文献的理解和探究,增强自己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研究性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关注和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实践为基础,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下面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进行浅谈。
首先,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程往往是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导,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研究,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掌握阅读策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文本。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正确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语文阅读的效果。
另外,研究性学习也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本给学生选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再次,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研究问题和探究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和推理。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性学习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
在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而且,在语文学科建设中,长期存在着没有阅读学的尴尬局面,这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明显不相符。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
我们必须讲求读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
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
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
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
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
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
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
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
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
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
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
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
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
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
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
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
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
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